❶ 中國出口石油非常便宜,為何自己人用這么「貴」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石油,2017年達到4.2億噸。因此,中國的石油缺口非常大。然而,中國顯然有原油勘探地點,為什麼它總是表現出這樣的「石油短缺」?
油價年年上漲,「兩桶油」年年虧損。很難彌補技術差距。當然,在石油產品的質量和供應方面,「兩桶油」是眾所周知的,也是車主們所喜愛和憎恨的。令人驚訝的是,在油價一個接一個上漲的時期,在全國擁有5萬多個加油站的「兩桶」石油從未停止虧損。根據官方數據,中石油和中石化去年的總收入為740.42億,而另一方面,國家在10年內對這兩大巨頭的補貼超過1000億。外國石油更便宜也是有原因的。正如白菜比韓國白菜便宜得多,俗話說得對。東西比薄更貴。石油出口國的石油可能比水便宜。因此,在他們看來,石油的價值可能仍然不如水。但是在中國,石油是稀有的東西,水是不同的,幾乎無處不在。因此,中國石油價格相對較高是可以理解的。
❷ 油價為啥一直上漲
1、中東地區長期動盪,導致大量油田減產或停產,原油供應短缺等直接引發國際油價震盪,油價每桶突破60美元,持續上漲。 國際油價由美國操縱,中國沒有定價權。 反而現在的中國對石油的依賴越來越大。
2、石油收稅過高,有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等。 平均-桶油要付一半的油稅。 國內原油需求量很大程度上,國內各煉油廠的煉油盈利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不夠,煉油成本的上升使國內油價自然上漲。
3、低油價嚴重打擊新能源產業。 例如,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本身比普通汽車高,如果是石油價格這樣,新能源汽車就會失去市場價值。 因為中國人口很多,所以使用低油價會浪費。
4、在於汽車的普及。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買汽車了。 結果,一些地區的地下停車場容納不下這么多車了。 另外,近年來,國家在綠色出行和環境保護方面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在汽車方面進行了新的變革。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轉向購買綠色能源汽車。 但是,綠色汽車不太受歡迎。 至今仍有許多業主使用石油和汽油。 時至今日,石油和汽油仍然是許多業主不可或缺的汽車能源,也是油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5、石油資源有限。 國家對石油開采有明確規定,禁止過度捕撈。 由於國家限制原油出口,石油是稀缺資源,必須合理規劃使用。 因此,很多業主的需求與供應不成比例,因此價格會上漲。
❸ 為什麼中石油收入比中石化少,但納稅要遠遠大於中石化
營業額大並不代表的利潤就高,中國石油的營業額雖然沒有中石化多,但是利潤卻比中石化幾乎多一半,利潤高納稅也多,所以說中國石油納稅會比中石化多。
❹ 中國油價為什麼一直在漲
中國油價上漲原因:
中東地區長期動亂,大量油田被迫減產或停產。原油供應不足等直接導致了國際原油價格震盪,加上油價已經突破60美元每桶,並且有持續上漲的趨勢。國際油價是美國一手操縱的,中國並沒有定價權。反而現在的中國對石油的依賴越來越大。
石油收稅太高,有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等等。平均一桶油要交一半的油稅。國內對原油需求量較大,國內各大煉油廠煉油盈利能力相比於發達國家仍有不足,煉油成本提高使得國內油價自然上漲。
針對未來油價的走勢,專家認為,國際油價在多空博弈下有可能寬幅震盪。在不爆發宏觀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來自經濟運行方面的積極變化可能帶動油價繼續上行;倘若經濟增長遜於預期,抑或貿易摩擦升溫,則會遏制油價上漲。
郭海濤表示,油價走勢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短期內,世界經濟既不可能大幅衰退,也不可能一下子讓需求大幅擴張,因此油價很可能在一定區間內寬幅波動。
「近年來,各種類型的新能源應用發展迅速。對產油國來說,油價過高會加速替代能源的發展,過低則會影響出口原油所獲得的收益,因此過高過低都不利。未來,產油國也將更加精準地調節原油供應節奏,確保油價總體穩定。」郭海濤說。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油價開年「四連漲」怎麼看
❺ 為什麼中國石油油價比美國油價高
因為是缺油的國家,戰略儲備少的可憐,所以油價都不跟著國際油價調節,同時貨幣也沒有資格自由交換,也沒法與石油掛鉤,這就是窘境。另外美國是豐富的產油國家,它的盟友也都掌握石油大權,沙灘的供給 歐洲的議價權,反正美國更有話語權.
❻ 用西方微觀經濟學原理分析石油價格高的原因
石油價格高的原因
分析國際石油漲價的原因及落實我們國家應對的措施是急切的
國際石油價格,從去年開始,就基本上處於一種逐步上揚的態勢。目前,世界石油的價格上升到每桶55美元左右。在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世界石油有漲有跌,但是基本都穩定在每桶三十美元以下。
對於中國來說,這些年我們石油的使用量大約在2.4億噸左右。其中,自己生產的大約有1.6億噸,進口大約有0.8億噸。進口量大約占國內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對世界石油價格動盪和上揚,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作出客觀冷靜的分析是首要的,並且拿出切實立即可行的措施出來,是非常現實的。
自從前蘇聯在國家政治上發生重大變化以後,美國就一直處於一種單邊的國家行為之中。九十年代,美國對於世界還處於一種調整過程,而在進入二十一世界之後,就變得更加有持無恐的地步。自從小布希通過一切手段上台之後,美國的內外政策和策略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過去世界,基本上從政治局勢的大流上看,有三種力量存在著。一種是以美國為首的一股力量,一股是以蘇聯為首的力量,還有是那些不結盟國家的力量。隨著原蘇聯國家政治的重大變化,使得那個激烈碰撞的敵對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就是美國對世界的單邊霸權的形成和行為。今後,世界面臨的是一個維護和平和破壞和平的力量對比之中,所有的國家都必須面對這種殘酷的現實。
美國在維系和擴張著他的霸權的時候,是通過軍事和經濟來支撐的。因為從政治行為上,美國已經失去了讓全世界相信他的政治基礎和道德行為准則。在這幾年,美國在自己對外的所有行為上,始終就是保持住一種「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准則。什麼聯合國憲章,國際法准則,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等等的一切,都對美國的對外行為沒有任何意義上的約束。
在我們分析石油漲價的因素的時候,我們如果不首先認識到這一點,其他的都是一種妄言。
美國目前維系和擴張其霸權的手段,就如同上面所說的,只有兩種。一種就是軍事行為,一個就是經濟行為。經濟行為是首先的,也是整個國家所有行為的基礎。而隱含在這經濟行為中的核心,就是美元體系。對外殖民掠奪的方式,美國已經從十八世紀的最原始手段,發展到今天通過美元體系的運作,來達到同樣掠奪世界經濟的目的。我們千萬不要淡忘發生在九十年代的東南亞經濟危機,還有就是這些年經濟困境不斷的南美經濟,值得現在的中國政治家們好好研究和應對。特別是發生東南亞的經濟風暴,我們國家更要作為重點研究對象來對待。
美元體系的建立,是有歷史時間過程的,是從英鎊的世界地位上轉承過來的。從英國的殖民歷史,要研究出英鎊建立的歷史進程。並且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前後過程,看看美元體系是如何建立、轉承和變化的。而目前石油價格上漲,其實是美元體系變化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今天的世界石油的價格變動,不能再簡單認為就是一個世界石油需求的變化引起了石油價格的變化。因為從這一兩年世界石油生長和消費上看,世界石油的供求關系並沒有發生重大的矛盾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關系的是,那個維系這世界霸權的美元體系,面臨著重大的歷史危機。只是在這個危機沒有全面徹底爆發的時候,美國在通過一切手段在掙扎著。關於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關心的人可以通過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和這次世軍石油價格劇烈變化的原因和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他們是嚴格不同的兩個方面的問題。
現在的世界,是大多數國家都直接和間接地大量持有美元。也就是說通過美元的「堅定信心」,使得一些世界上很多人和很多的國家在相當程度上都持有大量的美元。而且,通過以美元為交易方式的金融衍生業務,又使得很多外國的投資者對美元的衍生交易物是通過美元去持有的。美元的貨幣及貨幣的衍生虛擬化,使得美國目前對於世界存在著大量的放債行為。而這個放債的過程,美國是更本不希望償還的。通過變換方式,可以使得那些通過物流方式獲得財富的人,通過美元體系的轉化,使得這些物流方式的財富在美國所得之後在相當程度上變成了泡影。比方說我是一個設備商,通過設備出口獲得一個單位量的財富。通過美國的金融方式,獲得一種虛擬於貨幣之上的衍生物以電子符號的方式存留著。當這個電子符號所代表的真正物流價值貶值或者成為袍泡影的時候,就是美國無償地佔有了一個單位價值的物質。對於國內來說,肉是爛在鍋里,無外乎是今天左口袋的錢倒到右口袋,明天右口袋的錢又倒到左口袋,物流價值方向並沒有變化。
所謂世界經濟秩序和規則,包括熱衷得不得了的世貿協定,說白了就是美國人所制定的符合美國人利益的經濟秩序和規則。在世界,特別是在中國,有相當程度的人,特別是在一個國家的領導層面上,為了一個所謂的協定還在那裡歡欣鼓舞。不要說被冷靜的國人所恥笑,就是那些獲得最大利益者,在未來的歷史當中都是不會有什麼值得尊重的意義實現的,只是現在在一旁悄悄偷偷地樂著罷了。
維系著霸權,是有兩個方面的。一個是維系霸權的代價,一個是維系霸權獲得的利益。因此對於霸權的經濟代價和收益,才是美國行為的真正准則。美國人從來是不會設計一個只有代價而沒有收益的事情。在代價和收益之比上,收益率小了美國都是不願意乾的。這次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侵略佔領,就是盤算之後感覺到可以獲得最大利益才決心做的。因為這個過程可以給他帶來兩個最大利益,一個是經濟上的利益,一個是軍事上的利益。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只是經濟上的利益,而軍事上的利益又一次被人們所忽略和淡忘了。
至於代價,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有的人說美國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死亡了一千多人,用美國人珍惜生命來證明美國這次戰爭是不值得的。這種論斷是一片謊言,是最無恥的謊言。美國資本家從來就沒有珍惜生命的概念,無論是對待世界人民還是對待本國人民,都始終是吸血成性的。所謂的廉恥,只是穿著禮物面對冠冕堂皇的公眾場合的時候一副裝神弄鬼的偽君子德行。對美國政治人物的認識,就從美國兩百年間的原始積累到現代發跡的過程中的事實中去認識就可以了。不要用他們所描繪的假象當事實去認證,而是用歷史事實去印證這些醜陋無比的貪婪群體們。
這次世界石油的大漲價,首先要看看這世界石油的掌握著是誰。通過這次石油價格的巨大變動,那些持有美元的人和國家,還能說什麼?而對於美國來說,無外乎是再多印點鈔票,講電子符號上的數字改大一點。就如同一口鍋,獲得每碗湯的代價是恆定的。但是為了獲得最大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鍋里的骨頭可以一直放在那裡,但是加水的過程是不斷的。現在的美元體系的維持,其實就是美國一個不斷「加水」的過程。只要是體系維系著,美國的「湯」就在那裡叫賣著,「水」也就不停地加著。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著名的人,坦誠希望國家也搞虛擬經濟過程,我是不知道目的是為了什麼。
在美國通過世界石油的掌控來達到「加水」的目的的時候,中國如何應對,確實是值得關注的。
看了這些日子的報道,我覺得國家在一些行為上還是有許多地方值得再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國家希望通過不斷擴大石油的來源及渠道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別是在石油儲量及開采上,採取一些急切的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和合理,也是應該的。但是從目前解決中國面臨的實際和見效上,我覺得應該是從兩個方面共同去思考。一個是開源,一個是節流。
目前國家措施上從報道上看,基本上都將重點放在開源上。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存在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國家政治安全問題。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將希望的方向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對於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是非常不現實的。因為任何時候,中國的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都不能去這樣做。前一段時間關於俄國的石油管道建設問題,別人怎樣去做,我想那是一個別國的主權問題,我們無權干涉。問題是我們國內的一些人,忘記了尊重,忘記了主權,變得忘乎所以。在認識和對待這個問題上,總喜歡從自己的利益上去考慮。在這所有的討論中,我至今是沒有看到一篇冷靜中肯的分析文章。愛國主義要是變成了狹隘的民族主義,給我們整個民族帶來的傷害往往是最嚴重的。而這種嚴重的傷害結果,還經常被認為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因此,在對待象石油管道這樣的事情上,我們要約束好我們自己,做一些共同促進發展的事情,更多的時候要替別人也想想。設身處地,並不是一種假設。強人所難,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在所有對外的關繫上,特別是在石油這個問題上,中國在目前世界格局中,要看得更長遠一些,要適可地超脫一些,盡可能去避免一些合作過程中的尷尬事情。不要在什麼時候在所有的利益上都拚死去力爭,學會舍棄,是今後中國人應該必須掌握的。
第二就是如何使用石油資源上。從目前世界使用石油的狀況來說,主要用途是三個方面,一個是化工產品,再一個就是能源。目前世界上,相當多數的國家和人們,依然還是把石油當作一個能源來大量消費著。
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應該採取和世界上已經發達起來的國家所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說石油的運用上,我們不應該主要把它當作一個能源來看待,它應該首先是一個化工原料,次要的才是滿足能源的需求。別的國家是通過汽車輪子運轉的國家,我們中國就必然要如此走這樣的發展道路嗎?按照一般中等發達國家的標准,我們中國達到這個標准不要說我們自己,就是世界也會帶來一定的重大問題。走適合我們自己發展的道路,說和做是不一樣的。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一個發展標準的參照物的選定,有的時候是非常難的。但是正確的發展觀,確實是中國發展進程中所必須進行選擇的
第三個就是遠水不能解近渴。首先是在世界石油的采購上,隨著大量進口,必然付出很多,這恰恰是別人在近期內希望看到的,也是他們希望得到的。這是一個一箭雙雕的過程,手段陰險得很。再就是對於國內來說,任何礦物資源從勘探到開采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周期的。這個時候加大礦物資源的勘探和開采,對目前來說暫時起不到緩解和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說,礦物資源的勘探和開采是我國發展所必須的,屬於一個中長期解決問題的根本性目標,但是時間上不能解決近期的問題。
因此,國家在著手研究和制定中長期目標的時候,適當地運用一些手段來解決近期問題,也是非常必須的。
目前面對世界石油價格上漲,作為我們國家的主要重點石油消耗工具,就是各種交通工具,特別是以汽油和柴油為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國以汽油和柴油為能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車、內燃機車、飛機、輪船。因此從近期採取的手段來看,目標選擇就應該從他們開始。
我建議國家在近期內盡快實施交通能源稅,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徵收。原因是一味提高油價,必然要引起其他價格的變動,使得一些行業受到損害。通過對不同交通工具徵收不同的稅收,可以補償國家和大多數民眾所受到的影響,而且還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首先是對汽車進行徵收能源稅。
可以將汽車進行分類,分類後還要分級別。比方說轎車類,根據轎車自身的標准劃分為A、B、C、D。轎車A級別的,屬於一個規定型號范圍(以發動機和車型共同來確定)的,假定收取能源稅一年兩萬元元。而轎車B級別的,年征繳能源稅5萬元。轎車C級別的,能源稅年征繳10萬元。轎車D級別的,年征繳能源稅20萬元。也就是說,級別不同,年征繳的能源稅是不同的。這是也用不著限定一些單位購買什麼轎車車型和級別了,買好車,就在能源稅上多繳錢。你有錢買車,難道不應該繳稅嗎?
對於用來運貨的汽車,可以根據噸位進行征繳。噸位越大,所繳稅越少。但是在城市一個道路范圍內,又要通過道路行駛設置,使得一般情況下不得行駛高噸位的貨車。比方說一噸的貨車,可能要象A級別的轎車一樣年征繳2萬元的稅。而五噸的貨車,可能只征繳15000元。十噸的貨車,只年征繳10000元。而二十噸以上的貨車,年征繳可能只需要5000元。一般農田使用的機械工具,可以按類計征。象收割機、播種機一類的,就不在能源稅征繳范圍。而對於拖拉機等,根據使用的范圍和大小,適當征繳一點能源稅,並規定不得從事營運范圍。
征繳時限,以年為單位,在車輛年審之時一同辦理,不得拆月、拆季收繳能源稅。車輛一年之中不使用的,必須把相關車輛牌照及證件規存在法定部門。凡是沒有繳納能源稅的車輛,一旦查出,除了補繳該年度的能源稅之後,根據級別分別罰款0.5、1、1.5、2倍的罰款。比方說一輛B級別的轎車被查處沒有徵繳能源稅,首先是補繳5萬元的當年能源稅,然後付罰款5萬元。也就是說,級別越低,罰款越少;級別越高,罰款越多。
所有非國家武裝裝備車輛,都必須繳納能源稅,除國家認定職務人員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減免。任何單位和個人,一旦發現使用國家武裝裝備車輛的牌號偷繳能源稅,車輛使用者必須按照刑法法則承擔車承擔法律處罰。比方說某國家單位甲領導的專車是武警車輛的牌照,一旦被查處,除了立刻罷免一切職務之外,還必須按照刑法法則進行處理。因此,增加相關的法律,是必須的。
第二就是對航空運輸也適當收入能源稅。
原來收取了一個機場建設費,現在可以加一個航空運輸個人能源稅,同時降低保險費。將保險費二十元變成五元,由保險公司收取變成民航替國家代收,賠償由國家來支付。目前每張機票可以假設徵收100元的能源稅,根據具體條件由國家確定是否收取時間。
其他內河及海上航運,是否需要征繳能源稅,到不是顯得那麼急切。至於鐵路運輸,可以征繳,也可以不征繳。即使征繳,一般意義要大於實際的征繳意義的作用。
還有就是對於車輛交納能源數能源數能源稅之後,在累計一個交納年限後,要降低一個級別。比方說B級別的轎車,連續交納五年後,第六年按照A級別的轎車交納能源稅。同樣對於D級別的轎車也是如此,但是最低只能降一兩個級別級別。如B可以降到A,但是C只能降倒B,而D可以降到C和B。
我們國家各種車輛保有量有數以千萬計,如果落實能源稅的工作做得徹底,一年下來國家的這部分稅收大約要至少有1500億以上,有可能遠遠大於石油直接稅收。為此,國家在這部分稅收的利用上還好協調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我們不但要講稅收的重要性問題,還要在今後認真仔細研究國家稅收的利用問題。
比方說現在一些城市計程車及個體私營中巴,就是當地政府財政的一個重要支出來源。徵收能源稅之後,這些車輛除養路費、各種保險費等,就不能再交納當地政府規定的一些營運費用了。否則就是一種雙重繳費,會嚴重損害這些社會基層生活者的利益。另外就是所有的征繳對象的繳費標准必須是統一的,不得再出現區域差別。唯一的差別應該是在使用這部分稅收上,根據經濟差別分別按比例提出不同的稅收用於地方支出。比方說北京經濟發達,收繳的能源稅是200億,但是提取的比比例是20%,則北京政府支出的稅收只能是40個億。而西藏,徵收的能源稅可能是1億,提取比例是百分之百,則當地政府支出的就是1億。收取的越多,支取得越多,但是各地方的比例是不同的。剩餘部分,就是中央政府直接支出的。
對於支出部分,必須是限定項目和地方。比方說只能是添置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車公司的車輛全部由這部分資金來解決,公共交通部門不再承擔公共運輸工具的購置。假如這部分支出全國每年有500億,每輛車的購置費是25萬元,則每年全國可以增添公共汽車20萬輛。我想通過五年一個周期,全國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定會得到徹底解決。另外,假如再每年從這個裡面使用500億用於城市地鐵建設,按照每公里2.5億元的造價,則全國每年可以建成250公里的城市有軌公共運輸。十年下來,全國重大城市有軌總里程,不會低於2500公里。假設重點城市有軌歷程平均是50公里,則至少有50個城市在十年裡基本解決有軌公共運輸問題。
我們假設國家這部分稅收是1500億,除了那兩項之外,還有500億,十年就是5000億,這5000億國家集中起來不知道可以干多大的事情。
目前,我們國家的全年稅收在兩萬億以上,增加能源稅按照1500億總量及收,增收比例大約不到7%。由於徵收的對象是單位、企業、收入高階層,所牽涉的百姓不是非常多。特別是這部分徵收對象,基本上不會是中低收入的家庭和個人,所以不會造成國家基礎有什麼傷害。由於是按照車輛類別和級別等進行收取,老百姓是可以認同的。至於那些單位、企業,通過說明道理,我想也是可以做到的。至於那些擁有個人車輛的富裕界階層,肯定是要表示不滿的,但是他們的經濟收入也是他們能夠承受得了的。對於這些利益群體,只要堅持下來,他們是會接受國家目前這種嚴峻的現實的。也就是說,面對目前國際上所形成的壓力,可以變換成到單位、企業和一些富裕人員的身上。
這個過程,一定會在一定時間里使得車輛在一個范圍減少,對汽車行業會有一個沖擊和要求調整的過程。也就是說通過這種能源稅的方式,將過去那種不切合中國發展實際的東西,進行扭轉,使得所有的發展過程都必須按照國家的要求去實施。具體立刻就可以表現在部分類別的車輛需求減少,另外一部分車輛需求增加,短時間內一部分車輛會停止使用。由於短時間促使一部分車輛減少,公路建設壓力會減少,燃料需求量在短時間內就會降低下來,價格也會降低。
經過十年左右的經濟調整,我國的能源結構和運輸方式,會發生重大變化的。如電力的要求會增加,煤炭需求會增加,軌道運輸會增加,公共交通事業會打下好的基礎。老百姓的大多數利益,通過公共交通的發展,會得到更多實惠和感受的。
目前,通過徵收能源稅的過程,手段是將進口石油的需求從8000萬噸,通過半年左右時間能調整到4000萬噸,或者使得我們國家石油進口量在數年裡不再大幅度增加,也說明我們的使用手段基本目的達到。今後,隨著發展,再針對一些使用煤炭的對象徵稅,我想中國的能源一定能夠得到解決。下一步就是如何對資源稅進行考慮了,比方說煤炭。包括煤炭的生產、加工和使用等企業,政府該認真好好地想想了。關停一些小煤礦為什麼做得不得力,就是還沒有從一種固有的利益思維中脫離出來。
我自己預測,在不算長的時間里,國家一定會在資源的利用上,會通過稅收和政策上採取手段的,我們期盼著這個過程盡快到來。
❼ 為什麼國際油價比十年前降了一半,中國的油價卻一直在漲
中國的油價之所以一直處於漲勢,就是因為油質的提升增加了成本,同時,中國進口原油的成本也在急劇攀升,除此之外,中國進一步調高了石油的稅費。
當大家看到國內外油價不統一的情況後,很多人都會對國內的油價產生很多的抱怨,其實國內的油價並不是隨意定價,而是根據市場的情況來做出相應的調整。
一、中國的油價一直處於漲勢,是因為油質提升增加了成本。
雖然石油的本質並沒有多少不同之處,但是隨著提煉技術的升級,石油的品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現在的環保理念對於石油的品質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這使得石油公司必須要用更好的技術來提煉石油,不然的話,提煉出的石油根本達不到正規使用的標准,正是由於提煉技術的提升增加了成本,所以國內的油價才會一直上漲。
❽ 中石油:油價比美國貴是因為48%的稅
趙婷婷 編輯 國內動態 2016-02-17 10:082月16日,中石油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表題為《美國油價比中國便宜的內幕》的文章。文章認為,中美油價差異的關鍵是因為稅,中國油價全球來看屬於中間偏低。
中國石油官微表示,在石油資源保障上,“中國和美國真的沒法比”,中美油價差異,“最關鍵的因素其實還是稅”。
“首先,在歷史上美國是對原油開發利用較早的國家,從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戰之後的一段時間里,世界能源版圖被稱之為“墨西哥灣時代”,美國一度掌握世界原油產量的2/3。而彼時中國的石油年產量僅為12萬噸。
其次,美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石油儲量遠超中國。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5》數據,截至2014年底,美國石油探明儲量為48.5,中國為18.5(單位:十億桶)。不容忽略的是,美國人口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一個“油多人少”,而另一個“油少人多”。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美國之所以油價低,與美國政府的政策有關。美國向來對石油資源的爭奪和控制特別用心,從美國在中東地區一些產油國長年派駐軍隊可見一斑。政府此舉保障了美國海外石油供應的穩定性,但同時相當於為石油供應的隱性成本埋了單,這些都壓低了美國的油價。
所以,親們明白了,在資源保障上,中國和美國真的沒法比。”
以92#汽油5.67 元 的單價為例,不含稅的價格是2.95元,稅費為2.72元,稅費佔比達到48.05%。
“眾所周知,到達終端消費者的油價不僅包含原油價格,還有煉油、輸油、加油站等各個環節的成本和利潤,最後還需要加上燃油稅。相較美國,由於技術和資源等方面因素,目前中國生產成品油成本較高,但影響中美兩國油價最關鍵的因素,其實還是稅!
和中國不同的是,在美國,買東西價是價,稅是稅,也就是說,實際上美國人加一升油還要額外掏一份稅金。美國各州的稅率不一,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成品油稅最高,分別是每加侖交42.4、40.7和39.5美分的稅。以每升汽油2.6元為例,如果在紐約州,最後實際要付的價格是3.31元左右。
但在中國,我們的實際消費價和稅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價稅分離。按照我國的成品油價格結構,油價中48%為各種稅費。以5.67元/升的92號汽油為例,如果刨去稅款的話,那麼每升價格應為2.95元,與美國多數加油站的價格實際上是持平的。
說完這些,你就明白為什麼中國油價比美國“貴”了。”
最後,中國石油官微稱,“中國的油價其實屬於中間偏低,有許多比中國收入水平低得多的國家,油價比中國還貴。”
“事實上,以2016年1月全球汽油價格網發布的世界油價排行榜來看,中國的油價其實屬於中間偏低,有許多比中國收入水平低得多的國家,油價比中國還貴。
此外,大多數發達國家也比中國油價高,美國只是個“例外”。以歐洲為例,德國成品油消費稅為57%、韓國為52%。最典型的當屬挪威,它年產石油1億噸左右,是一個產油大國,但是油價最高時可達9.68美元/加侖,約合人民幣16.66元/升,足足比國內高了兩倍。”(消息來源:中國石油)
相關文章:
1月汽車銷量排行榜 五菱宏光 突破7萬輛
//www.pcauto.com.cn/news/775/7750354.html
馬自達 重塑產品線 老 馬6 和 睿翼 要退市
//www.pcauto.com.cn/news/775/7750113.html
@2019
❾ 為什麼上調成品油消費稅這會造成油價上漲嗎
1.問:為什麼要調整成品油等部分產品的消費稅政策?
答: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節能減排工作任務艱巨。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對石油需求不斷增加,由於資源匱乏,我國從1993年由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並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已接近60%。尋找石油資源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我國石油利用效率低、單耗水平高、浪費現象嚴重。我國單位GDP石油消耗和機動車每百公里油耗都明顯高於發達國家水平。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耗油量急劇增加,燃油污染也日益嚴重。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排放,造成一些地區以臭氧、灰霾污染為特徵的復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我國相當一部分城市受到較大范圍、較長時間的嚴重霧霾天氣困擾,影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有效治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污染問題,既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應抓住當前較為寬松的能源供需環境,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推動我國經濟邁向健康可持續的增長模式。適當提高成品油消費稅,不僅可以促進大氣污染治理,減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引導消費需求,促進石油資源節約利用,而且有利於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1994年以來消費稅在籌集財政收入、引導生產和消費、促進節能環保、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消費稅徵收范圍偏窄、稅基偏小、稅率結構不盡合理、調節力度不夠充分等問題逐漸顯現。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調整消費稅徵收范圍、環節、稅率,把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徵收范圍」的要求,需要改革和完善消費稅制度,將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產品、高端消費產品或服務納入征稅范圍,增強消費稅的調控功能;同時,適應生產和消費的變化,將一些不適合繼續徵收消費稅的應稅產品從征稅范圍中剔除。通過實施「有增有減」的消費稅政策調整措施,進一步增強消費稅引導生產和消費、促進節能減排、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成品油等部分產品的消費稅政策調整,是我國改革和完善消費稅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
2.問:此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會造成油價上漲嗎?
答:近期國際市場油價震盪下行,按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規定,國內汽、柴油價格可有所降低。這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額與應降價金額相當,因此,國內油價不會上漲,也不會降低。我國汽、柴油消費稅是價內稅,這次消費稅稅額調整將計入成品油價格;其中,將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在現行單位稅額基礎上提高0.12元/升;將柴油消費稅單位稅額在現行單位稅額基礎上提高0.14元/升。
❿ 中國汽油稅收到底高不高
徵收的高額汽油稅收,是好環境和免費高速公路必要的成本。而公眾之所以抱怨油價高,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從成品油征稅中獲得任何好處,相反是付出了更大的成本。
每隔一段時間,中石化的官方微博就會轉發世界各國油價排行,根據微博中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油價比美國高但比英德低,居世界中游位置。同時微博還指出,中國汽油價格中稅收佔比約50%,美國約15%、英國59%、德國56%。
這幾年來,油價太高一直為公眾所詬病。中石化這一微博可謂石油公司回應公眾的質疑和批評的經典案例。國際比較來看,油價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針對汽油徵收的稅費,第二,汽油品質和開采煉油效率等。中石化的微博正好是從這兩方面來回應的。
據全球汽油價格網的數據顯示,7月份美國0.79美元,加拿大1.03美元,中國1.11美元,日本1.12美元,德國1.63美元,英國1.81美元。對比各國汽油價格中的稅收佔比可見,附加在汽油上的稅收是各國油價差異的最大因素。
其實,高稅負本身並沒有問題。歐洲汽油的稅負高,但歐洲英德挪威等國家環境之好也是全球共知,其在履行碳排放的減排義務,德國等國家也通過提高汽油稅來限制汽油消費,同時這些國家的高速公路大多也是免費通行。所徵收的高額汽油稅收,是好環境和免費高速公路必要的成本。相比之下,美國降低碳排放的動力不如歐洲強,燃油稅也只用於支付高速公路的修建和養護,稅率就要低得多。這也是美國油價僅為德國一半的原因。
對比之下,中國油價中的稅收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和附加費。根據商務部石油行業經濟運行的數據,2013年全國消費成品油為2.51億噸,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其中交運郵政行業的汽油和柴油的消費量分別為0.38億噸和1.07億噸。成品油消費稅從量,價內徵收,按2013年的稅率計算,每年至少徵收1500億。而成品油的增值稅從價,價外徵收,由於2012-2013年油價較高,成品油的增值稅總額預計要超過消費稅,稅額也將超過1500億。兩者合計稅額就高達3000億。這個規模的稅收是什麼概念?2012年全國收費公路的通行費收入也不過3281億元。
為什麼公眾會抱怨油價高?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體會到從成品油征稅的好處。2008年,中國進行成品油稅費改革,取消徵收公路水路的養路費、附加費等六費以及其他收費,捆綁在油價上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當年每升汽油的消費稅一下子從0.2元調整為1元。這么多年下來,公眾沒有感受到消費稅提高帶來的好處,雖然政府還貸的二級及以下等級公路可以免費通行,但高等級公路大多都是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甚至是新增消費稅的200%以上。
而且,去年11月以來的連續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按2013年成品油消費量進行估算,三次提稅為2015年稅收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600億,相當於消費稅率翻倍,是2014年全國總稅收的1.54%。
回過頭來再看中美兩國的稅收。中國高速公路里程全球第一,為11.2萬公里,美國也不少,近9萬公里,美國的公路總里程是651萬公里,比中國多出200萬公里。但美國多數公路(包括高速)是免費通行,道路修建養護資金從公共財政和燃油稅中提取。相比之下,中國的高速公路既是收費的,又有公共財政的投入,徵收稅率又遠超過美國的成品油稅收。這樣的油價又怎麼能不被吐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