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中國的油價高於美國
中國的石油儲備不足,大部分是靠進口,而美國控制著那些石油國家的經濟命脈。所以啦,賺中國人的錢。
『貳』 中國美國一天消耗石油
美國1800萬桶、中國1400萬桶。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中國美國一天消耗石油:美國每天消耗石油1800萬桶第一,中國1400萬桶第二,印度和日本每天都是消耗400萬桶第三第四。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叄』 美國的石油便宜為什麼中國的石油貴呢
發改委有關人士曾表示,各國油價的差距主要是因為對油價徵收的稅率不同,目前中國汽油徵收的稅率大約為30%。按美國能源署資料顯示,美國的此項稅率大約為12%,而北京93號汽油稅費佔比為29.4%,柴油稅費佔比為26%。今年1月美國各州汽油稅平均為每加侖0.489美元,摺合人民幣為每升0.81元。我國汽油價格中稅收大約為人民幣2.07元,兩國稅收差距達到了1.26元。與美國相比,國內油價高、油品低,已是不爭的事實。
『肆』 世界上那一個國家每年消耗石油最多
根據2009年的數據來看,世界上石油消耗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中國。
以下是數值。
排名 國家 日耗油量(桶) 人均(升/年) Date
1 美國 18,690,000 3,530.4 2009 est.
2 中國 8,200,000 355.5 2009 est.
3 日本 4,363,000 1,992.4 2009 est.
4 印度 2,980,000 148.3 2009 est.
5 俄羅斯 2,850,000 1,181.0 2009 est.
6 巴西 2,460,000 718.3 2009 est.
7 德國 2,437,000 1,717.7 2009 est.
8 沙烏地阿拉伯 2,430,000 4,915.7 2009 est.
9 韓國 2,216,000 2,651.0 2009 est.
10 加拿大 2,151,000 3,727.5 2009 est.
『伍』 美國資源多還是中國資源多比如石油.
美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是真正的地大物博的國家,石油儲量也遠比中國要多。2008年07月15日...據美國能源部情報局公布的統計數字,美國已探明石油儲量超過209億桶,居世界第11位;2007年美國石油日產量達510萬桶,居世界第三。
世界石油儲量排名
(2006年)
單位:10億桶
儲量
所佔比重
1
沙烏地阿拉伯
262.7
22.1%
2
伊朗
132.5
11.1%
3
伊拉克
115.0
9.7%
4
科威特
99.0
8.3%
5
阿聯酋
97.8
8.2%
6
委內瑞拉
77.2
6.5%
7
俄羅斯
72.3
6.1%
8
哈扎克斯坦
39.6
3.3%
9
利比亞
39.1
3.3%
10
奈及利亞
35.3
3.0%
11
美國
29.4
2.5%
12
中國
17.1
1.4%
13
加拿大
16.8
1.4%
14
卡達
15.2
1.3%
15
墨西哥
14.8
1.2%
「全球重要礦產資源不均勻分布全球礦產資源儲量空間分布極不均勻,表現在地區間和國家絕對擁有量的巨大差異兩方面;另一方面,不同國家擁有的礦產資源種類差異也十分明顯。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俄羅斯、美國是全球礦產資源品種較全、儲量豐富、人均佔有儲量較多的國家。」(摘自《世界礦產資源分布情況》)
『陸』 美國人為什麼消費那麼多石油
一、美國的經濟發達,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包括許多行業化工、醫療需要從石油中煉取原料生產,另一方面許多動力是由石油提供的。
二、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美國的家庭汽車是全球最多的,柴油和汽油的需求也是全球最多。
三、美國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這裡面從戰斗機到航母都是「吃油的魔鬼」。
四、美國為了規避石油上漲的風險,進行大量的石油儲備。這個意思就是說,即是美國人今後一個月不用一滴石油,美國政府也會進口石油,來規避石油價格上漲的風險
『柒』 美國是資源消耗大國 說明了什麼問題 初一下 地理方面的問題
美國是資源和能源的世界第一消費大國,也是世界第一浪費大國。
請看一下數據:美國日耗原油約2100萬桶,約佔全球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石油消耗第一大國;美國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4.6%,但消耗能源佔了世界的23%;美國目前每年人均石油消費約3.28噸,是中國人均水平的10倍以上;美國人口只有中國的1/5,但人均資源消耗卻5倍於中國;美國電力人均消耗是1400千瓦時,是日本的1.5倍,中國的7倍。按照目前的電力消耗增長,美國必須建1300-1900個發電廠才能滿足未來20年的需求。
而最能體現美國生活方式的,恐怕就是汽車和烘乾機。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保有、生產和銷售國,3億人口注冊的汽車竟有2.6億輛,減除孩子、老弱、殘廢和貧窮而不開車的人外,人均佔有汽車大約超過1.5輛。出門必開車,已然成為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以致美國被稱為「一個黏在車輪子上的國家」,美國石油消費的大部分被汽車「喝」掉,美國人中的超級胖子也越來越多,成為社會之災。而烘乾機的使用也幾近病態,尤其顯現美國人生活方式的大手大腳。美國人洗了衣服,不能風乾,卻只能用烘乾機烘乾。這倒不是美國人鼻子生得特別,聞不得太陽的氣味,而是美國人把烘乾衣服視為不成文卻必須遵守的「規矩」。據美國家用電器製造商2005年的一個統計,美國57%的人擁有烘乾機,美國平均每戶家庭使用烘乾機消耗的電量達1079千瓦時,美國居民住房電費的6%到10%都花在了烘乾機上。這在中國人看來,既可笑,也是過於奢侈。要知道,在一個普通中國百姓家庭,一般每月耗費電約200千瓦小時,還不到一戶美國家庭烘乾衣服所耗電量的1/5。
『捌』 世界油氣資源消費現狀及發展趨勢
北美、亞太地區和歐洲是世界主要油氣消費區。多年來,美國油氣消費居全球之首。天然氣消費量增長較快的地區為非洲、亞太地區和中南美洲。199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佔40.57%,天然氣佔24.19%。預計到2020年,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油氣產量都將出現下降,而油氣消費又呈穩定增長的趨勢,因此世界油氣供需地區不平衡性將進一步加強。國際油價的長期趨勢將隨石油供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一、世界油氣資源消費現狀及消費結構
油氣消費現狀
北美、亞太和歐洲是世界三大石油消費區。據英國BP《2003年6月世界能源統計述評》顯示:2002年全球石油消費為35.22億噸,其中北美洲為10.65億噸,中南美洲為2.15億噸,歐洲和歐亞為9.25億噸,亞太地區為9.92億噸,中東為2.07億噸,上述各地區佔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見圖4-8。2002年美國為世界石油消費第一大國,消費量為8.94億噸,佔世界消費總量的25.4%。中國石油消費量為2.46億噸,佔全球石油消費總量的7%,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石油消費和進口大國,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圖4-82002年世界各地區石油消費量分布圖
天然氣是世界上消費量增長最快的能源礦產。2002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為25355億立方米,比2001年增長了2.8%。世界各地區天然氣消費量佔世界比例見圖4-9。北美和前蘇聯同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氣區和消費區,美國、前蘇聯和日本是三大天然氣消費國。
圖4-92002年世界各地區天然氣消費量分布圖
二、油氣消費結構
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在1998年油氣所佔比重為63.8%,而1999年油氣所佔比重為64.8%,油氣所佔比重上升了1.57%。美國能源情報署對未來2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預測數據為:世界能源總的需求量年增長率為2.1%,2020年將達到300桶/日,摺合油當量15×109噸/年。其中石油需求的年增長率是1.8%,其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比例將從2000年的40%下降到2020年的37%;天然氣的年增長率為3.3%,其比例將從22%上升到29%。另據美國兩位學者(埃克米得斯和奧利格尼)預測,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將佔到40%以上。
他們作出這種預測的依據:首先是燃料電池大量商業化應用,目前該項技術在經濟上已經可行。其次是八國集團的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德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和日本將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增加天然氣的使用。第三是環境保護者的壓力,天然氣比石油更清潔,發熱量更高。第四是國際天然氣市場逐漸顯露生機,歐佩克國家都對天然氣給予更高的重視。第五是天然氣的資源量廣泛,其使用比石油更可行等。
據英國BP《1999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1998年,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是:天然氣消費佔2%,煤炭消費佔73%,油品消費佔23%,其他佔2%。1988~1998年間,中國的天然氣產需基本平衡。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目標:天然氣消費佔4%,煤炭消費佔67%,油品消費佔21%,其他佔8%。
三、油氣消費發展趨勢
世界能源的消費與經濟的增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未來世界石油用1995~2020年間1.9%的年增長率,與GDP3.1%的年增長率相比,其增長彈性值為0.6。而天然氣的同期增長率為2.6%、與其相比,石油的需求增長並不大,與整個能源需求的增長率基本相同(圖4-10)。由於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各個地區石油需求增長情況的差別很大(見表4-5)。1995~2020年,OECD各國以0.8%的年增長率呈低速增長。而發展中國家則呈現3.0%的大幅度增長形式。其中增長最大的是中國,年均增長率為4.6%,其次是以印度為中心的南亞,年增長率為4.2%,再其次的順序是東亞3.6%,中南美洲為2.5%。
圖4-10能源消費取決於全球經濟增長
(未來能源的消費量,單位:千萬億英制熱單位)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0)
表4-5世界原油需求表
(據《國際石油經濟》,2001.9)
估計非OECD國家的石油消費量,將在2010年以後超過OECD國家,2020年以後會進一步加大差距(表4-6)。
表4-6各地區石油需求預測(單位:百萬噸石油當量)
(據《國際石油經濟》,2001.9)
隨著世界經濟的增長,各地區和各國家對能源特別是油氣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隨著不同地區和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進一步加劇,世界油氣供需地區性不平衡也進一步加劇。世界石油資源和市場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有加劇趨勢。從資源分布看,中東—北非、中亞—俄羅斯和北美三個地區剩餘石油可采儲量佔世界的82.3%,待探明可採石油資源佔世界的72%。其中中東地區剩餘石油可采儲量佔世界的64%,待探明可採石油資源佔世界的25%。2010年以後歐佩克在世界石油產量中所佔份額將由目前的39%增至50%以上,世界石油供應將更加依賴中東。預計未來十年內,北美、歐洲和亞太三個地區的石油產量都將出現下降,而石油消費又都將穩定增長,勢必導致石油供需缺口加大,其中亞太地區將成為世界油氣供需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1990~2000年,亞太地區地區石油消費量年增長5.4%,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1992年超過歐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區。2002年亞太地區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僅佔世界總量的3.19%,石油產量佔世界總量的11.17%,消費量佔世界的28.1%,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本地區第一大石油消費國。未來我國石油國內供給的缺口將不斷增大。據預測,到2010年,中國國內石油供給量將在1.77億~1.95億噸;2001年至2010年,平均增長率將在1.08%~1.81%。但國內石油需求量在不斷增長。到2010年,國內需求短缺約1.17億~1.42億噸,需要從國外進口。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2000年度國際能源展望》預測,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加強,在未來20年內,天然氣將是一次能源中消費增長最快的能源,預計世界天然氣的年均消費增長速度將達3.1%,2010年和2020年世界天然氣消費量分別達3.49萬億立方和4.72萬億立方米(劉增潔,2001)。
21世紀中國天然氣將進入新的發展期。2002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已達到301億立方米,佔世界消費量的1.2%。在亞太地區天然氣消費中僅次於日本和印度尼西亞。未來中國對天然氣的消費將會不斷增長,因為這有利於改善中國的能源結構,緩解石油供應的壓力。
『玖』 不同經濟部門的石油消費對比
對比中國和美國石油終端消費就可以發現,兩國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最大差別就是工業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的石油消費(圖6.25)。在美國,交通運輸是石油消費最多的部門,占總消費量的66%;工業部門的石油消費量位居第二,占總消費量的25%左右。中國正好相反,工業部門是石油消費最多的部門,占石油消費總量的58%;交通運輸部門的石油消費位列第二,占石油總消費量的26%。這種差別正好是中國和美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的真實反映。
美國已經在20世紀前期實現了工業化,目前經濟結構正向服務業和信息產業轉移,許多能耗較大的工業部門外移到發展中國家,工業部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僅佔24%左右,主要的經濟增長來自於能源密度很小的服務業和信息產業。美國還是一個汽車化的國家,每100人汽車擁有量達到79輛,是世界上人均汽車擁有量最高的國家。同時,美國機動車油價也是世界發達國家中最低的,低的燃料價格助長了交通運輸部門的石油消費。所以美國工業部門石油消費量小於交通運輸部門。
圖6.25 中國和美國分部門的石油消費對比
中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由於廉價勞動力和較寬松的環境要求,世界製造業向中國轉移,中國工業部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別是能源密度比較高的重工業和化工工業發展很快,對能源的需求、特別是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增長。隨著工業化的實現,中國工業部門的石油消費會逐漸減少。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較低,汽車普及率也較低,因此交通運輸部門的石油消費相對較少。但是,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國汽車的普及率會逐漸增加,交通運輸部門石油消費亦會顯著地增加。最近幾年中國汽車增長速度和交通運輸部門石油消費的增長速度,預示著未來中國將和美國一樣,交通運輸部門成為石油消費第一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