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為什麼要將4.62億加侖的石油施放到波斯灣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由於多國部隊的主要駐地是沙特,而沙特的淡水供應主要靠淡化波斯灣的海水,石油含有大量淡水凈化裝置無法清楚的有毒物質,可以造成大面積的缺水,這一行為一度被稱為環境恐怖主義。2伊軍也有當美軍從海上登陸的時候引燃海面石油把美國佬做成奧爾良烤肉的計劃。3伊拉克向波斯灣排放石油,藉以此威脅國際社會停止對伊拉克的空襲。 當然,伊拉克官方的解釋是:美軍的空襲炸毀了伊拉克,科威特境內的石油設施,造成石油泄露。但是,空襲規模再大,也不可能造成如此大量的石油泄露
❷ 高達83%的敘利亞日產石油被美軍盜取,如何看待美軍這一行為
高達83%的敘利亞日產石油被美軍盜取,美軍的這一行為不像是軍隊或者國家的行為,更像是一個流氓跟強盜的行為,這是對美國標榜自己為民主國家,一直以國際裁判自居狠狠的打臉。
根據敘利亞通訊社11日發表的報道稱,美國在敘利亞的非法駐軍使用144輛油罐車,裝載著從敘利亞北部盜採的石油進入伊拉克,這已經是美軍多次做出的行為,據統計美軍每天從敘利亞盜取的石油高達6.6萬捅,而敘利亞日均產油才8.3萬桶,美軍盜取的石油產量占據了敘利亞石油的83%,盡管敘利亞進行了強烈的譴責,但是美軍依然我行我素,美軍當前依然占據了敘利亞大片的土地跟石油資源,並通過支持當地的反對派不斷的盜竊敘利亞的石油跟糧食等自然資源,嚴重侵害了敘利亞人民的利益。
美軍的這種行為跟二戰時日本在亞洲國家的那些侵略行為非常相似,非法佔有別國的土地以及資源,通過對別國資源進行掠奪從而充實自己,這跟美國在國際上一貫標榜的所謂「正面」形象大相徑庭,可見在真正的利益面前,美國就撕去了自己的偽裝,拋去了慣用的「人權」、「民主」等幌子,露出了真正的獠牙,美軍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盜竊行為,美軍像強盜一樣將本屬於敘利亞人民的財富據為己有,使得敘利亞人民有苦說不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敘利亞沒有足夠強大,同時也慶幸我們國家已經強大到美國不敢這樣對待的地步,否則只能淪為向敘利亞一樣,被美國打著民主的幌子進行盜竊。
高達83%的敘利亞日產石油被美軍盜取,你如何看待美軍這一行為?歡迎留言討論。
❸ 現在駐伊拉克的美軍控制著多少那裡的石油,他們搶石油的目的是不是已經達到了呢
除了樓上所說的價格控制以外,美國控制伊拉克石油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公司進駐,原來的伊拉克國有的油氣田都被聯軍所在的幾個國家的公司給開發了,實際上就是這些公司撈到了實際利益,美國政府和國會畢竟還是被大財團影響和控制的,所以實際上國家層面上美國可能利益不多但是財團可是發了,另外美國給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資金援助這些可都是用石油來換或者擔保的,算盤打得多精啊,我把你家砸爛瞭然後再借錢給你買傢具和進行裝修,以美國現有經濟結構廉價和大量的石油不是必須的,你以為英國、澳大利亞憑什麼幫著美國還不是為了搶點油田,最早進入伊拉克開路的羅馬尼亞就因為這拿到一個油田的開發權。伊拉克的泥淖已經深深把美國陷進去了,沒有伊拉克沒准阿富汗早就平定了,所以就美國的戰略利益來看撤出伊拉克集中力量解決阿富汗騰出軍力來應對朝鮮和伊朗才是耽誤之急,我相信美國還是有一些政客希望撤出的,但不能忽視大財團的作用,就看到時候奧巴馬怎麼平衡了。
❹ 美國攻打伊拉克 死傷是多少用了多少物資
美國人自己說目前陣亡超過了三千五百人 但是 一直對受傷人員的數量諱莫如深 我在查找資料的時候 發現一組數據 當美軍陣亡人數只有四百人左右的時候 受傷人數就已經達到了九千人 按照這個比例 現在美軍傷亡人數實際上已經達到了數萬 很多遭受爆炸襲擊的美軍都是重度傷殘 喪失勞動能力 並且需要長期治療 據估計 為了給戰爭擦屁股 救治這些需要治療的軍人 大概需要三千億美元
美軍現在每天維持在伊拉克的開銷大概是兩億美金 根據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戴維斯和他的研究小組計算出來的數字,估計到目前為止,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上所花的錢,以2003年的幣值計算,已經高達4100億至6300億美元。 按照現在的花錢效率 美國在伊拉克的直接軍費超過萬億美元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這里的很多花費都是隱性的,比如:美國僱用黑水公司雇傭兵的費用就排除在外,要知道黑水公司的雇員多達五萬餘人,他們承擔了本該美軍承擔的任務,只拿高額薪金,不享受任何保險和福利,也因此,美國人喜歡把他們送到最危險的地方去,美軍為他們花的錢不得而已,他們陣亡的數字也不得而已,但是僅僅黑水一家公司尚且如此規模,美軍的實際傷亡數字和戰爭投入到底有多大水分可想而知。
關於掠奪,這個實在沒法說,唯一掠奪的成果是石油,但是,從伊拉克掠奪來的石油又沒辦法按照國際價格來推算,只能算白賺,伊拉克戰前的石油產量是每天三百七十萬桶,戰爭之後這個數字平均只能維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就算全都輸出美國,那就是美國每天掠奪一百二十萬桶左右。
關於出生率,由於長期營養不良,伊拉克人的健康狀況嚴重惡化,加之缺醫少葯,有病得不到及時治療,據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數字,到去年年底,全國已有180萬人死於制裁;戰前,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嬰兒死亡率最低的國家,僅占出生率的32‰,現在上升到126‰
而 相對於比較容易統計的嬰兒死亡出生比率 伊拉克的平均出生率死亡率數據,直到戰爭以來都無法統計清楚。目前 已經知道的出生率是2003年的官方統計 大概是千分之二點八七 平均死亡率也是官方的 但是 不知道具體時間斷 不過從數字上估計是戰爭以後的 平均死亡率是千分之六十二
從政治上這場戰爭是完全失敗的 如果要是算完勝 那隻能說是戰爭初期 到現在這個局面 從軍事上的完勝也是不可能的現在 讓美國人苦惱的問題 不是撤軍或者不撤軍的問題 如果還維持伊拉克政權 至少伊拉克通過石油換食品協議供應給美國的石油是穩定的 而現在 如果美國繼續維持戰爭 那麼無疑就是深陷泥潭 如果要撤出 那麼 在伊拉克就會出現一個親伊朗或者像塔利班一樣的政權(什葉派親伊朗 遜尼派最有可能成為信奉瓦哈比教派的基地組織的盟友 )。因此才有了美國的騎虎難下,而並不是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可以想走就走,無論是挑起戰爭,還是承認失敗,任何草率的決定都要承擔相應的歷史責任
關於這場戰爭還需要延續多久,那就要看美國人還能挺多久,現在不只是伊拉克,還有阿富汗,而且,美國還在不斷的承諾,許願,招收小弟,從東歐到中亞,擺平朝鮮,擺平伊朗仍然需要天文數字的資金。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我們發現了美元貶值了,為什麼,就是因為美國在利用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通過大量發行美元來在別國套取硬通貨,比如:十幾萬美軍的靴子 防彈衣 內褲 襯衫 軍服 飲用水等等 美國人印鈔票 到中國來購買輕工產品就可以了 也因為這樣 美國人實際上在製造世界通貨膨脹 中國現在已經出現了通貨膨脹 商品在漲價 這實際上 一方面是美國人在轉移自己的財政危機 另外一方面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使同美金掛鉤的人民幣承受更大的升值壓力 要問美國還能挺多久 現在就很明白了 除非美國人弄得全世界都通貨膨脹 讓美元便成廢紙 否則美國人就仍然玩兒得起。
——————————————————————————————————————
以上是我幫助回答另一問題的時候 寫的一點東西 其間查找了不少資料 希望對你有參考價值
關於具體損耗數字 美軍從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就開始的「剝奪士兵陣亡資格」的手段雖然被有效升級 但是弄虛作假和文字游戲仍然比比皆是 很難管中窺豹 現在只有正規人員的死亡數字比較清晰 承包商(雇傭兵)和偽軍就不得而知了 大量損失的技術裝備數據 美軍更是諱莫如深 所以 想了解個大概 還是要靠自己
你可以按照我的分析和統計捋一下 實際就能看出 美軍的損失其實不小
根據蘇聯公布的阿富汗戰爭損失 除了死亡和傷殘7萬人外 十年的阿富汗戰爭的損失還包括 118 架戰機; 333 架直升機(實際可能存在蘇聯官方人為的壓縮損失)
新華網華盛頓3月23日電(記者楊晴川 潘雲召)美國陸軍航空處主任蒙特23日在國防部對媒體說,自美國2001年發動「反恐戰爭」以來,陸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已損失了130架直升機,其中三分之一是被擊落的。
據以上消息來看 美軍現在的水平並沒有比當年的蘇聯強多少 而且不要忘了 當年阿富汗游擊隊有西方大量提供的「毒刺」和「吹管」等輕型防空導彈 而現在的恐怖組織防空武器極其缺乏
最近期的消息是近兩天的 塔利班強襲了美軍基地 打死了九名美軍 至於傷殘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足見美軍不可戰勝只是個「偽神話」
根據我上面搜集的資料可以推測 現在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死亡和傷殘士兵的總數 應該已經接近了阿富汗戰爭蘇聯官方公布的七萬這個傷亡數字 值得一提的是 蘇聯那個時候還沒有普遍裝備防彈衣 其醫療條件和後送體系同今天的美軍也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 應該說 美軍死亡和傷殘比例 應該不同於一般局部戰爭的大致二比一這個比例 也就是說 美軍傷殘軍人遠多於喪生軍人 這恐怕將又是一份留給美國社會的龐大遺產
❺ 美國再現「土匪行動」,竊取敘利亞30車石油,盜這點石油是在圖謀什麼
還能圖什麼,圖錢唄!石油這種東西開采一些就少一些,每個國家都是限量開采,有的國家甚至都不開采了,為了減少石油的使用,各個國家也開始提倡將消耗石油的東西轉化為電力,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土匪”舉動就不難猜了,除了錢沒別的理由。
自己“碗里”明明有想要的東西,卻偏偏總是惦記著別人“鍋里”的,真是讓人夠無語的!
❻ 猖獗!美軍出動137輛油罐車盜運敘石油,至少偷7次敘石油,反映啥問題
因為美軍早已經習慣度了自己的霸權行為,而知且在敘利亞美軍衜控制力很大。
美國如此大膽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的經濟發展受到疫情的影響,其他方面對當地經濟發展和通貨膨脹的影響非常嚴重。他們只是想通過這種行為來幫助自己緩解石油供應的壓力,但這種行為是非常不道德的,也違反了國際標准,因此他們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根據敘利亞官方媒體發布的信息,美國陸軍每天派出數百艘油輪偷竊敘利亞石油,敘利亞石油產量的80%每天都會被美軍偷走。
要阻止美國土匪的行動是不可能的,希望國際社會能夠限制和控制美國,美國軍隊這樣做是犯罪。我們需要知道,敘利亞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敘利亞非法部署美軍本身就是一種國際犯罪行為。然而,美國軍隊不顧聯合國的建議,仍然在敘利亞領土上肆無忌憚地行動,並大量掠奪敘利亞的油井。
❼ 美國在伊拉克怎麼才算勝利 標準是什麼
美軍在伊拉克搞的是石油掠奪,破壞薩達姆政權的原因也是如此,布希政府早在海灣戰爭時就是這么打算。建立一個聽從於美國政府的新政府。一是為了石油。二是為了貿易線路的穩定。也就是說達到了目的就是伊拉克戰爭的成功。
❽ 7年燒掉3萬億美元!美國在伊拉克身上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了嗎
估計是得到了,就算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他也獲得了很多值得的物品。
❾ 美國是在哪一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
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
伊拉克戰爭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實質上是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借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戰爭。由於這次戰爭實際上是1990年海灣戰爭的繼續,所以,這次戰爭也被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
到2010年8月美國戰斗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將其銷毀的文件和人證。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一、戰爭介紹:
名稱:伊拉克戰爭。
日期:2003年3月20日-2003年4月19日(正規戰爭結束)-2010年8月31日(美軍戰斗部隊撤出伊國)-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
地點:伊拉克 。
起因:美國懷疑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結果:美軍決定性勝利。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推翻,薩達姆被處死。後因動盪不斷,美軍在伊拉克頻繁遭受民兵、基地組織攻擊,最終撤軍。
參戰方:伊拉克、復興黨、伊拉克基地組織、美國、伊拉克庫爾德部隊。
二、開戰理由及目的:
美國等國家對伊拉克開戰的主要理由是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伊拉克政府踐踏人權的行徑。根據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說法,美國對這場戰爭最終要達成的目的包括:
鏟除一向跟美國唱反調的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建立一個親美的自治政府,
搜尋並銷毀藏匿在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恐怖分子,
結束制裁,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掠奪伊拉克的石油以及其他天然資源。
但大部分國家,包括美國本身有部分人士則認為原因並不單純。如根據伊斯蘭共和報等媒體的看法,美國已經被猶太集團所操縱,佔領伊拉克僅僅只是猶太集團龐大侵略計劃的序曲。
戰前,美國、英國等國家指責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以此作為開戰的重要理由。然而至今(2012年底),還沒有找到確鑿可信的相關證據,卻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經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銷毀的一些文件和人證。
2007年9月16日,格林斯潘(美國聯邦儲備局前局長)在其回憶錄中稱,基於政治理由,他不方便承認眾所周知的事,進攻伊拉克是為了石油。
2011年2月15日,當年向美國及德國透露伊拉克藏有大殺傷力武器,直接引發伊拉克戰爭的情報人員,首次承認一切其實均為謊言。
三、戰爭結束:
2010年8月18日,最後一批駐伊美軍戰斗部隊已跨越奧巴馬出席戰爭結束活動伊拉克與科威特的邊境,伊拉克戰爭正式結束。
美國在單方面宣布戰爭正式結束後,截至2011年10月仍然在伊拉克保留3.4萬人以上的軍隊,負責保護美軍基地和訓練親美伊拉克政府的安全部隊。襲擊美軍也不斷發生,截至2011年8月伊拉克什葉派回教軍事組織宣布暫停攻擊、以幫助美軍完全撤離之前,每月仍有至少一名美軍在襲擊中喪生。美軍與伊政府談判2012年延長駐軍合約時,希望保留3000人以上駐軍並希望未來美國駐軍不受伊拉克法律管轄,未獲伊政府同意。因此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於10月22日宣布,美在伊拉克駐軍將於2011年底前全部從伊拉克撤除。此時美軍在伊拉克喪生人數已達4476人,並且在宣布完全撤軍後,又增加1人。
2011年12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接見來訪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時宣布,「在近9年後,我們在伊拉克戰事本月落幕」,並宣稱美國是伊拉克「強大和永久的夥伴」。12月15日,駐伊美軍部隊在巴格達舉行降旗儀式,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出席儀式,這標志著歷時九年的伊拉克戰爭正式全面結束,剩餘的數千名美軍士兵將在未來幾天內陸續撤離回國。
據報道,美軍正式撤軍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仍有大約1萬人員,大多數都是武裝保安人員,配有裝甲車等武器裝備,美國計劃2012年另增派5000人武裝保安人員,使得美國大使館成為世界上武裝最龐大的外交使館。
2011年12月18日,最後一批美軍撤出伊拉克。
❿ 為什麼美國攻打伊拉克後不把伊拉克石油占為己有
假的!現在所有伊拉克開採的石油收入美國都有10%的銷售純紅利,這遠比開采伊拉克石油賺得多。所以,不是美國不佔有伊拉克石油,而是美國以另外一種方式掩蓋自己的強盜行為。
由於當地的反美情緒很嚴重,美國很難去直接開采伊拉克的石油,而且還因為美國本身就是石油儲量大國,這使得美國開采伊拉克石油沒有用,他同樣得倒手第三方才能兌換成美元。所以,當時的美國就推出了一種策略,那就是合作分成股。在伊拉克戰爭以前,伊拉克的油井大部分是法國跟東亞某國的。美國將這些油井歸還給這兩國,但是條件就是美國抽10%銷售純紅利。兩國答應了,兩國每年在伊拉克開採石油總價值1200億美元左右,美國可以分成120億美元左右。伊拉克戰爭至今已經過去16年了,直接轉化成美國紅利是1800億美元左右。
除了這些有主(中法)油井外,伊拉克的石油開發權也在美國手裡,美國把這些開發權以公開招標的方式賣掉,大約賣了1500億美元左右,而且賣掉的時候又簽訂一個霸王條款,必須從美國采購石油開采設備石油,為此美國又賣出了大約500億美元的採油設備。
打伊拉克確實花了不少錢,美國看起來虧慘了,但美國人還是賺大發了。
當然了,美國人民是掙不到這錢的,而是美國政府背後的金主們、利益集團掙了去。
各大軍工企業、安保公司、甚至建築商等等,一大票的公司從美國政府那裡拿到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錢是花出去了,可最後大都流進了利益集團的腰包。
伊拉克的石油,確實很多,但美國人看不上。
用政治和經濟手段去控制一個國家,遠比實控它的土地、資源有效的多,也實惠的多。
如果美國真要控制伊拉克的油田,就伊拉克那混亂的治安,恐怕美國人挖出來的油還不夠安保人員的開支。
就像你在一個沙漠里開採金礦,周圍是無窮無盡的虎視眈眈的充滿敵意的人群,你能順利地挖出多少石油?還要順利地運出去?幾十美元一桶的油價!
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美國人會幹麼?
石油是很寶貴,但美國本身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產國,也是首屈一指的石油出口大國。
歸根基地,美國人打伊拉克,最核心的是打一場「石油美元」的保衛戰。
薩達姆一直對美國強烈不滿,正好歐元橫空出世,老薩尋思著用歐元。
伊拉克畢竟也是石油生產大國,萬一真被老薩搗鼓出什麼東西來,對石油美元總是個威脅。
石油美元是美國霸權的基礎,只有全世界都在用美元,美國人才能肆無忌憚的在全世界薅羊毛。
所以得把老薩的想法扼殺在搖籃里,不能讓老薩對其他土豪產生不好的影響。
老薩真的也滿牛的的!一身硬骨頭,到死也不認慫!
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最終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並建立了親美傀儡政權。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是其目的之一。考慮到伊拉克民眾的反美情緒,美國沒有直接插手伊拉克的石油開采,而是通過美國企業、戰前與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有交易的外國石油開采公司,合作開采伊拉克石油並對外銷售,美國則通過利益集團收取10%的石油銷售利潤。
表面上看,美國沒有將伊拉克石油據為己有,不是為了石油打擊伊拉克的。但是,美國通過空手套白狼的把戲,控制著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攝取了石油銷售利潤,賺得盆滿缽滿。
這也很簡單。
第一、美國稱霸世界有三大武器。一是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美國不僅擁有強大的海陸空軍,還在全世界各個重要戰略位置擁有軍事基地。只要需要,他們能快速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發起軍事行動。二是經濟上各個領域擁有定價權。比如全世界經濟都要看美聯儲是否加息。美聯儲是否加息成了金融從業者平時最關注的問題。三是美國的強大繁榮加上其所標榜的價值觀在全世界都催生出美粉。而親美的美粉基本都成了歐美外交和政治上重點利用的群體。輿論上保持美國的光輝形象需要美粉吹捧、粉飾,形成對他國的內政壓力促使他國按美國指揮棒辦事也需要美粉里應外合。從二戰後美國在各國搞的政變、培植反政府勢力、發動反政府行動看,這些美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總體上保持美國形象的體面是很重要的。
第二、美國打伊拉克原因也很簡單,美國要控制中東就必須有能按照美國指揮棒轉的代理人,薩達姆不聽美國指揮也就罷了,伊拉克與伊朗交戰符合美國利益,但伊拉克軍事壯大威脅阿拉伯其他成員國就觸動了美國這個保護國的權威。入侵科威特則擊破了美國的底線。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保護國的權威,摧毀不聽話的薩達姆政權。什麼獨裁、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只是一個借口,都只是為了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正當性。而阿拉伯國家幾乎都獨裁。這種情況下,美國如果霸佔伊拉克石油,那不是讓全世界都留下口實,它怎麼可能這么做?
第三、美國控制中東有兩大目的,一是控制這個連接歐亞非重要的戰略地,控制蘇伊士運河。二是控制石油出產地,一方面可以在爆發戰爭時第一時間切斷敵方的石油供應,另一個方面則是獲得石油定價權。石油價格上漲和下跌都是美國人說了算的,比如最近搋撲總統就要求沙特採取措施降低石油價格,而之前石油價格大跌,雖然石油重要出口國的俄國、伊朗沒有倒下,委內瑞拉倒下了。但也給俄國、伊朗能源經濟以重創。就是說石油價格還是一種攻擊制裁他國的武器。而美國吸金能力最大的方面並不是商品出口,而是金融和美元的霸主地位。在包括石油在內的各種重要物資上擁有定價權,就可以根據美國經濟利益需要、政治需要隨機調整價格,以達到對美國最有利的目的。
第四、伊拉克那點石油在整個石油產地里所佔份額微乎其微,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想去搶奪科威特更豐富的石油。比起石油定價權,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算什麼?比起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體面又算什麼?就是說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很小很小,如果美國霸佔伊拉克石油,那它在全世界將失去不計其數的美粉,因為太赤裸裸了。尤其中東的反美呼聲會更加高漲。沒有親美勢力,或者親美勢力變成完全邪惡的代名詞,美國又如何培植代理人、如何控制包括中東在內的各個角落。難道要全方位採用武力控制嗎?如果失去中東的控制權,那等於失去了石油定價權,失去了石油在戰爭中的戰略地控制權。那就太得不償失了。德法為何會收留那麼所謂敘利亞難民,很大程度就是為了維持西方尤其是歐洲的形象。藉此掩蓋敘利亞戰爭的不正當性。所以美國不可能為了伊拉克石油那麼芝麻點利益去霸佔。
美國當初顛覆伊拉克政權,絞死薩達姆的目的並非是為霸佔伊拉克的石油。其初衷是堅挺美元,是為石油美元在世界上建立霸權!
美元是世界硬通貨,這得益於美國強大的軍力。美元最早是與黃金掛鉤的,哲學上有「金銀天生就是貨幣,貨幣天生並非金銀」的說法。黃金因為其價值高,體積小,方便攜帶的特點,也非常適合與美元掛鉤。這個時候,美元沒有疲軟,很「硬朗」,也非常講信譽,全世界也樂意使用這種貨幣。
越南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支撐戰爭開銷,就大量印刷美元。使得美元縮水嚴重, 無法支撐35美元兌1盎司黃金的價格 。美國總統尼克松總統於1971年當即立斷,放棄了此前的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承諾,這樣,美元與黃金就人為地脫鉤了。
這以後的10年,黃金從35美元1 盎司 漲到850美元1 盎司 。為了美國,尼克松的做法是對的!他如果不進行美元與黃金的脫鉤,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有可能被各國政府兌換一空。如此一來,美國會失去巨額財富。
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信譽度下跌,美元本身遭受重創。為了美元恢復信譽,重新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凌地位。美國選擇石油與美元掛鉤。這是因為,石油是戰略資源,現實生活中,誰也離不開石油——尤其在西方表現得更為明顯。
但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卻不信任美元,他想以歐元做為自己國家石油貿易的貨幣。在軟硬兼施下,薩達姆始終不為美國所動。這在美國人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也徹底惹怒了小布希。須知,薩達姆 的做法無異於砸了美國的金庫啊。如果不滅薩達姆,就會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會引起連鎖反應,最終會使美國失去世界的統治地位。
於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一食管「洗衣粉」(普京戲評)到聯合國安理會,他一臉嚴肅,振振有詞地聲稱伊拉克有 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 。以此為借口,美國糾集了歐洲一幫小弟國家,悍然對伊拉克發動了入侵略戰爭,在絞死了薩達姆,扶植了親美傀儡上台,伊拉克民眾死亡的超過了一百萬後,在活著的伊拉克人民過著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的凄慘生活時,石油美元霸權終於站穩了腳跟。
不過,現在伊拉克出口的石油收入,美國也有10%的純紅利。也就是說,美國在石油美元霸權建立後,又終於以另一種方式,佔有了伊拉克石油。
只能說你被美國欺騙了,最簡單明了的例證,伊拉克想趕走美國卻趕不走,可想而知,引狼入室的後果很嚴重。
而美國狼是要吃肉的,伊拉克的石油被美國全部吞並了。
說伊拉克好的都是賣國賊,賣主求榮之輩,而普通老百姓實在太可憐了!至今很多老百姓無家可歸,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具體詳細解釋我在另一篇問答中已有解釋,請移步查看。
美國為了一己私利,置伊拉克普通人民生命財產於不顧,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很多人背井離鄉,逃亡周邊國家。
美國是世界動亂之源,我們對此必須清醒深刻認識,時刻准備著保家為國。警惕美國利用賣國賊搞亂中國,從而再次攫取我們的財富,美國最擅長無中生有,豪取強奪。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1世紀初,美國兩次攻打伊拉克,至今在伊仍有駐軍。至於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兩次都有明確理由:第一次是因為伊拉克佔領了科威特,安理會授權美英等國去「解放」科威特;後一次美國私自出兵攻打伊拉克,理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幫助恐怖分子。
當然,透過表面的現象,美國攻打伊拉克肯定還有不可示人的目的,很多人說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但後來美國似乎並沒有把伊油田據為己有。那麼美國到底為什麼攻打伊拉克呢?
第一,為了掌控中東局勢。中東因其能源及地緣優勢一直是美國關注的地區,美國一般是通過代理國或勢力來控制中東,決不允許這一地區出現一個反美的強國。而當時的伊拉克正是這樣一個「出頭鳥」。
第二,為了伊拉克石油。美國雖然沒有佔有伊油田,但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視伊拉克石油。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石油的開采基本都控制在美英石油公司手中(後來控股權有變化)。美國之所以沒有把大批石油運回美國,是因為美國已成為油氣出口國。當然,美國打伊拉克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石油美元,這是美國收割羊毛的工具,而伊拉克擬接受其他貨幣,這是美國不能忍受的。
第三,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在於改造伊拉克。一方面,美國企圖打下伊拉克之後按照自已的意願和模式把其打造成一個「模版」,以此來規范其他中東國家;另一方面,美國在主導伊拉克戰後重建過程中也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美國軍工企業對戰爭的推動作用,對它們來說可謂是「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美國並未進行國家佔領,而是通過資本控制,更多是基於成本的考慮。
我們發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主要強國的版圖格局基本上沒有變化。是強國不再擴張了么?還是什麼原因?
人類 社會 ,從奴隸制產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征服與被征服。即使現代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歐洲,羅馬帝國、普魯士王朝、奧斯曼帝國,一直到西班牙、葡萄牙、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等,都是通過佔領更多地盤,攫取更多的生產資料,成就霸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得以修 養生 息,但是資本主義國家攫取世界發展紅利、攫取其他國家資本的行為不會停止,只是方式不再是採取佔領的方式,而是更多運用資本的力量進行控制,如果有反抗那麼就用軍隊進行鎮壓。
接上文,如果通過佔領並進行殖民控制,往往成本非常高昂。但是通過在當地進行投資,把當地資本產出的大量盈餘變成收益。這樣可以避免高昂的管理成本、避免高昂的人力資源成本,而且由於股本控制,其控制力更強,控制效果更好。
同時,在絕大多數的國家裡面,資本對於政治有天然的吸引力,資本可以很輕松實現對於政治的影響。
接上文,想要把資本對於政治的影響力變換為控制力,一個非常容易的辦法就是扶植代理人。曾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大量的財閥絕大多數都是美國的代理人,而且在俄羅斯政府高官裡面絕大多數已經被美國資本所控制,如果不是沒有美國資本背景的普京以鐵腕手段迅速消滅了7大財閥,那麼俄羅斯依然是牢牢控制在美國資本之下的小弟。
同時,運用殖民手段進行控制除了成本高昂之外,還存在一個巨大隱患,就是革命。美國曾經是英國、法國的殖民地,這些殖民者從初期作為宗主國控制殖民地的工具,到後來想獲得更大的利益和話語權,最後成為反抗宗主國的先鋒。例如,現在的美國早已脫離英聯邦,成為世界霸主。
但是,運用代理人來控制,被資本控制之下的代理人更容易屈從,運用本土的代理人進行本土化的控制更加容易,況且代理人出現問題可以隨時更換。
因此,美國現在不會通過佔領的方式佔領伊拉克油田,但是會通過資本滲透的方式控制伊拉克的資源。
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佔有石油,而是為了石油美元體系。各個國家發展經濟、發動戰爭都需要石油,想要石油必須拿美元交換,持有美元就必須為美元的濫發買單。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美國出現財政赤字,為了彌補財政赤字就濫發美元,讓所有持有美元的國家和個人為戰爭買單。伊拉克的薩達姆宣布石油貿易用歐元結算,讓美元和伊拉克的石油貿易脫鉤,而且要實現石油產業國有化,所以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戰爭結束後,臨時政府就宣布石油貿易用美元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