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南方石油產量是多少
擴展閱讀
如何修改桌面工具 2025-07-22 11:11:48
哪個國家支持成本中心說 2025-07-22 11:11:43
太原紅色資源在哪裡 2025-07-22 10:26:35

南方石油產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1-26 20:22:27

A. 中國石油產量歷史

4.1.2.1 原油產量

明朝和清朝以來,由於封建社會體制和「海禁」的對外政策的影響,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十分緩慢,石油工業同樣停滯不前,落後於西方國家。1877年中國購買美國蒸汽頓鑽鑽機,聘請了美國鑽井技師,到台灣苗栗鑽探石油。1878年第一口現代鑽機鑽井成功,獲得1.5噸的石油,標志著中國近代石油工業的開始。但是,第二口鑽井失利,這個開始也隨之結束。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出於掠奪資源的目的,在台灣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石油地質調查和鑽探,發現了出磺坑油田和綿水、竹東等4個氣田,到1927年達到年產石油高峰1.94萬噸,隨後逐漸下降(圖4.10)。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陝北延長試辦油礦,聘請日本人進行地質勘察。1907年又購買日本蒸汽鑽機,聘請日本技師和工人,在延長城外開鑽延1井,在81米深處發現石油,每日產1~1.5噸,證實了延長有油。隨後在自己鑽探的同時,引入美浮石油公司合作鑽探,但收效甚微。1941年延長油礦在七里村打出兩口高產油井,延長油礦產量開始上升,到1943年達到年產1279噸的高峰,隨後由於內戰和投入不足,產量開始下降。

玉門油田的發現和開發在中國近代石油工業佔有重要地位。20世紀20年代,有多名中外地質家考察過玉門地區的石油地質,都認為具有開發前景。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石油和油品進口被切斷,國民黨政府開始重視國內石油勘探和開發。1938年國民黨政府設置甘肅油礦籌備處,勘察玉門石油地質。1939年在老君廟構造上打出了高產油井,每日產油105噸,發現了老君廟油田,成為近代中國石油工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隨著玉門油田投入開發,玉門成為全國石油生產的重要基地。1941年玉門石油年產量就上到了1萬噸,1948年達到了最高年產量7.8萬噸,全國石油年產量也達到了8.26萬噸的高峰。玉門油田的開發,有力地支援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為中國現代石油工業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幹部和石油產業工人,為現代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圖4.10 新中國成立前原油產量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石油工業十分落後,1949年全國原油年產量僅7萬噸,主要靠進口「洋油」維持國民經濟的發展。玉門油田通過擴邊勘探開發,油田面積迅速擴大,石油產量不斷提高。新疆成立中蘇石油股份公司,發現並開發了獨山子油田。延長油礦也先後發現和開發了永坪油田和延長油田,全國石油產量迅速回升,到1959年全國石油產量達到了373萬噸(圖4.11),基本滿足了國內40%的油品需求,緩解了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

1955年開始的全國范圍的石油普查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1959年在松遼盆地發現了大慶特大型油田,經過三年勘探開發會戰,1963年大慶油田投入生產,當年生產石油439萬噸,全國石油產量也達到了647萬噸。到1965年全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131萬噸,突破了千萬噸大關,使中國實現了原油完全自給。

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國又在渤海灣盆地相繼發現和開發了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和大港油田,1973年原油產量5400多萬噸。其後又發現了華北油田以及南方地區的幾大油田,1978年中國原油產量突破了1億噸,成為世界第八大石油生產國。

20世紀80年代,中國在穩定東部地區石油生產的同時,重新加強了西部地區的石油勘探工作,相繼發現了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和焉耆油田。與此同時,對外國公司開放了中國近海石油勘探開發權,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石油產量的增長。1995年中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5億噸,2005年達到了1.8億噸,成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

表4.1 中國已開發油田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分布 單位:%

到2005年,中國已累計采出原油44.9億噸,結合中國最新一輪的油氣資源評價結果中間值(198億噸),目前全國的原油累計采出率為22.67%。在累計原油產量基礎上加上剩餘探明可采儲量,中國到2005年已探明原油可采儲量69.2億噸,儲采比為13.4。

4.1.2.2 中國的油田開發技術

目前,中國已經掌握的油田開發技術主要包括:

(1)陸相砂岩油藏注水保持能量分層開采、高含水期提高水驅採收率技術、細分沉積微相的精細油藏描述技術、常規測井水淹層處理解釋技術和油藏數值模擬技術在內的剩餘油分布預測配套技術;發展了以層系調整、鑽高效加密調整井及「控水、穩油」為目標的分層調整工藝技術。

(2)復雜斷塊油田滾動勘探開發配套技術,形成一套滾動勘探開發科學程序和以高解析度、三維地震技術為主的低幅度構造和小短距識別的斷塊油藏精細描述和石油勘探開發綜合軟體平台技術。

(3)化學驅油技術,主要為聚合物驅油工業化技術,包括室內實驗評價、高分子聚合物驅油劑國產化技術和現場注入設備研製等配套技術。

(4)低滲透油藏高效開采技術,包括低滲透油藏描述技術,「注、壓、抽」配套採油技術,壓裂開發井網優化設計技術和注氣保持壓力技術以及小井眼鑽采技術。

(5)稠油油藏注蒸汽開采技術。注蒸汽吞吐已形成工業化生產技術,主要包括適用性篩選技術、油藏工程設計技術、大型整齊發生器應用技術、井筒隔熱技術、注采參數優選技術、大排量抽油技術、前期防砂技術及稠油集輸技術等。

(6)分層注水、分層開采技術;區塊整體堵水調剖技術;酸化壓裂、重復壓裂、限流壓裂、整體壓裂工藝技術;有桿泵、電潛泵、無桿泵抽油及氣舉採油等人工舉升技術等專項採油工藝技術。

(7)密閉注水、採油地面集輸工藝流程、輕烴回收、凝析氣循環注氣和混相驅油及化學驅油等一套地面油氣開採集輸流程設計建設技術。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的鑽井技術主要依靠國產化裝備,從噴射鑽井、定向井和叢式井鑽井到水平井鑽井,基本實現每隔5年上一個新的台階,鑽井效率大大提高。叢式井、定向井鑽井技術現已成為普遍應用的常規技術,並掌握了長中短半徑水平井鑽井技術。

4.1.2.3 中國原油產量歷史階段

從中國原油產量增長歷史來看,根據1949年以來原油年度產量變化,以及不同時期的政策和開發技術條件,可以把中國的原油產量增長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1949~1964年的起步階段;1965~1985年的快速增長階段;1986~2005年的穩定增長階段(圖4.12)。

圖4.12 中國原油產量增長階段

(1)起步階段(1949~1964年)。1949年初期,中國的全國原油產量僅有7萬噸,其中6.92萬噸來自玉門油田。隨著石油工業的逐步恢復,中國的原油產量逐步上升。1949~1964年,中國的原油產量從1949年的7萬噸增長至1964年的794萬噸。以2005年中國國土資源部最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的可采資源量均值198億噸為基數,本階段結束時中國的原油采出率為0.18%。從開發理論與技術水平來看,中國在本時期內的鑽井理論與開發技術與國外相比略顯滯後,正在對噴射鑽井和定向井技術展開研究試驗,而國外已經開始應用這些技術;從國家能源政策來看,中國在此階段開始有計劃地實施鼓勵石油資源開發的政策,通過有重點的勘探開發促進了石油產量的增長。

(2)快速增長階段(1965~1985年)。1965年之後,勝利油田、大港油田、遼河油田相繼開發,中國的原油產量開始超過1000萬噸,實現了自給自足。在1965~1985年期間,中國原油產量從1076萬噸增長至1.25億噸,產量年均增長速度達到52.9%。1981~1982年,中國石油工業由於投資不足,產量有所下降。本階段內,中國的原油累計采出率從0.24%增至7.38%。從開發理論與技術水平來看,中國在本階段內的鑽井理論與開發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逐步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1976~1980年期間,通過對噴射鑽井技術的攻關研究,機械速度翻了一番,降低了鑽井費用。中國政府為促進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從1982年起實施原油產量1億噸包乾等三項政策,不僅促進了產量的增長,還為迅速提高石油工業的技術水平創造了有利條件。

(3)穩定增長階段(1986~2005年)。1986~2005年期間,中國的原油產量從1.3億噸增至1.8億噸。本階段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與上一階段相比,產量雖然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長速度明顯減緩,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原油累計采出率從1986年的8%增至2005年的22.67%。

在此階段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推動了中國油氣開發理論和技術的迅速發展。理論上,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陸相油氣田開發地質應用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開發技術上,中國在注水開發、低滲油藏開發、稠油開采、油藏描述、數值模擬、壓裂、水平井和三次採油等多項技術上都取得了突破。

從國家政策來看,「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是國務院根據全國陸上原油生產格局,油氣勘探和後備資源接替狀況,以及國家未來對油氣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後做出的戰略性決策。這也是1986年以後中國陸上石油工業發展上的一個最顯著特點。

B. 全國石油儲量、產量增長趨勢

(一)石油儲量

1.全國石油地質儲量增長趨勢

截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探明程度33.72%,進入勘探中期,正處於儲量增長的高峰階段。取綜合預測的匯總結果進行分析,2006~2020年,全國石油探明儲量仍處於高峰階段,2006~2010年年均探明9.65×108t,2011~2015年年均探明9.74×108t,2016~2020年年均探明9.48×108t,均高於「十一五」的年均探明8.78×108t。2021~2030年,探明儲量年平均值仍維持在8.2×108t。2006~2030年,全國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合計為226.42×108t。

與美國對比看,1996年以來,我國的石油儲量保持平穩上升的勢頭,與美國1946~1966年的高基值增長階段相當。我國的石油儲量增長高峰期應該延續20~25年,儲量增長明顯下降的態勢應該在2020年以後出現(圖5-16、表5-22)。

圖5-16 全國石油探明地質儲量增長趨勢預測圖

表5-22 全國石油地質儲量增長趨勢預測結果匯總表

2.大區石油地質儲量增長趨勢

從大區匯總結果來看,東部區石油探明儲量下降趨勢比較明顯,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儲量分別為4.14×108t、3.88×108t、3.53×108t、3.0×108t、2.52×108t;從2006~2010年年均探明儲量4.14×108t降到了2026~2030年均探明儲量2.52×108t,25年中,降幅接近一半。中部區石油探明儲量呈現緩慢下降的態勢,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儲量分別為1.60×108t、1.59×108t、1.50×108t、1.46×108t、1.41×108t,降幅只有12%;西部區石油探明儲量在2020年前呈現先緩慢上升,之後逐步下降,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儲量分別為2.29×108t、2.45×108t、2.69×108t、2.58×108t、2.32×108t,總體波動不大。南方區隨著勘探的加強,預計在2010年以後將會出現較好的儲量發現,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為0.01×108t、0.06×108t、0.10×108t、0.11×108t、0.11×108t;青藏區由於地理條件所限,2020年以後可能會有石油探明儲量,預計2021~2030年年均探明0.11×108t;海域區的石油探明程度還比較低,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1.62×108t、1.78×108t、1.66×108t、1.43×108t、1.23×108t,儲量上升的態勢還能持續10年以上,2020年之後有所下降,至2030年年探明石油儲量仍能保持在1.0×108t以上(表5-23)。

表5-23 大區石油儲量增長趨勢預測結果匯總表

3.基本結論

(1)石油地質儲量增長保持較高水平。

2006~2030年我國石油探明地質儲量總體呈平緩下降趨勢,但年探明儲量維持在8×108~10×108t之間,與過去50多年的勘探歷史比照來看,屬於穩定增長的高峰期。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是我國石油儲量發現的最高峰,但整體還屬於儲量發現的初期;1985年以來為高峰平台期,主要特點是儲量穩定增長,年均在6×108t以上,波動不如勘探初期那樣強烈。

目前,我國的石油資源探明程度為33.7%,預計「十一五」將累計探明48.25×108t,2010年探明程度達到40%以上;2020年探明程度為52.6%;2030年探明程度為63.3%,屆時將進入儲量發現的衰減期。2006~2030年可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26.42×108t左右,年均探明9.06×108t(表5-24)。

表5-24 全國石油地質儲量預測結果表

(2)大盆地對全國石油地質儲量的貢獻佔主體。

2006~2030年對全國石油探明儲量貢獻最大的盆地依次為:渤海灣(陸上)、鄂爾多斯、塔里木、渤海灣(海域)、松遼和准噶爾盆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分別為40.41×108t、35.09×108t、32.41×108t、30.78×108t、26.04×108t、19.51×108t,對全國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貢獻率為17.85%、15.50%、14.31%、13.59%、11.50%、8.62%,累計達81.37%,大盆地依然是未來全國石油儲量增長的主體。而盆地對儲量的貢獻率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其中渤海灣(陸上)、渤海灣(海域)、松遼盆地的貢獻率逐漸變小,鄂爾多斯、塔里木盆地的貢獻率變大,准噶爾盆地基本持平。

(3)中西部與海域儲量增長可彌補東部儲量下降。

2006~2010年中西部與海域對全國石油探明儲量貢獻率為57.10%,東部為40.90%,2010年後東部的年增儲量呈下降之勢,中西部上升,海域略有下降,2026~2030年中西部與海域對全國石油探明儲量貢獻率可達64.42%,東部降為32.73%,此時,南方區和青藏區的貢獻率達到2.86%,東部老油區的儲量發現的減少可得到其他地區的補充。

(二)石油產量

1.全國石油產量增長趨勢

目前,我國的石油產量處於平穩上升階段,尚未達到高峰值。通過將各盆地石油產量預測結果匯總,得到全國的石油產量增長趨勢。從匯總結果看,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19 036×104t、20 559×104t、21 700×104t、22 182×104t、21 777×104t,我國石油產量在今後15~20年內還將進一步穩步上升,在2021~2025年之間達到高峰,高峰產量達到2.22×108t以上,2025年之後呈緩慢下降趨勢。2030年之後產量將降到2.1×108t以下(圖5-17、表5-25)。2006~2030年,全國累計產油52.88×108t。在以上儲量和產量情況下,可保持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基本穩定在22×108~25×108t,變化基本平穩,儲采比在11左右,基本合理(圖5-18)。

表5-25 全國石油產量增長趨勢預測結果匯總表

圖5-17 全國石油產量增長趨勢預測圖

圖5-18 石油地質儲量、產量和剩餘可采儲量變化趨勢

2.大區石油產量增長趨勢

從大區的預測結果來看,未來25年東部區仍將是我國最主要石油產區,但其產量逐漸下降,在全國的比重明顯減小,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10 508×104t、10 265×104t、10 224×104t、10 137×104t、9 642×104t;中部區將隨著鄂爾多斯盆地石油產量的快速上升而在全國的比重呈上升態勢,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2 348×104t、2 697×104t、2 816×104t、2 867×104t、2 903×104t;西部區石油產量上升最快,2030年還未達到高峰值,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3 067×104t、3 789×104t、4 390×104t、4 777×104t、4 926×104t;南方區的石油產量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在2020年以後將會有較明顯的增長,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4×108t、10×108t、10×108t、20×108t、24×108t;青藏區預計在2025年以後各項條件能夠成熟,會有一定的石油產量,2026~2030年年均產量24×108t;海域區的石油產量在2020年之前增速較快,之後增速放緩,並在2025年以後下降,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3 117×108t、3 799×108t、4 261×108t、4 380×108t、4 187×108t(表5-26)。

表5-26 大區石油產量增長趨勢預測結果匯總表

3.基本結論

(1)石油產量平穩增長,2030年仍保持在2×108 t以上。

2006~2030年我國石油產量總體呈平穩上升趨勢,在2016~2025年達到最高值,年均產量2.2×108 t,在2025年後開始下降,2030年還能維持2.1×108 t的水平,之後將降到2.1×108 t以下。

目前,我國的石油產出程度為21.1%,預計「十一五」累計產量9.59×108t,2015年產出程度超過30%,2030年產出程度達到46.0%,整體進入開發的中後期。2006~2030年可累計產出52.88×108 t,超過了目前我國石油的累計產量(表5-27)。

表5-27 全國石油產量預測結果表

(2)大盆地對全國產量的貢獻佔主體。

2006~2030年對全國石油產量貢獻最大的盆地依次為:渤海灣(陸上)、松遼、鄂爾多斯、渤海灣(海域)、塔里木和准噶爾盆地,其累計產量分別為12.87×108t、10.84×108t、6.73×108t、6.03×108t、4.968×108t、3.86×108t,對全國石油產量貢獻率為24.34%、20.49%、12.73%、11.39%、9.38%、7.29%,累計達85.62%,在未來全國石油產量增長中佔主導地位。而盆地對產量的貢獻率隨著時間的延伸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中渤海灣(陸上)和松遼盆地的貢獻率逐漸變小,渤海灣(海域)、鄂爾多斯、塔里木盆地的貢獻率逐步變大。

(3)中西部與海域產量的增長可彌補東部產量的下降。

2006~2010年中西部與海域對全國石油產量貢獻率為44.82%,東部為55.20%,佔主要地位,之後東部的產量逐漸下降,中西部與海域則快速上升,2026~2030年中西部與海域對全國石油產量貢獻率已達55.18%,東部降為44.28%,兩者的比例已發生了互換。此時,南方區和青藏區的石油產量仍然較少,東部老油區的產量遞減主要靠中西部與海域補充。

(4)石油產量至2030年保持在2.1×108t水平,有資源保證。

首先,2005年底,我國靜態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為24.90×108t,2005年的產量為1.82×108t,儲采比為13.7。近25×108t的剩餘可采儲量提供了產量增長的基礎。

其次,未來我國石油可采儲量將有很大程度的增長,主要來自三部分:一是通過新區勘探獲得新增石油可采儲量,二是未動用儲量的動用,三是老油田通過提高採收率技術增加石油可采儲量。

新增石油可采儲量。2006~2030年全國可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20×108t左右,年均探明8.5×108t以上,按2005年新增儲量的採收率18%計算,到2030年可累計新增加石油可采儲量39.3×108t。

未動用儲量的有效動用。目前已探明未動用儲量中還有10×108t石油地質儲量可投入開發,可增加石油可采儲量2×108t。

老油田提高採收率增加可采儲量。目前全國已開發油田的採收率平均為27.1%,除去大慶油田高達41.1%的採收率,其他已開發油田平均採收率只有22.7%,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家油田採收率相比差距較大,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油田採收率的潛力還比較大。按照中石油水驅採收率年均提高0.2%考慮,預計2030年前可提高5%~7%,此可增加石油可采儲量5×108~7×108t。此外,通過加大對注聚合物驅、三元復合驅以及微生物驅等三次採油技術的研究開發、技術儲備和推廣應用,可進一步提高老油田採收率,如大慶油田通過聚合物驅提高採收率12%以上。在提高採收率技術條件下,按平均採收率提高5%~10%,全國石油的平均採收率可達到32%~37%,預計可增加石油可采儲量約9×108~11×108t。

以上各部分相加,則到2030年我國將共有約75×108t石油可采儲量,在2.1×108t的水平穩產20年是有儲量保證的。

C. 南方石化佳柔油田產量

截止2022年12月29日,是500萬噸。
經查詢天眼查可知,南方石化佳柔油田探明四分之一地塊資源5億多噸,已獲開采許可,產能將達500萬噸。
南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石化廣東省石油企業集團旗下的改制企業,成立於2002年7月2日,注冊資本人民幣3億元。

D. 全國石油產量

國內各油田2020年產量陸續揭曉,在油價低迷、疫情傳播的情況下,各大油田克服困難完成增儲上產任務,多數油田交出「增產」「穩產」成績單。

國內各油田2020年產量陸續揭曉,在油價低迷、疫情傳播的情況下,各大油田克服困難完成增儲上產任務,多數油田交出「增產」「穩產」成績單。石油圈為讀者總結出2020年部分油田產量排行榜單,由於少數油田沒有公開公布產量,所以該榜單未能囊括所有國內油田。
表中產量為2020年油田生產原油與天然氣之和,油當量按照1255方天然氣=1噸原油熱值換算。如有差誤請您留言指正,也歡迎石油圈萬能的讀者對未上榜油田產量進行補充。

千萬噸級以上油氣田一覽

1長慶油田 6000.08萬噸
長慶油田2020年生產油氣當量達到6000.08萬噸,其中原油產量達2451.8萬噸,天然氣產量445.31億立方米。這標志著長慶油田已建成我國首個年產6000萬噸級別的特大型油氣田,從而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新紀元。
2大慶油田 4302.9777萬噸
2020年,大慶油田全年完成國內原油產量3001.0319萬噸,海外權益產量931萬噸,雙雙超出計劃;生產天然氣46.5537億立方米,實現「十連增」,銷售天然氣30.85億立方米,均創歷史新高。合計完成油氣當量4302.9777萬噸,繼續保持油氣當量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油氣完全成本和操作成本同比實現硬下降。
3渤海油田 3064萬噸
2020年,渤海油田完成原油產量近2830萬噸,生產天然氣近30億方,均超同期計劃圓滿完成生產任務。
4塔里木油田 3003.12萬噸
2020年塔里木油田年生產石油液體600.01萬噸、天然氣301.59億方,油氣當量達到3003.12萬噸,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和300億立方米大氣區,成為我國油氣上產重要戰略接替區。
5西南油氣田 2533.86萬噸
西南油氣田2020年建成我國首個100億方頁岩氣生產基地,全面建成300億方大氣區。2020年生產天然氣318億方(油當量2533.86萬噸)。高水平建成西南儲氣中心,提升了川渝地區乃至全國調峰保供能力。
6勝利油田 2385.37萬噸
勝利油田2020年度生產原油2340.11萬噸,天然氣5.68億方,全面完成各項生產目標任務。
7南海東部油田 1612萬噸
2020年,南海東部油田完成原油產量1097萬噸,天然氣近65億方,超同期計劃圓滿完成生產任務。
8新疆油田 1559.04萬噸
新疆油田突出資源掌握,效益生產,持續優化產量構成,加大瑪湖礫岩油藏效益建產規模,產量穩中有升,2020年生產原油1320萬噸,超產15萬噸,生產天然氣30億方,超產2億方。
9延長油田 1120.2萬噸
截至12月31日,延長油田公司全年累計生產原油1120.2萬噸,在圓滿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的同時,順利實現連續14年千萬噸以上規模穩產。
10南海西部油田 1100萬噸
2020年,南海西部油田完成原油產量約563萬噸,生產天然氣約68億方,超同期計劃圓滿完成生產任務。
11遼河油田 1061.95萬噸
2020年,遼河油田生產原油1004.26萬噸,超計劃0.26萬噸,生產天然氣7.24億方,超計劃1.64億方,桶油基本運行費用和完全成本同比大幅度下降,超額完成效益考核指標。

E. 中國石油資源佔世界第幾中國石油儲量排世界第幾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150 ~ 200億噸。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50億噸,2020 ~ 2050年隨著技術進步和領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有望再增加50億噸,達到200億噸。石油資源總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亞洲排第一位。我國天然氣可采資源總量為14 ~ 22萬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4萬億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再增加8萬億立方米,達到2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總量列世界第五位、亞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億噸、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3.1萬億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氣0.4萬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分別為35%和14%。總體上看, 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和天然 氣的累計采出量為44.7億噸和4324億立方米,已探明油氣儲量的采出程度為65%和14%。

盡管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低。我國 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1.5 ~ 15.4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73噸的1/5~ 1/6;天然氣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0~1.7 萬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萬立方米的1/5 ~ 1/7,與耕地和淡水資源相比,我國人均佔有油氣資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十分緊缺的戰略資源。我國油氣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處於中期階段,天然氣勘探尚處於早期階段。通過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術創新,還可以獲得新發現、增加新儲量,發展仍具有比較雄厚的資源基礎。
中國 排世界12 名 儲量 17.1 所佔比重 1.4%

根據BP2006年的統計整理(儲量是2004年的探明儲量,)

世界石油儲量排名

單位:10億桶

儲量 所佔比重
1 沙烏地阿拉伯 262.7 22.1%
2 伊朗 132.5 11.1%
3 伊拉克 115.0 9.7%
4 科威特 99.0 8.3%
5 阿聯酋 97.8 8.2%
6 委內瑞拉 77.2 6.5%
7 俄羅斯 72.3 6.1%
8 哈扎克斯坦 39.6 3.3%
9 利比亞 39.1 3.3%
10 奈及利亞 35.3 3.0%
11 美國 29.4 2.5%
12 中國 17.1 1.4%
13 加拿大 16.8 1.4%
14 卡達 15.2 1.3%
15 墨西哥 14.8 1.2%
16 阿爾及利亞 11.8 1.0%
17 巴西 11.2 0.9%
18 挪威 9.7 0.8%
19 安哥拉 8.8 0.7%
20 亞塞拜然 7.0 0.6%
21 蘇丹 6.3 0.5%
22 阿曼 5.6 0.5%
23 印度 5.6 0.5%
24 厄瓜多 5.1 0.4%
25 印尼 4.7 0.4%
26 英國 4.5 0.4%
27 馬來西亞 4.3 0.4%
28 澳大利亞 4.0 0.3%
29 埃及 3.6 0.3%
30 敘利亞 3.2 0.3%

報告的全文可以在BP網站上下載:

報告下載(PDF格式)

統計數據列表(EXCEL格式)

石油消費排名

單位:千桶/每天

數量 所佔比重
1 美國 20517 24.9%
2 中國 6684 8.2%
3 日本 5288 6.4%
4 俄羅斯 2574 3.4%
5 德國 2625 3.3%
6 印度 2555 3.2%
7 韓國 2280 2.8%
8 加拿大 2206 2.6%
9 法國 1975 2.5%
10 義大利 1871 2.4%
11 墨西哥 1896 2.3%
12 巴西 1830 2.2%
13 英國 1756 2.1%
14 沙特 1728 2.1%
15 西班牙 1593 2.1%
16 伊朗 1551 1.9%
17 印尼 1150 1.5%
18 荷蘭 1003 1.2%
19 泰國 909 1.2%
20 中國台灣 877 1.1%
21 澳大利亞 858 1.0%
22 新加坡 748 1.0%
23 比利時 779 1.0%
24 土耳其 688 0.8%
25 埃及 566 0.7%
26 委內瑞拉 577 0.7%
27 馬來西亞 504 0.6%
28 波蘭 462 0.6%
29 希臘 411 0.5%
30 阿根廷 393 0.5%

注意,7桶半,合一噸。
中國排名第一十二。
第1位:沙烏地阿拉伯

已證實石油儲量:2626億桶
佔全球儲備比例:17.85%
每日石油產量:1052萬桶
每日石油消耗:264萬桶
每日向美國出口石油量:147萬桶
第2位:委內瑞拉

已證實石油儲量:2112億桶
佔全球儲備比例:14.35%
每日石油產量:238萬桶
每日石油消耗:74.6萬桶
每日向美國出口石油量:75.9萬桶
第3位:加拿大

已證實石油儲量:1752億桶
佔全球儲備比例:11.91%
每日石油產量:348萬桶
每日石油消耗:221萬桶
每日向美國出口石油量:232萬桶
第4位:伊朗

已證實石油儲量:1370億桶
佔全球儲備比例:9.31%
每日石油產量:425萬桶
每日石油消耗:185萬桶
每日向美國出口石油量:0
第5位:伊拉克

已證實石油儲量:1150億桶
佔全球儲備比例:7.82%
每日石油產量:264萬桶
每日石油消耗:69.4萬桶
每日向美國出口石油量:40.3萬桶

中國石油資源佔世界第幾 - : 石油資源總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亞洲排第一位.我國天然氣可采資源總量為14 ~ 22萬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4萬億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再增加8...

中國的石油佔世界的第幾名? - : 5!

中國石油資源排世界第幾? - : 根據BP2006年的統計整理(儲量是2004年的探明儲量,) 世界石油儲量排名 單位:10億桶 儲量 所佔比重 1 沙烏地阿拉伯 262.7 22.1% 2 伊朗 132.5 11.1% 3 伊拉克 115.0 9.7% 4 科威特 99.0 8.3% 5 阿聯酋 97.8 8.2% 6 委內瑞拉 77.2 6.5% 7 俄羅斯 72.3 6.1% 8 哈扎克斯坦 39.6 3.3% 9 利比亞 39.1 3.3% 10 奈及利亞 35.3 3.0% 11 美國 29.4 2.5% 12 中國 17.1 1.4% 13 加拿大 16.8 1.4% 14 卡達 15.2 1.3% 15 墨西哥 14.8 1.2

中國的石油排世界第幾? - : 中國 排世界12 名 儲量 17.1 所佔比重 1.4% 根據BP2006年的統計整理(儲量是2004年的探明儲量,) 世界石油儲量排名 單位:10億桶 儲量 所佔比重 1 沙烏地阿拉伯 262.7 2...

我國石油居世界第幾 - : 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佔有量僅有2400m3,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個貧水國之一; 我國森林面積為15894.1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

中國的石油總量在世界排第幾呀? - : 從儲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 第一名:沙烏地阿拉伯,362億噸; 第二名:加拿大,184億噸; 第三名:伊朗,181億噸; 第四名:伊拉克,157億噸; 第五名:科威特,138億噸; 第六名:阿聯酋,126億噸; 第七名:委內瑞拉,109億噸; 第八名:俄羅斯,82億噸; 第九名:利比亞,54億噸; 第十名:中國,50億噸. 2007年5月6日,中石油公司宣布在河北發現10億噸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我國的石油儲量由50億噸增至60億噸,排名由第十位,升至第九位.

我國的石油儲藏量是多少?居世界第幾位?人均佔有量居世界第幾位? - : 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2004年,中國佔世界石油儲量的1.5%,產量佔世界總量的4.5%,但消費量卻佔世界總量的8.2%.截至2004年底,中國累計探明包括原油和凝析油在內的石油地質儲量為248.44億噸,比2003年底增長5.4%;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7.91億噸,增長3.4%;累計采出量43億噸;剩餘可采儲量24.91億噸,增長2.4%.世界石油儲藏量主要分布在中東、拉美、歐洲、非洲、亞洲與北美.按儲量大小計算,前10個國家為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墨西哥、美國與中國.中國探明的石油人均儲量不及世界人均數的1/9,天然氣只有1/20,不少礦藏的人均儲量在世界上排列於倒數的位置上

我國的石油儲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幾? - :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是當今世界外貿交易最大宗的貨物.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石油進口量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中國石油凈進口量為4.6億噸,同比增長%10.9,相當於946萬桶...

我國石油的擁有量,居世界第幾位,人均佔有量居世界第幾位 - : 森林 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面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蓄積量10.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雖然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位於世界前列,...

F. 2021年中國石油原油產量

1.99億噸。根據查詢中國原油官網得知:在2021年,原油產量為1.99億噸。未經加工處理的石油稱為原油。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

G. 中國南海石油儲量是多少

南海石油儲量被越南菲律賓等國家搶走了「20座大慶」。
根據以往的消息披露統計:由美國人幫助越南,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勘探開發的石油儲量超過了500億噸。這與中國27億噸儲量的大慶相比,接近20倍。對此大規模的資源流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近30年來,南海周邊國家非法將300多萬平方公裏海洋面積,其中劃入各國版圖的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南沙群島主權屬我,有大量的史料和法理依據,在50年代之前也是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包括周邊菲律賓等國家所公認的。

然而,從60年代開始,隨著世人對海洋重要性認識的深化,周邊國家先後搶佔了我45個島礁,有幾個還是近幾年搶占的,其中。越南30個,菲律賓10個,馬來西亞5個。

我們提出「主權屬我」,但周邊國家在南沙佔領我40多個島礁,而我海峽兩岸僅進駐7個島礁。

我們提出「共同開發」,但是周邊國家每年在南沙開采幾千萬砘石油,我們為了維護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沒有撕破臉用武力去制止他們。而我們在南沙進行石油勘探卻遭到周邊國家的暴力阻撓和破壞而擱淺,至今我們還沒在南沙挖出一滴油。

現在情況是「只允許他們開發勘探了500多億噸儲量石油,而不允許我們開發三沙市范圍內的石油、天然氣」,這又如何體現「共同開發」呢?為此,我們一定要發動各方力量保護祖國藍色海洋資源。徹底改變南中國海「老虎不發威全當病貓欺、客氣當做福氣」的不公平現狀。

H.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石油儲量豐富的地區是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石油儲量豐富的地區是新疆、四川。
根據中國頒布的石油、天然氣儲量規范,將已發現的油氣儲量按探明程度的高低依次分為探明儲量、控制儲量和預測儲量三級。
我國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生產國2021年,我國的石油生產量高達1.9898億噸。
2021年,我國石油年產量排名第10的是吉林省,為406.80萬噸。
在國人的印象中,我國的石油、煤炭等資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較少,但廣東省內,有著豐富的石油儲量。

I. 請問誰知道現在中國各大油田的產油量現在是多少

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起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大油田。目前,大慶油田採用新工藝、新技術使原油產量仍然保持在5000萬噸以上。

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城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4.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遼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3.9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從199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4位。

四川油田 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氣田85個,油田12個,含油氣構造55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產量近一半,是我國第一大氣田。

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產量約400多萬噸。

大港油田 位於天津市大港區,其勘探地域遼闊,包括大港探區及新疆尤爾都斯盆地,總勘探面積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區18629平方公里。現已在大港探區建成投產15個油氣田24個開發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目前,發現了千米橋等上億噸含油氣構造,為老油田的增儲上產開辟了新的油氣區。

中原油田 地處河南省濮陽地區,於1975年發現,經過20年的勘探開發建設,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5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95.7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原油7723萬噸、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現已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處吉林省扶餘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在吉林省境內的兩大盆地展開,先後發現並探明了18個油田,其中扶余、新民兩個油田是儲量超億噸的大型油田,油田生產已達到年產原油350萬噸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萬噸特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

河南油田 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

長慶油田 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按當量摺合原油儲量在內),目前,成為我國主要的天然氣產區,並成為北京天然氣的主要輸送基地。

江漢油田 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39.6平方公里、含氣面積71.04平方公里,累計生產原油2118.73萬噸、天然氣9.54億立方米。

江蘇油田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省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4個地區8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2個。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盆地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沉積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具有油氣遠景的中新生界沉積面積約9.6萬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個,氣田6個。

塔里木油田 位於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東西長1400公里,南北最寬處520公里,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中部是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1988年輪南2井噴出高產油氣流後,經過7年的勘探,已探明9個大中型油氣田、26個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3.78億噸,具備年產500萬噸原油;100萬噸凝折油、2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資源保證。

吐哈油田 位於新疆吐魯番、哈密盆地境內,負責吐魯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東西長600公里、南北寬13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於1991年2月全面展開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截止1995年底,共發現鄯善、溫吉桑等14個油氣田和6個含油氣構造,探明含油氣面積178.1平方公里,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8億噸、天然氣儲量731億立方米。

玉門油田 位於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114.37平方公里。油田於1939年投入開發,1959年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60萬噸穩產10年和80年代50萬噸穩產10年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負責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區域面積86萬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眾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積27.7萬平方公里。先後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區油氣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區具有廣闊的油氣發展前景。

冀東油田 位於渤海灣北部沿海。油田勘探開發范圍覆蓋唐山、秦皇島、唐海等兩市七縣,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3600平方公里,潮間帶和極淺海面積2700平方公里。相繼發現高尚堡、柳贊、楊各庄等7個油田13套含油層系。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 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113°10′以東、面積約13.1萬平方公裏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13年來,已有8個油田建成投產,公司每年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至1996年產油量超過1000萬噸,在全國陸海油田中年產量排行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