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寧德時代市值超越中國石油:一個時代落幕的開始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SH:601857)在A股風光上市,首日開盤價被瘋狂的投資者推高到48.60元,市值峰值達到80456.02億元。彼時的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在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表示:
2015年,這位基本滿意的董事長犯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6年。
五年之後的2020年尾,中國石油總市值跌落至7597億元,只剩下2007年那個瘋狂早晨的十分之一不到。不知道這位基本滿意的董事長在看到這個數字時,會作何感想。
另一端,一個來自福建的民營企業。2020年的最後一天,寧德時代(SZ:300750)的市值定格在了8179億元,比中國石油高出582億元。
在此之前十幾天,董事長曾毓群在一次行業活動中告訴同行,
作為對比,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不過100GWh左右。
也就是說,在曾毓群的預測下, 中國未來5年的時間內,鋰電池將會面對一場十倍級的產能擴張,寧德時代在其中占據的市場份額超過40%。 而支撐這些擴張產能的,正是快速增長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
曾經貴為A股 歷史 上市值最高企業的中國石油,仍然是每個人開車出行的必然選擇,2.2萬座加油站遍布全國。但已經遠遠地離開了資本市場的舞台中心,不再是那個人人追捧的「亞洲最賺錢公司」;
90%老百姓都不知道做什麼的寧德時代,卻和新能源 汽車 一起,成為了這個時代資本眼中最美的大紅花。
也許大多數人還沒有適應「寧德時代=中國石油」這個等式。但兩者的命運,真實地在2020出現了令人瞠目的匯合。我們也是時候討論下,未來這個等式是否會變成: 「寧德時代>中國石油」。
討論寧德時代與中國石油的關系,就繞不開資本市場里成長與價值的區別。
注重成長的投資者認為,企業市值的提升,投資者利潤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企業在上市後不斷成長,企業規模擴大,搶占市場空間,營業收入與利潤增加。
在這個過程中,小企業成長為大型企業,投資者獲得的是更大市場空間帶來的利潤,是尋求更大市場的 「增量思維」 ;
而價值型的投資者則認為,企業市值是價格,企業的盈利能力是價值。價格圍繞價格上下波動,投資者需要在企業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買入——這時市場往往處於不景氣的狀態,然後在市場恢復景氣、企業價格高於價值的時候賣出,獲得利潤。
這種投資類型的投資更看重存量價值, 偏向於「存量思維」。價值型投資者在觀察上市公司時,往往更看重市盈率是否足夠低——也就是說,股票的售價是否夠便宜。
從價值的角度看,寧德時代的價格確實相比價值出現了非常大的偏離:一年的時間,股價從100元左右上漲到350元以上。但從財務數據方面去觀察,其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歸屬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甚至都是負增長。
觀察製造業企業最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是毛利率,甚至2020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已經下降至27.41%,相比2015-2018年40%左右的數字落差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大幅度的股價上漲,怎麼看都是「不合理」,更像是概念股的炒作,或是各路公募、私募基金抱團取暖的結果。
中國石油的情況看起來更糟。雖然按照2020年收盤價格計算,市凈率已經跌至0.63,但雄厚的資產規模卻並沒有產生與之相匹配的利潤。
幾年的時間里,國際原油價格跌跌不休,中國石油的業績隨波逐流。
東方財富Choice提供的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6年之間,中國石油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為由-3.78%下降至-85.68%,扣非凈利數額從1379億元直線下滑,一度只剩26.34億元。
到2017、2018兩年其利潤表現經過了暫時的反彈,但從2019年開始卻再次陷入了利潤下滑的漩渦里。這兩年的時間里,中國石油的股價也只是沒跌而已。
成長股的投資者,以成長的思維投資寧德時代,並不在乎它收入、利潤的負增長和毛利率的下滑;
而看到中國石油的財務數據,包括價值型投資者在內的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提不起興趣,做不出來「價值低於價格」這樣的判斷。
機構投資者往往更看重價值,大宗交易是觀察機構投資者動作的路徑之一。從公開的大宗交易的數據看,中國石油並未獲得機構投資者的抄底買入。
2017年至今,可查的資料中,只有兩次機構專用席位買入中國石油,分別是2020年12月17日機構席位以3.73元的高折價買入8.23億元,2017年6月14日,某機構專用席位以7.66元的價格,買入了315.67萬元。
對於一個萬億級市值的大企業來說,這樣的交易數字異常寒酸。
2018年10月至今,中國石油股價從8.5元左右一路下滑至現在的4元出頭,腰斬有餘。 而同一時期,大盤的漲幅接近30%。
重倉中國石油,意味著基本和這幾年的結構性牛市無緣了。
難看的財務數據,是投資者放棄中國石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寧德時代的財務數據也遠談不上完美。在2020年的前三個財報季,很多數據看起來甚至是讓人望而卻步。
對於成長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便是營業總收入的同比增長,這會直接展示企業業務的拓展情況。
2015-2019年,寧德時代的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557.93%、160.90%、34.40%、48.08%、54.63%,對於依賴投資拉動、邊際成本較高的製造業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好看的增長數據。
但在2020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營收同比增速則變成了-9.53%、-7.08%、-4.06%,下滑明顯。有投資者依此判斷寧德時代的成長性被高估了。
整個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寧德時代出現了部分產能閑置甚至是停產的情況,甚至有些工廠都出現了停工。
實際上不僅是寧德時代,整個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都面對著同樣的困難:
相比之下,寧德時代上半年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0.21%,情況好很多。
整體來看,2020年1-11月份,中國動力電池的裝車量累計50.7GWh,同比累計下降3.5%。但 受益於新能源 汽車 的快速發展,幾乎所有的研究機構、投資機構都沒有因此看淡後市。
到下半年,新能源 汽車 市場恢復快速增長,寧德時代很快全面恢復生產,進入滿產滿銷的狀態。
數據顯示,目前寧德時代還有多個在建項目尚未達產,產能基本維持在2019年的53Gwh。 在產能受限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收入的更快增長,就必須打開產能天花板。
2月底,寧德時代斥資100億元部署、規劃產能45Gwh的寧德鋰電新能源車里灣基地項目開工,計劃在2021年底達產;
7月,寧德時代宣布定增197億元,高瓴、本田、瑞信、國泰君安、摩根大通等知名機構參與認購,這些資本將全部投入到總計52Gwh的產能擴張中。
未來兩年,隨著車里灣、江蘇時代等這些新項目的竣工達產,寧德時代的總產能將提升至大約160Gwh。
也就是說,2020-2022年間,隨著寧德時代在建產能的陸續完工與投產,其營業收入將隨之出現翻倍增長,而 這種增長在新項目開工之前,完全無法在財務數據中體現出來。
目前寧德時代超過200倍的動態市盈率,是以2019年產能作為基礎計算出來的,不能反映160Gwh左右產能達產後的總利潤規模。
未來具有確定性的需求,與產能隨之擴張的情況下,投資者選擇直接用2021年甚至是2022年的產能計算利潤,也具有足夠的合理性。這最終導致目前寧德時代看起來被「高估」了。
毛利率的持續下降,也是寧德時代為人所詬病的一個「黑點」。
寧德時代毛利率的下滑其實已經持續很久。自2016年開始,從43.70%、36.29%、32.79%、29.06%下滑到2020年三季報的27.41%,只看趨勢的話無疑很難看。
有分析人士認為, 毛利率的下滑,是行業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的體現。 國產廠商擴產之外,日韓廠商也獲准進入中國市場,這將進一步拉低寧德時代的毛利率水平。
相比之下,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石油同樣作為一家高市場佔有率、行業內基本沒有競爭對手——甚至是有政策支持來提升盈利能力的能源企業,毛利率常年維持在20%-25%左右,2020年三季度降至了18.40%。
那麼 同樣作為能源型的製造業企業,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如果長期維持在35%以上甚至是40%以上,顯然並不合理。
如果寧德時代2017年左右的毛利率水平持續下去,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張,將會形成暴利局面,吸引大量資本進入,迅速拉低產品價格與毛利率。
讓毛利率回歸能源企業、製造業企業的常態,對於寧德時代來說,不僅符合產業規律,同樣也可以「勸退」一部分潛在的競爭對手, 這是製造業很重要的一種壁壘,我們可以稱之為「低價壁壘」。
對於中國石油來說,雖然能夠依靠政策與市場寡佔地位,獲得相對較高的毛利率,但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就此「坐著數錢」了。
作為央企,中國石油必須履行更嚴格的 社會 責任,在周期波動的情況下不裁員、少降薪,甚至在很多廠區,仍然要履行很重的 社會 責任,投入社區管理等等。
這些都是中國石油身上的「出血點」,讓其在毛利率與凈利率之間產生巨大的差額,這對於關懷企業職工與履行 社會 責任來說都是有益的,對於投資者來說卻並非如此。
作為典型的民營企業,寧德時代顯然不會像中國石油一樣承擔各類 社會 成本,因此對於投資者(也就是股東)來說更加「友好」。
寧德時代股價表現(2019年1月-2021年1月)
更重要的是, 寧德時代的鋰電池產品,代表著 汽車 行業的未來。 在碳中和的預期之下,新能源 汽車 對於傳統燃油車的取代,已經幾乎成為了板上釘釘的確定性事件。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幾年、幾十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購新能源車取代傳統的燃油車。
能源的替代可能是出於政策推動,但出行場景的智能化,則更多是來源於消費者需求的引發。 傳統燃油車由於電路系統、智能設計的局限,無法適配大量智能設備,而新能源車在這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
電池作為所有新能源車最重要的零配件之一,成本佔到了整車的40%。 站在機構投資者的視角,像新能源車這樣確定性極強的賽道,是沒有理由不去參與的, 這必然會引發「超配」,從而進一步推高估值。
被取代的燃油車,由中國石油提供動力;發展中的新能源 汽車 ,由寧德時代提供能源動力的載體。兩者之間的對比,在未來仍然將會被不斷提及。
但大概率的,我們將會看到市值越來越高的寧德時代,萬億也不會是終點。而留給中國石油的,更多是對那8萬億市值的回憶與感慨。
註:文中K線圖均來源於東方財富。
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48滿倉中石油,為什麼還有人願意買中石油
中石油是A股市場的傷疤股,同時也是散戶的最痛苦的股票,持股十幾年,等來的不是解套,反而越持有套的越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透露可散戶的無奈與辛酸感。
中石油最輝煌的階段
中石油最輝煌的那一天就是2007年11月5日,也就是中石油上市的當天,中石油上市的那天成為最輝煌之日。
中石油以48.60開盤,最高漲到48.62元,上市首日漲幅高達191%,中石油上市最高市值近8萬億元,成為A股市場市值最高的股票,這是中石油最輝煌的日子。
(3)買入中石油想要做價值投資,畢竟中石油是一家優質企業,相信未來的股價會上漲。其次就是中石油已經跌了十幾年了,股價已經非常低了,想要逢低抄底。
(4)中石油是分紅概率非常高的一隻股票,基本每年都是有分紅的,有些人買入中石油就是為了想要獲取分紅,比如中石油2019年年度每股分紅0.66元,很多人就是為了吃分紅而買入中石油的。
總結分析
股票市場有漲有跌,有多頭就有空頭,盡管中石油是A股市場的傷疤股票,當中石油每個交易日都還有人在交易買賣。股票只要還能在交易,即使已經確認退市的股票都還有人願意買入的,更何況中石油並沒有任何風險,肯定是有人願意買入的,永遠都要記住,股票永遠都是有人看多的時候。
Ⅲ 數說A股30年:股價最高、市值最高、股價振幅最大都有誰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已過「而立之年」。
30年間,A股股票數量從1990年的7隻,已增加到目前的4000餘只。30年征程中,A股也經歷了無數風雲變化。
具體來看,Wind統計顯示,不復權 歷史 股價數據顯示,A股30年來,股價最高的是1992年的飛樂股份,最高至3550.00元/股。最能給投資者賺錢的,為2009年的順發恆業,年漲幅高達2152.63%,也是A股30年內,唯一一隻年漲幅超過2000%的個股。
此外,市值最高的股票,是2007年的中國石油,在2007年年底高達52877.24億元,也是近30年來市值唯一超過5萬億元的上市公司,目前仍是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天花板。分紅方面,「宇宙第一行」工商銀行連續13年成為A股年度分紅最多的上市公司。
股民最關心的股票價格漲跌方面,A股30年來,1992年的瓊珠江A年度股價振幅最大,讓股民坐上了最刺激的「過山車」,日波動率高達583.19%。
新股發行數量方面,雖然有反復,但總體上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1993年,新股上市數量正式突破百家。2017年,A股首發上市公司數量達438家,是30年間新股發行數量最多的年份。
股價之最:28年後貴州茅台股價再破千元
Wind數據顯示,不復權的 歷史 股價數據顯示,30年來,股價最高的股票為飛樂股份(600654),1992年最高至3550.00元/股。27年後,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千元股,2019年最高至1241.61元/股。
具體來看,1990年至1993年,A股歷年股價最高的股票分別為真空電子(600602)、飛樂股份(600654)和G海立(600619),分別為500.10元/股、939.50元/股、3550.00元/股、330.00元/股。其中,飛樂股份(600654)在1992年和1993年,都是股價最高的股票。
進入1994年,A股股價開始進入緩慢上升期。其中,1995年,股價最高的中華企業(600675),近為35.67元/股。及至2000年,方再次出現百元股,億安 科技 (000008)最高達126.31元/股。
不過,從2002年開始,A股連續5年未再出現百元股。2002年至2006年,A股股價最高的股票分別為2002年和2003年的用友軟體(600588),2004年和2005年的蘇寧電器(002024),以及2006年的貴州茅台(600519),股價分別為62.00元/股、56.81元/股、51.98元/股、70.25元/股、93.20元/股。
然而,從2003年開始,A股歷年的最貴股,再沒有低至百元以下。2007年,中國船舶(600150)最高達300.00元/股,2017年貴州茅台(600519)股價突破500元關口,最高至726.50元/股,2019年,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千元股,最高至1241.61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9年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年度最貴股後,往後的12年,A股年度最貴股這一稱號,僅3次旁落。2001年,洋河股份(002304)最高至239.98元/股;2014年,朗瑪信息(300288)最高至223.88元/股;2015年,安碩信息(300380)最高至474.00元/股。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當年的老股票股價能夠突破千元,有一定 歷史 原因。
彼時,國內證券交易所剛設立不久,掛牌交易的股票不多,股票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同時,各股股本較小。此外,政策方面,1992年上海股票交易市場放開了日內漲跌幅限制,大批股民湧入。加之當年市場規則總體比較寬松,曾施行T 0、無漲跌幅限制等規則。因此,上市公司的價格與價值差異較大。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上海「老八股」中還誕生過萬元股。不過,因為種種因素,Wind並未收錄這一 歷史 數據。
公開資料顯示,1992年5月,全稱上海豫園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豫園商城」,股價突破萬元,創下了中國證券交易史至今未能突破的記錄。
漲幅之最:順發恆業2009年漲幅超2000%,2015年至2017年個股漲幅連續超1000%
30年來,歷年最能給投資者賺錢的股票,分別有哪些呢?
Wind數據顯示,年漲幅最高的股票,為2009年的順發恆業(000631),年漲幅高達2152.63%,也是A股30年內,唯一一隻年漲幅超過2000%的個股。
此外,除了2009年的順發恆業(000631),2007年的ST仁和(000650)、2015年的中文在線(300364)、2016年的海天精工(601882)、2017年的寒銳鈷業(300618)、2020年的萬泰生物(603392),年漲幅均超1000%,分別達1611.92%、1715.37%、1068.52%、1214.95%、1245.24%。
可以注意到,年漲幅較高的個股,近年來較多。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內,A股均出現漲幅超過1000%的個股。而在A股剛發展的前17年,沒有任何一支股票,年漲幅在1000%以上。
其中,1990年的真空電子(600602)、2001年的PT農商社(600837)、2002年的夏新電子(600057)、2004年的石油濟柴(000617),漲幅均未超過100%,分別為30.23%、80.76%、95.65%和97.69%。
市值之最:2006年A股進入萬億市值年代,中國石油超5萬億元市值仍是天花板
隨著A股的不斷進化發展,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同樣不斷突破。
Wind數據顯示,A股近30年來市值最高的公司,為2007年的中國石油(601857),市值在2007年年底高達52877.24億元,也是近30年來市值唯一超過5萬億元的上市公司。
從1990年開始,A股上市公司市值不斷增加。截至1993年底,A股出現首家百億市值的公司,上海石化(600688)市值達204.30億元。截至2010年底,A股出現首家千億市值的公司,中國石化(600028)市值達3370.94億元。截至2006年底,A股再進一步,出現首家萬億市值的公司,工商銀行(601398)市值達19590.0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007年,A股迎來上市公司市值的巔峰。截至2007年底,中國石油(601857)市值高達52877.24億元,及至目前,仍是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天花板。
2008年後,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總額徘徊在2萬億左右。其中,2009年底的中國石油(601857)、2017年和2019年底的工商銀行(601398)、2020年的貴州茅台(600519),市值均超過2萬億元,分別達24109.02億元、21279.48億元、20518.10億元、21530.10億元。
分紅之最:「宇宙第一行」連續13年分紅第一,2013年分紅突破900億元
A股30年來,哪些上市公司最能分紅呢?
絕對值來看,2019年,工商銀行(601398)年度累計分紅總額高達936.64億元
億元,是近30年來年度分紅最多的股票,距千億分紅僅一步之遙。
具體來看,1993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過億,申能股份(600642)全年分紅3.60億元。2001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突破10億元,中國石化(600028)全年分紅69.36億元。2004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突破百億,中國石化(600028)全年分紅104.0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7年開始,A股分紅正式進入「宇宙第一行」的時代。
從2007年至2019年,13年來,A股年分紅最多的上市公司,均為工商銀行(601398)。其中,2007年突破400億元,達444.25億元;2008年突破500億元,達551.13億元;2010年突破600億元,分紅642.20億元;2011年突破700億元,分紅709.12億元;2012年突破800億元,分紅835.65億元;2013年突破900億元,分紅919.60億元。
股價振幅之最:1992年瓊珠江A年度股價振幅 歷史 最高,年內日波動率超500%
股民最關心的,莫過於股票的價格,一漲一跌均繫心間。那麼,A股30年來,哪些股票最能讓股民坐「過山車」呢?
Wind數據顯示,年度股價振幅最大的股票,為1992年的瓊珠江A(000505),年內日波動率高達583.19%,是A股30年來波動率最高的股票。
同時,1996年的武漢塑料(000665),年內日波動率同樣超過500%,達550.10%。
此外,1993年的四川金頂(600678)、1995年的中國嘉陵(600877)、1998年的四川湖山(600801),年內日波動率均超過200%,分別達308.63%、279.16%、275.36%。
2018年,A股年度股價振幅最高的利通電子(603629),日波動率僅為15.97%,在30年振幅榜上排名最後。此外,2005年股價振幅最大的*ST吉紙(000718)、2017年股價振幅最大的中石 科技 (300684),年波動率均在20%以下,分別為19.59%、19.63%。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股的不斷發展,A股歷年股價振幅最高的個股,日波動率不斷下降。
從2010年開始,10年間,僅有2012年股價振幅最大的華數傳媒(000156)、2015年股價振幅最大的協鑫集成(002506)、2020年股價振幅最大的瑞豐新村(300910),年內日波動率超過100%,分別為140.31%、101.37%、168.61%
新股之最:2017年438隻新股發行量是30年最高峰,1993年突破百家
總體上,A股歷年的新股發行數量,呈現出逐減增加的趨勢。
1990年與1991年,新股發行數量均在在個位數,分別只有7隻與4隻。1992年,A股首發上市的公司,增至36家。
1993年,A股新股發行數量正式突破百隻,達105隻。並在此後的幾年間,出現一波上市的小高峰。1996年、1997、2000年,新股發行數量均突破百隻,分別達181隻、190隻、130隻。
不過,從2001年開始的往後9年間,A股新股發行數量有8年均未突破百隻。僅在2007年,實現了125隻的新股發行。
進入2010年後,A股新股發行數量開始大幅增加。其中,在2010年、2011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和2020年這7年間,A股首發上市的公司數量,均保持在200家以上。2010年、2017年和2020年,新股發行數量更是超過300隻,分別達341隻、438隻、342隻。
其中,2017年,A股438隻的新股上市數量,也是A股30年內新股發行最多的一年。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A股發行數量最少的年份,也在2010年後。2013年,由於市場低迷,全年僅有美的集團(000333)和浙能電力(600023)兩家企業首發上市。
Ⅳ 中國石油市值
中國石油市值9407億人民幣。如下圖:
首先是,提升我們的車況。對於我們的汽車來說,它的油耗問題影響因素其實是非常多的。所以我們要想減少他的燃油消耗,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優化他的車況,這樣自然就能更加省油了,就能夠幫助我們控制更多的成本。
其次,優化加油渠道。在現實生活中,石油已經不再是一家獨大了。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渠道來進行加油,自然這個渠道不同,他們的政策也是不一樣的。最後我們所需要付出的價格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性, 這對於我們來說,也就可以幫助我們節省一定的燃油費用,所以說這種方式也是非常可行的。
Ⅳ 中國石油股價最高的時候是多少
歷史的最高價格就是當時它上市第一天所形成的高點:48.62。這是當天的數據: 2007年11月5日星期一中國石油數據: 開盤:48.60 最高:48.62 最低:41.70 收盤:43.96 成交量:15474994手 成交金額:699.91億 漲跌:+27.26¥ 漲跌幅:+163.4% 換手:51.58%。
拓展資料:
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縮寫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中文簡稱「中國石油」或「中石油」)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1]是以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製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是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
2.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英文縮寫:CNPC) 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央企,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於1998年7月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系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是實行上下游、內外貿、產銷一體化、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石油公司。
3.2015年國內生產原油11143萬噸,生產天然氣954.8億立方米,加工原油15132萬噸,生產成品油10369萬噸;同時在海外獲取權益原油產量1642.3萬噸、天燃氣產量25.9億立方米。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0168億元,實現利潤825億元。全年國內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72817萬噸、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5702億立方米,新增探明油氣儲量當量連續9年超過10億噸。
4.作為中國境內最大的原油、天然氣生產、供應商,中國石油集團業務涉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運輸、油氣煉化產品銷售、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石油機械加工製造、石油貿易等各個領域,在中國石油、天然氣生產、加工和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2008年,中國石油在美國《石油情報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國《財富》雜志2011年世界500強公司排名中居第6位,在《巴菲特雜志》2009年中國上市公司百強評選中,榮獲「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獎」第一名。
Ⅵ 中國石油市值
中國石油市值:最新數值9590.30億元。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或「中石油」)是中國油氣行業佔主導地位的最大的油氣生產和銷售商,是國有企業,是中國銷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2018年10月11日,福布斯發布2018年全球最佳僱主榜單,中國石油位列第155位。 2018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香港國際金融論壇暨中國證券金紫荊獎最佳投資者關系管理上市公司。
2020年7月,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位。
Ⅶ 上證和深成指數曾經最高分別是多少點
截至2019年7月14日。
上證指數 最低點1991年12月31日:95.79 最高點:
2007年10月31日:6124.04;
深證成指 最低點1991年09月29日:396.52 最高點:
2007年10月12日:19600.03 。
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國石油、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叮_恥溉儕防抽獅處餞行、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中國神華、中國平安和交通銀行。
前十大公司總市值8.83萬億元,占兩市總市值30.05%,堪稱市場中的「巨無霸」。其中,中國石油總市值達2.026萬億元。
(7)中國石油市值最高時是多少擴展閱讀
證綜合指數是最早發布的指數,是以上證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這一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時發布,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上證綜合指數又稱上證綜指或滬綜指,全稱是「上海證券綜合指數」。該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綜合指數,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市場的總體走勢。
新上證綜指發布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當日所有樣本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新上證綜指簡稱「新綜指」,指數代碼為000017。「新綜指」當前由滬市所有G股組成。此後,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實施後的第二個交易日納入指數。指數以總股本加權計算。
Ⅷ 中石油股票上市以來最高是多少錢
2007年11月5日上市第一天,最高48.8元,之後便一路下跌直至現在10元多,可以這么說,除了申購中簽和炒短線的,中長線持有的基本沒有人在中石油上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