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過剩為什麼不減產
首頁新聞
OPEC為啥不減產?美國43年首次成為石油凈出口國!
騰訊財經2018-12-07 13:34
周五凌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凈出口量為21.1萬桶/日,自1973年來首次成為凈出口國,全球油市格局發生重大改變!同日,OPEC+會議結束,沒有宣布減產決定。
據周五(12月7日)凌晨公布的數據,美國上周原油與成品油出口超過進口,為紀錄中的首次。同日,OPEC與盟友的會議結束,沒有宣布減產決定。OPEC面臨油價下跌的處境,部分是因為美國產量大增打破了全球供應平衡。
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當周,美國的凈出口量為21.1萬桶/日,為1973年EIA開始公布該數據以來首次成為凈出口國。原油出口躍升至320萬桶/日以上,創下紀錄最高周度紀錄。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休斯頓ION Energy的顧問Kyle Cooper 甚至還半開玩笑地表示:「所以美國什麼時候要派代表參加OPEC會議?這(美國成為石油凈出口國)確實令人吃驚,但我確實認為未來幾年這種情況會越來越頻繁。」
美國歷史上一直是原油進口大國,部分是因為持續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而在2015年末,時任總統奧巴馬取消了這一禁令。自從美國頁岩革命加快鑽探和開采後,美國整體石油產量提升至1170萬桶/日的紀錄高位。
由於美國、沙特和俄羅斯產量上升,引發供應再次過剩的擔憂,美國原油價格自10月觸及近76美元的四年高位後,已經下跌近三分之一。
這種情況使沙特牽頭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面臨兩難境地,OPEC希望通過減產來維持較高的油價,但也不願被美國頁岩油生產商趁機奪走更多市場份額。OPEC周四在維也納的會議延期,目標是在周五與俄羅斯達成減產協議。
華盛頓Hedgeye分析師Joe McMonigle表示:「EIA似乎有一種在OPEC維也納開會期間送出壞消息的習慣。以前通常就是美國產量激增的數字,但這一次確實非同小可,數據破天荒地顯示原油凈出口為21.1萬桶/日。」
EIA稱,美國2019年原油產量平均料超過120萬桶/每日,比2016年增加逾300萬桶/日。上周美國汽油和柴油等油品凈出口為420萬桶/日。
不過,由於單周數據波動性較大,這一突然變化可能僅為暫時現象。休士頓Lipow Oil Associates總裁Andrew Lipow表示,他對此數據不感到意外,因為冬季向來是國內汽油需求放緩的淡季。
更多精彩內容進入 [財經頻道]
㈡ 為何有科學家提出石油並不會枯竭,他們有什麼依據
關於石油的形成目前准確的來說還存在一些爭議,但很多人已經開始傳石油枯竭是天大的謊言,是利益集團在操縱,我覺得這樣的說法還為時過早。如果目前真有那麼確定石油可再生的話,不管哪個國家都會偷偷加大生產力度好好撈一把,省的以後掉價了。
你可能會認為,說不定是各個國家已經都知道了石油可再生,但都達成了統一並且緩慢的生產,以防止石油掉價?但是縱觀當今的世界,在各種利益沖突面前,很難保持這樣的一致性。難免會有一些國家出來攪局的。所以石油可再生並沒有達成共識。
下面就說下石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現在的爭議在哪?
但是在有機形成說中,也存在一些疑點,包括上文中說的一個疑點,隨著開采深度和技術的進步,人們發現了在地球深處貌似存在石油和天然氣的補給源,但是並不是很清楚石油的滲入是來自地球深處還是周圍的含油層。所以這個疑點也被經常用來支持石油可再生的說法。還有就是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們確實還在無生命的其他星球上發現類似於石油和天然氣的物質,但是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確實。不然早就推翻有機說了。
所以兩個學說都不完整,都存在能被人挑出來的瑕疵。但是現在就急著說石油可再生簡直就是在胡扯,就算最後證明的石油可以在地球的深處通過復雜的化學和物理過程形成,並緩慢地往上滲透,但是這個碳循環也是相當緩慢的,不是說我們人類抽多少就能往上立馬往上滲多少,畢竟這是一個自發的碳循環過程,並不是機器在地球內部合成。
㈢ 為何不再擔心石油枯竭了,它不是不可再生資源嗎
石油雖然是不可再生資源,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於石油的探測以及開采技術也越來越高了,而且還發現了很多石油。這些石油是人類用不完的,同時也因為社會的發展,在高科技的不斷發展之下,人類找到了可以替代石油的其他資源,所以這時候的人類也就不需要再擔心石油資源會枯竭了。
雖說現在開采出了不少的石油資源,但是也因為開采技術的不斷提高,從而導致減少了環境污染的問題。而且石油資源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枯竭的,但是並不代表人類在大量的使用過後,不會造成資源的枯竭。所以即便不擔心資源枯竭了,也要合理的使用和開採石油資源。
石油資源雖然使用率比較高,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石油對於環境的污染是非常厲害的,因此現在出現了很多石油資源的替代品,比如天然氣。
㈣ 老說石油枯竭,卻為何越采越多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身處地球的我們不可避免的「吃」起了石油。我們從未想過化石能源的儲備是如此的豐富,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越采越多,極大地保證了人類文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保證了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
不知道時候我們才能將石油用完,但是找到相應的,更加清潔的代替品是至關重要的,尋求新的能源解決方案是刻不容緩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石油就是最大的攔路虎之一。
㈤ 為什麼石油這么多年仍然沒被采完
因為地球底層之下存在著許多生物的屍體,在慢慢經過地底高溫高壓的磨練後,石油會沉積在岩石當中。這些石油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海上石油。因為海洋裡面的生物是可以降解沉積岩的,這樣石油就產生了。
不過隨著人類的大量開采,石油資源變得很少,然後開采費用又很昂貴,許多人就不願意再去開採石油了。石油的形成一般需要耗費很久,每次我們可能開采出來一些,再過了幾萬年,那個地方還會有石油形成。只要地球上還存在著石油形成的物質,那麼石油就會慢慢形成的。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石油形成的時間要比人的壽命長上好幾十倍,它慢慢形成,因此,即便是人類一直在開採掘石油,只要石油的原材料存在,它就不會消失。因為只要經過一定的時間,石油依然會再次出現。
㈥ 地球每年開采這么多石油,地球質量不會減輕嗎
你站在台秤上一杯水,看看台秤讀數重了沒?
文/漂流的亞特蘭蒂斯
腦洞很大啊,不過對地球質量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人類開採石油本質上是將石油這種物質進行了轉移和轉化,如改變石油的物理位置,將石油轉化為其他物質,如各種氣體和水。
在繼續回答該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地球的四個主要循環: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這四個循環維持著地球幾乎所有的物質和能量循環。
石油經過開采、加工、煉化、進入終端消費過程中會以尾氣和熱量的形式釋放其能量。生成的尾氣以二氧化碳為主,該氣體會進入大氣圈循環,最終通多光合作用的形式被植物固定,然後進入到岩石圈。
我想題主的主要疑問是在釋放的熱量上,石油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多餘熱量會被釋放到大氣中和周圍環境中,這其中大部分的能量會被轉化為機械能,如推動空氣流動形成風。另外一部分則會通過熱輻射的形式釋放出去。
我們知道地球的大氣層非常厚,在熱輻射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熱輻射會被大氣反射到大氣層中轉換為其它能量形式。而只有絕少部分會被輻射到宇宙中,但這一部分的量非常少,對地球質量的影響非常小。
雖然非常小,但是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物質的質量和能量是有關系的,不過問題是地球上已知所有的石油總質量與地球本身的質量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即使除去所有的石油對地球的質量影響也可以忽略不計,因而大可不必擔心。
已答過了。
從化學守恆的定律來看,其實地球是不會變輕的。因為石油經過燃燒變成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PM2.5顆粒等,總量並不會變化。而且還很有可能變重,因為在與空氣充分的接觸之後,還混入了氧氣,所以地球是不會變得越來越輕的。石油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烷烴,就好像甲烷、乙烷、丙烷等等一樣,通過燃燒之後就會變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經過光和作用之後,又會被重新的固定,所以地球總的重量是沒有發生變化的。唯一的變化就是石油會變得越老越少,對於地球來說,不過是將一個物體從左手換到了右手而已。
開釆石油不會使地球質量減少,根椐物質不變定律,物質不能產生也不被消滅,是指物體在進行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時物體的質量不會減少,重量不會變化。比如把石油煉成各種油時,各種油的重量加上從煙道冒出煙氣的重量加上各種剩下物體瀝青及垃圾重量等等一定等於原來石油的重量。舉個簡單單例子,把一棵樹砍了燒成灰,但只要把灰和跑到空氣中的煙氣水蒸汽和固體微粒統總加起來還是等於樹木原來的重量。如果不信你可以把一段木材放在一個完全密閉的鐵箱里然後用火燒鐵箱底部直到耗盡箱內氧氣,使木材變成木炭和灰,只要箱子里氣體沒漏出來,箱子加溫前後重量不變,質量也不變。所以開採石油不會使地球質量減少。
歡迎你們的要請,我科學的回答你們提出問題。人類無限制的開采地球內部的液態資源,和固態資源。肯定會使地球的質量減輕,但是不會影響地球接受太陽的電磁光速輻射。最危險的會使地球壓力增大,會使地球上面的動物失去生存的環境。
石油煤炭各種礦,開來後還在地球使用消耗,並沒有用到地球外去。你的左腳踩到右腳上,會減輕一半體重嗎?
根據質量守恆的物理定律,地球上開采提煉的石油及其石化產品,通過使用過程中的作功排放變成一氧化碳,水份,及其它物質的灰燼揮發至空中最終落回大地自然界中,加之地球每年也會收到數十萬噸外太空隕石流星等物質,因此地球的總重量不會變輕相反每年都在細微的變重,幾十億年來都是如此的。
這個問題我只能表示聽不懂!難道在提問者看來,地球人開採的石油都送給外星人了?或者石油燃燒後的氣體沒有質量?如果都不是的話,開採石油不過是相當於把自己左邊口袋的東西放到了右邊口袋。這樣做之後會減輕體重嗎?
自然界處於一個自然循環的體系中,燃油排放的二氧化碳還會從大氣中回到地面,排放出的熱能還會被地面的某些物質接受,實現能量轉化和貯存,如果存在了地球的能量會沖破大氣層,散失大氣層之外,地球的質量就有可能變小。在能量處於相對守衡狀態下,地球不會偏離軌道,一旦出現能量逃逸大氣層之外,地球的壽命就快終止了。
㈦ 石油枯竭標榜已久,可為何石油資源不減反增
眾所周知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那麼我們的教科書上也經常推崇這么一種概念,倘若石油這類資源沒有辦法好好加以節約使用的話,過不了多久大家就會沒有石油能夠用。但事實上我們通過資料,就會發現現如今的石油並沒有枯竭,反而是越來越多,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那麼時候真的不會枯竭嗎?實際上石油是由各種物質構成的,而這些物質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碳含量極高,並且它們是碳循環中重要的一環,所以也就意味著只要地球上還有生命的存在,那麼就有碳的存在,只要地球不滅絕,石油就會存在。
那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發展新能源的新能源又被叫做可清潔能源,首先可清潔能源對我們的環境保護是非常友好的,其次還是由於科學技術的原因,有一些國家沒有特別好的技術去開採石油,並且有的地方的石油開采難度比較高,因此很多人都不會選擇在此開采,這么一看石油開采成本就會顯著提高。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或許開採石油開始的越多虧損越多。
同時石油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已經對於地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再加上石油是化石能源,各國家更希望開發新經濟慢慢來維持本國的可持續發展。
㈧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那為什麼會越挖越多
雖然如今有許多能源都逐漸出現了替代品,比如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資源都大不如前了。石油在許多能源中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石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或許真的會有一天石油會徹底的枯竭,但是也有人認為石油不會枯竭,那麼石油到底會不會被人類全部使用完呢?
目前石油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生物逐漸變成的,有很多生物在經歷了地效變遷之後,它們的身體沒有完全腐爛,就被埋到了地窖當中,在沉積的作用下一點一點變成了生物石油,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石油本來就是地球內部的一種碳,而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無論石油的起因到底是什麼,石油確實會有被消耗殆盡的那一天,但是在消耗殆盡的那一天來臨之前,人類肯定會先滅亡。
㈨ 為什麼石油永遠用不完
因為只要自然界中有碳、氫和合適的條件,石油就能夠源源不斷生成。
如今快兩百年過去了,地球上的石油每天都在以數萬桶的規模消耗,但我們發現地球上的石油不但沒有枯竭,反而越來越多了。似乎石油資源真的是取之不盡的,從前我們認為的,石油是古代生物遺體演變而成的說法,已經站不住腳了。人類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已經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高了。石油的大量使用,已經讓人類感受到了巨大的環境負擔。或許人類最終會淘汰石油,而不是等待石油耗盡。
新能源的產生
新能源已經大行於世,各種清潔能源層出不窮。最具潛力取代石油的,可能還是核電站,核電這種取之不盡的能源,是人類未來的重要能源載體,就算有人擔心核電站的危險性,都無法改變這一趨勢。此外,水能,風能,太陽能,這代表可再生能源的三巨頭,正在以我們難以想像的速度發展,或許人類再過個一兩百年,就能完全放棄石油了。
我國再現「超級油田」
根據中國海油新報告指出,我國再次發現了「超級油田」,墾利6-1油田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這也標志著該油田成為我國渤海萊州灣北部地區首個億噸級大型油田,並且這個消息是已經證實,同時按照原油常規採收率計算,提煉成汽柴油後,可供100萬輛汽車行駛20餘年。油田投產後將會帶來非常可觀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所以說這又是中國的一大財富。
㈩ 石油越用越少,假如有一天枯竭了該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不能夠在短時間內繼續生出來,石油越用越少,假如有一天枯竭了該怎麼辦呢?事實上我們現在有很多的新能源,比如說太陽能能源和風能能源等等,通過這樣的能源能夠代替石油資源,而且在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可能會有更多的能源來代替石油,當然我們更是應該節約能源,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3.我們應該節約能源。
現在我們的大部分能源都是石油能源和煤炭資源,這些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遲早有一天會枯竭,所以我們也應該節約能源的利用,在沒有必要的時候盡量採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這樣既保護環境。又能夠節約能源。
總而言之,現在我們處在一個石油資源利用非常高的時代,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石油資源遲早會枯竭,但是我們也有很多可以替代的能源,比如說太陽能能源等等,在科技的發展之下,未來我們應該會有新能源來代替石油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