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波斯灣進口石油有多少公里
擴展閱讀
瑞尼達手錶什麼價格 2025-08-02 17:21:22

波斯灣進口石油有多少公里

發布時間: 2023-01-14 11:48:56

㈠ 波斯灣石油運輸路線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中國

㈡ 波斯灣的油氣狀況怎樣的

一、總體狀況

首先,我們不禁要問題:這樣一個似乎沙漠橫行,並不富饒的地區怎麼會是石油的王國呢?

經過調查,原來中東/波斯灣地區盛產油氣是有原因的:

第一,地形屬於板塊交界處,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質運動活躍,三疊紀、白堊紀時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長茂盛,靠近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快,動物進化較快,種類多;氣候適宜,冰川運動期間地質災害集中,大量植物動物,被掩埋於地下長時間隔絕空氣,性質發生變化,形成石油。

第二,中東地區在世界內,地形較其他地區低矮,形成盆地狀態。中東猶如「盆底」,石油容易累積其中。

第三,地表覆蓋嚴密,不容易泄漏揮發。

那麼中東/波斯灣這片號稱「石油王國」的土地油氣狀況究竟如何,我們通過世界權威的BP公司2008年最新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結果找到了答案,如表5-1和圖5-3所示。

圖5-7中東/波斯灣地區海洋油氣田分布示意圖

除了石油之外,波斯灣地區之所以重要還因為它蘊藏了豐富的天然氣資源,2000年末,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解決了一個有關波斯灣海上邊界的長期糾紛,為發展Dorra這個有(1萬億立方英尺)豐富蘊藏量的氣田(該氣田橫跨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的水域)大開方便之門。

卡達的大部分天然氣資源都位於北方氣田(亦北方—南帕爾斯,North Dome)。卡達政府相信經濟的未來要靠開發這個大氣田的潛力。目前,卡達有兩個液化氣(LNG)的出口商:卡達液化氣公司(Qatargas)和Ras Laffan液化氣公司(Rasgas)。Dolphin工程將從卡達北部的Dome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提供天然氣,將來還可能向巴基斯坦供氣。

另一個波斯灣主要的海上天然氣工程是伊朗的南帕爾斯大氣田。這個氣田蘊藏天然氣達到14萬億立方米和180億桶的凝析油。南帕爾斯氣田是伊朗最大的能源工程,並且已經投資了200億美元。天然氣生產在2002年初開始。南帕爾斯的天然氣基本上經IGAT-3管道(造價5億美元,其中一段由俄羅斯和當地承包商承建)和IGAT-4管道輸送到北方,然後重新注入發展成熟的Aghajari油田(1974年高峰時期的日產量為100萬桶,後來下降到20萬桶)、Ahwaz油田和Mansouri油田來提高石油產出量。南帕爾斯的天然氣也經管道和液化氣的運輸船出口。1997年9月29日,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還有俄羅斯的Gazprom和馬來西亞的Petronas)簽下了一筆20億美元的交易,勘探和發展南帕爾斯氣田的第二、第三階段。2000年7月,義大利ENI公司也和伊朗簽訂了一項38億美元的合同,開發南帕爾斯地區的天然氣。這是自1979年以來伊朗和外國公司簽訂的最大一筆合同。

南帕爾斯氣田面積9700平方千米,其中3700平方千米位於伊朗境內,天然氣儲量14萬億立方米,凝析油儲量180億桶,天然氣儲量占伊朗全國天然氣總儲量的50%。而6000平方千米位於卡達領海內,卡達稱之為North Dome氣田,其天然氣儲量27萬億立方米,凝析油320億桶。南帕爾斯氣田是一個凝析氣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氣田,全部儲量摺合大約3600億桶石油,遠大於總儲量為1700億桶原油的世界最大油田——加瓦爾油田。

㈢ 波斯灣的石油

西亞的波斯灣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海拔長約1040千米,寬180-320千米,面積24萬千米2,平均水深25米,是一片廣闊的內海。它西接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水,向東則通過它唯一的出口——霍爾木茲海峽與阿拉伯海相連。 霍爾木茲海峽因扼守波斯灣石油海上運輸的出口而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海灣及其周圍100千米2范圍內,是一條巨大的石油帶,這里蘊藏著佔世界石油總儲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僅沙特一國的石油儲量就佔世界總儲量的1/4,堪稱石油王國。
從上世紀6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波斯灣地區石油總出口量的90%至95%均經由霍爾木茲海峽,峰值時每天通過海峽的油船和其他商船達300餘艘。霍爾木茲海峽也因此成了一條關系許多國家興衰的戰略要地。
為減少對霍爾木茲海峽的依賴並縮短前往歐洲的航程,海灣各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向外修建石油管道。雖然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性已遠不如以前了,但是如果封閉它,對世界石油市場依然會有重大影響。中國進口的60%石油來自海灣,而且基本上都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
波斯灣地區在地質歷史上是氣候溫暖的淺海環境,水生動植物豐富並有大范圍的良好的儲存構造,具備了形成和儲藏石油的最佳條件。波斯灣地區不僅石油資源豐富,而且開采條件也十分優越。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個油田儲量達3.5億噸以上,為超級大油田;並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陸上,因此輸油管運輸距離短,原油外運方便。油田的地下壓力高,油井多為自噴井,占油井總數的80%以上,因此其生產成本是世界最低的。 波斯灣的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石油源源不斷地流向日本、西歐和美國等地;滾滾而來的石油美元也使得海灣昔日的貧困國家轉眼之間躋身於世界富國的行列。
波斯灣雖是石油寶庫,但它給該地區帶來金錢的同時,也帶來了戰亂和苦難。外來勢力的滲透和爭奪,加上波斯灣內部由種種歷史和現實原因造成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使波斯灣局勢長期動盪,並多次燃起戰火,不僅給當地人民帶來災難,對整個國際形勢也有著很大影響。美國一直把波斯灣當作其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積極通過各種手段向這一地區滲透。支持伊拉克打兩伊戰爭,為伊拉克吞並科威特出兵海灣,再到打伊拉克戰爭,都是為了維護其在波斯灣的戰略和經濟利益。美國已基本控制了波斯灣這一世界石油寶庫。

㈣ 波斯灣還有多少石油

答案

波斯灣石油多,那時因為古時候那裡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美國休斯頓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個新理論:所有的石油都是從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並非通常認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動物或者植物等有機體在壓力和熱的作用下分解轉化而成。這一觀點得到3位俄羅斯同行的贊同,但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一發表,便引起廣泛爭議。
該公司負責人肯尼認為,從岩層斷裂處釋放出的地熱,使埋藏於地底100公里深處的碳化無機物和水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了碳氫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而且現在還有大量的礦點未被發掘。
石油地理學家已經部分接受了這一觀點。美國地理調查部門的麥克·盧萬表示,有一部分石油來自無機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於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淺層岩石中的有機物形成」這一論斷,他則堅決反對。新澤西州礦產及礦產資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認為,肯尼的觀點是對有機化學理論以及幾十年來在石油地理化學領域所進行的研究的蔑視。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㈤ 中國從中東進口石油的路線

A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太平洋——中國

㈥ 波斯灣地區是著名的產油區,擁有怎樣的地理環境

波斯灣盆地是阿拉伯板塊上發育的大型沉積盆地,是世界上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這里的石油剩餘可開采儲量佔世界剩餘可開采儲量的47.6%,天然氣勘探佔全球的40.9%,占油氣田的1841個。波斯灣盆地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聯酋和阿曼8個國家。晚白堊世,阿拉伯大地開始從被動大陸邊緣向活動大陸邊緣轉變,阿拉伯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扎格羅斯山脈開始隆起,隨著新特蒂斯洋的逐漸封閉,波斯灣地區形成大型前陸盆地,發展成為當前的地形特徵。

2.5億年前進入中生代,伊朗-阿拉伯板塊和阿拉伯板塊開始分離,古特蒂斯洋被關閉,伊朗-阿富汗地塊和阿拉伯板塊之間的辛特蒂斯洋形成,波斯灣盆地進入長期穩定的退期。該穩定器目前也是主要產油地層沉積時期,如伊拉克、阿聯酋等。在新特蒂斯兩岸,地區及局部海平面變化比較頻繁,導致碳酸鹽岩、泥岩交替沉積,阿拉伯板塊內陸方向主要以碎屑岩沉積為主。這時波斯灣盆地所在的熱帶環境非常適合生物繁殖,形成了許多有機物質豐富的海洋沉積物。這些富含有機物質的沉積物經過長時間的埋藏演化,產生了大量的油氣。同時,適合大陸斜坡的陽光、鹽度等條件對生物草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百樂系大量儲藏形成非常發達的優質礁儲層。目前波斯灣地區的主要油氣產量都來自這個時期的沉積地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