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日本太平洋石油怎麼樣
擴展閱讀
產品毛利要多少 2025-08-02 20:22:40

日本太平洋石油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1-14 07:41:19

⑴ 新日本石油的簡介

具有日本先端技術水準的ENEOS,它是本田,豐田,三菱,日產.等出廠裝車油及專用油。
新日本石油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石油進口商和營銷商,也是日本最大的石油精煉商,擁有9家煉米個大概台,石油提煉能力每天超過130萬桶。新日本石油公司在日本汽油市場佔有23%的份額,經營著13100多個加油站。2006年3月31日為止,新日本石油集團整體集團產值為61,180億日元。
另外,新日本石油公司的勘探和開采業務涉及及墨西哥灣、英國北海、南美、澳大利亞和東南亞。該公司與日本科斯莫石油公司(Cosmo Oil)有廣泛的合作關系。
1、 日本第一品牌,世界排名前五;
2、 F1方程式本田車隊和達喀爾拉力賽三菱車隊的指定用油;
3、 在日本,所有日系車的原裝潤滑油;
4、 性價比高。

⑵ 二戰德日美蘇英法工業實力怎麼樣

二戰時期工業方面美國最強

1938年,世界七大強國戰爭潛力:

美國41.7% 德國14.4% 蘇聯14.0% 英國10.2% 法國4.2% 日本3.5% 義大利2.5%

超一流強國:美國

一流強國:德國,蘇聯,英國

二流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

不入流強國:中國

空軍實力:

部分武器最高年產量:

飛機:美國96318、德國39807,蘇聯40300,英國26461,日本28180

需要說明:德國的飛機盡管產量產量比蘇聯飛機少,但是蘇聯飛機是炮灰飛機。給德國新手飛行員刷戰績的。德國新手飛行員去東線練習,成為老手和精英後去西線當炮灰。

西線:40000:57000

美國損失18000,英國損失22000,幹掉德國57000駕(盟軍戰略大轟炸的戰損,德國有主場優勢,盟軍總共損失4萬飛機,其中一半是德國地面火力的結果)。

東線:88300:13000

蘇聯損失88300駕飛機,德國損失13000駕飛機,蘇聯的炮灰飛機,炮灰部隊還真是給德國刷戰績的。

空軍實力:美國100分。德國35%,英國35%,蘇聯15%,日本10%

飛機產量對比(架)

1942年:美國47836,蘇聯25436,英國23672,德國15409,日本8861

1943年:美國85898,蘇聯34900,英國26263,德國24807,日本16693

1944年:美國96318,蘇聯40300,英國26461,德國39807,日本28180

陸軍坦克產量,美國比俄國要高,只不過1944年德國戰敗在即,美國武器生產大量降低標准。開始剎車。因此美國武器產量只是一個熱身階段,未達到高峰,

坦克年產量:美國3.7萬,蘇聯2.9萬,德國1.8萬,日本悲劇.

坦克產量對比(輛)

1942年:美國26334,蘇聯24758,德國3975,日本1165

1943年:美國37148,蘇聯24227,德國13084,日本776

1944年:美國21267,蘇聯29029,德國18057,日本342

火炮產量,美國同樣強過蘇聯。美國年產最高22.09萬,蘇聯僅13.03萬

火炮產量(萬門)

1942年:美國18.76,蘇聯12.71,日本1.34

1943年:美國22.09,蘇聯13.03,日本2.77

1944年:美國10.3,蘇聯12.24,日本8.44

機槍產量(萬挺)

1942年:美國66.2,蘇聯35.61,日本7.1

1943年:美國83.0,蘇聯45.85,日本11.3

1944年:美國79.8,蘇聯43.91,日本15.6

步槍產量(萬支)

1942年:美國154.1,蘇聯404.9,日本44.0

1943年:美國568.3,蘇聯343.62,日本63.4

1944年:美國348.9,蘇聯245.0,日本88.5

艦艇產量(萬噸)

1942年:美國86

1943年:美國261

1943年:美國286,日本46(戰時最高峰)

商船產量(萬噸)

1942年:美國548,日本26

1943年:美國1145,日本77

1943年:美國928,日本170

幾組數據,看出邪惡美帝對比德國和蘇聯,日本的絕對優勢!

鋼鐵產量:美國8132萬噸 德國3460萬噸 蘇聯1800萬噸(1940) 英國1300萬噸 日本765萬噸

發電量: 美國2675億度 德國700億度 蘇聯323億度 英國382億度 日本386億度

石油產量:美國22985萬噸 德國200萬噸(最高1000萬噸),日本本土幾乎不產油(最高700萬噸),蘇聯2000萬噸,

(德國,日本含佔領區,蘇聯2000萬噸石油產量看似多,但是丟掉煤炭產區後,許多石油當煤炭燒了發電,實際上蘇聯每年的油料供應與德國差不多,每年大約500萬噸。在石油方面,美國石油產量佔全世界70%,無其他國家可比的地位。)

石油說明:

德國石油情況最好的一年,

1943年:石油產量約20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500萬噸,進口石油240萬噸,繳獲石油幾十萬噸,合計約1000萬噸.

1944年:石油產量約17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200萬噸,進口石油約100萬噸,合計約470萬噸.

日本石油情況:

1940年石油產量約900萬噸,足以滿足日本的需要.

1942年初日軍攻佔了南洋油田,在日軍到達前當地石油公司將油田和煉油廠進行了破壞,1942年的產量下降到不足400萬噸,當年日本實際運回國內約150萬噸.

經過修復,1943年產量恢復到約700萬噸的戰時最高峰,日本實際運回國內約200萬噸.1944年產量下降到約500萬噸,實際運回國內只有約70萬噸.日本之所以運回的不多,一是受運輸能力的制約,二是由於美軍的襲擊使許多石油被摧毀,三是維持東南亞佔領區本身也要消耗.到1944年底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被美軍切斷,已無法運回一船油.

德國在44年:火炮、戰車、飛機三個技術裝備項目上基本趕上了德國,雖然數量上或多或少還有些差距,但是德國憑借在技術裝備領域的「精密追求」,其產能甚至有可能超過了蘇聯

而在彈葯領域,德國則未必落後於蘇聯,至少炮彈數量上看不出劣勢

而在輕武器方面,蘇聯除了在沖鋒槍和機槍項目上占據極大地優勢,其它項目倒也和德國相差無多,而德國則憑借著突擊步槍和單兵火箭彈兩個項目的不對稱優勢,或多或少彌補了自己的劣勢

而在這一年,德國的導彈已經開始量產,潛艇也有相當數量的產出,這些都是蘇聯軍工業所沒有的

因此綜合來看,德國軍工業在這一年實際上已經趕上,甚至有可能超過了蘇聯也未可知


二戰時,美國軍事工業最高已經可以年產飛機10萬架、坦克4萬余輛,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8萬多輛坦克,其中近半數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軍用汽車的年生產能力更是達到百萬輛的規模。海軍裝備方面,1941-1945年,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1日本VS美國


1、戰爭潛力:由於國家戰爭機器的高速運轉,全國的富餘勞動力都充實到軍隊及相關行業當中,日本國民經濟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顯得空前「繁榮」, 使得日本人錯誤地認為本國經濟與軍事實力都超過了與他們最大的敵人美國。而此時的美國已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經濟大蕭條。經濟危機的深遠影響使得整個美國經濟依然『疲軟』。但盡管如此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遠高於日本。這里簡單的舉例一組數據:
1、美國的人口高於日本近兩倍;
2、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國的汽車產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要注意的是,這是日本已經戰爭狀態後的數據對抗美國和平狀態下的數據。
此外,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美國人的生產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方面結合起來,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經基本無潛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事、經濟以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

軍工生產: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僅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產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63艘驅逐艦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

日美雙方作戰飛機年產量對比:盟國不僅在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且在戰爭中不斷推出新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性能已經遠遠優於日軍。反觀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斗機,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於美國的新機型(由於日軍輕視對飛行員的保護,只注重飛機性能,過量採用木質材料與蒙皮,『零』式在被擊中後很容易起火燃燒,導致機毀人亡)。在美國生產的飛機中約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轟炸機(雙發或四發),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基本上是雙發機)。因此,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

由於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根本談不上機械化,其重型裝備供給量與實際需求之間差距甚遠。
1941-1945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105毫米的野戰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徑火炮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炮7803門,其他中型口徑火炮27082門。1941-1942年,日本將坦克生產列入了A級(即最高級別),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的落後,日本只生產了中型坦克1065輛,輕型坦克1024門。而美國卻生產了中型坦克24997輛,輕型坦克4052輛。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中型坦克無論是火炮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在戰斗中的表現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D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在頂峰時為1941年的47901輛,而美國在194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

除了重型裝備,其它武器日本的生產數量也是嚴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庫足夠裝備103個師團,陸軍戰斗序列有51個師團和59個旅團。戰爭初期陸軍的武器彈葯的產量和消耗量大體相同,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軍隊數量急劇增,而日本的武器彈葯保有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1943年日本陸軍規模從240萬人升到310萬人,美國則從415萬人激增到了889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武器彈葯雖然可以裝備104個師團,但其戰斗序列卻達到171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軍事人員。

1940年統計,日本本土人口7314萬,雖然強征了大量中國和朝鮮勞工,但並不等於這樣騰出來的本國人力就能形成戰鬥力強的部隊。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前6個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勝利正是依靠多年積累的精銳部隊。1944年日本有1335萬名女性勞動力,但其中的780萬人從事的是農業和林業工作,只有225萬人參加工業及軍工生產。而美國1941年就有1460萬名婦女參加工業生產。

這只是戰鬥武器,如果算上軍需的話,日本基本上連一絲勝利的曙光都不會有,以硫磺島為例,不提海空力量,光說陸軍,當時日軍駐扎了2.3萬人,美國投入70000人左右,美國為整個戰役准備的各型槍彈平均到每個日本人頭上是10000發以上,而相比之下,日本平均到美國人頭上不過區區個位數,更不用提美國人吃著想吐的肉罐頭和日本人吃個飯團都要搓下來點下頓接著吃的差別,這場仗在開打前結果已經註定了,美國武器生產之外,萬噸級的商船兩個海岸線平均一周左右就吐出一艘,最短的只有4天,而且全國十數個大小船廠同時開建,就是再強悍的狼群也架不住這種規模的羊群,撐不死也給碾壓死了。

二戰時主要國家主要飛機生產數量。

⑶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前夕的石油來源

石油來自美國進口,當時太平洋控制在美國和英國艦隊手裡,幾乎所有石油貿易和運輸都是美國在運營。因美國與中國國民政府是盟國,所以強令日本撤出中國,日本不聽,所以美國對日本實行了全面的貿易禁運,日本就沒石油了。

⑷ 為什麼日本侵華時,美國不切斷日本的石油供應,日本侵華對他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美國必須站在老蔣一邊?人家又不是中國的爹憑什麼那麼照顧中國?

日本侵華對美國沒有什麼好處,但也沒有什麼壞處啊。

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3年日本已經攻入華北與華東沿海,蔣政府派胡適作外交特使游說美國收效甚微,只獲得了一些貸款,後來美國勉強同意對日本禁運鋼材(注意只是鋼材禁運當時還不包括石油)。
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是因為日本要求代管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因為當時法國已被德國占據無力管理海外殖民地),英美堅決不允許,並凍結了日本的所有海外資金,恩此日本提前與英美開戰。
真正的歷史並不是中國歷史教科書上所說的那樣,因為日本佔領中國東南沿海引起英美不滿最後引發太平洋戰爭。
中國歷史課本總是把中日戰爭對世界的影響誇大了。

⑸ 美國本土石油儲量

美國可開採石油儲量超過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根據數據,美國石油總儲量2640億桶,居全球第一位。其中,美國超過50%的石油儲量為頁岩油。此外,僅德克薩斯州石油儲量就超過600億桶;俄羅斯石油儲量為2560億桶,居第二位;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儲量為2120億桶,居第三位。

⑹ 太平洋戰爭前日本的石油資源靠美國供給

這兩件事都隔了半個世紀還多了大哥。。。。

二戰時候美國各種資源都能自給自足,好象沒什麼其他一流國家能做到這一點

美國自己產石油實際不少的,但是他們消耗量非常大,所以要進口。。何況,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錢又不缺,就不用拚命榨自己的油了

⑺ 太平洋石油儲備量多少

數百億噸。
海陸變遷使得海陸形態不斷變化,陸地上和海洋底部由於海拔高度不同本質上沒什麼區別,陸地有的海里都有,甚至更多。海洋油氣的儲量佔全球總資源量的34%,1990_1999年,全球發現的巨型油田儲量的36%分布於陸地,64%分布於海域,其中淺海佔44%,中國的沿海大陸是環太平洋油氣帶的主要聚集區,海洋油氣的資源量達數百億噸。
太平洋(Pacific Ocean)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北最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寬約19000千米,總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⑻ 太平洋的資源可以開采嗎

太平洋的資源不可以開采,太平洋不屬於任何國家。除了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外,其餘地區的資源幾乎相當於可以隨便去開采,不過得向聯合國專門機構報備,不過,目前來說,開采太平洋深處的海洋資源是非常不經濟的,有些技術上可能還存在巨大的障礙。

太平洋的特點

太平洋的海洋資源特別的豐富,無論是生長的植物、動物,還包括浮游生物、魚類和礦產資源都比其他的大洋充足,在西太平洋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漁場,這兩個海洋主要產鯡魚、鱈魚、金槍魚和蟹等。

太平洋海底有豐富的錳結核,海水也可以提取海鹽、溴和鎂。太平洋的大陸棚是世界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⑼ 二戰日本打太平洋戰爭,每天要消耗多少噸石油

二戰時期消耗的室友真不多,以前的時候開開彩的不行,然後開發的不行,然後設備也少

⑽ 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怎麼樣

下面是的評價 是在網上找的,希望對你有用而

我是大連理工大學畢業後去中國石油大連石化(石油七廠)的,我們有同學去西太平洋的。現在幾年過去了,一比較我們都挺羨慕的。西太平洋平時的基本工資雖然不算高,兩三千吧(指普通工人),但是其他各類獎金比較多,尤其是到年底,一次性發很多,我們根本沒法比。

像西太的住房待遇也還不錯(比大連石化強多了),一般剛畢業的大學生工作兩年要買房,單位就一次性給補2年的工資,大概是十多萬塊錢吧(現在基本已經沒有福利分房了),這筆錢基本能給新員工湊個首付,能解燃眉之急。比我們那每個月百來塊錢的房屋補貼來的實惠而有意義多了!

西太的福利待遇也是不錯了,畢竟是由法國道達爾控股,比我們國有企業的政策靈活多了!

祝您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