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有什麼作用
一、石油提煉出來的汽油,柴油,煤油和重油應用於機械類工具運轉;提煉出來的煤氣用於家庭和工業燃料;提煉出來的瀝青用於建設公路;提煉出來的化工產品可用於生產塑膠,衣服等;石油可生產出農業肥料。
二、沒有石油的話,正常生活中的一些工具是無法使用。
這會導致許多問題,換句話說人類發展速度將會減緩。
(1)石油增產中心干什麼擴展閱讀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B. 全國石油產量
國內各油田2020年產量陸續揭曉,在油價低迷、疫情傳播的情況下,各大油田克服困難完成增儲上產任務,多數油田交出「增產」「穩產」成績單。
國內各油田2020年產量陸續揭曉,在油價低迷、疫情傳播的情況下,各大油田克服困難完成增儲上產任務,多數油田交出「增產」「穩產」成績單。石油圈為讀者總結出2020年部分油田產量排行榜單,由於少數油田沒有公開公布產量,所以該榜單未能囊括所有國內油田。
表中產量為2020年油田生產原油與天然氣之和,油當量按照1255方天然氣=1噸原油熱值換算。如有差誤請您留言指正,也歡迎石油圈萬能的讀者對未上榜油田產量進行補充。
千萬噸級以上油氣田一覽
1長慶油田 6000.08萬噸
長慶油田2020年生產油氣當量達到6000.08萬噸,其中原油產量達2451.8萬噸,天然氣產量445.31億立方米。這標志著長慶油田已建成我國首個年產6000萬噸級別的特大型油氣田,從而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新紀元。
2大慶油田 4302.9777萬噸
2020年,大慶油田全年完成國內原油產量3001.0319萬噸,海外權益產量931萬噸,雙雙超出計劃;生產天然氣46.5537億立方米,實現「十連增」,銷售天然氣30.85億立方米,均創歷史新高。合計完成油氣當量4302.9777萬噸,繼續保持油氣當量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油氣完全成本和操作成本同比實現硬下降。
3渤海油田 3064萬噸
2020年,渤海油田完成原油產量近2830萬噸,生產天然氣近30億方,均超同期計劃圓滿完成生產任務。
4塔里木油田 3003.12萬噸
2020年塔里木油田年生產石油液體600.01萬噸、天然氣301.59億方,油氣當量達到3003.12萬噸,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和300億立方米大氣區,成為我國油氣上產重要戰略接替區。
5西南油氣田 2533.86萬噸
西南油氣田2020年建成我國首個100億方頁岩氣生產基地,全面建成300億方大氣區。2020年生產天然氣318億方(油當量2533.86萬噸)。高水平建成西南儲氣中心,提升了川渝地區乃至全國調峰保供能力。
6勝利油田 2385.37萬噸
勝利油田2020年度生產原油2340.11萬噸,天然氣5.68億方,全面完成各項生產目標任務。
7南海東部油田 1612萬噸
2020年,南海東部油田完成原油產量1097萬噸,天然氣近65億方,超同期計劃圓滿完成生產任務。
8新疆油田 1559.04萬噸
新疆油田突出資源掌握,效益生產,持續優化產量構成,加大瑪湖礫岩油藏效益建產規模,產量穩中有升,2020年生產原油1320萬噸,超產15萬噸,生產天然氣30億方,超產2億方。
9延長油田 1120.2萬噸
截至12月31日,延長油田公司全年累計生產原油1120.2萬噸,在圓滿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的同時,順利實現連續14年千萬噸以上規模穩產。
10南海西部油田 1100萬噸
2020年,南海西部油田完成原油產量約563萬噸,生產天然氣約68億方,超同期計劃圓滿完成生產任務。
11遼河油田 1061.95萬噸
2020年,遼河油田生產原油1004.26萬噸,超計劃0.26萬噸,生產天然氣7.24億方,超計劃1.64億方,桶油基本運行費用和完全成本同比大幅度下降,超額完成效益考核指標。
C. 石油有什麼用,主要有什麼作用 和怎麼生產成汽油,
石油的奇妙作用
石油中的蠟質經過微生物的「加工」,就變成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有人作了這樣的估計,全世界每年開采 20億噸石油,如果只用其中的 2%作原料,就能生產 250萬噸至 300萬噸蛋白質,可以滿足 2億人一年的營養需要。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在研究和生產石油蛋白。
石油可以化工合成什麼:
石油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眾所周知,它是汽車飛機潛艇坦克等設備作動力的燃料,利用現有的技術,它還可以合成出各種纖維、橡膠、化肥等化合物。工業上最常用的就是將石油變成非常活潑的化合物乙烯,然後用乙烯可以合成多種物質。
石油「大家庭」的第一代產品
(一)透明的汽油
汽油可以分為車用汽油和航空汽油兩種,車用汽油是作為開動各種形式活塞式發動機汽車的動力;而航空汽油則是供裝有活塞式發動機的螺旋槳式飛機使用的。
(二)淡黃色的煤油
煤油除了點燈照明外,還在工業上被用作航空煤油和洗滌劑,在農業上用作殺蟲葯的溶劑等。
煤油的另一種重要產品是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主要用於噴氣式戰斗機的燃料。這種飛機要求飛行高度高、續航里程遠、飛行速度快。
(三)褐色的柴油
農村的拖拉機、農用排灌機械、大型載重汽車等壓燃式發動機都要用柴油做燃料。柴油分為用在高速柴油機的輕柴油和用在低速度柴油機的重柴油兩種。
(四)多種功能的潤滑油
對於"潤滑"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當在自行車的軸上加點油,騎起來就會輕松省力得多。實際上,宇宙火箭、通訊衛星、飛機、火車、汽車、輪船、拖拉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電風扇、縫紉機、手錶等等,凡是運動著的機器,轉動著的部件,都離不開起潤滑作用的潤滑油。
(五)默默無聞的黑色瀝青
從煉油廠的常、減壓塔底渣油以及催化裂化等裝置都可生產出各種牌號的瀝青產品。這種黑色瀝青,它為人類發達交通事業作出了默默無聞的貢獻。行駛在柏油路面上的汽車,其平均時速要比砂石路面提高25%。
由於瀝青具有很好的粘結性、絕緣性、隔熱性及防濕、防滲、防水、防腐、防銹等性能,所以,除了鋪路外,還有很廣泛的用途。在修建防屋時,常用瀝青做防水層,修建冷藏庫時,常用瀝青和木屑混合製成隔熱層;鐵路枕木上塗上瀝青可以防腐;地下管道塗上瀝青可以防銹;水庫水壩鋪上一層瀝青可以防滲、防漏;橋梁板面接合處注入瀝青可以起到熱脹冷縮的作用。
瀝青還可以與其它材料混合製成瀝青油漆、瀝青油氈、瀝青橡膠、瀝青塗料、瀝青絕緣膠等產品。
在建築材料方面,將瀝青和土混合,可製成強度高、吸水性小、美觀耐用的瀝青磚和瀝青板,這是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在農業方面,將瀝青和肥料混合後噴灑在土壤表面,可起到保溫、減少水份蒸發、防止肥料流失的作用。在電氣工業方面,可用瀝青作絕緣材料和電纜保護層,尤其是地下電纜、水下電纜更離不了瀝青。
另外,若將瀝青作進一步加工處理,可製得煉鋼工業必需的石油焦,也可提供製造宇宙飛船必需的碳素纖維等等。可見瀝青的用途甚廣,它也正稱得上人類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的一位默默無聞的功臣。
(六)深受人們贊美的石蠟
石蠟的用途是十分廣泛的。將紙張浸入石蠟後就可製取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各種蠟紙,可以用於食品、葯品等包裝、金屬防銹和印刷業上;石蠟加入棉紗後,可使紡織品柔軟、光滑而又有彈性;石蠟還可以製得洗滌劑、乳化劑、分散劑、增塑劑、潤滑脂最等。
石油「大家庭」的第二代產品
(一)人人喜愛的塑料製品
塑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東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離不開它。塑料杯子,塑料涼鞋,塑料水壺,塑料雨衣,塑料薄膜,以及塑料燈頭、開關、電話外殼等等,都是塑料製品。它具有價錢便宜,顏色漂亮,攜帶方便,輕巧耐用等優點。
塑料除了可用來做生活用品外,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工業方面還有極為廣泛的用途。如果一輛汽車平均用45公斤塑料,就可以代替100多公斤的金屬材料;假如將塑料薄膜用於農業育秧,就可以保證苗床溫度,促使早熟,達到增產效果。使用一噸塑料薄膜育秧,可增產十噸糧食。用於生產蔬菜時,可增加產量1~3倍。
塑料是以合成樹脂為基本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如溫度、壓力等),塑製成的一定形狀的材料,這種材料能夠在常溫下保持形狀不變。有的塑料製品,除了主要成分是樹脂外,還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
塑料既然是以合成樹脂為基本原料,那麼,什麼是合成樹脂呢?近年來,人們主要以石油、天然氣、煉廠氣等為原料,通過化學方法,合成一種性能比天然樹脂更優異的高分子聚合物,這就被人們說成是合成樹脂。
根據塑料受熱後表現出來的共性,可分成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兩大類。
所謂熱塑性塑料,即它在受熱時就會變軟,甚至成為可流動的粘稠物,這時可將其塑製成一定形狀的製品,冷卻時保持塑形變硬。如果再加熱又可變軟,並可改變原來塑形為另一種塑形。如此可反復進行多次。具有這種特性的塑料,就叫熱塑性塑料。製成熱塑性塑料的合成樹脂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靡、聚甲醛等。
所謂熱固性塑料,它在受熱初期變軟,具有可塑性,可製成各種形狀的製品。繼續加熱就硬化定形,再加熱也不會變軟和改變它的形狀。例如燈頭或電插座等電木製品,就是這類塑料製成的,這些東西,就不能通過回收再加利用。製取熱固性塑料的合成樹脂有:酚醛樹脂、環氧樹脂、氨基樹脂、聚氨脂等。
(二)五彩繽紛的合成纖維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把許多長度要比其直徑大很多倍,並且具有一定柔韌性的纖細物質,統統叫做纖維。在自然界中,諸如從植物生長出來的棉、麻;從動物身上產生出來的蠶絲、羊毛;從礦物中開采出來的石棉等,他們都是天然纖維。近年來,人們主要從石油化工中取得原料來合成這類高分子聚合物,然後再進行抽絲成纖維,這就叫合成纖維。目前市場上合成纖維品種很多,小品種除外尚有30種以上。從它們的性能、用途和工業水平等方面來看,發展最大的有錦綸、滌綸、脂綸、丙綸、維綸、氯綸等六種。前三者產量幾乎占合成纖維總產量的90%。石油「大家庭」的第二代產品。
(三)工農業與國防工業的重要靠山----合成橡膠
天然橡膠的生產受到地區和氣候條件的限制,己不能滿足目益發展的需要,合成橡膠就必然蓬勃地發展起來了。
合成橡膠所需要的大量原料,如:乙烯、丙烯、丁烯和芳香烴,都可以來自石油化工。先從石油中獲得生產合成橡膠的單體,然而通過聚合,也像塑料中的聚合物分子一樣,連結成一條很長的「鏈條」。不過,它不是一條筆直的"鏈條",而是彎彎曲曲的,既能屈能伸,又能作旋轉運動的"鏈條",這就使合成橡膠單體聚聯成具有彈性的大分子固體。
合成橡膠品種繁多,習慣上根據合成橡膠的主要用途,大致分為通用合成橡膠和特種合成橡膠兩大類。一般通用橡膠產量較大,主要用來生產各種輪胎,工業用品和生活用品及醫療衛生用品。特種橡膠專門用作在特殊條件下使用的橡膠製品。如:丁脂橡膠主要特點是耐油性好,廣泛用於製造各種耐油膠管、油箱、密封墊片等。又如某些含氟橡膠不僅能耐高溫,而且不受化學葯劑的侵蝕,用這種橡膠製成的各種密封環在攝氏200度腐蝕液中可以經受6萬次反復變形,而能保持性能不變。
(四)農田、果園的營養品-------化肥
土地是需要不斷補充營養,才能為人們不斷地提供糧食、蔬菜、瓜果、棉花等農作物。土地的營養來自肥料。
由於自然界中各種天然的有機肥,例如人畜的糞尿、廄肥、草木灰和各種腐植質等,己越來越滿足不了實際農業生產的需求,所以,人們就逐步探索並發展了採取化學的辦法來合成肥料,這種肥料就叫化學肥料。簡稱為化肥。
化肥中以氮肥在農業生產中用量最大,目前世界上各國的化肥生產中,氮肥的生產均占首位。
氮肥的品種很多: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銨、硝酸銨、碳酸氫銨和氯化銨。它們都是白色顆粒狀晶體,並都易溶於水以便在土壤中被植物根部所吸收。氮是農作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它能促進作物生長,使莖、葉茂盛,葉色濃綠,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使作物增長。如一斤硫酸銨用於施肥可增產4斤糧食。而尿素比硫銨含氮高2倍以上,肥效更大,並且可以在任何土壤中使用,不破壞土壤。目前我國不少化肥廠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製取氫氣的。人們從「空中取氮」,「油中取氫」後,將它們按要求比例混合,然後,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化學反應,就可以得到合成氨了。有了氨,就有了氮肥。有了氮肥,也就有了農田增產的保證。
除了以上介紹的產品外,以石油為原料還可以製得染料、農葯、醫葯、洗滌劑、炸葯、合成蛋白質以及其它有機合成工業用的原料。
總之,利用現代的石油加工技術,從石油寶庫中人們已能獲取5000種以上的產品,可以說石油產品已遍及到工業、農業、國防、交通運輸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去了。石油是管線或者運輸到煉油廠通過常壓蒸餾、減壓蒸餾、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工藝流程加工成不同牌號的汽油的。
D. 石油工程畢業後的具體職業是什麼
石油工程本科畢業後大部分同學去油田單位工作了,而且依據目前的形勢大都在一線工作,主要是採油工,鑽井工等等,當然還有具體做壓裂、酸化等增產措施的工種,勞動強度不是很大,但都離城市較遠。工作一年後基本上都是技術員,也有高管理的,具體還是在一線,待遇挺好,就是比較辛苦,內心較為苦悶。
加油站工作地基本上都不是石油工程的畢業生,他們主要是石油院校里其他專業的學生,如經濟管理的,環境工程的等等,這種工作屬於石油銷售行業,屬於下游企業。石油工程畢業的學生基本上都在石油上游企業工作。
E. 以技術制勝的專業化公司——石油技術服務公司
石油技術服務公司是為勘探和開採石油天然氣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的公司。按照所從事的專業不同,可以細分為地球物理勘探、測井、鑽井、完井、增產措施(如壓裂、酸化、控水、防砂)以及油氣田地面建設和設計、管道運營等方面的石油技術服務公司。廣義的石油技術服務公司還涵蓋了石油裝備和器材的製造業務。它們與石油公司相生相伴,是石油公司的主要合作夥伴,它們所開創的多項技術改寫了石油工業面貌,加速了石油工業的發展進程。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油氣資源開發難度的不斷增加,使油氣勘探和油氣田開發越來越需要多學科、多專業的協同。為適應這一需要,一些領先的大型石油技術服務公司逐步橫向發展,一專多能,成為多功能的綜合性油田服務公司。
(1)石油技術服務公司的發展歷程。
縱觀歷史,世界石油技術服務業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
①從1859年石油工業誕生到20世紀頭10年,油田服務業初步形成。
美國是世界石油工業的誕生地,也是油田服務業的誕生地。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賓夕法尼亞州興起的找油熱潮逐步擴大到美國的很多地方。那時找油既沒有地質理論指導,也不用復雜的技術。人們在地面的石油露頭(油氣苗)附近買(或租)地,雇鑽井隊來打井,打不出油來就走,打出油來就安上蒸汽水泵抽油,用木桶(啤酒桶)裝了運走。後來有了用螺栓連接的輸油(氣)管,逐漸發展起一批鑽機(頓鑽)和鑽井工具製造商及鑽井承包商、管道建設商。這就是初期的油田服務業。德萊賽公司就是在19世紀80年代靠發明和製造、銷售輸氣管道用的不泄漏接頭而起家的。史密斯(Smith)公司則是20 世紀初從修理、打造頓鑽鑽頭的鐵匠鋪發展起來的。這個時期發現石油的那些國家,像俄國、羅馬尼亞、墨西哥等,開始時也是從美國購買鑽機,僱傭鑽井隊。
那時的石油公司也都是規模不大的小企業,找油的風險又大,它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在找油的同時自己開設鑽機製造廠和鑽井公司。至於當時壟斷美國石油工業的洛克菲勒標准石油公司,直到1885年後才開始進入上游領域,它的石油產量份額最高為30%,它的重心在煉油和銷售,對油田服務業沒有興趣。所以,油田服務業一生下來就分立於石油公司之外。
②20世紀20—50年代,世界油田服務業迅速發展起來並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這源於世界性的石油技術革命,重點是石油勘探技術的大突破。一個是扭秤的應用形成了重力勘探技術,一個是折射法和反射法地震勘探技術的產生和逐步成熟,再一個是電阻率地面勘探技術和井下測量——測井技術的實用化。作為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先驅,誕生了美國的地球物理服務公司(GSI)、法國的通用地球物理公司(CGG)、德國的普拉克拉公司(Prak1a)等。而法國的斯侖貝謝公司(Sch1umberger)則是測井技術的開拓者。
鑽井技術的革命,是以旋轉鑽井取代沖擊鑽井。鑽井深度由一二百米發展到兩三千米,鑽機和鑽井工具、鑽頭都日益復雜起來,鑽井工藝由清水鑽進改為採用各種各樣的鑽井液,從陸上鑽井發展到淺海水上鑽井,相應地發展起一批鑽井工具和鑽頭的製造企業,貝克(Beker)、休斯(Hughes)等公司就是它們中的佼佼者。同時,也誕生了專業化的鑽井液公司,如白勞德公司(Baroid)。
油田開發從盲目密集布井,進步變為把油田作為一個整體,合理布置井網,控制產量,科學開采。注水二次開發得到廣泛應用,完井技術得到重視,水力壓裂、酸化等技術相繼產生,成為油井增產的重要手段。哈里伯頓公司(Ha11iburton)以此出名。
這樣,隨著勘探和開發技術的形成與進步,發展、壯大起一個以美國為中心,遍及世界的油田服務業。
與此同時,在原蘇聯形成了另外一套石油工業體系和體制,其主要特徵是「大而全」,油田服務業共生於油氣勘探開發業之中,從屬並依附於油氣企業。每個油田(油區)是一個油氣企業(局),每個油氣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技術服務機構。它們只為母企業服務,以完成母企業的計劃任務為己任。全國各油田服務企業之間只有競賽,沒有競爭。外國的油田服務公司不進去也進不去。
③20世紀60年代世界石油技術服務業進入新的大發展時期。
20世紀60年代,世界石油工業出現了又一次技術革命。物探技術和測井技術從磁帶模擬發展到數字化,進而又達到數控化。地震技術從二維發展到三維、四維,從應用於勘探發展到也應用於油氣田開發。隨鑽測量(MWD)與隨鑽測井(LWD)的出現,使鑽井技術有了大突破,從打直井發展到打定向斜井、水平井、大位移水平井、分支井、多底井。油藏描述和油藏數值模擬技術大大提高了探井成功率和油氣田開發水平。海洋工程技術飛速進步,鑽探和開採的水深從幾十米發展到上千米。油田服務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迅速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在鑽井公司之外,形成了若幹家各有所長的鑽井技術服務公司。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油氣資源開發難度的不斷增加,使油氣勘探和油氣田開發越來越需要多學科、多專業的協同。適應於這一需要,一些領先的大服務公司逐步橫向發展,一專多能,成為多功能的綜合性油田服務公司。
④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石油技術服務進入專業化和綜合一體化服務相結合的新階段。
進入這一階段,石油技術服務業面臨一系列新情況。一方面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中國實行改革開放,計劃經濟體制被市場經濟體制所替代。世界油田服務市場空前擴大。中國、蘇聯及東歐各國有一批油田服務企業陸續轉變體制,走向市場,參與競爭。世界油田服務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是大油氣公司和大的油田服務公司之間形成和發展起一種嶄新的生產關系——「聯盟」。以往,每一個勘探或開發項目,油氣公司都要組織一班人馬,搞規劃,做方案,為每一道作業工序物色合作對象,談判簽約,組織工序之間的銜接,協調各方關系,工作量很大。如今,每一個項目找一家綜合性服務公司作夥伴,雙方組成多學科的聯合班子,從規劃到實施,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大服務公司更深地進入勘探和開發,跟進服務,更致力於發揮公司的綜合實力和整體優勢,也更有利於佔領市場。在這種形勢下,世界油田服務業進一步分化、改組。
(2)石油技術服務業的基本格局和結構。
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了世界油田服務業的五強:斯侖貝謝、哈里伯頓、德萊賽、貝克休斯和西方阿特拉斯。90年代末,它們經過兼並,重新組合為世界石油技術服務領域里的「三強」——哈里伯頓、斯侖貝謝和貝克休斯。
①哈里伯頓(Ha11iburton)——不斷並購中壯大的巨人。
哈里伯頓公司以固井起家,時至今日,已成為除物探以外「全能型」的綜合性油田服務公司。它的井下作業(從完井到增產措施)是世界第一位的;測井可以佔到第二、第三的位置;鑽井技術服務、泥漿、鑽頭都是國際第一流的;工程建設方面則是全球最強的。
早在1934年和1949年,哈里伯頓公司就通過技術轉讓成為酸化和壓裂技術的骨幹服務商,這也標志著它從單一的專業化固井服務企業發展為初步綜合化固井、完井服務公司。
之後數年間,通過一系列並購活動,哈里伯頓的業務領域和專業水平都得到了長足發展。1957年購入威萊克斯(We1ex)測井公司,增加了電法測井和射孔業務,同年兼並射孔研究中心,在射孔方面成為市場上的佼佼者;1959年兼並奧梯斯工程(Otis Engineering)公司,增加了電纜測試業務;1962年兼並布朗路特(Brown&Root)公司,在工程建設上成為強者,也為它後來進軍海底管道工程打下了基礎;1972年買下IMC鑽井液公司;1986年,它與Dresser公司合營M—I泥漿公司;1988年兼並吉爾哈特(Gearhart)工業公司,包括它的測井業務(世界三大測井公司之一)和物探業務(其子公司Geosource是世界三大物探公司之一),接著又購進第三大物探公司GSI(Geophysi ea1 Service Inc.);1989年又買下Sirra物探公司,把它們合並為HGS,成為世界物探界首屈一指的企業,其在測井方面也進入世界前三強;1994年,由於HGS連年虧損,哈里伯頓把它賣給了利頓工業集團,並入西方阿特拉斯;1996年,它看準了信息化和軟體產業,購入當時在物探軟體界的一家精英企業蘭德馬克(Landmark)。
1998年,哈利伯頓兼並了世界第三大油田服務集團——德萊賽(Dresser)工業公司,把德萊賽的幾個強項——麥考巴泥漿公司(Magcober)、塞摩里蒂鑽頭公司(Security)、梯坦採油技術服務公司(Titan)等吸收過來,加強自己這幾個方面的實力,實現優勢互補。
面對新時期的挑戰,哈里伯頓公司將整體發展戰略與技術發展戰略同時推進。
公司制定了「技術領先、運營優秀、業務創新和員工充滿活力」的戰略目標。其總體經營戰略是:在全球范圍的油田服務和工程建造服務兩大領域內尋求戰略發展機會,通過內部發展和外部並購,在提高核心業務競爭力的同時,不斷擴大服務范圍,開拓新興業務;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公司業務范圍,保持公司業務布局的合理性;繼續推進新技術的研發;運用公司的產品、服務、技術為客戶、員工和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從技術投入上看,哈里伯頓公司為實施其技術領先戰略,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四家研究中心,它們分別是卡洛敦研究中心(在得克薩斯州)、鄧肯研究中心(在俄克拉何馬州)、休斯敦研究中心(在得克薩斯州)和雷德多普研究中心(在荷蘭)。四家研究中心根據公司的具體需要進行各自的研究或開展協作,積極為客戶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②斯倫貝謝(Sch1umberger)——「要做就做第一」。
斯倫貝謝公司從電法勘探起家,1932年成立專業化測井公司,是世界測井界的「元老」和「龍頭」。
1954年,它兼並福雷克斯鑽井公司(Forex),1984年買進賽德科鑽井公司(Sedco),合並為Sedco—Forex,是世界海上鑽井方面技術實力很雄厚的鑽井承包公司。1960年前後分兩次從陶氏化學公司買進道威爾公司(Dowe11),使井下作業發展為僅次於哈里伯頓的強項。1985年兼並英國的Mar1in物探公司,1986年和1989年分兩步兼並了挪威的Geco物探公司,1991—1992年並購了德國的Prak1a Seismos這家「老字型大小」物探公司,1992年買進英國SSL公司,把它們組合成奇科普拉克拉(Geco—Prak1a)公司,成為物探領域的強者。1992年兼並軟體公司奇奧奎斯特系統(Geoquest System)公司。1970年購入Ana1yst泥漿錄井公司,創新發展MWD技術,90年代這家阿納德利爾公司(Anadri11)成為世界知名鑽井技術服務公司之一。1999年12月,斯倫貝謝把鑽井承包業務分離出去,讓Sedco—Forex與Transocean合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鑽井承包商。同年,斯倫貝謝拿出其Dowe11公司的北美以外泥漿業務,同Smith公司的M—I Swaco公司合並為M—I公司,斯倫貝謝持股40%。2000年,斯倫貝謝把它的Geco—Prak1a物探公司同貝克休斯的西方地球物理公司(Western Geophysica1)合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物探公司WesternGeco,斯倫貝謝控股70%。
這樣,斯倫貝謝公司成為除了工程建設以外「全能型」的綜合性油田服務公司。它在測井業務能力和物探業務能力上穩坐世界第一把交椅;它的鑽井技術服務(Anadri11)、泥漿(M—I)也是國際第一流的;它在井下作業方面排在世界第二強。
此外,斯倫貝謝在油田服務方面橫向發展的同時,緊跟世界信息產業的進程,發揮其在電子技術、儀表技術上的優勢,從20世紀80年代起,通過不斷的兼並活動,特別是2001年兼並Se—ma公司,成為全球大信息公司之一。
斯倫貝謝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是成為全球石油技術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其技術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向石油天然氣公司提供各種低成本高效益的產品、服務和綜合方案,通過在井場安全地進行各種作業,保護環境,實現油氣企業資產增值;實施技術領先戰略,即在全球范圍內追求技術領先,產品領先,確保競爭優勢。斯倫貝謝的精神是「要做就做第一」。
斯倫貝謝公司目前擁有兩大業務,一個是油田技術服務,另一個是WesternGeco公司的地球物理勘探業務。油田技術服務業務包括石油天然氣勘探和開發的綜合服務,以及服務於核心業務的儀器儀表製造和電子通訊技術的開發,包括地震、鑽井、固井、完井、測井、試井、井下作業、地層評價、提高採收率、咨詢、軟體開發、信息管理和IT基礎設施服務等。WesternGeco公司是斯倫貝謝公司於2000年與貝克休斯成立的合資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勘探公司,可以為客戶提供先進的數據採集和數據處理服務,斯倫貝謝公司擁有其70%的股份,而貝克休斯擁有剩餘的30%股份。建立合適的組織結構和核心業務結構,並適時進行調整優化,成為斯倫貝謝公司當前發展的重點。
另一個重點是要加大科技資金的投入,保證技術領先。近20年來,斯倫貝謝公司每年的科研投入占當年營業總收入的3%~8.6%,其中,1998年為5.68億美元(佔8.6%),2000年為5.4億美元(佔5.3%),2004年為4.16億美元(佔3.6%)。
③貝克休斯(Baker Hughes)——以一流的技術取勝。貝克休斯公司是1986年貝克(Baker)和休斯(Hughes)兩大石油工具公司合並的產物。卡爾·貝克1903、1907和1913年先後發明頓鑽偏心鑽頭、套管鞋和水泥承轉器,1913年創立貝克石油工具公司(Baker Oi1 Too1 Co.)。休斯石油工具公司是霍華德·休斯於1909年創立的,依靠發明和製造牙輪鑽頭起家。1978年購入了布朗工具公司。1986年貝克休斯合並成立後,在世界鑽采井下工具方面有很大優勢。但是,早期其優勢只在「硬」技術方面,現在開始向「軟」技術發展。
貝克休斯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兼並了大量的具有領先技術的油田服務公司,其中包括:從事完井服務的布朗石油工具公司(Brown Oi1 Too1s)、CTC公司、埃迪科公司(EDECO)和埃爾德石油工具公司,從事鑽井液生產和服務的Mi1Chem公司和Newpark公司,從事泥漿錄井業務的EXLOG公司,從事定向鑽井和金剛石鑽頭生產業務的伊斯特曼·克里斯坦森公司(Eastman Christencen)和德萊克斯公司(Dri1ex),從事隨鑽測試業務的Te1eco公司,從事打撈工具製造和相關服務的Tri-State公司和Wi1son公司,從事專用化學劑生產的Aquaness公司、Chem1ink公司和Petro1ite公司。在此期間,萊恩井業公司和西方地球物理公司也間接並入了貝克休斯公司。
這樣,貝克休斯成為第三大多功能的綜合性油田服務公司。它在物探、測井、井下工具、鑽采技術服務、鑽頭等領域,都是世界一流的。
貝克休斯公司的戰略目標是:建立高素質的企業文化,保持最優的產品系統,集中統一配置資源,尋求公司內部各業務部門的發展機遇。
領先的技術和綜合一體化解決方案使今天的石油技術服務公司成為石油工業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成為重大油氣項目獲得高效開發的制勝保障。
F. 石油專業是干什麼的
石油工程專業分為鑽井、採油和油藏三個方向,石油工程畢業生一般的也會在這相應的在這三個方向從事工作。石油工程鑽井方向主要去井隊,工作一兩年後會提技術員、指導員;還有一部分會去井下作業公司,主要從事修井,也有酸化和壓裂增產作業,但是薪水相對多一些,還可以去固井公司,也會像鑽井一樣去野外,但是作業時間段,一般一兩天就結束。石油工程採油方向主要油公司下面的採油廠採油隊,在一線的會做些油水井的日常管理、監測工作,如果在採油廠的技術崗位上,會做些方案分析、油水井動態監測、適時提出開發調整方案等。石油工程油藏方向主要偏地質方面,做開發方案和動態監測,或者做油田開發的數模,這個是出差去一線最少的方向了。石油工程專業具備的能力石油工程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數學、物理、化學、力學、地質學、計算機科學及與石油工程有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
具有應用數學、地質學方法及系統的力學理論進行油氣田開發設計的基本能力;
3.
具有應用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進行油氣鑽采工程設計的基本能力;
G. 為什麼說海灣是石油增產潛力最大的地區
海灣是一片三面環陸的海洋,另一面為海,有U形及圓弧形等,通常以灣口附近兩個對應海角的連線作為海灣最外部的分界線。與海灣相對的是三面環海的海岬。
我哥哥在中石油工作,在埃及,他們就是製作鑽井機,鑽入深海中,提取石油。
H. 油水井增產增注措施是什麼
採油井或注水井,由於某些因素,使井底附近的油層堵塞,結果使油井產量降低,甚至不出油,或注水井注不進水,影響油層壓力和水驅油效果,降低油層採收率。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提出了改造油層的兩項技術措施:壓裂和酸化。
一、壓裂
壓裂,也稱水力壓裂,是利用地面高壓泵組,以超過地層吸收能力的排量將高黏液體(壓裂液)泵入井內,在井底產生高壓。當該壓力超過地層破裂壓力時,就在井底產生一條或數條裂縫。然後將帶有支撐劑的壓裂液注入裂縫中,停泵後,就可在地層中形成具有足夠長度、一定寬度和高度的不再閉合的裂縫。這種填砂裂縫具有很高的導流能力,從而大為改善近井地帶油氣的滲流條件,達到油井增產或水井增注的目的。
近年來,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水力壓裂已成為低滲透儲集層改造和增產、增注的重要手段。
(一)壓裂液
壓裂液是水力壓裂改造油氣層過程中的工作液,起著傳遞壓力、形成和延伸裂縫、攜帶支撐劑的作用。壓裂液及其性能與造縫尺寸的大小和裂縫的導流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壓裂液是影響壓裂效果的重要因素。
壓裂液是壓裂施工液的總稱。根據壓裂液在壓裂過程中不同階段的作用,可分為:
清孔液——5%HCl和0.2%的表面活性劑水溶液與堵球配合,疏通壓裂井段射孔孔眼。
前墊液——對水敏、結垢或含蠟量高的地層進行壓裂時,需要提前泵注黏土穩定劑、除垢劑或清蠟劑;同時,這段液體還可以對高溫、深井地層起到降低地層溫度的作用。
前置液——一般用不含支撐劑的壓裂液作前置液,用以壓開地層,降低地層溫度和延伸裂縫,為攜砂液進入裂縫准備空間。
攜砂液——用來進一步擴伸裂縫,攜帶支撐劑進入裂縫,填鋪高導流能力的砂床。攜砂液是完成壓裂作業、評價壓裂液性能的主體液。
頂替液——用來將攜砂液全部頂入地層裂縫,以免沉砂井底。頂替液量為井筒容積,不能過量頂替。
隨著壓裂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性能優越的壓裂液也不斷涌現。現在經常使用的壓裂液有水基壓裂液、油基壓裂液、乳狀壓裂液、泡沫壓裂液等。尤其近十幾年發展起來的水基凍膠壓裂液具有黏度高、摩擦阻力低及懸砂性能好的優點,現已成為國內外使用最廣泛的壓裂液。
(1)活性水壓裂液(水基):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劑的低黏壓裂液。此壓裂液配製簡單、成本低廉、黏度低、濾失量大、攜砂能力弱,適用於淺井低砂量、低砂比小型解堵壓裂和煤層氣井壓裂。
(2)稠化水壓裂液(水基):以稠化劑及表面活性劑配製的黏稠水溶液。稠化水壓裂液比活性水壓裂液黏度有所提高,攜砂能力稍強,降濾失性能稍好,主要用於低溫(小於60℃)、淺井(小於1000m)和低砂比(小於15%)的小型壓裂。
(3)水基凍膠壓裂液(水基):這是一種有彈性、不黏手和容器的膠凍狀壓裂液。水基凍膠壓裂液攜砂能力很強,摩擦阻力極小,是一種較理想的壓裂液。
(4)稠化油壓裂液(油基):是高分子聚合物溶於油中配成的壓裂液。其基液為原油、汽油、柴油、煤油、凝析油。其優點是黏度高、懸砂能力強、濾失量小、不傷害油層;缺點是成本高、流動時摩擦阻力高,且黏度隨溫度升高降低很快,因此只適用於低壓、親油、強水敏地層。
(5)乳化壓裂液:為一種液體分散於另一種與它不相混溶的液體中形成的多相分散體系。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稱為分散質(或稱內相、不連續相);起分散作用的一相稱為分散介質(或稱外相、連續相)。用作壓裂液的乳狀液中,一相是水或鹽水溶液、聚合物稠化水溶液、水凍膠溶液、酸液以及醇液;另一相則是原油、成品油、凝析油或液化石油氣。此外,體系中還須加入有利於形成穩定乳狀液的表面活性劑。乳化壓裂液的特點是:具有一定的黏度,濾失量低,對地層傷害小,但其摩擦阻力一般高於水或油,適用於水敏、低壓地層。
(6)泡沫壓裂液:是氣體分散於液體中的分散體系。為了使泡沫穩定,通常加入起泡劑。體系中氣相為CO2、N2、空氣;液相為稠化水、水凍膠、酸液、醇或油;起泡劑多為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這種壓裂液的特點是:摩擦阻力損失小,濾失量少,返排速度快,攜砂能力強,對地層傷害小,適用於含氣砂岩或頁岩地層,低滲、低壓、水敏性地層。
(二)支撐劑
在水力壓裂中,支撐劑的作用在於充填壓裂產生的水力裂縫,使之在岩石應力作用下不再重新閉合,且形成具有一定導流能力的流動通道。顯然,被支撐裂縫的長度、寬度越大,裂縫的導流能力越強,裂縫的增產效果越好。
壓裂用的支撐劑可大致分為天然、人造和天然改性三大類型。天然的以石英砂為代表,人造的以陶粒為代表,天然改性的以樹脂包層砂為代表。
1.石英砂
石英是一種分布廣、硬度大的穩定性礦物,也是首先得到廣泛應用的支撐劑,至今在國內外的用量仍然居於首位。石英砂硬度大,性脆,遇硬地層破碎後將大大降低裂縫的導流能力,遇軟地層又容易嵌入裂縫裡面。但石英密度低,便於施工泵送;價格便宜,容易獲得;圓球度好,導流能力強,仍為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支撐劑。
2.人造陶粒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隨著向深層、緻密層的勘探開發的需要,我國先後研製出噴吹的鋁礬土高強度支撐劑、中高密度高強度燒結鋁礬土陶粒和低密度中等強度燒結鋁礬土陶粒。我國將這些燒結或噴吹形成的人造支撐劑統稱為陶粒,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很高的強度,具有抗鹽、耐溫性能,破碎率低;但其相對密度較高,對壓裂液的性能及泵送條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加工工藝復雜,成本較高。
3.樹脂包層砂
樹脂包層砂是採用一種特殊工藝,將改性酚醛樹脂包裹在石英砂的表面,並經熱固處理製成的一種支撐劑。按樹脂的包裹方法,可分為預固化和(可)固化兩種包層砂,它們在壓裂中承擔著不同的任務。前者是在石英砂的表麵包了一層樹脂,即使壓碎了包層內的砂子,外面的樹脂仍可以將碎塊、微粒包裹在一起,從而保持裂縫有較高的導流能力;後者是在石英砂表面上事先包裹一層與壓裂層溫度相匹配的樹脂,並作為尾隨支撐劑置於水力裂縫的近井縫段,當裂縫閉合且地層溫度恢復後,這種(可)固化的樹脂包層砂先在地層溫度下軟化成玻璃球狀,然後由軟至硬地將周圍相同的(可)固化的樹脂包層砂膠結起來,這樣在裂縫深處與井筒地帶形成一道「屏障」,起到防止縫內支撐劑反吐迴流的作用。
除上述類型外,20世紀50~60年代曾使用過的金屬鋁球、塑料球、核桃殼與玻璃球等支撐劑,由於受自身的缺點所限制,已被更好的支撐劑替代,現已不再使用。
(三)壓裂工藝
壓裂工藝包括壓裂井(層)的選擇、壓裂工藝方式的選擇、壓裂施工參數的優化設計等一系列工作。在壓裂液、支撐劑及壓裂設備都已確定的情況下,壓裂效果的好壞取決於壓裂工藝。
各地區的油層性質、壓力、溫度等條件不同,完井方法、技術設備條件也有差異,因此,壓裂工藝方式也不同。下面介紹幾種較為常用的壓裂工藝方法。
1.合層壓裂技術
油氣井的生產層往往是一個層組,壓裂時對這個層組的各個小層同時進行施工,就叫做合層壓裂,也叫籠統壓裂。對於裸眼完成的井,其裸眼段由於難以分小層,常用此方法壓裂。具體施工時又分為油管壓裂、套管壓裂和油套管同時壓裂三種情況。油管壓裂是將壓裂液由油管擠入井底,並採取了帶水力錨和套管加平衡壓力等保護措施;套管壓裂是井內不下油管,裝好井口直接壓裂;油套管同時壓裂是將油管和套管出口各接一些壓裂車,同時向井內注入壓裂液,從套管加砂。
2.分層壓裂技術
壓裂施工中,當目的層有多層時,為了達到徹底改造的目的,要採用分層壓裂技術。
目前國內外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壓裂技術是封隔器分層壓裂。它是通過封隔器分層管柱來實現的。封隔器是分層壓裂管柱的關鍵,它的作用是將目的層與上、下油層隔離開來,阻止壓裂液進入上、下油層,使目的層獨立地與壓裂管柱內壓力系統連接起來。對最下面一層,可以用單封隔器進行壓裂;對射開多層的井,可用雙封隔器對其中任意層進行壓裂;對射開多層的深井,也可以用「橋塞+封隔器」分層壓裂。
二、酸化
酸化是將按要求配製的酸液從地面經井注入到地層中,以用於除去近井地帶的堵塞物,恢復地層的滲透率,或通過酸、岩的化學反應,腐蝕油層中的某些成分,恢復或提高油層的滲透能力的一種化學增產增注措施。
(一)酸液類型
酸化時採用何種酸液,必須根據酸化井地層和堵塞物的特點、措施目的和施工要求進行選擇。
1.鹽酸
酸化時,鹽酸的濃度一般在6%~15%,但隨著高效緩蝕劑的出現,可直接使用工業鹽酸(濃度約30%)酸化。使用濃鹽酸可以酸化深層,減少地層水的稀釋,生成較多的CO2,利於殘酸的排出。
鹽酸可溶解堵塞水井的腐蝕產物,從而恢復地層的滲透率,例如:
根據地層條件、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以及酸化目的的不同,可採用不同的酸化液進行酸化,如多組分酸、乳化酸、稠化酸、甲酸和乙酸等,都能起到不同的酸化效果。
(二)酸液添加劑
酸化用的酸液中,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的目的所加入的化學物質稱為酸液添加劑。常用的酸液添加劑主要有緩速劑、緩蝕劑和鐵離子穩定劑。
1.緩速劑
用來降低酸、岩反應速度,提高酸化半徑的物質稱緩速劑。加有緩速劑的酸液稱為緩速酸。常用的緩速劑有表面活性劑和增稠劑。
表面活性劑如十二烷基磺酸鈉等,它們吸附於岩石表面上,疏水基團向外阻止了酸液與岩石的接觸反應,降低了反應速度。另外,表面活性劑在井底附近地層吸附量大,酸、岩反應速度小;當酸液進入到地層深部,表面活性劑濃度減小,吸附量小,酸、岩反應速度大。表面活性劑的加入也有利於殘酸返排。表面活性劑加量在1%左右。
增稠劑常用黃原膠、聚乙二醇(低溫時用)、高分子聚合物(如聚陽離子化合物)。增稠劑的加入,使酸液黏度提高,降低了酸液中H+向岩石表面的擴散速度,從而降低了酸、岩反應速度。
2.緩蝕劑
用來降低酸液對井下金屬設備(如油管、套管)的腐蝕速度的化學物質稱為緩蝕劑。緩蝕劑分有無機緩蝕劑、有機緩蝕劑。油田常用的是含有O、S、N雜原子的有機緩蝕劑,如7701、咪唑啉等。
3.鐵離子穩定劑
當酸、岩反應後,酸液pH值降低,酸液中鐵鹽(尤其是Fe3+)水解析出沉澱,造成二次堵塞地層孔隙,因此常在酸液中加入鐵離子穩定劑。常用的鐵離子穩定劑有兩類:一類是絡合劑,如檸檬酸、EDTA鈉鹽等;一類是還原劑,如異抗壞血酸、亞硫酸等。
(三)酸處理方式和酸化技術
常用的酸處理方式有常規酸化和壓裂酸化兩種。
常規酸化是注酸壓力小於地層的破裂壓力的酸化,以解除井底附近地層的堵塞作用,所以也稱為解堵酸化。
壓裂酸化是注酸壓力大於岩石破裂壓力的酸化,即在壓裂的基礎上進行酸化,一方面靠水力作用形成裂縫,另一方面靠酸液的溶蝕作用把裂縫的壁面溶蝕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停泵卸壓後,裂縫壁面不能完全閉合,具有較高的導流能力。
近些年來,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酸化技術也越來越先進。除普通鹽酸、土酸酸化外,還出現了泡沫酸酸化、膠束酸酸化、乳化酸酸化、稠化酸酸化和化學緩速酸酸化等技術。
(四)殘酸液返排
酸化施工結束後,停留在地層中的殘酸水活性已基本消失,不能繼續溶蝕岩石,而且隨著其pH值的升高,原來不會沉澱的金屬會相繼產生金屬氫氧化物沉澱。為了防止生成沉澱二次堵塞地層孔隙,影響酸化效果,一般說來,應盡快把殘酸盡可能排出。為此,應在酸化前就做好排液和投產的准備工作,酸化施工結束後立即排液。
殘酸流到井底後,如果剩餘壓力(井底壓力)大於井筒液柱回壓,可依靠地層能量進行放噴排液;如果剩餘壓力低於井筒液柱回壓,就需要用人工方法將殘液從井筒排至地面。目前,常用的人工排液法有:一是降低液柱壓力或降低液體密度,如抽汲法、氣舉法;二是增注液體助噴,如增注液體二氧化碳法和液氮法等。
I. 渤海油田增產操作工是干什麼的
油田的操作工應該就是處於生產第一線的操作工種,是油田最廣大的群體,也是最有創造價值的群體。
具體有很多,有採油工、輸油工、井下作業工、鑽井工等等。
還有操作工一般都是需要倒班的,是比較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