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山石油學名叫什麼
擴展閱讀
產品毛利要多少 2025-08-02 20:22:40
北京吃飯成本多少錢 2025-08-02 19:22:11

山石油學名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13 22:52:01

1. 為什麼叫石油石油跟石頭有什麼關系

我國人民發現和使用石油的時間為世界最早。始於何時,據稽考,至遲在三千多年前就已開始。
最早發現石油的記錄源於《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指湖泊池沼。「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此書在西周時(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前771年)已編成,距今三千多年。
最早認識性能和記載石油產地的古籍,是一千九百年以前東漢文學家、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書中寫道:「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高奴縣指現在的陝西延安一帶,洧水是延河的一條支流。這 里明確記載了石油的產地,並說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體,可以燃燒。
最早採集和利用石油的記載,是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曄所著的《後漢書·郡國志》。此書在延壽縣(指當時的酒泉郡延壽縣,即今甘肅省玉門一帶)下載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石漆」,當時即指石油。晉代(公元265-420年)張華所著的《博物志》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的《水經往》也有類似的記載。《博物志》一書既提到了甘肅玉門一帶有「石漆」,又指出這種石漆可以作為潤滑油「膏車」(潤滑車軸)。這些記載表明,我國古代人民不僅對石油的性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開始進行採集和利用了。
我國古代人民,除了把石油用於機械潤滑外,還用於照明和燃料。唐朝(公元618一907年)段成武所著的《酉陽雜俎》一書,稱石油為「石脂水」:「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可見,當時我國已應用石油作為照明燈油了。隨著生產實踐的發展,我國古代人民對石油的認識逐步加深,對石油的利用日益廣泛。到了宋代,石油能被加工成固態製成品-石燭,且石燭點燃時間較長,一支石燭可頂蠟燭三支。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公元1125-1209年)在《老學庵筆記》中,就有用「石燭」照明的記敘。
石油還是我國古代最早使用的葯物之一。明朝李時珍(1522-1596年)的《本草綱目》曾經記載,石油可以「主治小兒驚風, 可與他葯混合作丸散,塗瘡癬蟲癩,治鐵箭人肉」。
早在一千四百年以前,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看到石油在軍事方面的重要性,並開始把石油用於戰爭。《元和郡縣志》中有這樣一段史實:唐朝年間(公元578年),突厥統治者派兵包圍攻打甘肅酒泉,當地軍民把「火油」點燃,燒毀敵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敵人,保衛了酒泉城。石油用於戰爭,大大改變了戰爭進程。因此,到了五代(公元907~960年),石油在軍事上的應用漸廣。後梁(公元919年)時,就有把「火油」裝在鐵罐里,發射出去燒毀敵船的戰例。我國古代許多文獻,如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對如何以石油為原料製成頗具威力的進攻武器——「猛火油」,有相當具體的記載。北宋神宗年間,還在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設立了軍器監,掌管軍事裝備的製造,其中包括專門加工「猛火油」的工場。據康譽之所著的《昨夢錄》記載,北宋時期,西北邊域「皆掘地做大池,縱橫丈余,以蓄猛火油」,用來防禦外族統治者的侵擾。
此外,我國古代在火葯配方中,開始使用石油產品瀝青,以控制火葯的燃燒速度。這一技術,比外國早了近一千年。
最早給石油以科學命名的是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錢塘人)。他在網路全書《夢溪筆談》中,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延境內有石油……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石油」一詞,首用於此,沿用至今。沈括曾於1080-1082年任延路經略使,對延安、延長、 縣一帶的石油資源親自作了考察,還第一次用石油製成石油炭黑(黑色顏料),並建議用石油炭黑取代過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節省林業資源。他首創的用石油炭黑製作的墨,久負盛名,被譽為「延州石液」。事實證明,我國有大量的石油蘊藏,石油和石油產品不僅自給有餘,還出口國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確實「生於地中無窮」,並「大行於世」。九百年前,我國人民對石油就有了這樣的評價,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尤其是對未來石油潛力的預言。更是難能可貴的。

2. 山山油學名叫什麼

天牛。山山油,是多食亞目科昆蟲的總稱,學名叫做天牛,咀嚼式口器,有很長的觸角,常常超過身體的長度。天牛是植食性昆蟲,會危害木本植物,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蘋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麥、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數木材、建築、房屋和傢具等,是林業生產、作物栽培和建築木材上的主要害蟲。

3. 石油在我國古代又被稱為什麼,至少4個名稱

石油在古代曾被稱為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腦油、石燭等等。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首先使用了「石油」的名稱,指出「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並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4. 山東淄博有種蟲子叫山水油學名叫啥 那種下雨以後就爬出來的,挺好吃的

這種蟲子不只是咱大淄博有哦。大半個中國都有。
中文學名叫天牛。別稱: 嚙桑、嚙發、天水牛、八角兒、牛角蟲、花妞子、苦龍牛、蛀柴龜……
拉丁學名: Cerambycidae

5. 山東東營石油大學在、

你所說的山東東營石油大學名字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在東營市西城區,太行山路這是西門,青島路這是南門,北二路這是北門。

6. 中國石油大學山東分校是不是211的院校

中國石油大學分北京和華東兩個,他們是相互獨立的,不是誰是誰的分校的關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東營,青島黃島有個分校區,是國家211學校。你要清楚,山東除了山大外,就是石油和海洋這幾個好學校了,而山東考生又比較戀家,所以差不多同級別的學校他們大多會選擇家鄉的,所以報考人數是比較多的,想上的話,你起碼得超過一本線30分左右。我考那一年,我一同學是618分進去的(一本線是568分,文科)

7. 山石油子 是蟲子嗎

昆蟲:甲蟲 蟬 飛蛾 蝴蝶 蚊子 蜂類 蜈蚣 蛛形綱 蜘蛛 蠍子 蟎蟲。

8. 石油 化學名稱

石油的化學成分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原油中主要含有烴類,佔90%以上。另有非烴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含氮化合物(含量極少,千分之幾到萬分之幾)。

烴類化合物中,烷烴含量與石油類型有關,含量高的在50%--70%;含量低的約15%。環烷烴在原油中含量較多,其中環戊烷系和環己烷系為主。
另有芳香烴(單環、多環)。

原油各組分的比例應該只能大致,隨石油類型不同。

中文名稱: 液化石油氣 英文名稱: Liquefied petroleum ges

液化石油氣
中文名稱: 液化石油氣

英文名稱: Liquefied petroleum ges

中文名稱2: 壓凝汽油

英文名稱2: Compressed petroleum gas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

外觀與性狀: 無色氣體或黃棕色油狀液體, 有特殊臭味。

閃點(℃): -74

引燃溫度(℃): 426~537

爆炸上限%(V/V): 33

爆炸下限%(V/V): 5

主要用途: 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也可用作燃料。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惡心、嘔吐、脈緩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膚凍傷。慢性影響:長期接觸低濃度者,可出現頭痛、頭暈、睡眠不佳、易疲勞、情緒不穩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危險特性: 極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液化石油氣是石油在提煉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油品過程中剩下的一種石油尾氣,通過一定程序,對石油尾氣加以回收利用,採取加壓的措施,使其變成液體,裝在受壓容器內,液化氣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它在氣瓶內呈液態狀,一旦流出會汽化成比原體積大約二百五十倍的可燃氣體,並極易擴散,遇到明火就會燃燒或爆炸。

9. 山煉石油是正規的嗎

屬於小煉油廠,要手續齊全才行
石油(petroleum, oil),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