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北極地區開採石油為什麼是冬季
擴展閱讀
pta和石油有什麼區別 2025-08-05 12:09:49
自駕游成本一般多少 2025-08-05 12:05:40

北極地區開採石油為什麼是冬季

發布時間: 2023-01-01 09:47:48

『壹』 大揭秘:北極和南極的區別

1. 兩極對立

北極地區實際上是一個被陸地環繞的結冰大洋。相反,南極是一塊被大洋包圍著的一塊由山脈和湖泊組成的大陸。不過,從社會和政治的角度看,北極地區還包括加拿大、格陵蘭島?丹麥?、俄羅斯、冰島、挪威、瑞典、芬蘭和美國的北部領土。

2. 絕大多數冰在南極

最南端的這塊大陸擁有全球大約90%的冰,相當於將近3/4的地球淡水儲藏在那裡。一些人已經提出用拖運冰山的辦法幫助乾旱地區解決問題。實際上,沙烏地阿拉伯的穆罕默德·費薩爾王子曾考慮過一個計劃,在南極洲地區尋找一個重1億噸的冰山並將其拖到阿拉伯半島。

3. 無主之地

拋開過去的探險家在南極成功插上國旗的象徵意義不說,這塊大陸依然是地球上唯一一塊不屬於任何人的地方。它沒有土著居民的歷史,並受到《南極條約》的制約,該條約主張南極大陸及其資源應該用於愛好和平的科學目的。這與生活在北極圈內的各個小鎮以及像阿拉斯加州的巴洛、挪威的特羅姆瑟和俄羅斯的穆拉曼斯克和塞爾克哈德這樣的大城市的400多萬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4. 石油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介紹,能源消耗大國正紛紛向北擴展,認為北極圈以北可能蘊藏著全球未開採石油儲量的1/4。俄羅斯已經邁出大膽的一步,宣稱北極的一大塊地區歸它所有,為的就是在羅蒙諾索夫海嶺開採石油,據說這條綿延1200英里的水下山脈蘊藏著多達100億噸石油。就連美國也不甘落後,派出一艘破冰船繪制阿拉斯加州周圍的北極地圖。雖然有些人認為,南極大陸架中有石油礦層,比如羅斯海下面的區域,但《南極條約》規定南極地區禁止石油鑽井。

5. 企鵝和北極熊

有些人認為北極熊和企鵝生活在同一寒冷地區,聖誕卡和可樂廣告的誤導難辭其咎。如果南極洲的企鵝和住在北極的北極熊都穿過同一條結冰的路,蹣跚而行的企鵝會很容易成為體型較大的北極熊的美餐。好在企鵝不用擔心這種陸地食肉動物,所以它們的翅膀已經進化成像槳一樣的鰭狀肢,便於在海里游來游去。

6. 聖誕老人的地址

每個聖誕節,數千封郵寄給聖誕老人的信實際上被送到了北極的某個地方……比如,阿拉斯加州北極村等。大約有1778人的這個小鎮做廣告將其郵政編碼變成聖誕老人的郵政編碼。在這里,全年都能感受到聖誕節的氣息。

7. 兩極低溫

南極洲是如此寒冷,以致在這里的大部分地區雪從來不會融化。該地區的平均溫度大約是零下49攝氏度,使其成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相比之下,北極的冬季平均氣溫是零下34攝氏度,而且夏季會變得更暖和。地球上有記錄的最低溫度是零下89.6攝氏度,1983年7月21日,這一最低溫度出現在南極磁點附近的東方站。

8. 臭氧洞

南極洲上空有一個臭氧洞,已經擴大到美國大陸的三倍左右,但北極地區也正在失去臭氧的覆蓋。事實上,沒有真實的洞,這種「洞」是一個嚴重消耗臭氧的地區,臭氧是一種可幫助保護地球避開有害太陽輻射的化學物質。北半球臭氧的缺失比南半球要少,因為更暖和的北極氣溫限制了極地同溫層雲層的形成,這種雲層會破壞臭氧。但北極上空的同溫層的溫度在過去10年來逐漸下降,導致臭氧損失加劇。

9. 冰層裂縫

由於主要由一層薄冰覆蓋,所以北極地區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夏季更暖和的溫度導致12到15英尺厚的冰層開始融化並裂開。去年,研究人員首次報告,該地區冰層的裂縫已經一路延伸到北極了。

10. 冰蓋融化

北極地區有一個正常的融化周期,在融化期,大約一半的浮冰在夏季消失,只有在冬季才回升到美國那麼大。然而,一項令人擔憂的最新研究確定,格陵蘭島2英里厚的大冰蓋正在迅速融化,有一半的冰蓋可能在本世紀末消失。其他研究已經發現,幾十年後,整個北極地區在夏季可能不再結冰。最近,研究也已經發現,南極洲上的冰也在融化,如果全部融化的話?短期內會出現這種情況?,全球海平面將上升大約200英尺。

『貳』 為什麼北極只有夏季和冬季

這是由於太陽照射的原因。由於地軸是傾斜的,等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候,北極地區出現極夜或者白晝很短,這個時候北極就很冷,是冬季。等太陽直射北半球的半年,北極出現極晝或者白晝很長,獲得的太陽輻射就多一些,這時候是夏季。

『叄』 為什麼北極只有冬季和夏季

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北緯90°的那一點。北極地區是指北極附近北緯66°34′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冬季,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下,大海完全封凍結冰。夏季,氣溫上升到冰點以上,北冰洋的邊緣地帶融化,太陽連續幾個星期都掛在天空。

地球自轉的地軸是傾斜的。春夏秋冬的形成是地球繞太陽公轉造成的。

當正對北回歸線的時候,北極的太陽高度角是一年中最大的,所以北極就是所謂的夏天,但是縱使最大的時候,相對來說,其角度還是很小,北極地區受熱面積大,光熱分散,獲得的能量很小,所以北極依然是寒冷的。但此時,無論地球如何繞軸自轉,北極地區總能在太陽的輻射范圍內,所以形成了極晝的現象。

太陽輻射從北回歸線南移時,北極的氣溫變化不大,所以等過了赤道之後,直接進入冬季。

太陽光直射圖

『肆』 北極苦寒,卻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石油天然氣真是古生物變的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被稱為「化石能源」,科學家說它們是遠古時期生物殘骸沉積形成的。說起石油,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沙特,因為在中東地區許多地方「往地上砸個坑就能冒出油來」。但是你知道嗎?在北極的一些地方,愛斯基摩人在營地旁邊隨便撿塊「黑土」就能生火取暖,因為那就是從地底滲出來的石油!有朋友問,地球的北極向來天寒地凍,許多地方寸草不生,不適合生物生存,為什麼在北極圈裡有許多油氣田,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些北極國家似乎有抽不完的石油和天然氣?難道石油真的與古生物無關?

北極到底有多少石油和天然氣?沒有人知道准確的答案。這里太寒冷,人們只勘探了一小部分區域。地質學家們估計,北極未勘探儲量超過900億桶(約122億噸)常規石油、48萬億立方米常規天然氣和440億桶天然氣液體,分別佔全球未勘探油氣儲量的16%、30%和26%,這一筆巨大的財富就埋在北極厚厚的冰蓋之下!

這么多的石油和天然氣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它們真是古代生物變化而來?古代生物又是如何在北極酷寒條件下生存的呢?

在大約5500萬到45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我們的地球不是今天這個樣子。那時候亞洲與北美洲之間還有大陸相連,北冰洋在陸地與格陵蘭島的包圍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湖泊,並且這是一個溫暖的湖泊。

因為地球傾斜角度、繞太陽軌道進動、加上地殼板塊移動造成頻繁火山噴發排出大量二氧化碳(這是一種溫室氣體),始新世早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達3500ppm,是今天的9倍。多種因素疊加,使當時的地球溫度比今天高許多,北極平均氣溫達到13 ;而在最熱的20萬年時間里,北冰洋的平均溫度高達23 ,與今天我國南海差不多!

在如此高的氣溫之下,地球上沒有一處地方會被冰川覆蓋,北極更是草肥水美,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從格陵蘭島到阿拉斯加,從北歐到今天俄羅斯的北部再到加拿大的北部,到處都是密集的棕櫚樹林,地面是繁茂的蕨類植物、雜草和苔蘚,水面則被厚厚的滿江紅覆蓋。

滿江紅在今天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很常見,它的英文名叫Azolla,是一種水生蕨類植物。由於葉子在秋天會變成紫紅色,因此被稱為滿江紅。

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滿江紅繁殖速度極快,它的生物量每3到10天就能翻番,直到覆蓋所有水面,葉片層層疊疊,連蚊子都沒辦法找到空隙產卵,因此滿江紅又有「蚊子蕨」之稱。

滿江紅佔領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間,但它並非一無是處。滿江紅的大量繁殖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它葉片里邊共生了一種古老藍藻,這種藍藻細菌能吸收空氣中的氮,將它轉化成氨供滿江紅生長所需。這種遍布北冰洋水面的水藻每公頃能吸收15噸碳和2.5噸氮,同時釋放出氧氣,而當它們死亡時下沉,就把碳和氮以有機物的形式帶入到水底。

北冰洋的四周有許多江河將淡水和泥沙補充到海里,海面是溫暖的淡水,海水的下層則是冰冷缺氧的鹹水,微生物極少,沉入水底的滿江紅殘骸不會被分解,年復一年,海底堆積的滿江紅越來越多。

經過幾千萬年的累積,北冰洋海底的動植物殘骸達到數百米甚至上千米厚,這些殘骸被泥沙掩埋覆蓋,有機物在沉積岩層巨大壓力下分解、升溫,慢慢變成了石油和天然氣。

實際上在更早的白堊紀和侏羅紀時期,地球也經歷過非常溫暖的時期,北極地區在此期間同樣是動植物繁盛,海洋和海盆的淺水區域有大量浮游生物繁衍、死亡並沉入水底形成油氣埋藏。

隨著億萬年間地殼不斷運動,歐亞大陸與北美洲分開,部分地殼隆起變成陸地,油氣順著岩層的縫隙向上擠出形成易開採的油氣層,但有更多石油和天然氣深埋水底。俄羅斯擁有北冰洋沿岸最漫長的海岸線,自然也有了數不盡的油氣資源,只是因氣候寒冷、勘探不易,許多油氣田依然不為人所知。

北極地區勘探和開採油氣的成本是其它地區的兩倍以上,當國際油價處於低位時,相關國家在北極開採的積極性不高,而一旦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在這里的生產活動就會活躍起來。由此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深層油氣的開采意味著全球碳排放增加、氣溫升高又會導致北極地區凍土加速融化,更多被困在淺表土層的甲烷被釋放出來,更加劇全球氣候變暖。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始終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對難題。

#俄方警告:禁俄石油將引災難性後果#

#美媒:拜登決定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

『伍』 北極為什麼在冬天開採石油

如果非要選擇冬天開彩,那麼應該是與夏天相比,冰層較厚,開采難度較小,成本較低

『陸』 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氣候狀況和資源狀況分別是怎樣的

南極 氣候: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極大陸成為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地區,其平均氣溫比北極要低20度。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5度。南極沿海地區的年平均溫度為零下17~20度左右;而內陸地區為年平均溫度則為零下40~50度;東南極高原地區最為寒冷,年平均氣溫低達零下57度。到現在為止,地球上觀測到的最低氣溫為攝氏零下89.6度,這是1983年7月在紐西蘭南極觀測站「萬達」記錄到的,在這樣的低溫下,普通的鋼鐵會變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潑向空中,落下來的竟然是一片冰晶。 南極的寒冷首先是與它所處的高緯度地理位置有關,由於高緯度地理位置,導致了在一年中漫長的極夜期間沒有太陽光。同時,與太陽光線入射角有關,緯度越高,陽光的入射角越大,單位面積所吸收的太陽熱能越少。南極位於地球上緯度最高的地區,太陽的入射角最小,陽光只能斜射到地表,而斜射的陽光熱量又最低。再者,南極大陸地表95%被白色的冰雪覆蓋,冰雪對日照的反射率為80%一84%,只剩下不足20%到達地面,而這可憐的一點點熱量又大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南極的高海拔和相對稀薄的空氣又使得熱量不容易保存,所以南極異常寒冷。 南極不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區。那裡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天,年平均風速19.4米/秒。1972年澳大利亞莫森站觀測到的最大風速為82米/秒。法國迪爾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秒的颶風,這相當於12級台風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南極風暴所以這樣強大,原因在於南極大陸雪面溫度低,附近的空氣迅速被冷卻收縮而變重,密度增大。而覆蓋南極大陸的冰蓋就像一塊中部厚、四周薄的「鐵餅」,形成一個中心高原與沿海地區之間的陡坡地形。變重了的冷空氣從內陸高處沿斜面急劇下滑,到了沿海地帶,因地勢驟然下降,使冷氣流下滑的速度加大,於是形成了強勁的、速度極快的下降風。南極沒有四季之分,僅有暖、寒季的區別。暖季11月至3月;寒季4月至10月。暖季時,沿岸地帶平均溫度很少超過零攝氏度,內陸地區平均溫度為零下20至零下35攝氏度;寒季時,沿岸地帶為零下20至零下30攝氏度,內陸地區為零下40至零下70攝氏度。1967年初,挪威在極點附近測得零下94.5攝氏度的低溫。據估計,在東南極洲上可能存在零下95至零下100攝氏度的低溫。 資源:南極地區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據已查明的資源分布來看,煤、鐵和石油的儲量為世界第一,其它的礦產資源還正在勘測過程中。在南極地區,可望發現更多更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人類利用這些資源提出科學依據。 南極大陸二疊紀煤層主要分布於南極洲的冰蓋下面,儲量約為5000億噸。 鐵礦是南極最富有的礦產資源之一。在南極大陸,主要分布在東南極洲。據科學家們勘測,在查爾斯王子山脈南部的地層內,在晚太古至元古代,有一條厚度達400米,長120公里~180公里,寬5公里~10公里的條帶狀富磁鐵礦岩層,礦石平均品位達32%~58%,是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富鐵礦床,初步估算其蘊藏量可供全世界開發利用200年,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富鐵礦藏。有趣的是,如果沿著南極洲查爾斯王子山脈所在的經度范圍(北緯60度至北緯70度)一直往北走,幾乎在相同經度差不多對稱的北極地區,又是一片世界級大鐵礦地區。 南極地區的石油儲存量約500億~1000億桶,天然氣儲量約為30000~50000億立方米。南極的羅斯海、威德爾海和別林斯高晉海以及南極大陸架均是油田和天然氣的主要產地。 南極地區,有待查明的各種資源還很多,加上各國資源勘探結果還未完全公開,因此,還有待我國科學家們進一步努力。 北極 氣候:北冰洋的冬季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長達6個月。5、6月和9、10月分屬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僅7、8兩個月。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於-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氣溫也只達到-8℃。在北冰洋極點附近漂流站上測到的最低氣溫是-59℃。由於洋流和北極反氣旋的影響,北極地區最冷的地方並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亞維爾霍楊斯克曾記錄到-70℃的最低溫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羅斯佩克特地區也曾記錄到-62℃的氣溫。 越是接近極點,極地的氣象和氣候特徵越明顯。在那裡,一年的時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時節,太陽也只是遠遠地掛在南方地平線上,發著慘淡的白光。太陽升起的高度從不會超過23.5°,它靜靜地環繞著這無邊無際的白色世界緩緩移動著。幾個月之後,太陽運行的軌跡漸漸地向地平線接近,於是開始了北極的黃昏季節。 北極有無邊的冰雪、漫長的冬季。北極與南極一樣 有極晝和極夜現象越接近北極點越明顯。北極的冬天是漫長、寒冷而黑暗的從每年的11月23日開始有接近半年時間將是完全看不見太陽的日子。溫度會降到零下50多攝氏度。此時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為海岸已冰封只有風裹著雪四處掃盪。 到了四月份天氣才慢慢暖和起來冰雪逐漸消融大塊的冰開始融化、碎裂、碰撞發出巨響;小溪出現潺潺的流水;天空變得明亮起來太陽普照大地。五、六月份 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綠色 動物開始活躍 並忙著繁殖後代。在這個季節動物們可獲得充足的食物積累足夠的營養和脂肪以度過漫長的冬季。 北極的秋季非常短暫在九月初第一場暴風雪就會降臨。北極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在北極太陽永遠升不到高空中即使在仲夏時節它升起的角度也不超過23.5度。北極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 在格陵蘭海域可達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陸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

『柒』 南極和北極都擁有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原因是什麼

1.古代的氣候要比現在溫暖的多(北極具有石油),使得北極地區也有很多生物存在,屍體埋入地下或海底經過理化作用形成石油
2.板塊漂移的作用(南極有石油),說明南極大陸曾經是溫暖的,生長有很多的生物,由於大陸漂移使得南極大陸逐漸變冷,生物死亡屍體埋入地下經過長時間的作用形成石油
僅供參考

『捌』 北極 神奇 地方

第一篇
一) 北極地區概況
.....
本節將對北極地區的自然地理、資源、戰略位置、人文
狀況進行簡單的介紹。(見附錄:北極地區略圖)

1. 北極地區的自然地理
a)地理學劃分:北極地區是指以北極極點為中心的北緯66o33'以北大約2,100
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其中它包括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以下討論
的北極地區為地理學劃分的北緯66o33'以北地區。)
b)物候學劃分:通常指陸地上7月份10oC(海洋5oC)等溫線以北的地區,面
積為2,700萬平方公里的,包括陸地1,200萬平方公里。
c)植物學劃分:通常指泰加林以北的地區為北極地區,面積為4,000萬平方
公里。

北極地區包括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北極苔原及最外圍的泰加林帶。
66o33'N以北地區中,北冰洋占總面積的60%。北冰洋可分為北極海域和北
歐海域兩部分。格陵蘭海,挪威海,巴倫支海和白海屬於北歐海域,其餘為
北極海域。
北極地區的多數地區為冰雪覆蓋,冬季冰雪覆蓋面積為73%,夏季為
53%。北冰洋上浮冰的平均厚度為3米。北極地區的永久性冰雪主要集中在
格陵蘭地區。格陵蘭島面積的84%為冰雪覆蓋,大陸冰川的面積達180萬平
方公里,冰層平均厚度達2,300米。
北極地區的冬季從11月起直至下一年的4月為極夜時期,最冷的1月份
平均氣溫為-20oC~-40oC。北極地區的夏季為7、8兩個月,為極晝時期,
最暖的8月份平均氣溫只有-8oC。在西伯利亞地區觀測到的歷史最低溫度為
-70oC。北極極點的歷史最低溫度為-59oC。

2. 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
廣闊的北極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
電力、風力、淡水、金屬和生物資源等。其儲量之豐品質之高是世界罕見的。

石油和天然氣
據保守估計,北極地區潛在的可開採石油儲量為1,000~2,000億桶,天然
氣在50~80萬億立方米之間。例如,阿拉斯加北部的普魯度灣油田和庫帕魯
克油田可日產原油400萬桶,佔全美石油儲量的26%,總消耗量的11%。
在北美北極地區儲藏著500億桶以上的可開采原油和8萬億立方米天然氣。
前蘇聯北極油田的原油產量佔全蘇聯石油總產量的60%以上。據估計,西伯
利亞北部的可開采天然氣資源至少有13萬億立方米,很可能超過17萬億立
方米。

煤炭
在北極地區的地下蘊藏著巨大的煤田。據保守估計,其儲量達到11,000
億噸以上,佔全球煤炭儲量的四分之一,甚至超過一半以上。例如,阿拉斯
加北部的煤炭儲量為4,000億噸以上,相當於美國其它地區煤炭儲量的總
和,不亞於中國煤都大同。西伯利亞北部的煤炭儲量也是巨大的,有人估計
超過7,000億噸以上。北極地區其它國家和地區也儲藏著相當大量的煤炭資
源。例如,挪威北部的斯瓦爾巴德群島的煤炭開采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年
前。北極地區煤炭的品質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其低硫、低灰、低濕的特性使
其成為世界上最潔凈最高效的煤炭,其熱值超過12,000 J/kg。

水力
水電是目前人類所能利用的最清潔的能源之一。北極地區的冰川和巨大
的落差,使得該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水電資源,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水
電基地之一。例如正在加拿大北部興建的詹姆斯灣水力工程總裝機容量為
1,370萬千瓦,相當於25~30個核電站的發電能力,可與我國正在興建的三
峽水力工程的設計容量相比。在前蘇聯的北西伯利亞地區,目前已經形成了
上千萬千瓦的水力發電能力。

淡水
如前所述,北極地區格陵蘭島的表面84%為冰雪覆蓋,大陸冰川的面積
達180萬平方公里,冰層平均厚度達2,300米。總冰雪儲量為300萬立方公
里,佔全球淡水儲量的5.4%。由於遠離人類的工業化活動,這里儲藏的淡
水幾乎是完全沒有污染的,可以成為北半球居民的後備淡水資源。

第二篇
關注北極

北極是許多科學研究領域的理想場所
北極氣候和環境變化直接影響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

北極陸地和海洋中蘊藏了大量的礦產和生物資源

中國科學家將在9月底在挪威所屬的斯瓦爾巴德群島上建立中國第一座永久性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並開始對北極地區進行為期三年的綜合性科學考察。為此,記者走訪了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

北極的斯瓦爾巴德

記者:斯瓦爾巴德群島是個什麼性質的群島?中國為什麼要在這個群島上建一座永久性的科學考察站?到目前為止有哪些國家在此建立了科考站?這個只有2100平方公里的北極地區對中國真的那麼重要嗎?

高登義:斯瓦爾巴德群島過去是煤礦區,現在為科考區,是北極最大的一塊大陸。這個群島位於北緯78—80度,緯度很高,是真正意義上的北極地區,只要與這個島有條約的國家都可以自由建站。到目前為止,已有日本、德國、英國和俄羅斯等國在斯瓦爾巴德群島的一個叫新奧爾森城的小鎮上設立了自己永久性的北極考察站。

有資料證實,1920年,在9個國家參加的巴黎和會上,中國政府參與批准了斯瓦爾巴德條約,確認了挪威對於斯瓦爾巴德群島的監管權,從此之後,9個簽字國的公民都有權自由出入斯瓦爾巴德群島。盡管如此,中國當時並未利用該條約進行過任何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和資源開發。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科學家才逐步以各種方式進入北極地區進行科學研究和調查活動。1999年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終於完成了對北極部分海域的綜合科學考察,邁出了中國人對北極地區進行大規模科學考察的第一步,同時也喚起了中華民族對北極地區的再次憧憬。

說到重要性,由於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北極和南極一樣,在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全球變化的研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而與南極不同的是,由於人類社會的主體都處在北半球,所以北極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比南極大得多,也直接得多。

當代世界科學家都公認,北極與南極一樣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關鍵區,科學家也已證實了北極浮冰的面積和厚度的變化,對全球的影響。如果某一年異常變化10%左右,由它帶來的海表面和大氣熱量的交換,差不多是全球熱量的30%左右。這樣的變化尤其對我國雨季的分布有極大的影響。我國冬季的寒潮受北極的影響極大,偏冷、較暖幾乎都取決於北極冷空氣的強弱,與南極相比影響大得多。

北極:理想的科考場所

記者:北極地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遙遠而寒冷的世界。但北極作為距離我國最近的極地,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資源使北極地區與我們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未來息息相關。對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關繫到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自然環境,也關繫到中國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請您談談這次建站的意義所在。

高登義:這次進行北極科學考察和研究具有四大重要意義。首先在知識創新上說,北極地區是許多科學研究領域的理想場所。由於北極是地球上重力和離心力場、氣候場、電磁場等的特殊地區,北極的大氣、海洋、固體地球、高層大氣、空間科學等與地球其它地區相比較具有相當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例如:北極大氣臭氧虧損問題變得日趨重要;北極地區的冰芯蘊藏著大量地球古氣候信息;北極地區特殊的磁力和重力場結構成為地球物理和空間物理學研究的熱點;北冰洋及其海冰是全球氣候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北極地區特殊地理和科學位置,北極力學研究成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國際北極研究委員會認定的全球變化重點區域。

其次在生存環境方面,北極地區的氣候和環境變化直接影響到全球乃至中國的氣候與環境變化。例如:北極極渦的變化發展直接影響我國北部冬季的天氣氣候;北極臭氧虧損造成的大氣增溫和紫外線增強直接影響北極和我國的氣候環境。中國科學家有必要研究該地區的氣候和環境問題,提出保護北極環境以及中國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

第三在自然資源方面,北極陸地和海洋中蘊藏了大量的礦產和生物資源。例如:北極的陸地和海底蘊藏的石油達1000-2000億桶,天然氣50-80萬億立方米;煤炭儲量高達11,000億噸,佔全球煤炭儲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北極地區的鯨魚等海洋生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中國科學家有責任研究北極的資源為中國政府在和平利用和保護北極自然資源提供依據,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另外在國家安全方面,北極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北極地區是距北半球所有國家最近的戰略要地;北冰洋海冰是核潛艇的天然屏障,是實施戰略打擊和預警的重要地區。為了中華民族的安全,中國科學家有義務開展北極研究,掌握北極地區自然環境和戰略資源的第一手資料。

因此,伊力特、沐林集團和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決定共同組織—次北極地區的綜合科學考察,考察區域為斯瓦爾巴德地區。

記者:雖說北極地區是我國尚未開展正規科學考察的領域,但據我所知您已經去過幾次北極,能給我們談談嗎?

高登義:1990年我到斯瓦爾巴德群島考察,回來後向科學院領導匯報,第一次提出了要在斯瓦爾巴德群島建立考察站。1991年8月3日至9日,應挪威卑爾根大學葉新教授邀請,參加了北極浮冰考察,在北緯80度10.8分,東經30度0.5分的浮冰上,連續進行大氣物理觀測7天,並首次在這里展開了中國的五星紅旗。

從1994年開始,我陸續和挪威的中國大使館、外交部以及基地研究所密切聯系,希望在這里建一座中國的永久性的科學考察站。這之後我曾先後三次到北極進行科學考察。這次在斯瓦爾巴德群島建站,現在各方面的條件都已具備,我們終於可以在斯瓦爾巴德群島建站了。

北極:太多的未解之謎

在北極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從地球儀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南極和北極地區,海陸分布似乎恰恰相反。在南極區域,以極點為中心向外擴展的南極洲大陸,大陸周圍是洋面;相反,在北極區域,以極點為中心向外輻射的是北冰洋洋面,洋面四周幾乎全被陸地或島嶼所包圍。如果比較南極和北冰洋的面積,兩者竟然非常接近,前者為1425萬平方公里,後者為1321萬平方公里。若把南極洲大陸自東向西轉動100經度,然後再將兩極區重合在一起,不難發現,南極的陸區幾乎正好填充了北極區的海域。據此,有人推測,在地球發展史上的某個階段,似乎有某種宇宙壓力壓向北極一端,造成一塊巨大的凹陷區域,使北冰洋的平均深度達1097米,這種宇宙壓力再通過地球內部傳到南極一端,形成一塊巨大的隆起區域,使南極大陸平均隆起高達2350米。

有科學家提出這樣的假說,很多年以前,有一個星球闖進了北極地區,撞了一個窩後又滾到了南極,結果滾出了一個陸地,但這個假說到目前還沒有得到最後證實,但我想對科學家提出的假說不要怕,就像200多年前德國氣象學家威格勒第一次提出地球是一個板塊,後來分成了六七塊一樣,當時受到了嘲笑,但現在科學證實,事實就是如此。所以我認為,科學家的假說,也許過幾十年、幾百年後就會得到證實。

還有一個貌似很簡單的謎。大家都知道,南極有企鵝,北極有北極熊,其實按說南極的生活條件和自然環境與北極極為相似,但是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北極沒有企鵝呢?這個問題我曾問過許多科學家,但誰都說不清楚。一位很有名的地質學家為此提出了假設,他說,也許在很多年以前,地球還是一個板塊的時候,企鵝和北極熊都生活在一個相像的地方,突然有一天,地球板塊分裂了,就把企鵝和北極熊像牛郎織女一樣劃在了「銀河」兩岸,而且越漂越遠。我覺得這個解釋有點道理,別看它只是一個小問題,但它涉及到生命的起源,涉及到地球的形成,涉及到星體的變化,到目前也是沒有誰能確切回答。作為一個問題,是科學家長期研究的方向,但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由於有關北極的課題太多,此次科考的課題設置將採取公開招標的方案,由多位著名科學家組成的科學指導委員會將決定哪些課題最終參與科考。

《科技日報》2001年9月14日

『玖』 為什麼冰天雪地的北極石油資源卻很豐富

首先來說,這樣的地理環境代表著北極地區可以獲得巨量的豐富有機質來源,主要形式是死亡的海洋生物遺骸,比如藻類和浮游生物,它們構成了形成油氣資源的主體來源;其次,被陸地包圍,意味著北冰洋有超過50%的面積都位於大陸架上。這樣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為大陸地殼相比海洋地殼常常含有巨大的盆地沉積,容易積聚大量有機物。

對於溫度,海底沉積岩層的溫度,深度每增加約1000米,溫度會升高30攝氏度左右。在這樣的高溫高壓環境下,這些有機物質會緩慢轉變為石油,而那些溫度最高的區域,則會形成天然氣。由於油氣的比重較低,它們開始沿著多孔隙的岩層上升並聚集,最終形成油田和天然氣田,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工業和日常生活所賴以開採的那些油氣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