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氣罐不用了拆下來裡面有氣怎麼處理
正規的方法是把氣罐兒送到加氣站有加氣站處理。他們可以把罐里的殘氣抽出,做無害化處理。大多數人是把舊的液化氣罐賣給收破爛的,然後明確告訴他罐里還有液化氣。由收破爛的進行處理。
② 報廢氣瓶的處理方法
氣瓶的正常使用年限是15年,未超過15年使用年限的煤氣瓶,應每4年檢測一次;超過使用年限的,要強制報廢。氣瓶的破壞性處理必須採用壓扁或將瓶體解體的方式進行。禁止將未作破壞性處理的報廢氣瓶交予他人。氣瓶檢驗機構應當將檢驗不合格的報廢氣瓶予以破壞性處理。氣瓶的破壞性處理必須採用壓扁或將瓶體解體的方式進行。禁止將未作破壞性處理的報廢氣瓶交予他人。
先必須由具備氣瓶檢驗資質的機構對鋼瓶進行破壞處理後,再交還給企業所有者,企業才能將廢舊鋼瓶賣到廢品收購站。液化氣鋼瓶作為特種設備,其回收不能直接進入廢品收購站,必須先通過氣瓶檢驗機構報廢處理。
可以聯系就近的燃氣充裝站,充裝站工作人員會上門取煤氣罐,煤氣罐經過折價後,可以舊換新,交由正規部門進行正確處理。煤氣罐過期標志:
1、查看罐頭上是否帶有螺絲,如果有,則是超年限煤氣罐,需及時更換。
2、查看煤氣罐護欄上的日期,也可查看開關下面鋁牌上的日期標識。一般煤氣罐的使用年限是15年,到期應報廢,否則會引發火災或爆炸這樣重大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煤氣罐過期的危害:
1.超過使用期限的煤氣罐可能會出現瓶壁腐蝕、閥門密封性減弱等問題,繼續使用容易導致氣瓶漏氣,引起煤氣中毒、火災或爆炸,非常容易造成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2.將報廢的煤氣罐改裝後繼續使用,會讓使用者放鬆警惕,使得危害變得更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瓶安全監察規定》
第四十一條
氣瓶檢驗機構應當將檢驗不合格的報廢氣瓶予以破壞性處理。氣瓶的破壞性處理必須採用壓扁或將瓶體解體的方式進行。禁止將未作破壞性處理的報廢氣瓶交予他人。
③ 舊液化氣瓶如何處理
出於安全考慮,用戶最好不要自行處理舊液化氣罐。對於廢舊的液化氣罐,應先將氣罐送到液化氣公司的檢測站進行檢驗,如果是過期或腐蝕過度的液化氣瓶,檢測站將對其進行破壞性處理後再交還給所有者。嚴禁未經處理出售給其他單位或個人,舊罐內殘留的液化氣存在危險,萬一出事傷著人還要負法律責任。
④ 廢棄的煤氣罐應該怎麼處理
廢舊的煤氣罐比較危險,最好是讓煤氣的公司回收。
煤氣罐:
是裝載液態煤氣的一種器皿。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的一些城市家庭開始告別煤球爐使用煤氣罐。煤氣罐當時是新鮮玩意兒,許多人家不敢把它和灶擺在一起。又因為價格較貴,一般把它放在屋裡,在牆上打個眼兒穿出管去,炒菜做飯都在外面。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大量城市居民開始使用煤氣罐,換煤氣罐成了一道別致的「風景」,後來還發展成一種服務業。管道煤氣逐漸走進居民家中。和煤氣罐相比,管道煤氣安全穩定,環保清潔,使用方便,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
廢瓶處理:
1、蘭煉、蘭化液化氣公司大部分都供應給內部,在市場所佔的份額不是很大。液化氣市場則被其他民營、個體企業所把持,且往往是有貯氣罐便可罐氣,對貯氣罐的質量及其安全性能卻很少問津。長此以往,大量的劣質、報廢貯氣罐流向市場,便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在貯氣罐用戶中,大多為一些位於城區的小型餐館飯店及相當一部分火鍋店。這些用戶由於資金方面的問題,對於檢測很少顧及,安全隱患尤為嚴重。按規定,每年11月到次年1月,用戶必須到液化氣公司為貯氣罐做年度安全檢測,並繳納35元左右的更新檢測費。檢測合格,液化氣公司將會給用戶發一張新的合格證,貯氣罐可繼續使用。
2、煤氣罐是否報廢,也必須得通過檢測。用戶按成本核算,檢測費為35元/瓶,新的貯氣罐市場價為70元-90元不等,回收時如何定價,這也是一個存在的難題。 對不合格或是報廢的貯氣罐不予充氣。
⑤ 石油液化氣罐不用了怎莫辦
如果換氣站回收氣罐就退給他們,若暫時不用而需要保存,需將罐內的液化氣用完,把開關閥門擰緊,然後存放在沒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場所
⑥ 居民清理煤氣罐想另作他用,瞬間形成「火蛇」沖出,廢棄煤氣罐該如何處理
在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該戶主在院內准備將自家一個長期廢棄的煤氣罐改造為燒烤爐,戶主將廢棄煤氣罐閥門打開清理罐體時,殘余氣體由於重力原因流向正在燒水的火爐,遇明火瞬間發生轟燃,火焰迅速沿地面向煤氣罐泄露口方向燃燒,導致煤氣罐著火。總的來說,液化氣罐屬於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因為液化氣罐裡面還有殘留的液化氣,如果處理不當,會產生爆炸等危險事故。
⑦ 煤氣罐使用年限過期怎麼處理
煤氣罐過期了怎麼辦
可以聯系就近的燃氣充裝站,充裝站工作人員會上門取煤氣罐,煤氣罐經過折價後,可以舊換新,交由正規部門進行正確處理。煤氣罐過期標志:
1、查看罐頭上是否帶有螺絲,如果有,則是超年限煤氣罐,需及時更換。
2、查看煤氣罐護欄上的日期,也可查看開關下面鋁牌上的日期標識。一般煤氣罐的使用年限是15年,到期應報廢,否則會引發火災或爆炸這樣重大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煤氣罐過期的危害:超過使用期限的煤氣罐可能會出現瓶壁腐蝕、閥門密封性減弱等問題,繼續使用容易導致氣瓶漏氣,引起煤氣中毒、火災或爆炸,非常容易造成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將報廢的煤氣罐改裝後繼續使用,會讓使用者放鬆警惕,使得危害變得更大。
⑧ 怎樣拆除廢舊液化氣罐
1、首先,關掉液化氣的氣閥,關閥方向需順時針向上擰。
2、接下來把氣閥下面的另一個開關也關掉,然後取出液化氣罐的接頭,關閉時只需把它往上扳一下即可關閉。
3、這時我們即可取下液化氣接頭。
(8)舊的液化石油氣罐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安全使用液化氣罐需要注意一下六點:
1、要經常檢查液化氣罐的減壓閥是否正常好用,注意上減壓閥是反扣(逆時針方向)。使用管道液化氣,要經常檢查液化氣管線、閥門、接頭軟管、灶具開關等處有無松動、漏氣、脫落等情況。
2、要注意使用液化氣時,不能為了省氣而將開關擰到最小,因為這時液化氣可能會造成不充分燃燒,不但浪費燃氣,而且會產生較多的一氧化碳氣散發在室內,影響人的健康。
3、如果在夜裡,突然被液化氣的味道嗆醒,這時不能開燈、劃火柴、使打火機、用手電筒、打電話等,因為這都可能引起達到爆炸下限的混合氣體的爆炸。應迅速打開門窗通氣,並找到液化氣泄漏部位及時處置;若是使用的是管道液化氣,泄漏的閥門關閉不上,在使用液化氣時,若發生減壓閥後噴火的現象,不要驚慌,這一般沒有危險,要迅速關閉角閥,使火熄滅。如果閥門變形關閉不了,千萬不能用濕毛巾將火捂滅。應將液化氣罐放置在安全地點讓它燒完為止,這是最好的處理辦法。否則是非常危險的。
4、液化氣集中供氣的居民住宅樓,未經有關部門施工,居民自己不得私自改動家裡的液化氣設施,尤其是不得用其它代用品改動閥門、管線、氣表等。家庭裝修時不要為了美觀而將液化氣管線和閥門封死在裡面。這樣做一旦裡面出現漏氣等情況就不能及時發現,會釀成災禍。
5、使用液化氣煮稀飯和燒水時,應有人照看,防止因沸騰外溢湯水浸滅火焰而導致氣體泄漏,造成火災或爆炸事故。家長要教育小孩子不要亂動液化氣設施。年老有病、行動不便的人和行為能力有障礙的人,也不要使用液化氣,防止出現意外。
6、養成使用完液化氣後,隨手關閉總閥的好習慣。出差離家時一定檢查、關閉液化氣閥門。
⑨ 家裡煤氣罐沒用了要怎麼處理
到灌煤氣的地方讓別人給你把裡面的殘液也弄出來,然後做置換就沒事了,不過既然你都不用煤氣罐了,那麼你就乾脆直接賣給他們灌氣站的得了。
煤氣罐(液化石油氣鋼瓶)是一種儲藏氣體的鋼瓶,鋼瓶壁厚2.5毫米左右,內部壓力為0.5~1.2兆帕斯卡,安全使用期限為15年,每四年需要定期檢查一次。
名詞解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的一些城市家庭開始告別煤球爐使用煤氣罐。煤氣罐當時是新鮮玩意兒,許多人家不敢把它和灶擺在一起。又因為價格較貴,一般把它放在屋裡,在牆上打個眼兒穿出管去,炒菜做飯都在外面。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大量城市居民開始使用煤氣罐,換煤氣罐成了一道別致的「風景」,後來還發展成一種服務業。管道煤氣逐漸走進居民家中。和煤氣罐相比,管道煤氣安全穩定,環保清潔,使用方便,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
⑩ 舊液化氣瓶如何處理
舊液化氣瓶應該是你購買液化氣瓶的公司負責處理。
主管部門委託煙台匯通燃氣發展有限公司承擔轄區內廢舊液化石油氣鋼瓶的置換報廢工作,居民可到置換點或聯系該公司上門置換。
液化氣充裝單位義務向液化石油氣用戶提供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鋼瓶,並負責鋼瓶的送檢及報廢。居民用戶私有的液化石油氣鋼瓶不予登記、不予充氣。
在液化石油氣鋼瓶產權置換流程方面,液化石油氣充裝企業購置新瓶辦理氣瓶使用登記證後,對新增用戶實行液化石油氣鋼瓶產權置換。用戶可到就近的供氣站點辦理液化石油氣鋼瓶產權置換業務。液化石油氣充裝企業建立用戶紙版和電子版檔案(永久)備查。
(10)舊的液化石油氣罐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舊液化氣瓶的放置注意事項:
1、放置要遠離熱源
液化石油氣具有明顯的熱脹冷縮性質。如果把鋼瓶放在暖氣片旁邊,或距煤爐較近,或靠近其他的熱源,鋼瓶受熱後其瓶內的液態石油氣會急劇膨脹,就有可能引起鋼瓶破裂,引發事故。
2、不要在地下室中使用
因為液化石油氣的比重比空氣大,所以一旦泄漏,會積聚於地面。地下室的通風一般不好,漏氣難以驅散,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一旦遇有明火,就會發生爆燃或爆炸事故。
3、必須直立放置
這主要是為了保證鋼瓶的上部為氣體空間,由此流出的是氣體。若鋼瓶卧放,瓶口部分會浸在液面以下,打開瓶閥後,液態液化石油氣就會直接以液體狀態從瓶閥的噴嘴流出,並迅速氣化膨脹,遇火就會產生爆炸,非常危險。
4、要保持鋼瓶的乾燥
不要讓鋼瓶經常處在潮濕的環境中,更不要讓鋼瓶經常接觸水。有的用戶灌裝的液化石油氣質量差,便經常把鋼瓶放在水盆里用熱水加溫。這樣勢必使鋼瓶受到腐蝕而降低強度,甚至會造成鋼瓶蝕透穿孔。一旦出現了這樣的損壞是很危險的,用戶千萬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