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亂象什麼時候結束
擴展閱讀
哪裡有賣廣告的產品 2025-08-05 14:10:00
你的資源庫准備放什麼 2025-08-05 13:56:11

石油亂象什麼時候結束

發布時間: 2022-12-31 17:10:42

① 油價大跌,美沙俄誰是輸家

你要從市場和壟斷的角度看,而不是哪一國是贏家或者輸家。 歷史 上所有的競爭,歸結為市場供應商的兩樣東西,一個是生產成本,一個是資本。

生產成本:

沙特貌似是贏家,因為沙特油田成本最低,沙特石油的成本低於10美元,甚至有1美元一桶的油田。原因有二:1油田開采難度受限於自然條件,沙特屬於大平原,油層淺。2大多數石油開採的固定設施在上世紀早些時候已經存在,固定資產投入較少。

俄羅斯是持平,俄羅斯成本每桶超過10美元,不足20美元。其石油開采難度較大,部分油田在高寒區域,有些在山區。但依然屬於傳統油田開采范疇。

美國成本最高,高於35美元一桶。美國 歷史 上是產油大國,但是淺地層油田已經開採光了,所以,美國的油田大部分為頁岩油開采,頁岩層大多數在800米到2500米深度。所以,美國的頁岩油成本中位數一直在50-60之間。

資本:

原油的價格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被歐佩克壟斷,發起了三次石油危機。但是在之前相當長的時間是被美國壟斷。沙特的石油工業,本身是美國人建設的。之後各國紛紛國有化油田,驅趕美國人的資本。

論燒錢,俄羅斯和沙特都不是美國的對手。頁岩油是從07年開始,但是在14年-16年就遭遇了沙特以增產為手段的打壓。油價當時最低到26美元(近期到27)。而實際上那一輪沙特的行為最終失敗了。因為沙特發現,雖然自己的石油是盈利的,但是自己的財政收入十分依賴於石油銷售。價格低了,自己的損耗反而更大。所以沙特曾一度放棄了用價格競爭。

美國頁岩油資本實力雄厚,至今雖然堆積了650億美元的債務,但是華爾街的實力遠遠不只是650億。你看看特斯拉,沒盈利,最高摸到1600億市值。華爾街如今的思路,壟斷和主導比盈利更加重要。

所以呢。雖然成本上美國很高,但是資本上面的實力,使得,沙特和俄羅斯的價格競爭,最終倒閉的不是美國頁岩油。況且,頁岩油的開采比傳統開采更加靈活。頁岩油的成本高,是因為他的成本不是前期投入,而是開採的時候,一邊開采一邊投入。這和傳統石油不同。

誰將是輸家

之前已經進入油價競爭格局,委內瑞拉、伊朗,甚至於伊拉克,都是輸家,能源生產國不只是這么幾個國家。而如俄羅斯為什麼要硬剛油價,不肯減產。是因為俄羅斯發現,如果不這么做,破壞減產保價格局,美國可能用其他手段來限制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比如讓歐洲國家不要進口俄羅斯的石油。這種干預還不如用石油傾銷來直接打壓來得方便。

而俄羅斯大約也干不掉頁岩油。頁岩油公司會倒閉,但是熟悉美國公司的,你就知道美國人的倒閉是非常普遍的。倒閉之後,只要油價有復甦的苗頭,那些破產的人馬上又會從銀行或者債券市場,或者華爾街獲得融資。

個人觀察:傳統石油開釆是幾十年前都已經建好的,比如我國的大慶,俄羅斯的中部油田,沙特中東的油田,這些油田都只是維持生產,而不是基礎建設,而美帝的頁岩油是新興產業,並且全世界70%多的石油都是中國進口了。可以推算一下:之前美帝也進口石油的時候,美帝40%,中國40%,日本等20%,這些油都是從中東,俄羅斯等進口過來的。現在美帝出口石油了,那麼之前美帝的40%稀釋到哪裡去了?實際上是全部被中國給接收了。所以現在世界上70%多的石油被中國接收了,而美的出口的石油份額,被日本等美的的傳統盟友給接收了。所以說這個現在就是歐佩克和俄羅斯的石油,基本上全部是都被中國給進口了。中國沒有進口美國的石油或者份額很小。所以可以想像這一次進口,這一次降價。對誰影響最大,因為中國進口石油不受影響。而美的每生產一升石油或者一桶石油,都有巨大的虧損。所以說這個現在的形勢就是這樣,這些油井一旦建成它是不能停的。如果停的話,這個生產線就停了,重啟生產線比維持更費錢。

三家都是輸家。

三家都是石油大國,石油降價影響經濟和財政。當然各國影響不一樣:

沙特,原油豐富,儲備足,開采成本低,降價仍有利潤,降價對其短期影響可接受,所以沙特敢首先發起價格戰,倒逼俄羅斯和美國。

俄羅斯經濟主要是重工業,出口對石油依賴嚴重,石油下降,明顯影響財政支出,但俄羅斯經歷多年制裁,提前有應對措施,抗壓能力比以前強,因此對其有影響,但短期可挺過去。

對美國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價格低於頁岩油開發成本,價格戰迫使一些頁岩油開發商破產從而停產,目前美國已經成最大產油國,大面積停產對其影響不言而喻是非常嚴重的。同時,「石油美元」時代,石油價格大幅降低,影響動搖美元國際地位。

上面是直接影響,還有間接影響,如果時間長,主要靠石油換匯的國家影響最大,同時,世界性通貨緊縮影響也很大。但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採取貨幣寬松措施,再開動印鈔機投放貨幣買石油也可能會出現。

所以,沙特一石三鳥降價,能不能將美俄逼到談判桌存在變數,有可能經濟目標沒有達到,倒影響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調整。

有句話說得好,「等到潮水落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這次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就好比退去的潮水,要問美國,沙特,俄羅斯誰是輸家,我覺得他們三個都是,關鍵看誰輸的最慘。

現在經濟離不開石油化工,但是石油的競爭卻非常激烈,其中又以美國,沙特俄,羅斯為三大石油輸出國,他們各有各的想法,既想聯合賺大錢,又怕別人多賺錢,最後只好玩起了「三國殺」。

劉備曹操和孫權,到底誰是輸家?其實他們三家都是,最終的贏家是司馬氏,因為三國歸晉了,那麼在現在的石油戰場上,會不會重演這樣的故事呢?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

首先看一下沙特,這是當之無愧的產油大國,他們因為石油過上了好日子,如果石油價格長期下跌,他們就沒有指望了,這一次降價,其實屬於破釜沉舟,賭的就是別人不敢跟,如果美國和俄羅斯真的跟了,最先輸的的就是沙特,因為他們除了石油沒有其他賺錢的行業,石油一垮就什麼都沒了。

再來看一下俄羅斯,俄羅斯現在的日子不如沙特過得好,本指望通過石油補貼一下,沒想到沙特突然放水,所以俄羅斯堅定的要跟,因為兩家的石油開采成本相差不大,如果僵持下去,和沙特相比,俄羅斯的其他產業不受影響,即便石油賠上5年,也要把沙特干趴下。

最後來說一下美國,本來是沙特和俄羅斯之間吵架,沒想到把美國給帶進來了,而且現在看美國是最受傷的,因為美國的石油成本最高,原油價格下跌,受傷最大的就成了美國,如果石油企業倒閉,那首先就是美國的頁岩氣,這也是美國股市下跌的原因,但是美國其他經濟發達,即便石油產業虧損了,仍然會比俄羅斯和沙特好得多,這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我們不知道石油大戰什麼時候結束,但是我們真的希望它不要結束,因為他們打的越厲害,對石油消耗大國來說就越有利,如果他們能打個10年8年,說不定我們就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了,這就好比三國歸晉。

開始看,美俄沙特都是輸家,看誰挺得過誰,誰抗贏了,就是最後的大贏家…

正好今天易論在金酒圈才對石油危機進行了深度的分析,事實上我們很難對誰是輸家給出確切答案,但是油價大跌對美國的影響是最大的,對其他兩家也好不到哪兒去,以前也同樣發生過石油危機,不過最終都合理的解決了,這回也不會例外,區別在於持續的時間長短而已。

為什麼說對原油大跌對美國的影響是最大的?

最主要的還是成本的問題,沙特、俄羅斯、美國是全球產油大國,在2010年之前,美國除了用油量較大之外,在能源方面並沒有特別的優勢,但2010年頁岩氣革命之後,美國在產油方面逐漸攀升,到2019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的石油出口大國,全球市場份額高達18%左右。

在石油價格的問題上,美國因為是產油大國,同時也是用油大國,因為其本身就是製造業大國,所以美國需要維持石油價格的穩定,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為什麼?

因為美國的頁岩油成本很高,全美的石油開采成本合計在30美元/桶左右,但是俄羅斯的石油開采成本只需要17-22美元/桶,至於沙特,那更是只需要9美元/桶,所以,油價大跌,最慘的一定是美國的石油開采企業。

那為什麼價格又不能太高呢?這是因為美國本身就是製造業大國,而石油是所有製造業的上游,假設石油長期維持在80美元/桶上方,美國的製造業將會面臨買不起原材料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長期對中東虎視眈眈的原因之一。

然而油價大跌的輸家是誰,我們的確說不清楚,或者說都是輸家,只是看誰更慘而已,俄羅斯強硬的表示油價維持在25-30美元/桶,可以支撐6-10年,那是因為其成本優勢,只是賺得更少了而已,而沙特有所不同,說中東富得流油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有油,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政府就很有錢。

上一輪石油危機是2014-2016年,美國受到中東跟俄羅斯聯手打壓,可謂是血流成河,美國石油開采企業死了一大片,但是上第一千自損八百,沙特連續兩年財政出現赤字,賺得少了,政府很難長期維持,所以油價又開始逐漸恢復……

對於石油危機的問題,會帶給全球經濟怎樣的影響?對A股有什麼樣的影響?金酒圈有詳細的分析,歡迎夥伴們成為圈友。

短期來看,原油暴跌,作為世界三大石油出口國的美沙俄全都是輸家,都不用計算油價下跌帶來的損失,看看三個國家的股市就可以知道了。一個比一個跌的慘,美股昨天觸發熔斷,三大股指跌入技術性熊市;沙特股市相當於跌了兩個跌停板;俄羅斯股市更慘,近期以來從1650點狂瀉600點,股市都跌去了超過三分之一。這哪個有點贏家的氣象?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俄沙三國對低油價的承受力是從高到低排列的,這是由國家的經濟硬實力決定的。雖然沙特的採油成本最低,俄羅斯次之,美國頁岩油最高,但三國對於石油經濟的依賴程度卻是沙特最高,俄羅斯次之,美國最低。這三國的損失打個比方,如果說沙特是砍了一隻胳膊,那俄羅斯就相當於砍了一隻手,而美國則是砍了一根手指。

對於美國來說,低油價受損的只是石油能源部門,是美國的能源大鱷們。頁岩油垃圾債券的暴跌會不會引發整個金融系統的債務危機還是個未知數。如果這個事實形成,那美國就輸慘了,很可能就此失去石油美元這個經濟霸權的支柱,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將被撼動。但這個推論目前為止只是一種假設。

至於沙特和俄羅斯,持續低油價將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俄羅斯聲稱在25——30美元可以支撐五六年,不過是一種宣傳手段;沙特的低價傾銷一樣難以持續,富足的人民能接受收入減少七成的生活?

沙特的自殘式傾銷如果和俄羅斯一起能夠壓垮美國的頁岩油產業,確實將是重大勝利。重塑石油的供應體系確實能給沙特、俄羅斯帶來更大的定價權,但這個願景很難達成。估計最後還得回到限產保價的老路上來。

石油價格大跌之後,如果長期低迷,美國將會成為最大輸家。

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的實體經濟空心化就一直是心腹大患問題,而美國頁岩油的大發展不僅充實了美國實體經濟,同時還控制了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關鍵還增強了國際原油的話語權,保障了石油美元體系的穩定性並避免美元過度向石油輸出國轉移。

美國依靠頁岩油的大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產油國,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適當出口,即可以增加國內就業還可以減少貿易逆差。而美國又是車輪子上的國家,石油價格對於美國的通脹影響非常明顯,美國原油產量的增加,以及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話語權的增加,令美國能夠更有效地控制全球原油價格,這對穩定美國內部通脹非常有利,對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美國原油產量增加,可以減少大量進口原油,這不僅可以緩解貿易逆差問題,同時可以防止美元向石油輸出國過度流動,這樣可以減緩國內的債務壓力,也可以增強國內的流動性。同時,由於美國對國際原油話語權的增加,還可以強化美國金融市場對國際原油的價格操縱,藉此獲得國際金融利益。

另外,美國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話語權的增強利於美國打壓俄羅斯與伊朗等對手,所以原油價格保持相對的平穩對於美國比較有利。

但是頁岩油開采成本比較高,大概在40美元左右,如果國際原油價格過低,美國的頁岩油企業將會大半倒閉,這顯然會沉重打擊美國經濟與金融體系。而沙特與俄羅斯開採石油的成本基本上都在20美元以內,低的還不足10美元,因此在價格戰上美國必敗,如果打垮美國的頁岩油,國際原油產量自然下降,原油價格就會回升,沙特與俄羅斯就會長期獲利。

俺覺得我們有車一族是輸家!國際油價100美元一桶,我們加一升油6.5元,國際油價40美元一桶時,我們加一升油6.3元。

從利益上講沒有贏家都輸了,從輸的輕重上看俄羅斯輸的厲害,因為俄羅斯石油是它的支柱產業,石油大跌整個國民經濟都受影響,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經濟危機。而沙特雖然也以石油為主但它不差錢,變化的只是數字,加上它開采成本低,對它整體經濟影響比俄羅斯小。美國雖然是產油大國但在整個經濟中佔比小,加上本身消費大,石油降價對國民提高消費企業降低成本有好處,不利的是它石油開采成本高,很可能要限產來應付,這也是沙特的目的之一。

② 1973-1974年世界石油危機怎麼解決的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制,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兩百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閉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

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急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

尼克松還下令減低他的座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擊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國家對石油進口國採取分別對待的策略,根據其對這場戰爭的不同態度,將它們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凡是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或斷絕外交關系或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的國家,劃為友好一類,可以獲得減產前的供應數量。

凡是積極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對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斗爭事業的國家,則被劃為不友好一類,停止對它們的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適當限制對它們的石油供應。

(2)石油亂象什麼時候結束擴展閱讀

石油危機影響

二戰後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首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機。這次石油危機給全球經濟,特別是高度依賴廉價石油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帶來了巨大而深刻的沖擊。這次危機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依託互聯網、計算機及軟體技術、數字技術等科技創新;

展開了一場以信息化為中心的科技革命,進而引發了由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化經濟向以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信息化經濟的轉型。這一全球化的經濟轉型,重塑了二戰後的國際關系格局,在這場科技創新、經濟轉型中落伍或失利的國家,國家綜合實力及國際地位明顯下降。

③ 有沒有關於73年石油鬥爭的資料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 1973年中東十月戰爭中,阿拉伯產油國以
石油為武器,採取提價、減產、禁運、增加股份及國有化等措施聯合行動,
配合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斗爭,有力地打擊了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10月6
日,戰爭爆發的當天,敘利亞首先卡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關閉了輸送
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頓。翌日,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
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全部收歸國有。
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
塔爾6個海灣產油國決定不顧西方石油公司的反對,單方面把海灣原油
標價提高70%。17日,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以9月份各成員國的
產量為基礎,每月遞減5%;對於美國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國家,逐月減
少石油供應5%。緊接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
特等阿拉伯主要產油國相繼宣布對美國和支持以色列的荷蘭實行全面的
石油禁運。十月戰爭結束後,阿拉伯產油國採取了進一步減產、提價和禁
運等措施。11月4日,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再次決定成員國立即減產
25%。12月22日,石油國輸出國組織決定再次大幅度提價,從1974年1
月起阿拉伯標准輕油的標價從5.11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與此同時,
為了感謝非洲人民同以色列斷交,支持阿拉伯人民斗爭的正義行動和聲
援非洲人民的反帝、反殖及反種族主義的斗爭,阿拉伯產油國決定對葡萄
牙、羅得西亞和南非實行石油禁運。此外,阿拉伯產油國還採取了增加股
份和國有化行動。阿拉伯產油國把提價、減產和禁運等措旅結合在一起開
展的石油鬥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威力和影響,極大地支持了阿拉伯人民
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斗爭,打擊了超極大國的強權政治和以色列的侵略擴
張政策。在阿拉伯人民的堅決、有效的斗爭和世界輿論的強大壓力下,以
色列被迫於1974年2月和5月在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作了一定程度的
後撤。接著,在1974年的聯合國第29屆大會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獲准
以常駐觀察員的身份參加聯大的會議和工作,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些均
是阿拉伯人民長期堅持武裝斗爭和運用石油武器的成果。同時,通過石油
斗爭,阿拉伯及第三世界產油國從國際石油壟斷資本手中奪回了控制石
油生產和供應,以及決定石油標價的權利,結束了帝國主義肆意掠奪和剝
削第三世界產油國的歷史,沖破了帝國主義長期壟斷國際經濟的局面,沖
擊了超級大國對第三世界資源、國際市場及金融體系的控制權。

④ 石油危機是否真的存在目前地球上還剩下多少石油

石油危機是否真的存在?目前地球上還剩下多少石油?

中小學地理課本那樣寫著:煤炭和石油都歸屬於不可再生能源,或將在未來50年以內消失殆盡,到時候,人們只有選用別的資源替代。依照這一觀點看來,如今石油應當越來越低,價錢也愈來愈貴才對。殊不知伴隨著世界各國對石油要求提高,石油價錢竟然比兩年前低了許多,不是說石油要匱乏了沒有?

石油資源是時下必不可少的資源,是大家生產製造和消費的關鍵商品,石油的用途無所不在,航天飛船,汽車機械,葯物護膚品這些,基本上都離不了石油,乃至能夠毫無疑問地說,假如如今地球上石油所有消退看不到,當代經濟體制會快速進到崩潰情況,對全人類而言 ,是一個十分大的磨煉。

但是石油的開采並不是你想像中那麼非常容易,往往石油會被開采,是由於大家要應用。開採石油的成本費很高,開采全過程很繁雜艱難,僅有在必須 的情況下,才會下大力氣開采,一般狀況下剛達到實用要求就可以。換句話說,現階段地球上石油有很多,大部分石油也沒有被大家開采出去,直到用是多少再開采是多少。

往往大家要說50年以內開采結束,實際上 說的便是早已查探的石油儲量,而不是地球所有的石油儲量。近些年,伴隨著石油儲量持續提升,在很短的時間以內不容易匱乏,反過來,伴隨著大家勘察技術性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大家勘察石油儲量會愈來愈多。

現階段,世界各國都是在勤奮勘察新能源技術,為此替代石油,以防止「石油困境」的來臨。盡管如今看來,大家不容易為石油急缺而憂慮,但石油必定會有完的一天,因此我們要找更高效率的綠色能源來替代。對於此事,大夥兒有何不一樣的念頭或是建議?

⑤ 石油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隨著美元在某些國家的過快貶值,石油在瘋狂的上漲,糧食產量在全世界的減產,已開始給全球的許多國家帶來了,直接的亂象了.美元兌人民幣已經在6.8元左右了,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在中國的許多外資企業,如果能挺過今年,也許明年會有機會出頭,如果挺不過今年,那就只好關門大吉了. 隨著人民的幣的一路飄紅,而越南盾的一路滑落(至6月23日止,黑市交易價為1美元/17600越南盾左右),將給整個亞洲和世界帶來新一輪的通貨膨脹,由於出口企業的原材料,都是以人民幣來購料,但是出口到美國的價格卻並未有多大變化,這導致大部份出口企業的產品成本上漲,但是以美元結算的國際金融體系的不平衡波動,造成目前至少中國每天的外匯儲備要憑空蒸發幾十億美元.而這種由美元體系建立的石油經濟,糧食經濟等象瘟疫一樣,迅速影響著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和美元外匯儲備多的國家. 目前,中國作為世界最多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在亞洲的各發展中國家裡頭,可能是損失最大的一個國家. 由於人民幣不斷的升值,造成國內的通貨膨脹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因為,中國人的人民幣升值,並沒有給中國人帶來好處,中國人並沒有太多機會用這個優勢去消費美國的產品. 同時,當全世界其它的國家都在跟美元體系的波動相關聯時,也間接地幫助美國消除了次貸危機的壓力,這也是美國人想控制的局面,但是如今只能看運氣的實際情況,因為他們的手也再無法伸這么長了,連美國都無法控制局面,那麼中國這個世界美元儲備第一的國家,也只好跟著美國跳迪斯科了.

如今,石油已漲到了145美元左右一桶,前幾天,有石油輸出國,曾戲稱可能漲到300美元一桶,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那對於中國來說真的不是一件什麼好事了.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能源消耗國,手中原來的美元能買的石油也越來越少了.美元也就越來越不值錢了,隨著石油輸出國的對美元疲軟情況的擔憂,對價格的提高,以避免貶值帶來的壓力,將是給石油需求大國,美國.中國.日本等能源消耗大國,帶來更大的能源危機,這也就間接的造成了發生能源戰爭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了.
曾經有人說,美元上漲和下降,對中國人沒什麼影響的說法.如今,可能再也不成立了:石油對當今各國的通貨膨脹影響: 當你們的汽車在路上跑時,一公里需要2元成本時,你還能說與你沒有關系嗎?(當然現在還沒到這個價位,在此只是比方.如果以100公里平均10升油,如今的97#汽油/6.7元升左右;柴油6.3元升左右),我們公司的一台東風神行2.4商務車,每跑100公里,需油12升左右,按現有油價格計算,每公里需已經0.8元了。如果是私人的車,特別是按揭一族,每天平均跑20公里,油錢16元 + 保險費天/12元左右 + 養路費天/2元左右 + 每天個人生活費10元 + 每天按按揭車費用30元 + 社交及個人日常費用平均天/10元 = 80元 , 這些費用只是個人供車的人士,不包括其養家糊口支付的費用。 當一個公司的汽車開支,以前每個月開支是2萬元,現在是3萬元甚至4萬元,你們還能說對公司的健康發展沒有影響嗎?當石油產品材料,由原來的幾千元/1噸,漲到現在的二三萬元/噸,你還能說對公司的產品價格沒有影響嗎? 可是我們出口到美國的或者世界各國的產品均是以美元結算的佔70%大多數以上,如果是以人民幣結算的情況下,那麼人民幣升值反之則是真的對中國來講是好事.特別是我們要多進口外國貨,全部要用人民幣兌美元的比例,用人民幣支付.所有石油產品,也用人民幣結算,這樣中國的人民幣升值,才有可能給中國帶來一些真的實惠,否則象現在這種牆里開花牆外香,除了中國政府拿了一大筆廢紙在手上,隨時隨著各種能源的高速漲價(這其中包括石油),中國的手頭上的美金最終會變成過期的船票,分文不值!
我在2007年的12月份就提出過中國政府要大量購進黃金和保值的能源產品,但是卻有一些不知是不是網特的人員,公然說我賣國和扯淡等甚至更惡劣的語言. 其實,作為一個中國的平凡民眾,都能看到的情況.我不相信中國的政府看不到嗎? 國家領導人真的不知道這些情況嗎? 我看不是,主要是真正的賣國精蠅太多了,這些人中有許多是在國外讀書回來的,腦袋裡早就裝滿了西方社會那種變質的優越感,彷彿自己也是外國人,在一些場合下甚至動不動就說你們國內人怎樣怎樣,他們完全忘了自己的父母或者是祖先曾經也是中國人,甚到如今有的人也還是中國人的身份,只不過因為出了趟國留了個學,鍍了一層金.就自以為變成了一等公民,而成天地在自己有機會施展時,以國外的一套來進行企業或者政府的實務管理,這樣的人多了,被這樣座陣的公司.機關.政府公務員佔領的領域多了,多到中國的最高領導層都沒辦法控制的局面,中國危矣! 如不能及時從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對最主要的經濟領域和國家戰略單位的一把手進行一次清理,中國將會用十年或者是二十年發展的時間,來為這些民族敗類買單.

一個沒有民族危機感的國家,是極端危險的.改革開放後,國人才剛剛開始能吃上飯,可有些所謂的精蠅們,卻已經「國內房子住不了,國外房子又找好,家裡養個黃臉婆,二三四奶竟賽包,一頓飯局以萬計,一隻寵物賽百民,一部小車上千萬,一股黑勢鎮八方。」這樣的公務員多了,這樣的精蠅多了,如果國家再不去整治,未來真的很渺茫了。
我不喜歡日本人,但是正是因為日本人全體國民都有一種危機感,所以他們的產品和經濟成為了世界上第二的地位,連美國都不得不服日本人的創造力,而正是因為日本人有了危機感,他們才會去拚命吸取別國的能源,並且不斷地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先廉價買回能源,作為國家的戰略能源也好,未來生存能源也好,反正是用花紙去買回來他們最需要的實物。而不是,象中國的某些官方機構或者是個人,用花紙買回來並不比國產貨好的「高級設備」,高級轎車,等等。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產品呢?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象我們這樣的一介平民,既使有再多的好建議的想法,也只能在網上發發牢騷,根本沒有任何人去關注,最多有幾個有同感的憂國憂民之士,跟一個貼那就是作者找到知音的最大回報了.糧食產品對各國的經濟及社會穩定的影響: 當糧食產品,食用油每1升/25元時,你會說與你沒關系嗎?(現在已經普通食用油5升桶裝/75元左右);當普通大米漲到3元/斤時,你還敢說與你沒有關系嗎?(如今已經漲到1.5元/斤了),6月23日的央視的「國際時訊」新聞報道,《人民日報》記者任志彥在印度了發回的最新報道,印度的大米已經漲到44盧比1斤,而去年的這個時候是20多盧比1斤,在印度中產階級的人現在是一天吃2餐飯,貧下中農連一餐有的都吃不上了,有的農村家庭連鍋都揭不開了。盧比兌換人民幣和美元的價格如下:
1 盧比 = 0.1903 元人民幣 , 1 元人民幣 = 5.2556 盧比
1盧比 = 0.02299 美金 , 1 美金 = 43.495 盧比 如果中國的大米漲到印度這個價格,大約是6.8元/斤時,可能月收入/低於2000元以下的家庭(3口之家),真的是同印度一般情況了。

而現實情況,好在中國出了個科學家袁隆平教授,用最少的土地養活了13億人民,最其碼沒有讓這13億人民受餓,這是他老人家創造的世界奇跡,也是保障了人民其碼能吃上飯的最低生活要求。在我們故鄉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土地成片荒蕪無人耕種,留守的都是老幼病殘,有老人的除了一年種一季稻,可以夠一家人一年的吃飯就夠了。其它的什麼作物都不再種了,比如早些年自家都還會種的油菜籽,小麥,棉花等。現在基本上,都沒有種了,除了種幾粒谷,其它的什麼生活物資也都是全靠在外打工的兒女寄錢回家給他們到鎮上去買。而鎮上的物價,有一半以上比深圳經濟特區還要貴許多。不過總算還好,中國農村起碼還有糧食可以自供。 但是,象一些非洲國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在飢餓中渡過的,有許多兒童由於得不到足夠的食物最終被餓死或長期的營養不良而病死。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國家,現在記不清是哪一個國家,那裡人民為了填飽肚子,去山上挖一種什麼泥,用它做成泥餅來充飢。這樣的國家,連最起碼的連的糧食是什麼都是一種奢侈的想法。 隨著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都在以糧食來提煉能源產品,以填補國內的能源危機情況。其實這是一種公然的反人類生存行為,在他們口口聲聲說中國的發展過快,導致世界能源及原材料價格飛漲的混帳話中,完全忘卻了自己正在用反人類生存法則的方式,向不發達國家和貧窮國家炫耀著自己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中國人正當地合理合法地使用能源,卻被他們想方設法的妖魔化。 由於美國這樣的無賴流氓國家的操控,導致人們連吃飯也在漸漸成問題了。原來早晨喝的豆漿,還有一點顏色,可如今只能喝能照見人影的豆漿了,因為黃豆已漲到5元一斤!原本可以吃到一個拳頭大的饅頭,現在只可吃到三分之二拳頭大的饅頭,因為麵粉也在快速漲價!原本可以喝到有點綠豆影子的綠豆湯,現在只可以喝到大部分靠放調味料的綠豆湯,因為綠豆已漲到六七元錢一斤!原來,可以吃老遠聞見香味的菜籽油,如今只可以吃到沒有任何味道價格卻貴得嚇死人的調和油,而且還是什麼轉基因產品。總之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多到國人都麻木了,因為說什麼都是在放屁,政府好象總是在為商人考慮得多些。金龍魚油漲價毫不憂豫地批准,等到中國的企業來申請,又不再批准了,留給金龍魚一個有道德良心的商家之美譽。 其實真正影響全球糧食危機的國家,要從糧食產量上來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居壟斷地位,僅美國一國,糧食年出口量所佔全球份額常年穩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麥更高達60%。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出口國和乙醇燃料生產國。美國現有耕地面積1.9億公頃,由於生產效率高,農產品過剩,長期採取部分土地休耕制度,一旦需要可很快復耕,且目前多數土地每年僅一熟,而其氣候條件完全可一年兩熟,可見國際「糧荒」和糧價上漲其實仍處在可控的局面,而控制手柄就掌握在美澳等國,尤其是美國手中,一旦它們決定增加糧食種植面積,或提高糧食戰略儲備量,危機就會緩解。美國掌握了世界糧食市場的控制權,糧食進口國將受控於美國是國際市場糧食短缺造成的必然趨勢。美國每年都在不遺餘力地向印度推銷其農產品,而印度為了保護自身農業和農民的利益,拒絕大量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力圖實現糧食自給。控制和反控制的斗爭始終在大國之間反復較量。 印度目前是一個由糧食「出口國」衰落為「進口國」的反面教材。印度在糧食生產上走的彎路,值得很多國家來吸取教訓。印度在過去很長時間里一直維持了糧食自給自足的狀態,但是自2005年開始,印度的糧食安全問題開始逐步顯現,糧食的產量也開始無法滿足國內人口的日常所需。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印度政府於2006年7月首次從「小麥出口國」變成了「小麥進口國」,進口了300多萬噸小麥以緩解國內的糧食危機。2007年,印度又連續第二年從國際市場進口了小麥。印度農業委員會的一個官員告訴記者,辛格政府已經認識到糧食生產低迷「已經嚴重威脅到印度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糧食安全甚至比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安全對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重要」。 由於最近糧食價格的瘋狂上漲,「糧食暴動」情況開始威脅各國政府的生存,這種情況也許就會以戰爭的狀態在這些國家蔓延開來,這是一場人類為了生存的戰爭,尤其是「飢餓騷亂」已經波及到與美歐各國利益緊密相關的地區,比如北非和南亞。在北非地區,激進的伊斯蘭武裝分子正利用糧食危機壯大自己的力量。而在南亞,在巴基斯坦1月份舉行的議會選舉中,選民們給了總統穆沙拉夫領導的政黨沉重一擊,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很多人無法忍受高漲的糧價,並將之歸咎於政府。「我們關心恐怖主義和其他事情,但是首先我們關注的是基本生活需要,」伊斯蘭堡24歲的護士阿加蒂說:「人們希望找到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

中東是另一個熱點。在約旦,主糧價格也在一年之中上漲了60%.「我的蔬菜幾乎賣不出去了,」海珊布雷迪說,他在約旦首都大清真寺附近經營一個攤位,「這樣下去可怎麼行呢?」阿卜杜拉國王擔心1996年出現的「糧食暴動」卷土重來,當時憤怒的市民攻進了卡拉克市的警察局。葉門政府更加憂心忡忡。葉門人的平均收入只有每天1.86美元,政府還得面對索馬里難民潮以及北方的部族沖突和連續不斷的恐怖主義威脅。糧價上漲如同火上澆油。自今年2月份起,葉門小麥的價格翻了一番,大米和食用油的價格上漲了五分之一。自3月末起,麵包價格引起的沖突已經導致數人死亡。過去一個季度以來,黎巴嫩的食物價格上漲了145%,敘利亞上漲了20%.「連過去不值什麼錢的歐芹,價格也突然漲到原來的三倍,」大馬士革一名居民抱怨說。 即便是在像迪拜這樣富庶的地方,糧食危機也有重大影響,那裡的超市保證至少在一年內不會對20種主糧提價。顯然,許下這樣的諾言是為了防止在當地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建築軍團」中引發不滿和恐慌。沒有這些建築工廠,迪拜正在忙著建設的那些氣勢宏偉的酒店、博物館和藝術島都將化為泡影。這些外國工人薪水豐厚,但是以當地貨幣迪拉姆支付,與正在貶值的美元捆綁在一起。在摩天大樓和購物中心的陰影下,海灣地區全球化的受益者們幾乎不能應付這場「食物暴動」。「與其他地方相比,不滿、憤怒在中東地區帶來的後果更加具有地理政治學意義,更加嚴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工作人員羅賓洛奇說。結束語: 石油.糧食.美元正在越來越多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朋友,你們准備好了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去嗎? 總之家住農村的朋友,請千萬要叮囑家中的父母,糧食不要忙著拿去換幾張紙呀!存糧比存錢更來得實惠些!! 糧食永遠不會貶值. 新糧出來再賣舊糧吧!塗光明

⑥ 為什麼不再聽說石油危機即使再過一千年,石油都不會枯竭嗎

「到2030年世界將耗盡石油,到2050年將耗盡其他化石燃料」,相信各位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這個警告了,其實早在1973年時斯坦福大學的生態學家保羅·R·埃利希就警告過全世界:「到1990年,世界將耗盡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

現在人類就處在新的「紅銅」時代,因為當前是石油與多種能源混用的!石油最大的兩個用途是燃料和化工,未來電動時代的到來,燃料用途將會萎縮,石油將完全走向化工原料,而這些化工用途則有比較多的替代來源,因此未來的石油可能真的會走向短期內用不完的程度!

這個時間是多久,可能是1000年,甚至更久!

⑦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還有多久會被抽完

作為世界的油箱,沙特有著厚實的家底,盡管具體數據不得而知,但總是給人一種印象,那就是沙特的石油好像挖不完一樣。

1938年3月,經過多年的勘測,美國的一家石油公司終於在沙特境內找到了石油。在沙特東部地區,達曼市的一處油井,開采第一天就挖出了1500桶石油,並在三天後增長到了3690桶。當時沙特缺乏技術,石油的開采只能仰仗美國,因此獲得的收入有限。

控制沙特石油開發的這家美國企業,最初名叫加利福尼亞阿拉伯標准石油公司,後在1944年改名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簡稱阿美石油公司)。直到1973年,沙特才第一次入股阿美石油,這之前公司的全部股份,以及石油定價權,都是由美國財團控制的。

美國從阿美石油撤出股份,自然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沙特的石油要跟美元綁定,此後鞏固了石油美元的核心地位。也是從1973年以後,沙特的日子才真正好起來,開始大規模搞起了基建,並提高普通沙特人的福利。

如果按照沙特2014年2670億桶石油儲量,加上1300萬桶的日開采速度,在未來沙特沒有發現新油田的前提下,該國的石油還能挖50年,這只是預估的數據。當然一旦油價回升,沙特進一步減產,那麼持續的時間將會進一步拉長。

不管是50年,還是70年的開采期,都只是現階段的推測而已,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石油專家多年,預計還會持續下去。對沙特來說,石油還能多少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沙特這個國家能夠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才是當務之急,盡管這條路很難,但必須要走。

⑧ 冀中石油會戰的成立

1969年,大港石油會戰指揮部成立冀中會戰前線指揮部,在河北霸縣、河間一帶展開鑽探。1974年6月,位於高家堡構造的家1井,試油獲得工業油流。1975年7月和10月,任4井、任6井先後試油,均獲日產千噸級高產油流,發現了古潛山油田。為加快冀中石油勘探,1976年1月28日,石油化學工業部向國務院報送《關於組織冀中地區石油會戰的報告》。1月30日,國務院批准這個報告。2月26日,河北省委、天津市委和石油化學工業部黨組開會,決定成立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從大港、吉林、勝利、長慶、江漢、四川、新疆、玉門、大慶等油田,以及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河北省地方企業等,組織抽調72台大型鑽機、3萬多人的會戰大軍,開展冀中石油勘探會戰。到1977年底會戰結束,兩年內共發現14個油氣田(藏)。1977年原油產量1230萬噸,1978年達到1723萬噸。

⑨ 沙俄石油博弈引發油價暴跌,這場石油價格戰最終可能會以怎樣的方式收場

我覺得最後會雙方協商後會各退一步,然後解決了這次石油戰爭。

1、雙方都不願意輕易鬆口。這次石油戰爭雙方都不願意輕易鬆口,因為一旦自己鬆口了,那就是把先手權力讓給對方了,對方占據主動的情況下自己肯定是會吃虧的,沒有一個國家希望自己的國家利益被損害,再加上雙方各自採取針對措施,我覺得現在兩個國家已經弄出火氣了,就是想硬剛下去,看誰先受不了低頭。

綜上,現在石油戰爭仍然會持續下去,但是未來等疫情結束,我覺得雙方會各退一步來解決這次的石油站長,不然一直持續下去對他們也沒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