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期,中國的石油來源在哪裡
當時世界普遍認為中國是個貧油國,所以中國的石油大都是外國進口的,主要是靠美國的軍事援助。運入路徑基本上由於日本的 封鎖都是從大西南運進來的,開始是有滇緬公路後來日本佔領緬甸後有一段時間是靠駝峰航線。後來打通滇緬公路後又改為經滇緬公路了。
⑵ 滇緬輸油管線簡介
滇緬輸油管線即中緬油氣管道,是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後的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可以使原油運輸不經過馬六甲海峽,從西南地區輸送到中國。中緬原油管道的起點位於緬甸西海岸的馬德島,天然氣管道起點在皎漂港。2013年9月30日,中緬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開始輸氣。2015年1月30日,中緬石油管道全線貫通,開始輸油。
2009年12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緬甸能源部簽署了中緬原油管道權利與義務協議,明確了中石油作為控股方的東南亞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在中緬原油管道建設運營上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協議規定,緬甸聯邦政府授予東南亞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對中緬原油管道的特許經營權,並負責管道的建設及運營等。東南亞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同時還享有稅收減免、原油過境、進出口清關和路權作業等相關權利。協議還規定,緬甸政府保證東南亞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對管道的所有權和獨家經營權,保障管道安全。 中緬油氣管道是繼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之後又一條重要能源進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可跨越馬六甲海峽,對保障能源安全有重大意義。
中緬天然氣管道
中緬油氣管道境外和境內段分別於2010年6月3日和9月10日正式開工建設。
2013年5月30日,我國第四條能源進口戰略通道中緬油氣管道將全線貫通。屆時,海上進口原油和緬甸天然氣資源將繞過馬六甲海峽輸送至國內。
管道長度
緬甸境內全長771公里。
原油管道國內全長1631公里。
天然氣管道國內全長1727公里。
運送能力
這條管道每年能向國內輸送120億立方米天然氣,原油管道的設計能力則為2200萬噸/年。
配套煉油廠
雲南
中石油雲南石化煉油工程項目即雲南省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建設地點在昆明市安寧草鋪鎮。
重慶
中緬輸油管道在重慶的「出口」,很可能位於長壽化工園區內。中石油重慶方面的高管說,「我們一直以來的考慮是,將千萬噸煉油廠和管道『出口』都放在長壽化工園,不過最終的結果還要看國家發改委的批復。」
根據此前的初步計劃,重慶市有望爭取到每年1000萬噸的原油輸入,從而實現重慶自己的「煉油夢」。
總投資額
25.4億美元,其中石油管道投資額為15億美元,天然氣管道投資額為10.4億美元。
⑶ 中緬油氣管道的項目資料
根據中緬雙方於2009年6月簽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緬甸聯邦能源部關於開發、運營和管理中緬原油管道項目的諒解備忘錄》。
項目包括原油管道、儲運設施及其附屬設施,以及在緬甸馬德島建設的一個可從超大型油輪卸載原油的碼頭和終端及附近建設的原油儲運設施及其他附屬設施。雙方同意由中石油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原油管道項目。 原油管道起點位於緬甸西海岸馬德島。天然氣管道起點在皎漂Kyaukpyu港。
經緬甸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和撣邦,從雲南瑞麗進入中國, 將在貴州安順實現油氣管道分離,而曾一度被「油荒」困擾的重慶,將成為其中長達的原油管道的末站。天然氣管道,則將南下到達廣西。
管道長度
緬甸境內全長771公里。
原油管道國內全長1631公里。
天然氣管道國內全長1727公里。 雲南
中石油雲南石化煉油工程項目即雲南省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建設地點在昆明市安寧草鋪鎮。
重慶
中緬輸油管道在重慶的「出口」,很可能位於長壽化工園區內。中石油重慶方面的高管說,「我們一直以來的考慮是,將千萬噸煉油廠和管道『出口』都放在長壽化工園,不過最終的結果還要看國家發改委的批復。」
根據此前的初步計劃,重慶市有望爭取到每年1000萬噸的原油輸入,從而實現重慶自己的「煉油夢」。 隨著中緬原油管道項目開工,標志著中國的東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亞天然氣管道)、西南陸上(中緬油氣管道)和海上(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通道)四大油氣進口通道的戰略格局已初步成型,有利於實現石油運輸渠道多元化,保障中國能源供應安全。中緬油氣管道是繼中哈石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後的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緩解了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程度,降低海上進口原油的風險。
目前我國進口原油的絕大多數是依靠經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運輸通道進入境內,中緬原油管道為我國油氣進口在西南方向上開辟了一條重要的陸上通道,為我國原油進口增添了一條進口線路,有利於增強我國石油供應安全性。 通過合作能給緬甸帶來切實的利益,比如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增加就業機會,推動管道沿線的城市化進程。
據悉,在緬甸修建管道,中國並不是第一個。緬泰合資公司最早在緬甸修建管道,路線是從緬甸到泰國。緬甸通過緬泰輸氣管道出口天然氣,每年有20多億美元的外匯收入。
中緬油氣管道可以帶動緬甸石化工業的發展,滿足緬甸國內對能源的需求(緬甸每年需要進口大量柴油和汽油),帶動管道沿線的經濟發展,拉動緬甸整體經濟發展,給緬甸民眾帶來更多實惠。從另一個角度看,緬甸經濟發展了,緬甸與所有鄰國的經貿合作也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緬管線是通向中國西部的捷徑,可以加快西南地區的建設。
有機構預測,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建成後,中國西南地區將新增煉油能力2000萬噸/年,年產成品油1277萬噸,其中汽油310萬噸、柴油840萬噸、煤油127萬噸。配套的乙烯工程規劃建設年產乙烯100萬噸、合成樹脂153萬噸、基本有機原料177萬噸裝置。
中緬油氣管道建設,不僅將填補雲南成品油生產空白,而且也將對雲南省化工、輕工、紡織等產業產生巨大拉動作用,石化工業將成為雲南省新的重要產業。中緬油氣管道經過雲南多個州市,對推進雲南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長遠看,中國還可以沿中緬石油管道修建公路和鐵路,把皎漂開辟為中國西南地區出口南亞、西亞、歐洲和非洲的貨物中轉站。(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⑷ 我國跨境油氣進口管網初見端倪,解困馬六甲尚需時日
泰納石油管線(泰舍特—納霍德卡)駛入快車道。相比於遲遲未破土的中緬管道和中巴管道,中國「能源突圍」的北方管線鋪設,已經駛入了「快車道」。2007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泰舍特至納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納石油管線)將先通向中國(圖3.6)。泰納石油管線一期工程全長2800km,預計於2008年底如期完工並投入使用,年輸油能力3000萬t,原油供應由西西伯利亞地區油田保障。而二期工程預計在2015年完成,年輸油能力5000萬t,原油供應由東西伯利亞地區油田保障。理論上,泰納石油管線投入使用後,將極大地緩解中國目前原油進口的壓力和風險。日本介入競爭和俄方開價過高的風險趨於消除,中國也將擺脫泰納石油管線建設初期的被動態勢。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樂觀預期在近日也蒙上了一層陰影:俄羅斯自然資源部2008年4月10日宣布,泰納石油管線面臨原油供應短缺問題,主要原因是各大石油公司不願投入更多資金開發新油田。從現行開發力度來看,今後10~15年內使泰納石油管線輸油能力由3000萬t增至8000萬t的目標難以實現。不過,該部門也表示會敦促各石油企業加大勘探力度,並且可能會在2009年將對歐洲供應的部分石油調到泰納石油管線,以保障每年對華出口3000萬t原油的計劃。
圖3.6 世界主要油氣運輸管道
(據國新圖庫)
中哈油氣管線(阿塔蘇—阿拉山口)成功貫通,但運力有限。我國西部已投入使用的第一條跨境油氣補給線——中哈石油管線,西起哈薩克的阿塔蘇、東至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全長962km(見圖3.6)。中哈石油管道向我國輸送的原油中,50%來自哈薩克的扎納諾爾油田和阿克糾賓油田,50%來自裏海地區的俄羅斯油田。但這條管道目前的輸送能力僅為1000萬t,即使在2010年二期工程竣工後,其輸油能力也僅達到2000萬t,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中國原油供應體系大部分依靠海運的局面。
哈薩克境內已經建成的石油運輸管道有:薩馬拉(俄)—阿特勞(哈)—黑海新羅西斯克(俄)輸油線;奧爾斯克(俄)—阿特勞(哈)—黑海新羅西斯克(俄)輸油線;阿斯塔納—庫爾泰輸油線;鄂木斯克(俄)—巴甫洛達爾(哈)—阿塔蘇(哈)—希姆肯特輸油線。「中哈線」建成後,將使上述4條輸油管線交織在一起。一旦實現對接,那麼哈薩克、俄羅斯、中國3國的石油管道將構成一個整體。這使建立大中亞及裏海石油管道網路,促進中—哈—俄在石油領域進一步合作成為可能。「中哈線」使裏海石油和西伯利亞石油從西部流入中國市場變成了現實。
中巴石油管線(瓜達爾港—紅其拉甫山口)懸而未決。近年來,有關修建中巴石油管線的爭議不斷,焦點主要集中在:耗費巨資修建中巴石油管線,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中國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指數,降低石油進口運輸風險。設計中的「中巴石油管線」的具體路徑是,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達爾港至新疆的紅其拉甫山口之間修建一條石油管線。瓜達爾港距離石油輸出大國伊朗邊境只有72km。如果「中巴石油管線」計劃實現,來自中亞的石油,將從這里直接輸送至中國境內。從經濟成本方面看,如果按中哈石油管線的建設成本推算,中巴石油管線的總里程為7000km,總投資將起碼需要60多億美元。而通過海運將波斯灣石油運往廣州、上海等港口,每噸運價大約10美元,一年2000萬噸運量的運費也僅需2億美元,相比之下,修建中巴石油管線經濟上極不劃算;從技術角度看,中巴之間橫亘著終年地勢險惡的喀喇昆侖山脈和帕米爾山脈,在這樣的地方鋪設管道,而且要常年維護,中國還未有這方面的經驗;最為重要的是,中巴石油管線並不能促使中國與沙特等中東國家簽署長期穩定的石油供應協議,而巴基斯坦有限的原油產量並不足以支付中巴石油管線的高昂建設費用。
2008年3月20日,舉行了中國援建瓜達爾港工程的竣工儀式,一期工程中方提供了1.99億美元的融資;二期工程,中方的援助預計將高達5億美元,這也是中國迄今最大的援外工程。盡管決策層目前對巴方修建中巴石油管線的提議不置可否,但援建瓜達爾港的能源戰略布局意圖應該是不言自明的。事實上,修建中巴石油管線,短期內並不可行。但中長期來看,也不失為一個破解馬六甲困局的辦法。因此,從石油運輸方式多元化的角度來看,開辟其他跨境輸油管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緬輸氣管道(實兌—瑞麗—昆明)項目正式啟動,輸油管道項目呼之欲出。2008年6月26日,中石油宣布與緬甸聯邦政府、大宇聯合體簽署《緬甸海上A 1,A3區塊天然氣銷售和運輸諒解備忘錄》、《中緬韓印六家公司聯合開展天然氣陸上管道可研的合作協議》和《中緬韓印六家公司委託中石油規劃總院開展天然氣陸上管道可研的委託協議》。該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是中緬天然氣合作項目的重要里程碑,這標志著中緬跨境輸氣管道項目轉入正式實施階段。
緬甸政府同意通過跨境管道向昆明輸送天然氣,中緬跨境輸氣管道項目正式啟動實施(見圖3.6)。按中緬雙方達成的共識,緬甸每年可向昆明輸送65億立方英尺 1英尺=0.3048m。
隨著中緬天然氣項目的展開,運送原油的中緬石油管道到底何時啟動,再次提上議事日程。中石油、中石化的有關中緬石油管道具體項目的實施方案和投資計劃,已上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這標志著討論數年的「中緬輸油管道」設想終於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中緬石油管道主要是把來自中東和非洲的石油,經遠洋油輪從印度洋運至緬甸實兌港輸送上岸,再通過長達900km的輸油管線經過緬甸曼德勒、雲南瑞麗,直達昆明,可能還會延伸至重慶。
在過去幾年裡,關於投資成本和經濟回報的權衡,一直是中緬輸油管道遲遲不能敲定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從能源供應安全的角度來看,修建中緬輸油管道,再多的錢也值得,因為中緬石油管道是中國擺脫馬六甲海峽油運困局的最好解決方案。因此,近年來,中國學術界有關降低進口石油海運風險、開辟陸路運輸管道的呼聲此起彼伏。
中緬輸油管道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國進口石油渠道過於單一的風險。它開辟了中國油運「印度洋線路」,即中國從中東和非洲買來的石油可以直接從印度洋經緬甸過境,進入中國。與之前通過馬六甲海峽運抵廣東的「太平洋線路」相比,要近1820海里,而且相對安全得多。中緬輸油管道建成後,通往中國的油輪可以分流走印度洋路線,這不僅對中國有利,對很多東南亞國家也很有益。
通過對我國石油進口現狀的系統分析,不難發現我國石油進口無論是進口來源的多元化還是運輸方式的多樣化,都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未來我國石油進口戰略布局任重而道遠。因此,開展中國油氣進口運輸風險評價研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⑸ 閑置兩年的中緬輸油管道重新開通會對國內石油市場產生什麼樣的意義
由於中緬間的關系「微妙」,管道已經閑置了兩年
一條貫穿緬甸全境通往中國西南地區總長達到770公里的新輸油管線即將開通,這也標志著一條新的石油貿易線路的出現。
知情人士說,雙方正在努力協商最終的條款並簽署合同。他說:「我不確定最終的條款什麼時候可以完成,但是可能幾天後或者4月初就可以達成了。」
報道稱,這條輸油管線的日輸油能力為40萬桶,這相當於中國日石油進口總量的5%。中石油同緬甸方面就輸油協議達成一致後,雲南境內的煉油廠就可開工運轉。
中石油計劃今年6月在雲南開始試生產,這一項目也是為了擴大解決中國西南部燃油短缺的問題。一名官員表示,在此之前,為了給新的煉油廠儲備提供一個月的燃料,中石油預計還會另外購買700萬桶原油。
報道稱,雖然協議還沒有最終簽署,但是緬甸境內的輸油管道已經開始啟動。路透社船運數據顯示,運油船United Dynamic號運載100萬桶原油離開南印度洋海岸,本周預計將到達緬甸皎漂港。
國內油價現狀:燃油短缺,價格不斷上漲
油價的節節上漲早已成為了街頭坊里閑聊的熱門話題,對於普通車主而言,這也許只是個涉及每月用車開支增加多少的家庭預算,然而對於中國汽車產業和汽車企業而言,一個異常嚴峻的生存考驗正疾步而來。根據相關權威部門的預算,國內燃油價格近期內還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並且由於海外原油資源的日益短缺以及油價的上漲,在未來若干年內行情將是只漲不跌,此外中國油價在燃油稅、與海外接軌等因素影響下,漲幅和頻次都將高於海外。
⑹ 在二戰時期,中國的石油來源在哪裡
在1939年開始,玉門油田開始出油,一年能出大約5萬噸——這只能滿足很少一部分需求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大多數石油需要進口,主要是從法屬印度支那和英屬緬甸(緬甸本身也出一些油)的港口進口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陸路交通被日軍截斷,則完全需要美軍運輸機通過「駝峰航線」運來,成本極高
⑺ 緬甸並不是石油大國,為何我國要建設中緬石油管道呢
因為緬甸雖然沒有很好的石油資源,可是緬甸卻是我國連接中東石油管道的重要中轉站,所以為了保證中東的石油能夠順利的進入我國,我國肯定要在緬甸這個國家建設石油管道,當然這樣做同時也是可以帶動緬甸的經濟發展。
緬甸也不是第一個和我國石油合作並且從中獲取巨大利益的國家,在我國前面的還有俄羅斯、土庫曼和烏茲別克都與緬甸合作過。因為和這些國家的合作,中國已經形成了西南、西北、東北陸上還有和海上四個大油氣進口通道的戰略計劃,石油運輸渠道向多元化進行轉變,能源的供應也讓人比較放心。
⑻ (10分)2009年6月16日,中緬簽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緬甸聯邦能源部關於開發、運營和管理中緬原
(1)地勢低窪,排水不暢;降水豐富,來洪量大;大河入海口,海潮頂托強烈。(每點2分,6分)
(2)地勢崎嶇不平(山河相間);滑坡、泥石流多發,施工難度大,經過河流多(4分) (3)減少石油進口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縮短進口石油的運輸距離;促進西南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西南地區經濟,有利於西南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 ⑼ 緬甸為何切斷中緬油氣管道 主要是由於當地緬甸NGO和部分居民的反對,以及政治局勢的影響。 緬甸NGO和部分居民的反對,令東南亞管道公司和承建商們很尷尬。中緬油氣管道,始於緬甸西海岸的若開邦皎漂市,向東北斜穿緬甸全境,從南坎進入中國雲南邊境口岸瑞麗。除了若開邦,中緬油氣管道還必須穿越至今仍處在內戰中的克欽邦,其政治風險遠高於若開邦。 相關信息: 《財經》記者去年實地考察緬甸時,皎漂市發電站管理委員會的Ko Bala曾介紹稱,當地每天公共供電8小時,從早5點30分到早8點30分,以及晚6點到晚11點。其中,僅有2小時可享受政府補貼的供電價格,即每度電50緬幣(1元人民幣約合150緬幣),與緬甸國內有水電的地區無異。但其他6小時,電價則依據市場油價波動,每度電高達500緬幣以上。 中緬油氣管道的「插入」,打破了這一地區的田園風光。工程所過之處,塵土飛揚,路邊學校的孩子們咳嗽不已。到了雨季,更是泥濘不堪,在工地上打零工的當地人需要不斷搬來磚頭和石板墊泥坑,才能保持工程車輛不陷進去,周邊村子的村民只能手拎拖鞋光腳挪步。 ⑽ 緬甸什麼時候可以正常入境中國 了解到中緬國門大概是在2022年也就是今年的6月份左右開放,但是由於最近的疫情影響國足在輸緬甸以後,緬甸舉國歡慶造成了交叉感染所以現在緬甸疫情有點嚴重初步了解到應該是在六月份左右會開放但是具體,中國公民進入緬甸,持外交、公務護照可免辦簽證。凡持因公普通護照和因私護照來緬甸都需辦理有效簽證。緬甸駐北京大使館和駐雲南昆明的總領館及駐香港總領館受理辦理簽證的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