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石油鑽探用什麼油
擴展閱讀
合肥水資源怎麼樣 2025-08-05 15:51:35
車輛費用小計是什麼 2025-08-05 15:49:49

中國石油鑽探用什麼油

發布時間: 2022-12-31 00:27:00

⑴ 石油的石油鑽探

為了將鑽頭鑽下來的碎屑以及潤滑和冷卻液運輸出鑽孔,鑽柱和鑽頭是中空的。在鑽井時使用的鑽柱(專業術語也稱做鑽具)越來越長,鑽柱可以使用螺旋連接在一起。鑽柱的端頭是鑽頭。大多數今天使用的鑽頭由三個相互之間成直角的、帶齒的鑽盤組成。在鑽堅硬岩石時鑽頭上也可以配有金剛石。不過有些鑽頭也有其它的形狀。一般鑽頭和鑽柱由地上的驅動機構來旋轉,鑽頭的直徑比鑽柱要大,這樣鑽柱周圍形成一個空洞,在鑽頭的後面使用鋼管(專業術語也稱做套管)來防止鑽孔的壁塌落。
鑽井液由中空的鑽柱被高壓送到鑽頭。鑽井泥漿則被這個高壓通過鑽孔送回地面。鑽井液必須具有高密度和高粘度。有些鑽頭使用鑽井液來驅動鑽頭,其優點是只有鑽頭,而不必整個鑽柱被旋轉。為了操作非常長的鑽柱在鑽孔的上方一般建立一個鑽井架。在必要的情況下,今天工程師也可以使用定向鑽井的技術繞彎鑽井。這樣可以繞過被居住的、地質上復雜的、受保護的或者被軍事使用的地面來從側面開采一個油田。地殼深處的石油受到上面底層以及可能伴隨出現的天然氣的壓擠,它又比周圍的水和岩石輕,因此在鑽頭觸及含油層時它往往會被壓力擠壓噴射出來。為了防止這個噴射現代的鑽機在鑽柱的上端都有一個特殊的裝置來防止噴井。一般來說剛剛開採的油田的油壓足夠高可以自己噴射到地面。隨著石油被開采,其油壓不斷降低,後來就需要使用一個從地面通過鑽柱驅動的泵來抽油。通過向油井內壓水或天然氣可以提高可以開採的油量。通過壓入酸來溶解部分岩石(比如碳酸鹽)可以提高含油層岩石的滲透性。隨著開采時間的延長抽上來的液體中水的成分越來越大,後來水的成分大於油的成分,今天有些礦井中水的成分佔90%以上。通過上述手段、按照當地的情況不同今天一個油田中20%至50%的含油可以被開采。剩下的油今天無法從含油的岩石中分解出來。通過以下手段可以再提高能夠被開採的石油的量。 1.通過壓入沸水或高溫水蒸汽,甚至通過燃燒部分地下的石油;
2.壓入氮氣;
3.壓入二氧化碳來降低石油的黏度;
4.壓入輕汽油來降低石油的黏度 ;
5.壓入能夠將油從岩石中分解出來的有機物的水溶液;
6.壓入改善油與水之間的表面張力的物質(清潔劑)的水溶液來使油從岩石中分解出來;
7.這些手段可以結合使用。雖然如此依然有相當大量的油無法被開采。
水下的油田的開采最困難。要開采水下的油田要使用浮動的石油平台。在這里定向鑽井的技術使用得最多,使用這個技術可以擴大平台的開采面積。 與一般的固體礦藏相比,有三個顯著特點:①開採的對象在整個開採的過程中不斷地流動,油藏情況不斷地變化,一切措施必須針對這種情況來進行,因此,油氣田開採的整個過程是一個不斷了解、不斷改進的過程;②開采者在一般情況下不與礦體直接接觸。油氣的開采,對油氣藏中情況的了解以及對油氣藏施加影響進行各種措施,都要通過專門的測井來進行;③油氣藏的某些特點必須在生產過程中,甚至必須在井數較多後才能認識到,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勘探和開采階段常常互相交織在一起(見油氣田開發規劃和設計)。
要開發好油氣藏,必須對它進行全面了解,要鑽一定數量的探邊井,配合地球物理勘探資料來確定油氣藏的各種邊界(油水邊界、油氣邊界、分割斷層、尖滅線等);要鑽一定數量的評價井來了解油氣層的性質(一般都要取岩心),包括油氣層厚度變化,儲層物理性質,油藏流體及其性質,油藏的溫度、壓力的分布等特點,進行綜合研究,以得出對於油氣藏的比較全面的認識。在油氣藏研究中不能只研究油氣藏本身,而要同時研究與之相鄰的含水層及二者的連通關系(見油藏物理)。
在開采過程中還需要通過生產井、注入井和觀察井對油氣藏進行開采、觀察和控制。油、氣的流動有三個互相聯接的過程:①油、氣從油層中流入井底;②從井底上升到井口;③從井口流入集油站,經過分離脫水處理後,流入輸油氣總站,轉輸出礦區(見油藏工程)。 測井工程在井筒中應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鑽過的岩層和油氣藏中的原始狀況和發生變化的信息,特別是油、氣、水在油藏中分布情況及其變化的信息,通過電纜傳到地面,據以綜合判斷,確定應採取的技術措施(見工程測井,生產測井,飽和度測井)。
鑽井工程在油氣田開發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設一個油氣田中,鑽井工程往往要佔總投資的50%以上。一個油氣田的開發,往往要打幾百口甚至幾千口或更多的井。對用於開采、觀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產井、注入井、觀察井以及專為檢查水洗油效果的檢查井等)有不同的技術要求。應保證鑽出的井對油氣層的污染最少,固井質量高,能經受開采幾十年中的各種井下作業的影響。改進鑽井技術和管理,提高鑽井速度,是降低鑽井成本的關鍵(見鑽井方法,鑽井工藝,完井)。
採油工程是把油、氣在油井中從井底舉升到井口的整個過程的工藝技術。油氣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層的能量自噴,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氣舉等人工增補的能量舉出。各種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經常出現的結蠟、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證油井正常生產。水力壓裂或酸化等增產措施,能提高因油層滲透率太低,或因鑽井技術措施不當污染、損害油氣層而降低的產能。對注入井來說,則是提高注入能力(見採油方法,采氣工藝,分層開采技術,油氣井增產工藝)。
油氣集輸工程是在油田上建設完整的油氣收集、分離、處理、計量和儲存、輸送的工藝技術。使井中采出的油、氣、水等混合流體,在礦場進行分離和初步處理,獲得盡可能多的油、氣產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環境。減少無效損耗(見油田油氣集輸)。 隨著油價的飛漲,其它生產油的技術越來越重要。這些技術中最重要的是從焦油砂和油母頁岩提取石油。雖然地球上已知的有不少這些礦物,但是要廉價地和盡量不破壞環境地從這些礦物提取石油依然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另一個技術是將天然氣或者煤轉化為油(這里指的是石油中含有的不同的碳氫化合物)。
這些技術中研究得最透徹的是費·托工藝。這個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為了補償德國進口石油被切斷而研究出來的。當時德國使用國產的煤來製造代替石油。二戰中德國半數的用油是使用這個工藝產生的。但是這個工藝的成本比較高。在油價低的情況下它無法與石油競爭,只有在油價高的情況下它才有競爭力。
通過多重工藝過程這個技術可以將高煙煤轉換為合成油,在理想狀況下從一噸煤中可以提煉200升原油和眾多副產品。目前有兩個公司出售它們的費-托工藝技術。馬來西亞民都魯的殼牌公司使用天然氣作為原料生產低硫柴油燃料。南非的沙索公司使用煤作為原料來生產不同的合成油產品。今天南非的大多數柴油是使用這個技術生產的。當時南非發展了這個技術來克服它因為種族隔離受到制裁所導致的能源緊缺。
另一個將煤轉化為原油的技術是1930年代在美國發明的卡里克工藝。最新的類似的技術是熱解聚,理論上使用這個工藝可以將任何有機廢物轉化為原油。 現代石油歷史始於1846年,當時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區的亞布拉罕·季斯納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蘭人依格納茨·盧卡西維茨(Ignacy ?ukasiewicz)發明了使用更易獲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蘭南部克洛斯諾附近開辟了第一座現代的油礦。這些發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開來了。1861年在巴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當時巴庫出產世界上90%的石油。後來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為奪取巴庫油田而展開的。
19世紀石油工業的發展緩慢,提煉的石油主要是用來作為油燈的燃料。20世紀初隨著內燃機的發明情況驟變,至今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內燃機燃料。尤其在美國在德克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油田發現導致「淘金熱」一般的形勢。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屬東印度、波斯、秘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發現了新的油田。這些油田全部被工業化開發。
直到1950年代中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長迅速。1973年能源危機和1979年能源危機爆發後媒介開始注重對石油提供程度進行報道。這也使人們意識到石油是一種有限的原料,最後會耗盡。不過至今為止所有預言石油即將用盡的試圖都沒有實現,所以也有人對這個討論表示不以為然。石油的未來至今還無定論。2004年一份《今日美國》的新聞報道說地下的石油還夠用40年。有些人認為,由於石油的總量是有限的,因此1970年代預言的耗盡今天雖然沒有發生,但是這不過是被遲緩而已。也有人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總是能夠找到足夠的便宜的碳氫化合物的來源的。地球上還有大量焦油砂、瀝青和油母頁岩等石油儲藏,它們足以提供未來的石油來源。已經發現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國的油母頁岩就含有相當於所有已知的油田的石油。
今天90%的運輸能量是依靠石油獲得的。石油運輸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運輸驅動能源。此外它是許多工業化學產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許多軍事沖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海灣戰爭)中,占據石油資源是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國際原油的持續低迷,多家監測機構表示,截至外盤5月25日,作為我國成品油調價重要標桿的三地原油變化率跌破-4%已成定局,6月國內成品油下調也將成為板上釘釘。業內人士更表示,本輪計價期內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滑,更將導致其他與成品油關聯性不是很強的市場,也將無法得到成本支撐,6月整個油品市場可能陷入全面疲軟。

⑵ 中國南海鑽井平台昰屬於中國石油公司還是中國石化公司

都不是,屬於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
我國海洋石油鑽探開采工作由中海油負責,例如南海981、982等鑽井平台就是中海油的。

⑶ 石油鑽探用的鑽頭是什麼做的

鋼材呀,其實按照牙輪鑽頭、PDC鑽頭、取芯鑽頭及球磨鑽頭等分類,均是由不同配件鑄造和組裝而成的。

⑷ 中國是如何鑽探深海石油的

深海,開發的少,深海在南海東部,以前都是合資平台,現在有hysy981,逐步自己探索,自營開發深海資源。

⑸ 石油鑽探都用到哪些化工品

如果你問詢的是石油鑽探涉及的化工製品,包括:防腐塗料、法蘭、墊片、密封膠(圈)、油漆、防水材料、PV管等;

如果你問詢的是石油鑽探所使用的通用設備和材料裝備還應該增加:機泵、冷風機、壓縮機、鼓風機、高、低壓閥門、軸承、鑽頭、鑽桿、石油鑽探管、石油套管、各種規格鋼管等。

開採石油所用到的化工原料:鹽酸、殺菌劑、消泡劑、氯化鉀、
表面活性劑 粘土穩定劑 抗乳化劑 延緩劑 交聯劑, 激活劑 鐵穩定劑 羥色胺破碎劑

⑹ 中國石油分那幾大種

中國石油產品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一、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二、潤滑油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三、瀝青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四、溶溶劑
溶溶劑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⑺ 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哪個油好

正常情況下,在部分城市中石化的油品要略好於中石油的油品,原因有二,如下:
其一,78年以後中石化主要從事成品油的銷售工作(中石油主要負責原油的開采和煉化),比較注重銷售環節的管理,油本身區別不大,誰管理的更細致,誰的油品就會好一點,雖然最近關於中石化的負面報道不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石油在零售管理方面至少要落後5年。
其二,中石化的油一直是比中石油要貴一點的,這一點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兩家的理念是不同的,中石化想靠品質取勝,而中石油一直認為價格才是硬道理,從企業內部經營宗旨就能看出一二,中石化追求利潤最大化,即使在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競爭激烈的時候,也只把少數省國道加油站降了價,而想要保證利潤最大化,必須保證油品質量。
區別:
中國石油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兩者在原來石油部的時候,中國石油是生產企業,中國石化是銷售企業,所以現在中國的油田除勝利油田,中原油田以外,大油田基本上都在中國石油一方,兩者以黃河為界,所以在南方您看到的是石化的加油站比較多,在北方基本是中國石油的天下。中國的油田幾乎都在北方如「大慶」,「遼河」,「勝利」,「中原」,「長慶」,「克拉馬依」等。
由於地域「等」原因,北方的煉廠都煉制國內北方油田的原油,而南方少油田分布,大多煉制進口原油。所以,中石油的油田多,中石化的煉油廠多。「中石油」和「中石化」基本上是「北」與「南」分據,南北分治的。即北方是中石油的地盤,南方是中石化的地盤。但是這些年的局勢有所突破,就如同網通和電信開始南下和北上一樣,中石化也開始北上,中石油也在向南滲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了與國外的石油公司,例如韓國SK等競爭,國家讓中石油中石化兩大企業在對方地盤上互建加油站,搶佔好地段,最直觀的辨別方法就是看站的顏麵包裝,再有就是看衣服,中石化是藍色的,中石油是紅色和黃色的!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業務結構上是一樣的,都是上中下游綜合一體化的能源化工公司。中國石油的前身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主管石油的開采、存儲和運輸,基本都是上游業務;中國石化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主要進行煉油、石油化工、成品油分銷的業務,基本是中游和下游業務。2000年兩家進行重組,中國石油的一部分油田勘探開采企業劃歸中國石化,中國石化的一部分煉油企業、銷售企業劃歸中國石油,這樣,兩家結束了單一業務的歷史,都是成為了全業務公司。目前中國石油上游業務的實力仍然是強於中國石化的,而中國石化的煉油、銷售業務是強於中國石油的。

⑻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區別它們都是自己鑽井提煉油嗎

中石油和中石化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中石油控制的油田多,產量規模較大(多在東北和西北),控制面積大,原油產量高,但煉化企業較少,煉化能力較小,主要控制北方(黃河以北)的成品油銷售。而中石化控制的油田較少,且產量都較小,多處於黃河以南(現在北方也拿到一些零星區塊),但煉化企業多(大部分為進口原油),煉化能力較大,主要控制南方(黃河以南)成品油銷售。

⑼ 鑽探油料的牌號、使用

(一)潤滑油、機油、柴油的使用

1.潤滑油的作用

柴油機是鑽機的動力驅動,柴油機內有許多相互摩擦運動的金屬表面,這些部件運動速度快、環境差,工作溫度高。為降低動力損耗,減少機器部件的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針對不同運動件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潤滑方式和潤滑劑進行潤滑,以確保機械設備運轉可靠。

潤滑油的作用如下:

1)潤滑減磨。活塞和汽缸之間、主軸和軸瓦之間均存在著快速的相對滑動,要防止零件過快磨損,則需要在兩個滑動表面間建立油膜。有足夠厚度的油膜將相對滑動的零件表面隔開,從而達到減少磨損的目的。

2)冷卻降溫。機油能夠將熱量帶回機油箱再散發至空氣中,幫助水箱冷卻柴油機。

3)清洗清潔。好的機油能夠將柴油機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損金屬顆粒通循環帶回機油箱,通過潤滑油的流動,沖洗零件工作面上產生的臟東西。

4)密封防漏。機油可以在活塞環與活塞之間形成一個密封圈,減少氣體的泄漏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進入。

5)防銹防蝕。潤滑油能吸附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氣、酸性物質及有害氣體與零件的接觸。

6)減震緩沖。當柴油機氣缸口壓力急劇上升,會突然加劇活塞、活塞屑、連桿和曲軸軸承上的負荷,這個負荷經過軸承的傳遞潤滑,使承受的沖擊負荷起到緩沖的作用。

2.機油的牌號及使用

目前市場上的機油因其基礎油不同可分為礦物油與合成油兩種(植物油因產量稀少故不計)。合成油中又可分為:全合成油與半合成油兩種。全合成機油是最高等級的。

礦物油與合成油最大差別在於:合成油使用的溫度更廣,使用期限更長,以及成本更高。同樣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用較低的黏度就可達成,而礦物油就需用相對於合成油較濃的黏度才可達到同樣要求。在相同的工作環境里,合成油因為使用期限比礦物油長很多,因此成本較高。

機油的黏度多使用SAE等級別標識。SAE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英文縮寫。例如:SAE15W-40、SAE5W-40,「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在冷啟動時對柴油機的保護能力越好;「W」後面的數字則是機油耐高溫性的指標,數值越大說明機油在高溫下的保護性能越好。

S系列代表汽油柴油機用油,而C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但當S和C同時出現的時候就說明是汽油柴油通用型機油。機油質量從「SA」一直到「SL」,字母越靠後,質量等級越高。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機油中會有更多用來保護柴油機的添加劑。

適用於鑽探施工用機油的等級為:CF級,相當於以前的CD級和CE級。

3.柴油的牌號及使用

柴油是應用於壓燃式柴油機的專用燃料。柴油的外觀為水白色、淺黃色或棕褐色的液體。柴油又分為輕柴油與重柴油兩種。輕柴油是用於1000r/min以上的高速柴油機中的燃料,重柴油是用於1000r/min以下的中低速柴油機中的燃料。一般加油站所銷售的柴油均為輕柴油。輕柴油產品目前執行的標准為《GB252—2000 輕柴油》標准,該標准中柴油的牌號分為10號、5號、0號、-10號、-20號、-35號、-50號,柴油的牌號劃分依據是柴油的凝固點。冷濾點是衡量輕柴油低溫性能的重要指標,能夠反映柴油低溫實際使用性能,最接近柴油的實際最低使用溫度。

在選用柴油牌號時,應同時兼顧當地氣溫和柴油牌號對應的冷濾點。5號輕柴油的冷濾點為8℃,0號輕柴油的冷濾點為4℃,-10號輕柴油的冷濾點為-5℃,-20號輕柴油的冷濾點為-14℃。

(二)冷卻液、防凍液的使用

冷卻液由水、防凍劑、添加劑三部分組成。

1.冷卻液的使用

冷卻液是柴油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柴油機冷卻系統中循環流動,將柴油機工作中產生的多餘熱能帶走,使柴油機能以正常工作溫度運轉。當冷卻液不足時,將會使柴油機水溫過高,而導致柴油機機件的損壞。冷卻液除了冷卻作用外,還具有以下功能:

1)冬季防凍。為了防止柴油機在冬季停車後,冷卻液結冰而造成水箱、柴油機缸體脹裂,要求冷卻液的冰點應低於該地區最低溫度10℃左右,以備天氣突變。

2)防腐蝕。冷卻液具有防止金屬部件腐蝕、橡膠件老化的作用。

3)防水垢。冷卻液在循環中應盡可能少地減少水垢的產生,以免堵塞循環管道,影響冷卻系的散熱功能。

4)高沸點(防開鍋)。冷卻液的沸點通常都超過105℃,比起水的沸點100℃,冷卻液能耐受更高的溫度而不沸騰(開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高負荷柴油機的散熱冷卻需要。

2.冷卻液的種類

1)揮發性的冷卻液。以90%左右的醇為主要成分,具有凍結點低的性能,但由於比水蒸發得快,因此在補充冷卻液時,必須補充防凍液原液。

2)半揮發性冷卻液。以甲醇和乙二醇為主要成分,其性能為中等級,但和揮發性防凍液相比,蒸發較少。

3)非揮發性冷卻液。以75%以上的乙二醇為主要成分,是市場上的主要產品,其凍結點並不很低,沸點高,尤其適用於大功率柴油機。

3.防凍液的種類

防凍液是一種含有特殊添加劑的冷卻液,主要用於水冷式柴油機冷卻系統。防凍液具有冬天防凍,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蝕等優良性能,全年使用能對柴油機提供全面有效的保護。目前大部分防凍液是以乙二醇為主要原料,再加入適量的有機或無機鹽類來達到防腐防銹的作用。

按防凍劑成分不同又可分為酒精型、甘油型、乙二醇型等類型的冷卻液。

酒精型冷卻液是用乙醇(俗稱酒精)做防凍劑,價格便宜,流動性好,配製工藝簡單,但有沸點較低、易蒸發損失、冰點易升高、易燃等缺點,現已逐漸被淘汰。

甘油型冷卻液沸點高、揮發性小、不易著火、無毒、腐蝕性小,但有降低冰點效果不佳、成本高、價格昂貴等缺點,用戶難以接受,只有少數北歐國家仍在使用。

乙二醇型冷卻液是用乙二醇做防凍劑,並添加少量抗泡沫、防腐蝕等綜合添加劑配製而成的冷卻液。由於乙二醇易溶於水,可以任意配成各種冰點的冷卻液,其最低冰點可達-68℃。這種冷卻液具有沸點高、泡沫少、降溫性能好、防腐和防垢等特點,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冷卻液,目前國內外發動機所使用和市場上所出售的冷卻液幾乎是這種乙二醇型冷卻液。

4.防凍液的使用

柴油機防凍液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僅供寒冷季節防凍用的普通類,如國產的酒精-水型、甘油-水型、乙二醇-水型等。另一類是可供全年各地通用的長效類,長效防凍液除基礎液和水外,還加防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等多種添加劑,如國產的乙烯-乙二醇型,從日本進口的LLC型、TCL型,美國殼牌防凍液等。目前,國產防凍液使用較普遍的有乙二醇-水型。它具有冰點低,安全可靠;沸點高,不易揮發等優點。但乙二醇-水型防凍液膨脹系數大,比熱容小,有毒。

選用防凍液或在配製時,主要依據使用地區的環境溫度選用,而且沸點盡可能高些。水冷柴油機應加註不含礦物質的軟水,如雨水、雪水,或對硬水經軟化處理後的水。

乙二醇型防凍液執行的標準是石油化工行業標准《NB/SH/T0521—2010乙二醇型和丙二醇型發動機冷卻液》,可分為合格品和一級品兩個質量等級。按照冰點又分為-25、-30、-35、-40、-45、-50共6個水溶液和濃縮液7個新產品。

⑽ 中石油和中海油能不能混用

下面雖然說的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但同樣適用中石油和中海油。
說到中國石油的尖端品牌,那基本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那麼這兩家哪家的石油更好一點呢?有什麼區別呢?同號的兩家石油可以混加嗎?
單從油品來看,中石化>中石油,首先,中石油的加油站相對來說較多,且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北方,油田也大多是國內的油田;而中石油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南方,國內的油田相對較少,煉的大多是來自中東的進口油。其實,從煉油的工藝角度來說,無論中石油還是中石化經過加工後的,都符合國際標准,所以都差不多的。
只不過在添加劑上有些區別。中石化的添加劑比較好,這點在汽油的密度上有所體現。中石油密度0.72-0.73,中石化密度0.75-0.77。然而中石化的油單價上要貴一些,所以折算一下兩種油也差不多,雖然中石油與中石化的密度上有點差別,但由於國家相關規定的管控,兩種油品也沒有差很多,只是細微上的差距。
那麼同標號的中石化的油和中石油的油可以混加嗎?從本質上來講,混加幾次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但是,建議大家還是堅持用一個品牌的燃油,畢竟兩家的原油不同,加工的工藝和添加劑也有所不同,所以如果經常混加,發動機可能會因為不習慣而出現輕微的抖動,更容易產生積碳。所以盡量還是選擇一個品牌的燃油進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