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讓人感到神秘的洛克菲勒家族,到底有多少錢
洛克菲勒出生於1839年7月,從小家庭並不是很富裕,可以說很貧窮,家中當時有六個孩子,他排行老二。他的父親是一個到處闖盪的木材商,也是以經商為生,不過也都是一些小生意,維持家庭生計,同時也是馬販子、江湖醫生。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勤儉、持家、朴實、家教嚴格,而且生活非常自律。
對於洛克菲勒小時候成長影響很大。同樣在他成年後也一直恪守母親的教誨,繼承了母親的美德。
他創業的原因還得從他的工作說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薄記員,也就是在公司中做財務記賬工作,雖然工作很微小,但是他卻幹得非常出色,贏得了老闆的非常高的贊譽和賞識。但是好景不長,三年後,也就是1858年,洛克菲勒向老闆請求漲薪來維持家用,卻得到了老闆的拒絕,他一怒之下選擇辭職創業。
他離開時年僅只有18歲,和自己的一個英國朋友莫里斯·克拉克雙方各自出了2000美元開始經營穀物和馬草生意。其實洛克菲勒當時僅僅只有800美元,而剩下的1000多美元,是以每年10%的利益向父親借的。
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佩姬·杜拉尼
一直到現在的第四代掌門人戴維·洛克菲勒的長女,佩姬·杜拉尼,一直很重視慈善事業。
Ⅱ 洛克菲勒的身家只有10億美元,跟蓋茨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為什麼很多史學家都說他是美國史上最有錢的人-
洛克菲勒是美國第一個壟斷財團的締造者,他當時從壟斷石油入手,漸漸延伸到石油工業的各種附屬工業,再到美國其他工業。他創造了美國壟斷財閥的時代。
還有,那時候的10億美元購買力比今天大的多。洛克菲勒第一份工作簿記員月薪才17美元,現在起碼都要上千。他創辦了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一流名校,連聯合國大樓都是洛克菲勒留下的。光是石油公司,換到今日都不止10億美元吧!
有人摺合過,洛克菲勒總資產在今天摺合美元約4000億美元,遠遠超過比爾蓋茨460億美元
當時洛克菲勒壟斷了美國90%的石油產業,後來標准石油被拆分了,分出來的埃克森美孚現在還是世界五百強第一,你能想像當年的標准石油有多強大?
而且一百年前的10億美元什麼概念?只能跟你說:很多,在那幾十年前,俄國700萬美元就能把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給賣了!不過90年代末微軟股價巔峰時蓋茨的身價也有1300億美元!
(2)洛克菲勒石油公司賺到多少錢擴展閱讀
艱苦創業
1858年,洛克菲勒與克拉克(Maurice B. Clark)合夥開始獨立經營農產品轉售的 生意。23歲時決定從事煉油業。
1859年3月18日,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合夥開的公司正式開業。
1863年,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兩人成立Clark& Rockefeller轉向石油提煉投資,並攬入了另一位合夥人,化學家安德魯斯(Samuel Andrews),合資在克利夫蘭建立煉油廠。
1865年,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在經營方針上出現了嚴重糾紛。洛克菲勒大量借債籌措現金,在拍賣會上以72500美金成功將克拉克股權全數買下,而公司名亦改為Rockefeller & Andrews。
1866年,洛克菲勒攬入自己弟弟William Rockefeller為生意夥伴。
1867年,洛克菲勒攬入Henry M. Flagler為另一合夥人,成立煉油公司Rockefeller,An drews & Flagler。
1870年,洛克菲勒與人合辦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1882年,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托拉斯。
1892年,法院裁定美孚石油托拉斯為非法壟斷企業,洛克菲勒被迫將財產轉到各分公司名下,但仍由原董事會集中經營。
1896年,洛克菲勒退休。
1899年,洛克菲勒又將分公司聯合成立新澤西美孚石油公司。
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
Ⅲ 斂財大亨洛克菲勒的十六點啟示
斂財大亨洛克菲勒的十六點啟示
100年來,人們將美國鍍金時代第一個10億富翁、強盜大亨的代表人物約翰·D·洛克菲勒刻畫為一個冷酷魔頭,他的形象和內心世界成為了一個謎。所幸,近年來被公開的一份長達1700頁的洛克菲勒自述,使我們能夠走進這位斂財大亨的內心。原來,將自己神秘地隱藏在標准石油公司辦公室中的洛克菲勒是一個生活簡朴、和藹可親的老頭。他一生中最大的奢侈可能就是拋灑在高爾夫球場上的巨額花費,晚年的他太迷戀高爾夫了。這個奇瘦無比的老頭,盡管在商場上扮演冷酷無情的角色,但在私生活中謹守清教徒般的節制習慣。他一生瘋狂斂財,一方面因為他將此看作上帝賦予的使命;也因為他太喜歡金錢了:看到金錢能夠令他的神經高度興奮。
洛克菲勒如何從一貧如洗的少年崛起為石油業霸主,這段經歷絕對是一段經典的勵志故事。來看看這位斂財大亨給我們的16點啟示吧。
(1)出身低微、教育不足不影響成才。
約翰·D少時貧困,16歲就外出打工。他還缺少一個英雄楷模式的父親,父親是令他感到丟臉的假葯販子。約翰·D小時候給人的印象是目光有些呆滯,鬱郁寡歡,人們看不出他日後能有多大出息。
(2)不要相信「你越想發財,你就越發不了財」的論調。
約翰·D很早就喜歡錢。他打工時,將老闆的一張4000美元的期票從保險櫃中偷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激動無比。他創辦企業的目的也完全是因為:想賺到很多錢。
3)擁有堅定的發財信念,甚至勇於喊出它。
約翰·D的日記里記載了大量關於發財信念的內容。有一次他受到客戶的歧視,便憤怒地喊道:「等著瞧吧,有一天我會成為天下首富!」他還多次敲著朋友們的膝蓋說:「我必定會發財,必定會發財,必定會發財!」對發財有一種強迫症似的渴望。
(4)從小處做起,研究數字。
約翰·D一生始終保存著他十幾歲時的第一個賬本,他當時命名為「賬本甲」,從這個賬本開始,他將生活中的一切開支數字,不論大小,通通記錄下來,並仔細研究,這培養了他對數字的敏感。對數字的敏感認真始終是約翰·D的長項,是他經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高度自信,嚴格要求,以及鬥牛犬般不屈不撓的戰斗意志。
約翰·D 16歲時開始找第一份工作,便決定只在知名大企業里工作。他按照城裡最大的企業名錄一家家上門求職,並且提出要見企業最高管理者。找完了第一輪沒被錄取後又開始找第二輪,並且毫不氣餒,按部就班執行自己的求職戰略。半年後才找到一份簿記工作。工作中他替老闆要債,在欠債者門前一等數小時,神情完全像是好像要不到這筆錢,他馬上就得死去一樣。
(6)將工作當成積累資本和經驗的渠道,而不僅僅是餬口的工具。
盡管最初2個月的工作表現相當出色,可約翰·D只領取了低得可憐的工資。但他熱愛簿記這份工作,加班加點,並且敏銳地發現企業賬本中的錯誤,他的特長找到了發揮的舞台,同時他在吸收商界經驗。
(7)一日三省吾身,大材自我造就。
約翰·D自年少時便異常注意自我控制,每天仔細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稍有不妥言行或思想雜念便自行糾正。他能熟練地控制自己的臉部肌肉,使之不表現出任何喜怒哀樂。
(8)在真正強大之前,忍耐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盡管約翰·D在簿記工作上感到,與其所做貢獻相比待遇嚴重偏低,但他選擇了忍耐。終有一天機會降臨,一位同事邀請他合夥創業,他以辭職的方式,對不公平待遇進行了報復。
(9)在合作與動態平衡中謀求控制權。
他與共同創業的夥伴在最初的幾年中合作愉快,但後來進入石油經營領域時,雙方分歧越來越大,他經常遭到貶低和忽視,便藉助一個機會讓創業夥伴出局,並引進合適的新夥伴。(陽光網 sun)約翰·D採取的策略是:謀定而後動,布好局,等待合適時機,出其不意,讓不合適的夥伴出局卻無法反抗。內部重新洗牌後,約翰·D獲得了控制地位,他不崇尚單打獨斗,非常重視合作互補效應,引進了能夠和諧共事、使1+1>2的夥伴
(10)想大做大,大膽博弈。
約翰·D最初從事的是農產品代理業務,賺取尋常利潤。石油淘金熱興起後,在朋友的建議下,進入石油業。在全民爭著找油源、挖油井時,他分析了大勢,覺得最穩定、業務量最龐大的不是找油源、挖油井,而是煉油,於是花巨資收購煉油廠,逐漸在煉油、石油運輸、油桶業務等方面做大。在並不知石油資源到底有多大,人們擔心石油很快會被開采枯竭,不敢在這一行業建立龐大的固定資產的情況下,以樂觀的眼光看待行業發展,為此不惜與合夥人分道揚鑣,將自己的未來賭在這一行業的發展上。
(11)為了利潤最大化而無所不用其極。
約翰·D在石油業稱霸的歷史就是充滿商業詭計、合縱連橫、不惜一切手段爭取上下游資源合作而打擊競爭對手的歷史。在商業尚沒有明確規則的時代,約翰·D充分利用想像力、膽識,促成種種力量的聯合與分化:有殘酷無情的打壓、有大膽的賄賂拉攏。在過度分散的行業,玩家會耗盡整個行業利潤的情況下,鬆散的聯盟無濟於事,需要強有力的並購手段,以形成足以控制行業的力量,約翰·D便採取兇狠的收購攻勢,終於實現一統天下的局面和可怕的規模效應,約翰·D所經營的標准石油公司,一度佔領美國煉油業90%以上的市場。
(12)現金是強大武器。
約翰·D始終保持自己的手頭擁有大量的現金。這樣便可以在任何必要的時候,發動迅猛的商業攻勢。而他的標准石油公司,也是一個創造高利潤率、高分紅、高現金流量的賺錢機器。
13)絕對冷靜,絕對自信,深思熟慮,少說或者不說。
擁有不可思議自信的約翰·D,越臨大事越冷靜。(陽光網 sun)他奉行少說多做的原則。集中精力在當前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上而不分神。一旦下定決心便雷厲風行地執行,而在下決心之前則深思熟慮,考慮每一個細節對事情的影響。
(14)使天下良將為我所用。
約翰·D的霸業離不開一批忠誠的良臣猛將。不少良將甚至總裁一級的人物,都是入公司前作為「敵對」勢力與約翰·D作過激烈對抗的人。但約翰·D胸懷天下,廣納良才,整個標准石油公司就如一部運轉良好效率奇高的機器,諸多干將都能盡棄前嫌在這部機器的框架內發揮 *** 、干勁,乃至約翰·D退休後的二三十年內,現金利潤仍如滾滾潮水般涌來。
(15)遠離社交應酬者也能成功。
約翰·D一生行事低調,恪守新教教義,不慕奢華,深居簡出,不喜應酬,性格內向,即使在公司內員工也很少見到他,風格神秘,並嚴格保守個人及家庭隱私。
(16)自律者壽。
約翰·D一生謹守良好生活習慣,雖歷幾十年商界打拚,壓力重重,屢遇危機,但長壽至98歲。他大概也是美國富有人士中年老後最瘦削、也最長壽的人之一。
本文鏈結地址:sun/lirenwu/20100120818
Ⅳ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長、致富故事
「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這是克菲勒一向對自己創業賺錢的本領充滿自信的名言。
洛克菲勒出生在貧民窟,他和很多出生在貧民窟的孩子一樣喜歡爭強好勝、喜歡逃學。但與眾不同的是,洛克菲勒從小就有一種致富的野心和發現財富的非凡眼光。
他小時候全家一直過著不安定的日子,一次又一次被迫搬遷,歷盡艱辛橫跨紐約州的南部。可他們卻有一種步步上升的良好感覺,鎮子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繁華,也一個比一個更給人以希望。
1854年,15歲的洛克菲勒來到克利夫蘭的中心中學讀書,這是克利夫蘭最好的一所中學。據他的同學後來回憶說:「他是個用功的學生,嚴肅認真、沉默寡言,從來不大聲說話,也不喜歡打打鬧鬧。」
不管有多孤僻,洛克菲勒一直有他自己的朋友圈子。他有個好朋友,名叫馬克·漢納,(就是鐵路、礦業和銀行三方面的大實業家,當上了美國參議員,並作為競選總統的後台老闆,在政界為洛克菲勒行將解散的美孚石油托拉斯進行斡旋。)兩人後來都是影響美國歷史的大人物,在全班幾十個同學中能結為知己,不能說出於偶然。美國歷史學家們承認,他們兩人的天賦都與眾不同,一定是受了對方的吸引,才走到一起的。
表面木訥的洛克菲勒,其內心的精明遠遠超過了他的同齡人。漢納是個饒舌的小傢伙,通常是他說個不停,而洛克菲勒則是他忠實的聽眾。漢納口才不錯,關於賺錢的許多想法也和洛克菲勒不謀而合,只是漢納善於表達,而洛克菲勒習慣沉默罷了。
有一次,漢納問他:「約翰,你打算今後掙多少錢?」
「10萬美元。」洛克菲勒不假思索地說。
漢納嚇了一跳,因為他的目標只是5萬美元,而洛克菲勒整整是他的兩倍。當時的美國,擁有1萬美元已經稱得上是富人了,可以買下幾座小型工廠和500英畝以上的土地。而在克利夫蘭,擁有5萬美元資產的富豪屈指可數。洛克菲勒開口就是10萬美元,瞧他輕描淡寫的模樣,彷彿10萬美元只是一個小小的開端。
在那時洛克菲勒的心目中,他已將自己的財富定在很高的位置上了。
下面請欣賞洛克菲勒幾則賺錢的小故事:
賺錢小故事1:在街上撿來玩具車修好出租,賺回一台嶄新的玩具車
在他還是孩童的時候,他就有一雙發現財富的眼光了。他在街上撿來一輛玩具車修好,把它修好之後讓同學們玩,然後向每人收取0.5美分。在一個星期之內,他竟然賺回一輛新的玩具車。
洛克菲勒的老師深感惋惜地對他說:「如果你出生在富人的家庭,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商人。但是,這對你來說已是不可能的了,你能成為街頭商販就不錯了。」
洛克菲勒中學畢業後,正如他的老師所說,他真的成了一名小商販。他賣過電池、小五金、檸檬水,每一樣都經營得得心應手。與貧民窟的同齡人相比,他已經可以算是出人頭地了。
但老師的預言也不全對,洛克菲勒從一批絲綢起家,從小商販一躍而成為商人。
賺錢小故事2:白撿1噸絲綢,一夜賺到10萬美元
有一批絲綢來自日本,數量足有1噸之多,因為在輪船運輸當中遭遇風暴,這些絲綢被染料浸染了。如何處理這些被浸染的絲綢,成了日本人非常頭痛的事情。他們想賣掉,卻無人問津;想運出港口扔了,又怕被環境部門處罰。於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絲綢拋到大海里。
港口有一個地下酒吧,洛克菲勒經常到那裡喝酒。那天,洛克菲勒喝醉了。當他步履蹣跚地走過幾位日本海員身邊時,海員們正在與酒吧的服務員說那些令人討厭的絲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感到機會來了。
第二天,洛克菲勒來到輪船上,用手指著停在港口的一輛卡車對船長說:「我可以幫你們把這些沒用的絲綢處理掉。」結果,他沒花任何代價便擁有了這些被染料浸過的絲綢。然後,他用這些絲綢製成迷彩服裝、迷彩領帶和迷彩帽子。幾乎在一夜之間,他擁有了10萬美元的財富。
賺錢小故事3:當一次「冤大頭」,狂賺2490萬美元
有一天,洛克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塊地。他找到地皮的主人,說他願花10萬美元買下來。地皮的主人拿到10萬美元後,心裡還在嘲笑他:「這樣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會出這么高的價錢!」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一年後,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環城公路,洛克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裡的一位富豪找到他,願意出2000萬美元購買他的地皮,富豪想在這里建造別墅群。但是,洛克菲勒沒有賣出他的地皮,他笑著告訴富豪:「我還想等等,因為我覺得這塊地應該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3年後,那塊地賣了2500萬美元。
洛克菲勒的同行們很想知道當初他是如何獲得那些信息的,他們甚至懷疑他和市政府的官員有來往。但結果令人很失望,洛克菲勒沒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職的朋友。
賺錢小故事4:臨死前玩一把幽默,賺了10萬美元
洛克菲勒活了77歲,臨死前,他讓秘書在報紙上發布了一條消息,說他即將去天堂,願意給失去親人的人帶口信,每人收費100美元。這一看似荒唐的消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心,結果他賺了10萬美元。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堅持幾天,賺得還會更多。
賺錢小故事5:一張遺囑,賺一個美人攜5萬美元與他同穴長眠
他的遺囑也十分特別,他讓秘書登了一則廣告,說他是一位紳士,願意和一位有教養的女士同卧一個墓穴。結果,一位貴婦人願意出資5萬美元和他一起長眠。
財富點評:由於野心和自信,在洛克菲勒的心目中,他從小將自己的財富定在很高的位置上。最終,他也獲得了比別人高億萬倍的成就。不管我們目前的狀況怎樣,不論我們的能力強弱,我們先要給自己一個高要求,這樣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要是連想都不敢想,那就根本沒有希望了。洛克菲勒的發跡和致富,在許多人的眼中一直是個謎。他那別具匠心的碑文,也許概括了他不斷在平凡中發生奇跡的傳奇一生————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
Ⅳ 美國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身價超過比爾蓋茨三倍,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全名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他是美國的第一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的標准石油公司煉的油佔全美的95%,還控制了美國的一些主要鐵路干線。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美國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美國最著名企業家,也是美國最偉大的慈善家。
後來洛克菲勒財團和花旗銀行、大通一曼哈頓銀行等四家美國銀行以及三家保險公司組成美國七大金融核心機構,這七大機構控制美國銀行資產的12%和保險業資產的26%。洛克菲勒財團向美國各個領域蔓延,甚至能影響和左右美國的政治,是非常厲害的。
Ⅵ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發家史
他從一文不名的毛頭小子到縱橫揮闔的石油大亨,成了美國第一個十億級的富翁。
比爾蓋茨曾說:「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洛克菲勒」。他所提及的正是大衛洛克菲勒的祖父——約翰洛克菲勒。
有其父必有其子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洛克菲勒很早就表現出了精明的商業頭腦。12歲時,洛克菲勒開始發放「高利貸」,將自己積攢的50美元借給鄰居,收取利息,以錢生錢,得到了父親的贊揚。因為父親威廉認為:「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只有錢才是最牢靠的。」父親「賺錢就是王道」的思想,激發了洛克菲勒對商業宏圖的嚮往。
1855年,16歲的洛克菲勒便決定退學到商界謀生。他先到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商學院學了近4個霸」——不斷面試卻一再被人拒之門外。屢敗屢戰的洛克菲勒,就這樣一連堅持了六個星期,有些公司甚至去了兩三次。功夫不負有心人,洛克菲勒終於在一家經營穀物的商行當上了會計辦事員,月薪 12美元。
洛克菲勒除了記好賬外,有時也對公司經營出點子。有一次,商行高價買入一批大理石,打開包裝後竟發現大理石材上有瑕疵。正當商行老闆一籌莫展之際,洛克菲勒建議把責任推到負責運貨的3 家運輸公司頭上,讓它們賠償損失。此舉為公司挽回1000多美元損失,也讓老闆對其刮目相看,工作第二年就將洛克菲勒年薪提到500美元。
20歲合夥開公司凈4000美元
工作第三年,在提出將年薪提高到800美金,被老闆拒絕後,洛克菲勒乾脆炒了老闆的魷魚,自己單干。1859年3月,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向父親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積蓄的800美元,與英國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合股創辦了「克拉克一洛克菲勒公司」。公司主要經營穀物、牧草和肉類等農產品。年僅20歲的洛克菲勒,一舉邁入了貿易代理行合夥人之列。
開業之初,他們的運氣並不好。美國中西部的農作物因霜雪嚴重,幾乎沒有收成。農民只好用來年的穀物收成作為抵押,但要求公司支付定金。受此影響,許多同類公司紛紛倒閉。合夥人克拉克建議關門,但洛克菲勒卻認為:大家退出市場之際,正好放手大幹一場。
通過從銀行貸款2000美金,洛克菲勒很快將收集的穀物、肉類倒賣到歐洲,賺取價差。由於經營順利,公司第一年就凈賺4000美元。
趙普身逃兵役大發戰新財
1861年4月,持續長達4年的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林肯總統發布了徵兵令。按照年齡洛克菲勒應該入伍參軍,但他只想著如何發戰爭財。
為了逃避兵役,洛克菲勒首先裝作有腳病,實在裝不下去了,他乾脆花錢找替身去充當炮灰。在戰事爆發前,洛克菲勒盡其所能貸款,投入所有資金,大量囤積生活物資和戰略物資。隨著戰事的擴大,生活物資價格扶搖直上,訂單如同雪片一樣向他飛來。短短4年,旁人估計洛克菲勒賺了不下10 萬美元。
後來,有傳記作家說洛克菲勒其實非常關注南北戰爭。他的辦公室就如同陸軍參謀部。洛克菲勒花25美元大價錢,買來美國地圖貼在牆上。有人認為,洛克菲勒在地圖上標注的位置,實際是他的商業網點:黃色標簽代表穀物,紅色標簽代表火腿。所謂的戰況圖,實際是一張商業進攻圖。
26歲實斷公司所有權單干
南北戰爭爆發前夕,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現的石油,吸引著成千上萬冒險家湧入,一時間,賓夕法尼亞釆油區井架林立。1861-1862兩年間,賓州的油井數量幾乎翻了一倍。面對繁忙的開采現場,洛克菲勒選擇了等待。他的判斷是:石油應用還沒有普及,原油需求有限,盲目開釆必然導致油價下跌。不出所料,由於瘋狂地鑽油,每桶原油從當初的20 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許多鑽油業主血本無歸。
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果斷出手。與許多人只顧開釆原油不同,洛克菲勒決定先從煉油入手。他發現原油在精煉成煤油後,每加侖就可賣到 30美分左右,其利潤遠遠超過原油開采。1863年,隨著英國化學家安德魯斯的加盟,洛克菲勒與克拉克成立了煉油廠。安德魯斯成功從原油中提煉出煤油,此後美國大力發展煤煉油工業以取代鯨油作為照明劑。不到一年,煉油業務成為公司最盈利的行當。
操縱銀行,打壓小公司致兄弟反目
隨著石油產業的興盛,公司急速膨脹。1870年 1月100 ,洛克菲勒合夥創建標准石油公司。很快,標准石油公司就因煤油質量過硬,為行業樹立標桿,並控制了美國煉油業1/10的市場。1870年7 月,歐洲大陸爆發了普法戰爭,戰火的蔓延造成美國石油出口市場萎縮,原油價格每桶由4美元一下降至3.25美元。賓州等地的釆油者自發組織起來,停止開釆3個月,許多煉油廠叫苦不迭。
洛克菲勒用公司股票買通克利夫蘭各大銀行的總裁,讓其不得向當地中小煉油廠提供貸款。小煉油廠既缺原油又缺現金,要麼倒閉,要麼被標准石油公司吃掉。兩年後,標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克利夫蘭26家煉油廠中的21家。洛克菲勒的親兄弟富蘭克林的煉油廠,也宣告破產,兄弟從此反目。
創建托拉斯獨IR市場
洛克菲勒得隴望蜀,全力擴張。1884年,洛克菲勒把公司總部遷到紐約的金融中心——百老匯26 號。隨著石油帝國的崛起,因本身龐大而難以駕馭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這一弊病。
正在這時,洛克菲勒在一本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現一篇文章,裡面寫道:「小商人時代結束,大企業時代來臨。」他感到這與自己的壟斷思想不謀而合,於是高額聘請文章的作者多德為法律顧問。正是多德,提出了「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
所謂「托拉斯」,就是生產同類產品的多家企業,不再各自為政,而以高度聯合的形式組成一個綜合性企業集團。洛克菲勒創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在這個托拉斯結構下,洛克菲勒合並了 41家企業,他成功開啟了美國經濟的「壟斷時代」。巔峰時期,標准石油公司壟斷了美國 95%的煉油能力、90%的輸油能力、25%的原油產量。美國有史以來,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能如此徹底地獨霸過市場。
創辦大學開展慈善事業
功成名就之後,洛克菲勒選擇了隱退。退休後,他的工作重心轉向了慈善事業。他投資60萬美元創辦芝加哥大學,並在其後的10年裡,為芝加哥大學捐款3400萬美元。這是他第一項大筆的慈善捐款。
對於慈善,洛克菲勒釆用的也是「托拉斯戰術」。冠名「洛克菲勒」的研究所、教育委員會、基金會先後成立,他的捐款總額超過5億美元。對此,有人表示尊重和感謝,也有牧師譴責洛克菲勒的賺的是「骯臟錢」,因而拒絕了一筆10萬美元的捐款。
1937年5月23 H,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歲。據估算,洛克菲勒的個人財富不少於14億美元,他成了美國 歷史 上第一位十億級的富翁。美國當年的 GDP為920億美元,就個人財富所佔GDP比重而言,美國至今沒有人超過洛克菲勒。
Ⅶ 洛克菲勒談財富:窮人在埋頭苦幹中變窮,富人靠「2個邏輯」變富
很多人都陷入了一個誤區,覺得只要 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
於是,開始埋頭苦幹。即便在努力過程中感覺哪裡不對,也懶得思考。滿心想著自己 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有所回報 。
可結果呢?
沒有經過深入思考,解決的僅僅是表面問題。這樣非但沒有達到預期,反而問題越來越多。
最終,窮人埋頭苦幹,努力解決表面問題後,反而越來越窮。
那麼,如何才能深入解決問題,實現富人邏輯思考後的變富呢?
每個人的一生,每個企業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決定企業與個人的命運,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在不可能一帆風順的道路上,當有問題出現時,你所選擇的方向。
是否能選擇正確方向努力前行,就看你能不能找出問題的本質。
5why分析法是豐田公司的前社長大野耐一開創的找尋問題根源的方法。
一次新聞發布會時,當有人問大野耐一「豐田公司的 汽車 質量怎麼會這么好?」時,大野耐一分享了他的經歷。
一天,大野耐一在生產車間轉悠時,突然發現一台機器停轉了。於是,他找來了工人詢問:
1問「為什麼機器停了?」
答:保險絲燒斷了,所以負荷太大了。
2問「好好的,為什麼會出現超負荷呢?」
答:因為軸承太燥了,沒潤滑油,摩擦力太大,所以負荷就高了
3問「為什麼沒潤滑油呢?是用完了嗎?」
答:潤滑油還剩很多,但是潤滑泵吸不上來油了
4問「為什麼吸不上油來?
答:油泵的軸磨損了,所以吸不上來油
5問「這玩意兒的理論使用壽命應該是非常長的,怎麼會輕易磨損?」
答:因為有很多鐵屑之類的雜質混進去了,加個濾網就行了
大野耐一連續不停的問「為什麼」之後,不僅解決了問題,還讓豐田公司的生產停工率大幅降低。
如果當初豐田車間的機器停止運轉之後,大野耐一隻是讓員工更換保險絲,簡單的解決表面問題。
那麼,沒有深入思考解決根本問題的結果,勢必會加大生產停工率,而成本的提高也會減少豐田 汽車 在當時市場的佔有率。
那麼後來,豐田就不可能實現短時間內,以小轎跑 汽車 占據美國市場地位。
所以,同樣的努力程度,當問題來臨時,你僅僅只是表面的處理問題,那麼後續的埋頭苦幹,只會加深你人生路上困難的程度。
而如果你不畏懼困難,在每一個努力路上,用深度思考去解決問題,那麼你的努力勢必會回饋你加倍的回報。
窮人和富人的差異,除了努力之外,向前追溯原因的能力不同,向後追尋結果的能力,也各不相同。
在我們學習向後追尋結果的能力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洛克菲勒打造石油帝國的經歷:
1858年,洛克菲勒向父親借得了1000美元啟動資金後,便與克拉克(合夥人)一起,合股創辦了一家經營肉類和穀物的公司。並在一年時間內,實現了50萬美金的銷售。
186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現了石油。一時間,成千上萬的人紛紛加入了採油行列,洛克菲勒也加入了其中。
他先是把肉類和穀物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讓給了搭檔克拉克。然後,和安德魯斯一起創辦了一家煉油廠,從此開始一門心思干石油事業。
創辦煉油廠之初,石油的利潤非常高。但是,隨著各行各業的人紛紛開始煉油,沒過多久,市場的成品油便開始供過於求,油價開始暴跌。
為了在降低售價的同時獲得可觀的收益,洛克菲勒開始不斷改進煉制工藝,自己制油桶,自製煉油原料,甚至不惜花費數百萬美元,建造輸油管道、油槽車、油罐汽船和托罐車……
降低成本的同時,他還以高收入大量吸引人才,促進海內外市場的佔有率。
兩年時間,洛克菲勒就將公司擴大到日產油量1500桶,成為美國最大的煉油公司。
此時的洛克菲勒雖然已經事業有成,但是,曾經面臨市場低迷期的辛苦歷歷在目,不想被牽著鼻子走,就必須主動掌控危機。
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抵禦石油再次出現價亂的風險?
偶然間,一篇名為「小商人時代已經結束,大企業時代業已來臨」的文章,讓洛克菲勒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經過文章的提點和自己不斷的反復思考,洛克菲勒終於明白, 只有自己「坐鎮全局」,才能抵禦風險的重來 。
而所謂的「坐鎮全局」,也就是托拉斯理論,就是生產同類產品的多家企業高度聯合,組成一個集團來壟斷市場。
於是,他開始大量收購石油公司。
到1879,洛克菲勒終於實現了控制美國90%的煉油業,當地26家石油公司中,有21家被「收入囊中」。
自此,由洛克菲勒一手打造的石油帝國就此產生。
從洛克菲勒壟斷石油市場的這一 歷史 中,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二個需要提升的能力
5So思考法與5Why思考法不同,5Why思考法的目地是為在問題出現時,找到根本原因去努力解決問題。
而5So思考法就是為了不斷向後推理,找到一個能實現解決問題的結果。
如果用5SO思考法的形式去表現洛克菲勒創富時思考過程:
1.各行各業都加入煉油,石油產量增加,價格正在暴跌
so? 價格暴跌,那要怎麼辦?
2.價格暴跌,公司利潤就會下降,想要實現繼續經營,就必須想辦法縮減成本,增加海外銷量
so?縮減成本,增加銷量,要怎麼辦?
3.要實現降低成本提高銷量,就必須加大引入高端技術,減少消耗,利用副產品,吸引人才,想辦法擴大經營,形成自己的生產體系
so? 形成了生產體系,又能怎麼樣?
4.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生產體系,別的企業就沒有辦法與之對抗,競爭對手就越來越少
so? 競爭對手越來越少,又能怎麼樣?
5.沒有了競爭對手,就能「坐鎮全局」,才能抵禦風險的重來。
其實,不論是5why分析法,還是5So思考法,其目地都是為了在努力路上,實現更有效解決問題和找尋最理想的目標。
窮人之所以努力後一事無成,就是因為缺乏深入思考,盲目的埋頭苦幹。到最後,不僅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甚至與理想的目標漸行漸遠。
所以,想要實現努力後的有所回報,就一定要學會找到自己面臨問題的關鍵,更要清楚自己當下的方法,對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是否行之有效。
【作者簡介】:
萬子嫿,學者,一位熱愛讀書、經濟、金融、 歷史 的80後
-END-
Ⅷ 約翰·洛克菲勒是怎樣成為石油大亨的
約翰·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出生,1937年5月23日,98歲的洛克菲勒在他的奧爾蒙德海灘別墅里去世。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哈得遜河畔一個名叫楊佳的小鎮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人們對他毀譽參半,有人認為他只不過是極具野心、惟利是圖的企業家,也有人恭維他是個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樣,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10億富翁,作為石油巨子,他在相當一段時期控制著全美國的石油資源,並創建了托拉斯企業制度,在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洛克菲勒14歲那年,在克利夫蘭中心中學上學。放學後,他常到碼頭上閑逛,看商人做買賣。有一天,他遇到一個同學,兩人邊走邊聊起來。那個同學問:「約翰,你長大後想干什麼?」年輕的洛克菲勒毫不遲疑地說:「我要成為一個有10萬美元的人,我准會成功的。」
中學畢業後,洛克菲勒便決定放棄升大學,到商界謀生。為了尋找工作,他在克利夫蘭的街上跑了幾個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個前程遠大的職業。他的眼光頗高。他後來回憶道:「我上鐵路公司、上銀行、上批發商那兒去找工作,小鋪小店我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
1855年9月的一天,他在一家經營穀物的商行當上了會計辦事員。從此,這個日子就成了他個人日歷中的喜慶紀念日,他把它作為第二個生日來慶祝。「就在那兒,我開始了學做生意的生涯,每周工資是4美元。」他追憶道。
他工作勤勤懇懇,不久就養成了對數字的好眼光。他除了記好賬外,還為商行的經營出主意。有一次,商行買入一批大理石,打開包裝後竟發現高價購進的大理石材上有瑕疵,商行老闆沮喪而又無計可施。這時,頭腦靈活的洛克菲勒建議把責任推到負責運貨的3家運輸公司頭上,向這3家公司分別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這個絕妙的主意使商行得到的賠款比原來高出兩倍,商行由此得到一筆「飛」來的橫財。洛克菲勒這種天生的經商才能頗得老闆賞識,很快給他提了薪,工作第一年他掙得了300美元。
第三年他的年薪提到600美元。但他知道自己對這家商行的貢獻遠不止此,因此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結果遭到拒絕。洛克菲勒斷然決定離開這家商行,自闖天下。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現石油以後,成千上萬人像當初採金熱潮中一樣擁向採油區。一時間,賓夕法尼亞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產量飛速上升。洛克菲勒也加入淘金隊伍,並成為一名經紀商。
克利夫蘭的商人們對這一新行當也怦然心動,他們推選洛克菲勒去賓州原油產地親自調查一下,以便獲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經過幾日的長途跋涉,洛克菲勒來到產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觸目驚心:到處是高聳的井架、凌亂簡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樣的挖井設備和儲油罐,一片烏煙瘴氣,混亂不堪。這種狀況令洛克菲勒多少有些沮喪,透過表面的「繁榮」景象,他看到了盲目開采背後潛在的危機。
冷靜的洛克菲勒沒有急於回去向克利夫蘭的商界匯報調查結果,而是在產油地的美利堅飯店住了下來,進一步做實地考察。他每天都看報紙上的市場行情,靜靜地傾聽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敘述,認真地做詳細的筆記。而他自己則惜字如金,絕不透露什麼想法。
經過一段時間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蘭。他建議商人不要在原油生產上投資,因為那裡的油井已有72座,日產113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這是盲目開採的必然結果。他告誡說,要想創一番事業,必須學會等待,耐心等待是制勝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鋒的賺不到錢。」由於瘋狂地鑽油,導致油價一跌再跌,每桶原油從當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那些鑽油先鋒一個個敗下陣來。
3年後,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卻認為投資石油的時候到了,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與克拉克共同投資,與一個在煉油廠工作的英國人安德魯斯合夥開設了一家煉油廠。安德魯斯採用一種新技術提煉煤油,使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迅速發展。
這時,洛克菲勒雖然才20出頭,但做生意已頗為老練。他欣賞那些得冠軍的馬拉松選手的策略,即讓別人打頭陣,瞅准時機給他一個出其不意,後來居上才最明智。他在耐心等待,冷靜觀察一段時間後,決定放手大幹了。
1870年初,以洛克菲勒為首的標准石油公司正式成立。隨後,洛克菲勒控制了石油的價格和石油運輸價格,開始實行無情的壟斷。而這一切對眾多的中小業主來說,無疑是飛來橫禍。
面對死亡的威脅,不甘被吞並的中小業主奮起抗爭。他們在年僅24歲的亞吉波多的領導下,組織了生產者聯盟,以武力封鎖原油產地,暫時停止了石油生產和輸出。因為南方石油公司的12家大企業都是以煉油為主的公司,生產者聯盟試圖以斷絕其原油供應為武器,打破洛克菲勒和鐵路公司的壟斷。
中小業主的抗爭得到了輿論界的有力支持。洛克菲勒被輿論界罵得體無完膚。鐵路業巨頭們與石油原產地的中小業主們簽訂了公平公開的運費協定。生產者聯盟取得初步勝利,洛克菲勒的失敗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野心勃勃的洛克菲勒並沒有就此罷休。他認為,只要抓住石油原產地中小業主的弱點,進行反擊,定能分化同盟,反敗為勝。
所以,當亞吉波多領導的生產者同盟一再強調,倘若油價達不到他們所要求的「每桶4元」的生命線,他們絕不解除大封鎖時,洛克菲勒向石油原產地的中小業主拋出了誘餌,他宣布將以每桶4.75美元的價格購買原油。
4.75美元,這個大大高於生產者同盟「生命線」的價格,不費吹灰之力就擊破了亞吉波多苦心組織的武裝封鎖。
同時,洛克菲勒還派出大批采購人員,懷揣現金,深入石油產地,向中小業主收購原油,並散布「好消息」:「標准石油公司每天將以現金收購150叩桶原油,每桶價格4.75美元。」
雖然亞吉波多等人大聲疾呼,拚命勸說:「洛克菲勒是條大蟒蛇,大家千萬不要上當!」但是4.75美元的價格,對於為實行大封鎖已停工40天的各企業來說,實在是「擋不住的誘惑」。
於是,有人背著生產者同盟,悄悄開采原油;接著就有人公開與標准石油公司簽訂合約。生產者同盟名存實亡,大封鎖無法維持下去了,石油原產地的中小業主掀起了向標准石油公司出售原油的熱潮。
為獲取厚利,各公司瘋狂開采,日產量達到5000桶,已嚴重過剩。
兩星期後,洛克菲勒向各中小業主宣布:
「供過於求的狀況已打破歷史上的最高紀錄,對此你們應當承擔責任。我們沒有必要再以每桶4.75美元收購原油,現在我出的價錢是2.5美元,到下星期如果每桶高於2美元,我們就不買了。」
幾句話就打破了中小業主的美好希望,但是,生產者同盟已經解體,石油產量嚴重過剩,他們除了接受洛克菲勒的低價錢外,還有什麼別的選擇呢?
洛克菲勒就這樣奇跡般地反敗為勝了。他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於他能洞悉對手的弱點,並誘之以利,使對方陣營內部發生分化,終於一舉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