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石油儲備氣怎麼樣
擴展閱讀
王者榮耀如何迅速刷鑽石 2025-08-08 07:39:39
外賣成本價3元賣多少好 2025-08-08 07:32:49
電影等資源不夠怎麼辦 2025-08-08 07:25:47

中石油儲備氣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2-26 23:35:09

中石油廊坊管道局怎麼樣,我是儲運的 待遇會怎樣 知道的詳細解答一下 分都給你 還有中石油昆侖燃氣怎麼樣

老牌央企下屬企業,原來屬於石油部下屬,現在石油部改為中石油總公司,管道局是其下屬一個局。管道局局長和廊坊市長在行政上屬於一個級別。
待遇按國企的形式,每年按級別定工資漲工資,另外看你的技術職稱,定期評職稱,評上了以後就按新的級別走。雖然工資表上的數目並不多,但是福利待遇好,工資以外的補助、獎金以及福利發放,數目都是很可觀的。
另外就是看你進哪個單位,因為管道局除了局機關以外下屬很多二級單位,比如機械製造廠、研究院、運輸、通信等等,不同單位待遇還是有些差別的。
還有就是以前分正式職工和外聘職工,外聘的類似於臨時工,只是合同期長短的問題,待遇相對會差一些。現在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
總之如果你能進入管道局並成為正式職工的話,只要不犯大錯誤基本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幹得好的話前途也是不錯的。不過國企你也知道,就是一部分人賣力幹活養活另一部分閑人,所以你要想混得好,除了專業技術以外,要學的東西還是很多地。

㈡ 我國石油,煤炭,天然氣,森林,水資源有多少儲藏量世界第幾人均持有量

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列第7位。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全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面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蓄積量10.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回答者:lyl_1016 - 助理 二級 10-14 20:08

中國國家媒體周五(2月11日)報道說,中國兩家最大石油公司在2004年又發現了八億五千萬噸石油儲量,中國石油儲藏量增加了25%。
至去年年底,中國已發現石油儲藏量達到40億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該公司去年據報發現了五億二千萬噸石油儲藏量。
另一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發現了三億二千八百萬噸石油儲藏量。
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說,這兩家公司去年還探明4220億立方米天然氣儲藏量。
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達9.5%, 為1996年來增幅最大一次。由於經濟發展,中國三分之二省份缺電,能源短缺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
中國原油消耗量去年為二億八千八百萬噸,今年將達到三億二千萬噸,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由於對原油需求猛漲,中國石油公司從塔里木盆地,東至渤海灣,到處勘探石油儲藏。
中國一直在爭取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石油,目前為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還已經與20個國家簽署了48項投資合作協議。去年該公司在海外獲得了一千六百萬噸石油的權益。
該公司最大的一個海外舉動就是鋪建一條1000公里的哈薩克-中國石油管道,耗資七億美元。這條管道建成後年輸送量為一千萬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還在委內瑞拉建設一個石油提煉廠,每年可提煉650萬噸石油。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儲藏量約39億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我國煤的儲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儲藏量約462噸,遠遠小於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國能源部情報局甚至估計,伊拉克的原油儲量可能高達300億噸。由於受聯合國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產量只有150萬到200萬桶(國際市場上原油一般以「桶」為計量單位,每桶合0.138噸),專家估計,如果伊拉克政權更迭後恢復原油生產,世界的石油供應可以每天增加300萬至500萬桶。
我國煤炭的資源量為1點5億萬噸。石油儲藏量是16000萬噸。我國石油儲藏量僅佔世界總量的2.3%,可開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於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我國北方水資源狀況
今春以來,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持續乾旱少雨,截至5月底,全國受旱面積已超過3.4億畝,出現了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最嚴重旱災之後的跨年連旱,雖然北方大部分地區近日都連續出現降雨,但仍未能緩解今春以來的旱情。因此,水資源的短缺就顯得尤為明顯,廣大農村地區更是面臨著水危機的嚴重問題。就此我們專門走訪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李強教授,請他就我國北方農村水資源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由於用水行為的不合理和無節制、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原因,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可供使用的地表水資源日趨減少。地表水的衰減使越來越多的農村開始依賴地下水資源。從目前的情況看,地下水已經成為農業灌溉的最主要水源。

從動態上看,農業灌溉對地下水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按照這一趨勢發展下去,在農業用水來源中,河流與水庫將進一步退出,地下水將是農業灌溉的幾乎惟一的用水途徑。地下水位的加速下降是農村用水中的一個普遍存在且十分嚴重的問題。

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佔有量僅有2400m3,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個貧水國之一。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與人口、耕地分布狀況不協調。時間上,全年降水的70%-90%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際間變化也很大。空間上,水資源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耕地僅佔全國耕地38%,水資源卻佔全國80%以上;而佔全國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水資源量不足全國的20%。時空分布不均勻和年際變化大,造成水旱災害加重。90年代以來,年受旱災面積達4億畝左右,成災面積3倍於50年代。

我國石油資源還有較大潛力
我國石油資源總量較豐富。據2003年BP的統計,在世界103個產油國中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和剩餘可采儲量分別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2003年底,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率為43%,總體屬於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階段。綜合分析資源情況和勘探潛力,預計未來15-20年內,我國石油儲量仍處於高穩定增長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儲量在1.4億-1.8億噸左右,大體保持目前的儲量增長水平。

在日前召開的2005(北京)石油石化經濟論壇上,中石油集團公司發展研究部主任嚴緒朝說,未來我國石油儲量增長的主要領域在西部和海上。從近期勘探和資源潛力分析來看,石油勘探應主要在前陸盆地、大型隆起帶、地層岩性油藏、渤海灣盆地淺層、海相碳酸岩鹽及海域(包括灘海)。這些將是我國今後進一步加強勘探的主要目標區,也是今後發現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儲量的主戰場。

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資源豐富,根據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約為100億噸,其中70%在我國斷續國界以內。據悉,周邊國家在南海我國斷續國界附近已經探明石油儲量8.6億噸,建立起的原油產能也超過了5000萬噸。嚴緒朝指出,我國應採取「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策略,三大公司聯手,在外交和軍事力量支持下,逐步開發利用這一區域的油氣資源。這對我國石油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㈢ 中石油煤層氣 研究生 儲運的 待遇 前景

中石油煤層氣是一個新公司,從個人發展上看,新公司缺人,利於你的發展,人事關系不復雜,煤層氣其實待遇一般,在中石油里屬於中等偏上的水平,研究生去了很好

㈣ 怎麼樣油氣儲存與儲備保障

到達目的地的原油總是立即被送往煉油廠進行加工處理。一些發達國家通常會為自己儲備相當於三個月進口量的石油產品(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自1968年以來,這種儲備已成為歐洲共同體的必備。各國所採用的戰略儲備方式不盡相同,既有國家層面的,也有民間組織層面的,也有兩者兼而有之進行儲備的。比如在法國,民間組織的石油儲備責任是確保各地區10天的石油消費量和15天的柴油和民用燃料用量。石油產品儲存在大小不等的罐內,它們大多深埋地下。石油儲備中心的管理者們的主要關注點就是安全和保密。防火自然是首要因素;但是也要嚴防土地和水域石油泄漏的危險,對這些儲存罐應進行有規律的監測並注意防腐。

液化天然氣的儲存與輸送。在過去的40年中,人們已經成功而安全地跨越遼闊的海域輸送了大量液化天然氣,這些雙殼結構的船都是專門為液化天然氣的輸送而設計建造的。在陸地,液化天然氣在特別設計建造的雙層儲存罐內在常壓大氣壓力是地球大氣層內任何一個給定點的壓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大氣壓力與測量點之上的空氣重量產生的水靜壓力值非常接近。低壓區域的位置上方壓力低於大氣壓,而高壓區則在其上方出現了高於大氣壓力。同樣,隨著高度增加,上覆的大氣變薄,所以氣壓將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在橫剖面上,1平方英寸的空氣柱是從海平面到大氣層頂部測定的,其重量約為14.61磅力。1平方米(11平方英尺)的空氣柱約為110千牛頓(相當於海平面處的10.2噸質量)。條件下儲存,絕大多數儲存罐的混凝土外壁可厚達3英尺,罐內壁是用鎳合金鋼製成,這種特殊設計製造都是為確保液化天然氣的低溫保存。一旦在內壁出現破裂,則內壁與外壁之間的空間都會被液化天然氣充填,人們用精密的監測系統對任何內部裂隙進行不間斷的監測。用泵將液體從儲存罐中抽出,並加熱使其氣化,液化天然氣就可以轉為天然氣,然後,通過天然氣管線把這些氣體輸往民用和商業用戶。但在一些情況下,在技術上難以完成天然氣管線的鋪設,或者投資過於巨大,比如從奈及利亞向歐洲送氣,或從卡達向日本送氣。為了解決這類問題,人們採用了在海上運輸液化天然氣的方法。天然氣會占據大量空間,在它裝船運輸之前就必須進行濃縮處理。兩個基本的方式為:(1)將天然氣轉變為液態化工產物,如氨水或甲苯,或者復合型液態烴類物質;(2)將其低溫冷卻液化(在-160℃狀態下),並用液化天然氣罐進行運輸。由於已經新建了大量的液化加工廠,所以液化天然氣罐的數量也相應地迅速增加。液化天然氣罐的製造使用了先進技術,但也要極其昂貴的材料(如特種鋼材)來製造,這些材料需要耐極低的溫度,這些罐還需要極佳的保溫性能,這意味著液化天然氣罐的運輸費用是同樣體積石油運輸費用的4~5倍之多。

然而,即使這么高的投資,液化天然氣工業出色的經濟靈活性和地緣政治優點使其在當今世界大獲成功。一個需要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國家必須修建一些特殊的港口,稱為液化天然氣終端站液化天然氣被用於天然氣的遠程運輸,通常是跨海運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液化天然氣終端是為液化天然氣的進口或出口專門建造的港口。,在那裡從船上卸下液化天然氣罐。這些終端站有三種設備:(1)液化天然氣卸載設備(尤其是液化天然氣罐的噴射加防凍保暖層,可以用泵壓通過管線將液化天然氣從罐內抽提到陸上的裝置);(2)液化天然氣儲存罐;(3)液化天然氣的再氣化裝置,將氣化後的液化天然氣通過管線輸往進口國的天然氣管線配送系統或直接輸往主要的消費處(比如發電廠)。在氣化加工過程中,1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在大氣壓力下可以氣化為600立方米的天然氣。與石油不同,天然氣在常溫常壓下為氣態,這意味著,就相同質量的能量而言,它所佔的體積是石油體積的600倍。所以,毫無疑問,輸送氣態天然氣租用交通工具的費用將是石油的600倍之多。

液化天然氣是怎樣運輸的?液化天然氣的運輸需要大型的、特殊設計的船,這些船是雙殼的,裝載能力為138000立方米或更大。這種船上固定著一套特殊的罐裝儲存系統,可以在裡面以大氣壓和-160℃狀態儲存天然氣。全球目前有130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還有50多艘的購船訂單。

液化天然氣罐的類型。造船者們可以選擇兩種技術方式:具獨立分隔艙的液化天然氣罐,更常見的是球形罐,可以安裝在船殼內。在船殼內的液化天然氣罐具有特殊的內層,它由鎳或特種鋼製成,用特殊鋼材將船艙分隔開來,以保證它們彼此不滲漏,並能耐受-160℃的低溫,確保船殼內部的保溫。一艘標準的液化天然氣油罐船卡達擁有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船。第一艘Q-Max(266000立方米)的船名為「Mozah」。(135000立方米)的運載能力僅僅是運輸相當能量的油輪體積的一半,但前者的造價卻是後者的3倍之多。在過去的40年中,人們已經跨海6000萬英里安全地輸送大量液化天然氣。這些雙殼船體的罐裝船是為運輸液化天然氣專門設計建造的。在陸地,液化天然氣儲存在大氣壓條件下特殊施工建造的雙層壁的儲存罐內。

絕大多數這種運輸船的外壁厚達3英尺,內壁用鎳合金鋼特殊設計建造,可以保證液化天然氣的低溫狀態。一旦內壁出現裂隙,所有的液化天然氣都會灌入內壁與外壁之間的空間。精確的監測系統可以對內部裂隙實施全天候監控。可以用泵將液化天然氣從儲存罐抽出,然後加熱使液體氣化。這些天然氣就可以通過管線輸往民用與商業用戶。

「實際上,一艘標準的液化天然氣罐裝船的長度足有3個足球場那麼大!」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裝載能力:一艘標準的液化天然氣罐裝船裝載量可以超過3300萬加侖液化天然氣,它相當於200億加侖的天然氣。一艘液化天然氣罐裝船釋放出來的天然氣將是1944年把美國俄亥俄州東北部港口城市克利夫蘭1平方英裡面積燒成灰燼的燃料量的20倍!

「一艘標準的液化天然氣罐裝船(12.5萬立方米)所裝載天然氣爆炸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70萬噸TNT當量,或者相當於55顆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爆炸能量。」

㈤ 中石油煤層氣好不好

中石油煤層氣是中石油撇開中煤,獨自成立的中石油煤層氣公司,以前中石油和中煤有個煤層氣合作公司,股權問題搞得特別尷尬,中石油後來撤資脫離了,自己成立了煤層氣公司。比延長好多了,延長是陝西政府企業,沒有長慶好,不過也差不太多,長慶是大慶之後中國最大最有潛力的油氣田。去韓城,別去陝西

㈥ 中國石油天然氣安全面臨嚴峻形勢的特點

一、石油供需矛盾加劇

石油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時期,石油供需缺口將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石油石化產品消費量將大幅度增長,對產品質量和品種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目前,成品油市場需求旺盛,煉廠開工率已達到90%,但供應仍然趨緊。預計到2020年,國內汽油、煤油、柴油需求量將達到2.6億噸,乙烯需求量將達到2300萬噸,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將達到9200萬噸,均比2003年增長一倍以上。屆時,乙烯等化工產品將有40%左右需從國外進口。

二、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增高

據美國能源部預測,2010年和2020年,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分別高達50%和60%;而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的數字更高,分別為65%和76%。根據國內有關分析和預測,21世紀前半葉,中國油氣特別是天然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日本綜合能源調查會下屬的國際能源小組委員會則預測,2010年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將超過日本居亞洲第一位。曾以《石油風雲》力作聞名於世、現為美國劍橋能源研究會主席、美國戰略能源研究與開發特別研究組主席的丹尼爾·耶金也十分關注亞洲新的能源消費大國特別是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長態勢。他說:「世界總體石油生產能力的增長,必須滿足來自發展中國家需求的增長,這主要是由中國和印度主導的需求增長。」盡管國內外有關的預測數據有一定的出入,但對中國石油安全變化趨勢的估計卻是一致的:國內原油自給率不斷下降,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

石油對外依賴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應安全越可能具有脆弱性。有人說,中國未來石油安全問題的出路在「海外」。從發展的眼光看,這種觀點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它卻道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中國石油安全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國際石油市場和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石油對外戰略或石油國際戰略。

三、受國際能源市場變化影響大,石油進口渠道存在風險和隱患

中國對海外能源運輸安全保障的能力嚴重不足。能源安全,說到底是國家能源的對外依存度與國家對國際事務的政治、軍事參與和控制能力之間的比例關系。一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越大,而對外軍事外交參與能力越小,則該國石油安全系數就越低,不安全的風險就越大。對於現代國家而言,國家參與和控制世界事務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海軍在世界范圍自由行動的能力。目前在世界各大國中,中國海上政治軍事參與控制能力相應也較弱。

2006年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地如圖2-4所示。

圖2-4 2006年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地(資料來源:中俄哈石油論壇論文集,2007)

圖2-5 我國原油主要進口來源地(資源來源:中俄哈石油論壇論文集,2007)

我國石油進口主要集中在中東、非洲(圖2-5),2004年從中東和非洲的石油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46%和29%。除此之外,從俄羅斯和中亞及東南亞地區也分別有10%左右的進口量。其中,中東、非洲是目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盪的主要地區,局部沖突持續不斷,恐怖事件頻頻發生。兩次伊拉克戰爭之後,隨著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在中東地區的石油進口更易受制於人。2004年,中國進口的原油有超過七成是途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運抵國內,有90%的進口原油經海上運輸,一旦出現國際關系緊張的局面,我國的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將受到嚴峻威脅。

四、缺乏良好的石油戰略儲備保障

石油戰略儲備體系包括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和通過參與國際原油市場操作,達到套期保值的儲備。美國、日本等能源消費大國,石油基地儲備量約是本國3個月的消費量。按照這樣的標准,作為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我國目前應儲備3750萬噸,10年後應儲備7500萬噸。而目前我國才剛剛著手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

五、由於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人為原因而造成的浪費,是威脅我國石油安全的首要因素

以單位產值能耗來衡量,中國能源利用效率不但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遠遠低於同等發展程度國家。2000年,以當時的名義匯率計算,中國是單位產值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達到1274噸標煤,是美國(364噸標煤)的3.5倍、歐盟(214噸標煤)的6倍、日本(131噸標煤)的9.7倍。我們的能耗指標甚至高於印度(889噸標煤)。除了由於技術水平低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而造成浪費之外,人為原因造成的浪費尤為讓人痛心。

六、國際政治、軍事因素威脅石油安全

我國的台灣問題、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問題,可能使所處的國際政治、軍事環境在一定時期惡化,會直接影響我國的石油安全。從國際戰略和地緣政治戰略來看,美國供養著龐大的進攻性軍事力量,控制著全球16條最主要的海上航線,其主要目標就是控制石油資源。對超級大國利用石油資源遏制中國的企圖不能掉以輕心。今後世界石油供需的矛盾錯綜復雜,引發政治、軍事、外交矛盾和沖突的不確定因素增加,直接對世界或區域石油市場造成重要影響。國際環境雖然有利於我國利用兩種資源、兩種資金加快發展,但必須抓住有利時機,明確石油安全的戰略方針,並加以全面實施。

七、海外投資難度大

中國石油海外投資難度大,主要體現在海外投資政策性保險體制不完善,資金不足,投資成本過高,海外投資管理體制限制等幾個方面。

1.海外投資政策性保險體制不完善

由於我國很多石油項目投資於一些政治風險較高的國家,石油海外投資面臨戰爭、動亂、財產沒收、國有化、外匯管制等造成的風險,如中東戰爭。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未出台有關海外投資保險的政策。為了防範這些政治風險,許多發達國家制定了海外投資政策性風險政策;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也開展了擔保業務。

2.資金不足制約海外投資發展

中國企業在海外開發的油田規模一般都不太大。即使像蘇丹這樣比較成規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資,因而獲得的份額油和收益也比較少。同時,由於缺少資金,融資渠道狹窄,企業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貸款及開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難,有時不得不放棄一些很好的項目。

3.投資成本過高

近年來,中國企業為了中標海外石油項目,普遍報價偏低,個別企業甚至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投標,似乎一旦中標就意味著一切都成功了。但當他們履行完若干合同後,才發現經過激烈價格競爭到手的項目利潤實在太少,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收購哈薩克油田的案例。1997年中石油出資35億美元,購買哈薩克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儲量,並計劃建設一條長3000千米的輸油管線,直通中國西部。公司中標以後,才發現項目投入資金太大,而依靠開采當地原油的收入,根本無法彌補巨額的支出,最後終因成本過高而被迫擱淺,使企業蒙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4.海外投資管理體制制約海外石油投資事業的發展

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是對海外投資項目實行審批制度。在審批限額上,其主要內容是中方投資在100萬美元及以上的海外投資項目,以及3000萬美元以上的海外再投資項目,需經過國家審批。在審批程序上,規定了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兩道程序。上述審批制度是20世紀90年代初制定的。目前,已經不適應海外投資項目時效性強和投資強度高的特點。從投資限額看,100萬美元的項目多採用公開招投標的方式,招標的突出特點是時效性強,如果因為審批來不及參與招投標,可能會貽誤時機。

另外,在外匯管理方面,由於中國尚未實行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海外投資企業的用匯額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八、定價機制缺乏靈活性

國際油價高漲,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我國石油定價機制缺乏靈活性,使得我國石油安全在國際油價的變化中遭受極大風險。

1.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國際油價上漲會抑制經濟增速,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高油價將會增加外匯支出,加大企業成本,增加居民消費支出,抑制經濟活力,加劇潛在通貨膨脹壓力,因而將會增大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

國際油價上漲,會增加居民消費支出。個人消費者將直接成為高油價的承受者。2009年,由於國際油價不斷上漲,我國5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明顯增加了部分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支出,並導致部分消費緊縮或消費轉移行為的產生。隨著住宅、轎車以及高檔家電等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生活消費石油的增長幅度加大。因此,未來石油與生活消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

國際油價上漲會加大相關企業生產成本。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擴張期,近兩年石油消費增長速度超過10%以上,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明顯上升,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43.3,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必將給國民經濟各行業帶來很大沖擊。石油是交通運輸業的主要成本,近年來交通運輸業耗油快速上升,因而交通運輸業首當其沖受到高油價的影響;同時,化肥、農葯、農用薄膜,以及農用機械等,也因石油價格上漲使生產成本上升。

2.我國石油定價機制給石油安全帶來風險

我國當前的油價雖然採用國際油價,但接軌的時機仍由政府有關部門調控,尤其是成品油是否與國際油價接軌,要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這說明價格的決定權掌握在政府手中。由於國際油價波動有時並不能反映國內的供求關系,因而政府沒有明確規定原油與成品油的價差和調整標准,只是含糊地說油價波動到「一定幅度」「適當調整」。這是我國目前油價機制不夠靈活的表現。由於我國石油定價機制不夠靈活,導致我國在國際油價出現大的波動時極為被動,不能很好地規避風險,給我國石油安全帶來很大風險。

九、天然氣工業已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國外能源研究機構預測,未來20~30年內,世界天然氣消費總量有可能超過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將由目前的340億立方米增長到1200億立方米,天然氣需求量將由300多億立方米增長到2000億立方米左右,供給缺口大約為800億立方米。屆時,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的比重將由3%上升到10%左右,成為我國僅次於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

十、世界石油天然氣資源潛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

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氣資源探明率分別為60%和40%,待探明的油氣儲存量分別為1700億噸和225萬億立方米,資源潛力仍然很大,世界油氣勘探仍然處於比較活躍的時期。世界剩餘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中東、東亞、俄羅斯等少數地區和國家。目前,這些地區積極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國外大型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調整和重組,為我國利用國外資源,利用地緣政治優勢和外交政策優勢進行國外資源開發提供了機遇。此外,石油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政治外交和軍事形勢相關度越來越高。盡管世界石油生產總體將保持持續增長,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的態勢,但在多種因素影響下,不可預見性更加明顯,國際油價仍將起伏跌宕。

十一、我國石油運輸的能力與需求有較大差距

中國船東協會僅承運了10%的海上石油進口,特別是在中東東行和西非東行航線上,中國船東協會所承運的份額更少。究其原因,首先是與中國船東協會的承載能力不足相關。相對於集裝箱和散貨船航運,中國的油輪運輸規模不大。目前,由中國船東控制的大型油輪VLCC20萬~30萬載重噸和AFRAMAX8萬~12萬載重噸分別只有10條左右。即使全部服務於中國的原油進口,充其量每年的承運能力也只有3000萬~4000萬噸。

其次,中國船東協會所承運的進口石油份額偏低,也是與石油公司和油輪公司缺乏合作,沒有建立起長期的策略夥伴關系相關的。以招商局為例,自從1990年開始經營油輪船隊,其一直以服務國際油輪運輸市場為主。2002年招商局油輪船隊共為世界各國客戶承運了3106.8萬噸石油,其中承運中國進口石油僅為227.3萬噸,占船隊總運量的7.32%。換言之,招商局油輪船隊總運力的92.68%是服務於國際市場的。

目前,中國從事進口原油海運業務的,主要有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和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等國有企業,以及河北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和大連海昌集團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隨著我國原油進口量的增加,海運企業呈現快速發展之勢。截至2006年,我國海運企業油運能力已超過1200萬載重噸,但我國進口原油大部分由國際油輪運輸企業承運,國內企業的承運比例只有10%~20%。其主要原因是中國油輪數量有限,難以與我國進口原油的航期匹配。而且中國油輪總體裝備水平較低,船隊結構不合理,管理相對落後,在國際市場上認知度較低。此外,我國尚未加入《73/78MARPOL公約1997年議定書》,因而無權給入中國籍的船舶簽發有關證書,同時中國籍的船舶進入97締約國港口時要受到嚴格的檢查,甚至有被拒絕入港或者被滯留的可能。上述情況表明,中國的石油公司與中國的油輪船東之間,缺乏長期的策略合作,在能力和需求上出現嚴重的「錯配」:一方面,中國90%的石油進口是由外國船東承運的;另一方面,中國船東以招商局為例,90%的運力卻是為國際市場提供服務的。這種狀況使得我國原油運輸受制於人,一旦國際社會政治動盪,資源國(地區)政局不穩或突發事件,我國的石油運輸安全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㈦ 中石油煤層氣怎麼樣

我只說兩點來描述目前的中石油煤層氣:(1)無論你是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只要你是非常實力能在機關總部上班,保證你一年回不了一次家休不了一次假屬於正常的,這個還好,最蛋疼的是沒有周末;我們的休假制度是周末不休息,實行輪休,但是總有原因讓你輪休不起來,可是公司綜合辦還製作一個休假表來讓你簽字,表示你已休假,實際上你休了嗎?只有你知天知地知;(2)你永遠不知道工資是怎麼發的,說少了就少了,而且你永遠找不到一個說法,今年年底12月份給每個員工發200-800塊錢,請看清楚是所有算完算盡拿到手的就這么幾百塊錢,沒有你們所謂其他的亂七八糟的錢哈,關鍵一點是中石油煤層氣只要這個月沒給你發下個月是肯定不會給你補!一定不要認為作為中石油國企一定會有年底獎金、一定會有過節費什麼的,到了煤層氣什麼都是可以超越的,什麼都是可能發生的,這就是新能源的特殊性!

㈧ 有沒有在石油或天然氣地下儲庫工作的朋友,工作環境及待遇如何

工作環境基本上站場運行管理,看你是什麼崗位,儲氣庫有操作工、電氣工程師、壓縮機工程師、通信工程師、注采工程師等,操作崗待遇一般在5-6萬,工程師崗8-10萬

㈨ 我國的石油資源怎麼樣

我國石油資源量約為10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約47萬億立方米。通過對不同類型盆地油氣勘察,新增儲量規律和各種方法的分析,測算出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50億~160億噸,天然氣可采資源為10萬~14萬立方米。按照國際上(油氣富集程度)通常的分類標准,我國在世界103個產油國中,屬於油氣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

在我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經過地質普查,發現有300多個可供勘探石油的沉積盆地,沉積岩面積達450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總面積的44%。其中面積大於10萬平方千米的沉積盆地有10個,總面積超過254萬平方千米。

此外,還有大量的中小盆地油氣資源也很豐富,有些已經發現了油田或工業油流。如酒泉盆地、蘇北盆地和百色盆地等。

除了陸上石油外,我國還擁有18000千米的海岸線,其大陸架的面積約佔世界大陸架總面積的1/20。根據近幾年的勘察結果,先後在渤海、黃海南部、東海、台灣淺灘、珠江口、鶯歌海、北部灣等海域發現了7個油氣盆地。從發展遠景來看,我國近海石油的儲量不亞於陸上石油的儲量。

國土資源部研究人員認為,中國石油資源儲量仍處於增長期,盡管已進入低速增長階段。研究人員指出,中國石油儲量替代率尚維持在合理水平。儲量替代率是反映儲量接替能力的指標,是指國內年新增探明可采儲量與當年開采消耗儲量的比值。替代率為1,表明勘探所導致的儲量增加與開采所導致的儲量消耗持平。儲量替代率大於1,表明儲量的增加大於消耗,小於1則表示勘探新增的儲量不能完全彌補儲量的消耗。

此外,自1993年成為石油進口國以來,中國的石油儲采比一直維持在14至16的范圍內。儲采比是指國內石油剩餘可采儲量與當年采儲量之比,即目前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可供消費的時間。

目前中國石油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開采和消費的高強度。2004年,中國佔世界石油儲量的1.5%,產量佔世界總量的4.5%,但消費量卻佔世界總量的8.2%。

中國石油資源潛力巨大,尚有約三分之二的潛力待探明。在這三分之二的待探明潛力中,三分之一可以在當前技術和成本條件下探明;三分之一可以利用現有技術探明,但發現成本將大幅增加;其餘三分之一將依賴未來技術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