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危機為什麼會膨脹
擴展閱讀
王者榮耀如何迅速刷鑽石 2025-08-08 07:39:39
外賣成本價3元賣多少好 2025-08-08 07:32:49
電影等資源不夠怎麼辦 2025-08-08 07:25:47

石油危機為什麼會膨脹

發布時間: 2022-12-26 09:55:07

① 石油價格為何一漲再漲

石油價格的猛漲,關繫到全球各個國家政治、經濟、生活、軍事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問題,而石油價格的漲落牽動著世界的每一根神經,由此也演繹了一出出驚心動魄的故事。

石油,被人們稱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液」。在今天這個發達的時代,石油已經像血液一樣維系著社會生活的運轉、經濟的發展甚至政治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英國石油專家彼得稲·奧得爾曾這樣論斷:無論按什麼標准而言,石油工業都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行業,它可能是惟一牽涉到世界每一個國家的一種國際性行業。面對越來越緊缺的石油,各國都做出的積極的應對。但人們在採取措施的同時,是否真正的明白石油危機背後的真相。

全球頻頻爆發石油危機

石油危機是由於世界經濟或各國經濟受到石油價格的變化,所產生的危機。1960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立,主要成員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成為世界上控制石油價格的關鍵組織。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危機的出現,人類開始越來越關注這個問題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其成員國阿拉伯在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石油價格由原來的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1978年,在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伊朗的政局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的情況下,再一次引發的石油危機。從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這造成了油價動盪和供應的緊張。與此同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從每天生產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這次危機成為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下跌2%。為此,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並使世界石油價格逐漸穩定下來。

除了這三次大的石油危機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這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嚴重沖擊。可見,石油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在現代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也正是由於石油在人類社會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對全球能源資源的爭奪,正在塑造著新的戰略聯盟,而舊有力量也將被重新洗牌。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出,石油資源已經成為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製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等,在這些問題背後無不存在著深刻的能源因素。過去半個世紀中,由石油引發的沖突已經有無數起,並且大多數還演變為武裝沖突。伴隨著石油資源的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也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2004年,國際油價不斷上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在2004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這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會使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個百分點。不斷攀升的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使家庭在能源支出方面大大增加,而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增加,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受之影響更大。在居高不下的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首次爆發石油危機後,民眾第一次意識到石油短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今天的中國同樣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石油危機」。

2004年,高昂的油價問題似乎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石油危機給我們帶來的威脅絕非危言聳聽。在200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3個月中,中國僅進口石油一項的外匯損失就高達3億美元。甚至有專家預言,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將因能源短缺而被迫中斷。石油儲備將是一個昂貴的過程。為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中國正在有計劃地建立石油儲備制度,逐步發展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中國四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已經開建,分別為浙江鎮海、杭州灣附近、山東黃島、廣東大亞灣。整體體系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建立石油儲備基地的硬儲備;另一個是通過參與國際原油市場操作,達到套期保值的軟儲備。

美國能源信息部發布的「2007年12月份短期能源前景」報告顯示,預計全球兩年原油的平均需求量將達到創紀錄的8716萬桶/天,在兩年的水平上增加138萬桶/天,增幅為1.6%。此前一月預期為增加146萬桶/天,預期增幅為1.7%。

報告還預計,美國2月原油需求為2100萬桶/天,比以前原油需求高24萬桶/天,增幅為1.2%。預計美國兩年原油需求增幅為0.3%。全球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平均將達到8744萬桶/天,比兩年同期增長2.1%,美國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比一月之前的預期增加3萬桶/天,比去年同期增長1%,達到2099萬桶/天。這些驚人的數字,無不在向人們警告,人類將會面臨能源危機。

人類對能源的爭奪戰,使世界面臨著能源危機。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縱觀全球,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世界能源危機是人為造成的能源短缺。石油的蘊藏量也並不是無限的,容易開采和利用的儲量已經不多,剩餘儲量的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到一定限度就會失去繼續開採的價值。在世界能源消費以石油為主導的條件下,如果能源消費結構不改變,就可能會引發能源危機。

石油價格的上漲,最後都將影響到終端消費品上,通貨膨脹的上升將會抬高中央銀行的利率,從而使企業的財務成本增加,加劇經濟蕭條。石油價格上漲是一場陰謀,從國際方面來看,油荒被人為誇大。隨著美元的持續下跌,世界范圍的貨幣泛濫,導致以石油為代表的實物資產接連跳空上漲。

在人類對石油能源的無休止的掠奪下,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

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危機的接連爆發,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並開始引起國際輿論對世界「能源危機」問題的關注。因此,地球是「不平」的,石油能源危機是不爭的事實。許多人甚至預言:世界石油資源將要枯竭,能源危機將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危機,我們人類如果再不做出重大努力去合理地利用和開發各種能源資源,那麼人類在不久的未來將會面臨能源短缺的嚴重問題。

② 油價上漲為什麼會導致通貨膨脹

油價上漲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如下:
石油作為一種稀缺資源性產品,是每個國家都不可或缺的,如果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大型的石油進口國,比如我們中國、日本,石油進口成本上漲,必然導致交通運輸費用的上漲;石油是基礎能源,運輸、化工(一切化工產品全部來自石油煤炭天然氣,石油比重大)全部依靠它,緊接著各種產品的成本都會上漲,這樣就會使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的一個表現),從而導致通貨膨脹。
拓展資料: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地上漲。
當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貨幣所得增加,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影響:
通貨膨脹是資產階級或統治階級加強對基層勞動人民剝削和掠奪的重要手段。通貨膨脹首先給工人和農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它使得物價不斷上漲,貨幣購買力不斷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實際工資急劇下降,生活日益貧困。而農民等小生產者則因為物價上漲過程中,工農業產品「剪刀差」的擴大,不得不以高價購買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低價出賣自己的農產品和手工產品,因而更加貧困。通貨膨脹也嚴重影響一般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的生活,因為他們的薪金也不能按物價上漲的程度而相應增長。但是,通貨膨脹卻給壟斷資產階級帶來極大利益。他們不僅會通過政府訂貨和價格補貼等,把資產階級國家用濫發紙幣從勞動人民那裡掠奪來的大部分收入轉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實際工作下降,或者用貶了值的貨幣償還債務,以及利用物價飛漲趁機進行囤積居奇等等,獲得巨額的利潤。

③ 問題:請用AD-AS模型來分析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短期經濟波動。

在短期內,如果AD不變,AS曲線發生位移,則會產生市場價格與國民收入反方向的運動。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場價格會上升,而國民收入則下降,產生經濟發展停滯和通貨膨脹共生的「滯脹」現象。

在石油危機中,能源價格暴漲了5倍,由於生產要素投入的價格(或成本)的上升,使得企業在同等產量條件下,要求更高的物價水平,或者在同等價格水平下,被迫減少產量。從而使得SAS曲線向左上方移動,使原先超出潛在國民收入OY* 的產量OY減少至OY',均衡點由E移動至E',市場物價水平由P移動到P'。

結果是生產降到小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價格水平則提高到高於充分就業時的水平,出現「滯脹」。由於影響宏觀經濟的某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使總供給狀況惡化,使政府原先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遭到破壞。 

(3)石油危機為什麼會膨脹擴展閱讀:

總供給曲線的位置是不斷變動的,這種變動說明了在既定價格水平之下,總供給量的變動。使總供給曲線移動的因素:

1、自然的和人為的災禍。

2、技術變動。

3、工資率的變化。

4、生產能力的變動。

④ 石油危機為什麼導致通貨膨脹

隨著目前油價的持續上漲我們很多老百姓也已經感到了一絲的壓力,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中國作為世界石油消費大國,有將近40%左右的石油資源呢是依靠海外資源的進口,
一九九三年,中國就已經是石油純進口國,而且以後每年都以百分之三點七的速度遞增石油進口量。去年,中國進口原油達到了1.2億噸,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據有關機構預計,中國2010年石油進口規模將達到1.8億-2億噸,進口依存度也將隨之突破50%。
我國進口石油的比重越來越大呢,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們的資源供給不行,就說石油生產產量增長緩慢,而需求增長非常的快,這樣呢所以我們對國外的進口石油依賴越來越大,那它的影響是兩個方面的,正的方面就是說彌補了我國的資源不足的問題,解決了需求短缺,保證了供給,這是它正的方面,另一方面實際上就是石油大量進口的外部性的問題,就是引起了石油安全的問題,另外,目前中國進口的原油主要來源於中東地區,占進口的50%以上,而來自中東的原油進口又主要依靠油輪輸送,並通過馬六甲海峽。

這么一個集中於中東地區的話,對我們國家的能源的這么一個供應是不利的,因為中東地區的話屬於一個多事的地方,政局的不穩定,所以我們國家從這點來說的話,必須改變它的這種能源來源的結構
從這個短片中我們看到中國目前對海外石油市場的依賴程度是越來越深,而且還主要是集中在中東地區,那麼對它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會不會從另外一個方面,它蘊藏著一些我們的供給風險問題。
我覺得這個就是所謂我們談到能源安全的問題了,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種突發事件,我們是不是能夠按照一個合理的價格,能夠從石油市場上,國際市場上能夠買到,我們所需要的石油,這是第一個概念啊;第二個就是說,對中國來說確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是不是能夠有一個比較安全的,一個運輸的系統能夠保證這份供給,這是第二個概念;第三個概念就是我們的應變能力,就涉及到我們的儲備啊,我們有沒有突然增產的能力,國內啊,包括突然來控制這個需求,我能夠馬上讓你停止一些不是非常必要的那些需求。我覺得我們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石油戰略要定義在維護我們的石油安全的這樣一些定義的基礎上,所以我們的石油,戰略的設置,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石油的這個產品是滲透到人們生活當中每一個行業都有,比如說你家裡用的電冰箱,洗衣機啊那些塑料啊,這都是石油裡面出來的產品,再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比如我買的飛機票、火車票啊也隨著石油的漲價(而漲價),也再有些燃油附加稅也加上去了,我們的農民呢,所用的你比如柴油啊,他用的農膜啊,化肥啊,隨著石油漲價這些價格呢它也在調整,如果說我們這個油價能夠平抑這個油價,能夠這個油價低一些,那麼我們就少開支點錢,我們的收入更高一些,我們的生活會更好一些。
所有的這個石油化工的產品啊,用它做石油原料的,全部都會受到它的成本價格的(影響)往上推,那麼它會傳導的,這個東西變成一個中間產品,然後變成了一個實際使用的產品的時候,馬上就傳導到那個消費裡面去了,所以這個價格指數就會上升,這個通貨膨脹一產生影響以後呢,這個影響就比較多了,那宏觀政策上,它可能進行調整,比方說利率的上升,利率的調整還有等等一些問題,這樣呢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那就是個全方位的。
最重要影響還是對我們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才能夠滲透到千家萬戶的生活當中去。我們用固定資產的投資來拉動這個GDP增長的,佔到多少,去年是47%。固定資產的投資,占這個GDP的比重超過40%就是很危險的了,所以宏觀模式的這個改變,是對我們是不是會產生這個安全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⑤ 日本為什麼會在1973,1980,1985~1991出現通貨膨脹

1973-1974: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的通貨膨脹
原因:第一,石油價格上漲。OPEC是一個卡特爾,一個企圖阻止競爭並減少生產以提高價格的賣者集團.1973年10月,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削減石油供應量,提高價格,日本是世界第2位石油消費國,石油價格的上漲,導致成本大幅上升,直接推動商品價格的上揚。第二,日本列島的改造。隨著「列島改造」的實施,土地投機席捲全國,投機的對象不斷擴展到多種商品,從而形成了價格的上漲。第三,財政支出猛增。在放寬金融、貨幣供應大量增加情況下,投資增長,生產能力盲目擴張,拉動了價格的上漲。第四,全球性的通貨膨脹。1973年,西方幾個主要國家都出現了物價上漲,日本不能獨善其身。

1979-1980: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的通貨膨脹
OPEC這個卡特爾故伎重演,不過這一次國際油價上漲明顯小於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物價的上漲幅度,其原因是:首先,第一次石油價格沖擊發生在總需求已經膨脹且在加速的時期,而第二次石油價格沖擊出現在經濟剛剛開始復甦、多餘的生產能力和未被利用的勞動力在許多工業部門依然存在的時期。第二,由於經歷了第一次石油危機所帶來的通貨膨脹,日本政府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採取了一些預防性措施。如日本銀行迅速地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以對付石油價格上漲。大藏省本擬在1979年採取溫和的擴張預算計劃被推遲到1980年,並採取了適當的緊縮財政政策,禁止管理部門提高價格、工會增加工資。由於沒有像第一次石油價格沖擊時那樣的預期價格進一步上漲,批發物價指數在1981年基本穩定下來。

1987-1990:投機逛潮.97-90年,日本人的財富上漲了三倍。之所以會出現大規模的通貨膨脹是因為日本國民並不是主要把錢用在消費上,而是投到了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市場上.日本股市進入瘋狂狀態.1990年,日元、債券、股票同時貶值,泡沫開始破滅.自此以後,日本經濟始終在走下坡路,進入10年漫長衰退期.

⑥ 73年的石油危機是如何引發的經濟危機

1973年,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運用石油武器來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削減石油產量。結果是石油價格暴漲,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到了1978年,伊朗發生政治局勢的變換,造成了石油生產的不穩定,生產一度從每天600多萬桶降到了70萬桶。這樣,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出現了。
石油危機的出現,大大影響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機, 就馬上使日本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蕭條,導致了外匯的大量外流。
這次由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危機有一個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這次危機造成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較長時間的「滯脹」。所謂「滯脹」,就是指經濟增長停滯和通貨膨但是,由於70年代的通貨膨脹持續時間長,幅度大,由於擔心引起更為嚴重的通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很難繼續使用國家干預刺激經濟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難走出經濟蕭條脹同時存在的現象。

⑦ 1970-80年代油價高漲為何造成停滯性通貨膨脹為何2000年以後油價也高漲但造成成長性通貨膨脹

70-80年代中, 兩次石油危機。這一時期, 國際石油市場供需狀況開始發生逆轉, 石油價格不斷攀升升。一方面, 主要石油消費國消費量日益上升, 但由於國內儲量有限, 生產很難有較大突破, 從
而造成供不應求, 需要從國際石油市場上進口石油,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逐步由石油凈出口國變為石油凈進口國另一方面, 由於中東主要石油生產國反對美國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中東政策, 自1973年開始兩次對這些國家採取「 石油禁運」 政策,從而導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兩次大幅度攀升。兒大石油市場的價格都比前一時期明顯提高。1973一1979年, 每桶石油價格都提高到10美元以上,1979一1985年進一步提高到接近或超過30美元的水平。
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放寬了對能源產業的限制,採取了多項措施鼓勵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如對乙醇的大力利用和開發。近年來肌嘗冠妒攉德圭泉氦滬,美國燃料乙醇加速發展,美國乙醇汽油消費總量已超過汽油消費總量的20%,全美玉米產量有12%用於生產燃料乙醇。加上現有的完備的石油戰略體系使得西方國家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不如以前。同時中東也接收到了以前的教訓,意識到了石油上漲會迫使主要消費國減少石油的出口。所以說這是雙方共贏的一個局面
我國從1993年成為石油進口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口量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受到國際石油市場的波動和影響。盡管尚未有遭遇大規模的石油危機,但供需矛盾日益加劇下高漲的油價與石油緊缺依然對我國生產生活以及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少影響,具體體現為:
1.石油短缺對工業與經濟的影響重大
石油作為用途廣泛的重要工業和化工原料,其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對於國家
經濟發展異常重要。目前我國已進入重工業化階段,與20世紀90年代初相比,
經濟增長對能源和石油的依賴度明顯增加。2003年我國經濟增長的能源消費彈
性系數比1991年提高了接近2倍;2003年我國石油消費比重達到22.7%比1991
年高5.6個百分點;2003年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35%。嚴重石油供應短缺一旦發
生,將會對我國經濟和生產造成重大影響。
2.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導致國內生產成本上升並可能會形成通貨膨脹作為工業社會的基礎性燃料與原材料,石油構成了工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價格的上漲伴隨著生產成本向消費成本的轉移,全社會物價水平就會提高,會加速通貨膨脹的形成。我國單位GDP的能耗本來就高於其他國家,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將使我國承受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只考慮油價因素,石油價格從30美元漲至60美元,CPI將上漲1.8個百分點,如果考慮我國國內石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調整的不同步,上一次石油價格上漲也需要消化,那麼,國內物價的上升或許會更多。
3.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將影響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
在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漸提高的前提下,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將打破
我國原有的貿易平衡。2004年,我國為石油價格上漲多支付了200億美元,而
當年的貿易順差總額為320億美元,如果不考慮為高價石油所支付的更多外匯。
2004年的貿易順差能夠達到520億美元2003年我國進口石油約9100萬噸。而
當年的平均油價每桶29.6美元,即使進口保持1億噸的水平,我國僅為高油價
支付需要200億美元。總之,在世界經濟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國際原油價格上漲
可能使我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
4.改變居民消費結構,抑制居民消費
石油價格越高,產品成本越大,價格也隨之提高,這將阻礙原有消費需求的擴大,新的消費需求熱點形成也將受阻。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汽車消費,油價升高使得居民購車的意願受到壓抑,許多人擔心買得起車,養不起車,因而選擇持幣觀望。高油價也會改變大眾的住房消費模式,但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揚,房子和工作地點間的距離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旅遊業也因於油價持續上漲帶來航空、長途汽車等交通費用的上升而增加成本,進而影響到部分消費者的旅遊需求。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油儲備的效益,不僅僅體現在對石油價格的平抑作用上,更應體現在對國民經濟和生產間接和潛在損失的彌補作用上。

⑧ 石油危機為什麼導致通貨膨脹想知道詳細過程

通貨膨脹,容易導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結果,導致通貨收縮,通貨收縮,加劇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的起因,主要是貨幣供應量太大,或者是貨幣流通量太快,經濟活躍,導致供不應求,物價高漲,出現經濟泡沫。泡沫破裂,出現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危機產生失業,人民收入驟減,需求驟減,市場供過於求,物價下降,導致通貨收縮。通貨收縮,使人民更不捨得花錢,因為可以期盼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相同的東西,因此而加劇經濟危機,或者金融危機。

⑨ 近年來的石油危機為何沒有如二十世紀70年代那樣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

二戰後到七十年代被稱為「資本主義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呈現繁榮快速發展局面,但在七十年代主要產油區中東各國組成歐佩克組織,提高國際油價,導致資本主義國家來賴以生存的石油漲價,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所以從美國開始,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告別黃金時代,迎來了經濟「滯漲」,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通貨膨脹。 因為石油是重要的資源,所以它漲價,導致好多工業品生活品等必需品漲價,而經濟又受原料漲價影響,放緩速度,所以導致社會財富增長慢,人們收入減少,而由於原料漲價帶來的生活必需品和工業品漲價,導致通貨膨脹。

⑩ 20世紀70年代石油沖擊導致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用總需求總供給分析原因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指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關稅總協定作為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的各項協定,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是按照美國制定的原則,實現美國經濟霸權的體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因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脫的矛盾性,該體系於1973年宣告結束。

(10)石油危機為什麼會膨脹擴展閱讀

在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出現了經濟增長停滯、失業增加、通貨膨脹同時存在,凱恩思主義受到質疑。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自此,由中東地區爆發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漫延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