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石油的植物是怎麼回事
地球上貯藏的煤炭和石油資源很有限。據科學家估計,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整個地球上的煤用不了200年,石油用不了100年。這是十分令人擔憂的。因此,科學家們想到:可不可以從植物身上榨出石油呢?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梅爾溫·卡爾文教授對這一問題做了深入的研究,並予以肯定的回答。卡爾文曾從世界各地收集了3000多種含碳氫化合物的植物標本,並對2000多種植物進行了栽培和製取石油的試驗。結果發現,大戟科的許多植物所產生的一種乳狀汁液中,竟含有30%~40%類似石油的碳氫化合物。這些化合物稍經處理就可以作為石油的代用品。
更令人驚奇的是,1978年,卡爾文在巴西熱帶叢林中意外地發現了一種能長石油的樹——香膠樹。這種樹屬於蘇木科,為常綠喬木。其樹干里含有大量的樹液——一種富含倍半萜的柴油。這種樹液可不用提煉,直接當柴油用。人們只要在香膠樹上打個洞,在洞口插進一根管子,油液便會排出。一株直徑1米、高30米的香膠樹,2小時便可收得10~20升樹液。而取樹液後用塞子將洞口塞住,6個月後還可以再次採油。據估計,一公頃土地種上90棵香膠樹,可年產石油225桶。目前,巴西、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已開始種植這種柴油樹。
無獨有偶,我國的林學家在我國海南省尖峰嶺林區,也發現一種會產柴油的樹——油楠。它也屬蘇木科,為常綠大喬木。其樹心含油狀樹液,可燃性同柴油相似,當地居民常用它替代煤油來照明。科學家曾對樹液化學成分進行測定分析,其結果表明,樹液中含依蘭烯、丁香烯等11種化合物。一棵油楠樹通常可產油幾千克,最高可達幾十千克。有關部門已制定了保護和發展油楠樹的計劃。
科學家相信,將來人類將大規模地通過種植石油樹來獲取石油。
2. 植物石油是怎麼來的
能源危機是當代世界四大危機之一,人類目前正在享用的地下燃料礦藏:煤、石油、天然氣,再過成百上千年就將消耗殆盡!
從植物中提取石油,是許多國家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的重要課題。
據報道,現在已發現大量可直接生產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屬於大戟科,如綠玉樹、三角大戟、續隨子等。這些石油植物能生產低分子量氫化物,加工後可合成汽油和柴油的代用品,有些植物中的油無需加工,能直接用作燃料油,與柴油相似。
澳大利亞有兩種野草叫按葉騰和牛角瓜,用溶解法從其莖葉中提取白色汁液,然後再製取石油。
在菲律賓發現了一種叫「邦伊倫邦」的果樹,它每年開花結果3次,每棵樹1年可采120~140粒果實,這種果實碰上火種,就會像汽油那樣燃燒起來,每個果實可燃燒約15分鍾,常常被當地居民用來點燈。科學家們對這種果實進行了化驗,發現果內含有16%的純酒精。這個消息頓時轟動菲律賓和全世界,菲律賓政府立即展開了廣泛的擴種和繁殖。生化學家們也在研究這種樹木的潛力,准備用此樹燒煉出油液代替石油。
美國化學家卡爾文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發現一種樹,它分泌的汁液可直接用作汽車燃料油,因此可將它直接注入汽車油箱,車子就可啟動了。據估計,1英畝土地如果種上100棵香膠樹,可年產石油25桶。這對貧油國來說,真是一個福音,這種樹叫香膠樹,此樹在巴西已有種植場。目前香膠樹是大自然中能夠直接提供「生物石油」的比較理想的能源植物。
在巴西還有一種名叫「苦配巴」的大樹,只要在樹干鑽孔,即可出油,1晝夜可獲20~25公升,每隔40天取1次,此樹亦稱柴油樹。
巴拿馬也有一種「蠟燭樹」,果實里含60%的油脂,可用此照明。
我國海南島也有能產「柴油」的油楠樹,高度可達30多米,將樹伐倒後,油從鋸面汩汩流出,每株可收流液10~25公斤,最多可產50公斤以上,這種油與柴油相似。
美國加州大學已成功地栽培了「石油樹」,此樹切割後流出的乳液,經脫水後可製成原油,再煉制加工可得汽油,此樹已在美國3個州栽培,每英畝年產10桶油。
能源植物的發現,為人類尋找新的財源,又開辟了一條新路,目前科學家正在為尋找在質量上、數量上以及「生產速度」上足以代替珍貴的煤、石油、天然氣的能源植物而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3. 植物能產生石油嗎
在尋找新能源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欣喜地發現了可再生的「石油植物」,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它的蘊藏量豐富,可以迅速生長,是可再生的種植能源,用「植物石油」代替傳統的石油將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危機。英美等發達國家正在對已發現的40多種「石油植物」進行品種選育和品質優化工作,並准備盡快實現商業化生產。法國、日本、巴西、俄羅斯等國也正在開展「石油植物」的研究和應用。目前,甚至有一些科學家在培育產油量較高的轉基因植物。
美國一個名叫卡爾文的科學家在巴西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橡膠樹,只要在這棵樹的樹幹上鑽個小洞,就可接到「柴油」,因而又稱之為「柴油樹」。澳大利亞有一種古巴樹,每棵每年可獲得約25升燃料油,且這種油可直接用於柴油機。美洲香槐草是產於美國的一種雜草,它生長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每公頃土地可以收獲約1600升燃料油。
一些藻類現在也是產油熱點。這些「油藻」生長繁殖迅速,范圍大,燃料油產量也高。如在淡水中生存的一種叢粒藻,它們簡直就是產油機,能夠直接排出液態燃油。另外,那些目前尚未發現有明顯經濟價值的藻類,也可以用它們來做沼氣原料,而那些含糖量大的藻類則可以用來生產醇類作為燃料。
4. 為什麼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儲油庫
因為據科學家粗略估算,全球綠色植物每年產生的碳氫化合物可達300億噸以上,只要將這些植物進行高壓、高溫加工,就能夠製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產品。
1.目前,全球綠色植物儲存的能量,大約相當於8萬億噸煤或800億噸石油。可以說,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儲油庫。
2.科學家研究發現,可用於製造石油的植物品種很多,不少喬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極為可觀的天然煉油物質。美國科學家選用了千餘種最富生產能力的水藻進行實驗,從其體內提取類脂化合物以化學的方法進行處理,從而轉變成汽油和柴油。前蘇聯的科學家經過引導性的實驗進一步證實,從鋸末中也可以提煉出人造石油。這種植物能源比傳統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優越性。首先,它便於就地生產利用,省卻了遠距離輸送,因而成本比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燒過程中,一般不會形成有害物質,它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易於被植物吸收,對保護生態環境非常有利。
3.眾所周知,石油是多種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許多植物也可直接產生碳氫化合物。倘若能夠以適當的方法把這些碳氫化合物提取出來,我們就可以得到所謂的「綠色石油」。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的卡爾文教授,在一個人工石油植物種植場,種植了一種名叫「尤加利」的樹木。這種樹木的莖和種子中均含有這種可燃物質,1000平方米的土地每年產5桶「綠色石油」,每桶的成本僅20美元,而當時每桶石油的價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動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可以說,用不了多久,人類將「種」出石油。
5. 哪些植物中含有石油
能源危機是當代世界四大危機之一,人類目前正在享用的地下燃料礦藏:煤、石油、天然氣,再過成百上千年就將消耗殆盡!
從植物中提取石油,是許多國家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的重要課題。
據報道,現在已發現大量可直接生產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屬於大戟科,如綠玉樹、三角大戟、續隨子等。這些石油植物能生產低分子量氫化物,加工後可合成汽油和柴油的代用品,有些植物的油無需加工,能直接用作燃料油,與柴油相似。
澳大利亞有兩種野草叫按葉騰和牛角瓜,用溶解法從其莖葉中提取白色汁液,然後再製取石油。
在菲律賓發現了一種叫「邦伊倫邦」的果樹,它每年開花結果3次,每棵樹1年可采120~140粒果實,這種果實碰上火種,就會像汽油那樣燃燒起來,每個果實可燃燒約15分鍾,常常被當地居民用來點燈。科學家們對這種果實進行了化驗,發現果內含有16%的純酒精。這個消息頓時轟動菲律賓和全世界,菲律賓政府立即展開了廣泛的擴種和繁殖。生化學家們也在研究這種樹木的潛力,准備用此樹燒煉出油液代替石油。
美國化學家卡爾文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發現一種樹,它分泌的汁液可直接用作汽車燃料油,因此可將它直接注入汽車油箱,車子就可啟動了。據估計,1英畝土地如果種上100棵香膠樹,可年產石油25桶。這對貧油國來說,真是一個福音,這種樹叫香膠樹,此樹在巴西已有種植場。目前香膠樹是大自然中能夠直接提供「生物石油」的比較理想的能源植物。
在巴西還有一種名叫「苦配巴」的大樹,只要在樹干鑽孔,即可出油,1晝夜可獲20~25公升,每隔40天取1次,此樹亦稱柴油樹。
巴拿馬也有一種「蠟燭樹」,果實里含60%的油脂,可用此照明。
我國海南島也有能產「柴油」的油楠樹,高度可達30多米,將樹伐倒後,油從鋸面汩汩流出,每株可收流液10~25公斤,最多可產50公斤以上,這種油與柴油相似。
美國加州大學已成功地栽培了「石油樹」,此樹切割後流出的乳液,經脫水後可製成原油,再煉制加工可得汽油,此樹已在美國3個州栽培,每英畝年產10桶油。
能源植物的發現,為人類尋找新的財源,又開辟了一條新路,目前科學家正在為尋找在質量上、數量上以及「生產速度」上足以代替珍貴的煤、石油、天然氣的能源植物而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6. 植物為什麼會流出「石油」呢
石油植物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我們需要更多的能源。然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據估計,當前世界石油的可采儲量只有二千多億噸,在未來一二百年內,石油資源將會枯竭。因此,探索開發新的能源已成為人類普遍關注的熱門問題。
經過多年的尋求,人們終於發現,有數千種野生植物可以提取綠色「石油」。有些植物流出的「石油」可以直接發動汽車,有的稍加簡單的加工提取後,就可以用作燃料油。能源植物已被列為重要的能源開發對象。
在菲律賓發現的一種名為「漢咖樹」的野生果樹,果實內含15%的酒精,可直接燃燒。這種果樹生長三年就能結果,每年開花多達3次,每顆樹每次可收獲果實15公斤。
一種多年生的常綠野生灌木,生活在沙漠或半沙漠地區,它不僅抗乾旱、抗鹽鹼,而且耐貧瘠土質易繁殖。它的種子內含50%的液體蠟,完全能代替抹香鯨油的原料使用,在工業上用途廣泛,人們已用它代替燃料。這種野生的植物叫霍霍巴,每公頃每年可產蠟1050公斤。這不僅獲得高產的油料和燃料,而且能夠改善生態系統,繁榮荒漠地區的經濟。
近年來,美國已經培育了續隨子柴油林,又成功地從這種植物中分離出了石油。在美國西部4萬平方英里的地區,都適合栽種這種植物,按每畝產10桶油來計算,一年提供的油量就達2.56億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我國也發現了「能源樹」。油楠是一種柴油樹,生長在南方,樹高30米,直徑有1米多。它一般長到12—15米時,心材部分就能形成棕黃色的油狀液體,很像柴油。若在樹幹上鑽個洞,洞口就會流出油來。一棵大樹採集一次,能得到3—4公斤「油」。油楠在我國海南島有一定儲量,可供開發利用。
此外,我國陝西有種白乳木樹,也可產出油液,既可食用,又可作燃料。
植物為什麼會流出油來呢?一般來說,這些石油植物生產的「石油」,都是它們通過光合作用,把簡單的無機物變成有機物「石油」,這實際上是儲存太陽能的過程。
從植物中提取石油,經濟省力,使自然資源開發的前景變得廣闊多了。
這樣可以么?
7. 植物為什麼會流出「石油」呢
因為這些植物貯存了大量的太陽能,是它們通過光合作用把簡單的無機物變成有機物--「石油」。人們才能從植物身上採取「石油」的。
8. 什麼植物會產石油
卡爾文在巴西熱帶叢林中意外地發現了一種能長石油的樹,這種樹就是香膠樹。樹干里含有大量的樹液,樹液可不用提煉直接當柴油用。
人們只要在香膠樹上打個洞,在洞口插進一根管子,油液便會溢出來。
一棵直徑1米,高30米的香膠樹,2個小時就可收獲10升至20升的樹液。取樹液後用塞子將洞口塞住,6個月後還可以再次採油。據估計,1公頃土地種上90棵香膠樹,可年產石油225桶。目前,巴西、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國正在種植這種「柴油樹」。
除了香膠樹,科學家還發現了一些其他能產「油」的植物。我國的海南省尖峰嶺林區有一種油楠樹,它的樹干被砍傷以後,會流出淡黃色油狀液體來,這種液體可以像油那樣燃燒,當地的人用它來點燈照明。
油楠樹的木質內含有豐富的油脂,其可燃性能與柴油相似,故稱「柴油樹」。當削開它的韌皮部或砍斷枝丫時,油脂就會自行溢出,尤其是砍倒大樹時,油溢如泉涌。它是一種珍貴的能源樹種。
廣東省懷集、台山及海南省等地,生長著一種竹柏。它高達20至30米,每年都開花結果,果實含油量達51%,加工後既可以食用,又可作為工業用油。
美國有一種杏槐,它的膠汁經過簡單加工,可以成為一種燃料油。有人發現12種大戟科植物,都可生出類似石油的燃油。如產在北美、西歐、非洲的含油大戟,高1.5米至2米,它的膠汁狀樹液可以製成類似石油的燃料。
我國海南島尖鋒嶺、吊羅山等地的熱帶森林中,有一種油楠樹,這種喬木和「苦配巴」類似,也可產柴油,一棵樹一年可收獲多達50千克的柴油。
我國陝西省有一種白乳木,它也會流出一種白色的油,可以用來點燈和作為潤滑油;南美有一種綠玉樹,樹皮可流出白色液汁,可直接燃燒,因為像牛奶,所以又稱「牛奶樹」;南美還有一種馬利筋屬的草,會分泌出白色可燃液汁,所以被稱為「牛奶草」;墨西哥、美國和以色列等地,還生長一種叫「霍霍巴」的灌木,它的籽實含有50%的液體蠟,也可以作為燃料。
小知識大視野
西非有一種燃燒能力很強的「煤樹」,高三四米,樹身粗壯呈黑色,樹皮有光澤。這種樹含有一種油脂,非常易燃,其燃燒力比煤還大。據說,有一棵「煤樹」失火,燒了3天後,那棵樹只燒去了一些小枝丫,而樹身仍完好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