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在中東偷石油獲利多少
擴展閱讀
扶貧產品哪個最貴 2025-07-05 14:57:14
項目需要哪些人力資源 2025-07-05 14:55:07

美國在中東偷石油獲利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9-26 10:10:31

❶ 美國在中東地區到底有多少利益為什麼那麼注重中東

美國是世界大國,作為世界大國,他想要擁有更多的臣民或者是想要更多的資源和利潤,所以美國才會選擇進軍中東地區。而我們也知道,美國絕對不會做對自己沒有任何利益的事情。那麼接下來就讓檸檬帶大家一塊去了解一下美國在中東地區到底有多少利益?

美國看中了中東地區的石油。有很多人認為在國際市場上流通最硬的是黃金,其實不對,現在已經從黃金轉換為石油,而我們也能夠從國際原油價格上看出蛛絲馬跡。而且我們也知道那些擁有石油的國家,在全球經濟市場上的數據最棒。而石油大部分都分布在中東地區。

其實美國的這些手段就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做買賣一樣。如果想要從這個人的手中獲得高額利潤,必須先給出甜頭,這樣才能夠達到自己最終的目的。而且我們從美國的一系列決策和行為上不難發現,他可以為了得到利益,付出一切,而這一切也包括挑起戰爭。

❷ 美國打伊拉克花了幾千億美元得到石油了嗎聽新聞說大部分是中國的中石油中石化在那開發。

美國參加二戰,尤其是歐洲戰場,死傷了幾十萬人,無數的金額。戰後還以3百億美元幫助歐洲復興。它得到了什麼? 土地?資源?金錢? 伊拉克戰爭:這要從兩伊(伊拉克-伊朗)戰爭說起 - 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伊戰爭的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伊朗傷亡和被俘10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伊拉克因戰爭向阿拉伯國家大量舉債,單科威特就超過150億美元。伊拉克因此希望OPEC減少產油量,提高油價,以便伊拉克能從石油獲得更多的利潤還錢。但科威特反提高產油量,使得油價大跌,想逼迫伊拉克接受兩國間長久各種糾紛的方案。結果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將之劃為伊拉克的第9省。海灣危機爆發。第一產油大國沙特與伊拉克有一千千米的邊境,也糾紛不斷。沙特怕伊拉克藉機入侵,聯合科威特向聯合國求救。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的最後期限,否則國際社會有權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伊拉克拒絕。1991年1月17日凌晨,多國部隊從沙特提供的基地發動「沙漠風暴」行動。大敗伊軍。伊拉克從科威特撤出。2月27日,伊拉克宣布無條件接受安理會關於海灣危機的12項決議。海灣戰爭宣告結束。戰後數年內聯合國派各檢查小組進入伊拉克依決議檢查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況。伊拉克違反決議,百般刁難。聯合國小組屢次無功而返為後來伊拉克戰爭埋下伏筆。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薩達姆有個表弟綽號「化學阿里」。曾以毒氣彈殺死國內8千多庫爾德族老少婦女)繞過聯合國,與多國聯合對伊拉克進軍。打垮薩達姆政權。
現美國已自伊拉克全部撤軍。只留少數的教導員。

伊拉克在過去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從西方媒體引述的統計數字就可以看出來。

伊拉克:在薩達姆時代,完全是獨裁統治。雖然也有〝選舉〞,但每次都是薩達姆高票當選,他拿到的選票有時超過全國總人數。當然,這些"票"也並不都是作假,薩達姆大搞個人崇拜,廣大民眾被洗腦,崇拜"偉大領袖"。《紐約時報》曾刊文諷刺說,在八十年代,個人崇拜文化讓伊拉克的1,700萬人口翻了一番,成了3,400萬,其中有1,700萬人民和1,700萬薩達姆肖像(遍布全國各地)。

在結束了薩達姆的專制統治之後,伊拉克不僅實行了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成功地進行了多次全國性選舉,由此產生了民選領導人,政局穩定,而且伊拉克的經濟也發生重大變化。

在薩達姆統治後期,伊拉克人口2,600萬,人均GDP只有625美元,通貨膨脹率高達三位數。現在,伊拉克人口增至3,500萬(增幅35%)。人均GDP增至4,600美元(增了七倍半)!通膨率從原來的百分之一百多,降到6%。在全球經濟成長緩慢的情況下,伊拉克的經濟卻快速成長,2006年,遽增17%!2011年成長9.9%,2012年成長10.2%。

經濟成長名列前茅

伊拉克的經濟之所以發生巨變,是因為走向市場經濟:戰後第二年——2004年,伊拉克就改革稅率,實行單一稅率(flat
rate)15%,由此進入全球實行單一稅率的27國(地區)行列——香港(14%)、新加坡(16%)、愛爾蘭(12.5%)、俄國(13%)等。

伊拉克並把關稅降低到5%,制定優惠的外資政策,吸引大量外資,尤其是國際石油巨頭。由此使伊拉克的石油產量迅速上升:在剛開始的2004和2005年,就分別成長了7%,2006年,石油生產設施修復重建完善之後,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大幅成長了40%!

國內官方媒體當年渲染說,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主要目的是為了佔取那裡的石油。但美國在鏟除了薩達姆後,馬上把當地的石油管理權等交給了伊拉克新政府的石油部,等於交給了伊拉克人民。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金米特(Robert
Kimmitt)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美國把石油主權交給伊拉克人民之後,沒有想做任何一點影響伊拉克石油政策的事情。"

中石油、中石化在伊拉克

而且近年美國在本土的石油開采劇增,去年底美國石油產量已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和俄國,成為全球第一。而中國,目前則已佔據了伊拉克最大開采份額。所以當伊拉克ISIS鬧事時,最著急的其實是中國。

現在無論人口成長率,還是經濟成長率,伊拉克都名列世界前茅!這些成就,都歸功於結束了獨裁統治,實行了民選制度,並走向了市場經濟的道路等。

❸ 全球大預警!美國偷油,敘利亞巨虧7000億!誰該為敘利亞找回公道

這個就是需要許多的國家幫助,這樣才可以讓他們得到幫助,美國也會沒有機會。

❹ 美國從中東戰爭攫取了多少經濟利益

2015年,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卡達、巴林、約旦和埃及,它們希望購買數以千計的美製導彈、炸彈及其他武器,以彌補過去一年裡消耗掉的軍火。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限制美國軍工企業能賣給阿拉伯國家的武器類型,為的是確保以色列對其在該地區的傳統對手上保持軍事優勢。但由於以色列與這些阿拉伯國家目前實際上形成了一個針對伊朗的聯盟,奧巴馬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願意把先進武器出售給海灣國家,對此也幾乎沒有來自以色列的公開反對。國防行業分析人士和中東問題專家說,中東地區的動盪,以及富裕的遜尼派國家為爭奪地區霸權與什葉派的伊朗作戰的決心,將導致對國防工業最新、最高尖技術硬體的新訂單激增。
中東戰爭表面上與經濟毫無瓜葛,但是其實五次戰爭都和石油緊密相關,所以中東戰爭對油價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從經濟上講,石油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血液,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與進展。中東盛產石油,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其儲量佔全球總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而且中東地區是國際石油市場最主要的輸出者,歐美的主要發達國家以及中國、日本、印度等亞洲大國都需要中東的石油。所以,中東地區的油氣資源直接影響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誰能夠控制中東的石油或者說能夠對中東的石油有話語權,誰就能夠擴大世界影響力且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另外,中東地區是聯通三大洲的樞紐,是世界要塞、貿易通道,而中東地區也是現今世界貨物貿易主要通道,在運輸成本與運輸效率上,都是優於其他地區的。
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中,埃及、阿拉伯、敘利亞等國家直接切斷了對英國和法國兩國的石油供給鏈,導致英法兩國國內石油嚴重供應不足,石油價格更是一升再升。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阿拉伯再次拿起石油武器去支援埃及和敘利亞,在石油的對外供應方面,阿拉伯逐月減產50%,後來還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這給美國帶來了很大的的壓力。與此同時,石油生產大國趁機推行石油國有化的政策,將西方的石油公司的股份全部劃為國有。這一系列的減產、控量、禁運的措施,直接導致油價飛漲,油價的飛漲也是二戰後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從中東戰爭中明顯可以看出,各國都在依靠石油來控制戰爭的發展,參戰方也都在彼此遏制對方對石油的控制,所以在中東戰爭中有很多的石油基地被轟炸。這些石油產量大國之間發生的戰爭對世界石油市場的穩定和發展都有直接影響,在戰爭期間,油價曾漲到過34美元一桶,這個價格在那個時代算的上是天價。
然而,戰爭過去多年,這些國家並沒有放棄軍備競賽。據跟蹤全球軍事開支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數字,沙烏地阿拉伯2014年在購買武器裝備上花了逾800億美元(約合4960億元人民幣),超過法國和英國這方面開支的總合,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國防產品市場。阿聯酋去年購買武器的開支近230億美元,是該國2006年這類開支的三倍還多。卡達是國庫充裕、希望在中東具有影響力的另一個海灣國家,它也在瘋狂購買武器。2014年,卡達與五角大樓簽署了一筆110億美元的交易,買來了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以及愛國者和標槍防空系統。現在,阿聯酋正計劃購買波音公司的F-15戰斗機,以取代其老化的法國幻影戰斗機群。

美國的國防企業正在跟著錢走。波音公司於2011年在卡達多哈設立了辦事處,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在那裡設立了辦事處。2013年,洛克希德成立了專門負責對外銷售軍火的部門,公司首席執行官瑪麗蓮·休森曾表示,洛克希德需要增加出口業務,目標是讓全球武器銷售佔到其總營銷額的25%到30%,以部分地彌補五角大樓因9·11事件而預算一度大增之後出現的經費萎縮。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中東地區的代理人戰爭可能會持續好幾年,這將讓中東地區更渴望得到F-35戰斗機,該戰斗機被認為是美國未來武器庫的瑰寶。這個機型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武器項目的產物,它具有隱身能力,並已大量推銷到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盟國。但出於維護以色列軍事優勢的考慮,尚未向阿拉伯盟友銷售。

❺ 美軍偷油車隊一眼望不到頭,這么做會給敘利亞造成多大的損失呢

敘利亞這個中東國家,本身因為內戰已經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人民四散逃亡別的地區,國內建築被炮火毀的很厲害,財政收入嚴重縮水。眼下對於敘利亞來講,重新建立起這個國家就需要大筆資金,而石油也是敘利亞重要外匯來源之一。

❻ 美軍1周出動300多輛油罐車盜油!這將產生哪些影響美軍為何這樣做

美軍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盜竊石油而已。首先會影響到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當然對這一點美國是毫不在乎的。其次,進一步削弱了敘利亞的經濟實力,敘利亞的經濟將會遭到嚴重打擊。

石油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但是只有少部分國家擁有非常豐富的石油儲備。尤其是中東地區以及俄羅斯地區,石油儲備數量占據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俄羅斯實力強大,因此美國等其他歐美國家根本不敢在俄羅斯地區掠奪石油。所以歐美國家只能夠將目標放在中東地區,畢竟中東地區的總體軍事實力較弱。

美軍1周出動300多輛油罐車盜油!

美國在短短一周之內,就已經出動了三百多輛油罐車在敘利亞地區盜竊使用。美國的種種行徑,與強盜沒有任何差別。但是敘利亞只能夠對此嚴厲譴責,而無法派出任何軍隊制止美國的行為。歸根結底是由於敘利亞的軍隊實力太弱,根本沒有能力阻擋美國軍隊。當然美國的種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

❼ 中東戰火八年,美國獲得了多大「好處」

中東戰火持續8年,美國自然是最大受益者,這個霸權主義國家之所以一直對中東戰爭如此感冒,自然是是因為石油利益,他們就是想通過在中東製造反恐戰爭,來造成油價上漲,從而讓美元恢復國內的經濟。

與此同時,在東亞地區,朝核問題也給美國添了很多負擔,朝鮮在去年就完成了第六次核試驗,並擁有了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這對於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大噩耗,如果美國繼續這樣深陷中東戰火無法自拔,未來所迎來的危機恐怕將更加難以忽視。

❽ 美國再現「土匪行動」,竊取敘利亞30車石油,盜這點石油是在圖謀什麼

還能圖什麼,圖錢唄!石油這種東西開采一些就少一些,每個國家都是限量開采,有的國家甚至都不開采了,為了減少石油的使用,各個國家也開始提倡將消耗石油的東西轉化為電力,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土匪”舉動就不難猜了,除了錢沒別的理由。

最後:

自己“碗里”明明有想要的東西,卻偏偏總是惦記著別人“鍋里”的,真是讓人夠無語的!

❾ 敘境內超八成石油產量遭美非法駐軍等掠奪,為何當地政府不加以制止

很簡單的道理。因為敘利亞地區的軍事實力太弱,根本沒有能力加以制止。只能夠任由美軍掠奪,是由於綜合實力存在著差距。

石油是重要的礦產資源,也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生產原料之一。很多國家對於石油的需求量是非常龐大的,可絕大部分國家只能夠依靠進口的方式來獲取足夠的石油。尤其是中東地區的石油儲備量是非常豐富的,但是由於中東地區的中國實力較弱。因此這也直接導致中東地區的石油被大面積掠奪,中東地區長期以來都處於不和平時期。

敘境內超八成石油產量遭美非法駐軍等掠奪。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敘利亞地區超過八成的石油產量都遭到了,美國非法駐軍的掠奪。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在敘利亞地區加大了掠奪石油的進度。從傳回的畫面當中可以看到,美國掠奪石油的油罐車在道路上一眼望不到頭。掠奪的石油數量正在逐年增加當中,而敘利亞政府對此卻毫無辦法。

❿ 美國在中東有何利益

中東對於美國有著重要的戰略利益,具體可以從國家安全、經濟和政治三方面分析。

中東地區關乎著美國的國防安全。近些年來,中東的某些國家一直是世界不穩定因素的輸出地,許多恐怖分子都是從這些國家輸出的。這些恐怖分子在世界各地製造了惡名遠揚的恐怖活動,比如說美國的911事件、英國的倫敦地鐵爆炸事件等等,這些事件造成了許多無辜的群眾遇難,影響極其惡劣。而這些事件發生後,中東的某些組織還公開表示聲明對事件負責,因此,西方國家為了自己國防安全的考慮,也就對中東地區的事物進行干涉。

因此,美國既不願意看到阿拉伯世界聯合起來,也不願中東各國倒戈相向,危害地區和世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