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為什麼甲醇與石油關聯度高
擴展閱讀
新大洲成本多少 2025-07-29 19:22:26
建造大樓需要多少資源 2025-07-29 19:17:24

為什麼甲醇與石油關聯度高

發布時間: 2022-08-22 03:31:03

㈠ 甲醇期貨與哪個品種相關 甲醇和外盤哪個品種關聯大

焦煤與甲醇的相關性就比較大,外盤現在國內沒有直接相關的品種。

在上游看可以關注、石油、天然氣等外盤期貨品種,國內的甲醇市場主要是煤製成的,佔66%,現在國內沒有直接相關的品種,但是據消息稱,焦煤有可能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這樣與甲醇的相關性就比較大了。

從下游看可以關注下甲醛、醋酸、二甲醚。現在甲醇制烯烴也是很流行的,這些對於研究甲醇是應該需要了解的。

(1)為什麼甲醇與石油關聯度高擴展閱讀

影響甲醇期貨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

1、宏觀經濟走勢

甲醇作為重要的基礎性有機化工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得到廣泛應用,宏觀經濟走勢必然影響市場對甲醇的需求,進而對甲醇價格產生影響。因此,從供需角度看,宏觀經濟的持續向好,必然引發對甲醇需求的增加。

2、國家政策

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隨著當今世界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以及甲醇產量的不斷增長,甲醇作為替代能源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3、國際能源價格

由於國際甲醇生產裝置中90%以上採用天然氣作原料,因而天然氣價格的波動,必將影響國際甲醇價格的波動。近年來油價在高位寬幅震盪,甲醇價格也波動頻繁。

㈡ 為什麼要用甲醇做燃料,甲醇便宜還是有別的什麼優點

用甲醇做燃料,因為甲醇具有以下優點:
1.節省石油
在成品汽、柴油中摻加15%燃料甲醇[也可以用更高的比例添加],經助溶劑復配,熱效率與成品油基本相等,可以替代成品汽、柴油使用節省寶貴的石油資源,節省大量外匯。從

2.安全方便
甲醇的蒸汽壓力比汽油壓力小,比重高,蒸汽比汽油不易揮發上浮,著火危險性比汽油小;甲醇有優良的傳導性,

3.動力性好
甲醇含氧,可促進充分燃燒,蒸發潛熱大,可提高發動機的熱效率。

4.減少排放
甲醇燃料是國際上公認的清潔燃料,甲醇為含氧化合物,其燃燒排放比石油燃燒所生成的有害物質明顯降低。
甲醇燃料是利用工業甲醇或燃料甲醇,加變性醇添加劑,與現有國標汽柴油(或組分油),按一定體積(或重量比)經嚴格科學工藝調配製成的一種新型清潔燃料。可替代汽柴油,用於各種機動車,鍋灶爐使用。生產甲醇的原料主要是煤,天然氣,煤層氣,焦爐氣等,特別是利用高硫劣質煤和焦爐氣生產甲醇,既可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又可減少環境污染。發展煤制甲醇燃料,補充和部分替代石油燃料,是緩解我國能源緊張局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
由於甲醇具有沸點低辛烷值高等特點,使得它作為燃料具有含氧量高、熱值比汽油弱的特點,汽化潛熱是汽油的3倍多。同時,由於甲醇燃料理化性能接近汽油,在汽油機上使用甲醇燃料,發動機不需做大的變動,甲醇與汽油相溶性較好,可實現各種比例摻燒。而且幾十萬噸/年的裝置就可達到經濟規模(合成油則至少應達到幾百萬噸/年規模),甲醇可以不必過分集中生產,便於企業投資興建和產品輸送,即使較長距離的輸送,也比輸煤和輸氣便利。再加上它是含氧化合物,燃燒完全,在汽車發動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高於汽油,其經濟性很具有競爭力。

㈢ 國際原油價格和影響甲醇期貨價格嗎

近3個月來港口庫存去化明顯,港口壓力緩解明顯,需關注未來裝置提負和重啟情況。

甲醇作為基礎的有機化工原料,在國民的經濟活動中用途廣泛,所以宏觀經濟走勢可以影響甲醇的需求,從而進一步影響甲醇的價格走勢。近幾個月來,宏觀經濟指標反映出全球經濟正處於復甦階段。在全球四大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PMI指數當中,中國連續12個月位於擴張區間,2021年2月達到50.60;美國反彈至58.70,2020年12月一度達到60.50;歐元區反彈至57.70,創2018年3月以來新高;日本反彈至51.40,創2019年2月以來的新高;四大經濟體無一例外,製造業PMI指數均超過疫情前的水平。根據3月5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2月新增非農就業37.9萬人,好於預期值21萬人,失業率跌至6.2%。

space
國際原油大漲刺激 甲醇期貨創近兩年新高

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

2021年3月4日,得益於OPEC+決定不增產和沙特自願延長100萬桶/日額外減產至4月,截至3月6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大漲至69.62美元/桶;WTI原油期貨大漲至66.4美元/桶,創下2018年10月以來的新高。雖然原油並不是甲醇的直接生產原料,但甲醇下游的烯烴與傳統的原油制烯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應,加之原油是所有化工品的風向標,所以原油的走勢對甲醇的價格影響較大。此次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極大影響了甲醇價格和市場信心,甲醇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也創下了自2019年3月以來的新高。

根據近期內蒙古自治區印發的《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從2021年起,不再審批包括甲醇等在內的新增產能項目,確有必要建設的,須在區內實施產能和能耗減量置換,原則上「十四五」期間不再審批新的現代煤化工項目。隨著新的供給側政策落地,內蒙古作為我國甲醇主產地之一(內蒙古生產的甲醇除本地供應以外,多數甲醇會外銷至東北、河北、山東等地,涉及總產能1900萬噸,佔全國總產能的19%),未來勢必影響主產區的甲醇生產量。

據消息稱,此前受能耗雙控政策出台的影響,內蒙古榮信180萬噸/年和內蒙古新奧120萬噸/年的兩套甲醇裝置開工率已經下降15個百分點、20個百分點,其餘工廠暫未明確降負的計劃,但有部分原計劃4月進行檢修的甲醇裝置可能提前至3月中下旬檢修。除此之外,今年春檢的情況也值得關注,目前已經公布的檢修計劃並沒有超預期,對甲醇影響有限,但甲醇端的檢修總體量仍是大於下游MTO的檢修量,後續主產地的春檢情況需進一步跟蹤。

截至2021年3月3日,港口總庫存為82.03萬噸,環比下降7.21%,主要因進口船貨抵港量有限,港口剛需消耗導致。值得注意的是,近3個月來港口庫存去化明顯,港口壓力緩解,但未來隨著裝置的逐步提負和重啟,進口端的利空可能再度顯現。推測3月國內進口量可能達到95萬噸,且進口壓力可能從4月中下旬開始逐步升高,所以在港口消耗量保持一定的情況下,港口庫存量的上升可能難以避免。

近期宏觀經濟數據的利好以及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提升了市場信心和甲醇的估值,外加內蒙古能耗雙控政策的出台導致甲醇供應端存在減少預期,短期甲醇價格或謹慎偏多,但需注意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強後的回調風險,還有甲醇進口量上升導致甲醇港口庫存的去化不暢的情況。

㈣ 原油期貨上市對甲醇影響有多大

甲醇與原油的聯系日漸緊密,並且價格傳導路徑在增加。據統計,自2011年年底上市至2018年2月末,鄭商所甲醇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與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的相關性為0.7264。市場人士認為,原油期貨上市後,將進一步完善甲醇下游的風險管理工具,也會提供跨品種套利的機會。原油的大趨勢決定了甲醇的大方向,原油市場的強弱將直接決定甲醇市場的走勢。目前國內80%的甲醇下游與原油存在直接和間接的聯系,甲醇和原油的方向一致性將會更強。

㈤ 求甲醇相關資料

我國甲醇產能似乎是一個謎,數字龐大到可以讓投資者「談之色變」。

有人說,2010年我國甲醇產能將達4500萬噸/年的歷史高位,甚至有一位化工分析師算出在未來幾年我國甲醇產能將達6400萬噸/年。相對中國本土市場對甲醇的消化能力,這個數字難免讓人恐懼。而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國醇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衛國則表示,投資者的理性與市場實際需求會最終決定甲醇的產能。

陳衛國告訴記者,在未來的2-3年內,中國甲醇產能的釋放會有一個歷史性突破,全球甲醇產能同樣也會延續一個攀升的勢頭。與甲醇產能釋放相伴隨的甲醇消化渠道可能會出現一個突破。

2010年,中國甲醇的真實產能到底有多少呢?

陳衛國坦率地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部門對它進行過精確統計,也無法對它進行過精確統計。這是因為甲醇是一個中間化工產品,隨著市場的變化,廠家會隨時調節自己的產量。

相關資料顯示,近幾年來,我國甲醇產量上升速度非常迅速。1998年產量為148.87萬噸,2000年為198.69萬噸,2003年為326萬噸,2004年達到440.65萬噸,2005年達到569萬噸,2006年達到762萬噸。2007年預計產量在900萬噸左右。

對於我國的甲醇規劃項目,陳衛國自己曾做過一個不完全統計,統計結果是大概有88項、4850萬噸/年。其中,天然氣制甲醇14項,770萬噸/年;焦爐氣制甲醇11項,305萬噸/年;煤制甲醇63項,3775萬噸/年(一期)。如果算上二期規劃項目,我國甲醇項目總產能則達到6395萬噸/年。

「這些規劃項目最終能不能實際產生能力,這個結果最終取決於市場。」陳衛國表示,畢竟現在投資者都是理性的,投資是講回報的。他對中國甲醇產能的供應作了一個保守估計:2010在2000萬噸/年,2015年將達2400萬噸/年。

陳衛國告訴記者,2006年年底全球甲醇價格暴漲,這實際上是國外產能下降造成的;今年以來,全球甲醇產能增速非常迅猛。「2005年全球甲醇產能4860萬噸,產量3600萬噸;2010年甲醇生產能力將達到6400萬,2015年達7200萬噸,新建裝置目標市場主要針對亞洲和中國。」

2006-2008年期間,全球在建的甲醇項目有2425萬噸/年。大於90萬噸/年的項目有18套。其中,沙特在建項目近280萬噸/年,伊朗300萬噸/年。到2010年,中東地區增加1500萬噸/年甲醇供應量,而南美洲地區增加約700萬噸/年。

中東等地天然氣豐富,價格僅相當於人民幣0.15-0.30元/立方米,製成甲醇運到中國沿海全部成本僅1000元/噸左右。

在全球甲醇產能增加的同時,也有一部分甲醇裝置將陸續關閉。其中,北美地區在2008年之前,關閉400萬噸/年,西歐將關閉產能150-180萬噸/年。

隨著世界甲醇產能的增加,消化渠道的打開也是迫在眉睫。陳衛國告訴記者,目前傳統甲醇用量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甲醇作為燃料,或者生產二甲醚提取烯烴等化工原料,這方面的用量驚人,但要形成規模,估計要到2010年以後。」
============================
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甲醇產能已佔世界產能的1/4,而且目前國內在建和擬建甲醇項目較多,總能力逾1500萬噸/年,這些項目如能順利進行,預計到2010年國內甲醇總能力將達到約2000萬噸。這標志著中國將由原來的甲醇進口國成長為出口國,而且正在向世界甲醇強國的地位發展,成為了世界甲醇市場的新焦點。但是,在當今形勢下,中國發展甲醇行業,機遇與風險共存。
「四大機遇」燒熱了甲醇

在中國,良好的國家政策成為甲醇行業發展的頭號機遇。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2006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3.22億噸,進口原油為1.45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為43%,石油供給不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為了能源安全起見,國家著眼於長遠發展,提出了「發展替代能源」的重大戰略舉措。國家發改委編制的《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對煤制甲醇替代能源的發展進行了規劃布局,同時全國各地也在根據國家規劃原則和當地資源條件,積極組織編制相應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建設項目,制定產品有關標准。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甲醇市場將蓬勃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的超常規發展,產能的急劇膨脹,使整個行業面臨整合機遇。目前全球有30多個國家建有甲醇生產廠,2006年世界甲醇總生產能力為4965萬噸,到2010年將達到5099萬噸。世界甲醇生產主要以大型化為主,其中能力大於30萬噸/年的裝置佔世界甲醇總生產能力的80%。中國甲醇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通過行業整合,在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的同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甲醇行業下游的發展機遇多多。因為甲醇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之一,下游產品眾多,可以用來生產甲醛、醋酸、合成橡膠、甲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等一系列有機化工產品,而且還可以加入汽油摻燒或代替汽油作為動力燃料以及用來合成甲醇蛋白。在世界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中,甲醇的消費量僅次於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2003~2006年我國GDP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率,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甲醇下遊行業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下游新的消費領域雖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在戰略上還是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技術、資金以及成本的比較優勢是最終的決定因素。

隨著當今世界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和甲醇單位成本的降低,用甲醇作為新能源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甲醇行業正逢能源儲備機遇。甲醇作為一種替代燃料,其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同。煤制甲醇替代的目標主要是: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氣和替代柴油,甲醇制烯烴替代化工原料用油,甲醇車用燃料代替汽油。其中安全性、標准性、持續的價格比較優勢是亟待突破的瓶頸。

「五個風險」籠罩著甲醇

近年的高產能增長率將使中國甲醇行業出現產能風險。2000年至2006年間,全球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為5.64%,若不考慮中國因素,2000年至2006年間,全球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僅為2.68%。由此可見,由於中國甲醇價格高位運行,利潤凸現,而且甲醇技術成熟,工藝簡單,投資門檻較低,而且現在甲醇下遊行業處在高增長期,目前中國甲醇的增長率是驚人的。據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統計,我國2000~2006年間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為20.6%。在甲醇裝置的開工率上,全球開工率在高水平(83%~86%)上平穩運行,而我國甲醇裝置開工率較低(50%~70%),且波動較大。2004~2006年,我國甲醇產能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8%、36%、50%。另外,我國甲醇生產在建項目較大,總在建規模為1700多萬噸,其中絕大多數在2007~2008年間達產。根據以上數據,可以預計2009年前中國甲醇產能仍將保持近30%的年增長率,增速遠遠超過傳統需求增速,甲醇產能將嚴重過剩。

從我國甲醇裝置開工率波動幅度較大,可以看出我國甲醇行業易受外部影響,成本風險較強。另外我國能源價格較低,目前國家已出台相關政策,使國內能源價格逐步與國際能源價格接軌,這將進一步減弱中國甲醇與國際甲醇的價格競爭力。從大型甲醇裝置的成本分析來看,國際大型甲醇裝置製造成本較低,價格彈性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強,而中國甲醇裝置成本較高,價格彈性較大,抗風險能力較低。天然氣裝置甲醇雖然目前成本較低但面臨著較大漲價壓力。

中國能源基地的分布以內陸居多,運輸風險加劇。因為大部分在建擬建甲醇裝置都在蒙、陝、豫、晉等西部地區,外運到主要消費地是以鐵路為主,而我國現在鐵路運力相當緊張,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運力不會有根本性提高,運費也呈現上漲趨勢,自2006年4月10日起,鐵路運輸平均價格上漲0.44分/噸公里,漲幅達5%。而且甲醇的特性要求使用專用槽車,空返且運力浪費,使鐵路運輸的緊張程度進一步加劇。這種緊張狀況使內地甲醇到沿海地區的穩定性、靈活性不夠,不能及時根據顧客需求進行調整。運輸成本在甲醇價格中佔有很大的比重(15%~30%),所以這導致了甲醇價格的上漲。

中國是多煤、少氣、缺油的國家,存在很大能源資源風險。在我國甲醇的原料多以煤炭(80%)為主,其餘為天然氣,以及極少量的焦爐氣、工業尾氣等。但今年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所造成的優勢非但不能體現,反而令企業生產成本普遍顯著上揚,而天然氣也面臨著價格上漲壓力。從長遠期來看,我國能源供應將保持適度緊張狀態,尤其是天然氣,供應能力可能遠遠落後於需求;焦爐氣制甲醇受到處理成本高,單位氣源有限,規模難以做大等因素的制約。這些都將制約甲醇行業的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仍存在下游風險。目前甲醇用途仍以傳統領域為主,如甲醛、MTBE、醋酸、農葯等,而這些傳統領域需求相當平穩。而甲醇新用途如醇醚燃料、甲醇制烯烴等領域雖炒作較熱,但是進入門檻較高,前景不明朗,目前尚未形成實質性需求。而且甲醇直接作為燃料使用還未成定局,其對環境、對設備的影響還有待研究評估。目前只有山西、黑龍江等少數幾個省頒布了地方標准,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標准。

「四大關鍵」羈絆著甲醇

在行業風險和機遇並存的形勢下,中國甲醇行業要更加健康地發展,把握機會不斷尋求發展機遇固然重要,防範風險並將由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更要引起重視,其中有四大核心問題影響著中國甲醇行業的未來。我們在發展甲醇行業時應注意以下關鍵因素:

一是甲醇下游需求量的快速增長能否消化新增產能。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國需要大量的甲醇,但是我國能否消化國內眾多的新增產能還是未知數,盡管已經有企業直接興建了一些下游裝置,但是對於消化原料甲醇產能的迅速擴大,是遠遠不夠的,從長遠來看,勢必會造成國內甲醇的供應過剩。

二是甲醇制烯烴技術工業化還有多遠。甲醇制烯烴技術也是大家看好的甲醇新用途,但至今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裝置建成投產,許多技術仍在不斷改進之中,整個甲醇制烯烴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與工業化尚有一定距離。

三是中國目前甲醇現象是否過熱。從現在的各種統計數據來看,即使不算規劃中的甲醇項目,我國將來甲醇的生產能力也遠遠大於需求量,在甲醇燃料、甲醇制烯烴等技術還不完全成熟的條件下,新上甲醇項目還需慎之又慎。

四是甲醇作為替代能源自身競爭力狀況如何。甲醇作為替代能源能否得到市場認可並快速發展,還取決於自身競爭力,即性能和成本。在性能相符的情況下,替代成本是關鍵。因此,發展甲醇工業,必須考慮自身替代的綜合成本,包括:原料成本、生產成本、儲運成本、銷售成本,以及環保成本等,只有在綜合成本低於替代成本的情況下,甲醇發展才有可能成為有利可圖的產業。

只有認真思考這四個問題,中國的甲醇行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未來的發展要想做大做優做強,要想參與國際競爭,建立大型甲醇生產裝置,降低生產成本,大力發展甲醇下游產品,使之向多元化、系列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近幾年國內甲醇市場發展狀況及未來市場需求分析,「十一五」期間國內甲醇市場需求,除下游衍生物甲醛、醋酸、醫葯等傳統化工產品仍保持較強增長勢頭外,甲醇制二甲醚、制烯烴將在國家替代能源戰略的引導上成為甲醇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甲醇市場中長期發展主要在於,甲醇制烯烴的大規模產業化和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柴油。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劉曉彤說:「如果甲醇制烯烴產業化和二甲醚替代柴油用作車用燃料的進展順利,預計2020年甲醇制烯烴產能將達到800萬噸以上,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氣市場需求2000萬噸,相應需要甲醇5400萬噸以上。」

調整甲醇的生產結構和規模,大力發展甲醇下游產品的生產及應用,實現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的轉化,甲醇工業的迅速發展方可變成現實

㈥ 期貨甲醇和哪個品種關聯最大

和橡膠。甲醇期貨是化工品,與之相關的品種主要有原油期貨、橡膠、塑料、PTA、PVC、PP、瀝青。 其實甲醇的相關品種還是很多的: 在上游看您可以關注、石油、天然氣等外盤期貨品種,國內的甲醇市場主要是煤製成的,佔66%,現在國內沒有直接相關的品種,但是據消息稱,焦煤有可能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這樣與甲醇的相關性就比較大了。
拓展資料:1、目前國內現有的期貨品種中,鄭商所的甲醇期貨同大商所的焦炭品種有一定的微弱聯系。主要是國內少部分甲醇是以生產焦炭過程中的焦爐氣為原材料進行生產的,焦爐的開工率會影響到焦化甲醇的產量。但是由於目前焦化甲醇占國內甲醇產量比重較小,因此對國內甲醇市場影響較為有限。
2、期貨是現在進行買賣,在將來進行交收或交割的標的物,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還可以是金融指標。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期貨市場最早萌芽於歐洲。
3、期貨市場最早萌芽於歐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出現過中央交易場所、大宗易貨交易,以及帶有期貨貿易性質的交易活動。最初的期貨交易是從現貨遠期交易發展而來。第一家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所1848年成立於美國芝加哥,該所在1865年確立了標准合約的模式。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現代期貨交易所應運而生。我國有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四家期貨交易所,其上市期貨品種的價格變化對國內外相關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㈦ 甲醇汽油的優點

1、環保、清潔性突出。產品生產過程採用清潔化工藝中無「三廢」。該品不含鉛等燃燒後排出的氣體清潔無害,有利於改善城市環境。2、使用方便,無需改動裝置。汽車如果使用石油液化氣燃料需增加特製裝置,增加了汽車成本。而甲醇汽油可與石油產品裝置同時使用,不僅節省汽油費用,而且還可節約改制裝置費用,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均可,真可謂「一舉三得」。3、成本低、原料易購、來源廣泛與乙醇汽油相比,成本低、原料易購、來源廣泛。①乙醇(俗稱酒精),它主要來源於糧食,材料來源單一,一旦遭災、減產,原料來源就成為問題,而甲醇是化肥和制葯、煤炭等行業生產的副產品,也可利用化工原料合成,價格低兼,來源極為廣泛。②乙醇市場售價4000多元/噸,而甲醇一般不超過2000元/噸,乙醇比甲醇貴一倍之多。同時,乙醇汽油是將10%的乙醇兌入汽油中,由於乙醇本身較貴,汽油售價比甲醇化工原料還貴,綜合成本每噸乙醇汽油比甲醇汽油貴800元以上。4、生產不受季節和規模限制。甲醇汽油一年四季均可生產,與生產汽油、潤滑油等產品相比。無需加溫、加壓、無水狀態中生產。生產規模可根據本單位或個人的經濟狀況、市場等因素決定,可大可小。
產品可廣泛適應於各種燃用汽油的機動車輛。如:轎車、客運車、叉車、吊車、助力車、農用車、摩托車、裝載機等。
中型規模年產3萬噸,每噸甲醇汽油按出廠價3000元計算,可獲利200-400元,年利潤至少600萬。大規模年利潤6000萬以上人民幣。

㈧ 用甲醇.乙醇代替石油有什麼好處

第一、省錢。
第二、環保。降低排放。乙醇甲醇燃燒後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與石油相比,一氧化碳降低40%多,碳氫化合物降低近30%(燃燒剩餘物甲醇為9種,汽油為23種,柴油為21種)。
第三、節省原油,試想一下,所有車輛均使用30%的變性甲醇,我國進口原油就不就可以節省30%嗎?兌成外匯是天文數字!
第四、有效清除油箱及油路中的沉澱和凝結(特別是膠質和膠化現象),越用越干凈。
第五、發動機的負荷降低,服務站電腦檢測一目瞭然,發動機使用壽命隨之延長。
第六、有效預防並消除火花塞、氣門、燃燒室、消聲器、排氣管等部位的積炭,積碳少了不好嗎?
第七、延長了氧感測、空氣流量計、節氣門、三元催化等易損件的使用壽命,省了的不就是掙了的?

㈨ 期貨中的焦炭甲醇和外盤的原油關系大嗎

焦炭和原油基本沒啥關聯,甲醇有一些影響,大致走勢和原油相當,但是變化幅度要打折扣,打多少折扣要看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