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油氣資源的進口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意義
(1)從時空分布來看我國石油生產,主要是對比在圖示時間內,石油生產的變化及地區間的差異.1999年:石油生產主要分布於東北,其他地區相對較少;北方多,南方少;陸上石油生產佔主導地位,海洋石油生產相對較少.2009年:東北、西北石油生產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陸上石油生產佔主導地位的格局保持不變.
(2)油田資源進入中晚期,石油產量將逐漸下降,該區域石油進口量增加.圖中符合這一特徵的地區為東北地區.由圖可見東北的石油生產量逐步下降,進口量明顯增加,這反映該地區油田開發強度大,儲量有所減少,需要進口部分石油彌補儲量不足帶來的產能下降.這表明我國部分地區油田確已進入中晚期.
(3)通過各地石油生產量相加得到的數據與各地石油進口量相加得到的數據,兩數據進行對比可知2009年我國石油進口量明顯大於國內生產量.華東、華南石油進口量明顯大於其他地區.這與華東、華南石油生產量小,兩區經濟發達,石油消費大,必須依靠進口彌補缺口有關.
故答案為:(1)1999年:石油生產主要分布於東北,其他地區相對較少;北方多,南方少;陸上石油生產佔主導地位,海洋石油生產相對較少.
2009年:東北、西北石油生產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陸上石油生產佔主導地位的格局保持不變
(2)由圖可見東北的石油生產量逐步下降,進口量明顯增加,這反映該地區油田開發強度大,儲量有所減少,需要進口部分石油彌補儲量不足帶來的產能下降.這表明我國部分地區油田確已進入中晚期.
(3)關系:2009年我國石油進口量明顯大於國內生產量;
差異:華東、華南石油進口量明顯大於其他地區;
原因:華東、華南石油生產量遠遠滿足不了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依靠進口彌補缺口.
② 中國既然進口石油為什麼還要出口石油
並且,中國石油需要填谷削峰,生產量增加意味著在經濟下降周期出口量的上升,進口某些品種的石油、出口某些品種的石油是生產所需。 中國石油出口價的博弈不可能脫離國際油價的大背景,僅按照出口量與出口額是無法計算出確切的石油出口價的。中國絕大多數石油通過保稅區出口,還有出口下單時的博弈,情況十分復雜。 中國進口的是石油,出口的石油比進口便宜的是成品油(汽油,柴油) 中石化的理由有三個。先說第一個。即按海關統計的金額和數量計算的價格為不含稅價,而國內銷售成品油價格包含了增值稅、消費稅以及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兩者不具有可比性。
③ 中國石油依賴進口為什麼還要出口石油
關於出口的部分:毛澤東時代中國落後,國內需求少,而且必須通過出口油來支撐經濟發展. 但現在不一樣了,國家強大了,為了滿足內部需要和將來的戰略儲備,出口的油越來越少. 您說的那種出口應該是原油提煉過程中的不同產品,比如出口潤滑油,或者一些廢渣(用來鋪馬路的瀝青),都是國內市場供大於求的產品,但成品汽油和柴油,出口的應該是幾乎沒有,中國當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的消耗國了。
中國主要的石油出口地是中國香港地區、東盟、巴拿馬等地區和國家,東盟是缺少原油且是貿易一體化的重點區域,巴拿馬是中國進出口航運的主要運輸渠道,出於未來經濟發展戰略的考慮,中國有必要向這些地區出口石油。並且,中國石油需要填谷削峰,生產量增加意味著在經濟下降周期出口量的上升,進口某些品種的石油、出口某些品種的石油是生產所需。中國石油出口價的博弈不可能脫離國際油價的大背景,僅按照出口量與出口額是無法計算出確切的石油出口價的。中國絕大多數石油通過保稅區出口,還有出口下單時的博弈,情況十分復雜。
④ 為什麼中國缺石油,卻還要出口石油
因為中國一邊進口石油,一邊出口石油,這中間是能夠獲取高額利潤的。石油如今已經成為我們必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必需品。
石油的價格浮動是非常大的。我國經常會在石油價格比較低的時候大量進口原油,然後經過提純之後,在石油價格比較高的時候出售給石油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那麼就可以增加我國的財政收入了。所以我國會邊儲備石油,邊利用石油來增加財政收入。
⑤ 中石油中石化大量進口原油和成品油,為什麼還要出口(高手來,復制粘貼的自重)
據我所知,由於各產油國的原油品質和成分千差萬別,各國的工業和科技實力不同,煉油技術不同,成本不同,成品油的用途不同,等等因素,就會導致既出口原油,成品油,同時又進口原油或成品油。(他們名稱相同,但實質不一樣)。
我們有的原油,要變成成品油,在國內冶煉的成本過高,不如進口。
國內冶煉成本過高的原油,就只能出口。
另外,比如伊朗,產油大國,但由於工業落後,成品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第二個因素,是來料加工,即外國的原油,運到中國加工冶煉,之後復出口,在海關顯示
既進口原油,又出口成品油。
第三個因素,我分析,是由於我們參與原油的期貨貿易,跟實業無關,純粹的期貨貿易,
只要盈利,就出貨。說不定是剛剛進口的,走一圈,待價而沽,再出口(有時即使虧本,也要兌現)。
⑥ 中國本身缺油,為什麼還要出口石油,並且還賣得比國內便宜
當前全球主要能源還是以石油為主,石油作為一種重要資源,戰略儲備物資,一直都受到各國關注,因為石油問題而產生的戰爭不在少數。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於石油的依賴程度更是排在世界前列。中國的石油儲備和開采數量相對於其他產油國相對較弱,沒有辦法支撐國內生產和消費所需,每年都要從全球各國進口大量的石油,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從國際上進口的石油約5億噸,中國石油對外的依賴程度從2018年的70%增長到2019年的72%。從這就能看出來,我國本身是比較缺油的,但是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中國每年都會出口一定數量的石油,並且對外賣的價格比國內民眾使用的還便宜,這是為什麼呢?
綜上所述,國內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對外出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們總不能把這些產能過剩的石油倒掉吧,賣出去不僅能養活國內很多工人,而且還能賺取大量的外匯,這些賺回來的外匯又能從國外購買我們所需要的各種高科技產品和技術,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對於出口石油賣得比國內還便宜,你怎麼看呢?
⑦ 中國每年大量進口石油,為什麼還要出口石油
中國每年大量進口石油,為什麼還要出口石油?說出來你都不信
中國是一個具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國家,但是人均石油資源擁有量卻低於國際水平。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加油難,油價貴的一些問題,我們中國人自己石油都不夠用,居然還要出口石油給其他國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開始了石油的開發,當時國內石油消費量特別少,所以有很多多產的石油和煤礦都可以出口給其他國家。大量的出口給中國帶來了67億美元的利潤。
這樣的石油出口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93年,由於大量出口石油,就遇到了很多油田採油量大幅下降的情況。再加上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讓我國對於石油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雖然中國石油還有很多是處於待開採的狀態,但從長遠考慮,我國開始從石油出口變成了石油進口國。
其實我國主要出口的是成品油,也就是從國外進口原油。再由國內的煉油廠加工成為成品油進行出口,賺得其中的利潤。僅2016年一年,我國就出口了2045萬噸成品油,但也會出口一些原油來援助其他國家。現在你明白為什麼我國要進口石油了嗎?
⑧ 中國也有不少油氣資源,為什麼還要進口石油呢
其實大家想一下,地球海洋資源這么豐富?為什麼咱們還大力提倡節約用水?咱們國家的電力資源足夠多,可為什麼還在用電高峰期限電呢?
石油也是一樣的,我們的油氣資源的確豐富,但是需求遠遠大於供給,石油資源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每一個國家都不能忽略的戰略資源,咱們進口油氣資源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國內巨大需求。
當然了,雖說我國在全球石油進口國中是數一數二的,但不是說我們只進不出,像朝鮮、印尼、新加坡、越南、菲律賓等就是咱們的主要出口國。就算是美國,它是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每年也會出口大量的石油資源到別的國家。
⑨ 中國人自己的石油都不夠用,為何還出口石油到國外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以及突破。例如我國的基建領域、貿易領域、勘探領域以及製造業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甚至有不少國家,還特地遠赴中國,請教中國這方面的技術以及見解。
我國較低的出口價,也是為了吸引更多國家,進口我國提煉的成品油,以此打開中國的市場,在成品油的貿易上,我國能夠從中獲得不少利潤,也是一個發展國家經濟的方式,所以印度人的說法,只能說是見識太淺,沒有了解清楚就如此評價,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呢?
⑩ 我國從中亞進口石油的意義
1 交通運輸優勢。由於中亞幾國與中國接壤或鄰近,可以建設陸上輸油管道,節省運輸成本與管理成本,如在中亞設立中資石油公司,成本也較低。 2 中亞石油的出口暫未納入全球石油供應的統一管理中,價格波動幅度不會像世界原油價格那樣大,價格也普遍偏低。由OPEC決策的石油生產供應計劃則會對世界原油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從OPEC成員國購買石油成本是要受到其供應量與限制價格制約的。 3 中亞幾國與中國素來保持友好的經濟合作關系,從政治上的戰略合作有利於促進中國對其原油的進口。 4 中國兩大石油公司未來將傾向於以投資的方式在海外獲取石油開采和所有權,鑒於在美洲與太平洋的收購計劃屢屢受挫,在非洲和中亞的收購前景將備受重視。這很大程度上也與政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