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油頁岩資源的分布情況是什麼
油頁岩產油率低於6%者屬貧礦,高於10%的屬富礦。世界已探明的產油率在4%以上的油頁岩儲量,摺合頁岩油約470gt,超過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美國西部格林河流域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頁岩礦藏;中國的油頁岩資源也較豐富,僅次於美國、巴西、前蘇聯等國,其中最負盛名的為撫順礦區,與煤共生,探明油頁岩儲量3.6gt,平均產油率約5.5%;茂名油頁岩礦,可采儲量4gt,平均產油率6.0%。
❷ 據報道,大慶古龍頁岩油儲量超12億噸,石油對人類的生活有何幫助
據報道,大慶古龍頁岩油儲量超12億噸,石油對人類的生活有何幫助?
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對人們的生活,對於國家的發展是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的。世界上的石油資源是非常有限的,開采一點少一點,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對石油開采進行限量,或者進行石油的深加工以及延長石油的產業鏈,讓石油最大化。
石油是古代時候買藏在地下里的油。然後再經過幾千年的蛻變,再得到了人們的石油。所以說石油真的是十分難得的東西,也是十分寶貴的,我們不可以浪費掉任何一滴石油,石油的用途也是十分的廣,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汽車發動機。內燃有料都是可以用的,還可以做成衣服等等應用。
❸ 世界油氣資源狀況
1.1.1 石油資源總量豐富,分布極不均衡
截至2007年,全球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686.3億噸(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排名前10位國家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368.1億噸,佔世界的81.1%。主要分布在中東、歐洲和前蘇聯地區、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及亞太地區(表1.1、表1.2)。其中,中東佔61.0%,歐洲和前蘇聯地區佔11.5%,北美洲佔5.6%,非洲佔9.2%,中南美洲佔9.4%,亞太地區佔3.3%。
表1.1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及2007年產量
續表
表1.2 截至2007年年底按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
在全世界目前剩餘探明石油可采儲量當中,中東佔了1028.6億噸,即61.0%,僅沙烏地阿拉伯就達21.5%,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1/5以上,其次是伊朗(11.3%)、伊拉克(9.2%)、科威特(8.2%)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7%)。中南美地區,委內瑞拉探明儲量最多(7.4%)。在歐洲及前蘇聯地區,俄羅斯佔6.4%,其次哈薩克佔3.2%,亞塞拜然(0.6%)和挪威(0.6%)。在非洲,利比亞佔3.3%,奈及利亞佔2.9%,阿爾及利亞佔0.9%,蘇丹佔1.0%。在北美地區,美國、加拿大(不包括油砂油)和墨西哥所佔份額分別為2.4%、2.2%和1.0%。在亞太地區,我國探明儲量佔世界的1.2%,印度佔0.4%,印度尼西亞佔0.3%,馬來西亞佔0.2%。
1.1.2 世界石油資源潛力大,中東石油供應占優勢
目前,世界現有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686.3億噸(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另外,全球待探明的石油可采資源量超過1660.0億噸,只要有足夠的投資和勘探工作量,加上科技進步,石油可采資源量、探明儲量和生產量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增長而增長。國際能源機構預測,世界石油儲量在未來30年左右有翻番的可能。全世界的石油產量高峰,將在2030年前後到來,屆時年產量將達到50.0億噸左右。
預計到2020年,中東地區石油的出口量將佔世界的一半以上。目前美國、歐洲、亞太地區是全世界3大石油消費區,石油消費總量佔世界的75.0%左右,石油凈進口量佔世界石油總進口量的84.0%,而原油年產量僅佔世界總產量的30.0%左右。最近海灣石油專家預測,到2030年中東地區石油出口量將佔全球總出口量70.0%,從目前的每天2000萬桶逐漸增長到4600萬桶。
1.1.3 石油資源儲量產量緩慢增長,勘探開發難度日益增大
世界探明石油儲量緩慢增長。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5年)》統計數據,1985~1995年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平均每年增長35億噸,為快速增長期。1995~2005年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平均每年增長24億噸,為較快速增長期。不包括油砂資源,2005年、2006年、2007年剩餘可采儲量分別為1657億噸、1655億噸、1686億噸,為緩慢波動增長。
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6年)》統計數據,1985~1995年世界石油產量平均每年增長0.5億噸;1995~2005年世界石油產量平均每年增長0.6億噸,為較快速增長期。2004年和2005年石油產量分別為38.68億和38.97億噸,年增長僅為0.29億噸,比上年增長0.7%,增長速度十分緩慢。2006年石油產量39.14億噸,年增長僅為0.17億噸,比上年增長0.4%;2007年石油產量39.06億噸,增長速度較上一年下降0.2%,表明油氣勘探開發難度日益增大。2007年,世界石油儲量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中南美地區的石油儲量減幅最大,為3.6%,中東地區減幅為1.8%,亞太和北美地區較2006年變化很小,基本保持平穩;歐洲和前蘇聯遞增1.5%,非洲地區的石油儲量增幅最大,為3.2%。
1.1.4 天然氣資源儲量產量快速增長,待開發資源潛力大
截至2007年,全球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77.36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中東、歐洲和前蘇聯地區、亞太地區、非洲、北美洲及中南美洲(表1.3、表1.4),其中,中東佔41.3%,歐洲和前蘇聯地區佔33.5%,非洲佔8.2%,亞太地區佔8.1%,北美洲佔4.5%,中南美洲佔4.4%。
表1.3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和產量
表1.4 截至2007年年底按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
續表
天然氣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是俄羅斯、伊朗、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奈及利亞、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和伊拉克。其中,俄羅斯、伊朗和卡達3國占總儲量的55.3%。
在過去10年中,天然氣的消費增長率較高,但大多數地區的儲采比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2007年,世界平均儲采比是60.3,中南美地區儲采比為51.2,前蘇聯為67.7,非洲為76.6。中東國家的儲采比超過100。全球天然氣探明程度低,儲采比高,開發程度低,發展潛力大。
由於天然氣供應源充足、成本具有競爭力以及較其他燃料有環保優勢,國際天然氣市場一直保持快速發展趨勢。新的發電廠將成為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體。近年來,世界天然氣集中產地的長輸管線計劃正在醞釀並部分趨於成熟。
預計2025年天然氣在電力生產的能源消費總量中所佔份額將達到30.0%。在發展中國家,天然氣設施還沒有廣泛的建設,因此,天然氣在電力生產中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小,2025年可達17.0%。
全球將進入天然氣時代,隨著科技進步、環保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的持續增長,21世紀必將為天然氣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
1.1.5 非常規石油資源潛力大,日益受到廣泛重視
除常規石油資源外,世界上的非常規石油資源(如重油、瀝青、油砂和油頁岩等)也很豐富。據估計,目前全球擁有的7萬億桶非常規石油資源中油砂油佔39.0%、頁岩油佔38.0%、特殊重油佔23.0%,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佔36.0%)、美國(佔32.0%)、委內瑞拉(佔19.0%)和其他地區(佔12.0%)。
統計資料表明:重油、常規原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占總儲量分別為53.0%、25.0%和22.0%,重油的地質儲量略大於常規油氣儲量之和。
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采技術的發展,以及當前高油價的刺激,過去不能經濟開採的重油、超重油資源也開始具有商業價值。加拿大油砂生產的合成油和委內瑞拉由超稠油生產的奧里諾科乳化油均已成為商品。目前,已知世界油砂技術可采總量約為1035.1億立方米,約為常規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的68.0%,開發前景相當廣闊。其中加拿大的艾伯塔油砂,佔世界已知油砂可采資源量的81.0%。
油頁岩是一種蘊藏量十分豐富的資源。油頁岩不但可提煉出燃料油類,而且還可煉制出合成煤氣及化工原料,副產品還可用於制磚、水泥等建築材料。全世界蘊藏的頁岩油資源量約3662億噸,比傳統石油資源量至少多50.0%(國際能源機構《世界能源展望(2002年)》)。全球油頁岩產於寒武系至古近—新近系,主要分布於美國、剛果(金)、巴西、義大利、摩洛哥、約旦、澳大利亞、中國和加拿大等9個國家。目前只有美國、澳大利亞、瑞典、愛沙尼亞、約旦、法國、德國、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對部分油頁岩礦床做了詳細勘探和評價工作。
目前,全球油頁岩主要用於發電和供暖。預測世界油頁岩的產量由2000年的1600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1.3億噸。頁岩油曾是我國液體燃料的主要來源,佔全國原油產量的60.0%。全球趨向於對油頁岩的利用已經更趨復合、多元化。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天然石油的開采,油頁岩工業逐步萎縮。我國2001年生產了8萬噸頁岩油,2007年我國油頁岩產量已達35萬噸。
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預測:隨著油價的不斷升高,常規和非常規資源量的成本差距將會縮小。最終由於價格上升和技術發展綜合因素作用將使部分非常規資源量轉化為常規資源量。全球油頁岩資源豐富,用途廣,開發利用時間也較早,但一直沒有得到快速發展,主要是受到油頁岩工業成本以及環境污染兩大因素的制約。技術進步將使油頁岩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具有可行性。
煤層氣也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加強對煤層氣的開發和利用,不但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利於臭氧層的保護、減少安全隱患。世界煤層氣儲量約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30.0%以上,世界上已經發現的26個最大的天然氣田(大於2830億立方米)中,就有16個是煤層氣田,其煤層氣儲量占天然氣總儲量的77.0%,位居世界前5位的特大氣田均為煤層氣田。世界上已有29個國家開展了煤層氣研究、勘探和開發活動,從事煤層氣開發的各國公司約有20多個。美國是迄今為止煤層氣產量最高的國家,其進行了大規模的科研和試驗,取得了總體勘探開發技術的突破,開始成功進行地面開採煤層氣試驗。從1983~1995年的12年間,煤層氣年產量從1.7億立方米猛增至250.0億立方米,迅速形成產業化規模。2003年美國煤層氣產量超過450.0億立方米,2004年則達500.0億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氣產量的8%~10%,2006年則達540.0億立方米左右,成為重要的能源資源。美國快速發展煤層氣產業的經驗已引起世界各產煤國家的廣泛關注,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波蘭、印度等國都已經制定了相應的鼓勵政策,積極推動本國煤層氣產業的發展。煤層氣的利用可分為兩類,即作為能源和原料。作為能源,煤層氣可以發電;作為原料,煤層氣可制合成氨,世界合成氨的73.7%來自天然氣原料。煤層氣還可以制乙炔等。
1.1.6 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豐富,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隨著世界上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日漸耗盡,各國的科學家正在致力於尋找新的接替能源。天然氣水合物被稱為21世紀具有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正受到各國科學家和各國政府的重視。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俄羅斯、美國、巴西、德國、英國、加拿大等許多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對其也極為重視,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俄羅斯先後在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島海溝、黑海、裏海等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調查,並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體。位於西西伯利亞東北部的Messoyakha天然氣水合物礦田已成功生產了17年。美國地質學會主席莫爾斯於1996年把天然氣水合物的發現作為當今六大成就之一。擬每年投入資金2000萬美元,要求2010年達到計劃目標,2020年將投入商業性開發。亞洲東北亞海域是天然氣水合物又一重要富集區。80年代末在日本周緣海域進行鑽探,獲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及BSR異常分布的重要發現。初步評價,日本南海海槽的天然氣水合物甲烷資源量為7.4萬億立方米,可滿足日本100年的能源消耗。
據專家估算:在全世界的邊緣海、深海槽區及大洋盆地中,目前已發現的水深3000米以內沉積物中天然氣水合物中甲烷資源量為2.1萬萬億立方米。水合物中甲烷的碳總量相當於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2倍。可滿足人類1000年的需求,是人類未來不可多得的能源。
❹ 世界油頁岩資源量
世界上大多數油頁岩區地質勘探程度不夠,研究程度很低,也沒有統一估算資源量的標准,不同國家對油頁岩資源量估算所用的工業指標不同,因此不同學者估算的資源量難以對比,故很難對全球油頁岩資源量進行正確估算。目前只有美國、中國、澳大利亞、瑞典、愛沙尼亞、約旦、法國、德國、巴西和俄羅斯等國的部分油頁岩礦床做了詳細勘探和評價工作,其他許多礦床的資源潛力有待進一步探明。
油頁岩資源在世界許多地區都有分布,已有43個國家報道有油頁岩礦藏。但分布並不均勻,主要分布於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巴西、愛沙尼亞、澳大利亞等國家,摺合成頁岩油有2×108t以上的國家見表2-19。其中,美國、中國、俄羅斯和巴西4個國家的油頁岩資源量就佔了整個世界頁岩油資源的86%。據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2005年統計,全球頁岩油資源量為4110×108t,超過了常規石油資源量。
表2-19油頁岩世界資源分布情況表
❺ 石油明明是不可再生資源,為何越用越多
地球是所有人類共有的美麗家園,我們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中過著幸福悠哉的生活。地球之所以適合我們人類生存繁衍發展,主要是因為它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礦產資源,比如維持我們呼吸的氧氣、樹木、以及陽光。這些自然資源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石油資源,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日常出行步步都離不開石油,很多現代機器設備也都需要石油,例如飛機、汽車、坦克等等。一旦這些設備沒有了石油,我們便寸步難行,所以,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國都會非常重視開採石油的原因。
不管今後石油會不會枯竭,我們都不能否認在人類生存的這個古老地球中,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這些都是地球給予我們人類的一種饋贈,而我們人類在不斷開采勘探之際,還要學會保護我們的地球。2020年澳大利亞爆發了一場熊熊大火,很多動物、植物資源葬送其中,新型冠狀病毒席捲了全球各國,死亡人數達到了數千萬之多,非洲的蝗災以及巴西罕見的暴雨,讓我們人類意識到保護地球刻不容緩。
在現代文明活動中,人類應該減少石油的使用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新能源的開發,比如在出行時,最好選擇綠色出行,長期堅持採用單車或者步行等方式,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營造人人主動踐行綠色出行的良好氛圍,讓我們保護地球,珍惜一切,合理開發合理利用,只有這樣地球中的所有資源才不會枯竭。
❻ 國外油頁岩研究歷史與現狀
一、國外油頁岩勘查
世界上大多數油頁岩區地質勘探程度不夠,研究程度很低,也沒有統一估算資源量的標准,不同國家對油頁岩資源量估算所用的工業指標不同,因此不同學者估算的資源量難以對比,故也很難對全球油頁岩資源量進行正確估算。目前只有美國、澳洲、瑞典、愛沙尼亞、約旦、法國、德國、巴西和俄羅斯等國的部分油頁岩礦床做了詳細勘探和評價工作,其他許多礦床的資源潛力有待進一步探明。
油頁岩資源在世界許多地區都有分布,但分布並不均勻,主要分布於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中國、扎伊爾、巴西、愛沙尼亞、澳大利亞等國家(表2-4),其中,美國、俄羅斯和巴西三個國家的油頁岩資源量就佔了整個世界頁岩油資源的86%。據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最新統計,根據目前全球33個國家油頁岩資源統計,若將它折算成頁岩油,可以達到4110億t,超過了常規石油資源量(2710億t)。但從世界石油資源的評價現狀來看,這只是一個很保守的數據,探明的油頁岩儲量還只佔整個資源量的一小部分。
(一)美國
2002~2003年美國政府對油頁岩的資源評價進行了專項基金研究,其油頁岩資源量佔世界的69%,資源量約33400億t,折算成頁岩油3035.66億t。美國的油頁岩主要形成於古近紀和新近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美國主要有兩個油頁岩礦床:位於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猶他州的始新世綠河礦床和美國東部的泥盆紀密西西比紀黑色頁岩礦。此外,美國東部分布有賓夕法尼亞紀煤礦床伴生的油頁岩礦床,內華達州、蒙大納州、阿拉斯加州、堪薩斯州等地方也陸續發現了一些油頁岩礦床。但目前人們研究的重點仍是綠河油頁岩礦床和晚泥盆紀—早密西西比紀的黑色頁岩。
美國綠河油頁岩礦是世界上最大的油頁岩礦,沉積時代為早始新世—中始新世。主要沉積在皮申斯、尤英塔、綠河、瓦沙基4個盆地內,前兩個盆地分別位於科羅拉多州和猶他州,後兩個則位於懷俄明州。綠河油頁岩礦為湖相沉積,其分布面積大約有65000km2,但最厚和最富的油頁岩集中在南部盆地的中央,頁岩最深可達1200m。油頁岩層一般較厚,含油量平均約11.44%,局部高達38.12%。除綠河油頁岩礦外,分布在美國東部的晚泥盆紀—早密西西比紀之間的黑色油頁岩的資源儲量也相當豐富,僅次於綠河油頁岩礦。美國東部的油頁岩為內陸海沉積環境,內陸海覆蓋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美國的中部和東部的大部分地區。泥盆紀—密西西比紀油頁岩分布范圍為650000km2,從紐約州至得克薩斯州,它們的埋深可達到3000m以上,含油量為9.53%。頁岩油地質儲量估計高達1500億t,其中5%的油頁岩可以通過露天礦開采(Doncan和Swanson,1968)。
表2-4 世界主要國家油頁岩換算成頁岩油的儲量表
(二)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油頁岩沉積跨越時代很廣,從寒武紀—第三紀都有分布。根據澳大利亞國家能源咨詢委員會的資料(Smith等,1959;Lishmund,1971;Cane,1976),澳大利亞油頁岩總資源儲量為580億t,折算為頁岩油45.31億t。推斷的次經濟價值的頁岩油地質儲量為4500億t。澳大利亞油頁岩主要分布在東部,東部三分之一的領土(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南澳大利亞、維多利亞以及塔斯馬尼亞州)油頁岩都較發育,其中昆士蘭州油頁岩最有經濟開發價值。昆士蘭州第三紀油頁岩主要包括湖相朗德勒(Rundle)、tuart和康多爾(Condor)油頁岩,以及JuliaCreek海相油頁岩。JuliaCreek海相油頁岩分布很廣,而且埋藏很淺,但是品位較低,平均只有 3. 53% (Ozimic andSaxby,1983)。昆士蘭東部主要產出二疊紀油頁岩,分布在羅克漢普頓附近的朗德勒(Bundle),在沿海地區有油頁岩資源 4 億 t,其中 2 /3 的含油量都大於 3. 81% 。
(三)巴西
巴西頁岩油資源量約 117. 34 億 t。油頁岩主要形成於二疊紀和早古近紀。早古近紀油頁岩位於聖保羅東北沿帕拉伊巴河的特列門貝—陶巴特盆地。帕拉伊巴河流域主要有兩個油頁岩礦區,面積約 86km2,頁岩油總資源量約 3 億 t。油頁岩為湖相成因,含頁岩油3 億 t,其中50%位於25m 厚的覆蓋層下面,可用露天方法開采。二疊紀伊拉蒂組油頁岩品級高,是巴西經濟效益最好的油頁岩礦。
(四)加拿大
加拿大油頁岩主要形成於奧陶紀—白堊紀,油頁岩類型分為湖相和海相。現已發現 19 個沉積礦床 (Macauley,1981; Davies and Nassichuk,1988)。其中,最有開采價值的是位於 Fundy 盆地的 Moncton 次級盆地,介於 St. Johns 和 Moncton 之間的新不倫瑞克南部的石炭紀 Albert 組的湖相層狀油頁岩,厚度介於 15 ~360m。下石炭統湖相油頁岩主要發育於 Grinnell 半島的德文郡島—加拿大北極圈群島的一個島嶼,油頁岩厚度最厚可達 100m。目前,加拿大油頁岩資源的探明儲量還比較少。發育在加拿大西北部上白堊統的油頁岩,主要為安德森平原及 Mackenzie 三角洲沉積。現已部分開采,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此外,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俄羅斯的油頁岩資源也較豐富,約旦、土耳其等國家也有一定的油頁岩儲量。
因此,從世界石油資源來看,很多國家的油頁岩資源並未做過詳細的普查,探明的油頁岩儲量還只佔整個資源量的一小部分。隨著全球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長,開展全球油頁岩資源量的評估已迫在眉睫。油頁岩巨大的儲量將對全球的能源戰略起到重要的作用。從所統計的油頁岩資源量分布看,低含油率的油頁岩佔了絕大多數。目前,油頁岩的綜合開發技術普遍較低,根本不能對低含油率的油頁岩進行開發,如果不斷研製開發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及設備,將極大得提高油頁岩的綜合開發能力,對全球能源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國外油頁岩開發利用
(一)油頁岩開發利用技術
油頁岩用途廣泛,油頁岩開發利用涉及的關鍵技術比較多,主要體現在油頁岩的開采技術、油頁岩燃燒發電工藝、頁岩油提取技術、油頁岩生產過程中的廢物利用技術以及油頁岩綜合開發利用等技術。
1. 油頁岩開采技術
油頁岩開采方法有采礦法和地下干餾法二類。目前世界上採用的多為采礦法,地下干餾技術還處於試驗階段,尚存在具體技術難題。采礦法又分為露天開采和礦井開采兩種方法,世界上適合露天開採的油頁岩比例很小。開采出來的油頁岩在地面干餾釜中干餾,油收率很高,但在采礦、運輸、礦石粉碎、廢頁岩處理、恢復植被、控制污染和水等的方面投資大,經營費用高。實際上,許多油頁岩都是通過地下開採回收的。但各種地下開采法的油回收率低於地面干餾法。運用較成功的是由西方油頁岩有限公司 Ralph M. Parsons 公司共同研製的垂向型就地干餾,並由西方公司在科羅拉多州實現了工業和商業規模的生產。目前,荷蘭殼牌公司正在研究油頁岩地下裂解技術,使油頁岩直接在地下液化、氣化。這不但提高了油頁岩資源開發利用效率,而且減少了開采過程中對環境和生態的破壞。但殼牌公司提供的 ICP 技術也有自身的條件,必須滿足油頁岩有效厚度與含油率兩者乘積滿足 274,含油率最低應≥3. 04%。依據目前我國油頁岩的分布特徵,很難有滿足 ICP 技術開發的地區。並且,此技術也有自身的一些弊端。例如,在美國,針對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西部高原上建立的 ICP 實驗基地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報告證實了科羅拉多州豐富的油頁岩儲量,但表示 「初期商業運作有可能要等到 10 多年以後」,並且 「有很大的技術、經濟以及環保方面的不確定性」。美國丹佛荒野協會的史蒂夫·史密斯認為,殼牌石油公司開採行為是一種 「錯誤的願望、誇張的需要和無法實現的承諾」。有數據表明,每生產一桶石油,需要消耗三桶水。史密斯表示,新技術有可能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資源,從而影響數十萬居民的生活用水。殼牌石油公司前項目經理羅伯特·盧克斯認為,水將是限制油頁岩開發的重要因素。20 世紀 80 年代他所負責的項目以失敗告終,已退休 28 年的他目前是一名顧問,並撰寫了一本關於油頁岩的書。雖然他對於油頁岩開採的前景表示樂觀,但他認為目前該行業面臨的形勢緊迫,可靠的科學信息也不夠充分,而且現有的技術不夠經濟,如果不適當放緩開發的步伐,勢必重蹈當年的覆轍。
2. 油頁岩循環流化床技術
油頁岩的第二大使用潛力是燃燒發熱發電。世界上工業應用的有三種燃燒工藝,粉末頁岩懸浮燃燒 (愛沙尼亞)、顆粒頁岩流化燃燒 (德國)及顆粒頁岩循環流化燃燒 (以色列及中國)。循環流化床技術是近年來研製的一種新型潔凈煤燃燒技術。它顯示了其燃料適應性廣、負荷調節靈活等明顯優點,特別是在燃用低質煤種和煤質多變的場合,和相同容量的鏈條爐、煤粉爐相比,不僅熱效率可有相當大的提高,在燃料制備方面,不需要煤粉爐所要求的龐大而復雜的制粉系統。這種特點比較適合於油頁岩的燃燒。德國魯奇公司和芬蘭奧斯龍公司是研究開發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較早的公司。進入 90 年代,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得到更大的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魯奇爐型 (最大容量鍋爐為 700t/h 級亞臨界壓力循環流化床鍋爐,1996 年投入商業運行)、奧斯龍爐型、福斯特—惠勒爐型 (最大容量鍋爐為 783t/h 級亞臨界壓力循環流化床鍋爐,1997 年投入商業運行)、巴特利爐型 (最大容量為日本三井 300t/h 多固體循環流化床鍋爐)、德國巴高克爐型 (最大容量為 350t/h 高壓電站鍋爐)和美國巴威的內循環爐型 (最大容量為 210t/h 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等幾個各具特色的主要爐型。與此同時,傳統燃燒技術的鍋爐設計製造公司紛紛投入大量的資金及人力進行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的研究開發,其中的代表包括法國通用電氣阿爾斯通 Stein 公司採用 Lurgi CFB 技術、美國ABB - CE 公司採用 LuriCFB 技術、德國 LLB 公司採用的 Luri 和 Circofluid CFB 技術、美國 Foster wheeler 公司採用的 F - W 和 Pyroflow CFB 技術。
3. 油頁岩干餾技術
油頁岩的最大使用潛力是干餾製取頁岩油。油頁岩干餾技術比較先進的國家有愛沙尼亞、巴西、澳大利亞、中國和俄羅斯等國。迄今世界上較成熟且經長期生產的有:愛沙尼亞的 Kivioli 塊頁岩干餾爐和 Galoter 顆粒頁岩干餾爐; 巴西的 Petrosix 塊頁岩干餾爐; 中國撫順式塊頁岩干餾爐; 澳大利亞的 Taciuk 顆粒頁岩干餾爐。
愛沙尼亞的 Galoter 顆粒頁岩干餾爐處理量大,油收率高,產高熱值氣,可處理顆粒頁岩,適合有條件的大中型油頁岩煉油廠; 巴西的 Petrosix 塊頁岩干餾爐處理量很大,油收率高,產高熱值氣,處理塊頁岩,投資高,適合大中型油頁岩煉油廠; 澳大利亞的 Taciuk 顆粒頁岩干餾爐處理量很大,油收率高,產高熱值氣,處理顆粒頁岩,油頁岩經加氫改質,質量好,投資高,適合於大中型油頁岩煉油廠。中國撫順式塊頁岩干餾爐處理量較小,目前,樺甸採用的是巴西的干餾爐型。
(二)油頁岩綜合利用
油頁岩由於其自身的特點,開發利用已經滲透到提煉頁岩油、發電、取暖、製造水泥、生產化學葯品、合成建築材料以及研製土壤增肥劑等各個領域。目前,全球油頁岩主要用於發電和供暖。據統計,2000 年全球開採的油頁岩中有 69% 用於發電和供暖,25%用於提煉高收益的頁岩油及相關產品,6% 用於生產水泥、化工以及其他用途(圖 2 -1)。
圖 2 -1 2000 年世界油頁岩利用百分率 (據 Dr. K. Brendow,2003)
世界油頁岩工業約始於 1830 年,頁岩油作為照明用而發展起來。目前,世界上油頁岩工業主要分布在愛沙尼亞、巴西、美國、德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愛沙尼亞的油頁岩主要用於發電和提煉頁岩油,2002 年油頁岩開采量達到3 000 多萬 t,用油頁岩生產出來的電力除了可以滿足本國的需要,還可以向鄰國出口; 巴西從 1935年就開始生產頁岩油用於運輸燃料,並在油頁岩中可提取硫和放射性鈾; 美國主要是利用露天開采和蒸餾方法提取頁岩油,2000年美國和愛沙尼亞簽署了兩國在油頁岩開發利用技術及工藝方面進行了合作的協議;德國的油頁岩主要用於水泥和建築材料,每年利用50萬t油頁岩作為燃料,其灰分用於生產水泥;澳大利亞除了發電和提取頁岩油外,還提取鎳化學添加劑;俄羅斯、匈牙利、烏克蘭、奧地利、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等國將大量油頁岩加工成肥料,或加工成土壤穩定劑,用於酸性土壤的中性化。另外,以色列、約旦、泰國和加拿大等也非常重視油頁岩的開發和利用。但是,還有一些國家,如加拿大、瑞士、約旦、摩洛哥、南非等國在油價市場的競爭下被迫停止了油頁岩工業生產。
三、實例分析———愛沙尼亞
(一)油頁岩資源現狀
愛沙尼亞油頁岩主要為庫克油頁岩,從愛沙尼亞北部向東至俄羅斯聖彼得堡,油頁岩分布面積約50000km2,頁岩油探明儲量24.94億t。愛沙尼亞有21個油頁岩礦,主要分布在庫克油頁岩礦區,一個是愛沙尼亞礦區,另一個是較新的Tapa油頁岩礦區。
(二)油頁岩開發歷史
愛沙尼亞是目前世界上利用油頁岩比較多的國家之一。愛沙尼亞81%的油頁岩都用來發電供應全國92%的電力,16%用於石油化工,剩餘的部分用於水泥製造以及其他一些產品的加工利用(圖2-2)。
愛沙尼亞油頁岩工業開始於1916年,在Jrve和Pervade兩個城鎮進行露天開采。每年共開采56萬t油頁岩。後來因獨立戰爭的爆發而被迫停產。
1918~1945年,愛沙尼亞油頁岩工業持續穩定發展。1918年獨立戰爭後,油頁岩開采量為1.7萬t,並且建設了第一個國有油頁岩工廠。同時,私有油頁岩工廠也不斷出現,有本國人投資的,也有德國、英國、瑞典、丹麥等國外私人投資。隨著人們對油頁岩的興趣不斷增加,到1933年20項油頁岩開發優惠政策出台,鼓勵油頁岩勘探開發。總勘探開發面積達1250km2。
到1940年,愛沙尼亞共計開採油頁岩1100萬t,平均年產量達170萬t。剛開始油頁岩開采是順著露天油頁岩地層開采,後來油頁岩的露天開采上覆地層厚度為8m,繼而開始油頁岩地下開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愛沙尼亞在1945~1946年對14個小型露天礦開展了詳細的研究,並在一些礦田中實施鑽井開采。1947~1965年,逐步在東部開發了50個油頁岩礦。1950年,油頁岩產量為350萬t,到1955年,油頁岩產量達到700萬t。油頁岩主要用於Tallinn、Kohtla-Jrve和Ahtme的發電廠,Kohtla-Jrve和Kivili的化工廠,以及Kunda水泥廠。1946年和1960年先後兩次進行了油頁岩儲量評價,分別為10億t和33億t(圖2-2)。
圖2-2 愛沙尼亞油頁岩產產量變化圖(據V.Kattai,U.Lokk,1998)
1965年,愛沙尼亞建立了新的發電所(波羅的海熱發電所),年輸出電1400MW,而後又建立了愛沙尼亞熱發電所,年輸出電2000MW,因此對油頁岩的需求巨增。為了滿足對油頁岩的不斷需求,Viru(1965年);Estonia,三個露天礦(1973年),Sirgala(1963年),Narva(1970年),Oktoobri(現今改名為Ai)(1974年)等油頁岩礦先後建立。油頁岩產量從1960年的920萬t上升到1970年的1750萬t。1976~1987年,愛沙尼亞開始在西部和西北部進行油頁岩開采。1981年,由於列寧格勒地區建立了SosnoviBor核電站,相應的對油頁岩發電的需求減少。1985年開采量為2570萬t,1990年開采量為2120萬t,1995年開采量為1210萬t,其中一半以上都為露天開采(圖2-2)。
近年來,由於社會對電的需求量有所增大,政府決定啟動「重建油頁岩地區計劃」,加大對油頁岩的利用。在2006年,愛沙尼亞發電廠和煉油廠將分別需要994萬t和644萬t的油頁岩;其他方面的用途可能持平,穩定在74萬t左右。因此,愛沙尼亞的油頁岩產量將從1230萬t增加到1700萬t。到2020年,規劃新建一座400萬t規模的油頁岩工廠。倘若愛沙尼亞發電能採用沸騰爐技術,這些項目將能夠實施。屆時,油頁岩產量將達到 2 100 萬 t 以上。
❼ 為什麼石油越開采越多地球上的石油會被耗盡嗎
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黑色的黃金,它不僅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現代工業生產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舉個例子,我們常用的塑料製品就是用石油提煉物加工製造出來的。然而就是這么重要的資源,卻一度被認為即將枯竭。
現在我們正在全力發展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同時也在積極開發新材料,減少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這些措施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石油枯竭,更是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或許在石油枯竭之前,我們人類已經放棄了石油,用上了更清潔的能源。
❽ 沙特的石油能用多少年
如果沒有新探明的石油儲量,目前沙特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660億桶,按照平均日產1000萬桶速度來計算,沙特儲量還可以開采70年左右。
拓展資料
石油(petroleum, oil),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具有天然的產狀,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
世界海洋面積3.6億平方 千米,約為陸地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約55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的總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最終可采儲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蘊藏重心,將逐步由陸地轉向海洋。
❾ 石油到底能用多少年,如今的石油為什麼越來越多
為什麼石油越來越多?第一,石油勘測、開采技術的提高。
經過發展之後,全球的石油勘探和開采技術都有所提高,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被發現過的超大油田,而且以前我們開采不了,現在也已經能開采了,尤其是美國開采頁岩油技術的突破。
全球頁岩油儲量大約在11萬億~13萬億噸之間,遠遠超過傳統石油儲量,未來隨著頁岩油開采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開采成本的不斷下降,而頁岩油也有可能成為人類的主要能源來源之一。
其實不管石油資源到底會不會枯竭,不能否認的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確實存在著許多自然資源,而這些可以說是大自然給我們人類的一種饋贈,但是有時候這種饋贈並不是持續源源不斷的,是需要我們的珍惜才會「持續」下去的。
總之,石油資源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枯竭的,不過我們也要對其進行合理的開采、合理的利用,與此同時也還要保護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