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現在每年從中東買多少桶石油
擴展閱讀
福建三寶價格怎麼算的 2025-07-25 22:23:54

美國現在每年從中東買多少桶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8-17 10:54:05

㈠ 國際油價突破95美元一桶,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主要是因為石油的供應量在下降,所以才會導致國際油價突破95美元一桶的中東國家目前的石油的供給量一直在不斷的下降,目的就是控制供給來提高石油的價格。

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對於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各個國家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開支都在不斷的增加,對於那些發展中國家,影響是更大一些的,因為發展中國家急需要石油資源作為發展的動力,在價格增長了之後,國家的發展將會面臨著更大的成本。

中東的國家通過控制供給來調整油價

眾所周知,中東的很多國家擁有的石油量是非常豐富的,美國之所以和中東國家產生了非常大的矛盾,就是因為石油的關系,而且中東國家通過控制的供給來調整油價,從一些土地上能夠讓中東國家獲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並不是一種好事情。

石油對於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國之所以會和其他的國家打仗,就是為了一個控制石油,因為在控制的石油之後就能夠讓美國掌握更大的話語權,而且也能夠讓美國獲得更大的收益,從這個角度來講,美國其實和這一輪的油價的上漲也是擁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的。

㈡ 中東原油儲量有多少

擁有7420億桶探明石油儲量的中東地區佔到全球探明石油總儲量數的61.5%。世界上石油儲量前十個國家最新排名:
1、沙烏地阿拉伯
已探明儲量:2667億桶
每日總產:1070萬桶
原油日產量:926萬桶
日消費:229萬桶
出口到美國(2007年): 149萬桶
2、加拿大
已探明儲備:1785.9億桶
總日產量:335萬桶
原油日產量:259萬桶
日消費:226萬桶
出口到美國(2007年): 245萬桶
3、伊朗 已探明儲量:1384億桶
每日總產:417萬桶
原油日產量:405萬桶
日消費:180萬桶
沒有出口到美國(2007年)
4、伊拉克
已探明儲量:1150億桶
每日總產:239萬桶
原油日產量238萬桶
日消費:63.8萬桶
出口到美國(2007年): 48.4萬桶
5、科威特
已探明儲量:1040億桶
每日總產:274萬桶
原油日產量:259萬桶
日消費量32.5萬桶
出口到美國(2007年): 18.1萬桶
6、阿聯酋
已探明儲量:978億桶
日總產量:305萬桶
原油日生產:268萬桶
日消費:46.3萬桶
出口到美國(2007年):1萬桶
7、委內瑞拉
已探明儲量:870.3億桶
總日產量:264萬桶
日原油生產: 392萬桶
日消費:76萬桶
出口到美國(2007年):136萬桶
8、俄羅斯
已探明儲量:600億桶
總日產量:979萬桶
原油日產量936萬桶
日消費:290萬桶
出口到美國(2007):41.4萬桶
9、利比亞
已探明儲備:415億桶
總日產量:188萬桶
原油日生產:174萬桶
日消費:27.3萬桶
出口到美國(2007):11.7萬桶
10、奈及利亞
已探明儲量:362億桶
總日產量:216.8萬桶
原油日產量:216.5萬桶
日消費:28.6萬桶
出口到美國(2007):113萬桶
另外還有消息稱,目前委內瑞拉擁有1500億桶已經探明的石油儲備,到年底東部奧利諾科石油帶儲備的認證結束時,委內瑞拉將成為世界上石油儲備最多的大國,奧利諾科石油帶現在有1.3萬億桶石油,如能收采20%,即可收采2320億桶,但美國地質學會估計可收采40%,估計到年底在該石油帶的認證工作結束時,探明的儲備量將大幅度增加,使石油儲備達到3160億桶。

㈢ 美國是石油豐富的國家,為什麼工業所需石油還要大量從中東進口

這是美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政策決定的,既是應對石油供應中斷的第一道防線,同時也是平抑油價上漲的砝碼。

石油是美國的一種重要戰略產品,其需求的一半目前靠進口。1973年巴以戰爭導致中東石油供應中斷,石油價格猛漲,引發世界性石油危機,一度造成美國石油進口中斷,給經濟帶來巨大損失。因此,為應付緊急事態和突發事件,滿足非常時期國家對石油的需求,穩定和平抑石油市場,由美國政府出面進行石油儲備。1974年11月,在美國等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倡導下,國際能源機構(簡稱IEA)成立,其主要職能是協調成員國的石油儲備行動。197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能源政策和儲備法》(簡稱EPCA),授權能源部建設和管理戰略石油儲備系統,並明確了戰略石油儲備的目標、管理和運作機制。

石油儲備有兩種方式,一是戰略石油儲備,即由能源部負責購買並儲備原油,一是石油產地的儲備,在阿拉斯加北坡重要產油區,劃出大片含油土地儲備起來,只探不採,找到石油儲量後就地封存,以備急需。

一、戰略石油儲備

戰略石油儲備(儲備原油)是美國應對石油供應中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美國能源保障政策的基石。

1、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緣由。1973-74年的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使美國政府認識到對石油進行戰略儲備的必要性。1975年12月22日,福特總統正式簽發能源政策和保護法,宣布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政策中擬定的儲備目標是相當於90天的進口量。

早在1944年,時任內政部長伊克斯就鼓吹建立應急石油儲備。1952年杜魯門總統的礦產政策委員會也建議考慮戰略石油供應。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後,艾森豪威爾總統向國會建議建立石油儲備。1970年的內閣石油進口控制委員會也提出如是建議。但在這30年間,主要是國會討論並僅在國防部的戰略物資儲備計劃中適當考慮了儲備原油,真正大規模儲備的建立仍是福特總統任職期間的事情。

從經濟上講,美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也有其必然性。美國僅擁有世界探明石油儲量的3%,但消費量卻佔全球的28%。目前美國石油50%靠進口,預計到2010年70%將靠進口。而進入世界市場的原油,2/3來自中東和非洲這些政治軍事不安定地區。所以,儲備石油也有保障供應、平抑油價的因素在裡面。

2、儲備對象與儲存場地。儲備對象是原油而非精煉油品。原因有:原油可按要求隨時製成各類產品;原油容易保存。戰略儲備原油,均存放在墨西哥灣沿岸的鹽丘中。這里有500個大鹽丘。選擇鹽丘作為儲存場地的原因是:建設和經營成本低;不滲漏,自封閉能力強;安全可靠,對環境危害小。一個典型的鹽丘呈圓柱形,直徑200英尺,深2000英尺,可存放1000萬桶原油。

3、目前儲備數量。1998年12月31日的儲備數量為5.611億桶,相當於美國60天的凈進口量,即在非常時期,外國石油供應中斷2個月對美國經濟和國防安全不會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儲備量最多時高達118天的進口量,1985年)。

主要儲存在5個地方:得克薩斯州的Bryan mound(儲存能力2.26億桶,目前儲備2.17億桶)、Big Hill(儲存能力1.6億桶,目前儲備4100萬桶),路易斯安納州的West Hackberry(儲存能力2.19億桶,現儲備2.05億桶)、Bayou Choctaw(儲存能力7500萬桶,現存5200萬桶)、Weeks島(儲存能力7200萬桶,已滿)。總儲存能力為7.5億桶。

4、管理與預算。戰略石油儲備由能源部的一名副部長主管,副部長助理直接負責,下設的化石能源辦公室具體管理。該辦公室的首要任務是保證按總統指示迅速將儲備油拋售出去。有相對固定的承包商。能源部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是在2025年前保證石油儲備的易得性,一旦有事,可迅速作出反應。能源部還負責定期審查儲備情況,並就相關問題直接向總統提出意見建議。

儲備目標、預算等,均需由總統提出,由國會批准。國會批准動用財政資金、設專門帳戶建立石油儲備。迄今為止,美國共為戰略石油儲備支出了210億美元。

5、儲備的動用情況。法律規定,只有在非常時期,緊急情況下,由總統親自簽署命令,方可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動用儲備要符合競爭性銷售原則。這里對「非常時期」、「緊急情況」,也有明確的定義,即:「事件的范圍和持久性具有危機的特徵;對國家安全或國家經濟可能有重大不利影響;事件可能會造成石油供應中斷」,符合這三個特徵之一就可動用儲備。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人的所謂「沙漠風暴」行動)中,首次動用了該儲備。1991年1月16日,布希總統簽署命令,為平抑油價,動用儲備。能源部立即作出反應,拋售3375萬桶原油(後由於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油價很快趨穩,故美國實際僅動用1730萬桶儲備),供油始於2月5日,結束於3月31日。在1994年的「美國石油供應中斷政策聲明」中明確支出,通過沙漠風暴行動中拋售的實踐說明,此石油儲備是「極具價值的,有效的」。

事實上,在1979年伊朗革命及隨後的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已想動用儲備,但當時美國人自己認為,儲備數量尚嫌不足(當時全部儲備只有9170萬桶),未必能發揮關鍵作用,且會影響與石油輸出國的關系,故最終未動用儲備。

二、阿拉斯加國家油儲

阿拉斯加國家油儲(封存含油土地,只探不採,以備急需)是美國應對石油供應中斷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1、建立阿拉斯加國家油儲的緣由。1923年2月27日,時任總統哈丁的第3797A號行政命令宣布:「有鑒於阿拉斯加北冰洋沿岸有大油苗,具產出有價值油田的條件…有鑒於未來海軍的石油供應始終是國家關心的問題,因此,我,W.G.哈丁,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憑借法律授予我的權利,把目前尚未依法登記、承租或使用的下述地區……,從公有土地中劃分出來,作為海軍油儲」。這就是後來被稱為海軍油儲4號的地區,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在這些地區,只探不採,僅在緊急情況下采出供海軍之用。1942年第82號公共土地法,又擴大了儲備地區的面積,將整個阿拉斯加北部地區均劃出來留給海軍,「僅供戰爭之用」。

1976年4月5日通過了海軍油儲生產法(公法94-258),將海軍油儲4號更名為阿拉斯加國家油儲,並由海軍部交由內政部負責管理(內政部的土地管理局負責管理,地調所負責勘查,仍是只探不採)。

2、勘查工作。1944-53年,海軍部對油儲4號進行了10年的勘查,圈定了一批油苗。1972-77年間,受歐佩克石油禁運的刺激,又進行了一輪勘查並取得了豐碩成果。1976年由內政部接管後,內政部的地調所又對油儲區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調查評價。

國家油儲地區內的石油儲量情況,最近未予以正式公布。但僅其東北角1/4的地區(460萬英畝),據美國地調所報道,就蘊藏有21億桶石油(內政部礦產管理局則稱石油可采儲量為30億桶、天然氣10萬億立方米)。

3、儲備地區范圍。從阿拉斯加州的Brooks嶺一直到北冰洋,總面積為2350萬英畝(一個對比的數據是,整個阿拉斯加州已授予礦業權的地區的面積總共才1600萬英畝),遠大於弗吉尼亞州、馬里蘭州地區的總和。

㈣ 美國石油進口來源

2018年7月,美國進口石油最多的五個國家是:加拿大第一,每天415.7萬桶;沙烏地阿拉伯第二,每天87.6萬桶;墨西哥第三,每天86.1萬桶;第四是委內瑞拉,每天62.5萬桶;伊拉克是第五大產油國,每日為48.5萬桶。

拓展資料:
美原油暴跌是一個綜合問題。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近期主要產油國原油供應量增加;第二,世界對原油的需求正在逐漸下降,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石油需求國的需求最近一直在持續下降;第三,因為美原油儲量不斷上升,達到歷史新高,這也是下降的原因。
原油暴跌可能會影響的方面有:首先,原油價格暴跌,而油價或迎來下跌,這將刺激石油產品的使用,比如大排量車又會變得有吸引力。
其次,油價下跌可能會阻礙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高油價不僅為投資這些新技術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還間接為發展新能源提供輿論和政策環境,如果油價未來進一步下跌,新能源將失去在短期內的競爭優勢,能源創新速度將放緩,油價最終將再次上漲。
第三,油價暴跌會造成石油相關金融資產的風險,石油公司和其他能源公司的股票可能會進一步下跌,能源債券和衍生品也面臨風險。
最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上游市場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好處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大。以航空公司為例,由於航空燃油成本通常可以佔到航空公司運營成本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而國際原油價格已經下跌,理論上我們應該大幅降低迎來的機票價格。
2017年,美國石油的進口量是1014萬桶,主要來源於世界84個國家,包括原油、石油產品、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其中,原油占所有石油進口的79%,非原油產品佔21%,當年,美國向世界上168個國家出口石油,每天的數量為638萬桶,而其中18%是原油,82%是非原油類石油產品。
從2017年相關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美國出口絕大部分是加工石油產品,進口原油占絕對比例。這表明美石油加工業非常發達,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還能向世界市場出口大量石油產品。與主要出口原油的石油輸出國相比,美國石油工業可以獲得更多的額外利潤。

㈤ 美國真的需要中東石油嗎

美國並不依賴中東石油。雖然沙特至今仍是美國第三大原油進口國,但它平均每天向美國出口的原油已減少到了100萬桶都不到,而美國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加拿大平均每天向美國出口原油卻超過了300萬桶。2014年底,國際原油價格慘烈下跌,原因之一是世界經濟疲軟導致石油消耗低於市場預期,但更重要的推手還是近年來美國爆發的頁岩革命。尤其在過去4年,由於國際油價始終在高位徘徊,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加大開采力度,國內已建成約2萬口新油井,使美國石油產量提高了三分之一,日產量達到將近900萬桶,美國也藉此擺脫了過去嚴重的石油依賴,並且一度將石油出口歐洲,從而對中東形成潛在威脅。如今,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比過去半個世紀里的任何時候都要低,甚至可以賣石油到中東。國際能源署早在2012年就預測:美國將在2015年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在2017年將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到2020年,美國的石油產量將達到每日1100萬桶。眼下,很少有人會懷疑美國能夠輕而易舉地實現能源自給。

㈥ 美國現在石油儲備是多少一年消耗多少石油

美國石油儲備可以在戰爭時期無須進口就可以供應他們的軍隊使用20年甚至30.而我國只能供應部隊使用3年-5年.

㈦ 美國每年消耗多少噸石油合多少噸

據統計,美國每年生產3000公斤糧食,要消耗6000-7000噸石油、800萬噸鋼鐵,同時還要消耗大量磷、鉀等肥料資源。
美國能源部每天從市場購入的原油達7萬桶,戰略石油儲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迄今為止儲備石油高達6.98億桶,商業石油儲備量為2739億桶

㈧ 美國資源豐富,但是為什麼每年仍然要大量進口許多資源

簡單的講,一是本身它的資源消耗就大,二是保護自己的資源,以便在未來資源耗盡時賺取利潤,但客觀的講,這個不是太現實,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必定有可以替代現有資源的新資源,因此美國能取得多大利益是個未知數,第三是為了保護現有利益,當全球因為某種原因出現資源供應瓶頸時,它能利用自己的資源保護經濟的發展
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不應用簡單的觀點來看,但是我們也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精明

美國能源戰略方針一瞥
據新華社報道,就目前美國能源消費狀況,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劉麗君分析認為,20世紀70年代前期發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曾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並導致美國經濟陷入長時間的衰退。這使得美國政府大力調整能源政策和能源結構,其戰略方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實現石油進口地域的多元化

中東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67%,其中大部分在海灣地區,而且,世界上未開採的石油大部分也蘊藏在海灣地區。伊拉克戰爭的結束使位居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前4名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都處於美國的掌控之中。這不僅使美國在海灣地區有了更多的發言權,而且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和控制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作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對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嚴重,這一直是美國外交、國家安全政策和國內政策頭痛的問題。美國重視同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等產油國的貿易關系。2002年美國從上述4國進口的石油占其進口總量的約56%。奈及利亞、伊拉克、英國、挪威、哥倫比亞、安哥拉、維爾京群島、科威特也是美國重要的石油供應地,共佔美進口量的30%左右,從而實現了進口呈多元化的分布。

二、促進國內資源開發的同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開發美國國內資源是美國石油多元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促進和穩定國內石油的勘探和生產,美聯邦政府實行對地質勘探費用和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科技開發投入,從而降低石油勘探和生產成本,提高國內石油生產能力。與此同時,美國對節能問題高度重視,對先進節能技術的支持尤為積極,不但政府牽頭注入研發資金,而且對剛剛邁入商業化的新技術給予各種政策優惠措施。2005年8月,美國頒發了新能源法,強調通過高新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點是鼓勵企業使用再生能源和無污染能源,並以減稅等獎勵性立法措施,刺激企業及家庭、個人更多地使用節能、潔能產品。

三、加緊爭奪和開發裏海、非洲的石油資源,加強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

裏海地區和各中亞共和國蘊藏著約2000億桶石油和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被譽為第二個「中東」。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第一次海灣戰爭以及中東地區局勢動盪的影響,各石油消費國將目光逐漸由中東向非洲轉移,同時,非洲產油國為發展本國的石油工業,相繼推出了吸引外國資金和先進石油勘探開發技術的優惠政策。美國的埃克森和埃索等大石油公司搶先與西非產油國簽訂長達幾十年的合同,這一地區已成為美國海外能源供應的重要來源。在開發和爭奪裏海、非洲石油資源的同時,美國也加強了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2002年,布希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聯合聲明說,美俄兩國將「共同探索實現國際石油市場穩定的道路」,美國准備擴大與俄羅斯在石油開發、生產、運輸和銷售上的合作。

四、增加戰略儲備是石油消費國應對石油危機的最重要手段

美國於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開始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目的是減少石油供應中斷對國家安全和宏觀經濟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持續增加,並於1994年達到5.92億桶的歷史紀錄。到2000年年底,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降至5.41億桶,為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9·11」恐怖襲擊後,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政策 又明顯調整。布希下令美國能源部迅速增加戰略石油儲備,截至2005年7月,美戰略石油儲備已經達到6.982億桶。目前,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維持在7億桶左右,已經提前實現了布希政府此前決定的到2006年9月將之增加到7億桶的目標。

㈨ 美國從伊拉克搞到了多少石油,價值多少

伊拉克政府宣布,整個國家已證實的可開採石油儲備總量為1431億桶。依據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數據計算,這一儲量位列世界第三。 CCTV 說美國 在伊拉克的軍費花了6W億美元

按照每桶105美元算的話1431Y桶價值15萬0255億美元 如果美國能不花一分錢白得572.4億桶看那不虧 如果白得的超過這些單從油的角度看是賺了。 但是這些油不可能白給美國 賣的話也是明碼標價全球統一的 也不可能只賣給美國一家 除非美國人自己去開采沒准還有些賺頭 伊拉克的油全讓美國人開采也不大可能。 按伊拉克一天賣給美國40W桶算要賣400年左右才能達到572.4億桶的量 可是按照每天260WTONG的產量也就夠開采不到200年的
石油巨頭英國石油公司(BP)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魯爾博士在北京發布2012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下稱《年鑒》),用數據概述了2011年的能源大背景:2011年石油價格大幅增長,即期布倫特原油價格年均上漲40%;全球石油儲量可用54年,而去年全球所有能源凈增長均來自新興經濟體。化石燃料以87%的市場份額繼續主導著全球能源消費,可再生能源雖然增長迅速,但仍只佔全球消費的2%。 從賬面上看美國在未來54年裡能從伊白拿到的石油價值=之前所花當時6W億美元的價值就不虧 不過這6WY里花費的可再生能源與石油這種不可再生能源那個更緊俏很明顯 美國虧不虧你不能單從石油一時的價值 與 當時軍費開支上看 還要考慮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與價格波動 還有伊拉克石油未來對美國的出口量 如果一次性花費大量金錢在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上以換使用更長久的不可再生能源應該是不賠本的 按照伊拉克一天出口石油到美國40WTONG算 54年出口的量是79億桶 這79YT都得是花錢買不是白來的 而且是當時市場價 你看03年之前伊石油對美國的出口量與產量的比例和2012年和之後日子直到停止對任何國家出口石油這個的比例 如果12年開始這個比例高於03年之前 從某些角度說美國應該就算沒賠 不過計算的時候你還要考慮到6WY里花費里的不可再生能源

2013-03-14國際原油現貨價格
迪拜 104.60 ↓0.90 ↓0.85%
阿曼 104.60 ↓0.90 ↓0.85%
塔皮斯 113.88 ↓1.17 ↓1.02%
米納斯 108.15 ↓1.09 ↓1.00%

㈩ 美國石油儲備8600萬噸,日本石七千萬噸,我國呢

如今的中東國家還處於不斷的戰亂之中,石油供應每時每刻都可能被切斷,所以每個國家都要做好石油儲備的工作。不過近些年來中國也在努力維持與中東各個國家的良好國際關系,也有很多國家願意把自己的石油出口給我們,這是無數國家領導人努力得來的結果。

中國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美好的未來,中國能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趕上世界很多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也證明了中國這些年發生的變化。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才能有美好的生活,當然國家的繁榮昌盛也離不開每個中國人,這是每個中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值得我們每個人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