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每年進口多少石油
中國2020年進石油5.4億噸,2019年中國進石油5.06億噸。中國在2020年進口的原油量較上年增加近4000萬噸,總金額減少4484億元。中國原油進口量自2020年初開始一路走高,到6月達到全年單月最高值5318.07萬噸此後逐漸回落。到12月中國進口原油量僅為3846.9萬噸,跌至兩年多以來的最低點。
石油的形成
石油也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石油的形成目前有兩種說法生物沉積變油即各種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動植物死後的屍體,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長期的物理,化學作用,逐漸形成了石油。
2. 世界石油供需現狀與趨勢
1、全球石油儲量充足
石油作為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十分有限。當前,全球石油開發能力不斷提高,根據BP公司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數據,2012-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儲量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整體儲量變化並不明顯。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儲量為17324億桶,與2012年相比僅上升了2.81%,但總體來說儲量較為充足。
綜合來看,全球石油儲量充足,2020年受疫情影響產量、消費量均有下降。預計未來隨著全球疫情好轉,全球石油產銷量將恢復增長。
——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3. 世界四大石油出口國是哪些國家
據世界能源署發布的報告,今年一季度沙特石油出口繼續排名世界第一,一季度沙特石油出口為每日850萬桶,與2002年同期相比每日增加100萬桶。其他派在前十名的國家是前蘇聯國家每日出口588萬桶,同比增加38萬桶;挪威派在第三位,284萬桶,其次伊朗264萬桶,阿聯酋234萬桶。奈及利亞202萬桶,墨西哥191萬桶,科威特176萬桶,伊拉克173萬桶,阿爾及利亞147萬桶。
4. 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是多少年消費多少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5%
進口量超過2億噸
5. 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出國
近期,俄羅斯加快石油出口攻勢。俄羅斯石油及石油產品的出口量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歐佩克成員國減產及俄政府為確保國家財政收入採取的擴大石油出口政策是促成其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的兩大要素。目前,俄羅斯是世界最大天然氣出口國,俄在國際能源市場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前蘇聯石油出口量在1991年前一直位居全球首位。在蘇聯解體後,經濟混亂,石油出口隨之衰退。2000年,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後,俄政府積極引進歐美先進技術,加速開發新油田,俄羅斯石油產量快速恢復。
6. 中國石油進口佔比例是多少
中國石油進口佔比例是百分之73。
我國石油進口每年都不一樣,但是,自改革開放的這些年來,石油消費量和進口量每年都不斷上升,2020年我國石油總消費量為7.37億噸,其中我國自己生產的石油為1.95億噸。
進口的石油為5.42億噸,因此,我國進口石油的佔比為73.54%,實際上,這幾年,我國石油對外的依存度都在70%以上,雖然,我國這幾年也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但在短時間內,這個比例還是難以改變。
石油比例分析
沙烏地阿拉伯是我國進口石油排名第一的國家,2020年我國從沙特進口的石油總量為8492萬噸,佔全部進口石油的15.67%。沙特是中東石油國家的帶頭大國,一直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出口大國,國土底下的石油存量大並且開采成本低,石油資源的豐富讓世人羨慕。
俄羅斯是我國進口石油排名第二的國家,2020年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總量為8357萬噸,佔全部進口石油的15.42%。俄羅斯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石油出口大國。
我國與俄羅斯有長期的石油供應協議,也已經修建有直接的管道把俄羅斯的石油輸入我國黑龍江。沙特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的石油供應佔比為我國總進口的近三分之一。
7. 世界油氣資源狀況
1.1.1 石油資源總量豐富,分布極不均衡
截至2007年,全球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686.3億噸(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排名前10位國家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368.1億噸,佔世界的81.1%。主要分布在中東、歐洲和前蘇聯地區、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及亞太地區(表1.1、表1.2)。其中,中東佔61.0%,歐洲和前蘇聯地區佔11.5%,北美洲佔5.6%,非洲佔9.2%,中南美洲佔9.4%,亞太地區佔3.3%。
表1.1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及2007年產量
續表
表1.2 截至2007年年底按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
在全世界目前剩餘探明石油可采儲量當中,中東佔了1028.6億噸,即61.0%,僅沙烏地阿拉伯就達21.5%,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1/5以上,其次是伊朗(11.3%)、伊拉克(9.2%)、科威特(8.2%)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7%)。中南美地區,委內瑞拉探明儲量最多(7.4%)。在歐洲及前蘇聯地區,俄羅斯佔6.4%,其次哈薩克佔3.2%,亞塞拜然(0.6%)和挪威(0.6%)。在非洲,利比亞佔3.3%,奈及利亞佔2.9%,阿爾及利亞佔0.9%,蘇丹佔1.0%。在北美地區,美國、加拿大(不包括油砂油)和墨西哥所佔份額分別為2.4%、2.2%和1.0%。在亞太地區,我國探明儲量佔世界的1.2%,印度佔0.4%,印度尼西亞佔0.3%,馬來西亞佔0.2%。
1.1.2 世界石油資源潛力大,中東石油供應占優勢
目前,世界現有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686.3億噸(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另外,全球待探明的石油可采資源量超過1660.0億噸,只要有足夠的投資和勘探工作量,加上科技進步,石油可采資源量、探明儲量和生產量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增長而增長。國際能源機構預測,世界石油儲量在未來30年左右有翻番的可能。全世界的石油產量高峰,將在2030年前後到來,屆時年產量將達到50.0億噸左右。
預計到2020年,中東地區石油的出口量將佔世界的一半以上。目前美國、歐洲、亞太地區是全世界3大石油消費區,石油消費總量佔世界的75.0%左右,石油凈進口量佔世界石油總進口量的84.0%,而原油年產量僅佔世界總產量的30.0%左右。最近海灣石油專家預測,到2030年中東地區石油出口量將佔全球總出口量70.0%,從目前的每天2000萬桶逐漸增長到4600萬桶。
1.1.3 石油資源儲量產量緩慢增長,勘探開發難度日益增大
世界探明石油儲量緩慢增長。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5年)》統計數據,1985~1995年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平均每年增長35億噸,為快速增長期。1995~2005年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平均每年增長24億噸,為較快速增長期。不包括油砂資源,2005年、2006年、2007年剩餘可采儲量分別為1657億噸、1655億噸、1686億噸,為緩慢波動增長。
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6年)》統計數據,1985~1995年世界石油產量平均每年增長0.5億噸;1995~2005年世界石油產量平均每年增長0.6億噸,為較快速增長期。2004年和2005年石油產量分別為38.68億和38.97億噸,年增長僅為0.29億噸,比上年增長0.7%,增長速度十分緩慢。2006年石油產量39.14億噸,年增長僅為0.17億噸,比上年增長0.4%;2007年石油產量39.06億噸,增長速度較上一年下降0.2%,表明油氣勘探開發難度日益增大。2007年,世界石油儲量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中南美地區的石油儲量減幅最大,為3.6%,中東地區減幅為1.8%,亞太和北美地區較2006年變化很小,基本保持平穩;歐洲和前蘇聯遞增1.5%,非洲地區的石油儲量增幅最大,為3.2%。
1.1.4 天然氣資源儲量產量快速增長,待開發資源潛力大
截至2007年,全球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77.36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中東、歐洲和前蘇聯地區、亞太地區、非洲、北美洲及中南美洲(表1.3、表1.4),其中,中東佔41.3%,歐洲和前蘇聯地區佔33.5%,非洲佔8.2%,亞太地區佔8.1%,北美洲佔4.5%,中南美洲佔4.4%。
表1.3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和產量
表1.4 截至2007年年底按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
續表
天然氣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是俄羅斯、伊朗、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奈及利亞、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和伊拉克。其中,俄羅斯、伊朗和卡達3國占總儲量的55.3%。
在過去10年中,天然氣的消費增長率較高,但大多數地區的儲采比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2007年,世界平均儲采比是60.3,中南美地區儲采比為51.2,前蘇聯為67.7,非洲為76.6。中東國家的儲采比超過100。全球天然氣探明程度低,儲采比高,開發程度低,發展潛力大。
由於天然氣供應源充足、成本具有競爭力以及較其他燃料有環保優勢,國際天然氣市場一直保持快速發展趨勢。新的發電廠將成為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體。近年來,世界天然氣集中產地的長輸管線計劃正在醞釀並部分趨於成熟。
預計2025年天然氣在電力生產的能源消費總量中所佔份額將達到30.0%。在發展中國家,天然氣設施還沒有廣泛的建設,因此,天然氣在電力生產中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小,2025年可達17.0%。
全球將進入天然氣時代,隨著科技進步、環保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的持續增長,21世紀必將為天然氣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
1.1.5 非常規石油資源潛力大,日益受到廣泛重視
除常規石油資源外,世界上的非常規石油資源(如重油、瀝青、油砂和油頁岩等)也很豐富。據估計,目前全球擁有的7萬億桶非常規石油資源中油砂油佔39.0%、頁岩油佔38.0%、特殊重油佔23.0%,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佔36.0%)、美國(佔32.0%)、委內瑞拉(佔19.0%)和其他地區(佔12.0%)。
統計資料表明:重油、常規原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占總儲量分別為53.0%、25.0%和22.0%,重油的地質儲量略大於常規油氣儲量之和。
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采技術的發展,以及當前高油價的刺激,過去不能經濟開採的重油、超重油資源也開始具有商業價值。加拿大油砂生產的合成油和委內瑞拉由超稠油生產的奧里諾科乳化油均已成為商品。目前,已知世界油砂技術可采總量約為1035.1億立方米,約為常規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的68.0%,開發前景相當廣闊。其中加拿大的艾伯塔油砂,佔世界已知油砂可采資源量的81.0%。
油頁岩是一種蘊藏量十分豐富的資源。油頁岩不但可提煉出燃料油類,而且還可煉制出合成煤氣及化工原料,副產品還可用於制磚、水泥等建築材料。全世界蘊藏的頁岩油資源量約3662億噸,比傳統石油資源量至少多50.0%(國際能源機構《世界能源展望(2002年)》)。全球油頁岩產於寒武系至古近—新近系,主要分布於美國、剛果(金)、巴西、義大利、摩洛哥、約旦、澳大利亞、中國和加拿大等9個國家。目前只有美國、澳大利亞、瑞典、愛沙尼亞、約旦、法國、德國、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對部分油頁岩礦床做了詳細勘探和評價工作。
目前,全球油頁岩主要用於發電和供暖。預測世界油頁岩的產量由2000年的1600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1.3億噸。頁岩油曾是我國液體燃料的主要來源,佔全國原油產量的60.0%。全球趨向於對油頁岩的利用已經更趨復合、多元化。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天然石油的開采,油頁岩工業逐步萎縮。我國2001年生產了8萬噸頁岩油,2007年我國油頁岩產量已達35萬噸。
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預測:隨著油價的不斷升高,常規和非常規資源量的成本差距將會縮小。最終由於價格上升和技術發展綜合因素作用將使部分非常規資源量轉化為常規資源量。全球油頁岩資源豐富,用途廣,開發利用時間也較早,但一直沒有得到快速發展,主要是受到油頁岩工業成本以及環境污染兩大因素的制約。技術進步將使油頁岩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具有可行性。
煤層氣也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加強對煤層氣的開發和利用,不但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利於臭氧層的保護、減少安全隱患。世界煤層氣儲量約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30.0%以上,世界上已經發現的26個最大的天然氣田(大於2830億立方米)中,就有16個是煤層氣田,其煤層氣儲量占天然氣總儲量的77.0%,位居世界前5位的特大氣田均為煤層氣田。世界上已有29個國家開展了煤層氣研究、勘探和開發活動,從事煤層氣開發的各國公司約有20多個。美國是迄今為止煤層氣產量最高的國家,其進行了大規模的科研和試驗,取得了總體勘探開發技術的突破,開始成功進行地面開採煤層氣試驗。從1983~1995年的12年間,煤層氣年產量從1.7億立方米猛增至250.0億立方米,迅速形成產業化規模。2003年美國煤層氣產量超過450.0億立方米,2004年則達500.0億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氣產量的8%~10%,2006年則達540.0億立方米左右,成為重要的能源資源。美國快速發展煤層氣產業的經驗已引起世界各產煤國家的廣泛關注,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波蘭、印度等國都已經制定了相應的鼓勵政策,積極推動本國煤層氣產業的發展。煤層氣的利用可分為兩類,即作為能源和原料。作為能源,煤層氣可以發電;作為原料,煤層氣可制合成氨,世界合成氨的73.7%來自天然氣原料。煤層氣還可以制乙炔等。
1.1.6 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豐富,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隨著世界上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日漸耗盡,各國的科學家正在致力於尋找新的接替能源。天然氣水合物被稱為21世紀具有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正受到各國科學家和各國政府的重視。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俄羅斯、美國、巴西、德國、英國、加拿大等許多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對其也極為重視,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俄羅斯先後在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島海溝、黑海、裏海等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調查,並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體。位於西西伯利亞東北部的Messoyakha天然氣水合物礦田已成功生產了17年。美國地質學會主席莫爾斯於1996年把天然氣水合物的發現作為當今六大成就之一。擬每年投入資金2000萬美元,要求2010年達到計劃目標,2020年將投入商業性開發。亞洲東北亞海域是天然氣水合物又一重要富集區。80年代末在日本周緣海域進行鑽探,獲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及BSR異常分布的重要發現。初步評價,日本南海海槽的天然氣水合物甲烷資源量為7.4萬億立方米,可滿足日本100年的能源消耗。
據專家估算:在全世界的邊緣海、深海槽區及大洋盆地中,目前已發現的水深3000米以內沉積物中天然氣水合物中甲烷資源量為2.1萬萬億立方米。水合物中甲烷的碳總量相當於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2倍。可滿足人類1000年的需求,是人類未來不可多得的能源。
8. 石油工業發展趨勢
行業整體情況:營業收入降幅持續收窄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6039家;行業營業收入11.08萬億元,同比下降8.7%;利潤總額5155.5億元,同比下降13.5%。
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總額6297.7億美元,同比下降12.8%。資產總計13.40萬億元,同比增長7.7%;資產負債率55.1%,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993.1億元,同比擴大8.5%;行業虧損面達17.7%,與2019年持平。2020年,全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65%,同比下降0.26個百分點。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9. 中國石油消費,進出口圖表
1978到1990年是中國經濟平穩增長時期,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石油的消費量從78年的9130萬噸增長到1990年的11030萬噸,年均增長158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6%。
在這十幾年裡,中國國內的情況是原油供大於求,而外匯儲備緊缺。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高德利告訴記者:80年代中國每年有1/4原油用於出口。為了增加外匯儲備,小平同志還專門提出過「石油換外匯」的說法,1993年以前外匯的主要來源是靠輸出石油換來的。
從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統計資料中也可以看到這一點:80年代中國在世界貿易國排名比其他任何國家都上升得快,主要的原因在於80年代出口資源的轉移。
從1977年至1985年,增加的石油出口占增加的中國出口總收入的1/3。1985年之後,紡織品和其他工業品出口數量逐漸增加,到1991年,佔到了出口產品比重的3/4。
對此,美國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評價說:「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的出口額洶湧上升,大半緣於中央政府所做的決定,其中最具特殊意義的也許是關於增加中國石油出口的決定」。
1991年開始,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石油消費量也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石油消費量從1991年的1.18億噸,增加到2003年的2.67億噸,平均每年增長1170萬噸,年遞增為7.1%。
據中國官方統計,2003年中國石油消費總量為2.67億噸,國內年產量1.7億噸,進口石油將近1億。今年,中國的石油消費將增加到3億噸左右,進口石油約1.2億噸,佔全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4—5%。
而能源機構的預測顯示,2010年中國石油消費總量可能在3.5億噸左右,國內產量1.8億噸,需要50%要從國外進口;2020年,中國最低石油需求估計為4.5億噸,國內產量比較有把握的是1.8億噸,需要進口2.7億噸,對外依存度為60%;如果2030年至2040經濟持續增長的話,國際能源機構預測,中國原油產量大概能剩下1億噸,需要進口5億噸之多,那意味著對外依存度將達到87%。
中國原油進口佔世界比重
http://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04-10/20/content_993570.htm
中國石油凈進口
http://www.sagawa.cn/news/31/2004917170457.htm
中國石油消費佔世界比重
http://www.oilnews.com.cn/gb/misc/2004-09/16/content_586611.htm
中國GDP與石油消費的關聯圖
http://www.oilnews.com.cn/gb/vguyb/2005-07/27/content_625555.htm
10. 俄羅斯石油出口量是多少
俄羅斯石油日出口量可達每日700萬桶,是除了石油王國沙烏地阿拉伯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其原油出口佔全球原油市場的11.3%,占歐盟原油市場的27%。3月7日,歐佩克組織官員會見了美國原油公司的高層,他表示俄羅斯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代替俄羅斯每日出口700萬桶原油。俄羅斯的原油出口受阻,這確實影響到了原油市場的供給,也影響到了市場原油的價格。如果美歐真的對俄能源出口進行限制,原油價格很有可能繼續上漲到200美元/桶。
俄羅斯的自然資源
俄有世界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其擁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儲備和含有約世界25%的淡水的湖泊。煤(庫茲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天然氣、鐵(庫爾斯克)、錳、銅、鉛、鋅等。
石油探明儲量82億噸(2009年數據),佔世界探明儲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強,居世界首位。水力資源豐富,總徑流量是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眾多河流上建立的水電站是俄羅斯的主要電力來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