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石油的歷史
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事情,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蒴到兩千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光輝的成就。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歷程,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我們分五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概況,其中不乏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
B. 化工部是那一年被撤銷的
最後一次撤銷化學工業部是1998.3,
化學工業部1956.5成立,
1970.6煤炭部、石油部和化工部合並為燃料化學工業部,
1975.1撤銷燃料化學工業部,成立石油化工部;
1988.4撤銷石油化工部,分設化學工業部和石油工業部;
1998.3撤銷化學工業部。
C. 石油歸哪個部門管
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大致分兩個階段,計劃經濟時期和市場經濟時期。
從1955年至1988年,中國石油石化工業先後由石油部、燃料和化學工業部、石油和化學工業部以及石油工業部管理。
1982年成立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從事海上油氣開發;1983年從原石油工業部下屬的煉制和石化部門、化工部及紡織部下屬的石化企業基礎上組建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中石化),從事成品油的石化產品的生產和分銷業務。1988年,撤銷石油工業部,在其基礎上組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石油),從事陸上油氣開發。2003年,成立於1950年的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改組為中化集團,其下屬中化石油在國內外開展油氣全產業鏈業務,成為三桶油之外的第四桶油。至此,我國石油石化行業市場格局確定。
石油產業從上游的勘探、鑽探、開採到下游的冶煉、運輸、倉儲、批發、零售......各個環節均有相關職能部門管轄,主要包括國土資源部、發改委、商務局、應急局、市場監督局。各個部門分別在各自專業分工領域進行管理。
D. 中國化學部部長
歷任部長
彭濤(1959年5月—1962年7月)
梁膺庸(代部長)
高揚(1962年7月—1970年6月)
蘭文兆(軍管會主任)
孫敬文(1978年3月—1982年3月)
秦仲達(1982年3月—1989年7月)
顧秀蓮(1989年7月—199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曾經存在的部門,1956年5月成立。
1956年5月成立。
1970年6月煤炭工業部、石油工業部和化學工業部合並,成立燃料化學工業部。1975年2月,撤銷燃料化學工業部,成立石油化學工業部。1978年3月第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撤銷石油化學工業部,恢復化學工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部依據1956年5月1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調整國務院所屬組織機構的決議》設立,1988年、1993年兩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均予以保留。
在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化學工業部與中石油、中石化承擔的政府職能合並,組建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為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管理的主管石油、化工行業的行政機構。
2001年2月19日,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被撤銷,成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9年11月8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申請更名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E. 石油工業部的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設燃料工業部主管石油工業。
1950年4月,燃料工業部設石油管理總局,統管全國石油工業。1955年7月3日,撤銷燃料工業部,分別成立石油、煤炭、電力3個工業部。
1970年6月22日,煤炭部、石油部、化學部合並,組成燃料化學工業部(簡稱燃化部)。1975年2月1日,燃化部分為煤炭工業部和石油化學工業部(簡稱石化部)。
1978年3月5日,撤銷石油化學工業部,分別設立化學工業部和石油工業部。
1981年,國務院決定,石油工業實行1億噸原油產量包干,由石油部承包,實施5年。1982年2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立,隸屬石油部。
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將原來分屬石油部、化工部、紡織部管理的39個石油化工企業劃歸總公司領導。總公司直屬國務院。1988年6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撤銷石油部,成立能源部(1993年3月撤銷),作為石油工業的主管部門。
1988年9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原石油部改組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直屬國務院領導。同時,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分立,也直屬國務院領導。
199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決定撤銷7個主要工業部,改設國家局。將化學工業部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的行政職能合並,組建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 。
1998年3~7月,國務院決定改組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公司。7月27日,兩大集團公司同時掛牌成立。
F. 中國有沒有化工部
中國有化工部,全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後來化學工業部與中石油、中石化承擔的政府職能合並,組建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曾經存在的部門,1956年5月成立。1970年6月煤炭工業部、石油工業部和化學工業部合並,成立燃料化學工業部。1975年2月撤銷燃料化學工業部,成立石油化學工業部。
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撤銷石油化學工業部,恢復化學工業部。在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化學工業部與中石油、中石化承擔的政府職能合並,組建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為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管理的主管石油、化工行業的行政機構。
(6)石油工業部為什麼撤銷擴展閱讀:
2001年2月19日,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被撤銷,成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2009年11月8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申請更名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如南京化工廠、南通合成材料實驗廠、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沈陽橡膠工業製品研究所、西北橡膠工業製品研究所等都是其直屬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
G. 石油歸哪個部門管
三大石油公司直屬於國務院,一般接受國資委和發改委的監督和管理。
建國初期,政府內的部委數量很少,僅成立燃料工業部全面實施石油、煤炭、電力的行政管理職責。1970年代,這一部門演變為燃料化學工業部,並隨之分拆為煤炭部、石油部和電力部,1982年和1983年,石油部分別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海油)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簡稱中石化),兩大企業同時具有行政職能。
1988年,中國政府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機構改革,撤銷石油部,組建能源部,撤銷的石油部被改組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簡稱中石油),同時具有行政職能。1993年,成立僅5年的能源部被撤銷,石油行業則由幾個大型企業自主管理。
1998年,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拉開帷幕,將化學工業部與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的行政職能合並,組建了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三大石油公司正式掛牌,實現政企分開。2001年,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被撤銷,並改組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負責行業的協調。
由此以來,多頭管理的局面就此形成。石油行業管理許可權被分散到各個部門: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歸國土資源部管(該職能最早是在石油部,然後到了中石油總公司,最後劃給了國土資源部);加油站的審批和建設歸商務部管;原油及產品油的價格確歸發改委價格司管;石油行業發展規劃歸發改委能源局管;石油行業重大投資歸發改委的投資部管;三大石油公司人事任命等歸國資委管。
(7)石油工業部為什麼撤銷擴展閱讀:
石油的未來政策:
建立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社會全面發展,發展離不開經濟發展做後盾。
石油工業是經濟發展的血液,但是,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因此,發展石油工業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走資源節約型之路。
作為國家經濟支柱型企業的中國石油集團,要把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立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偉大工程,落實到自己工作的實處,最重要的是用什麼樣的發展觀來發展我們的石油工業。中國石油集團要承擔起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歷史責任,就必須走科學發展之路。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石油勘探」有許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終要靠鑽井來證實。
一個國家在鑽井技術上的進步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因此,有的國家競相宣布本國鑽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們在石油工業發展上邁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開發」指的是用鑽井的辦法證實了油氣的分布范圍,並且油井可以投入生產而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從這個意義上說,1821年四川富順縣自流井氣田的開發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氣田。
「油氣集輸」技術也隨著油氣的開發應運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氣田採用當地盛產的竹子為原料,去節打通,外用麻布纏繞塗以桐油,連接成「輸氣管道」,總長二、三百里,在當時的自流井地區,綿延交織的管線翻越丘陵,穿過溝澗,形成輸氣網路,使天然氣的應用從井的附近延伸到遠距離的鹽灶,推動了氣田的開發,使當時的天然氣達到年產7000多萬立方米。
H. 石油部歷任部長、副部長有姓趙的嗎
摘要 您好,我這邊正在為您查詢,請稍等片刻,我這邊馬上回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