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次石油大會戰是哪些
1958年川中石油大會戰,
1961年松遼石油大會戰,大慶、王進喜
Ⅱ 王進喜的戰友,及戰友的事跡。描述下王進喜石油會戰時候的生活環境,以及他身邊的那些人。謝謝
從1960年6月1日大慶運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後大慶油田會戰結束,中國石油結束了用「洋油」的時代,實現基本自給。毛主席非常高興,於翌年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盡管這是在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上的一種嘗試,但是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人的奮斗精神仍是永遠值得學習的。 王進喜在技術上也肯於鑽研,他曾帶領夥伴用40年代的老鑽機,克服技術上的困難,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創造了用舊設備打直井的先例。他與工友們發明了鑽機整體搬家、鑽頭改進、快速鑽井等多項技術革新,對改進鑽井工藝技術做出突出貢獻,被油田黨委授予「工人工程師」的稱號。王進喜等人的經驗和做法有很多成了油田的規章制度。如「三老四嚴」(即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和「回訪」制度等,還在全國工業系統推廣。 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 石油,相當於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後,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鑽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 在玉門油田的一段時期,很多鑽機因為沒有鑽頭而停鑽。當時還沒有國產鑽頭,靠進口來不及,王進喜便組織青年突擊隊從廢料堆里找到許多舊鑽頭,架起大鍋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銹,修修配配,拼裝成可用的鑽頭,用了半年打了5口井,給國家節省了開支,又不耽誤生產,經驗在全油田推廣。 王進喜剛到大慶時,腳下荒原一片,朔風呼嘯,滴水成冰,吃的是苞米面炒麵,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沒有公路,吊車、拖拉機不足,設備在火車上卸不下來。他當時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帶領全隊30多個人用繩子拉,撬杠撬,木塊墊,將60多噸重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打井需要水,可當時沒有水管線,沒有水罐車,為了搶時間他決定用臉盆端。有人說這是「瞎胡鬧」,沒見過哪個國家端水打井。他說:「有,就在中國。」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讓機器動起來。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他與工人們日夜奮戰在井場上,餓了就啃幾口凍窩頭,困了就躺在鑽桿上睡一覺,他率領的1205鑽井隊被譽為「硬骨頭鑽井隊」。 工人們說:「你就是把王鐵人的骨頭砸碎了,也找不出半個「我」字。」 「鐵人精神」是什麼?工人們總結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為錢、不為名,一心為國家,一切為革命。 1961年王進喜當了大隊長,1965年又當了鑽井指揮部副總指揮,卻仍然以普通工人自居。他家人口比較多,身體也不好,黨委決定每月補助些錢,他說什麼也不要,實在推脫不掉的,在病危期間交了黨費。他的胃不好,上級為了照顧他,送來一些豬肝和蘋果,他馬上就分給了工人病號。當了大隊長之後,管理員要給他換一把新辦公椅,他說有個板凳坐就不錯了。給他發的新勞保鞋,他說什麼也不要,自己打草鞋穿。 工人們說,王鐵人這個人,國家就是他的命,你就是把他的骨頭砸碎了,也找不出半個「我」字。他當領導之後很少坐辦公室,試驗打直井的時候親自扶剎把。鑽頭卡住了,他親自去提鑽,怕的是萬一架子倒了,把工人砸傷。他在現場累了困了,就把老羊皮襖脫下來和工人們擠一擠。工人們說:「我們身上有多少泥,咱鐵人隊長身上就有多少泥。」 王鐵人的性格率直。他工作中也犯過錯誤,出過婁子,卻勇於承認並加以改正。他的隊曾經打廢過一口井,每次隊里來了新工人,他都要帶著去看,吸取教訓。有一次開大會,台上領導批評他們的射孔錯誤,王進喜去的晚了,門口有人叫他快趴下。他坦率地說:「披紅戴花的時候,你讓我搶著往頭里走;批評了,就叫我悄悄趴下當狗熊?我不當這個狗熊!」
Ⅲ 華北油氣勘查歷史性的大轉折
1955~1960年,以5年時間華北勝利地完成了區域普查任務。這個時期的工作方針是:「區域展開、物探先行、整體解剖、面中求點」。在全面掌握華北盆地地質-地球物理區域資料的同時,已在濟陽、黃驊坳陷的重點地區展開了「面中求點」的地震詳查工作,並發現了一批局部構造,為進一步開展油氣勘查創造了極為有利條件。
1959年9月26日,發現大慶油田後,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消息傳到華北,大大地鼓舞了華北油氣勘查工作者,形勢的發展將會使戰略決策發生重大變化。
同年,李四光根據新華夏系沉降帶理論,對中國東部石油地質工作提出了新的評估觀點:「看來松遼油區,大局已定,今後該是我們跳出門坎(指鐵嶺一帶隱伏的東西隆起帶)往南移動的時候了(指下遼河、渤海及華北平源)。」
11月,李四光在地質部召開的石油普查專業會議上,就當前石油普查和勘探方向問題提出了在遼河平原的南部,華北平原的北部,渤海和其他若干離海岸不遠的海洋區域,值得開展普查乃至鑽探工作。
12月,中央同意地質部黨組報告,收回各省石油普查隊,建立區域性、綜合性的石油普查大隊,由地質部直接領導。
1960年9月,地質部副部長曠伏兆和康世恩副部長在長春召開了兩部聯席會議,商定石油勘探以松遼為重點,由石油部統一指揮,石油普查以華北為重點,由地質部統一安排。
綜上所述,華北已從理論導向、地質成果、決策部署和組織措施等四個方面具備了從區域普查轉向區域勘探工作。准備迎接東部戰略從松遼南移華北,積極籌劃華北石油大會戰。
同年10月,地質部在天津召開華北石油普查勘探會議。何長工副部長主持會議,並作了《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華北找到油田》的報告,關士聰總工程師作了《華北石油地質與油氣突破點的選擇》的匯報。國家計委代表和石油工業部沈晨副司長率代表參加了會議。曠伏兆副部長作會議總結,並作出決定:首先選擇含油遠景最好的濟陽、黃驊坳陷作為重點工區,圍繞渤海灣選擇東營、義和庄、羊三木、鹽山、北塘、馬頭營等6個局部構造或異常作為突擊點,要求集中優勢力量進行突破,積極努力爭取在1~2年內突破出油關。根據李四光部長的意見將條件最好的東營構造作為第一個突擊點,經兩部商定將該構造交給石油工業部華北石油勘探處率先進行鑽探。會議還決定:以山東、河北兩省石油隊伍和天津海洋地質籌備處為基礎組成由地質部直接領導的地質部第一普查勘探大隊(簡稱一普),加強華北盆地的油氣勘查工作。從此,全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重點由松遼轉到了華北,而成為華北油氣普查勘探歷史性大轉折。
天津會議之後,華北找油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進入了連續突破的高峰時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961年2月12日,河南石油隊濟源凹陷後鄧構造上沁3井於濟源群鑽遇含油砂岩,這是華北平原內第一口見油氣顯示井。從油氣地質觀點看,證明華北盆地第三系具有油氣生儲條件。聯繫到華7井所見的「沙河街組」,更證明華北盆地有其分布廣泛的勘探目的層,由此確認華北第三系為主要的油氣突破領域和勘探對象。
(2)1961年3月4日,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構造上布鑽華8井。該構造是光點地震詳查圈定的相當T:反射層,構造軸部有一條斷層穿過,井位是定在斷層下盤高點上(小於1950米等深線內),當鑽至1755.88米鑽時遇油砂30層總厚40米。決定提前完鑽投入試油,射開其中較好的8個含油氣層(老第三繫上部),用9毫米油嘴測試獲日產8.1噸油流,從而首次突破華北出油關成為第一口發現井。
為什麼當時地質部將東營構造交由華北石油勘探處打鑽?主要原因是該處技術力量強,包括固井、試油和運輸能力。而剛籌建的一普原蘇制五德鑽機才運抵山東張店,無法到達東宮構造上施工。
(3)1961年7月29日,山東區隊3004鑽井隊在濟陽坳陷沾化凹陷義和庄構造上布鑽沾1井,於老第三系中試獲油流日產4~5噸,這是地質部在華北第一口出油井。
(4)1961年8月22日,河北區隊3007鑽井隊在黃驊坳陷羊三木構造上布鑽黃1井,於老第三系濟陽群試獲油流日產1.7~2立方米,這是河北平原首口出油井。
(5)1962年9月23日,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構造上繼打營2井,於老第三系沙河街組砂岩中試獲高產工業油流,日產原油555噸,為當時全國最高日產量記錄。
(6)1963年11月29日,河北區隊在羊三木構造上繼打黃3井,於新第三系館陶組中試獲工業油氣流,次年4月獲日初噴原油84立方米,天然氣3萬立方米。
(7)1964年1月25日,石油工業部決定成立華北石油勘探會戰指揮部,組織華北石油大會戰,調集大批大慶隊伍入關參戰,地質部發出動員令動員一普和中原石油物探大隊共3500人參加華北石油會戰。
(8)1964年11月24日,京津區隊在廊固凹陷風和營構造南北高點施工的風1、風2兩口淺井先後於老第三系鑽遇油氣顯示。一普調河北一區隊3007鑽井隊上該構造打京參1井,在井深1050~1901.25米老第三系鑽遇更多的含油氣層,經選擇其中8層合試,獲間歇自噴日產1.5~1.8立方米油流,從而首次實現了對冀中坳陷的局部突破,它不屬於天津會議上選定的6個突擊點,而是一次意外收獲。京參1井距北京僅50公里是在首都大門口找到的油田,又是冀中坳陷第一口發現井,為後來發現華北油田起到了先行作用。出油後曾轟動一時,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劉仁、地質部長李四光、副部長曠伏兆等都曾前往視察。我和剛從蘇聯留學歸來分到大隊的張國鼐等都曾參加該井固井和測試工作,質量是可靠的,後交石油工業部進行勘探。
(9)1964年12月20日,山東區隊在義和庄構造上繼打義2井,試獲日產原油4.2立方米。
(10)1965年2月1日,華北石油勘探指揮部在東營勝利村構造上打完坨11井,獲自噴特高產工業油流、日產量達1134噸,成為當時我國第一口日產千噸井,從而勝利油田正式誕生。
天津會議後,在短短5年時間內,先後在濟陽、黃驊、冀中三大坳陷實現了油氣連續突破,並在6個突擊點中找到了兩個油田,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宣告繼大慶油田之後,華北成為我國第二個石油工業基地,為我國油氣勘查史上又樹起一座里程碑。
在全國三屆人大會議期間,毛主席高度贊揚了李四光運用構造體系找油理論。
理論指導除李四光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的多旋迴理論,應用於華北盆地中新生代多旋迴沉積和構造形變,對華北找油的導向同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際著名地質學家許靖華教授是這樣稱贊他的:「黃汲清是一個受人崇拜的老師和受尊敬的地學界領導,80年代期間中國構造學綜合理論都受到他科學哲理的影響。」
勝利、大港油田發現之後,主要任務便是擴大戰果了。1963年3月,國家計委指示:「向華北西部鐵路沿線進行偵察。」一普把油氣勘查重點迅速轉向惠民凹陷,解剖臨邑構造帶,在大蘆家構造上布鑽惠4井,在田家構造上布鑽惠5井,相繼取得日產油流54立方米和11.6立方米。臨邑構造帶的突破,擴大了濟陽坳陷含油范圍,為後來臨盤油田的建成起到了先行作用。
河北區隊完成羊三木構造探井同時,擴大了鑽探隊伍力量並轉向了冀中地區,配合區域大剖面,於1963年3月9日,在蠡縣藺崗打冀參1井,該井於2900米老第三系冀中群發現油砂及含氣層,證實了冀中地區具有良好的含油氣遠景,為擴大油氣勘探范圍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蠡縣,位於河北平原中部,瀦龍河流域。前漢為陸成縣,後漢至晉為博陵縣,北魏置博野縣,明置蠡州為蠡縣,為小說《紅旗譜》蠡縣十八崗故事發源地,老區百姓對打鑽熱情相助。曠伏兆副部長在天津會議期間,因他曾在抗日戰爭年代於冀中做敵後工作,懷著對老區人民的深情厚意建議將博野坳陷(高陽坳陷)改名為冀中坳陷並一直沿用至今。
一普除在華北關內參加會戰外,還派出鑽井隊開赴下遼河坳陷開展油氣勘查工作。該坳陷早於1955年,由地質部第二物探大隊進行綜合物探工作,初步劃分了凹陷與凸起,發現了油燕溝、田莊台、黃金帶、熱河台和興隆台等13個構造。1964年地質部第二普查勘探大隊又在黃金帶構造上打通1井,在老第三系鑽遇12層含油砂岩。一普就是在上述基礎上開辟下遼河找油工作,集中在田莊台和盤山凹陷開展深井鑽探,打井12口,其中10口井見含油砂岩,6口井測試結果都見到油氣流,尤以遼6井最好,該井位於熱河台構造上,在老第三系鑽遇12層含氣層,經測試獲日產天然氣65萬立方米,為國家又找到了一個大型的油氣勘探基地,後交石油工業部勘探開發,建成了現今的遼河油田。人們慶賀一普在關內、關外取得雙豐收,實踐證明渤海灣盆地在油氣地學上具有特別顯著地位。
「萬事成於謀」。天津會議決策,使華北石油會戰取得了歷史性輝煌戰績。在地跨冀、魯、遼等大半個華北盆地內找到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油氣田,其價位已能與大慶油田平分秋色,為我國發展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確保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能源儲備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人們將永遠記住60年代華北油氣勘查創業史。
Ⅳ 石油勘探過程需要多少人員是否有必要動員上萬的人員參與
石油勘探包括內容很多,包括基礎地質踏勘人員、預探井鑽探、測井、錄井、地震採集、處理,甚至包括基礎井場建設,另外,這么多人的食宿也需要人員管理和建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石油產業剛起步,基礎太薄弱了,要補的基礎太多,人員肯定也多。現在建設成熟的油田進行新區勘探和老區挖潛就不再需要這么多人了!(手敲好辛苦,求給分!)
Ⅳ 為什麼有華北石油會戰
1961年4月16日,石油工業部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山東東營地區鑽探的華8井獲得工業油流。當年10月,石油工業部黨組決定,在抓緊大慶外圍勘探的同時,將華東石油勘探局與華北石油勘探處合並,集中力量加強渤海灣沿岸地區的勘探工作。1962年9月23日,又在東營凹陷上的營2井獲得高產油流。經過兩年多地球物理普查和鑽探,到1963年下半年已有10多口探井出油。地質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隊在黃驊凹陷羊三木構造鑽探的黃3井,也於1963年12月噴出工業油流。
基於開展華北石油會戰的條件已經成熟,1964年1月22日,石油工業部黨組向中央書記處呈報《關於組織華北石油會戰的簡要報告》。1月25日,中共中央批轉這個報告,同意組織華北石油勘探會戰,指出「這是繼松遼石油會戰之後的又一次重要的會戰」。石油工業部抽調大慶、青海、新疆、玉門等油田的2萬多名職工,在南部的濟陽坳陷和北部的黃驊坳陷兩個主戰場,同時展開石油勘探會戰,並開始組建隊伍在渤海海域開展海上物探和鑽探。
華北石油會戰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在南部濟陽坳陷迅速探明和開發了勝利油田。到1965年5月,僅用了11個月時間就拿下了勝坨油田。到1966年,共發現了9個油田,原油產量達134萬噸。此後,勝利油田進一步加強勘探,把勘探范圍從東營凹陷擴大到整個濟陽坳陷,相繼開發建設了東辛、孤島、臨盤、義和庄等20個油田,發現了利津、梁家樓、大王莊等18個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946萬噸。
華北石油會戰的另一個重要成果,是在北部黃驊坳陷探明和開發了大港油田。1964年12月和1965年2月,首先在港東的港5井、港7井獲得工業油流,只用1年多時間初步探明了港東油田。1965年7月,港西地區相繼有11口探井發現良好油氣顯示。1966年大港油田原油產量達到11.5萬噸。1967年渤海海上第一口油井出油。大港油田後經進一步勘探開發,1971年原油產量達到169.23萬噸,1978年達到300萬噸。
Ⅵ 東營的歷史誰知道
資料來自東營史志辦公室,應該是比較權威的。
http://www.dongying.gov.cn/html/jzyg/index.html
【建置】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沿廣饒、利津、墾利3縣歷史追溯。位於市域南部的廣饒縣歷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位於市境西部的利津縣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位於市境北部的墾利縣境大部系黃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墾利縣。至建市前,3縣的建置、隸屬迭次變更。
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原廣饒縣辛店公社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從此,拉開華北石油會戰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油流,為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油井。為紀念打出這一高產油井之日,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會戰的深入發展,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了由會戰指揮部和一些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准,惠民地委決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組建一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等機構。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10日國務院以[82]國函字249號文件批復了省政府請示,劃原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2縣,廣饒縣的4個公社,沾化縣的4個公社,博興縣的1個公社和3個大隊,成立省轄地級東營市。1983年8月30日,國務院以[83]國函字175號文件批復了山東省政府請示,把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年10月15日,召開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東營市正式掛牌辦公。
【境域隸屬沿革】東營市域是以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廣饒、 利津、墾利3縣全境和原博興縣、沾化縣的一部分鄉鎮組成。南北陸域形成和建置時間遲早有較大差異。南部廣饒縣境內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西部利津縣大約成陸於春秋戰國時期。北部墾利縣和河口區大部分地域系近代黃河泥沙造陸所成,僅有近百年歷史。其建置、隸屬迭次更變。市境南部地域遠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就有人類居住,據出土文物考證,傅家、營子等遺址屬於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夏代至殷末,為季艹則氏、逢伯陵、蒲姑氏居地。西周至戰國時期,市域內已成陸部分均為齊國地。秦代屬齊郡。西漢時期,境內屬千乘郡和齊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首置廣饒縣,屬齊郡。今廣饒縣境分屬2郡5縣之地,即千乘郡之千乘縣、琅槐縣;齊郡之廣饒縣、巨定縣、利縣。今利津南部之地屬千乘郡之漯沃縣、蓼城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 2年),廣饒曾一度被封為侯國。王莽新朝時,今市境屬建信郡。南部為千乘縣、琅槐縣地,西部為施武、延亭縣地。東漢初期沿西漢建置。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以千乘郡改為千乘國。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國為樂安國。今市境屬樂安國。南部置利、益、博昌3縣(廣饒、巨定、琅槐3縣廢),西部置有蓼城縣(漯沃縣廢)。三國時期,屬魏國青州樂安國博昌、利縣、蓼城縣地和冀州樂陵國漯沃縣地。西晉時,復置廣饒縣,屬齊國。今市境西部部分屬冀州樂陵國漯沃縣和青州樂安國蓼城縣。東晉至南北朝時期,今市境先後為後趙、前燕、後燕、前秦、北魏等國屬地。其行政建置,皆相因襲,市境屬青州齊郡和樂安郡、冀州樂陵郡。隋朝,初期罷郡存州,實行州縣兩級行政,開皇三年(公元583年) 移千乘於廣饒,廣饒縣名改為千乘,屬青州。十六年(公元596年) 廢漯沃縣置蒲台縣,轄永利鎮,屬棣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 復改州為郡。青州改為北海郡,棣州改為渤海郡,今市境分屬之。唐朝,復改郡縣制為州縣制,又在州縣之上設「道」,今市境南部先屬河南道乘州千乘縣,後屬河南道青州千乘縣。市境西部屬河北道棣州渤海縣、蒲台縣。宋朝,初廢道制。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 在州縣之上設置「路」。今廣饒縣地屬京東東路青州千乘縣。今利津縣地先屬河北路,後屬河北東路濱州渤海縣。金朝統一北方後,仿宋制,實行路、州(府)、縣三級行政。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改千乘縣為樂安縣,屬山東東路益都府。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 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屬山東東路濱州。元朝統一中國後,首設行省。今市境南部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府樂安縣,西部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濱州利津縣。明朝,廢除行省,設置直隸區和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州、縣。今市境南部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樂安縣,西境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濱州利津縣。清朝,實行省、府、縣三級行政,今市境南部屬山東省青州府樂安縣。西部屬山東省濟南府利津縣和沾化縣(局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屬武定府。中華民國時期,1913年廢府實行省、道、縣三級。今市境南部屬山東省膠東道樂安縣。1914年,民國政府改定全國重復縣名,樂安縣更名為廣饒縣。1915年改屬淄青道。1927年廢道,直屬山東省。市境西部初屬山東省岱北道利津縣、 沾化縣地,191 5年改屬濟南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今市境大部為日本軍隊侵佔,境內政權割據分立,政區不統一。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有1939年後成立的益(都)、壽(光)、臨(淄)、廣(饒)四邊縣政府,隸屬清東督察專員公署;1940年建立的廣饒縣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2月撤銷);1941年初建立的廣北縣行政公署,1943年改稱廣北縣政府;1941年9月建立的墾區建設委員會,1942年改稱墾區行政委員會,1943年4月改稱墾利縣政府,隸屬清河區行政公署。1944年以後,以上均隸屬渤海行政公署。國民黨建立的政權:1938年10月,國民黨山東保安十六旅建立廣饒縣政府,只存在4個月;1938年2月,國民黨地方游擊部隊劉景良進駐利津城,建立國民黨地方政權,歷時僅11個月。日偽政權:1937年12月,日軍第一次侵佔利津城,建立偽政權。後日軍主力撤走,偽政權為國民黨劉景良部摧垮。1939年,日軍二次侵佔利津城,再建偽政權,隸屬偽山東武定道。1939年2月,侵佔廣饒的日軍組織偽廣饒縣政府,隸屬偽山東青州道。解放戰爭時期,利津與墾利縣同屬渤海區第四專署。1949年四專署改稱墾利專署。1945年,廣北縣、四邊縣撤銷,建立廣饒縣政府,隸屬渤海區清河專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5月,撤銷渤海行政區,今市境內廣饒、利津、墾利均隸屬於惠民地區行政公署。1956年,墾利縣建制撤銷,墾利、利津合並為利津縣。1958年,沾化、利津合並為沾化縣。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並為淄博專區,境內廣饒縣、沾化(含利津)縣、縣級孤島人民公社屬之。1959年,孤島人民公社撤銷,恢復墾利縣。1961年,沾化、利津縣分置,惠民地區與淄博市分開。境內廣饒、利津、墾利及沾化局部隸屬於惠民專區。1983年10月東營市建立。
Ⅶ 勝利油田的風土人情及文化
對勝利油田企業文化研究會成立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認識。首先,研究會的成立是適應企業發展形勢、提高競爭力的需要。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企業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企業文化建設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增強企業凝聚力、展示企業形象力的有效途徑,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工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人從日本二戰後經濟飛速發展的奧秘中發現總結了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文化管理理論和方法開始席捲全球,成為當今世界企業發展中最新一代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20世紀80年代末企業文化理論開始傳入我國,與我國的民族文化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企業文化研究不斷深入,並取得了一些建設成果。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國企業界從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和與全球經濟接軌的實際出發,又興起來了新一輪的企業文化建設熱潮,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越來越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國資委2005年3月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務院部委第一次下發有關企業文化的正式文件,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每年都專門舉辦一屆全國企業文化年會,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每年都召開一次中外企業文化峰會,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也經常舉辦文化活動,並且頒發了一個15年的企業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山東省也已舉辦了兩屆企業文化年會,並且形成了由省委宣傳部牽頭,省委組織部、省總工會、省經貿委、省國資委、省企聯共同參加的六部委聯合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工作機制。國家政府的重視,理論學術的研究,企業實踐的探索,這些既為我們今後的勝利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戰,同時也為我們進一步加強和推進勝利文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難得的機遇。
其次,研究會的成立是不斷提升勝利文化研究和建設水平的需要。近幾年,局黨委和全油田上下都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我們在繼承過去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現代企業制度相吻合、與中石化企業文化相承接的「勝利文化」,總結提煉了「從創業走向創新,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新時期勝利精神和「創業、創新、競爭、發展」的勝利文化核心內涵。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和大力實踐,特別是2003—2005勝利文化第一個三年規劃期間開展的「企業文化建設年」、「勝利文化建設深化年」、「勝利品牌建設年」活動的強力推動,新時期勝利精神和勝利文化核心內涵已經深入人心,勝利文化和品牌建設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勝利油田被命名為「全國企業文化示範基地」稱號,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但從總體上說,勝利文化建設還處在一個建立和起步階段,還需要進一步創新發展,研究會就是搭建這樣一個平台。我們雖然初步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文化體系,即把勝利文化分為觀念形態文化、制度行為文化和物質形態文化三個層次,同時形成了各行業部門的子系統文化和各二級單位的子文化,但這個體系還是初步的,需要進一步豐富完善和創新發展,特別是對子系統文化和子文化的研究還只是形成了一個初步成果,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和論證;我們的理論研究成果還不多,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勝利油田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和理論創新;尤其是對油田各單位基層文化的創新實踐和先進經驗還要進行認真總結和提煉,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個性文化;在勝利文化建設實踐上,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設計提高執行力的方法和途徑,提高勝利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真正把文化理念融入到生產經營管理中,成為幹部職工自覺的價值追求和干好工作的實際行動,同時把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由文化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促進油田生產經營管理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三,研究會的成立是貫徹落實勝利文化建設第二個三年規劃,建立和實現「百年創新,百年勝利」願景目標的需要。根據油田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廣泛徵求和綜合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局黨委印發了《2006—2008年勝利文化建設規劃》,提出了「百年創新,百年勝利」的共同願景。勝利文化第二個三年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勝利文化建設的地位作用和主要目標任務。在春節前召開的局黨委擴大會和職工代表大會上,都對勝利文化建設做出了部署安排,確定今年要以「勝利品牌提升年」為載體,以基層文化為重點,以品牌建設為龍頭,狠抓執行落地,創造品牌價值,持續提升勝利文化建設整體水平。這為我們企業文化研究會的工作明確了方向,也提出了具體要求。特別是 「百年創新,百年勝利」共同願景的提出,這是對勝利觀念形態文化的創新發展和豐富完善,是把勝利文化核心內涵具體化而描繪成的一幅壯美畫卷。「百年創新、百年勝利」共同願景的提出,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客觀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體現,是勝利人「從創業走向創新,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不懈追求和必然選擇,體現了局黨委立足眼前、謀劃長遠的膽識智慧和廣大幹部職工開拓奮進、永遠創新的精神品質,展示了勝利油田不斷創造新業績、實現新發展、譜寫新篇章、再鑄新輝煌的美好前景。勝利油田經過40多年的勘探開發建設,積累了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具備持續有效發展的資源潛力和品牌支撐,「百年創新,百年勝利」的願景目標是能夠實現的。我們要圍繞這一宏大願景,加強企業戰略和企業文化的創新研究,打造油田基業長青的文化根基,創造油田持續發展的文化條件。
第四,研究會的成立是油田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需要。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大環境下,勝利油田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開拓外部市場,外闖市場隊伍人數由最初的每年幾百人次,增加到現在的2萬多人次,除石油石化市場外,涉及公路施工、民用建築、交通運輸、機械製造等10多個行業,外部市場持續快速發展,2005年全年創收45億元,成為油田發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勝利的隊伍不僅走出了勝利本土,進入國內27個省市、32個油田,而且打入了中東、中亞、非洲的18個國家,以海外勘探開發業務為突破,帶動相關設備出口、勞務輸出、工程承包、技術服務的發展。面對油田當前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必須加大外闖市場工作的力度。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國際語言,是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通行證,在外闖市場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我們一方面要研究國內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特別是要研究油田外部市場隊伍比較多的新疆、四川、陝北等地的西部文化,使勝利職工隊伍更好地適應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通過文化融合站穩一方市場,展現勝利人良好的素質和形象。另一方面,要了解和研究相關國家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環境,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和差異性,與國外企業進行有效地文化溝通和交流,不斷深化交往層次,擴大業務范圍,擴展市場領域,從而推動油田外闖市場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二、企業文化研究會的工作宗旨和目標任務
勝利油田企業文化研究會是在局黨委、管理局和分公司領導下,推動勝利文化理論研究、成果交流和經驗推廣的群眾性團體,其工作宗旨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勝利油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生產經營中心,對勝利文化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弘揚民族文化和中國石油石化文化的優良傳統,總結油田和各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豐富和完善勝利文化體系,增強企業的整體素質,提升油田的凝聚力和競爭力,為「百年創新,百年勝利」共同願景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
研究會的業務范圍和活動領域將會隨著工作的逐步開展而不斷發展和擴大,其總體目標和工作任務,主要有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不斷深化課題研究,豐富和完善勝利文化體系。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立足於油田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認真學習研究現代企業管理的前沿理論,積極探索企業文化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深化勝利觀念形態文化研究,大力宣傳和弘揚新時期勝利精神和勝利文化核心內涵,維護和宣傳「百年創新,百年勝利」的共同願景,增強廣大幹部職工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堅定發展信心,鼓舞隊伍士氣,激發創業熱情,迸發創新活力。要全面推進勝利子系統文化和子文化的研究創新,深入了解和深刻把握油田各行業、各單位的工作性質和特點,加大研究攻關力度,形成各具特色的油田行業文化和不同的單位文化。同時要加強勝利特色制度文化研究和建設,重點是對在油田生產經營、企業管理、改革發展、黨群工作及其它各項工作中具有獨創性、切實有效並發揮重要作用的有關制度規定和經驗做法進行整理匯總和研究創新,以勝利油田獨特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方式,創造出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推動油田管理思想的轉變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是總結交流成果經驗,提升勝利文化與品牌建設水平。通過近幾年的宣傳、教育和實踐,勝利文化建設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先後獲得第二屆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獎、全國企業文化十佳單位、全國企業文化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同時打造和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勝利品牌。黃河鑽井總公司、採油研究院、井下作業公司、河口採油廠、勝大集團等單位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建設也卓有成效。勝利文化和品牌建設的豐碩成果和豐厚資源,既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基礎資料,也使我們的工作站在了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要在學習借鑒國內外優秀企業文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認真盤點成果,總結推廣經驗,研究編寫文化案例,提煉品牌核心價值,提升企業文化建設思路,充實勝利品牌發展對策,強化先進單位的示範帶動效應,不斷提高勝利文化和品牌建設的整體發展水平。
三是組織開展理論研討和文化交流活動。要利用勝利文化論壇、文化沙龍等形式,開展企業文化理論研討活動,推動理論創新,指導工作實踐。組織協調油田和各單位的企業文化培訓活動,聘請企業文化專家作專題報告;組織參加國內外高層次的企業文化學習培訓班和研討班,到一些知名企業參觀考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組織參加全國企業文化年會、中外企業文化峰會、山東省企業文化年會及相關的文化交流活動,展示勝利文化和品牌建設成果,塑造和提升勝利油田形象。同時,要把握和傳輸國內外企業文化的發展動態和最新理論成果,密切關注和跟蹤國內外品牌建設的發展趨向,編印有關企業文化和品牌建設的信息資料,為油田企業文化研究和勝利品牌建設提供參考。
今年研究會的工作,主要是圍繞「油氣當量重上三千萬」目標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按照油田第二個企業文化建設三年規劃的要求,分類設置研究課題,有重點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企業文化研究會已專門下發文件,確定了部分研究課題,今年要著力研究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與品牌建設、企業文化與發展文化產業、企業文化與和諧油田的構建、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等,科學論證和充分體現企業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著力研究不同行業的勝利子系統文化和充滿創造活力、各具特色的勝利子文化,進一步豐富發展勝利文化體系;著力研究和設計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途徑,提升基層家文化建設水平和實踐落地的執行力;著力研究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關系、企業文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問題、企業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溝通融合問題,促進油田的文化開放和「走出去」戰略的更好實施。
三、對研究會提幾點希望和要求
今天的會議標志著企業文化研究會的正式運作,在座的都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相關部門、單位和具體工作負責人。為做好研究會的各項工作,我向大家提以下四點要求:
一是要提高思想認識,認真學習有關企業文化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企業文化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一門科學,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和認識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積累的過程。現在有關企業文化的概念說法很多,對於企業文化的結構層次也有不同的解讀和設計,要通過不斷學習和深入思考,提高判斷力,增強鑒別力,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對企業文化的概念和知識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對企業文化的基本理論有一個正確的把握。學習書目可由企業文化處的同志負責給大家提供一部分。這幾年油田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編印了一些書,如《勝利文化手冊》、《構築勝利文化體系》、《勝利文化建設讀本》,還有最近出版的《勝利故事》,以及《勝利文化》雜志等,這些都是近年來勝利文化研究和建設的成果,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比較好,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和可讀性。希望大家要把這些書和有關文章認真地讀一讀,了解和掌握勝利文化研究和建設的基本情況。企業文化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涵蓋了多方面的知識,具有多專業跨學科的特點,不僅要學習現代企業的管理理論,而且要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文化和宗教文化,了解典章禮制,熟悉風土人情,融匯各家之長,形成整合優勢。現在是學習型社會,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既要注重個人的學習和積累,更要重視團隊的學習和提高。要理論聯系實際,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效果。
二是深入基層,發現亮點,總結宣傳基層文化的創新做法和實踐經驗。勝利油田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好我們寶貴的文化資源。勝利油田行業眾多、門類齊全,各行業各單位的情況千差萬別,這就決定了勝利文化具有多層次和多樣性的特點。特別是基層職工群眾有很多的創新創造,有很多好做法好經驗,如供水公司河口凈化站,大力培育親情文化,凝聚團隊精神,把文化融入管理,深入到職工心中,讓職工在快樂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現河採油4隊著力建設溫馨精神家園,精心打造王崗「家文化」,使之成為管人育人的重要力量和創新創效的內在動力。再如河口採油四礦的大北文化、黃河鑽井五公司、採油院等許多單位都有很好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驗。對基層單位的創新做法和先進經驗,我們過去幫助指導的還不夠,有許多還沒有來得及進行總結提煉,基層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廣闊天地,在那裡可以大有作為。因此要求大家要深入基層,深入實踐,發現亮點,宣傳典型,推動基層文化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是強化成果意識和精品意識,要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生產力。研究會的工作成績最終要體現在成果上,而且要出精品。所以大家不僅要樹立和強化成果意識,按照要求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而且要樹立和強化精品意識,研究成果要有分量、高水平。今年是「勝利品牌提升年」,要通過我們的研究攻關,形成幾個拳頭產品,發展勝利品牌文化。要建立激勵機制,設立理論創新獎,每年組織一次企業文化理論研究成果的評選,進行表彰獎勵,編入勝利文化叢書,並推薦參加全省或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研究成果的評選。同時,要強調理論成果的推廣應用,為領導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為基層實踐提供理論指導,把研究成果轉化為推動油田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現實的文化生產力。同時要探索發展油田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並成為推動油田持續穩定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是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協調,保障研究會業務的正常開展。勝利油田企業文化研究會是在局黨委、管理局和分公司領導下的群眾性團體,在局企業文化處設立秘書處,成員由油田機關和部分二級單位熱心並熟悉勝利文化建設的18名同志組成,並聘請7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老專家為特約研究員,研究會簡而精,人員素質高、能力強,都在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詣,可以自己執筆。另外,人少便於開展活動,這樣更有利於研究工作。各二級單位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加強企業文化研究,可以成立分會或研究小組。要認真做好研究會各項工作的組織和協調,認真總結工作成績和經驗,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同志們,在勝利油田發展的任務非常繁重、改革的任務非常艱巨、穩定的任務非常復雜的形勢下,油田黨委研究決定成立企業文化研究會,這充分說明了油田黨委對勝利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表明了勝利文化建設對油田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意義和重大作用。目前勝利文化有著良好的建設基礎、很好的建設環境和難得的發展機遇,當然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以神聖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抓住機遇,不負重託,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取得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為「油氣當量重上三千萬」和「百年創新,百年勝利」願景目標的實現,為勝利油田的改革發展穩定做出積極的貢獻!
Ⅷ 勝利油田勘探史
勝利油田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 8 個城市的 28 個縣 ( 區 ) 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 4.4× 10 4 km 2 , 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勝利油田是一個資源豐富、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同時又是正在建設中的山東石油化工基地和農牧漁業基地,在實施中國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戰略方針和山東省兩個跨世紀工程(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和建設「海上山東」)中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勝利油田主體部位在黃河入海口兩側,目前主要工作范圍達4.4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山東省的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八個市和地區的二十八個縣(區)境內。
按地質區劃分,山東境內可找油找氣的沉積盆地有濟陽、昌濰、膠萊、臨清、魯西南等5個坳陷,總面積約6.1萬平方千米,其中濟陽坳陷和淺海地區是油田勘探開發的主戰場,已探明儲量占油田累計探明儲量的99.6%。
1996年,勝利油田參與了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區風險勘探,中標面積約4.3萬平方千米。1999年,對安徽合肥盆地進行風險勘探,中標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2000年,在准噶爾盆地登記了7萬多平方千米的風險勘探區塊。
這里瀕臨渤海,緊依黃河,地理位置優越;油區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通訊發達,投資環境良好,在環渤海經濟圈和黃河流域經濟帶中引人注目。
發展歷程
勝利油田是在華北地區早期找油的基礎上發現並發展起來的
1961年4月16日 ,在東營村附近打的華8井,首次見到了工業油流,日產原油81噸,從而發現了勝利油田。當年7月,石油工業部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對東營凹陷進行重點勘探。
1962年9月23日 ,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的高產油流,這是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一口油井。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即由此而來。 1964年1月25日 ,國家正式批准組織華北石油勘探會戰,形成了繼大慶石油會戰之後的又一場石油勘探和油田開發建設會戰。1965年3月,坨11井和坨9井分別獲日產1134噸和1036噸的高產油流,是國內首次發現的千噸級油井。由於該油井位於東營地區勝利村一帶,為了紀念石油會戰取得的巨大勝利, 1971年6月11日 ,「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 1972年6月15日 更名為「勝利油田會戰指揮部」。1989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勝利油田會戰指揮部」更名為「勝利石油管理局」,結束了20多年的會戰體制。1998年6月,劃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領導和管理。
2000年5月28日 ,根據中石化重組上市的整體部署,「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勝利油田的機構、資產、人員從法律上分開為勝利油田有限公司(上市)和勝利石油管理局(存續)兩部分。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是中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勝利石油管理局是隸屬於中石化集團公司的企業。
從1964年投入大規模勘探開發以來,勝利油田廣大職工艱苦創業,速戰速捷,到1978年,全油田原油產量上到1946萬噸,躍居全國第二位。
勝利油田被譽為「石油地質大觀園」,地質構造極為復雜,斷層密布,落差懸殊,象「一個盤子摔在地上、摔得粉碎、又被踢了一腳」。勝利油田的科技人員和職工,「一分為二」認識斷層,破除「斷層有害」論,像查「樓房」、查「房間」一樣,搞清斷層和油層的特點,高水平、 高效益地勘探、開發了東辛、濱南、河口、臨盤等地區的復雜斷塊油田。 1968年5月18日 ,3205鑽井隊鑽探的渤2 井,獲日產13.2噸工業油流,從而發現了孤島油田。 孤島油田含油麵積85.2平方公里,石油地質儲量3.85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47億立方米。1971年3月,投入大規模開發建設。 凸起,是一種特殊的地質構造。孤島油田的發現,開創了我國石油勘探史上"凸起找油"的先河,破除了"突起無油"的禁區。孤島油田是勝利油田的主力大油田、全國高效開發油田,1992年最高年產量474萬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自1981年開始,國家對勝利油田實行原油產量包干政策,推動勝利油田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特別是經過八十年代中期的孤東、濱海開發建設會戰,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1984年突破2000萬噸,1987年突破3000萬噸,1991年達到3355.19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此後,在3000萬噸水平上保持穩產至1995年。隨後進入戰略調整期,1998年的原油計劃產量為2730萬噸。特別有意義的是,「八五」以來,油氣勘探開發大步向海上挺進,實現了由陸地向海上跨越,形成了陸海並進的格局。
1993年埕島油田投入開發,2000年海上建成245萬噸的生產能力。
油氣勘探
到2001年底,共做二維地震測線 227923千米 、三維地震面積19751平方千米,在濟陽坳陷的三維覆蓋面已達64%。共打探井5755口,累計探井進尺1454.69萬米。已找到70個不同類型的油氣田,其中海灘地區6個,海上油田1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1.71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67. 2億立方米 ,海上地區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66億噸。
2001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1354萬噸,控制儲量8216萬噸,預測儲量8272萬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0.61億立方米。從1983年開始,已連續18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保持在1億噸左右。
油田開發
已投入開發68個油氣田,動用石油地質儲量33.34億噸。有油井20071口,目前原油生產能力2644.8萬噸。已累計生產原油7.46億噸。油田平均綜合含水為90%,自然遞減14.24%,綜合遞減7.08%,剩餘可采儲量的採油速度為10.02%。儲采平衡率103.79%。2001年生產原油2668.01萬噸。
現有氣井353口,建成天然氣配套生產能力1.56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天然氣342.38億立方米。每年按計劃向齊魯石化供氣2. 2億立方米 ,油田自用氣約4.31萬立方米。
有注水井9160口,目前日注水60.66萬立方米。累計注水37. 06億立方米 ,累計注采比0.79。
勝利油田是一個地質條件復雜,含油層系多、儲層種類多、物性變化大、油藏類型多的復式含油盆地。廣大地質工作者經過三十多年的潛心研究,提出和完善了復式油氣聚集理論及勘探方法,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陸相石油地質理論,突破了潛山斜坡和窪陷內找油的禁區。近年來研究形成了一套特殊及隱蔽油氣藏的勘探技術,發現了許多新區塊、新層系,使東營凹陷含油麵積和儲量持續增長。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於 2000年5月28日 正式掛牌成立,為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由勝利油田的油氣勘探開發主體部分重組改制而成的。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主要工作范圍地跨山東省的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市、地的28個縣(區),主體部位在山東省東營市境內的黃河入海口兩側。按地質區劃,山東境內可找油找氣的沉積盆地有濟陽、昌濰、膠萊、臨清、魯西南等5個坳陷,總面積6.1萬平方千米。同時參與了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區和准噶爾盆地風險勘探,和田探區合同面積約4.3萬平方千米,其中取得探礦權12978.7平方千米,准噶爾盆地取得探礦權59965.5平方千米,對安徽合肥盆地進行風險勘探,探礦權面積25312平方千米。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的前身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自1961年發現、1964年正式投入開發建設以來,到2001年底,共打探井5457口,先後找到69個不同類型的油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1.7072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367. 2億立方米 ;從1983年開始,已實現連續18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保持在1億噸左右,累計生產原油7.45億噸,生產天然氣342.28億立方米。
到2001年,動用石油地質儲量34億噸。有油井19250口,原油年生產能力2650萬噸左右。全油田平均綜合含水為90%,自然遞減14.24%,綜合遞減7.08%,剩餘可采儲量的採油速度為10%。現有氣井405口,年生產能力近10億立方米;有注水井7117口,累計注采比0.79。
勝利油田在油、氣、水、電、路、訊、機修、供應、公用設施等方面具有完備的綜合配套生產能力,有力地支持了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同時取得各類科研成果1873項,其中88項獲國家級獎勵,308項獲省部級獎勵,取得專利473餘項。近幾年每年科技直接增油量在300萬噸左右,科技成果推廣率86%。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稟承勝利油田原有的雄厚物質基礎和生產管理、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規范運作,不斷增強競爭實力和盈利能力,正逐步向決策科學、運作協調、管理嚴密的現代企業邁進。
在未來發展中,勝利油田的經營方針是: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穩定發展油氣主業,大力發展多元經濟,努力實現生產經營市場化、產業結構多元化,上下游一體化,資源開發和資金投入產出均步入良性循環。同時,實施跨國經營戰略,發展對外合資合作。現已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家公司、企業、社團建立了經濟合作關系,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今後我們將立足勝利發展勝利,跳出勝利發展勝利,讓勝利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勝利。我們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勝利油田投資,開展經濟技術交流。
Ⅸ 勝利油田有多少人
勝利石油管理局和勝利油田分公司加起來近16萬人,存續和上市差不多1:1;東營市包括三縣兩區近17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