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美國石油出口
美國成為石油產品凈出口國,並不一定就表明美國在走下坡路,當經濟不景氣肯定是影響這一變化的因素之一。我們還應該考慮美國國內能源形勢的新變化。
由於美國經濟是傳統的面向世界市場的開放型經濟,當自給有餘時大量出口;在國內石油不能滿足供應且總體成本越來越高時,就大規模地將投資和經營向國外轉移,以獲得利潤並滿足國內供給。這就是你所謂的下坡路。
美國成為石油產品凈出口國,直接反映了美國能源供應格局發生了變化,間接反映了美國能源消費格局的變化。這種發展變化很大程度上與經濟、技術有關。由於基礎設施完善,加上多數氣田離用戶並不太遠,美國天然氣的利用率較高。同時,美國把減少對國外石油依賴相當大的期望寄予石油替代品上。早在2006 年的國情咨文中就強調了這一點。「擺脫對石油依賴的最好方法是依靠科學技術⋯⋯通過開展乙醇、燃煤電廠、太陽能、風能技術以及核能領域的研究。這也側面說明資源不是戰略武器的唯一形式,科學技術也能提供戰略武器。
美國國內經濟發展趨勢未來仍然放慢,對石油產品需求不足,必然影響美國對石油產品的消耗,降低了石油的進口。同時,美國煉廠剩餘的煉油產能只能進一步地依賴出口市場,這樣必然會對世界能源市場供應產生影響。當然,美國目前的出口狀況僅反映了美國短期的能源市場變化。未來15年到20 年,美國的原油處於凈進口國量地位,這一根本格局仍將難以得到改變。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很大,而其國內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量。
受影響是肯定的,但是否落空短期內還不好判斷。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想通過控制伊拉克的石油,進而控制東石油以及中東石油運輸線。滿足自身的石油需要,還主導了國際石油價格。美國控制中東石油,就是想把歐盟、日本等盟國的能源需求操控在自己手上,然後可以抑制它們的經濟發展,以保住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利用伊拉克戰爭打擊歐元,以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
我國高調支持歐元低位一方面是希望歐元能與美元抗衡,同時希望加強中國同歐盟國的合作。
但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打破了美國伊拉克戰爭的利好局勢。此次危機已波及全球,並且對美國、歐盟、日本三大經濟體影響極其嚴重,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世界影響最為廣泛的一次危機;從影響的深度來看,已造成三大經濟體相繼陷入衰退,並且預計衰退將持續。從發生的原因來看,這是第一次源自金融體系內部的危機,由於金融體系發揮市場融資的作用,此次對於金融體系的摧毀性打擊,將導致市場化融資和信用體系的重新建立;危機將重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全球話語權之爭,世界經濟、政治、金融、貨幣等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貳』 美國宣布史無前例大規模釋放石油儲備,此舉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因為歐美製裁了俄羅斯,導致國際油價上漲,特別是原本還進口俄羅斯石油的美國,此舉讓其國內油價上漲,部分州出現了抗議,甚至影響到了經濟發展,所以美國為了穩定國內的局勢,就大規模的釋放石油儲備,來控制國內的石油價格和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總的來說,美國此舉就是為了降低國內油價和促進經濟發展。因為其制裁俄羅斯的原因,導致國內油價上漲,國內出現抗議,部分工業開始停工,為此,美國不得不釋放自己的石油儲備。
『叄』 美國石油進口來源
2018年7月,美國進口石油最多的五個國家是:加拿大第一,每天415.7萬桶;沙烏地阿拉伯第二,每天87.6萬桶;墨西哥第三,每天86.1萬桶;第四是委內瑞拉,每天62.5萬桶;伊拉克是第五大產油國,每日為48.5萬桶。
拓展資料:
美原油暴跌是一個綜合問題。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近期主要產油國原油供應量增加;第二,世界對原油的需求正在逐漸下降,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石油需求國的需求最近一直在持續下降;第三,因為美原油儲量不斷上升,達到歷史新高,這也是下降的原因。
原油暴跌可能會影響的方面有:首先,原油價格暴跌,而油價或迎來下跌,這將刺激石油產品的使用,比如大排量車又會變得有吸引力。
其次,油價下跌可能會阻礙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高油價不僅為投資這些新技術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還間接為發展新能源提供輿論和政策環境,如果油價未來進一步下跌,新能源將失去在短期內的競爭優勢,能源創新速度將放緩,油價最終將再次上漲。
第三,油價暴跌會造成石油相關金融資產的風險,石油公司和其他能源公司的股票可能會進一步下跌,能源債券和衍生品也面臨風險。
最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上游市場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好處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大。以航空公司為例,由於航空燃油成本通常可以佔到航空公司運營成本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而國際原油價格已經下跌,理論上我們應該大幅降低迎來的機票價格。
2017年,美國石油的進口量是1014萬桶,主要來源於世界84個國家,包括原油、石油產品、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其中,原油占所有石油進口的79%,非原油產品佔21%,當年,美國向世界上168個國家出口石油,每天的數量為638萬桶,而其中18%是原油,82%是非原油類石油產品。
從2017年相關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美國出口絕大部分是加工石油產品,進口原油占絕對比例。這表明美石油加工業非常發達,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還能向世界市場出口大量石油產品。與主要出口原油的石油輸出國相比,美國石油工業可以獲得更多的額外利潤。
『肆』 美國是石油出口國還是進口國
美國是石油進口國。美國石油是生物成因乾酪根指的是在沉積岩中不溶於非氧化性酸和鹼以及非極性有機溶劑的沉積有機質,它被公認為是在石油和沉積有機質中最為關鍵的中間環節,沉積有機物質的大部分都是乾酪根。
美國石油的形成
支持生物成因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石油餾分具有的旋光性,生物有機質與之特性一致,這也是生物成因的另一個重大支持點。石油非生物成因,超新星爆發後的殘骸中存在大量的碳氫化合物,而地球的物理化學作用則能在某些條件下促使這種化合物相更復雜的成分發展。
另在隕石中也有發現類似烴類物出現,這是支持無機成因的另一個觀點。當然現在主流仍然比較傾向於有機成因,但無機成因也有相當的市場,不過無論是有機還是無機都改變不了它可能是有限的這種說法,畢竟即使從地殼中滲出也是需要富集時間的。
因此我們在能源結構的改變上是勢在必行的,而且石油能源的污染也不容忽視,未來走向使用多種來源的電能也許是必然的選擇,但是有作為工業原料這個屬性也許將難以改變,不過只要不污染空氣就行。
『伍』 美國終於解除長達40年出口禁令,後來怎麼樣了
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美國一改往日風格,竟然直接搞起了石油出口,這不僅讓中國,甚至是讓很多國家都驚呆了,不過驚訝歸驚訝,生意還是要做的,因此中國立刻與美國聯繫上了,並表示十分希望與它們達成合作。
其實從美國進口石油對中國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能源進口渠道一直都比較單一,直到近些年才開始提倡進口的多元化,要知道如果一直依賴於從某一個特定的地方進口或出口,勢必會陷入被動的局面,一旦對方取消與中國的合作,那麼將會給我們帶來沉重的打擊。
澳大利亞在前兩年就過分依賴向中國出口化石燃料,後來為了賺到更多的錢,他們私自漲價,結果中國不僅不吃它們的虧,反而取消了這個進口渠道,就因為這樣,無數的澳大利亞工人沒有工資,只能集體上街遊行,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過度依賴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不過這也是澳大利亞自作自受。
中國此前一直從中東和俄羅斯進口,如果再增加一條美國的渠道,勢必會讓我們的主動性大大提升,就在兩國簽訂協議的不久後,中國從美國進口了第一批原油,並且通過常減壓蒸餾裝置進行了處理,著實是一件令人慶賀的好消息。
難以想像,美國的禁令竟然持續了40多年,好在終於解除,對於中國來說,自然是開心不已,不過對於美國來說,可就不一定了,其實我們很容易理解美國此前頒布的禁令,說是保護自家資源,其實就是一種自私的行為,不過是不想用自己的,卻想眼睜睜的看著別人的用光,到時候就靜靜看戲,不過這一切都被特朗普毀掉,不知美國人心中作何感想。
『陸』 美國本身也是石油出口國,為什麼還要打壓油價
眾所周知,每當面臨油價疲軟時,歐佩克將開始一輪減產,使油價上漲。但是,今年油價繼續下跌。歐佩克會議不僅沒有說減產,而且即使在美國的壓力下,必須增加產量。我們必須知道,美國現在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油價下跌也對美國不利。美國為什麼要壓低油價?
最後,隨著頁岩油革命,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隨著石油美元的霸權,美國進一步加強了對國家石油價格的控制。雖然石油輸出國組織和非石油輸出國組織已聯合起來,但他們希望降低石油價格並提高石油價格,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國內經濟危機。但是,在美國的壓制下,沙烏地阿拉伯不僅會減產,而且還會增加產量。誰控制石油就是控制所有國家。
『柒』 局勢突變,拜登將美國戰略儲備石油賣給中國,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里大家陷入了一個誤區,並不是拜登總統將石油儲備賣給中國。而是美國的石油企業將石油賣給了中國。
石油的重要性想必各個國家都是非常明白,因此各個國家總是會想方設法的從外界進口更多的石油。同時石油也成為一個國家制裁另一個國家的主要方式,當然這一點只是僅僅針對石油出口大國而言。可是有一個前提,那便是石油出口大國擁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才能夠做到。在任何情況下實力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足夠的實力就無法保護自己本國應有的權益。
美國將儲備石油賣給中國。
一則名為美國將戰略儲備石油賣給中國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很多人對美國的行為表示非常疑問,中美之間的關系雖然並沒有處於破裂期。但是兩國關系自從拜登總統上台之後,一直以來都處於緊張的局勢。不可能會將所謂的戰略儲備使用賣給中國,但是這里大家對美國境內的基本制度並不了解而造成的。
『捌』 美國的石油主要來自哪裡
以前一直以為中東地區是美國石油的主要來源地、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的最大石油供應國,其實不然。
事實上中東地區供應的石油只佔美國石油進口量的17%,
沙烏地阿拉伯則是美國的第三大石油供應國。
第一大石油供應國是加拿大,加拿大輸入美國的石油是沙烏地阿拉伯的2.7倍;
第二大石油供應國是墨西哥。
許多美國人根本不知道加拿大與墨西哥這兩個美國的南北鄰居是自己國家數一數二的石油供應國,
一說到石油進口,大部分人想到的是遠在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
2009年進口石油占需求量的51%。
(圖表:美國能源信息署)據美國能源信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5月27日的最新統計,
截至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輸入美國的石油(包括原油以及精煉石油產品),加拿大是277.3萬桶,墨西哥是126.9萬桶,沙烏地阿拉伯是110.8萬桶,
委內瑞拉是103萬桶,
這四個國家每天輸入美國的石油均超過百萬桶。
除了這四個國家外,排名前15位的石油供應
國依次是:
奈及利亞:96.6萬桶
俄羅斯:55.6萬桶
阿爾及利亞:48.9萬桶
伊拉克:37.5萬桶
哥倫比亞:31.8萬桶
安哥拉:32.0萬桶
巴西:20.5萬桶
維爾京群島:20.3萬桶
英國:15.5萬桶
科威特:14.3萬桶
挪威:10.4萬桶
2009年進口石油地區百分比表 (圖表:美國能源信息署)
2009年美國的石油消費每天約1880萬桶,其中進口石油佔51%。
在進口石油中,西半球的南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佔51%,
是美國石油的主要進口地區;
非洲佔22%、波斯灣地區
(即中東地區,包括巴林、伊拉克、科威特、
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的進口則佔17%,其他地區佔10%。
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但也出口石油,主要是加工過的石油,2009年美國出口的石油大約每天200萬桶。美國從墨西哥進口原油,而後在德州等地的煉油廠加工成各種石油製品,再出口到墨西哥,這樣做與將石油製品運送到美國東部地區相比,經濟效益比較高,而東部地區從歐洲進口石油製品則比較劃算。
最近幾年美國在能源方面越來越重視節能與開發新能源,太陽能、風能等傳統再生能源也得到青睞,石油在整個能源中所佔的比例逐步減少,目前全國40%的能源來自石油。與此同時,美國也在逐漸擺脫依賴進口石油的狀況,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統計,2005以及2006年進口石油佔全國石油消費量的60%,2009年下降到51%,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下降到42%。
『玖』 為什麼美國也要開始賣石油了
中國也賣啊!
『拾』 美國現在也成為了石油輸出大國,其頁岩油的技術已經發展成熟了嗎
目前來說,美國的岩油技術已經算很成熟了,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突破了頁岩氣開采技術,主要是用水裂法開采頁氣能夠從中提煉出油來。
所以說,美國在之前一直是從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國進口石油以及天然氣等能源,但近些年來,美國除了自己生產的石油、天然氣自給自足之外,還能夠出口,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