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鯨魚為什麼總是擱淺人類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鯨魚擱淺事件已經不是少數,近幾年,我們經常會在國內外的新聞里看到此類消息:
2020年7月30日,印尼東努沙登加拉的當地民眾發現有11頭領航鯨在撒布萊久阿地區的海灘擱淺。
2020年9月21日,大約270頭鯨魚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淺海灘擱淺。
2022年2月2日,一頭深海鯨魚在希臘近海死亡,此前曾兩度擱淺並獲救。
2022年3月19日,遼寧大連長海縣附近海域發現一頭小須鯨死亡。
那麼,為什麼鯨魚們總會擱淺呢?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有以下幾種可能。
與地磁有關
阿根廷學者對1997年發生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海岸的300頭鯨魚集體擱淺事件進行分析,他認為,這些鯨魚之所以擱淺,與太陽黑子活動有關。
人類能做的就是在經濟發展中,留給野生動物們賴以生存的資源,找到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的一個最佳平衡點。希望每一頭鯨魚都不要迷路,也希望大家都能提高保護環境意識,讓這些海洋生物都能自由遨遊,在干凈、寧靜的大海中……
『貳』 寧波擱淺抹香鯨被成功放歸深海,人類為什麼要拯救鯨魚
人類之所以要花那麼多人力和時間來拯救鯨魚,首先是因為抹香鯨的數量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少了。其次是因為拯救抹香鯨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方面具有特別大的意義,同時能夠給人們減少不少麻煩。
『叄』 為何說石油拯救了鯊魚,這個說法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石油拯救了鯊魚這個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石油並不是拯救了鯊魚,而是拯救了鯨魚。之所以說石油拯救了鯨魚而不是鯊魚,是因為鯨魚的體內的脂肪含量要比鯊魚多的多。雖然當時的人們為了獲取足夠的油脂來獲取能量可能也屠殺了很多的鯊魚,但是數量肯定沒有鯨魚的數量多,因為鯊魚體內的油脂含量肯定是沒有鯨魚豐富的,所以在當時如果沒有發現石油,那麼我們可能現在在地球上都很難發現鯨魚的蹤跡。
好在人們及時的發現了石油的存在,並且石油也能夠代替鯨油更好的去完成鯨油所帶來的效益,甚至比鯨油更好,所以人們漸漸的就不再大規模的捕殺鯨魚,而且世界也在積極的關注這一問題,並且在1986年發布了全球禁止捕鯨的公約,有很多的國家都加入了進來。雖然還有少數幾個國家沒有加入進來,但是他們每一年捕鯨的數量也是會被限制的,所以現在鯨魚的數量已經在不斷的回升,沒有從我們的地球上消失。所以石油沒有拯救鯊魚而是拯救了鯨魚。
『肆』 12頭鯨魚擱淺浙江頭門港,多部門上百人全力救援,現場的情況究竟如何
說起鯨魚這么一個大型動物,真的是充滿了好感,因為在之前去看鯨魚的時候真的是感覺真的好溫柔啊,而且小時候看的動畫片鯨魚,都是非常非常好看的正面的人物。而最近有幾個小鯨魚也在沙灘上被擱淺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快來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這一類的小鯨魚通常都是生活在深海的,他們的食物,主要都是頭足類他是母系氏族的動物,而且他也是一個群居動物,一般都是幾百頭的一起出現,而且他們歌錢也是比較多的,在全國各地都有他們擱淺的記錄。而他們的來到,也可能是因為夏威夷和馬達加斯加的兩次分別可能和海軍聲納以及石油頁岩氣開采。根據現在的有關報道來看,只有夏威夷有過一次比較成功的救助鯨魚。不管怎麼樣吧,小編在這里也都希望這幾個小鯨魚能夠好好的,而且在這里也對救援人員表示由衷的敬佩,你們辛苦了。
『伍』 你覺得我們怎樣做才能拯救藍鯨這一珍稀動物
其實很簡單。
禁止一切商業捕鯨活動及一切打著科研的旗號進行的商業捕鯨活動。
只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行了。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須鯨科須鯨屬的其中一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不但是最大的鯨類,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哺乳動物。 藍鯨呈世界性分布,以南極海域數量為最多,主要是水溫5-20℃的溫帶和寒帶冷水域,有少數鯨曾來游於黃海和台灣海域。主要以浮游生物和磷蝦為食,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每胎只產1仔。藍鯨全身體表均呈淡藍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細碎斑紋,胸部有白色的斑點,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
『陸』 鯨的滅絕原因有哪些
在地球剛剛形成時,最先見到是那蔚藍的大海,生命在此繁殖,不停的演變,一切都那麼井然有序。成群結隊的魚,五彩斑斕的珊瑚,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魚兒快樂的游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
無邊無盡的汪洋大海是人類的搖籃,大海是地球的母親,是生命的起源。裡面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石油,為人類提供了寶貴的資源。為人類體供鮮美無比的海鮮……
海洋是人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人類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已取得顯著成就,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全球海洋污染問題凸顯,海洋的健康亮起了紅燈。
海洋曾經賦予人類太多太多,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無情的把魔爪伸向了海洋……
今天南極的藍鯨數量已不足原來的1%,西太平洋灰鯨僅剩100頭,徘徊在滅絕的邊緣,而在南極海域每年都有近1200頭鯨魚被捕殺。
這一組組令人震驚的數據,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鯨魚瀕臨滅絕的現狀,而更多的應是我們發自內心深處的反省。如今,鯨魚這個藍色海洋里美麗的精靈,正遭受著來自大自然與人類的雙重威脅。
鯨魚擱淺事件在世界范圍內的頻繁發生,使它正成為鯨魚數量不斷減少的一大關鍵因素。如今,我們尚不確定何種原因導致鯨魚的這種「集體自殺」式行為,但一些環保主義者和科學家們認為是環境污染導致鯨魚的擱淺。不少科學家們表示,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學物質可能擾亂了鯨魚的感覺。另外,軍艦聲吶和回聲控測儀所發出的聲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會使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發生紊亂,從而使受驚的鯨魚紛紛擱淺。
此外,不斷飆升的海洋氣溫,使適合鯨類動物生存的環境不斷縮小。氣候變化導致鯨魚棲息地環境變化,從而減少了其食物來源。因此,近幾年來大量鯨魚正在遭受著飢餓的威脅。惡劣的生存環境的確對鯨魚的生存構成一定威脅,但最大的威脅卻是人類殘忍的「殺戮」。
鯨的滅絕因為它們有太多可為人使用的價值。
鯨脂能夠用來製作肥皂、蠟燭以及唇膏。鯨須可以製成很多物品,如刷子、婦女的胸衣,還有傘骨。吃鯨肉是日本飲食的重要部分,有日本人說:「日本人攝取的動物蛋白多數來自鯨肉而不是牛肉。」
近10多年來,由於國際社會禁止商業捕鯨,日本國內的鯨肉供應量大幅減少,鯨肉價格不斷飛漲。一千克鯨肉在日本可以賣到90~100美元。
如今,捕鯨活動依然猖獗。環保組織與日本捕鯨船起沖突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幾乎每到捕鯨旺盛時節,這樣或那樣的大小沖突總是接連不斷。
《全球禁止捕鯨公約》1986年發布後,被捕殺的鯨魚數量從2.2萬頭下降到2700頭。但時隔僅一年,由於日本等國的違約行為,使鯨魚再次面臨大量被捕殺的厄運。《禁止捕鯨公約》生效時,日本也曾一度宣布放棄捕鯨。但在1987年,日本在許諾不反對公約的同時卻以「科學研究」的名義繞過國際法則,重新將捕鯨船開向大海。1994年國際捕鯨組織宣布成立「南部海洋鯨魚保護區」,區域中所有鯨魚都受到國際法保護。日本提出捕鯨要求遭到駁斥。
捕鯨與反捕鯨行動是一場持久戰。回顧這場已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行動,盡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令人惋惜的是鯨魚的數量並沒有明顯恢復。在經受了幾經起伏的捕鯨潮的摧殘後,鯨魚的身影正逐漸消失在大海的深處。
綠色和平使者們依然在組織拯救鯨魚的抗議活動,他們正用自己的行動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他們認為,建立鯨類保護區能夠為棲息地和繁殖地都受到威脅的鯨類提供更多的保護,人類不能因現實需要就對所有其他生物加以捕殺和利用。
綠色和平使者呼籲人類社會,請給鯨魚一個生還的機會,只要每個國家、每個組織同心協力,成群的鯨魚就會年復一年的游弋在這片蔚藍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