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為什麼石油能改變一個國家
擴展閱讀
開網約車要交哪些費用 2025-05-11 22:14:41
治白發產品哪個牌子好 2025-05-11 22:12:35

為什麼石油能改變一個國家

發布時間: 2022-08-09 07:39:03

Ⅰ 因為石油而亡國美國為什麼能用石油搞垮蘇聯

1991年,牢不可破的聯盟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蘇聯解體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統治者成功的將蘇聯拆散。雖然目前俄羅斯仍然在正面硬剛西方陣營,但是和蘇聯時期相比,俄羅斯已經完全沒有那種震懾力了。如果說蘇聯是全面壓制歐洲,那麼俄羅斯就是全面被歐洲壓制。蘇聯時期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那麼是如何被美國解體呢?我個人認為主要的原因是美國聯合沙特對石油進行炒作,控制油價。

  • 3、蘇聯解體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美國開始了對蘇聯的軍備競賽。

本身的經濟狀況不好,美國還推出了星球大戰計劃,意圖對蘇聯形成壓制性的技術優勢。蘇聯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只能拼了命的氪金。但是和土豪美帝相比,蘇聯的錢包劣勢還是挺大的。同時阿富汗地區也在給蘇聯持續放血,就這樣,曾經平推德軍的蘇聯。最終轟然解體,而那句牢不可破的聯盟,此時也基本上成為了笑話。

Ⅱ 請問為什麼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請全面詳細地回答,謝謝!

石油主要成分為甲烷,同時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氣等。通過對石油的煉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種機器的潤滑劑、氣態烴。通過化工過程,可製得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農葯、化肥、醫葯、油漆、合成洗滌劑等。因此,石油被廣泛運用於交通運輸、石化等各行各業,被稱為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黑色黃金」、「經濟血液」。石油的流動改變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只要沒有一種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國際間石油的爭奪就不會停止。不可否認,上個世紀海灣地區爆發的幾次戰爭,石油是其背後的重要動因。

石油危機對國民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美國經濟「縮水」1/3,通貨膨脹率從3.4%上升到12.2%,失業率從4.9%上升到8.5%;20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則使美、英的GDP負增長率分別為0.2%和2.4%。在我國,由於前幾次石油危機爆發時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因而影響不大。但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的日益緊密,我國對石油的敏感度越來越高。以現在中國每天進口200萬桶石油計算,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那麼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萬美元,直接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4-0.5個百分點,石油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

Ⅲ 石油對各國為什麼那麼重要

首先,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足以說明石油對工業的重要性,這也決定了石油的價值很高。當今世界仍處於工業社會階段,世界經濟總體上處於較快發展時期,對所需石油量的需求必然很大,這反映了市場需求影響商品價格。其次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更增加了它的價值。再次,歐美石油公司巨頭存在壟斷以操縱價格之現實,是石油價格產生泡沫。最後,石油被卷進了政治當中,20世紀中後期幾次經濟危機就是明證。發展中國家憑借發達國家對石油的需求是必須的這一點,使石油成為自身與發達國家斗爭的武器,進一步抬高了石油價格。

Ⅳ 為什麼石油對國家這么重要

吃穿住用行全部離不開石油。可以說比黃金還重要。

Ⅳ 為什麼一個國際上用石油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

乙烯,主要用於製造塑料、合成纖維、有機溶劑等。乙烯工業的發展,帶動 了其他以石油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發展。因此一個國家乙烯工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石油是化工工業的原料,可以提升產業鏈;對國家的財稅提升都有推動作用
總結:化工工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而石油又是化工的原料,那就用石油和石油加工衡量國家的發展水平!

Ⅵ 石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也可能對環境帶來破壞。海上探油和開采會打擾海洋環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壞環境最大。油輪事故後泄漏的原油或提煉過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和許多其它地區脆弱的海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石油燃燒時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每能量單位石油釋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煤,但是高於天然氣。但是作為交通用燃料要減少焚油導致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發電廠才能夠裝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單個車輛無法裝配這樣的裝置。

雖然現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還不肯定和有爭議。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

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6)為什麼石油能改變一個國家擴展閱讀:

在過去數十年中開採石油以及其副作用為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導致了巨大的問題。在有些地區土著居民被驅逐,在分配石油帶來的財富上也可能有些地區造成巨大的沖突。

外部的干涉和對沖突某一方的支持則導致更多的暴力。比如在阿爾及利亞平均每周就有約500次暴力沖突。

目前石油是現代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原料。絕大多數運輸工具使用石油及其衍生品驅動,此外石油還被用來發電,它也是化學工業重要的原材料。諸多國家有戰備儲油制度。

Ⅶ 請大家和我說說糧食與石油能影響一個國家的什麼越詳細越好

這個問題很大,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美國福特政府時期的國務卿基辛格說過一句話,「掌握石油,就掌握所有的國家;掌握糧食,就掌握了所有的人;掌握了貨幣,就掌握了整個世界!」這句話絕不是危言聳聽,從這句話里你可以看出你所說的那些東西的分量。先說石油,石油的價值不單單是能煉成汽油,它的衍生物有很多很多,而且跟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毫不誇張的說人的衣食住行跟石油有密切的關系,沒有他你是寸步難行。正是這種不可或缺和難以替代的依賴性,使它有很高的價值,於是就成了投機倒把的商人手上最有效的斂財工具。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它是不可再生資源!此外,美國的次貸危機和經濟的衰退使得美元大幅貶值,但石油的價值沒有貶值,它需要達到沒貶值時候所獲取的利潤或更高的利潤時,它就不可避免的要抬高價格。你所說的會不會因為石油和糧食而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個人認為為了糧食的原因不會太大,因為它是可再生的,而為了石油是很有可能的。伊拉克戰爭不就是個例子嗎,前兩天的新聞說是各大石油公司已經和伊拉克簽訂了開采計劃,戰爭邪惡的本質是再也握不住了。鳥為食死,人為財亡嘛,石油作為世界公認的黑黃金,不免會成為人們爭相掠奪的財產,戰爭也成為不可避免的。中國最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有4個,1.台海問題2.釣魚島問題3.中印克什米爾問題4.南海問題。如果中國和日本為了台海問題打了起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台灣海峽掐斷了日本和西亞的海上貿易往來,包括最重要的石油貿易,如果中國和東南亞、越南有什麼戰事,肯定是為了南海的石油!

糧食的上漲也有上面的一些原因,它是生活的所必須品、美元貶值,此外通貨膨脹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何謂通貨膨脹,就是紙幣的發行量大於實際的需要量,因為貨幣都是有所對應的黃金量的,打個比方吧,如果貨幣發行量大於所現有的黃金量的一倍,那麼就是說現在的紙幣只能代表原有黃金量的一半價值,理所當然,為了得到另一半的價值,你就必須付出雙倍的紙幣,也就是說物價上漲了一倍。

以上的內容就是我自己對問題的一些看法,因為我年齡有限,閱歷有限,看問題可能不是太全面,望請理解。

Ⅷ 石油資源對一個國家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人們常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若人體中血液不夠,輕則致病,重則有生命危險。對於石油進口較多的國家,如果沒有石油戰略儲備,那麼一旦石油進口中斷,在缺乏石油供應的地區必然會對各行各業產生災難性打擊,飛機不能飛,汽車不能跑,交通癱瘓,生產停滯。

Ⅸ 全球哪些國家為石油產量大國石油能帶給一個國家什麼

全球石油產量大國主要有美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巴西、中國、伊朗等。這些國家每年的石油產量都很大。石油是這個時代非常重要的資源,也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戰略儲備物資。石油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很多工業生產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現代工業生產的主要動力來源,可以說沒有石油就沒有我們的如此現代化的社會。

石油能夠帶給一個國家的首先是安全。石油是非常重要的國家儲備物資,石油不僅是工業的血液,還是當今軍事必需的物資,如果個國家缺少石油,那麼這個國家的國防和安全將會受到很大的威脅;其次,石油也是財富。當今社會,哪個國家擁有大量的石油,也就擁有了巨額的財富,石油是每個國家必不可少的能源,一個國家的石油儲量和產量越高,財富也就越多;最後,促進國家的發展。石油是現在所有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一個國家要想快速發展,石油是必須的,這也是石油成為各國爭奪的資源的原因。

三、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

石油是每個國家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能源,一個國家要想獲得快遞發展,那麼石油是不可缺少的,這也是為何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爭奪石油資源,加大石油儲備的原因。

你覺的石油在未來會被替代嗎?

Ⅹ 石油對一個國家戰略發展的影響

人們常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若人體中血液不夠,輕則致病,重則有生命危險。對於石油進口較多的國家,如果沒有石油戰略儲備,那麼一旦石油進口中斷,在缺乏石油供應的地區必然會對各行各業產生災難性打擊,飛機不能飛,汽車不能跑,交通癱瘓,生產停滯。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能源的不斷供給來保證。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重約為40%,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國某報上有幅漫畫,畫了「9.11」3個豎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陰影卻形成了「oil(石油)」三個字母,生動地揭示了美國「反恐倒薩」是為石油而戰。中東石油佔世界石油儲量的2/3,號稱「世界油庫」,誰能控制中東石油,誰就能支配世界經濟。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能源結構的改變,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而國內原油產量增長近期明顯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家計委統計表明,20世紀9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9.7%,石油消費年均增長5.77%,而石油供應年均增長只有1.67%。1993年我國已由石油凈出口國變成石油凈進口國,2000年共進口石油7000 萬噸,2003年進口石油已超過8000萬噸,成為美國、日本之後的第3大石油進口國。據統計,1995年國內所需石油的6.6%靠進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這個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進口石油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穩定石油進口,保障石油供給。為此就不能像過去那樣被動地接受「國際油價」,必須居安思危,有備無患,以應付突發事件。積極參與國際石油資源的開發和進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緩解石油危機和調節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由21個原油進口國組成的國際能源機構(IEA)建議,至少儲備90天的原油進口量。美國20世紀末的石油儲備量高達1.6億噸,日本石油消費的99.6%依靠進口,因此石油儲備更多,達到160天的原油進口量。儲備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設大型油庫。 水庫在雨季多水時儲水,在旱季缺水時放水,以調節江河水量和穩定發電。石油儲備庫的作用類似,當產油地區動亂或運輸通道不暢而無法正常供油時,可動用儲備石油滿足國內需要,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當國際油價波動較大時,可低買高賣,謀求國家經濟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大國中,我國基本上沒有石油戰略儲備,因此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庫,既是未雨綢繆,也是當務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已在「十五」期間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從2003年開始,首先在東南沿海地區建設陸地石油儲備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