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油大亨指的是誰
石油大亨指的是洛克菲勒。
美國的石油巨子洛克菲勒,是個很懂得運用金錢的人。據估算洛克菲勒的個人財富不少於14億美元,他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十億級的富翁。可見此人是一位能夠憑自己的努力來掌握並創造自己命運的人。
人物故事
洛克菲勒是個白手起家的典型,洛克菲勒生於一個平民家庭,他在14歲那年,定了兩個目標,一個是長大後要成為億萬富翁,二是活到百歲。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歲。他的第二個目標可以說大致實現了。而他的財富則遠遠超出了第一個目標。
⑵ 約翰·洛克菲勒是怎樣成為石油大亨的
約翰·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出生,1937年5月23日,98歲的洛克菲勒在他的奧爾蒙德海灘別墅里去世。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哈得遜河畔一個名叫楊佳的小鎮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人們對他毀譽參半,有人認為他只不過是極具野心、惟利是圖的企業家,也有人恭維他是個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樣,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10億富翁,作為石油巨子,他在相當一段時期控制著全美國的石油資源,並創建了托拉斯企業制度,在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洛克菲勒14歲那年,在克利夫蘭中心中學上學。放學後,他常到碼頭上閑逛,看商人做買賣。有一天,他遇到一個同學,兩人邊走邊聊起來。那個同學問:「約翰,你長大後想干什麼?」年輕的洛克菲勒毫不遲疑地說:「我要成為一個有10萬美元的人,我准會成功的。」
中學畢業後,洛克菲勒便決定放棄升大學,到商界謀生。為了尋找工作,他在克利夫蘭的街上跑了幾個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個前程遠大的職業。他的眼光頗高。他後來回憶道:「我上鐵路公司、上銀行、上批發商那兒去找工作,小鋪小店我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
1855年9月的一天,他在一家經營穀物的商行當上了會計辦事員。從此,這個日子就成了他個人日歷中的喜慶紀念日,他把它作為第二個生日來慶祝。「就在那兒,我開始了學做生意的生涯,每周工資是4美元。」他追憶道。
他工作勤勤懇懇,不久就養成了對數字的好眼光。他除了記好賬外,還為商行的經營出主意。有一次,商行買入一批大理石,打開包裝後竟發現高價購進的大理石材上有瑕疵,商行老闆沮喪而又無計可施。這時,頭腦靈活的洛克菲勒建議把責任推到負責運貨的3家運輸公司頭上,向這3家公司分別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這個絕妙的主意使商行得到的賠款比原來高出兩倍,商行由此得到一筆「飛」來的橫財。洛克菲勒這種天生的經商才能頗得老闆賞識,很快給他提了薪,工作第一年他掙得了300美元。
第三年他的年薪提到600美元。但他知道自己對這家商行的貢獻遠不止此,因此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結果遭到拒絕。洛克菲勒斷然決定離開這家商行,自闖天下。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現石油以後,成千上萬人像當初採金熱潮中一樣擁向採油區。一時間,賓夕法尼亞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產量飛速上升。洛克菲勒也加入淘金隊伍,並成為一名經紀商。
克利夫蘭的商人們對這一新行當也怦然心動,他們推選洛克菲勒去賓州原油產地親自調查一下,以便獲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經過幾日的長途跋涉,洛克菲勒來到產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觸目驚心:到處是高聳的井架、凌亂簡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樣的挖井設備和儲油罐,一片烏煙瘴氣,混亂不堪。這種狀況令洛克菲勒多少有些沮喪,透過表面的「繁榮」景象,他看到了盲目開采背後潛在的危機。
冷靜的洛克菲勒沒有急於回去向克利夫蘭的商界匯報調查結果,而是在產油地的美利堅飯店住了下來,進一步做實地考察。他每天都看報紙上的市場行情,靜靜地傾聽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敘述,認真地做詳細的筆記。而他自己則惜字如金,絕不透露什麼想法。
經過一段時間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蘭。他建議商人不要在原油生產上投資,因為那裡的油井已有72座,日產113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這是盲目開採的必然結果。他告誡說,要想創一番事業,必須學會等待,耐心等待是制勝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鋒的賺不到錢。」由於瘋狂地鑽油,導致油價一跌再跌,每桶原油從當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那些鑽油先鋒一個個敗下陣來。
3年後,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卻認為投資石油的時候到了,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與克拉克共同投資,與一個在煉油廠工作的英國人安德魯斯合夥開設了一家煉油廠。安德魯斯採用一種新技術提煉煤油,使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迅速發展。
這時,洛克菲勒雖然才20出頭,但做生意已頗為老練。他欣賞那些得冠軍的馬拉松選手的策略,即讓別人打頭陣,瞅准時機給他一個出其不意,後來居上才最明智。他在耐心等待,冷靜觀察一段時間後,決定放手大幹了。
1870年初,以洛克菲勒為首的標准石油公司正式成立。隨後,洛克菲勒控制了石油的價格和石油運輸價格,開始實行無情的壟斷。而這一切對眾多的中小業主來說,無疑是飛來橫禍。
面對死亡的威脅,不甘被吞並的中小業主奮起抗爭。他們在年僅24歲的亞吉波多的領導下,組織了生產者聯盟,以武力封鎖原油產地,暫時停止了石油生產和輸出。因為南方石油公司的12家大企業都是以煉油為主的公司,生產者聯盟試圖以斷絕其原油供應為武器,打破洛克菲勒和鐵路公司的壟斷。
中小業主的抗爭得到了輿論界的有力支持。洛克菲勒被輿論界罵得體無完膚。鐵路業巨頭們與石油原產地的中小業主們簽訂了公平公開的運費協定。生產者聯盟取得初步勝利,洛克菲勒的失敗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野心勃勃的洛克菲勒並沒有就此罷休。他認為,只要抓住石油原產地中小業主的弱點,進行反擊,定能分化同盟,反敗為勝。
所以,當亞吉波多領導的生產者同盟一再強調,倘若油價達不到他們所要求的「每桶4元」的生命線,他們絕不解除大封鎖時,洛克菲勒向石油原產地的中小業主拋出了誘餌,他宣布將以每桶4.75美元的價格購買原油。
4.75美元,這個大大高於生產者同盟「生命線」的價格,不費吹灰之力就擊破了亞吉波多苦心組織的武裝封鎖。
同時,洛克菲勒還派出大批采購人員,懷揣現金,深入石油產地,向中小業主收購原油,並散布「好消息」:「標准石油公司每天將以現金收購150叩桶原油,每桶價格4.75美元。」
雖然亞吉波多等人大聲疾呼,拚命勸說:「洛克菲勒是條大蟒蛇,大家千萬不要上當!」但是4.75美元的價格,對於為實行大封鎖已停工40天的各企業來說,實在是「擋不住的誘惑」。
於是,有人背著生產者同盟,悄悄開采原油;接著就有人公開與標准石油公司簽訂合約。生產者同盟名存實亡,大封鎖無法維持下去了,石油原產地的中小業主掀起了向標准石油公司出售原油的熱潮。
為獲取厚利,各公司瘋狂開采,日產量達到5000桶,已嚴重過剩。
兩星期後,洛克菲勒向各中小業主宣布:
「供過於求的狀況已打破歷史上的最高紀錄,對此你們應當承擔責任。我們沒有必要再以每桶4.75美元收購原油,現在我出的價錢是2.5美元,到下星期如果每桶高於2美元,我們就不買了。」
幾句話就打破了中小業主的美好希望,但是,生產者同盟已經解體,石油產量嚴重過剩,他們除了接受洛克菲勒的低價錢外,還有什麼別的選擇呢?
洛克菲勒就這樣奇跡般地反敗為勝了。他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於他能洞悉對手的弱點,並誘之以利,使對方陣營內部發生分化,終於一舉獲勝。
⑶ 阿拉伯國家 為什麼有很多石油大亨
中東地區盛產石油,而那裡又有很多部落,部落的首領自然就很容易成為石油大亨了。
⑷ 美國石油大亨是誰
約翰·D·洛克菲勒
美國實業家、超級資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標准石油)創辦人。是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人,是世界公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創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在這個托拉斯結構下,他合並了40多家廠商,壟斷了美國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時代--壟斷時代。1910年,洛克菲勒的財富已達10億美元。好景不長,第二年美國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美國為什麼要解散托拉斯?想想就知道,因為他開始危險到美國的安全問題了!這足以看出當時洛克菲勒有多厲害!歷史上最富有的美國人究竟是誰?世界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給出了答案,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個人資產總額均為上榜富豪巔峰期的數據。為了更准確地反映出他們對於美國經濟的影響,福布斯對照當時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所有人的個人資產轉化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約翰·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個人資產將達到蓋茨的數倍。洛克菲勒最傳奇的經歷是白手起家的!用現在的話來說,當時洛克菲勒的家庭情況跟現在的平頭老百姓差不多!最後能發展成一個能危險到美國經濟安全的人物,想想就知道這個人有多厲害了!這簡直就是俺的偶像!
⑸ 石油暴發戶俄羅斯:有錢不知怎麼花
石油暴發戶俄羅斯:有錢不知怎麼花
人們對俄羅斯的傳統看法是餓得打晃的巨人戴著金錶四處招搖。當然,它的金子是黑色的。作為排在沙特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俄羅斯坐在快速增值的資源聚寶盆上。當油價上周達到70美元一桶時,克里姆林宮卻面臨著棘手問題:這么多錢該怎麼花。
石油已經轉變了俄羅斯的面貌,起碼是莫斯科的面貌。從火暴的股市到泛濫的豪華餐廳和廣告牌,繁榮的跡象到處都是。克里姆林宮周圍到處是工地,左一家五星級酒店,右一
家商業中心。英國豪華轎車廠商本特利在莫斯科的展示中心賣出的本特利轎車比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多。過去5年中,房價漲了3倍,部分是被來自石油產區一擲千金的豪客們炒高的。
盡管這些表象,克里姆林宮保險箱中涌動的石油美元並未沖向街頭。因為這筆石油橫財中的大部分進入了政府「穩定基金」。這個基金是俄政府去年設立的,用以應付未來的金融動盪。俄羅斯貿易和經濟發展部稱,該基金7月1日的總值為210億美元,到年底可能超過520億美元,約為俄GDP的7%。假如油價如某些預測所稱的飆升至100美元,這一基金規模的增速還將加快。
就這么一大筆錢該如何花已經引發了瘋狂爭奪。政府已經開始償還蘇聯時期的外債。目前已經還了巴黎俱樂部(經合組織)的債主們150億美元,俄官員稱他們將很快還清剩下的250億美元。全球化研究所的政治分析師鮑里斯·卡加里斯基說:「除此之外,政府不知該如何花其餘的錢。天上掉餡兒餅也有煩惱。」
俄羅斯的各路統治精英心癢難搔,都想染指這塊餡兒餅,吵得不亦樂乎。Profil周刊的編輯喬奇·鮑夫特寫道:「有人說『把這筆錢花到悲慘貧窮的老人身上』。另一些人說『花在基礎建設上』。還有人說『花在國防上』」。國會發言人鮑里斯·格雷茲廖夫就建議,將部分錢用來建設一個全球衛星監視系統,作為俄羅斯對美國「
星球大戰」計劃的回應。最不可能的局面就是將這筆錢分發給每個俄羅斯公民。全球研究中心的分析員帕維爾·艾羅什金建議提高兒童福利,應對俄羅斯人口不斷萎縮的局面。
同時,這一基金的設計者
財政部長阿列克謝·庫德林和經濟部長格爾曼·格列夫正在奮力保護這一基金的童貞。他們說,最佳策略是繼續用來支付俄羅斯1070億美元的外債並將其餘部分儲備起來以防油價下落或產量縮減的不景氣時期。現在開閘放水只會阻礙經濟改革,推高通脹率並破壞宏觀經濟穩定。
事實上,俄國已經出現了「荷蘭病」的兆頭。上世紀70年代,大量來自北海的石油出口收入湧入荷蘭,大幅推高了荷蘭貨幣的
匯率,損傷了傳統製造業的貿易。經濟學家們擔心俄羅斯經濟對石油的依賴會繼續提高(目前佔GDP20%以上)。實際上,穩定基金似乎對俄羅斯的石油業傷害多於幫助。盡管收入上升了,生產正在下降,石油公司抱怨高額稅收導致難以投資新油田。
腐敗則明顯惡化了。在「透明國際」的腐敗指數排名中,俄羅斯從2002年的71位降到2004年的90位。Profil的鮑夫特說:「暴富引發惡行。」他補充說,從俄羅斯人對外國潛在投資者越來越高的調門中可以明顯聽出:「我們不需要你。」在政府的各個層面,人們都想在新增的石油財富中分一杯羹。經濟部的康斯坦丁·里姆楚科夫說,這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擁有足夠的經驗和誠信來處理新湧入政府的收入。「如果我們給某個地區1億美元,這筆錢馬上就會被偷光。」
前副總理鮑里斯·涅姆佐夫說,從政治上,似乎油價與民主呈逆相關關系。石油繁榮令神經越來越緊張的政府慌慌張張地試圖將自然資源市場抓到自己手中。如果油價還在8美元,石油大亨霍多爾科夫斯基可能早就從監獄里放出來了。畢竟,摧毀尤科斯石油公司是政治行動,目的是剝奪政府討厭的石油寡頭手中的權力,並將尤科斯的資產轉移到克里姆林宮寵愛的國有的羅斯石油公司。
俄羅斯老百姓卻沒看到新石油收入帶來什麼好處。「目前在俄羅斯,普遍認為石油利潤將被偷走或由官僚們分享。」列瓦達調查中心的伊利娜·帕里洛娃說。在今天的俄羅斯,石油帶來了財富,但只是給了一小撮人。
⑹ 石油大亨都是暴發戶嗎
暴發戶是一夜暴富,而石油大亨不能算作暴發戶,因為他們前期投入很多
⑺ 想問一下石油大亨是誰
石油大亨是約翰·洛克菲勒。約翰·洛克菲勒生於一個平民家庭,他在14歲那年,定了兩個目標,一個是長大後要成為億萬富翁,二是活到百歲。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歲。他的第二個目標可以說大致實現了。而他的財富則遠遠超出了第一個目標。據估算,洛克菲勒的個人財富不少於14億,他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十億級的富翁。
石油大亨早年履歷
1855年,16歲的洛克菲勒便決定退學到商界謀生,他先到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商學院學了近4個霸」——不斷面試卻一再被人拒之門外。屢敗屢戰的洛克菲勒,就這樣一連堅持了六個星期,有些公司甚至去了兩三次。功夫不負有心人,洛克菲勒終於在一家經營穀物的商行當上了會計辦事員,月薪12美元。
⑻ 為什麼說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是美國的象徵呢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發展同時也見證了美國的雄起,而且石油是一個國家的主要資源,只有有了石油才能推動一個國家各方面的發展,他當時還是世界首富,第一個億萬富翁,他的發展就像美國的縮影,所以他是美國的象徵。
4、促進了美國科技、教育、文化、醫療等方面的發展。美國的發展很大部分也靠著洛克菲勒。雖然為了實現對美國各方面的滲透而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其中,不管目的和動機如何,但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對美國各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所以都說他是美國的象徵。
⑼ 沙特人都很有錢嗎
非常有錢。幾乎每家人都是石油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