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采氣怎麼操作
擴展閱讀
石油卡掛失了怎麼找到 2025-05-12 17:44:33
社交媒體產品哪個好 2025-05-12 14:24:51

石油采氣怎麼操作

發布時間: 2022-08-08 09:51:21

A. 天然氣是怎樣開采出來的

天然氣也同原油一樣埋藏在地下封閉的地質構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儲藏在同一層位,有些單獨存在。對於和原油儲藏在同一層位的天然氣會伴隨原油一起開采出來。對於只有天然氣存在的氣藏,其開采方法既與原油的開采方法十分相似,又有其特殊的地方。

由於天然氣密度小,為0.75~0.8千克/立方米,井筒氣柱對井底的壓力小;天然氣黏度小,在地層和管道中的流動阻力也小;又由於其膨脹系數大,其彈性能量也大。因此,天然氣的開采一般採用自噴方式。這和自噴採油方式基本一樣。不過,因為氣井壓力一般較高,加上天然氣屬於易燃易爆氣體,對采氣井口裝置的承壓能力和密封性能比對採油井口裝置的要求要高得多。

天然氣開采也有其自身特點。首先,天然氣和原油一樣與底水或邊水常常是一個壓力體系。伴隨天然氣的開采進程,水體的彈性能量會驅使水沿高滲透帶竄入氣藏。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岩石本身的親水性和毛細管壓力的作用,水的侵入不是有效地驅替氣體,而是封閉縫縫洞洞或空隙中未排出的氣體,形成死氣區。這部分被圈閉在水侵帶的高壓氣可以高達岩石孔隙體積的30%~50%,從而大大地降低了氣藏的最終採收率。其次,氣井產水後,氣流入井底的滲流阻力會增加,氣液兩相沿油井向上的管流總能量消耗將顯著增大。隨著水侵影響的日益加劇,氣藏的采氣速度下降,氣井的自噴能力減弱,單井產量迅速遞減,直至井底嚴重積水而停產。目前,治理氣藏水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排水,一是堵水。堵水就是採用機械卡堵、化學封堵等方法將產氣層和產水層分隔開或是在油藏內建立阻水屏障。排水辦法較多,主要原理是排除井筒積水,專業術語叫排水采氣法。

邊水氣田小油管排水采氣法是利用在一定的產氣量下,油管直徑越小,則氣流速度越大,攜液能力越強的原理,如果油管直徑選擇合理,就不會形成井底積水。這種方法適用於產水初期地層壓力高,產水量較少的氣井。

泡沫排水采氣方法就是將發泡劑通過油管或套管加入井中,發泡劑溶入井底積水與水作用形成氣泡,不但可以降低積液的相對密度,還能將地層中產出的水隨氣流帶出地面。這種方法適用於地層壓力高,產水量相對較少的氣井。

柱塞氣舉排水采氣方法就是在油管內下入一個柱塞。下入時,柱塞中的流道處於打開狀態,柱塞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向下運動。當到達油管底部時,柱塞中的流道自動關閉,由於作用在柱塞底部的壓力大於作用在其頂部的壓力,柱塞開始向上運動並將柱塞以上的積水排到地面。當其到達油管頂部時,柱塞中的流道又被自動打開,又轉為向下運動。通過柱塞的往復運動,就可不斷將積液排出。這種方法適用於地層壓力比較充足,產水量較大的氣井。

深井泵排水采氣方法是利用下入井中的深井泵、抽油桿和地面抽油機,通過油管抽水,套管采氣的方式控制井底壓力。這種方法適用於地層壓力較低的氣井,尤其適用於產水氣井的中後期開采,但是運行費用相對較高。

8.油井為什麼要清蠟在油井管理中,防蠟和清蠟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蠟是原油中的一種成分,由於地下油層的溫度高、壓力大,蠟溶解在原油中。當原油沿油管流出時,溫度、壓力都降低,蠟就從原油中分離出來,很容易黏在油管壁上。開始較少,以後越積越多,妨礙了油流通過。油管、原油和蠟就如同我們身體里的血管、血液和血脂,血液中血脂含量高就會附著在血管壁上,阻礙血液循環,損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同樣,原油中蠟的析出會嚴重影響油井的正常生產,因此需要經常清除。

要保證油井暢通,我們應該像對待疾病一樣,即以預防為主,並且堅持防、清並舉的方針。首先,需要阻止蠟的析出和蠟附著在管壁上,其次,需經常清蠟。長期以來,石油工作者對於防蠟、清蠟技術十分重視,在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了一些實用的工藝技術。

防蠟 在溫度及原油輕質成分含量高的井中,因油中的蠟不易析出,可不採取措施。在不具備上述條件的含蠟井中,必須選擇合理的工作制度使油井保持一定的壓力,防止油中的溶解氣過早逸出。因溶解氣逸出會降低蠟的溶解能力。

如果油中的蠟已經析出,人們要在表面比較粗糙的油管壁上襯上一層很薄的又不易黏結石蠟的玻璃或是塗上一層塗料,通常這種油管叫玻璃襯里油管或叫塗料油管。這樣蠟就不容易黏結在油管壁上。實踐證明,這種防蠟工藝效果十分顯著。

清蠟 由於使用玻璃襯里油管或塗料油管會增加開采成本,難以大范圍應用。即便使用了,頻繁的修井作業也會損壞玻璃襯里或塗料,因此,防蠟的成功率不可能達到100%,這就還需要清蠟。清蠟就是把已經黏結在油管壁上的蠟及時清除掉。當前,大量應用的有機械清蠟和化學清蠟等方法。

機械清蠟就是把一種特製的刮蠟器下入井內,有些固定在抽油桿上,隨抽油桿上下往復運動,有些刮蠟器設計得很巧妙,可以自動地沿著抽油桿在一定的井深范圍內上下爬行。從而把黏結在油管壁上的蠟刮掉,並隨原油抽到地面。

化學清蠟就是用葯劑或加熱的辦法把黏在油管壁上的蠟熔化掉。加熱的方法有電加熱、熱油循環、蒸汽加熱等,這可根據油井的具體情況選擇。目前各油田應用較多的是熱油循環清蠟。

B. 天然氣開采是怎樣的

與石油開采一樣,天然氣是在氣層壓力與采氣井井底壓力差作用下滲流到井底並噴出地面。差別在於天然氣在壓力下降時因體積迅速膨脹會吸熱、降溫,使部分成分冷凝為液體,甚至產生水化物凍堵現象。氣層比油層也更容易受到污染堵塞。

氣井的完井工藝是下套管固井後,採用從油管中傳輸的射孔槍和低密度射孔液的負壓射孔,即射孔時井筒液柱壓力低於氣層壓力。還有一種近平衡射孔即井筒液柱壓力接近氣層壓力,並選用特種無固相射孔液,以保護氣層。射孔後有控制地放噴,凈化井底附近氣層和井筒。對因氣層污染造成的低產井,採用液氮氣舉,有控制地放噴,必要時採用酸化解堵。注意絕不能用空氣氣舉,否則空氣中的氧氣和氣層中的天然氣混合就成為爆炸性氣體,這是十分危險的。對生產過程中因氣體膨脹吸熱產生的水化物凍堵現象,採用加熱、保溫、注熱化學劑、注防凍劑等解凍防凍措施,或關井自然解凍。由於壓力下降,天然氣膨脹吸熱、降溫,部分冷凝為液體,所以氣井經常出現井筒積液。通過不定期的有控制的放噴、氮氣氣舉、抽汲等方式清除井筒內的積液,是保持氣井正常生產的重要措施。氣井的壓裂增產措施與油井壓裂相似,差別在於對氣層保護的要求更高。

C. 簡單的說下石油開採的工藝過程。

石油開採的工藝過程:
1、通過抽油機帶動井下深井泵將原油由地下輸送到地面。

2、由地面管網輸到送採油中轉站。
3、一般的中轉站都有沉降罐對站外來液進行初步處理,再由中轉站經加熱爐加溫後由離心泵通過長輸管線輸送到聯合站進行進一步處理。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體礦物。1982年世界石油產量為26.44億噸,天然氣為15829億立方米。在開採石油的過程中,油氣從儲層流入井底,又從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驅動方式。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體礦物。最初人們把自然界產生的油狀液體礦物稱石油,把可燃氣體稱天然氣,把固態可燃油質礦物稱瀝青。隨著對這些礦物研究的深入,認識到它們在組成上均屬烴類化合物,在成因上互有聯系,因此把它們統稱為石油。1983年9月第11次世界石油大會提出,石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氣態、液態和固態烴類化合物以及少量雜質組成的復雜混合物。所以石油開采也包括了天然氣開采。
石油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石油是重要能源,同煤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等重的石油燃燒熱比標准煤高50%)、運輸儲存方便、燃燒後對大氣的污染程度較小等優點。從石油中提煉的燃料油是運輸工具、電站鍋爐、冶金工業和建築材料工業各種窯爐的主要燃料。以石油為原料的液化氣和管道煤氣是城市居民生活應用的優質燃料。飛機、坦克、艦艇、火箭以及其他航天器,也消耗大量石油燃料。因此,許多國家都把石油列為戰略物資。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世界能源消費的構成中,石油已超過煤而躍居首位。1979年佔45%,預計到21世紀初,這種情況不會有大的改變。石油製品還廣泛地用作各種機械的潤滑劑。瀝青是公路和建築的重要材料。石油化工產品廣泛地用於農業、輕工業、紡織工業以及醫葯衛生等部門,如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製品,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1982年世界石油產量為26.44億噸,天然氣為15829億立方米。1973年以來,三次石油漲價和1982年的石油落價,都引起世界經濟較大的波動(見世界石油工業)。
油氣聚集和驅動方式油氣在地殼中生成後,呈分散狀態存在於生油氣層中,經過運移進入儲集層,在具有良好保存條件的地質圈閉內聚集,形成油氣藏。在一個地質構造內可以有若干個油氣藏,組合成油氣田。
儲層 貯存油氣並能允許油氣流在其中通過的有儲集空間的岩層。儲層中的空間,有岩石碎屑間的孔隙,岩石裂縫中的裂隙,溶蝕作用形成的洞隙。孔隙一般與沉積作用有關,裂隙多半與構造形變有關,洞隙往往與古岩溶有關。空隙的大小、分布和連通情況,影響油氣的流動,決定著油氣開採的特徵(見石油開發地質)。
油氣驅動方式 在開採石油的過程中,油氣從儲層流入井底,又從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驅動方式。主要有:①水驅油藏,周圍水體有地表水流補給而形成的靜水壓頭;②彈性水驅,周圍封閉性水體和儲層岩石的彈性膨脹作用;③溶解氣驅,壓力降低使溶解在油中的氣體逸出時所起的膨脹作用;④氣頂驅,存在氣頂時,氣頂氣隨壓力降低而發生的膨脹作用;⑤重力驅,重力排油作用。當以上天然能量充足時,油氣可以噴出井口;能量不足時,則需採取人工舉升措施,把油流驅出地面(見自噴採油法,人工舉升採油法)。
石油開採的特點與一般的固體礦藏相比,有三個顯著特點:①開採的對象在整個開採的過程中不斷地流動,油藏情況不斷地變化,一切措施必須針對這種情況來進行,因此,油氣田開採的整個過程是一個不斷了解、不斷改進的過程;②開采者在一般情況下不與礦體直接接觸。油氣的開采,對油氣藏中情況的了解以及對油氣藏施加影響進行各種措施,都要通過專門的測井來進行;③油氣藏的某些特點必須在生產過程中,甚至必須在井數較多後才能認識到,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勘探和開采階段常常互相交織在一起(見油氣田開發規劃和設計)。
要開發好油氣藏,必須對它進行全面了解,要鑽一定數量的探邊井,配合地球物理勘探資料來確定油氣藏的各種邊界(油水邊界、油氣邊界、分割斷層、尖滅線等);要鑽一定數量的評價井來了解油氣層的性質(一般都要取岩心),包括油氣層厚度變化,儲層物理性質,油藏流體及其性質,油藏的溫度、壓力的分布等特點,進行綜合研究,以得出對於油氣藏的比較全面的認識。在油氣藏研究中不能只研究油氣藏本身,而要同時研究與之相鄰的含水層及二者的連通關系(見油藏物理)。
在開采過程中還需要通過生產井、注入井和觀察井對油氣藏進行開采、觀察和控制。油、氣的流動有三個互相聯接的過程:①油、氣從油層中流入井底;②從井底上升到井口;③從井口流入集油站,經過分離脫水處理後,流入輸油氣總站,轉輸出礦區(見油藏工程)。
石油開采技術
測井工程 在井筒中應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鑽過的岩層和油氣藏中的原始狀況和發生變化的信息,特別是油、氣、水在油藏中分布情況及其變化的信息,通過電纜傳到地面,據以綜合判斷,確定應採取的技術措施(見工程測井,生產測井,飽和度測井)。
鑽井工程 在油氣田開發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設一個油氣田中,鑽井工程往往要佔總投資的50%以上。一個油氣田的開發,往往要打幾百口甚至幾千口或更多的井。對用於開采、觀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產井、注入井、觀察井以及專為檢查水洗油效果的檢查井等)有不同的技術要求。應保證鑽出的井對油氣層的污染最少,固井質量高,能經受開采幾十年中的各種井下作業的影響。改進鑽井技術和管理,提高鑽井速度,是降低鑽井成本的關鍵(見鑽井方法,鑽井工藝,完井)。
採油工程 是把油、氣在油井中從井底舉升到井口的整個過程的工藝技術。油氣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層的能量自噴,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氣舉等人工增補的能量舉出。各種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經常出現的結蠟、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證油井正常生產。水力壓裂或酸化等增產措施,能提高因油層滲透率太低,或因鑽井技術措施不當污染、損害油氣層而降低的產能。對注入井來說,則是提高注入能力(見採油方法,采氣工藝,分層開采技術,油氣井增產工藝)。
油氣集輸工程 是在油田上建設完整的油氣收集、分離、處理、計量和儲存、輸送的工藝技術。使井中采出的油、氣、水等混合流體,在礦場進行分離和初步處理,獲得盡可能多的油、氣產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環境。減少無效損耗(見油田油氣集輸)。
石油開采中各學科和工程技術之間的關系見圖。石油開采技術的發展石油和天然氣的大規模開采和應用,是近百年的事。美國和俄國在19世紀50年代開始了他們各自的近代油、氣開采工業。其他國家稍晚一些。石油開采技術的發展與數學、力學、地質學、物理學、機械工程、電子學等學科發展有密切聯系。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初期階段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內燃機的出現,對油料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這個階段技術上的主要標志是以利用天然能量開采為主。石油的採收率平均只有15~20%,鑽井深度不大,觀察油藏的手段只有簡單的溫度計、壓力計等。
第二階段 從30年代末到50年代末,以建立油田開發的理論體系為標志。主要內容是:①形成了作為鑽井工程理論基礎的岩石力學;②基本確立了油藏物理和滲流力學體系,普遍採用人工增補油藏能量的注水開采技術。在蘇聯廣泛採用了早期注水保持地層壓力的技術,使石油的最終採收率從30年代的15~20%,提高到30%以上,發展了以電測方法為中心的測井技術和鑽4500米以上的超深井的鑽井技術。在礦場集輸工藝中廣泛地應用了以油氣相平衡理論為基礎的石油穩定技術。基本建立了與油氣田開發和開采有關的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體系。
第三階段 從60年代開始,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科學技術廣泛用於油、氣田開發為標志,開發技術迅速發展。主要方面有:①建立的各種油層的沉積相模型,提高了預測儲油砂體的非均質性及其連續性的能力,從而能更經濟有效地布置井位和開發工作;②把現代物理中的核技術應用到測井中,形成放射性測井技術,與原有的電測技術,加上新的生產測井系列,可以用來直接測定油藏中油、氣、水的分布情況,在不同開發階段能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③對油氣藏內部在採油氣過程中起作用的表面現象及在多孔介質中的多相滲流的規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根據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對這些現象由定性進入定量解釋(見油藏數值模擬),試驗和開發了除注水以外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新技術;④以噴射鑽井和平衡鑽井為基礎的優化鑽井技術迅速發展。鑽井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打各種特殊類型的井,包括叢式井,定向井,甚至水平井,加上優質泥漿,使鑽井過程中油層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⑤大型酸化壓裂技術的應用使很多過去沒有經濟價值的油、氣藏,特別是緻密氣藏,可以投入開發,大大增加了天然資源的利用程度。對油井的出砂、結蠟和高含水所造成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見稠油開采,油井防蠟和清蠟,油井防砂和清砂,水油比控制);⑥向油層注蒸汽,熱采技術的應用已經使很多稠油油藏投入開發;⑦油、氣分離技術和氣體處理技術的自動化和電子監控,使礦場油、氣集輸中的損耗降到很低,並能提供質量更高的產品。
海上油氣開發海上油氣開發與陸地上的沒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建造採油平台的工程耗資要大得多,因而對油氣田范圍的評價工作要更加慎重。要進行風險分析,准確選定平台位置和建設規模。避免由於對地下油藏認識不清或推斷錯誤,造成損失。60年代開始,前瞻中國油田服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海上石油開發有了極大的發展。海上油田的採油量已達到世界總採油量的20%左右。形成了整套的海上開采和集輸的專用設備和技術。平台的建設已經可以抗風、浪、冰流及地震等各種災害,油、氣田開採的水深已經超過200米。
當今世界上還有不少地區尚未勘探或充分勘探,深部地層及海洋深水部分的油氣勘探剛剛開始不久,還會發現更多的油氣藏,已開發的油氣藏中應用提高石油採收率技術可以開采出的原油數量也是相當大的;這些都預示著油、氣開採的科學技術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D. 開採石油的過程是什麼

如果是私人最好是接手國家的廢棄油井不過聽聞條件很苛刻~
海底石油的開采海底石油的生產過程一般分為勘探和開采兩個階段。海上勘探原理和方法與陸地上勘探基本相同,也分普醒和說查兩具步驟。其方法是以地球物理勘探法和鑽井勘探法為主,其任務是探明油氣藏的構造、含油麵積和儲量。普查是從地質調查研究入手,主要通過地震、策略和磁力調查法尋找油氣構造。在的基礎上,運用地球物理分析了解海底地下岩層的分布、地質構造的類型、油氣分離穩定、原油和天然氣凈化處理、輕質油回收、污水處理、注水和注氣系統、機械採油、天然氣壓縮、火世系統、貯油及外輸系統等。�供海上鑽生產井和開採油氣的工程措施主要有:①人工島,多用於近岸淺水中,較經濟。②固定式採油氣平台,戎形式有樁式平台(台導管架平台)、拉索塔平台、策略式平台(鋼盤混凝土重力式平台)。③浮式採油氣平台:其形式又分:a可遷移的浮式平台(又稱活動式平台),如座式平台(也稱沉浮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半潛式平台和船式平台(即鑽井船)。b.不遷移的浮式平台,如張力式平台、鉸接式平台。④海底採油裝置:採用鑽水下井口的辦法,將井口安裝在海底,開采出的油氣用管線直接送往陸上或輸入海底集油氣設施。供開采生產的氣集中、處理、轉輸、貯存和外運的工程設施:①裝有集油氣、處理、計量以及動力和壓縮設備的平台。②貯油設施,包括海上儲油池、儲油罐和儲油船。③海底輸油氣管線。④油氣釗運碼頭,包括單點系泊裝置和常規的海上碼頭(有固定式和浮式兩種)。(《現代科學知識,熱點問題》)

E. 液化石油氣怎麼取樣叫做密閉取樣

液化石油氣的密閉取樣通常是藉助密閉取樣器來完成的。

密閉采樣要嚴格按照SH0233-92《液化石油氣采樣法》的規定和操作來執行。
密閉采樣適用於石油化工裝置中各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性的中、低壓氣、液介質的取樣。樣品採集的真實性強,無殘液、殘氣排放,有效地防止有毒有害介質對使用者的損傷,同時也避免造成環境污染,以及易燃易爆介質在采樣時可能造成的危險事故。

密閉采樣器主要由箱體、采樣瓶、緩沖罐、快換手輪、壓力表、閥門、密封件及法蘭組成。

密閉采樣器特性
1、操作安全——無泄漏采樣及密封連接。采樣介質既可循環回工藝過程,也可排放至火炬系統。可避免各種有毒、有害氣體、液體對操作者的傷害。不污染環境,防止易燃、易爆介質在采樣時造成危險事故。
2、采樣方便——采樣鋼瓶與工藝管之間採用雙自封快速接頭,操作簡單、迅速、方便。
3、采樣准確——在介質流動過程中采樣代表性強,直接在工藝操作條件下采樣准確性高。
4、安裝簡單——採用箱式安裝,法蘭連接,可直接與工藝管道相連。

密閉采樣器安全注意事項
1、采樣鋼瓶採集介質應為其容積的70%—85%;
2、已裝滿采樣介質的采樣鋼瓶必須遠離火源,禁止接近高溫和在陽光下曝曬;
3、使用前應仔細檢查采樣器各管道接頭是否聯接緊密,如有松動應及時檢修後方可使用;
4、采樣鋼瓶與接頭間密封件應經常檢查,如有損壞應及時更換。
5、拆卸采樣鋼瓶時應注意采樣鋼瓶外壁溫度,戴好防護手套以防止燙傷或凍傷。
6、操作人員應避免介質或者其揮發氣接觸皮膚,應帶上手套和防護眼鏡,避免吸入蒸汽。
7、采樣鋼瓶定期做1.5倍設計壓力水壓和氣密性試驗,確保采樣和現場的安全。
8、采樣鋼瓶與連接軟管接頭應經常檢查,如有損壞,應及時更換;采樣鋼瓶應注意定期檢修,前五年每兩年一次,以後每年一次。

F. 天然氣是怎樣開採的

1、自噴方式。這和自噴採油方式基本一樣。不過因為氣井壓力一般較高加上天然氣屬於易燃易爆氣體,對采氣井口裝置的承壓能力和密封性能比對採油井口裝置的要求要高的多。

2、小油管排水采氣法是利用在一定的產氣量下,油管直徑越小,則氣流速度越大,攜液能力越強的原理,如果油管直徑選擇合理,就不會形成井底積水。這種方法適應於產水初期,地層壓力高,產水量較少的氣井。

3、泡沫排水采氣方法就是將發泡劑通過油管或套管加入井中,發泡劑溶入井底積水與水作用形成氣泡,不但可以降低積液相對密度,還能將地層中產出的水隨氣流帶出地面。這種方法適應於地層壓力高,產水量相對較少的氣井。

4、柱塞氣舉排水采氣方法就是在油管內下入一個柱塞。下入時柱塞中的流道處於打開狀態,柱塞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向下運動。當到達油管底部時柱塞中的流道自動關閉,由於作用在柱塞底部的壓力大於作用在其頂部的壓力,柱塞開始向上運動並將柱塞以上的積水排到地面。

當其到達油管頂部時柱塞中的流道又被自動打開,又轉為向下運動。通過柱塞的往復運動,就可不斷將積液排出。這種方法適用於地層壓力比較充足,產水量又較大的氣井。

5、深井泵排水采氣方法是利用下入井中的深井泵、抽油桿和地面抽油機,通過油管抽水,套管采氣的方式控制井底壓力。這種方法適用於地層壓力較低的氣井,特別是產水氣井的中後期開采,但是運行費用相對較高。

(6)石油采氣怎麼操作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我國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僅為14.4萬億方,占技術可采儲量的17%。

除去大量未探明天然氣儲量,《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中未動用佔比超過44%,即使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剩餘的經濟可采儲量仍有3.9萬億立方米,其中大部分資源的開發成本相對於中緬管道進口氣等仍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然氣

G. 石油是怎樣采出來的

石油開采方法:
1、很早很早以前,人們用最簡單的提撈方式開採石油,就像用吊桶在水井中提水一樣,用絞車把石油從油井中提取上來。
2、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產量高、油層埋藏很深的油田被發現,原來那套人工提撈的方法無法在這些油井上使用,所以逐漸被淘汰,自噴採油和各種人工舉升採油的方法應運而生。
3、隨著油田的不斷開發,地層能量逐漸消耗,油井最終會停止自噴。由於地層的地質特點 ,有的油井一開始就不能自噴。對於上述不能自噴的油井,必須用人工舉升的方法給油流補充能量,將井底的石油采出來。利用人工舉升將石油從井底舉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為氣舉法和抽油法兩大類。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H. 如何在海上開採石油

海上開採油氣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工島,多用於近岸淺水中,較經濟。

2、固定式採油氣平台,其形式有樁式平台(如導管架平台)、拉索塔式平台、重力式平台(鋼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合的重力式平台)。

3、浮式採油氣平台,其形式又可分為可遷移式平台(又稱活動式平台),如自升式平台、半潛式平台和船式平台(即鑽井船);不遷移的浮式平台,如張力式平台、鉸接式平台。

4、海底採油裝置:採用鑽水下井口的辦法,將井口安裝在海底,開采出的油氣用管線直接送往陸上或輸入海底集油氣設施。

(8)石油采氣怎麼操作擴展閱讀:

海底石油的開采過程包括鑽生產井、採油氣、集中、處理、貯存及輸送等環節。海上石油生產與陸地上石油生產所不同的是要求海上油氣生產設備體積小、重量輕、高效可靠、自動化程度高、布置集中緊湊。

一個全海式的生產處理系統包括:油氣計量、油氣分離穩定、原油和天然氣凈化處理、輕質油回收、污水處理、注水和注氣系統、機械採油、天然氣壓縮、火炬系統、貯油及外輸系統等。

供開采生產的油氣集中、處理、轉輸、貯存和外運的工程設施:

1.裝有集油氣、處理、計量以及動力和壓縮設備的平台。

2.貯油設施,包括海上儲油池、儲油罐和儲油船。

3.海底輸油氣管線。

4.油氣外運碼頭,包括單點系泊裝置和常規的海上碼頭(有固定式和浮式兩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底石油

I. 在中石油做采氣工都是干什麼具體工作在內蒙古的待遇怎麼樣有誰知道的介紹下

采氣工的工作就是值守采氣裝置,巡視野外各個采氣井口的情況,記錄有關的采氣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