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湯加火山噴發致秘魯石油泄漏,此事故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湯加火山爆發本身就是一個全球性的恐慌事件,造成秘魯的石油泄漏,一定程度上會加劇人們對湯加火山爆發的恐慌。而且,隨著媒體的報道,對湯加火山噴發的負面情緒還會進一步加劇。這將直接導致全世界人民的恐慌情緒上升。從而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它還將引起世界各國對火山爆發造成的負面影響的關注。湯加在這個國家還有我們的大使館,所以很多人會擔心有沒有中國人有危險。
因此,對秘魯周邊的海洋生態環境建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也給周邊地區和以捕魚為生的漁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間接對當地海洋產業和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雖然離湯加最近的兩個國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可以派人去救援,但是飛機因為厚厚的火山灰根本看不到前方的道路。你只能乘船到達這個國家,這必然會影響人們最終登錄的時間。
Ⅱ 秘魯什麼東西出口最多出口那幾個國家
秘魯出口木材
Ⅲ 秘魯礦產等資源是怎樣的
秘魯礦業資源豐富,是世界12大礦產國之一。主要有銅、鉛、鋅、銀、鐵和石油等。鉍、釩儲量居世界首位,銅占第三位,銀、鋅占第四位。石油探明儲量為4億桶,天然氣71000億立方英尺。
秘魯銀產量位居世界第一,銅產量世界第二,鋅產量世界第二,錫產量世界第三,金產量世界第六。
銅,是一種過渡元素,化學符號Cu。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單質呈紫紅色。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高,因此在電纜和電氣、電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築材料,可以組成眾多種合金。銅合金機械性能優異,電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數青銅和黃銅。此外,銅也是耐用的金屬,可以多次回收而無損其機械性能。
二價銅鹽是最常見的銅化合物,其水合離子常呈藍色,而氯做配體則顯綠色,是藍銅礦和綠松石等礦物顏色的來源,歷史上曾廣泛用作顏料。銅質建築結構受腐蝕後會產生銅綠(鹼式碳酸銅)。裝飾藝術主要使用金屬銅和含銅的顏料。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採掘露天銅礦,並用獲取的銅製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銅是一種存在於地殼和海洋中的金屬。銅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0.01%,在個別銅礦床中,銅的含量可以達到3%~5%。自然界中的銅,多數以化合物即銅礦石存在。
銅的活動性較弱,鐵單質與硫酸銅反應可以置換出銅單質。銅單質不溶於非氧化性酸。
森林覆蓋率為58%,面積達7710萬公頃,在南美洲僅次於巴西。水力和海洋資源極為豐富漁業資源豐富,魚粉產量居世界前列。
Ⅳ 秘魯的礦產分布大概是一個什麼情況
秘魯礦產資源豐富,銅、金、鉛鋅等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安第斯山區。
秘魯礦業資源豐富,是世界12大礦產國之一。主要有銅、鉛、鋅、銀、鐵和石油等。鉍、釩儲量居世界首位,銅占第三位,銀、鋅占第四位。石油探明儲量為4億桶,天然氣71000億立方英尺。森林覆蓋率為58%,面積達7710萬公頃,在南美洲僅次於巴西。水力和海洋資源極為豐富漁業資源豐富,魚粉產量居世界前列。2009年秘魯銀產量位居世界第一,銅產量世界第二,鋅產量世界第二,錫產量世界第三,金產量世界第六。
Ⅳ 石油從哪裡來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生成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可達到5億年之久。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
石油
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生物成油理論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Ⅵ 秘魯的主要發產哪個業
·工礦業
工業以加工和裝配業為主。2008年工業增長率為9.64%,礦產油氣業增長率為7.58%。
·農牧漁業
2008農牧業產值約為111.23億新索爾,同比增長6.7%,漁業產值9.34億新索爾,同比增長6.3%。2007年播種面積161.40萬公頃,農業人口280萬,佔全國人口的10.29%。秘是世界主要魚粉、魚油生產國。
·服務業
20世紀80年代以來,服務業有所發展。2006年服務業產值873.72億新索爾,同比增長8.03%。
·旅遊業
秘魯是印加文明的發祥地,旅遊資源豐富。2008年,秘魯接待外國遊客194.87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23.95億美元,同比增長19.4%。2007年全國各類飯店數量:5星級23家、4星級29家、3星級405家、2星級849家、1星級316家。主要旅遊景點有:利馬大廣場、托雷塔格萊宮、黃金博物館、庫斯科城、馬楚-皮楚遺址等。
·交通運輸
秘魯的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公路貨運量佔全國運輸總量的80%。水上運輸較發達,外貿主要依靠海上運輸。鐵路:秘是南美最早修建鐵路的國家。鐵路總長2021公里(2007年)。2007年,鐵路客運量160萬人次,貨運量830.7萬噸。公路:公路總長78318公里(2004年)。2007年,全國機動車合計144.24萬輛,其中轎車91.71萬輛、皮卡及吉普車33.13萬輛、客車4.44萬輛、卡車10.95萬輛、其他車輛3.91萬輛。2007年公路客運量6306.59萬人次。
卡亞俄的海港是秘魯的主要出口港
水運:2006年有各類民用船隻8804艘,貨運量2079萬噸。2007年全國共有海港10個,內河港口3個。主要港口有:卡亞俄、欽博特、伊洛、派塔和薩拉維里。空運:全國共有民航飛機178架(2004年),客運量752.25萬人次,機場31個,其中國際機場5個,分別是:利馬「豪爾赫·查維斯」國際機場、庫斯科國際機場、伊基托斯國際機場、塔克納國際機場和阿雷基帕國際機場。
·財政金融
截至2008年底,秘魯黃金儲備10.24億美元,外匯儲備311.96億美元,外債余額192.37億美元。(資料來源:秘魯中央儲備銀行)
·對外貿易
豪爾赫·查韋斯國際機場
秘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主要出口礦產品和石油、農牧業產品、紡織品、漁產品等。2008年,秘外貿總額312.36億美元,其中傳統產品出口236.73億美元(礦產品出口183.37億美元,石油及製品28.56億美元,漁產品19.93億美元);非傳統產品出口75.63億美元(農牧產品19.16億美元,紡織品20.23億美元)。主要貿易夥伴為美國(109.58億美元)、中國(74.52億美元)、巴西(35億美元)、智利(29.6億美元)和加拿大(23.36億美元)。
·外國資本
1991年3月,秘魯政府修改外資法,取消了對外國投資的某些限制措施,允許外商在能源、電信、自來水等部門投資,利潤自由匯出。2008年,秘新增外國投資40.79億美元,累計外國直接投資179.53億美元。西班牙(41.44億美元)、英國(34.47億美元)、美國(27.62億美元)是秘主要投資來源國,三國投資占秘外資存量的57.8%。
·外國援助
身穿民族服裝的秘魯姑娘
2004~2005年度,秘魯接受西班牙政府發展援助4700萬歐元。2006~2007年度,德國政府將向秘提供總額達8750萬歐元的經濟技術援助,主要用於飲水工程與污水處理、民主社會建設與公共管理、農村可持續發展等項目。2006年8月、11月,加西亞外長與日本駐秘大使分別簽署關於日政府捐贈900萬美元用於擴建秘塔拉臘漁港的換文和日政府向秘國家文委捐贈254.6萬美元用於秘國家查文博物館建設的換文。2007~2013年度,歐盟向秘提供1.32億歐元援助,主要用於提高政府執政能力和發展社會事業。
Ⅶ 國家概況3
1.自然地理
秘魯共和國是拉丁美洲地區的大國之一,領土128.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的西藏自治區,位居拉丁美洲第四位。人口2700萬,其中印第安人佔46%,印歐混血種人佔36%,白人佔19%,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利馬,通用西班牙語,貨幣新索爾(1美元兌2.45新索爾)。
秘魯位於拉丁美洲西部,西瀕太平洋,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南與智利交界。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海岸線長達2780公里,海岸平直少曲折,沒有形成很好的天然港灣,由皮斯科往南,山脈直逼海岸,建設良港的地方不多。秘魯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全境從西往東可分為三個截然不同的地理區域。
西部沿海區系太平洋沿岸的狹長地帶。寬約40~80公里,長達1900公里,佔全國領土的11%,全國人口的43%,1/3的耕地,70%以上的工業企業集中於這一地區。北部有豐富的礦藏和石油資源。因此,西部沿海區是秘魯重要的經濟區。
中部山區即縱貫秘魯全境的安第斯山區。這一地區平均海拔4300米,佔全國領土的26.3%,全國47%的居民生活在這一地區。世界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就發源於此。山間多高原和盆地,有良好的牧場。安第斯山區蘊藏著各種豐富礦物資源。
東部林區由亞馬孫河流域的原始森林組成,地勢平緩,河網密布,這一地區面積佔全國領土的62.7%,人口僅佔全國的10%左右。這一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早已開始開采。
安第斯山脈在秘魯境內分成三條支脈,即東、西、中科迪勒拉山脈,它們在南部匯成中部安第斯山脈,向智利、玻利維亞綿亘。
秘魯的河流分屬兩大流域:太平洋流域和大西洋流域,還有一個內陸水系為的的喀喀湖流域。秘魯河流的主要分水嶺是西科迪勒拉山脈。太平洋流域的河流多是流程短,流水湍急,落差大,均東西流向。大西洋流域的各條河流,則完全是另一特點:水量豐富,流程較長,由南方流向北方。它們在亞馬孫低地與發源於赤道安第斯山脈的河水匯合之後,形成強大的水流亞馬孫河,向東流入大西洋。
的的喀喀湖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交界處,湖面海拔3860米,面積8300平方公里,佔世界第20位,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淡水湖。湖水有點鹹味,但可以飲用。由於含有一些鹽分,湖面冬天不結冰。
2.行政區劃和經濟區
秘魯全國共分25個省(包括卡亞俄特別州)。省下設州,全國共有150個州。
秘魯按其不同的地理區域分為四個經濟區:中部經濟區、南部經濟區、北部經濟區和東部經濟區。
中部經濟區包括7個省,其中有利馬省和伊卡省兩個沿海省;5個山區省:瓦努科、胡寧省、帕斯科省、萬卡韋利卡、阿亞庫喬,還包括卡亞俄特別州。該區總面積2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8%,全國47%的人口活動在這一地區。秘魯首都利馬是這一地區的中心,本區各省都有鐵路和公路與利馬聯系起來。該地區的中心線是利馬-奧羅亞-塞羅德帕斯科鐵路和它的延伸部分塞羅德帕斯科-瓦努科-廷哥馬里亞公路。這條鐵路和公路中心線把利馬、胡寧、帕斯科和瓦努科諸省連接起來,而它的各條支線又把萬卡維利卡和阿亞庫喬省吸引到首都利馬的影響范圍之內。
目前,中部秘魯在全國經濟、政治、文化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首都利馬是拉丁美洲最大城市之一,主要港口卡亞俄位於本區。本區的企業提供了70%以上的秘魯加工工業產品。有色金屬加工和冶煉的主要中心寒羅德帕斯科和奧羅亞,以及秘魯唯一的鐵礦石工業中心馬科納均位於本區。
南部經濟區面積47400平方公里,包括3個沿海省份:阿雷基帕省、莫克瓜省和塔克納省;4個山地省:阿普里馬克省、庫科省、普諾省和馬德雷德迪奧省。人口中約有一半為印第安人。由沿海地區到內陸的南方鐵路把阿雷基帕省、普諾省和庫斯科省連接起來。馬德雷德迪奧斯省的各重要中心都有公路通往南方鐵路各站。泛美公路又把沿海各省連接起來,阿普里馬克省也通過公路與科斯塔地區和山地各省連接起來。本地區南方鐵路和公路的交通網是比較稠密的。但是,連接南部秘魯和中部秘魯兩大經濟區的交通線只有兩條:一條是由的的喀喀湖經庫斯科和阿班凱至利馬的山路,另一條是泛美公路。
南部經濟區大致分為沿海區和內陸區兩部分。阿雷基帕是南部秘魯沿海區最重要的經濟中心,由莫廉多到庫斯科的南部鐵路和泛美公路都通過阿雷基帕。城市主要工業為毛紡、皮革等輕工產品。庫斯科是南部秘魯內陸區最大的經濟中心,是世界聞名的印加古都。庫斯科與烏卡亞利河上游的基里奧班巴有鐵路相連,也與胡利亞卡樞紐相連。由胡利亞卡又可以通往普諾,另一條鐵路線通往阿雷基帕。
北部經濟區包括通貝斯省、皮烏拉省、蘭巴耶克省、拉利貝塔德省、安卡什省和卡哈馬卡省。除卡哈馬省是內陸省外,其它省份都是沿海省,它們的內陸地帶都有鐵路和公路與沿海地區相通。這些沿海省份又與泛美公路互相連接。卡哈馬省也有鐵路和公路與沿海港口相連,其路線是:卡哈馬卡-契列特(公路)和契列特-帕卡斯馬約(鐵路)。國內最大的石油礦位於科斯塔地區北部。其它礦產有煤、有色金屬、銀和金。本區水力資源特別突出的是馬臘尼翁河與桑塔河。與中部秘魯一樣,這一帶是秘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人口多集中於綠洲地區。全國19個大城市中本區就有7個。其中,契克拉和特魯希略在全國大城市中分別占第四位和第五位。目前,秘魯北部經濟區是全國主要燃料基地、黑色冶金基地。由於本地區的地形復雜,交通困難,開采第二流的礦藏又不能獲得大的利潤,所以,當地的和外國的企業家,主要向石油和種植園經濟投資。
石油在本區的采礦工業部門中占第一位。皮烏臘省是石油的主要產區。據國營的秘魯石油公司公布,石油的潛在儲藏量約為40億桶,分布在800萬公頃的森林和大陸架地帶。秘魯主要有兩大油田,一是上面提到的位於皮烏臘省的老油田,稱為西北油田,另一是亞馬孫林區的東北油田,稱為林區油田。
本經濟區的大城市有:欽博特是秘魯第二漁港,魚加工業發達,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冶金城市。該城距桑塔河口不遠,冶金廠通過海陸取得鐵礦石,並把本廠大部分產品輸送出去。它以鐵路與楚基卡臘煤礦和瓦廉卡地方相連。距瓦廉卡不遠的卡尼昂-德利帕托修建了水電站,它向欽博特以及桑塔河沿岸提供電力。塔拉臘是北方最大的城市,是西北油田重要的生產中心,也是秘魯主要的石油港。
東部經濟區包括位於安第斯山東坡的亞馬孫省、聖馬丁省,位於亞馬孫低地的洛雷托省和新建立的烏卡亞省。面積39萬平方公里,差不多佔全國面積的1/3。本區氣候炎熱、雨量充足、河流泛濫、森林茂密,且有無數的有害昆蟲,加之交通不便,影響了本地區的開發,成為秘魯最落後的一個經濟區。然而,本地區有廣闊的適於耕種的土地,有巨大的具有工業意義的林區,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烏卡亞利河谷蘊藏著石油,河流流量大,有可利用等待開發的巨大水力資源,因此,本區發展經濟的潛力很大。洛雷省的省會伊基托斯是東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亞馬孫河岸上,是東部地區重要的水運樞紐。海船從亞馬孫河口逆流而上可直達伊基托斯市,東部秘魯的大部分貨物,甚至東厄瓜多運來的部分貨物也通過伊基托斯順亞馬孫河運走。沿馬臘尼翁河和烏卡亞利河可以到達秘魯的西部和南部,相對便利的交通使之成為東部地區的軍事重地。
3.交通狀況
秘魯交通發展遲緩。迄今為止,秘魯鐵路全長約2500公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鐵路網。公路建設雖有發展,但東部地區仍然沒有暢通的公路聯系。公路全長約69942公里,只有10%多是柏油路面,其中又只有12%的道路系統處於良好狀態。其它為石子路和土路。雨季不能通行,而且線路也不安全。國有船隊船隻也不多。同經濟發展不平衡一樣,秘魯交通布局也不平衡。鐵路、公路、航空和海上運輸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而尚待開發的東部地區至今沒有鐵路和公路,只靠航空運輸與沿海地區聯系。交通設備比較陳舊,技術也比較落後。目前秘魯的大部分鐵路是在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修建的。鐵路規格不一,有60、75、76、91、100、106和114厘米的不同軌距。總之,交通狀況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海運在秘魯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秘魯南北運輸的大動脈。沿海有28個港口,但因沿海多為廣闊的淺水帶,所以深水港不多。有13個可以直接靠岸裝卸貨物,9個為深水港,即卡亞俄、薩拉維里、馬塔臘尼、派塔、欽博特、塔拉拉、聖胡安、聖尼古拉斯和伊洛,其中後5個港為礦石專用港。在所有港口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卡亞俄港。目前,該港卸貨占秘魯全部卸貨的65%,裝貨佔全部出口的40%。
秘魯內河運輸業務只在亞馬孫河上進行。亞馬孫河水系可航行的內地支流約有8700公里,但內河航運和河港設施很不完善,潛在能力未能充分開發利用。亞馬孫河上的伊基托斯,是東部地區內河水運的重要樞紐。向東沿亞馬孫河下行可與大西洋相通,向西可到達馬拉尼翁河上的河港博爾哈和瓦利亞加河上的尤里馬瓜斯。沿另一支流烏卡亞利河而上,可通河港城市普卡爾帕。另一重要內河港口是馬德雷德迪奧斯河上的馬爾多納多,這里有公路與沿海和中部山區相連。
內湖運輸只在的的喀喀湖上進行,該湖是連接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唯一水路。湖港城市普諾,有泛美公路直達玻利維亞的瓜基,並有鐵路與沿海港口馬塔臘尼相連。
Ⅷ 拉丁美洲主要石油生產國家
拉美產油國有很多,但總儲量並不豐富,出產也並不算多,從2005年材料看,墨西哥日產原油371萬桶,委內瑞拉日產原油280萬桶,巴西日產原油216萬桶,其他哥倫比亞、秘魯、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厄瓜多都有一定的出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拉美有兩個成員國,即委內瑞拉和厄瓜多。
Ⅸ 湯加火山噴發致秘魯石油泄漏,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這會造成以下三點影響
一、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湯加火山爆發導致沿太平洋地區發生海嘯,因此秘魯一艘正在卸貨的游輪發生了石油泄露。秘魯的這次石油泄露會導致周邊海域的海洋生物受到污染。附近的海水都會布滿密密麻麻的石油。這將會導致周邊海域的大部分海洋生物死於窒息。因為它們呼吸不到新鮮的氧氣以及它們的全身都會被石油殘渣覆蓋。這將會導致大范圍的海洋生物死亡事件。因此對於秘魯周邊海洋生物生態環境的構建是一大損失。對周邊與以捕魚為生的漁民來說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同時也間接的給當地海洋業以及經濟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
綜上:湯加火山造成秘魯石油泄漏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Ⅹ 石油的來歷
石油的來歷:
「石油」這個詞是900多年前我國著名科學家沈括提出來的。關於石油的生產和應用早在漢代就有記載,在沈括以前,石油已有石脂水、石漆、泥井油、火井油等名稱。公元1080—1082年,沈括在延州知州兼鄜延路經略安撫使時,曾對石油資源的利用問題進行了科學考察。那是北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的一個隆冬季節,沈括途經陝北,來到鄜延境內。他下馬步行進城,只見延河兩岸,炊煙裊裊,熱氣騰騰,這引起了沈括的注意。他想:此時正值大雪封山,柴禾來源艱難,這里的百姓燒的又是什麼呢?他進一步了解,原來是一種黑色液體。這種液體粘稠似漆,燃燒起來比麻杵還旺,發出的熱量極大。這種黑色液體從哪裡來的呢?沈括決定親自到實地考察,發現這種粘稠似油漆的液體和泉水、沙石混雜在一起,從岩石縫隙中漫漫溢出,漂浮在山澗小溪的水面。這油不是從石頭縫隙里流出來的嗎?沈括考察了這種油的產狀、性質以後,斷然把它命名為「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