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原油定價機制是什麼
國際上原油經歷了3種原油定價,第1種石油開采公司自主定價,出現了「買油送燈」,第2種是由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主導,第3種是由國際石油期貨來定價的。但是由於我們一直沒有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
我國石油定價機制經歷了長期的政府管制,1998 年6 月以來, 我國採用主要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確定國內原油的「基準價」, 各油田以此為依據根據相近品質國際原油價格確定其油價。於是, 形成了勝利和大港原油掛靠辛塔中質II類原油, 大慶、塔里木、中原、臨盤、華北、冀東原油掛靠Minas 中質I類原油, 吐哈原油掛靠塔皮斯輕質原油, 孤島原油掛靠杜里重質原油等國產原油的定價格局。
現在我們國家正在積極組建石油期貨市場,來謀求原油定價權。
Ⅱ 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
一、正面回答
成品油定價機制,即成品油定價的過程方式、法則方案。成品油定價機制在經歷多次改革後由國家發改委於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這個機制實現了與國際油價實行有條件的聯動,此舉有助於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並逐步跟國際油價接軌。
二、分析
2016年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決定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調控上下限。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自2018年11月30日24時起,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540元和520元。
三、成品油定價機制特點是什麼
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汽、柴油零售基準價格由原先的上下浮動改為最高零售價格制。理想中的石油定價機制應該是:將滯後價格變為適時價格,建立與國際市場變動相適應,反映國內市場供求特徵的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並要有利於保證國內石油供應穩定性。
Ⅲ 中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是什麼樣的
2001年11月,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鉤連動」機制進入進一步完善階段,主要內容是由單純依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價格來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國內成品油價格以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場一攬子價格加權平均值為定價基礎(新加坡:鹿特丹:紐約=6∶3∶1),根據基本雜費及國內關稅,加上由國家確定的成品油流通費用,形成由國家計委制定的國內成品油零售中准價。兩大石油集團可以在中准價上下8%的范圍內制定具體的成品油零售價。該機制一直沿用至今,簡稱為「三地成品油定價法」。
據最新消息,今年初中國將可能實施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家對零售油價的統一管制將有所放鬆。新的定價辦法將放棄原來緊盯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的計算辦法,而基本鎖定「原油成本法」,即改以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三地原油價格的平均值為基準,再加上煉油成本和適當的利潤空間以及國內關稅、成品油流通費等,共同形成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這表明,採用了5年的「三地成品油定價法」走到了盡頭,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將迎來第四個發展階段——「原油成本法」階段。
Ⅳ 國內成品油是怎麼定價的
我國成品油定價方法主要採取成本加成的方法,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由於石油市場競爭充分,主要採取的是市場定價法。
國內成品油價格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原料成本(也就是剛才提到的原油價格)、煉化成本利潤、政府相關部門徵收的稅費、貿易商及加油站的成本利潤等。
我國的成品油價格結構中,原料成本大約佔30%, 48%左右為各種稅費,煉油廠成本加利潤大約佔到8%,剩餘部分為貿易商及加油站的營運成本和利潤。
我國成品油的稅費佔比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德國這個比例為57%,韓國為52%。當然,美國大約在30%左右,導致美國是世界上成品油消費最大的國家。高稅費一方面是為了抑制石油的消費,提高石油的使用效率,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另一方面,成品油大部分用於交通領域,因而高稅費也是為了提供足夠、穩定的公路維護與建設資金,以解決公路維護與建設籌資的問題。
我國成品油定價受國家管控,採取"十個工作日一調"原則逐月與國際市場價格聯動,即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根據國際油價價格的走勢,每十個工作日調整一次,在十個工作日內,國際油價累計是上漲的,國內油價就上漲調整一次,在十個工作日內,國際油價累計是下跌的,國內油價就下跌調整一次,當汽、柴油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並設置了上下限, 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
當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者少提;低於40美元的時候,最高零售價格不再下調,並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調控下限時,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全部納入風險准備金,這便是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的「天花板價」和「地板價」。
因此,這就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接連暴跌,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並沒有下降多少。
Ⅳ 中國石油油價怎麼定的
成品油定價機制,即成品油定價的過程方式、法則方案。成品油定價機制在經歷多次改革後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於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這個機制實現了與國際油價實行有條件的聯動,此舉有助於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並逐步跟國際油價接軌。
擬定背景
國家發展改革委擬定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的定價機制,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並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 同時,新方案提出,將原允許企業根據政府指導價格上下浮動8%降為4%左右,折成額度取整確定。
新方案提出把2006年確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規定的「當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高於5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提高到80美元。
這一改革方案的推出目前有兩種時間表可供選擇:一是2008年年底前,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和燃油稅費改革一起啟動,最早啟動時間為2008年12月1日;二是年底前先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降低成品油價格,於2009年1月1日進行燃油稅費改革,即開征燃油消費稅。具體如何「拍板」,正在等待國務院高層和相關部門的最後決策。[3] [4]
零售價格
早在2006年,國家就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調整,並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零售基準價以出廠價格為基礎,加流通環節差價確定,並允許企業在此基礎上上下浮動8%確定具體零售價格。
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著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再「盯住」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而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和米納斯(Minas)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再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潤確定價格。但此方案一直未見官方公開表述。
最新調整的方案,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並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
這一政策思路意味著,未來成品油經營企業將獲得一定的定價自主權,同時成品油價格調整頻率將加快,次數將增多。
實質上,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在實踐中,一直面臨著尷尬局面。因為成品油供應體系存在著兩個主體,一是民營企業,二是中石油、中石化。後者在政府價格管控下,不能隨意調整價格,而前者在供求變化和後者價格管控中,獲取了利潤空間。
「現在民營銷售企業的利潤空間相當大。」石化專家、北京異構石油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薇對記者分析,目前國內成品油價偏高的情況下,民營加油站一噸能賺2000元左右。
如2008年11月從國外進口的原油約50美元/桶,而國內成品油是按照90美元/桶的價格出售,摺合成人民幣大概6000多元/噸,而地方煉油廠出廠的成品油價格4000多元/噸。按照2008年規定零售價格上下只能浮動8%,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最多隻能降價8%。而民營加油站可以通過各種直接或間接渠道降價,從中賺得豐厚利潤。[5]
「採用最高限價的方式是比較合理的一種選擇。」上述專家稱,實行最高限價,意味著加油站售油,只要不超過最高限價,多低的價格國家不管。
對此,調整方案也給出了相應信息,即提出,成品油經營企業可根據市場情況在不超過最高零售價格、最高批發價格或最高供應價格的前提下,自主確定或由供銷雙方協商確定具體價格。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流通環節費用變化等情況適當調整流通環節差價水平。
「只要不突破最高限價,市場穩定,民眾沒有意見就可以了,企業出售油價低多少不用政府操心的。」陳薇稱,如果有了最高限價,加油站的利潤空間將得到有效限制,不會有更大的暴利收益。
除了調整零售價格標准,成品油價格機制仍遵循2006年石油價格改革方案,即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的機制。
雖然這種間接接軌的機制不變,但據了解,政策層面未來可能在調控區間上進行適當調整。
按2008年11月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看,價格部門核算出的零售基準價會被摺合成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低硫輕質原油的一種,是美國石油工業的基準原油,已成為世界各地原油產品的重要定價基準之一)價格,當這個摺合價格介於18-50美元每桶之間時,國內成品油價將與國際油價同步調整;但如果低於或高於這個范圍,國內成品油價將分別按照另外一套方法進行不等比例的調整。
具體核算是,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和米納斯(Minas)三地平均原油價格+成本+適當的利潤率(按2004年行業平均利潤率為5%左右),來確定成品油價格。其中,18~50美元之間按照上述公式計算,50美元以上開始扣減加工環節利潤,每上漲1美元扣減1%的利潤率,到55美元減為零,55~65美元為零利潤。
據悉,調整中的方案還提出,擬將50美元這個臨界點調高到80美元。
成品油價格調整涉及面廣,利益調整復雜,為此,相關配套措施也是調整方案的重要部分。
據悉,如果按上述機制調整,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相關行業價格聯動、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以及石油漲價收入財政調節等四個配套機制都將發揮「配合」作用。[5]
Ⅵ 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均價為4041元,那麼從國外進口價格是多少呢
石油含量屬於一個國家發展最新工業的基礎資源。無論是從輕工業的角度來說,還是從重工業的角度來說,工業的發展都同石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總而言之,一個國家想要更快更好地發展國內經濟就離不開石油。
其次,美國石油能源價格為何居高不下,主要是為了幫助歐洲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現時美國在歐洲市場高價出售石油,並已連續四個月成為歐洲最大的石油進口夥伴。但是美國的石油價格過高,歐洲以外的國家當然不會從美國購買。
Ⅶ 為什麼國內的石油進價低了,但售價還是比國外的高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每家每戶都開始有能力購買汽車,買汽車大部分就要關注石油價格,我國的石油資源一向是非常緊張的,因此大部分都依賴進口,但許多人發現,石油進價其實是比較低的但售價仍然比國外的要高,這是為什麼呢?
石油標准質量的提高意味著在背後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技術,所以國內石油的價格比國外的價格貴。
Ⅷ 中國油價調整規則
法律分析:1、成品油調整周期為10個工作日,也就是說是十個工作日之後油價調整窗口開啟一次,而工作日不包含周六日和法定假日。2、我國的成品油定價方法主要採取成本加成法,國內成品油價格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原油價格成本、煉化利潤和貿易利潤、以及政府收取的相關稅費等。
法律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
第一條 設定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下限水平定為每桶40美元,即當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
第二條 建立油價調控風險准備金。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調控下限時,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全部納入風險准備金,設立專項賬戶存儲,經國家批准後使用,主要用於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及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等方面。具體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Ⅸ 中國石油為什麼制定天花板價
設定上下限主要是考慮我國既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也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過低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
國內油價過高則會加大用油行業和消費者的負擔,影響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油價過低會影響國內原油開採行業的正常發展,削弱其自給能力,導致對外依存度會進一步的上升,不利於保障國內能源的安全。
相當於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天花板價」的時候,汽、柴油最高零售價不提或少提;低於「地板價」的時候,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當油價低於調控下限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不是直接留給企業成為收入,而是全部納入風險准備金。
並且根據《油價調控風險准備金徵收管理辦法》規定,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統籌用於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以及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實施保障措施的資金來源。
Ⅹ 我想知道國內石油價格是誰定的定價的依據是什麼
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是由中國國務院職能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簡稱發改委)牽頭於2008年11月25日前後擬定並獲審批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
我國原油定價機制:目前國內現貨市場多數採用的是做市商的交易模式,也叫分散式櫃台交易現貨原油是做市商的交易模式,在大宗商品交易上,做市商制度表現出更強勁的競爭力和適應力。
做市商是指在證券市場上,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證券經營法人作為特許交易商,不斷地向公眾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即雙向報價),並在該價位上接受公眾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
(10)我國石油怎麼定價擴展閱讀
具有代表性的大慶石油屬低硫石蠟基石油,已開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這種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