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主要油田是什麼油田
俄羅斯主要油田有薩莫特洛爾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和秋明油田三個.秋明油田是俄羅斯第三大油田,整個油田的石油遠景儲量達400億噸,可采儲量50億噸。「但由於技術等方面原因,目前的年產量僅180萬噸。俄方目前很需要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
此前由於各種原因,我國國有石油公司一直無緣介入俄石油行業,尤其是俄羅斯的原油開采業。去年,總部設在哈爾濱的龍都石油有限公司以中國民企身份與俄方同為私營公司的盧克攜手打造一個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企業,預計總投資達10億元。 其中由俄方投入3億元、中方投入7億元,在秋明油田從事石油的開采及煉制,共同實現中國石油企業在俄羅斯的「零的突破」。
煉油廠建成後將每年向中國輸送其生產的三分之一成品油,約200萬噸。這些成品油將主要在黑龍江省內銷售,滿足當地汽車用油的需要。
㈡ 俄羅斯東部油氣資源蘊藏概況
俄羅斯東部地區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碳氫化合物資源預計有850億~900億噸,包括石油200億~220億噸,凝析油30億~50億噸。2002年6月俄聯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亞經濟發展戰略,戰略中著重提出要在東西伯利亞建設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中心。
一、西伯利亞油氣資源概況
1.西西伯利亞
俄羅斯的石油主要蘊藏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其石油儲量佔全俄的2/3,石油預測儲量集中在鄂畢河中游地帶,這里分布著下瓦爾托夫斯克、蘇爾古特和薩伊姆三大油區。
下瓦爾托夫斯克油區包括薩莫特洛爾、麥吉昂、瓦金、洛科索沃、阿甘、薩莫伊洛夫卡、別洛澤爾斯克和索斯寧斯克油田。其中薩莫特洛爾油田是西伯利亞、也是原蘇聯最大的油田。該油田發現於1965年,面積為180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高達60億噸,可采儲量約26億噸;油田共分5個油層,厚度達78.5米;原油含硫量為0.75%~0.85%,含蠟量為1.45%~4.42%;油井深度為1685~2230米,1969年投產。瓦金油田發現於1963年,可采儲量為5000萬噸;油田共分8個油層,厚度達18~34米,油井深度為1690~2450米,於1965年投產。阿甘油田發現於1965年,油田共分3個油層,油井深度為2184~2280米,1973年投產。斯拉夫石油生產公司在麥吉昂,有麥吉昂石油天然氣公司和麥吉昂石油天然氣地質公司。
在蘇爾古特油區,分布著烏斯季-巴雷克、西蘇爾古特、良托爾斯克、貝斯特拉亞油田,其中烏斯季-巴雷克油田發現於1961年,探明儲量為6.8億噸;油田面積142平方千米,共分14個油層,厚度為28.7米;原油含硫量為1.33%~1.51%,含蠟量為3.3%~3.6%;油田深度為2000~2020米,1964年投產。西蘇爾古特油田發現於1962年,可采儲量為3.18億噸;油井深度為2000~2330米,共分6個油層;原油含硫量為1.53%~1.82%,含蠟量為3%~3.2%,1968年投產。
薩伊姆油區是西西伯利亞開發最早的油田,有特廖赫澳澤爾諾耶油田、烏賓斯克油田和莫爾季米亞—捷捷列夫油田。
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儲量大。西西伯利亞天然氣潛在儲量佔全俄的60%,A+B+C1天然氣儲量佔全俄的70%。天然氣主要蘊藏在西西伯利亞北部約62萬平方千米區域內。這里分布著烏連戈伊、揚堡、梅德韋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魯津什捷爾諾夫斯克等氣田。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質量好。天然氣中甲烷含量超過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氣的開采成本也是國內最低的。這里每開采1000立方米天然氣,費用比高加索地區低44%,比烏拉爾-伏爾加地區低34%。秋明州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是西西伯利亞地區天然氣的主要產區。俄羅斯最著名的烏連戈伊、揚堡和梅德韋日耶等氣田都位於該自治區境內。
2.東西伯利亞
東西伯利亞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蘊藏在西伯利亞地台南部。西伯利亞地台的石油儲量為13.3億噸,天然氣儲量(A+B+C1+C2)為3.64萬億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氣探明程度只有11%和8.3%,潛在儲量分別為118.3億噸和43.79萬億立方米。
西伯利亞地台的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尤魯布切諾-托霍姆斯克、索賓斯克和伊爾庫茨克州的維爾赫涅瓊斯克、科維克金以及薩哈共和國的塔拉甘斯克、恰揚金斯克、中博圖奧賓斯克、中維柳伊斯克、中瓊格斯克等油氣田(表3-1)。
表3-1 2000年西伯利亞地台主要油氣田的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
資料來源:Б.Г.薩涅耶夫.俄羅斯亞洲地區和東北亞國家間的能源合作前提條件與可能的方向.21世紀中俄區域合作展望(中俄區域合作與發展國際會議論文集),2001:258
3.西伯利亞各州、邊疆區油氣資源分布
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是西伯利亞主要產油區。此外,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和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也有少量油氣生產。
秋明州的漢特-曼西自治區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石油產量約佔全俄的58%。下瓦爾托夫斯克和蘇爾古特油區的大油田都位於漢特-曼西自治區。目前漢特-曼西自治區的石油開采存在一定的困難。多年來,這里石油探明儲量的增長速度一直趕不上開采速度,導致石油儲量的保障水平下降。
漢特-曼西自治區現有幾家俄羅斯大型石油公司,如盧克石油公司、蘇爾古特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斯拉夫石油股份公司、秋明石油股份公司等。尤甘斯克油氣公司在漢特-曼西自治區有28處採油區,東西伯利亞油氣公司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埃文基自治區有兩處前景看好的油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新西伯利亞州、托木斯克州及哈卡斯共和國早就與尤科斯合作。該公司所屬的安加爾斯克石化公司和阿欽斯克石油加工廠負責這些地區的燃料供應。此外,尤科斯在俄羅斯南部及阿爾泰邊疆區也有相當穩固的地位。
托木斯克州是西西伯利亞油田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開采和加工是本州的支柱性產業。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天然氣工業也是隨著20世紀60年代蘇聯對西西伯利亞油田的大規模開發而得到發展的。托木斯克州石油產量位居全國第9(2000年數據),天然氣產量位居全國第5(2000年數據)。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石油天然氣的儲量約佔全俄的10%,在全俄位居第2位,僅次於秋明州。這里的石油質量高於西西伯利亞的石油,但開采量較小。
伊爾庫茨克州石油天然氣開采僅為滿足本地區需求,開采規模小,產量低,有原油加工企業。位於伊爾庫茨克市東北450千米處的科維克金天然氣田是東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天然氣產地,探明儲量1.9萬億立方米,科維克金天然氣田62.4%的股份屬於秋明石油集團,開采權屬於魯西阿彼特羅列烏姆公司。目前該公司雖然獲得了開采權,卻只能用於再加工和內部市場供應,至今未獲得出口許可。
二、遠東油氣資源概況
遠東地區面積620萬平方千米,佔俄聯邦國土面積的36.4%。該地區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在俄羅斯的比重佔35%,僅次於佔40%的西伯利亞地區,大大高於位居第3的烏拉爾地區(佔25%)。其中就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遠東所有行政區都擁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含油氣的面積約160萬平方千米,約占該地區總面積的25%。從宏觀上來說,主要分為三個大油氣區:①臨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薩哈林州東北鄰海);②北極臨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楚克奇海)大陸架油氣區;③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大型油氣區。這三個主要油氣分布區的各種碳氫化合物的潛在儲量分別為197億噸(佔全區預測總儲量的41%),176億噸(佔全區預測總儲量的38%),100億噸(佔全區預測總儲量的21%)。整個遠東地區石油和天然氣等碳氫化合物的潛在總儲量高達473億噸。
薩哈林州是遠東地區最重要的石油產地,約有62個油氣田,大多是中小型油氣田。20世紀末,薩哈林州陸地和鄰海大陸架已探明石油儲量3.88億噸,天然氣8770億立方米,其中80%分布在該州東北海洋大陸架。石油和天然氣遠景儲量分別為9.97億噸和4.157萬億立方米。薩哈林油氣田的地質特點是油氣層多,構造比較復雜。薩哈其他林原油的含硫量為0.2%~0.3%,芳香烴比重大,屬優質油。但其他成分各不相同,不僅各油田的差異很大,甚至同一個油田內,其深度不同,也各有差異。有些油田的膠質含量不高,如涅克拉索夫卡油田為1.61%,帕羅邁油田為2.7%。有些油田樹脂含量很高,如奧哈油田竟達17.2%。薩哈林氣區的天然氣大都屬於重烴少的甲烷系,普遍不含硫化氫,含氮量也少,氬和氦的含量較多。天然氣的質量在全俄是最好的。
遠東地區陸地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勒拿-通古斯流域、哈坦加-維柳伊流域、薩哈林州北部、阿穆爾河中下游、阿納得爾河流域、堪察加北部和烏蘇里斯山地等。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是遠東地區油氣資源最富集的陸地地區。據2001年俄方公布的資料,薩哈共和國西南部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的可供工業開發的天然氣儲量為2萬億立方米,預測儲量高達16億立方米。石油預測儲量29.16億噸,凝析氣儲量3.88億立方米。薩哈共和國的天然氣不但儲量豐富,而且質量也是最好的,有工業濃縮液,有乙烷、丙烷和丁烷餾分,不含有害雜質,有利於發展高效能的天然氣加工業。
薩哈共和國(雅庫特)境內的塔拉干油氣田(石油儲量1.24億噸,天然氣儲量470億立方米)的開采權掌握在俄羅斯第四大石油公司蘇爾古特石油天然氣公司手裡。塔拉干油氣田是東西伯利亞地區規模最大的油田之一,油氣儲量估計超過3.5億噸,佔俄羅斯石油開采量的13%。而塔拉干產出的原油正是俄羅斯計劃供應遠東原油管道第一階段工程的。公司計劃修建塔拉干—上瓊斯克耶—烏斯季庫特石油管道,管道建設起於塔拉干油田,連接上瓊斯克耶油汽田(石油儲量2億多噸),終點站為烏斯季庫特市勒拿輸油站,全長500千米,造價10億盧布(約合3486萬美元),年運輸能力260萬噸。初步計劃建設13個輸油站,在勒拿站使用鐵路油罐車,納入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的管道干線系統。公司總經理博格丹諾夫此前宣布,塔拉干—上瓊斯克耶—烏斯季庫特石油管道項目建設工作將於2005年內准備完畢,2006年開工,2008年完成,3年後納入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干線系統,與泰舍特—納霍德卡管道連接。
遠東陸地石油天然氣勘探工作開展得很不均衡,重點在薩哈共和國和薩哈林州。迄今共鑽出普查井和勘探井2500個,其中90%在薩哈林州;另外,馬加丹州境內100個,楚科奇半島70個。在薩哈共和國共發現了30多個油田和油氣田,還發現6個大型天然氣田。該地區石油天然氣的探明程度很低,根據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專家的分析,分別為5%和6.5%,而西方國家的評估數字更低,只有4%和6%。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探明程度高的當數薩哈林州,分別為46.3%和28.1%,其次是薩哈共和國,上述兩項指標分別為8.7%和12.8%。
此外,在堪察加半島、楚科奇自治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還發現了一些規模不大的油氣田。西伯利亞石油公司在楚科奇和白令海大陸架三個地方有油氣開采許可證。該公司從2001年開始在楚科奇勘查鑽探,在該地區總投入20億盧布。由於勘探工作的重點是薩哈林周圍的海洋大陸架和薩哈共和國的陸地油氣資源,並在上述區域發現了大批大型油氣田,因此,薩哈林州和薩哈共和國不僅油氣資源開發規模大,而且也是外國投資合作的熱點地區。
㈢ 俄羅斯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俄羅斯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以及經濟水能資源蘊藏最豐富、生產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近30年來,燃料生產增長5倍以上,電力生產增長了6倍多。同時,燃料動力的生產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石油和天然氣在燃料動力平衡表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核能的增長也很明顯,而煤炭已由40年代占第1位降到目前的第3位,位於石油和天然氣之後。
一、石油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年產原油5.5億噸左右,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是俄羅斯的首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年出口量約1億噸左右。原油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部門。
俄羅斯原油主要蘊藏在西部與北部地區,僅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原油儲量就佔全俄羅斯的3/4左右,其次為季曼—伯朝拉地區。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個地區。
(1)西西伯利亞油田。採油區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稱秋明油田,因其開發晚於前蘇聯的巴庫油田和伏爾加—烏拉爾油田,故而又稱「第三巴庫」。這里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儲集區和產區,油田面積達150萬平方千米,遠景儲量240億噸,其中探明儲量約40億噸。該油田於60年代初開始建設,於70年代末已超過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產量,躍居俄羅斯第一位。於90年代初,其產量已超過4億噸,已佔俄羅斯原油總產量的3/4左右。西西伯利亞油田內共發現150多個儲油區,已開發的有40多個,其中重要的有薩莫特羅爾、烏斯季—巴雷克和薩雷姆等大型油產區。西西伯利亞油田通過多條管道將原油輸向前蘇聯各大煉油廠,進而把原油轉運到黑海、波羅的海和太平洋沿岸油港,向國外出口。
(2)伏爾加—烏拉爾油田,位於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區,又稱「第二巴庫」。儲油區面積近70萬平方千米。該油田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建設,於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間,一直是俄羅斯的最大石油產區,由1978年起產量落後於西西伯利亞油田,其產量也逐年下降,但仍保持在1.2億~1.5億噸,佔俄羅斯產量的1/5以上。韃靼自治共和國的羅馬什金、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的阿爾蘭和古比雪夫州為該油田的三大產油區,三者合計產量佔全油田的4/5以上。該油田位於俄羅斯經濟發達地域,油品需求量大,因此,原油加工與石油化學工業發達,區內有大型煉油廠10多座,年加工能力達1.5億噸,原油與油品管道縱橫交錯並通往外區。
(3)季曼—伯朝拉油田,位於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北部的高緯地區,地處能源短缺的西北區,距耗能高的中央區也較近。原油生產主要集中於科米自治共和國,烏薩為該油田最大採油區。全油田年產原油2000萬噸左右。
除上述三大油田外,還有北高加索油田(年產1000萬噸左右)和薩哈林油田(年產250萬噸左右)等。
俄羅斯的原油加工能力幾乎與原油開采能力相當,但深加工水平遠低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煉油廠主要分布於油品需求量大的歐洲部分,烏法與薩馬拉的煉油能力各為4000萬噸左右,煉油能力超過1000萬噸的城市還有鄂木斯克、下諾夫哥羅德、安加爾斯克、彼爾姆、格羅茲尼、雅羅斯拉夫爾、基里希和莫斯科等。
二、天然氣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有「天然氣王國」的美譽。
80年代末俄羅斯天然氣的探明儲量約40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3以上。主要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地區,其探明儲量佔俄羅斯的4/5左右,其次為伏爾加—烏拉爾區、科米自治區共和國、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亞等地。
西西伯利亞天然氣田幾乎都分布在秋明州內,又稱秋明天然氣田。1989年產量達5330億立方米,佔俄羅斯產量的85%以上。其中的烏連戈伊氣田的探明儲量約8萬億立方米,為世界第一大氣田,於70年代末著手開發。80年代末已達3350億立方米,佔俄羅斯產量的1/2以上。揚堡凝析氣田可采儲量為4萬億立方米,為俄羅斯第二、世界第三大氣田,80年代中期投產,80年代末的產量近1000億立方米。梅德韋日耶氣田可采儲量1.5萬億立方米,為西西伯利亞第三氣田,80年代末產量達500億立方米。
此外,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奧倫堡、伏爾加河口的阿斯特拉罕和科米自治共和國的烏克特爾等,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天然氣田。
俄羅斯天然氣管道長度已超過20萬千米,主要干線均由西西伯利亞各氣田通向其歐洲地區,進而將管道伸向東歐與西歐,並向那裡出口天然氣。
㈣ 沙特當年與強大蘇聯石油爭斗中能占上風,究竟倚靠是什麼
沙烏地阿拉伯之所以能夠在與蘇聯的斗爭中占據上風,主要是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蘇聯的石油運輸不方便,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沙烏地阿拉伯有別的國家支持。綜上所述,沙烏地阿拉伯主要有兩個依靠,一個是地理優勢,另外一個是政治優勢。
㈤ 關於二戰蘇聯的石油來源
蘇聯石油多了是,遠東地區就有很多,高加索地區也有很多。還可以通過煤田獲得大量的煤代替部分油料。美國支援的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
㈥ 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的物產分布及種類(如:石油,糧食等)
二戰期間,蘇聯的主要物產分布:
石油產地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地區;
煤炭產地主要分布在秋明、萊蒙托夫、烏格列托沃克、錫涅戈爾斯克和瓦杜爾諾等地;
鐵礦產地主要集中在南阿爾丹河、結雅河-謝列姆賈河和興安嶺-布列亞山叢等地;
糧食產地主要在烏克蘭(有「蘇聯糧倉」之稱);漁業主要集中在波羅的海沿岸、烏克蘭黑海沿岸以及遠東太平洋沿岸地區。
木材產地主要在西伯利亞和高加索部分地區。
㈦ 俄羅斯油氣資源概況
俄羅斯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年產石油5億噸左右。石油是俄羅斯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2009年俄羅斯石油(包括凝析油)出口2.47億噸。石油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部門。俄羅斯也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國家,還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有「天然氣王國」之稱。
俄羅斯國土面積1707.54萬平方千米,廣闊的國土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有油氣前景的陸地和海域面積約1290萬平方千米,其中大陸架和海域面積為560萬平方千米。俄羅斯石油、凝析油和天然氣的總資源量分別為353.5億噸、8.4億噸和98.74萬億立方米。截至2001年底,俄羅斯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67億噸,居世界第七位,佔世界總儲量1400億噸的4.7%;原油探明程度不足34%,凝析油探明程度不足15.6%;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47.5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儲量149萬億立方米的31.9%
俄羅斯油氣資源雖然豐富,但從地理分布上來說不十分合理,絕大部分儲量集中在西伯利亞,遠離國內石油天然氣的主要消費中心,僅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原油儲量就佔全俄的75%左右,其次為蒂曼-伯朝拉地區。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個地區。其北部沿海及近海地區將是有希望的原油蘊藏區。天然氣也主要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地區,其探明儲量佔全俄的80%左右;其次為伏爾加-烏拉爾區、科米自治區共和國、北高加索等地。在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利用程度低,僅為3%和9%,而在石油天然氣消費水平高的地區,儲量開發利用程度已超過50%,發現新油氣田的幾率大大降低。
俄羅斯共有8個大油氣區,其中主要油氣區有5個:①西西伯利亞大油氣區。西西伯利亞油氣區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油氣資源十分豐富,1988年最高產量達4.1億噸。該區共發現300多個油氣田。已開發的油田主要集中在鄂畢河中游地帶的下瓦爾托夫斯克、蘇爾古特油田區和薩伊姆油區。②歐洲的伏爾加-烏拉爾大油氣區。該油氣區位於俄羅斯西部,面積約78萬平方千米,1970年最高產量達到2億噸。該區共發現900多個油氣田。其石油產量僅次西西伯利亞,位居第二。③蒂曼-伯朝拉盆地。該盆地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東北部,它是俄羅斯繼西西伯利亞、伏爾加-烏拉爾之後的重要油氣產區和遠景區,共發現油氣田70多個。④東西伯利亞大油氣區。該油氣區位於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預測石油儲量為115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4萬億立方米,目前只探明很小一部分,是繼西西伯利亞大油氣區之後將要開發的另一大油氣區。已發現幾十個油氣田,成為俄羅斯重要的油氣產能接替地區。⑤俄羅斯周邊海域大陸架含油氣遠景。俄羅斯周邊海域面積620萬平方千米,其中水深200~300米大陸架面積45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海洋大陸架面積的13%。據地質學家預測,上述大陸架面積中的80%,即360萬平方千米為含油氣遠景區。
俄羅斯周邊海域油氣潛在可采資源量可達900億~1000億噸(摺合成原油),比北海油氣儲量大6倍。石油和天然氣比例中,天然氣的預測資源量又佔有絕對優勢,石油佔比重不超過15%~20%。根據俄羅斯政府制定的計劃,到2020年俄羅斯在大陸架探明的油氣儲量有望分別達到130億噸和20萬億立方米
㈧ 曾經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蘇聯,是如何被瓦解
說起沙特這個國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個石油富國。說的沒錯,沙特確實是世界聞名的石油富國。但這僅僅是幾十年的歷史而已,有人說過一句話「如果西亞各國沒有石油,那和非洲也沒什麼區別。」這句話雖然偏頗,但也基本就是這樣。很多人不知道,蘇聯曾經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同樣是出口石油,為何蘇聯始終玩不過沙特。
一、石油資源大規模使用於一戰,當時沙特各國沒有優勢
其實石油這個東西,古人們很早之前就發現了,只是感覺當時沒用而已。例如宋朝的沈括就曾經發現了石油,可是當時的大宋王朝一點也不需要石油。西方各國也差不多,雖然西方各國探險家也曾發現石油。但是在以煤炭為主要資源的時代,石油的地位很低。直到內燃機的出現,石油才開始成為主要資源。不過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在石油尚未大規模推廣之前。沙特等國家雖然儲藏著大量的石油資源,但這些國家的生活水平當真不比非洲強多少。在一戰的過程中,大量新式武器出現,例如戰機、坦克等等。這些武器通常都以內燃機為驅動,在這樣的情況下,石油的地位開始上升。沙特等石油國的石油基本上抖儲藏在地表很淺的位置,所以開采難度並不大。
在一戰結束以後,蘇聯開始出現。起初蘇聯的石油重心並不在西伯利亞,而是在巴庫地區,當時西伯利亞還沒有發現石油。在二戰的過程中,各國對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大,進而確定了西亞各石油國的地位。西亞各個石油國的石油畢竟都在淺層,開采難度都很小。在二戰結束以後,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來臨,西方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漲。當時的蘇聯雖然並不缺石油,但也無力對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亞各個石油國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國家。變數出現在1973年,就在這一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由於同為阿拉伯國家,海灣石油國為了抗議西方各國援助以色列,決定以石油為武器反擊。海灣各國一方面大幅度降低石油產量,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就在此時,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超級油田。
二、蘇聯石油曾經非常暢通,但是價格始終不如沙特
海灣各國降低了石油的產量,但是西方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各國必須尋找新的石油供應國。很不幸,它們只能去買蘇聯的石油。蘇聯依靠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逐步成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蘇聯開始與美國全面爭霸,而且處於戰略攻勢。其實蘇聯也並不是沒有問題,蘇聯的糧食一直歉收,蘇聯需要拿出一部分賣石油的錢,轉手去買美國的糧食。請注意,蘇聯石油都在地表深層,開采成本比較高。但在高油價的驅動下,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從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國際油價一直居高不下。在這一段時間里,蘇聯的國力達到了鼎盛。但是月滿則虧,進入80年代中期後,國際油價開始瘋狂的回落。
由於壓制了石油產量,沙特等石油國的日子也不好過,沙特甚至背負了300多億美元的債務。在80年代中期,沙特與美國達成了一系列協定。由於已經談攏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國開始大幅度提高石油產量。國際油價在1年之內,從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國的石油開采成本低,價格低沒有關系,可是蘇聯石油的開采成本太高,石油價格下跌,這嚴重擠壓了石油帶來的利潤。到了1987年,蘇聯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現了賠本的情況。蘇聯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53%,軍費開支卻是美國的兩倍以上。長期的高額軍費給蘇聯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為支撐。
在漫長的時間里,蘇聯過度依賴重工、軍工的嚴重畸形經濟結構,早已為其發展種下了不良的種子。在國際油價下跌的大背景下,蘇聯人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機,以至於輕而易舉地被一次油價大跌擊倒,這背後也潛藏著長期以來的執政失誤。
對原油,銅,天然氣等貴金屬投資有興趣卻無從下手或者已經在接觸卻並不理想的朋友,添加麗莎品金微信:473562950,獲取每日投資獲利資訊。行情走勢分析,交易策略指導。
㈨ 評價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的石油和糧食狀況
石油肯定是不缺的。蘇聯一直是石油輸出國。糧食一直都在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