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化學式是什麼
石油是混合物,嚴格說沒有單一的化學式。石油中的主要元素是C和H。石油是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性質
具有代表性的大慶石油屬低硫石蠟基石油,已開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這種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較高,屬低硫環烷一中間基。其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也富含環烷烴與芳香烴,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餾分的凝點及硫含量均較低,酸度較大,產品需鹼洗。減壓渣油經氧化後可生產石油建築瀝青。
② 石油的分子式是怎麼表達的
是有中含有很多種物質,是一種混合物,沒有固定的分子式、熔沸點,含有烷烴,環烷烴、烯烴等等構成
③ 如何用化學分子式來描述石油
石油是有多種脂肪烴、芳香烴等組成的混合物,而化學分子式或是對單一的或一系列的物質,一般原油都是經過煉油裂解等方法處理後才能使用的。石油初步處理後得汽油、柴油、機油、瀝青、石蠟等,而這些成分的組分是隨不同產地的石油而不同的,並且這些仍然是混合物。不知道你到底要模擬石油的什麼參數,要模擬的話,你得先摸清楚你所用石油的基本成分及大致比例。
④ 有誰知道,汽油,柴油,煤油的分子式是多少
汽油,柴油,煤油都是混合物,沒有分子式
汽油主要是由C4~C10各族烴類組成
柴油主要是含9~18個碳原子的鏈烷、環烷或芳烴
煤油主要是含11~16個碳原子的烷烴、環烷或芳烴
⑤ 石油的化學式是什麼
石油是混合物,嚴格說沒有單一的化學式。
石油中的主要元素是C和H。石油是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石油性質
具有代表性的大慶石油屬低硫石蠟基石油,已開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這種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較高,屬低硫環烷一中間基。其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也富含環烷烴與芳香烴,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餾分的凝點及硫含量均較低,酸度較大,產品需鹼洗。減壓渣油經氧化後可生產石油建築瀝青。
⑥ 石油分子式有機物
1.甲烷 CH4 (電子式太麻煩)(結構式打不出) 正四面體
2.乙烯 C2H4
⑦ 石油的分子式是什麼
石油的成分很多啊 主要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⑧ 石油的分子式是什麼
石油是一種混合物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
⑨ 石油主要成分的化學式
石油是混合物,嚴格說沒有單一的化學式。石油中的主要元素是C和H,C和H組成的化合物稱為烴。除C和H還有少量的S、N、O、Ca、Mg、Fe等其他少量雜原子。如果非要寫化學式,參考下面這個吧:CnH2nSxNyOzXXX.
⑩ 石油的化學式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1]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1]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
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1]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1]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
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4]
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4]
元素組成
石油之所以在外觀和物理性質上存在差異,根本原因在於其化學組分不完全相同。石油既不是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單質,也不是由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而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多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因此,其性質就不象單質和純化合物那樣確定,而是所含各種化合物性質的綜合體現。[6]
石油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碳和氫,碳氫化合物也簡稱為烴,烴是石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對象。[6]
石油中所含各種元素並不是以單質形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結合的各種碳氫及非碳氫化合物的形式而存在。[6]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2]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烴而二次加工產物中常含有數量不等的烯烴和炔烴。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7]
此外,石油中所含微量的氯、碘、砷、磷、鎳、釩、鐵、鉀等元素,也是以化合 物的形式存在。其含量雖小,對石油產品的影響不大,但其中的砷會使得催化重整的催化劑中毒,鐵、鎳、釩會使催化裂化的催化劑中毒。故在進行石油的這類加工時,對原料要有所選擇或進行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