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危機對糧食有什麼影響
擴展閱讀
石油卡掛失了怎麼找到 2025-05-12 17:44:33
社交媒體產品哪個好 2025-05-12 14:24:51

石油危機對糧食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 2022-08-05 17:09:10

❶ 什麼是石油危機,石油危機對國家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為什麼

什麼是石油危機:
20世紀50年代起,石油成為美國的主要能源,進口石油日增。從中東進口大量石油價格長期在每桶2元以下,廉價的石油成為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中東產油國早就對低廉的油價不滿。1973年,阿拉伯產油國對美國實行禁運,同時大幅度提高油價。沉重打擊了美國的經濟,也影響到美國人民的生活。

影響:
沉重打擊了大量依賴進口石油的美國經濟,也影響到美國人民的生活。此後,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節能措施,並開始研究太陽能等新能源。

❷ 能源危機的危害性有哪些

由於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傳統化石能源枯竭,同時新的能源生產供應體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運輸、金融業、工商業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問題統稱能源危機。 根據經濟學家和科學家的普遍估計,到本世紀中葉,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資源將會開采殆盡,其價格升到很高,不適於大眾化普及應用的時候,如果新的能源體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機將席捲全球,尤以歐美極大依賴於石油資源的發達國家受害為重。最嚴重的狀態,莫過於工業大幅度萎縮,或甚至因為搶占剩餘的石油資源而引發戰爭。 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國、加拿大、日本、歐盟等都在積極開發如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將注意力轉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氣)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時,氫氣、甲醇等燃料作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廣泛關注。目前國內外熱情研究的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就是此類能源中介應用的典型代表。 能源是整個世界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最基本的驅動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自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安全問題就開始出現。1913年,英國海軍開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為動力時,時任海軍上將的邱吉爾就提出了「絕不能僅僅依賴一種石油、一種工藝、一個國家和一個油田」這一迄今仍未過時的能源多樣化原則。伴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漸與政治、經濟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兩次世界大戰中,能源躍升為影響戰爭結局、決定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法國總理克萊蒙梭曾說,「一滴石油相當於我們戰士的一滴鮮血」。可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時便已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20世紀70年代爆發的兩次石油危機使能源安全的內涵得到極大拓展,特別是1974年成立的國際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穩定石油供應和價格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國家也據此制定了以能源供應安全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在穩定能源供應的支持下,世界經濟規模取得了較大增長。但是,人類在享受能源帶來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利益的同時,也遇到一系列無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戰,能源短缺、資源爭奪以及過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目前世界上常規能源的儲量有的只能維持半個世紀(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維持一、兩個世紀(如煤)人類生存的需求。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0億,比上個世紀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費據統計卻增加了16倍多。無論多少人談論「節約」和「利用太陽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氣井」或者「發現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應卻始終跟不上人類對能源的需求。當前世界能源消費以化石資源為主,其中中國等少數國家是以煤炭為主,其它國家大部分則是以石油與天然氣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專家預測石油、天然氣最多隻能維持不到半個世紀,煤炭也只能維持一、兩個世紀。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常規能源結構,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都日趨嚴重。 當前世界所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呈現出與歷次石油危機明顯不同的新特點和新變化,它不僅僅是能源供應安全問題,而是包括能源供應、能源需求、能源價格、能源運輸、能源使用等安全問題在內的綜合性風險與威脅。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能源生產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費佔世界總消費量的l/10,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又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發展經濟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比較突出。近年來能源安全問題也日益成為國家生活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日益成為中國戰略安全的隱患和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能源消費量的急劇上升。自1993年起,中國由能源凈出口國變成凈進口國,能源總消費已大於總供給,能源需求的對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在中國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結構性矛盾日益成為中國能源安全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就可預見的未來來看,汽車不會大量減少的,但是石油危機的確會對汽車業有一定的影響,比如開發新型汽車(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氫動力、太陽能等)以減輕對石油的依賴,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汽車使用(主要是指私家車)以節約燃料等,但是總的來看不用擔心汽車減少這個問題。

能量守衡定律:能量既不會產生,也不會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

植物吸收太陽的能量成長起來,動物吃掉植物補充能量,同時動物的排泄物也是植物的肥料,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動物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植物和動物是互相補助的關系,二者相互依靠才能生存。

所以因為有太陽的能量,才會有植物和動物,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都來至於太陽

我建議國家要鼓勵農民科學種田,減少資源浪費,多用動物的排泄物給植物施肥,再把不能被人食用的植物做為動物的飼料,讓能源在植物和動物之間循環。想辦法讓糧食的儲存時間更長,不讓糧食過快的腐爛變質。多使用太陽能,風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降低污染。計劃生育,保持植物和動物之間的平衡關系。人也不要過量進食,造成營養過剩,容易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等疾病,要保持健康體重才能更長壽。

❸ 石油危機的對世界影響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10天,阿拉伯幾個主要產油國宣布,將海灣地區石油價格提高17%。阿拉伯世界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而發動的石油戰正式打響,震撼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這次石油危機觸發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全球經濟危機,並對此後的世界經濟產生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等12個阿拉伯國家向以色列發動「齋月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配合戰爭,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戰爭爆發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輸送港口西頓。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
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伊朗決定,將海灣地區的原油市場價格提高17%。國際石油市場一片恐慌,標志著第一次石油危機的開始。10月17日,阿爾及利亞等10國參加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部長級會議宣布,立即減少石油產量,決定以9月份各成員國的產量為基礎,每月遞減5%;對於美國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國家的石油供應,逐月減少5%。10月18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阿布扎比酋長國決定完全停止向美國輸出石油。接著利比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都先後宣布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短短三天,阿拉伯各產油國連續採取了三個重要步驟,給西方國家來了個措手不及。
1973年12月,歐佩克組織中的阿拉伯成員國宣布收回原油標價權,並將其基準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從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國際油價從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武器,沉重打擊了嚴重依賴石油的世界經濟。當時,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200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門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閉。尼克松總統還下令降低總統專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
美國國會則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的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生產力增長都明顯放慢。而發動石油戰爭的阿拉伯國家卻因此增強了經濟實力,據統計,僅提價一項,就使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億美元。
1978年12月,伊朗發生推翻巴列維王朝的革命,從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場每天短缺500萬桶,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10,致使油價動盪和供應緊張。到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兩國石油生產完全停頓,終於使油價創下每桶41美元的紀錄,從而釀成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致使尚未從第一次石油危機造成的經濟危機中恢復元氣的世界經濟再一次陷入大規模的嚴重經濟危機。
石油危機促使西方改變經濟戰略,調整經濟結構,以減少石油危機的影響。西方還被迫加快了新油田的勘探開發。由於各國積極開發油源,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產量在1982年超過了歐佩克組織。石油危機促進了節能與環保產業的發展。同時,到20世紀80年代前期,美、德及日本等國還逐步建立起大量的戰略性石油儲備。
盡管各國防範石油危機的意識日益增強,但石油危機仍然無法完全避免。1990年海灣戰爭和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也引發了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盡管由於國際間防止石油危機形成的機制日趨完善,但在能源需求和供給日趨緊張的情況下,石油危機的陰影仍然無法消除。「石油安全」已經成為各國緊要的戰略問題。

❹ 石油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隨著美元在某些國家的過快貶值,石油在瘋狂的上漲,糧食產量在全世界的減產,已開始給全球的許多國家帶來了,直接的亂象了.美元兌人民幣已經在6.8元左右了,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在中國的許多外資企業,如果能挺過今年,也許明年會有機會出頭,如果挺不過今年,那就只好關門大吉了. 隨著人民的幣的一路飄紅,而越南盾的一路滑落(至6月23日止,黑市交易價為1美元/17600越南盾左右),將給整個亞洲和世界帶來新一輪的通貨膨脹,由於出口企業的原材料,都是以人民幣來購料,但是出口到美國的價格卻並未有多大變化,這導致大部份出口企業的產品成本上漲,但是以美元結算的國際金融體系的不平衡波動,造成目前至少中國每天的外匯儲備要憑空蒸發幾十億美元.而這種由美元體系建立的石油經濟,糧食經濟等象瘟疫一樣,迅速影響著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和美元外匯儲備多的國家. 目前,中國作為世界最多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在亞洲的各發展中國家裡頭,可能是損失最大的一個國家. 由於人民幣不斷的升值,造成國內的通貨膨脹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因為,中國人的人民幣升值,並沒有給中國人帶來好處,中國人並沒有太多機會用這個優勢去消費美國的產品. 同時,當全世界其它的國家都在跟美元體系的波動相關聯時,也間接地幫助美國消除了次貸危機的壓力,這也是美國人想控制的局面,但是如今只能看運氣的實際情況,因為他們的手也再無法伸這么長了,連美國都無法控制局面,那麼中國這個世界美元儲備第一的國家,也只好跟著美國跳迪斯科了.

如今,石油已漲到了145美元左右一桶,前幾天,有石油輸出國,曾戲稱可能漲到300美元一桶,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那對於中國來說真的不是一件什麼好事了.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能源消耗國,手中原來的美元能買的石油也越來越少了.美元也就越來越不值錢了,隨著石油輸出國的對美元疲軟情況的擔憂,對價格的提高,以避免貶值帶來的壓力,將是給石油需求大國,美國.中國.日本等能源消耗大國,帶來更大的能源危機,這也就間接的造成了發生能源戰爭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了.
曾經有人說,美元上漲和下降,對中國人沒什麼影響的說法.如今,可能再也不成立了:石油對當今各國的通貨膨脹影響: 當你們的汽車在路上跑時,一公里需要2元成本時,你還能說與你沒有關系嗎?(當然現在還沒到這個價位,在此只是比方.如果以100公里平均10升油,如今的97#汽油/6.7元升左右;柴油6.3元升左右),我們公司的一台東風神行2.4商務車,每跑100公里,需油12升左右,按現有油價格計算,每公里需已經0.8元了。如果是私人的車,特別是按揭一族,每天平均跑20公里,油錢16元 + 保險費天/12元左右 + 養路費天/2元左右 + 每天個人生活費10元 + 每天按按揭車費用30元 + 社交及個人日常費用平均天/10元 = 80元 , 這些費用只是個人供車的人士,不包括其養家糊口支付的費用。 當一個公司的汽車開支,以前每個月開支是2萬元,現在是3萬元甚至4萬元,你們還能說對公司的健康發展沒有影響嗎?當石油產品材料,由原來的幾千元/1噸,漲到現在的二三萬元/噸,你還能說對公司的產品價格沒有影響嗎? 可是我們出口到美國的或者世界各國的產品均是以美元結算的佔70%大多數以上,如果是以人民幣結算的情況下,那麼人民幣升值反之則是真的對中國來講是好事.特別是我們要多進口外國貨,全部要用人民幣兌美元的比例,用人民幣支付.所有石油產品,也用人民幣結算,這樣中國的人民幣升值,才有可能給中國帶來一些真的實惠,否則象現在這種牆里開花牆外香,除了中國政府拿了一大筆廢紙在手上,隨時隨著各種能源的高速漲價(這其中包括石油),中國的手頭上的美金最終會變成過期的船票,分文不值!
我在2007年的12月份就提出過中國政府要大量購進黃金和保值的能源產品,但是卻有一些不知是不是網特的人員,公然說我賣國和扯淡等甚至更惡劣的語言. 其實,作為一個中國的平凡民眾,都能看到的情況.我不相信中國的政府看不到嗎? 國家領導人真的不知道這些情況嗎? 我看不是,主要是真正的賣國精蠅太多了,這些人中有許多是在國外讀書回來的,腦袋裡早就裝滿了西方社會那種變質的優越感,彷彿自己也是外國人,在一些場合下甚至動不動就說你們國內人怎樣怎樣,他們完全忘了自己的父母或者是祖先曾經也是中國人,甚到如今有的人也還是中國人的身份,只不過因為出了趟國留了個學,鍍了一層金.就自以為變成了一等公民,而成天地在自己有機會施展時,以國外的一套來進行企業或者政府的實務管理,這樣的人多了,被這樣座陣的公司.機關.政府公務員佔領的領域多了,多到中國的最高領導層都沒辦法控制的局面,中國危矣! 如不能及時從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對最主要的經濟領域和國家戰略單位的一把手進行一次清理,中國將會用十年或者是二十年發展的時間,來為這些民族敗類買單.

一個沒有民族危機感的國家,是極端危險的.改革開放後,國人才剛剛開始能吃上飯,可有些所謂的精蠅們,卻已經「國內房子住不了,國外房子又找好,家裡養個黃臉婆,二三四奶竟賽包,一頓飯局以萬計,一隻寵物賽百民,一部小車上千萬,一股黑勢鎮八方。」這樣的公務員多了,這樣的精蠅多了,如果國家再不去整治,未來真的很渺茫了。
我不喜歡日本人,但是正是因為日本人全體國民都有一種危機感,所以他們的產品和經濟成為了世界上第二的地位,連美國都不得不服日本人的創造力,而正是因為日本人有了危機感,他們才會去拚命吸取別國的能源,並且不斷地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先廉價買回能源,作為國家的戰略能源也好,未來生存能源也好,反正是用花紙去買回來他們最需要的實物。而不是,象中國的某些官方機構或者是個人,用花紙買回來並不比國產貨好的「高級設備」,高級轎車,等等。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產品呢?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象我們這樣的一介平民,既使有再多的好建議的想法,也只能在網上發發牢騷,根本沒有任何人去關注,最多有幾個有同感的憂國憂民之士,跟一個貼那就是作者找到知音的最大回報了.糧食產品對各國的經濟及社會穩定的影響: 當糧食產品,食用油每1升/25元時,你會說與你沒關系嗎?(現在已經普通食用油5升桶裝/75元左右);當普通大米漲到3元/斤時,你還敢說與你沒有關系嗎?(如今已經漲到1.5元/斤了),6月23日的央視的「國際時訊」新聞報道,《人民日報》記者任志彥在印度了發回的最新報道,印度的大米已經漲到44盧比1斤,而去年的這個時候是20多盧比1斤,在印度中產階級的人現在是一天吃2餐飯,貧下中農連一餐有的都吃不上了,有的農村家庭連鍋都揭不開了。盧比兌換人民幣和美元的價格如下:
1 盧比 = 0.1903 元人民幣 , 1 元人民幣 = 5.2556 盧比
1盧比 = 0.02299 美金 , 1 美金 = 43.495 盧比 如果中國的大米漲到印度這個價格,大約是6.8元/斤時,可能月收入/低於2000元以下的家庭(3口之家),真的是同印度一般情況了。

而現實情況,好在中國出了個科學家袁隆平教授,用最少的土地養活了13億人民,最其碼沒有讓這13億人民受餓,這是他老人家創造的世界奇跡,也是保障了人民其碼能吃上飯的最低生活要求。在我們故鄉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土地成片荒蕪無人耕種,留守的都是老幼病殘,有老人的除了一年種一季稻,可以夠一家人一年的吃飯就夠了。其它的什麼作物都不再種了,比如早些年自家都還會種的油菜籽,小麥,棉花等。現在基本上,都沒有種了,除了種幾粒谷,其它的什麼生活物資也都是全靠在外打工的兒女寄錢回家給他們到鎮上去買。而鎮上的物價,有一半以上比深圳經濟特區還要貴許多。不過總算還好,中國農村起碼還有糧食可以自供。 但是,象一些非洲國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在飢餓中渡過的,有許多兒童由於得不到足夠的食物最終被餓死或長期的營養不良而病死。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國家,現在記不清是哪一個國家,那裡人民為了填飽肚子,去山上挖一種什麼泥,用它做成泥餅來充飢。這樣的國家,連最起碼的連的糧食是什麼都是一種奢侈的想法。 隨著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都在以糧食來提煉能源產品,以填補國內的能源危機情況。其實這是一種公然的反人類生存行為,在他們口口聲聲說中國的發展過快,導致世界能源及原材料價格飛漲的混帳話中,完全忘卻了自己正在用反人類生存法則的方式,向不發達國家和貧窮國家炫耀著自己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中國人正當地合理合法地使用能源,卻被他們想方設法的妖魔化。 由於美國這樣的無賴流氓國家的操控,導致人們連吃飯也在漸漸成問題了。原來早晨喝的豆漿,還有一點顏色,可如今只能喝能照見人影的豆漿了,因為黃豆已漲到5元一斤!原本可以吃到一個拳頭大的饅頭,現在只可吃到三分之二拳頭大的饅頭,因為麵粉也在快速漲價!原本可以喝到有點綠豆影子的綠豆湯,現在只可以喝到大部分靠放調味料的綠豆湯,因為綠豆已漲到六七元錢一斤!原來,可以吃老遠聞見香味的菜籽油,如今只可以吃到沒有任何味道價格卻貴得嚇死人的調和油,而且還是什麼轉基因產品。總之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多到國人都麻木了,因為說什麼都是在放屁,政府好象總是在為商人考慮得多些。金龍魚油漲價毫不憂豫地批准,等到中國的企業來申請,又不再批准了,留給金龍魚一個有道德良心的商家之美譽。 其實真正影響全球糧食危機的國家,要從糧食產量上來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居壟斷地位,僅美國一國,糧食年出口量所佔全球份額常年穩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麥更高達60%。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出口國和乙醇燃料生產國。美國現有耕地面積1.9億公頃,由於生產效率高,農產品過剩,長期採取部分土地休耕制度,一旦需要可很快復耕,且目前多數土地每年僅一熟,而其氣候條件完全可一年兩熟,可見國際「糧荒」和糧價上漲其實仍處在可控的局面,而控制手柄就掌握在美澳等國,尤其是美國手中,一旦它們決定增加糧食種植面積,或提高糧食戰略儲備量,危機就會緩解。美國掌握了世界糧食市場的控制權,糧食進口國將受控於美國是國際市場糧食短缺造成的必然趨勢。美國每年都在不遺餘力地向印度推銷其農產品,而印度為了保護自身農業和農民的利益,拒絕大量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力圖實現糧食自給。控制和反控制的斗爭始終在大國之間反復較量。 印度目前是一個由糧食「出口國」衰落為「進口國」的反面教材。印度在糧食生產上走的彎路,值得很多國家來吸取教訓。印度在過去很長時間里一直維持了糧食自給自足的狀態,但是自2005年開始,印度的糧食安全問題開始逐步顯現,糧食的產量也開始無法滿足國內人口的日常所需。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印度政府於2006年7月首次從「小麥出口國」變成了「小麥進口國」,進口了300多萬噸小麥以緩解國內的糧食危機。2007年,印度又連續第二年從國際市場進口了小麥。印度農業委員會的一個官員告訴記者,辛格政府已經認識到糧食生產低迷「已經嚴重威脅到印度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糧食安全甚至比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安全對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重要」。 由於最近糧食價格的瘋狂上漲,「糧食暴動」情況開始威脅各國政府的生存,這種情況也許就會以戰爭的狀態在這些國家蔓延開來,這是一場人類為了生存的戰爭,尤其是「飢餓騷亂」已經波及到與美歐各國利益緊密相關的地區,比如北非和南亞。在北非地區,激進的伊斯蘭武裝分子正利用糧食危機壯大自己的力量。而在南亞,在巴基斯坦1月份舉行的議會選舉中,選民們給了總統穆沙拉夫領導的政黨沉重一擊,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很多人無法忍受高漲的糧價,並將之歸咎於政府。「我們關心恐怖主義和其他事情,但是首先我們關注的是基本生活需要,」伊斯蘭堡24歲的護士阿加蒂說:「人們希望找到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

中東是另一個熱點。在約旦,主糧價格也在一年之中上漲了60%.「我的蔬菜幾乎賣不出去了,」海珊布雷迪說,他在約旦首都大清真寺附近經營一個攤位,「這樣下去可怎麼行呢?」阿卜杜拉國王擔心1996年出現的「糧食暴動」卷土重來,當時憤怒的市民攻進了卡拉克市的警察局。葉門政府更加憂心忡忡。葉門人的平均收入只有每天1.86美元,政府還得面對索馬里難民潮以及北方的部族沖突和連續不斷的恐怖主義威脅。糧價上漲如同火上澆油。自今年2月份起,葉門小麥的價格翻了一番,大米和食用油的價格上漲了五分之一。自3月末起,麵包價格引起的沖突已經導致數人死亡。過去一個季度以來,黎巴嫩的食物價格上漲了145%,敘利亞上漲了20%.「連過去不值什麼錢的歐芹,價格也突然漲到原來的三倍,」大馬士革一名居民抱怨說。 即便是在像迪拜這樣富庶的地方,糧食危機也有重大影響,那裡的超市保證至少在一年內不會對20種主糧提價。顯然,許下這樣的諾言是為了防止在當地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建築軍團」中引發不滿和恐慌。沒有這些建築工廠,迪拜正在忙著建設的那些氣勢宏偉的酒店、博物館和藝術島都將化為泡影。這些外國工人薪水豐厚,但是以當地貨幣迪拉姆支付,與正在貶值的美元捆綁在一起。在摩天大樓和購物中心的陰影下,海灣地區全球化的受益者們幾乎不能應付這場「食物暴動」。「與其他地方相比,不滿、憤怒在中東地區帶來的後果更加具有地理政治學意義,更加嚴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工作人員羅賓洛奇說。結束語: 石油.糧食.美元正在越來越多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朋友,你們准備好了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去嗎? 總之家住農村的朋友,請千萬要叮囑家中的父母,糧食不要忙著拿去換幾張紙呀!存糧比存錢更來得實惠些!! 糧食永遠不會貶值. 新糧出來再賣舊糧吧!塗光明

❺ 石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也可能對環境帶來破壞。海上探油和開采會打擾海洋環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壞環境最大。油輪事故後泄漏的原油或提煉過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和許多其它地區脆弱的海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石油燃燒時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每能量單位石油釋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煤,但是高於天然氣。但是作為交通用燃料要減少焚油導致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發電廠才能夠裝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單個車輛無法裝配這樣的裝置。

雖然現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還不肯定和有爭議。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

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5)石油危機對糧食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在過去數十年中開採石油以及其副作用為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導致了巨大的問題。在有些地區土著居民被驅逐,在分配石油帶來的財富上也可能有些地區造成巨大的沖突。

外部的干涉和對沖突某一方的支持則導致更多的暴力。比如在阿爾及利亞平均每周就有約500次暴力沖突。

目前石油是現代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原料。絕大多數運輸工具使用石油及其衍生品驅動,此外石油還被用來發電,它也是化學工業重要的原材料。諸多國家有戰備儲油制度。

❻ 糧食和石油到底有什麼關系

糧食和石油價格的趨勢都與美元反向相關,即美元漲,他們降,反之亦然.

❼ 請大家和我說說糧食與石油能影響一個國家的什麼越詳細越好

這個問題很大,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美國福特政府時期的國務卿基辛格說過一句話,「掌握石油,就掌握所有的國家;掌握糧食,就掌握了所有的人;掌握了貨幣,就掌握了整個世界!」這句話絕不是危言聳聽,從這句話里你可以看出你所說的那些東西的分量。先說石油,石油的價值不單單是能煉成汽油,它的衍生物有很多很多,而且跟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毫不誇張的說人的衣食住行跟石油有密切的關系,沒有他你是寸步難行。正是這種不可或缺和難以替代的依賴性,使它有很高的價值,於是就成了投機倒把的商人手上最有效的斂財工具。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它是不可再生資源!此外,美國的次貸危機和經濟的衰退使得美元大幅貶值,但石油的價值沒有貶值,它需要達到沒貶值時候所獲取的利潤或更高的利潤時,它就不可避免的要抬高價格。你所說的會不會因為石油和糧食而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個人認為為了糧食的原因不會太大,因為它是可再生的,而為了石油是很有可能的。伊拉克戰爭不就是個例子嗎,前兩天的新聞說是各大石油公司已經和伊拉克簽訂了開采計劃,戰爭邪惡的本質是再也握不住了。鳥為食死,人為財亡嘛,石油作為世界公認的黑黃金,不免會成為人們爭相掠奪的財產,戰爭也成為不可避免的。中國最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有4個,1.台海問題2.釣魚島問題3.中印克什米爾問題4.南海問題。如果中國和日本為了台海問題打了起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台灣海峽掐斷了日本和西亞的海上貿易往來,包括最重要的石油貿易,如果中國和東南亞、越南有什麼戰事,肯定是為了南海的石油!

糧食的上漲也有上面的一些原因,它是生活的所必須品、美元貶值,此外通貨膨脹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何謂通貨膨脹,就是紙幣的發行量大於實際的需要量,因為貨幣都是有所對應的黃金量的,打個比方吧,如果貨幣發行量大於所現有的黃金量的一倍,那麼就是說現在的紙幣只能代表原有黃金量的一半價值,理所當然,為了得到另一半的價值,你就必須付出雙倍的紙幣,也就是說物價上漲了一倍。

以上的內容就是我自己對問題的一些看法,因為我年齡有限,閱歷有限,看問題可能不是太全面,望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