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精神八個字是什麼
石油精神八個字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在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發展歷程中,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苦幹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一直都是石油石化行業的靈魂和根基。
抗戰時期,長期低產的延長油礦在紅軍到達陝北後得到較快發展,開始振興,為抗日戰爭和隨後的解放戰爭做出特殊貢獻。石油人在埋頭苦幹中孕育出「石油精神」的火種。
愛黨愛油,為黨為油。為新中國「解圍」,為現代化建設「造血」,石油人走遍祖國大江南北,蹚過老君廟的石油河、頂著准噶爾的風沙、冒著柴達木的嚴寒、翻過川中的重重大山……「石油精神」的火炬越燃越旺。
㈡ 如何立足崗位實際,大力弘揚石油精神,不斷豐富完善柴達木石油精神新時代內涵,根植憂患意識,樹牢「效益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30
㈢ 石油精神是什麼呢
「石油精神」的內涵如下:
「石油精神」是一種歷久彌堅、執著篤行的信念信仰;是一種實實在在、恪盡職守的態度作風;是一種超越小我、奉獻報國的價值選擇和情懷堅守。「石油精神」的永恆生命力來自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斷的實踐。
相關書籍:
(1)《弘揚「石油精神」學習讀本》,2016年9月,石油工業出版社。
(2)《石油精神讀本》,2019年11月,中國石化出版社。
(3)《石油精神——文獻石油70年》,2020年6月,石油工業出版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石油精神
㈣ 新時代海油精神包括
新時代海油精神以「愛國、擔當、奮斗、創新」為核心。多年來,中國海油黨組把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弘揚石油精神。在傳承與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總結提煉了以「愛國、擔當、奮斗、創新」為核心的海油精神。
新時代海油精神包括
石油精神和海油精神是「傳承和發展」的關系。石油精神是海油精神的「根」與「魂」,海油精神是石油精神在海洋石油工業領域的實踐、發展和傳承。
石油精神和海油精神是「守正和創新」的關系。平時講的「守正」,守的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石油精神之正,是「愛國、擔當、奮斗、創新」的海油精神之正。
㈤ 石油精神是什麼啊
石油精神是自強不息、頑強拼博。中華民族精神,也就是王鐵人精神,全國學大慶的大慶精神。我們從電視劇中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王鐵人,而是成百成千成萬個王鐵人在戰斗、在拼搏。試想新中國成立初,我國一窮二白,能源供應十分緊張,特別是交通運輸上有兩大難點,鐵路上火車要燒煤,公路上汽車要燒油。
石油的來源說明
石油形成的學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主流學說,一種是生物沉積成油說。首先來看生物沉積成油說,這個學說的核心觀點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石油,是由遠古生物比如海洋生物、藻類等死後,其屍體沉積在海底,隨後在極其漫長的地質變遷中,這些屍體被掩埋起來,隨後逐步成為沉積層中的一部分,在之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在如此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就慢慢轉變為碳氫化合物,向上滲透,進入多孔的岩層中,聚合成為油田,隨後被開采利用。
再來看看非生物成油,這個學說認為石油的形成與生物無關,它認為地球本身的組成結構中,就含有碳氫化合物認為由於地下深層的高溫高壓環境下,無機碳和烴類經過化學作用而形成油氣,因而石油是自然存在的,並且還是屬於可再生資源,無需後來的生物有機體沉積。
㈥ 石油精神是什麼意思
石油精神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總稱,誕生於石油石化工業異常艱苦的創業時期,是石油石化戰線攻堅克難的重要法寶、奪取勝利的不竭動力。
在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發展歷程中,以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苦幹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一直都是石油石化行業的靈魂和根基。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大力弘揚石油精神作出重要批示,他強調:「石油精神」是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寶貴財富,什麼時候都不能丟!
事實確實如此,只要細細思考,我們就會發現,石油精神其實一直都未曾遠去。
石油精神在 「中國石油師」的堅實腳步里。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共和國的石油工業,正是發軔於王之渙詩中的這片荒涼悲愴的大漠。
甘肅玉門油田,早在1939年就已投入勘探開發,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產量最高、員工最多和工藝技術領先的現代石油礦場,解放前的產量占舊中國石油產量的95%以上。
1952年8月1日,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近8000名將士改編為「中國石油師」,集體轉業到石油戰線,翻開了石油工業史的第一頁。
面對重重挑戰,這支「石油師」發出了錚錚誓言:「我們是脫下軍裝的解放軍,不怕死,更不怕苦。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沒有一個是逃兵。」
其他:
石油精神在哪兒:在石油前輩的手拿肩扛、浴血奮戰里!
建國初期,國家經濟建設百廢待興。在那個時代里,尋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風霜萬里,顛沛流離,兼之物質匱乏,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對於石油人來說,面臨著技術人員匱乏、石油裝備落後、後勤補給奇缺等一系列問題。然而,困難嚇不到石油人。
沒有吃的,他們就摳鼠洞、扒樹皮、挖野菜、開荒種地;沒有用的,他們就「人拉肩扛」;沒有住的,他們就住在簡陋的帳篷、牛棚、馬廄里……
「沒有條件創作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為當時石油工人的真實寫照,他們用不屈的意志和瘦瘠的肩膀扛起了共和國工業的脊「梁。
㈦ 石油精神是什麼新時期如何弘揚石油精神
所謂「石油精神」是解放初,在大慶剛發現石油的,建設大慶油田的時候,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人為了建設油田,努力奮斗的精神。詳細可以網路一下鐵人五進喜和事跡,也就知道了什麼是石油精神。
㈧ 石油精神是什麼精神、具體內容是神馬
鐵人王進喜的精神 新中國石油建設剛開始時條件很艱苦以王進喜為首的一批石油工人和知識分子不怕勞苦甚至用生命換取祖國的建設成功
㈨ 什麼是新時代石油精神
到過茫茫戈壁,你才知道他們的魅力
到過油廠井場,你才知道他們會發光
走進他們,你才知道有這樣一種精神
艱苦樸素、砥礪奮進!
這就是石油人!這就是石油精神!
鑽井的過程會使用大量的鑽井液,這些鑽井液用完後和泥土、岩屑等一起排放就成為有污染性質的廢物。對於一般的廢棄鑽井液,最為常見的處理方法是採用固化法,即選擇一處場地,對廢棄鑽井液進行固化處理,這樣不僅會浪費很多土地,還存在著污染環境的風險。李興春所在的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團隊,通過一系列的探討與研究,成功實現鑽井液與廢物分離,鑽井液可以循環使用,廢物可以生產免燒磚、砌塊、基土等,這樣既可以實現廢物再利用,又解決了傳統處理方法帶來的「佔地、污染」等難題,達到了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的雙重目的。
今天,已是中國環保行業知名專家的李興春依舊在默默努力。提到自己為之奮斗的環保事業,他感慨頗深:「從1985年進入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至今,32年時間,我經歷了環保工作一步一步被國家、社會重視的過程。作為中國石油一名環保工作人員,我希望能從源頭、過程中把環保問題解決好,助推中國石油實現綠色發展清潔發展、成為世界頂尖企業。」
復合驅技術創新團隊:三十年磨一劍
三十年,你們只幹了一件事,石縫里洗油。這一洗,綠了油田發展的常青樹,白了小夥伴的少年頭。攻克世界級難題,把驅油技術演繹成創新藝術。以當驚世界殊的豪邁,引擎大慶百年之航。你們,傳遞了科技力量,更傳承了石油精神。
俗話說,上天難,入地更難。大慶油田經歷50多年的開發,已經到了高含水後期,采出的液體90 %以上是水。在這種條件下採油,相當於水中找油、水中撈油。採收率要提高一個百分點,不亞於百米短跑成績提高0.1秒的難度。
科技創新為老油田帶來新曙光。三元復合驅技術,可在水驅基礎上提高採收率20個百分點以上。
「1986年,大慶油田與法國國家石油研究院合作進行三元復合驅可行性研究,法國專家說我們大慶油田原油酸值太低,三元復合驅不適用,讓我們忘掉這個技術。」大慶油田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復合驅項目經理部經理程傑成說,「但我們並沒放棄,反而憋了一口氣要開展研究。」
三元復合驅從注配到采出,從技術完善到管理標准,涉及地上、地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程傑成和他的團隊,30年來,從當年的「小夥伴」一路拼到如今的「老夥伴」,多少次「山重水復疑無路」,他們卻「咬定青山不放鬆」,千磨萬礪,多次換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30年的「三元」圓夢之路,鍛造了一支石油科技的「夢之隊」,該團隊群英薈萃:培養中國石油技術專家7人, 16名地區公司專家,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和專業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其中博士32人、高級工程師119人。他們的成果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就有發明專利42件、實用新型專利15件、軟體著作權2件。
一次次挑戰科技極限,一次次勇闖世界難關,大慶油田30年的「三元」圓夢之路,正是大慶科技「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生動「現實解說」。由此也鍛造了一支石油科技的「夢之隊」,彰顯了中國石油前行的科技力量。
堅守自己的崗位就是最大的精神。
㈩ 石油精神是以什麼為核心
石油精神是以苦幹實干為核心。
無論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還是後期的「塔河精神」等都是在漫長的石油史中傳承下來的精神標桿,歷經時間的洗禮,歷史的沉澱,造就了偉大的石油精神。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石油精神,才有一代代石油人前赴後繼,艱苦奮斗,向著石油夢不斷前進。
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願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乾的奉獻精神等。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恆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