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石油污染是海洋最普遍也是最嚴重的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來自:第一,陸地上的各種內燃機和車輛。它們排放的含油廢氣經由大氣最終沉降入海,估計全世界僅汽車排出的廢氣每年就將180萬噸石油帶入海中。第二,港口、碼頭石油和石油產品的泄漏。沿海城市的工廠,尤其是煉油廠,也將大量石油帶入海中。近年來,儲油設施有所發展,目前有的國家已建成高60米、直徑82米、儲油能力達7萬噸的海底油庫。一旦發生事故,將給海洋帶來災難性的污染。第三,海上石油勘探、開采。全球石油最終儲量約2954億噸,其中約有1/3在海底。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在海上進行石油勘探,其中約23個國家開采海上油田。海上的鑽井、試油、井噴、事故性漏油,都會造成污染。據不完全統計,1955—1980年間,世界上共發生較大的海上鑽井事故131起。平均1000口油井要發生1次少量溢油事故,平均10000口油井發生1次油井事故。第四,海上石油運輸。現在世界每年石油產量約30多億噸,其中約5億噸來自海底油田,約10億噸從產地到消費地是通過海上運輸,並且運輸量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目前,世界上共有油輪4000多艘,其中20萬噸級以上的超級油輪約700艘。油輪在營運期間會排放出廢油和艙底油污水、油泥、燃油艙的壓艙水、油船的貨油艙壓艙水及洗艙水,輸油管及連接部位也會漏油。據估計,每年因人類活動進入海洋的石油約達1000萬噸。
在黑海,由於有5萬多艘海輪航行,每年因事故在海上泄漏的石油達到11萬噸,一些海域甚至漂浮著成片的油污,並形成油膜,對黑海環境造成很大的威脅。由於注入黑海的淡水較少,有專家警告,如再不採取措施控制污染,幾十年後這里將可能變成死海。
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重的是溢油污染。溢油量有時可達幾十萬噸,大量的石油瞬間溢散入海洋,危害嚴重。溢油主要來自船舶作業和船舶事故,以及石油平台、儲油和輸油設施的偶發性事故。油船事故溢油每年約40萬噸,占入海石油總量的10%~15%。其中約75%的事故發生於港口船舶正常作業,如裝卸油。但這類事故溢油量較小,其中92%以上小於7噸,每年的總溢出量不到2萬噸。而油輪碰撞與擱淺事故所造成的溢油,其中約有1/4都在700噸以上。1956—1980年,全世界發生100噸以上的重大溢油事故約101起。我國在1974—1984年期間發生的100噸以上的溢油事故為19起。
目前海洋石油污染最多的來源是油船海難事件。船舶,主要是油輪在航行途中因觸礁、碰撞、擱淺和失火等意外情況而遇難,所載石油全部或一部分流入海洋。在一般情況下,一旦油船沉入海中,油艙或油槽里的油料便通過甲板上的漏洞或裂縫源源不斷地流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海岸警備隊查明有61艘油船,總載油量84萬噸沉沒在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並不斷冒出油來。另外,船舶沉沒後,即使當時船舶油槽中的油品沒有泄漏,但在甲板被海水腐蝕穿孔之後仍然會泄漏出來。如1940年4月,一艘德國巡洋艦在挪威奧斯陸峽灣沉沒,到1969年才開始漏出油來。
② 海洋石油泄露為什麼不能點燃
海洋石油泄露為什麼不能點燃?至少有如下三個原因:
1、燃燒並不能將所有的原油都燃燒掉,部分的油和水混合以後是無法燃燒的;
2、原油並不僅僅是碳氫化合物,一般來說,原油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硫,然後後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3、回收後的原油(其品質和從地層開采出來的原油沒有什麼兩樣均為含水含鹽的液體混合物)經過油田地面設施的處理還可以繼續輸送到化工廠去加工。
所以無論泄漏多少原油都不能用燃燒的辦法來清楚。
擴展知識
海上石油泄漏問題的大多數解決方案都是:
1、物理處理:例如使用圍油欄,吸油材料,「油掃帚」,渦旋式海面清潔器。
2、化學處理:如噴灑分散劑,去垢劑,洗滌劑和其他表面活性劑,將海面油分散成微小顆粒,將其乳化,分散,溶解或沉澱在海床中。
3、生物處理:如利用微生物去除油膜。
雖然有著上述這些方法,但是我覺得不管是哪種方法,對大自然和海洋生態體系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而且這種破壞是連鎖的,持續不斷的,希望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了!
③ 海上石油泄漏為什麼不直接用火燒
可以試用這種方法
但是前提是水面油層達到一定厚度
要是油已經稀釋開了 就不好用火燒了
④ 海上漏油(如巨輪漏油)為什麼不用火燒解決污染問題
我是船機專業的,學過原油的化學成分基本都忘光了!原油本身就比較復雜(從原油中可以分解出來:瀝青、重油、柴油、汽油、滑油等),而且有很多的有害物質,對於海洋生物來說簡直就是災難,還有就是污染水域。火燒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不能根治!其中的重油、柴油、汽油可以燃燒,其他物質就不能了,可以採用油泵將油吸入船上,再進行油水分離可以很好的解決。由於原油的化學性質,原油不易燃燒,如果要讓原油燃燒需要加入其他的化學原料使其易燃,其次水具有流動性,加入多少試劑怎麼加這也是一個難題,另外加入其他的化學試劑對於水體又是再污染,會使水生物死亡,破壞生態平衡,加大了原油泄露都自然的影響,所以原油一般不採取燃燒的方法!
⑤ 海上採石油為何要把天然氣燃燒,不能收集使用嗎
如果該油井不具備氣體的搜集和輸送設備,或氣量太小,沒有收集價值,這些氣體就要放空。而這些氣體都是可燃的,直接排到大氣中,很不安全,一旦遇火會發生火災,甚至爆炸。因此專門安裝了燃燒嘴(也稱火炬),在可控制的條件下將這些氣體燒掉,確保安全。
⑥ 汽油在水上能不能燒著
油輪運送的多是原油,原油裡面雖然含有可以燃燒的成分,大多還是不能燃燒的。而且,原油泄到海上之後,會迅速擴散,形成油膜,再加上海面的波動情況,一般是無法用燃燒來處理的,只有積聚得很多,回收困難或回收價值不大或可能造成的損失很重的時候才會點燃來燒。這樣也只是能處理極少的一部分,燃燒的產物也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油輪泄露造成的污染是無法避免的,去補救只是設法使污染減小罷了。
⑦ 中國為什麼不在中國南海開採石油
在南海採油具有技術問題
目前世界上在海上開採石油的
都是在近海開采
開采出來的油可通過管線輸往岸上
目前我國在東海的油氣田
據岸邊只有百來公里
而且水淺
鋪設管線很容易
南海除了島嶼
其他地方都是上千米的深水區
具備合適技術條件的
只有靠近岸邊的部分
我國如果從海南島拉管線過去
差不多近千公里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能從遠海深水區開採石油的成功先例
而且南海諸島絕大部分都落在其他國家手中
中國只佔有區區幾個小島
⑧ 海上泄漏的石油為什麼不能燒掉
第一是海面的溫度太低,約20多度,而石油的著火點150度以上。
第二,石油並非易燃品。它裡面可燃燒的成分只有4成,其餘是瀝青、重油等不易燃的物質。通常石化工業里用裂解的辦法把不易燃的物質轉化成燃料,可使汽油、煤油的產率達到7成。但是汽油是易燃的,因此通常石油通過油輪運到煉油廠,而煉油廠卻要很靠近大城市等耗能地,這樣能降低運輸汽油的危險。
⑨ 為什麼會引起海上石油污染
由於世界石油運輸主要依靠海上運輸,而油船在航行中擱淺、碰撞、觸礁、起火爆炸以及船體本身結構破損等造成的溢油事故經常發生,在世界各地,每年大約溢出原油20萬~40萬噸。
1967年3月下旬,位於英國康沃爾海岸到錫利群島之間的馬溫特海灣,到處都是一片死亡景象。螃蟹、海膽、鰲蝦和各種魚類陳屍海灘,海面上是一大片醬黑黏稠的原油。原來在這個月的18日,一艘美國的超級油輪「托里•卡尼」號不慎碰觸在名叫「七塊石」的暗礁上,8個油槽當即損壞6個,石油大量泄漏出來。為打通航道,最後用飛機炸沉了油船,所載70多萬噸原油全部瀉入大海。
1978年3月下旬,美國巨型油輪「阿莫柯•卡迪茲」號在法國布勒塔尼海岸線外觸礁斷裂為二。兩個星期之內,它往海中漏出的原油達22萬噸,造成歷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浸污海灘達160千米長,不計其數的魚類死亡。
1989年3月24日,美國9.5萬噸級的「埃克林•瓦爾德茲」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灣觸礁,船體破裂,2.32萬桶的原油泄漏在海上。油膜覆蓋了大約1600平方千米的海水。水上的浮油蔓延達4600平方千米。使1萬只海獺,10萬只海鳥受害。
1991年1月17日開始的海灣戰爭破壞了大批油井,使大量的原油流入海中,形成的原油帶長96千米,寬16千米,漂流的原油估計多達1100萬桶,這是海上石油污染事件中最嚴重的一起。海灣地區有700多口油井在燃燒,每小時噴出1900噸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質,其煙霧擴散到印度、俄羅斯和非洲部分地區,並造成地中海、整個海灣地區以及伊朗部分地區降黑雨。
墨西哥灣擁有282口海底油井,再加固態垃圾的傾倒,嚴重污染了200萬平方千米海域,來自油井的油和其他燃料,在海的表面形成厚厚的凝聚層。由於油的污染,沿海的一些海鳥不再下蛋,即使下蛋,蛋殼也很容易破碎。有毒物質也影響到了像螈魚和其他游入江河產卵的魚類的正常回遊規律,因為它們被受到污染物的海流所包圍。墨西哥海軍打撈出16.1萬種浸在水中的含油物,以及來自墨西哥海灘與港口中的1202噸垃圾。
⑩ 用火不能燒去海上油污嗎
首先,說他的燃燒:大家都知道,燃燒就產生熱量,加大了海洋的蒸發量。那麼多的油,產生很多的熱量,也增加溫室效應。 燃燒還會產生空氣的對流,容易產生旋風,形成較大的破壞力。 石油里含有碳、氫、氧、氮、硫、灰分、水分等,它的燃燒產物里有有害氣體,如:SO2,CO2 二氧化硫會形成酸雨,對環境造成二次破壞。二氧化碳會增加溫室效應。 燃燒後的油渣會繼續污染大海,它會隨著潮流四處分布危及海洋生物,甚至人類。 石油里還含有汞,(水銀) 水銀是一種對環境有嚴重危害的重金屬元素,水銀及其化合物能夠嚴重破壞人的神經系統。環境中的水銀經過生物富集後,濃度可提高至數百倍乃至數萬倍,能夠通過生物鏈進入人體。進入人體的水銀主要以甲基水銀的形式存在,多在神經組織積累,並且很難排出體外,而孕婦體內的過高的水銀含量將導致胎兒中樞神經發育異常。還有就是面較大,無法控制。綜上所述:不能把海水上的油用燃燒的辦法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