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和鐵礦石有什麼關系

石油和鐵礦石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7-29 06:57:37

⑴ 為什麼中國一邊在大量生產石油和鐵礦石,一邊還要大量進口

石油和礦石都是不可以再生資源 用一點少一點 所以才用別人土地上的資源

⑵ 石油、鐵礦石、銅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雖然礦產資源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以追溯到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歷史——前石器時代、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以及原子能時代,實際上,只是在工業革命以後,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才把礦產資源帶入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用、醫以及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此後,人類社會生產不斷加大對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度。在不到 200 年的時間內,礦產資源完全取代了其它自然資源,成為現代人地關系系統中最為活躍的自然要素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當今世界上,約 95% 的能源、80% 的工業原材料和 70% 的農業生產資料來自於礦產資源[1]。由於人地關系發育空間的非均質性,包括我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目前尚處在礦產資源開發階段,因而決定了礦產資源在發展中國家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中的基礎地位。 1 我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從整體上看,我國陸域地殼活動強烈,地層發育齊全,沉積類型多樣,構造復雜,賦礦地質環境、成礦種類和礦化力度自成體系,由此決定了我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1) 礦種齊全截止 1992 年,我國已發現 168 種礦產,探明儲量的礦產則為 151 種,已發現的礦床、礦點 20 多萬處,詳細工作的近 2 萬處。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種中,燃料礦產 4 種,金屬礦產 56 種,非金屬礦產 87 種,以及地下水、地熱和礦泉水等 4 種,我國是世界上礦產品種齊全、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2) 總量可觀根據世界各國礦產資源儲量的潛在總值估算,我國位居第三。若以單位國土面積擁有的礦產資源價值計算,我國每平方公里的礦產資源價值為世界陸地平均水平的 1.54 倍①,是世界上礦產資源豐度較高的國家之一。(3) 優劣並存同世界其它國家相比,我國礦產資源的優劣特徵比較明顯。以資源儲量計,佔世界 15% 以上的優勢礦產有:稀土、鉭、鈮、鈦、釩、鎢、錫、鉬、銻、鋰、鈹、煤、芒硝、鎂、重晶石、膨潤土、耐火粘土、石棉、螢石、滑石、石膏、石墨等 22 種;較豐富的礦產有鐵礦、鋁土、鉛、鋅、汞、硫、硼、高嶺土、珍珠岩、磷等 10 種;前景雖較好,但保有儲量不足的有:石油、天然氣、錳、銅、鎳、金和銀 7 種礦產;探明儲量明顯不足的劣勢礦種有:鉻鐵、鉑族金屬、鉀鹽、天然鹼和金剛石等 5 種。在礦產質量方面,我國擁有一批質量好、品位高的優質礦種,如低灰、低硫、高發熱量的煤炭及鎢、銻有色金屬和冶金輔助原料等。但是,就我國大宗礦種而言,其基本特點是貧礦多、富礦少。據現有資料分析,我國 86% 的鐵礦、70% 的銅礦、磷礦和鋁土礦,以及 50% 的錳礦儲量為貧礦。嚴重的問題在於我國礦物燃料資源的結構落後。目前我國礦物燃料資源中現代能源礦種——石油和天然氣比重為 2.3%,較世界平均水平低近 19 個百分點。(4) 分布不均全國不同地區地質構造環境差異較大,發展歷史不盡相同,因而區域地質各具特色,造成資源的空間(區域)分布不均。以全國主要礦產資源儲量的六大區域分布看,主要礦物能源——煤炭和石油資源的 80% 左右分布在北方;化工礦產的硫和磷礦資源的 80% 以上則分布於南方諸省;黑色冶金礦產資源大部分蘊藏在北方東部地區,而有色金屬的 70% 以上則集中於南部。(5) 人均擁有量低受人口眾多的基數影響,我國礦產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低。我國人均礦產資源儲量潛在總值為 1.51 萬美元,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 1/2。2 資源消費、生產與供應現狀我國大規模的工業化始於 50 年代初,迅速發生的社會經濟結構轉變和不斷擴大的製造業生產造成了全國礦產資源消費的急劇增長。1953~1992 年,我國主要礦產品如生鐵、鋼材、銅、鋁、鉛、鋅、水泥、煤炭和石油的消費量分別增長了 35、37、27、205、16、50、78、16、238 倍,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總量增長了 19 倍,人口增長了 1 倍。此種變化過程清晰地表明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階段三者間的基本函數關系:即,礦產資源消費增長>經濟總量增長>人口增長。我國礦產資源消費大體經歷了初始(80 年代前)和穩定增長(80 年代後)兩個階段(圖 1~3)。在初始階段,由於我國社會生產基礎的落後和多年強調以工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政策,消費需求急劇增長與初始階段極低的消費基數形成了巨大反差,因而表現出全社會礦產資源消費強度的迅速攀升。在穩定增長階段,由於注意了國民經濟的產業、部門和產品結構協調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的不斷擴大,最終導致礦產資源消費強度增長減緩的曲線變化。圖 1 我國鋼及水泥社會消費強度變化示意圖(圖略)
Fig.1 Intensive-use of steel and cement, China圖 2 我國銅及鋁的社會消費強度變化示意圖(圖略)
Fig.2 Intensive-use of copper and aluminum, China圖 3 我國主要能源礦產品的社會消費強度變化示意圖(圖略)
Fig.3 Intensive-use of key energy mineral, China經過 40 多年的奮斗,我國已建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礦業生產供應體系。目前,我國已擁有近萬座國有礦山和 27 萬多個鄉鎮集體礦山和個體小礦。1995 年,全國礦石採掘量達 53億t 以上。其中煤炭近 13億t, 原油 1.5億t, 天然氣 180億m3, 鐵礦 2.6億t。盡管我國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且又是目前世界上的礦業生產大國,但同我國高速工業化發展所產生的巨大消費增長相比,以國內生產滿足全社會的礦產資源需求還是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一大難題。在能源礦產供應方面,幾十年來煤炭在總體上保持著產大於銷的狀況,但是,由於我國工業生產和煤炭資源區域分布不相吻合的矛盾,加之交通運輸能力的限制,東部和南部主要消費地區的煤炭供應一直處於偏緊狀態,形成區域性煤炭供應短缺。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石油及產品需求增長強勁,而此時我國石油產量卻進入了緩慢增長時期,供應緊張狀況日趨明顯,結果是 1993 年我國成了石油製品凈進口國,這其中尚不包括價值為 100 億美元的化肥、乙烯及化纖等石油化工產品的進口。在金屬礦產供應方面,我國鐵礦,特別是富鐵礦石供不應求。70 年代末以來,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逐年攀升,到 1995 年已突破 4000萬t,使我國鐵礦石對外依賴度達到了 1/6。與鐵礦石生產相同,錳礦石供應在數量上基本自給,但富錳礦石的消費依然需進口。鉻鐵礦資源則嚴重不足,主要依賴於進口。有色金屬中銅礦供需矛盾十分尖銳,每年需花費大量外匯進口。鎢、錫、鉬、銻和稀土等礦產為我國優勢礦產,其供應除滿足國內需求外,每年都有大量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在非金屬礦產方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的供應表現良好,其中螢石和菱鎂礦等更是國家出口創匯的大宗礦產。化工原料中的硫、鈉鹽兩種礦產供應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並有少量出口。目前,在國內加工能力較小的情況下,磷礦石的供應基本能滿足市場要求,並有少量出口,但國內磷肥供應有相當部分尚需依賴進口。我國鉀鹽供應長期短缺,只得依賴進口。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除滿足國內市場供應外,多數如水泥、平板玻璃、石墨、滑石、石材及重晶石等已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實際上,就目前我國資源儲量的保障程度而言,形勢相當嚴峻。首先,我國多數支柱性礦產探明儲量雖然相當可觀,但現有可采儲量拮據,資源形勢嚴峻。例如,我國煤、磷、鉛、鋅、鐵、銅、鋁、鈾、硫、石油等礦產儲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可采儲量僅為探明儲量的 21%(煤)~50%(銅),其中鐵、銅、金和鉀鹽 4 種礦產不能自給,石油及鉛礦由於儲采比<30,而面臨減產趨勢。其次,某些傳統出口礦產的出口優勢有逐步喪失的可能。在鎢、錫、銻、滑石、螢石、稀土、菱鎂礦、鉬及石墨等 9 種傳統出口礦產中,前 5 種礦產由於近十餘年來為了多創匯擴大出口,優質礦石和低成本儲量消耗較快,儲采比降至 31(銻礦)~60(鎢礦),已到了難以增產的臨界線。如不採取有力措施,預計到 2000 年或 2005 年後出口能力將出現大幅度下降。再次,由於缺乏合理開發和有效管理,造成可采資源儲量的損失和浪費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①回採率普遍偏低。目前全國礦產資源平均總回收率只有 30%~50%,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的 10%~20%,也低於國內 60 年代水平,為此,僅 1995 年煤炭資源的可采儲量損失就高達 20億t;②資源爭奪愈演愈烈。截止 1994 年底,僅國有重點煤礦井田范圍內就有近萬座小煤礦非法開采,破壞可采儲量 28億t。在這種落後的資源開發和管理條件下,礦產資源生產規模越大,造成的浪費和損失也就越多,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就越甚,如不及早解決,必將成為我國有限礦產和環境資源永遠無法填補的「黑洞」;③由於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生產技術水平落後,目前礦產資源投入產出的效益低,如我國單位 GDP 能耗高出發達國家 4~9 倍。3 遠景保障21 世紀初期(2000~2020 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其主要表現為:人口雖在低位增長,總人口在 2020 年時仍可能突破 15 億,進一步逼近頂峰;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經濟總量可能超過 6 萬億美元,人均 GDP 接近中等收入國家;產業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GDP 中第一產業的比重有很大下降(<10%),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大體達到平分秋色的地步(各占 45%),作為支柱產業的建築、機電、化工及相關產業,如建材將得到優先發展。正是這些發展特點促使我國的礦產資源消費總量將有明顯增長。據國家有關部門預測,到 2020 年我國主要礦產資源的需求量較之目前增長 1 倍左右[2]。迄今為止,我國僅對目前可采深度的煤炭、金礦、石油、鈾、天然氣和水泥灰岩進行過較系統的資源預測工作,預測資源總量分別為各自探明儲量的 4、5、6、10、22 和 78 倍。根據國家地礦部門推測,我國 45 種主要礦產中,有 24 種到 2010 年可能新增儲量為已探明儲量的 0.4~1.4 倍;另有 11 種礦產由於探明儲量也能基本滿足未來需求,無需增加更多儲量;只有鐵、鉻、鎳、鎢、鈷、鉑族、硼、滑石、金剛石和鉀鹽等 10 種礦產或未做定量分析,或新增儲量有限[3]。從遠景總量分析看,我國礦產資源尚有很大潛力,多數資源可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的需求:①資源豐富,探明儲量可以滿足 2020 年需求的礦產有煤、鎂、鈦鐵礦、鉬、稀土、菱鎂礦、芒硝、鈉鹽、石膏及膨潤土等 10 種;②資源豐富,探明儲量可以滿足或基本可以滿足 2020 年需求的礦產有錫、耐火粘土、磷、玻璃硅質原料、硅藻土、飾面石材、石墨和石棉等 8 種;③資源較豐富,探明儲量可以滿足 2020 年需求的礦產有鎢、重晶石、鍶、高嶺土、硅灰石等 5 種;④資源較豐富,探明儲量可以滿足 2010 年需求的礦產有天然氣、鈾、鉛、銻、銀、螢石、硫鐵礦、硼、水泥石灰岩等 9 種;⑤資源數量不足或存在明顯質量等問題,探明儲量和新增儲量只可滿足 2000 年或 2010 年大部需求的礦產有石油、鐵、錳、銅、鋁土礦、鎳、鈷、滑石、金等 9 種;⑥資源遠景有限,探明儲量嚴重不足的礦產有鉑族、鉻、鉀鹽、金剛石等 4 種。由於石油、天然氣、鈾、鐵、銅、鋁土礦、金及鉀鹽等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大宗礦產不是儲量有限,就是質量低劣,因而我國礦產資源,特別是能源的遠景保障形勢不容樂觀。4 對策及建議由於我國工業化歷史較短,用於現代地質勘探的資金和技術投入有限,因此,目前對礦產資源儲量的有效控制在整體上還顯得相當粗放。一方面,除了富鐵礦資源的總體格局已基本確定外,其它礦產的資源增長尚有相當大潛力,特別是在能源、有色金屬及非金屬礦產方面。另一方面,多數主要礦產探明儲量雖很可觀,但可采儲量拮據,資源形勢不容樂觀,國內礦產供需矛盾將成為困擾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長期性難題。人均礦產資源有限是我國自然環境和社會歷史共同演進的結果,對此,除了依賴於當代及後人的智慧和辛勤努力來彌補外,不失時宜地利用國際貿易來填補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礦產資源不足同樣是必不可少的。當前真正對這一資源基礎構成威脅的還是由目前不合理的開發和混亂管理所造成的巨大資源浪費,以及對進入世界礦產資源市場的遲疑和觀望態度。為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1) 加強地質勘探工作是相當長時期內擴大我國人地關系發展物質基礎和提高我國礦產資源保障程度的首要任務。今後,礦產資源地質勘探應本著「鞏固基礎,加快普查,擇優詳查,對口勘探」的原則,將重點放在石油、天然氣、貴金屬、銅礦以及其它礦產經濟可採的富礦方面,繼續進行鉻鐵礦、天然鹼、硼礦和金剛石等嚴重短缺礦產的找礦及研究工作。同時將地質勘探的區域從陸地逐步開拓至海洋,特別應注意加強對海上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及多金屬錳結核富礦區的圈定工作。(2) 實施礦產資源的有效開發與管理,切實落實《礦產資源法》。確定資源有償使用的新資源價值觀,以資源資產觀念建立現代礦業管理體系,實行資源的有償使用 ( 其中包括合理的資源補償費率和完善的資源稅收制度 ),並將資源核算與補償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3)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礦產資源的有效供給和利用水平,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欲達此目的,不僅有賴於礦業部門自身的努力,如成礦理論、採掘回收技術等,而且也有賴於國家總體生產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單位國民經濟生產礦產資源投入高於世界先進水平的落後局面。(4) 積極開展礦產資源的再生利用,將廢棄資源的再生產納入國家原材料生產體系,以延長有限資源的使用周期。(5) 努力開拓礦產資源進出口貿易,積極利用國內和國際礦產資源,盡早建立支撐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礦產資源多元化和全方位的供應體系,特別是原油及天然氣資源的供應保障。(6) 大力加強教育,持續強化節約,提高能源消費效益的全體國民意識,以形成浪費資源即為國恥的社會共識。(7) 未來礦產資源消費與生產結構變化將加快工業製造業布局向東部沿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集聚,並導致內陸地區傳統礦產生產部門的利益喪失和結構性失業等問題,對此,必須給予充分注意。調整產業布局和逐步完善相應的處理措施則應成為今後國家礦產資源開發和區域發展政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 這么多,希望採納~

⑶ 石油價格和鋼材價格有什麼聯系嗎

有一些聯系,石油是最主要的能源,石油價格上漲會帶動其他資源產品的價格上漲,會影響鐵礦石的價格會影響運輸鐵礦石的成本,所以油價大漲,鋼鐵企業的成本會增加,鋼價也有上漲的壓力

⑷ 鐵礦石的價格高嗎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作為國際鐵礦石貿易結算主要定價指標的普氏62%指數從80美金漲至當前的140美金,大連的鐵礦石期貨指數從550元/噸,漲至1135元/噸,漲幅驚人。近期更是乘上了火箭一般的速度,日均漲幅8%,最高價觸及1135元/噸。中澳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中國管理層也多次調控與喊話,鐵礦石價格飆漲的背後,真相是什麼呢!?現貨市場存在操縱?定價機制不合理?投機資金熱炒?還是基本面存在強大支撐?本文深度探討鐵礦石價格飆漲背後的真相。

【產業鏈位置看鐵礦】

從產業鏈分配視角看,上中下游會通過利潤大小來調整產量,整個產業鏈不斷處於動態的調整與平衡中,虧損時間較長的品種,長時間的虧損是不可持續的,後續重點關注企業在長期虧損下是否會發生減產行為,以及動態跟蹤庫存消費之間的動態變化,當出現供給端收縮或供給端收縮且需求狀況有所好轉,進而供不應求,供需關系改變時是做多的良機。商品價格開始上漲,一直漲到企業盈利狀況改善,供需偏緊格局改變;第二類是利潤豐厚的商品,企業有利潤以後沒有動力去減產,甚至會擴大生產,盈利比較大,上游商品價格高,會傷害下游需求,這時要動態跟蹤供給、需求及庫存情況,尋找供過於求的拐點,當拐點出現就是做空良機。但是黑色產業鏈條很特殊,鐵礦石是寡頭壟斷,中國的鋼廠眾多,更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前者定價話語權高,後者話語權低同時供給彈性低,這兩點就決定了即使鐵礦石利潤豐厚,鋼廠利潤微薄,且這一狀態可以長時間存在。

【鐵礦石定價機制存操縱條件】

普氏指數數據來源包括電話問詢等方式,向礦方、鋼廠及交易商採集數據,其中會選擇30家至40家「最為活躍的企業」進行詢價,其估價的主要依據是當天最高的買方詢價和最低的賣方報價,而不管實際交易是否發生。貿易商出於盈利目的顯然會虛高報價,虛高的報價作為樣本進入指數,就變成了礦山與鋼廠的結算價。由於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非常低,所以中國需求從企業法人角度看是分散的需求。而鐵礦石采購合同是以法人為主體簽定,而不是以國家為主體,因而在議價過程中,國內鋼廠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而且鐵礦石的定價已經指數化,背後金融資本既參股礦山,又參股指數公司,具備炒作條件。

【美元指數看鐵礦石】

國際化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價格是一個蹺蹺板的關系。總體看,美元指數漲,大宗商品跌,美元指數跌,大宗商品漲。今年美元指數自100點跌至90點,自4月份以來,有色、能化、黑色等大宗商品都走出了牛市行情。

【易發生軟逼倉】

鐵礦石是低價值的大宗干散貨,運輸成本占單位價值的比例相對基本金屬、貴金屬較高,同時鐵礦石質地多樣,交割品不易標准化,在大商所的品牌交割下,港口庫存能夠達到交割標準的貨並不多,同時鐵礦石又是投機資金追棒的對象,進而導致虛實盤比高,在基本面偏緊的情況下,易發生軟逼倉,這時再配合上現貨指數的操縱,期現貨市場相互強化,價格飆升。這些操控指數的現貨玩家,如果控制了港口的交割資源,然後在期貨盤面做多,這種背景下,很容易發生軟逼倉。

【私募角度看黑色大行情】

1.期貨類私募基金今年普盈

截止至2020年12初,市場已發行1040隻期貨類相關的私募基金,其中有947家獲得正收益,盈利數目佔比91%,其中主觀趨勢與量化趨勢產品443隻,有400隻獲得正收益,盈利率數目佔比90.2%,排名前三的盈利率為918%、322%、291%,大多數盈利率都在50%以上。在商品期貨市場逆勢交易的個人投資者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私募基金的趨勢追蹤模型卻取得了不錯的收益,顯然這些私募商品期貨基金是這波大漲行情的贏家。

2.期貨類品種沉澱資金現狀

商品與股指期貨主力資金沉澱資金2000多億,其中IC沉澱247億,IF主力沉澱217億元,商品期貨中,黑色系是沉澱資金最多的板塊,鐵礦石、螺紋、焦炭沉澱資金數額在60多種期貨品種中居前列,其中鐵礦在眾多商品期貨中排名居首。具體金額:沉澱資金最多的鐵礦石中沉澱最多的品種,沉澱資金184億,螺紋沉澱107億,焦炭沉澱97億。

黑色系商品,商品與金融屬性都較強,是市場投機性資金熱捧的對象。黑色系自今年4月以來開啟了一波壯闊的上漲行情,普氏指數自70美金漲至150美金,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從550元/噸漲至1135元/噸,在黑色系出現明顯的上漲行情,主觀趨勢追蹤者與量化趨勢模型都被觸發,資金紛紛入場,進而進一步推高了行情。

3.市場反身性

索羅斯的市場反身性理論,一旦趨勢被認定,這種認定將加強趨勢的發展並導致一個自我推進過程的開始。在任何包含有思維參與者的情景中,期貨交易者的思維方式和市場之間存在著一種互相影響的關系。

⑸ 鐵礦石價格為什麼取決於石油價格有什麼關系

中國2010年會需要6億噸鐵礦石,其中一半來自澳洲,另一半來自更遠的巴西。鐵礦石自生就有個開挖成本,也就是說需要用推土機(使用柴油)刨開地面,鏟車(使用柴油)鏟起鐵礦石,卡車(使用柴油)裝載鐵礦石上火車;

火車(柴油)開去加工地,經行燃燒加工(還是柴油),再由輸送帶(繼續柴油)送上船。這一整個過程裡面所有的成本是20美金,裡面有90%是花在柴油燃料上。

能把鐵礦石運來中國唯一的方法就是海運,雖然很多鐵礦石公司都是租船,但是油費還是要自己付的,因為船體有限,海運的船基本一船隻能運17噸-25噸,所以這就大大的提高了運輸成本。

(5)石油和鐵礦石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運費的影響

全球鐵礦石需求的增長,導致了鐵礦石出口海運量的大幅增長,從而帶動海運費持續攀升。從巴西圖巴朗港到中國北侖的運輸費2000年至2002年間基本在5-15美元/噸間盤整;

2003年開始緩慢上揚,2007年經歷了一個瘋狂的上漲期,從年初的35美元/噸左右一路上揚至年底的80美元/噸左右,最高曾至98美元/噸,2008年5月份達到了107美元/噸的歷史高位,比2008年初上漲了35%。

但是第四季度由於國際油價大幅下挫,全球經濟萎靡,海運費不斷回落,維持在16美元左右。從西澳大利亞Dampier港至青島的鐵礦石海運費在1999年初僅為3.35美元/噸,至08年6月初時曾一度達到48.4美元/噸的高位,不足十年的時間,上揚了十多倍,之後同樣出現回落,僅6美元左右。

前期海運費的高企,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勢頭良好,帶動了鐵礦石、糧食、能源等商品的旺盛需求,加之高油價和運力相對緊張的影響,導致海運費用激增。無論如何,一度比鐵礦石本身價格還高的海運費,給鋼鐵企業增加了很大一塊生產成本,為他們的生產經營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但隨著第四季度次貸危機的深度爆發,全球經濟衰退,油價大幅下挫,消費需求萎靡不振,海運費也隨之走低。

⑹ 日本石油和鐵礦石依賴進口,其中石油主要來自___________和_______地區;鐵礦石主要來自___________和____

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

⑺ 煤、石油、鐵礦石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煤主要用來取暖、發電、現在有一部分用於煤化工,生產一些化工原料;石油用途很廣,可以成產燃料(如汽油、柴油等)還可以生產化工產品;鐵礦石主要來煉鋼吧。

⑻ 為什麼中國一邊在大量生產石油和鐵礦石一邊還要大量進口石油和鐵礦石

(1)目前,我國是世界上鋼鐵產量最多的國家,我國豐富的鐵礦資源和焦煤資源,為發展鋼鐵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2)由表可知,我國的鐵礦石大部分是貧鐵礦,所需的富鐵礦多由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
(3)中國鐵礦石很多,但是中國的鐵礦大多數是貧礦,所以必須進口國外(比如澳洲)的高品位鐵礦砂才能滿足冶金需要,②石油鐵礦石屬於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少一點,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需求量越來越大,更需多處被一些資源,因此,中國一邊在大量生產石油和鐵礦石,一邊還要大量進口石油和鐵礦石.
故答案為:(1)鋼鐵產量;鐵礦資源;焦煤資源;
(2)貧鐵礦;澳大利亞;巴西;
(3)①中國鐵礦石很多,但是中國的鐵礦大多數是貧礦,所以必須進口國外(比如澳洲)的高品位鐵礦砂才能滿足冶金需要,②石油鐵礦石屬於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少一點,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需求量越來越大,更需多處被一些資源(合情合理即可).

⑼ 五年級下冊科學 石油,天然氣,鐵礦石有什麼作用

1、石油的作用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2、天然氣的作用
天然氣主要用途是作燃料,可製造炭黑、化學葯品和液化石油氣,由天然氣生產的丙烷、丁烷是現代工業的重要原料。
3、鐵礦石的作用
鐵礦石是鋼鐵生產企業的重要原材料,天然礦石(鐵礦石)經過破碎、磨碎、磁選、浮選、重選等程序逐漸選出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