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渤海油田傳來好消息,發現1億噸石油,為何渤海灣的儲量這么高
這個解釋起來太復雜,簡單來說就是我國的地質構造形成了渤海灣的石油儲量高的原因。眾所周知,我國地形的特點是西高而東低,這種地形的形成與億萬年前的青藏高原的崛起有關,我們大家知道,目前有確切證據的青藏高原形成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當時的青藏地區出現了地殼升降,讓原本是遼闊海洋的青藏地區隆起而形成高原,原來的這片海域,可以說橫貫了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並且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
由此來看,中西部就是一些大型的沉積物而形成現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而地處東部的渤海灣盆地就形成了石油與天然氣,而且在地下的縫隙中,具有一定的滲透力的石油還在不斷的朝著地勢低的渤海灣盆地滲透,因此我國的渤海灣就有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的儲量。而且渤海油田所在的渤海灣盆地,也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產區,大量主力油田都分布於此。目前,中國國內每年有近40%的原油產自渤海灣盆地。除了渤海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大港油田、華北油田、中原油田、冀東油田都位於渤海灣盆地內。盡管渤海灣盆地原油產量豐富,但在過去50餘年時間中,始終沒有大型天然氣田的發現。據了解,因為渤海灣盆地的天然氣資源,大多位於3500米深的海底,所以直接尋找天然氣儲層較困難。為此,中國海油加大了對基礎性項目研發的投入,加之油田深層鑽井技術不斷發展,最終在渤海天然氣資源的勘探上取得了突破。
2. 我國渤海再獲億噸級油氣大發現,石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海油對外宣布,我國渤海再獲大型油氣發現——渤中13-2油氣田,探明地質儲量億噸級油氣當量,進一步夯實了我國海上油氣資源儲量基礎,對海上油氣田穩產上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3. 我國渤海再獲大型油氣發現,渤海的油氣資源為何這么豐富呢
今年初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就對外宣布了一項重大發現,我國渤海大型油氣發現渤中13-2油氣田,根據探明地質發現儲量1億噸油氣,這一發現進一步夯實了我國海上油氣資源儲備基礎。渤中13-2油氣田的發現對我國未來渤海以及我國近海同類型勘探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同時也為我國海上油氣開發增加了很多重要依據。
由於沉積物的不斷積累和增厚,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沉積物變成了沉積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這些有機物被埋藏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高壓下,有機物逐漸轉化為石油,地質運動使岩層壓縮變形,有的地方在岩層之間形成一定的空間,使石油逐漸在這里聚集,形成油田。
渤海油田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也是中國第二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海上油氣區由遼河坳陷、黃驊坳陷、濟陽坳陷陸上向海延伸和渤中坳陷組成,有效勘探面積5.1萬平方公里,渤海沉積盆地基底為前震旦系變質岩,其上沉積有上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層。渤海灣是我國第二大含油氣盆地,石油資源豐富,所以海上資源也相當豐富,這主要是地質歷史上沉積作用的結果。
4. 海底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分布於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不論其生成環境是否屬於海洋環境,都屬於海底石油資源的一部分。
40多年來,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含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據1979年的統計顯示,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儲量為22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7萬億立方米,分別占當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氣探明總可采儲量的24%和23%。
海底有石油,在以前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自從19世紀末人們在海底發現石油以後,科學家研究了石油生成的理論。在中、新生代,海底板既包括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遺體(它們在特定的有利環境中大量繁殖),也包括河流從陸地帶來的有機質。這些沉積物被沉積的泥沙埋藏在海底,構造運動使盆地岩石變形,形成斷塊和背斜。伴隨著構造運動而發生岩漿活動,產生大量熱能,加速有機質轉化為石油,並在圈閉中聚集和保存,成為現今的陸架油田。
在我國沿海和各島嶼附近海域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儲藏量也非常可觀。有人估計中國近海石油儲量為100萬噸~250萬噸,我國無疑是世界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
渤海屬於我國首個開發的海底油田,渤海大陸架位於華北沉降堆積的中心,大部分已被發現的新生代沉積物厚達4000米,最厚達7000米。這是很厚的海陸交互層,周圍陸上的大量有機質和泥沙沉積其中,渤海的沉積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紀適於海洋生物繁殖的高溫氣候下進行的,這對油氣的生成極為有利。由於斷陷伴隨褶皺形成了大量的背斜帶和構造帶,形成各種類型的油氣藏。東海大陸架十分寬廣,沉積厚度大於200米。外國人認為,東海是世界石油遠景最好的地區之一,東海天然氣儲量潛力可能比石油還要大。
科學家在南海大陸架發現了一個很大的沉積盆地,新生代地層為2000米~3000米,有的達6000米~7000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儲油岩系。生油岩層厚達1000米~4000米,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6.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9800億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區。因此,某些國外石油專家認為,南海的石油儲藏量或許可以與波斯灣或北海油田相媲美。
海上石油資源開發利用前途非常光明。但是,由於在海上尋找和開採石油的條件與在陸地上不同,技術手段要比陸地上的復雜一些,建設投資比陸地上的高,風險要比陸地上的大,因此,當今世界海洋石油開發活動比較流行的是國際合作的方式。
5. 我國的渤海再獲億噸級油氣大發現,這石油究竟是如何發現的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我國渤海再獲大型油氣發現——渤中13-2油氣田,探明地質儲量億噸級油氣當量,進一步夯實了我國海上油氣資源儲量基礎。渤中13-2油氣田位於渤海中部海域,距離天津市約140公里,平均水深約23.2米。發現井渤中13-2-2井共鑽遇約346米厚的油層,完鑽井深5223米。經測試,該井平均日產原油約300噸、天然氣約15萬方。
據悉,“‘十四五’期間,渤中13-2油氣田投產後,將與渤中19-6凝析氣田等協同發力,成為渤海油田上產4000萬噸的重要力量,進一步發揮海上油氣生產對於我國油氣資源安全穩定供應、降低對外依存度的重要作用。
6. 渤海的海洋石油集中在什麼地方
渤海的海洋石油主要富集在淺海大陸架,因為這些地區在地質歷史上有雄厚的產生石油的物質基礎——大量的有機物。渤海海域只有9萬多平方千米,其中有油氣前景的盆地面積約佔2/3。
渤海盆地的形成,同中生代燕山運動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運動所產生的縱橫交錯斷裂,使地殼形成斷陷盆地,相繼出現大面積的內陸湖泊群。渤海湖窪厚度巨大的第三紀沉積岩層,為有機物質的埋藏、保存和轉化成油氣,創造了有利的地質條件。渤海油氣盆地是勝利、大港和遼河等油氣田向海底的延伸部分。
渤海也是我國在近海中最早勘探開發的海域,自1966年鑽探出第一口油井後,迄今已找到11個油氣田。總之,渤海盆地的拗陷面積大,第三紀地層厚,儲油構造多,含油層系也多,是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的海域之一,也是勘探程度最高的一個海域。
7. 渤海灣為何會發現億噸級的大油田
我國在渤海萊州灣地區發現了一個大型油田-墾利6-1油田,根據已經完成的探明儲量報告,該油田的探明地質儲量將超過1億噸,這個油田也將成為我國渤海萊州灣北部地區第一個億噸級的大型油田。而根據之前的勘探和開采情況,渤海灣地區的可勘探礦區面積達到了渤海總海域面積的近60%,渤海油田已經成為我國海上最大的油田區。
在這種地質運動的作用下,渤海灣的沉積環境十分優異,一方面來自大量海洋生物在死亡之後的不斷沉積,另一方面通過地表的徑流沖刷到大陸架區域的有機物、泥沙等,也為沉積環境的塑造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環境支撐。據監測,渤海灣海底的沉積物層的厚度,可以達到3公里以上,有的地區甚至可以達到7公里。經過漫長的時間,通過有機物質的分解和演化,這些沉積物為生成石油礦床的生油岩層和儲油岩層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渤海灣發現大規模的油氣資源當然不足為奇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還會在我國近海區域發現更多的優質油氣田。
8. 我國渤海再獲億噸級油氣大發現,石油和天然氣是如何形成的
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許多國家都慢慢發展迅速,科技時代的發展自然離不開資源,眾所周知,資源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有多麼的重要,甚至有的國家缺少資源不惜重金從外進口資源,其中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科技時代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
海底石油和天然氣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多棲身在海洋中的“大陸架”和“大陸坡”底下。石油和天然氣,一直以來都是各國爭搶的目標,工業能帶動國家大幅度的經濟發展,而工業發展的基礎就是需要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
9. 我國渤海發現億噸級油田,這種發現究竟有何意義
完善國內的石油儲備
隨著國家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現在不少網友朋友們都開始關注到相關的國家新聞。其中這樣的一直新聞報道引發的無數網友朋友們的廣泛討論,就是我國渤海發現億噸級油田。針對這次國家發現億噸級油田的這個事情,不少網友朋友們就向我們提問到這個億噸級油田的發現對於我們國家有什麼影響?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這次億噸級油田發現的意義有什麼?
在表達我自己的個人看法之前,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油田。“單一地質構造(或地層)因素控制下的、同一產油氣面積內的油氣藏總和。一個油氣田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油氣藏。在同一面積內主要為油藏的稱油田,主要為氣藏的稱氣田。”這是我們國家億噸級油田的發現很有可能會幫助我們國家更好的完成相關的石油戰略儲備,而且這次的油田發現也能直接影響我們國內的石油價格,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石油會出現一定的下跌。以下是我個人對於這個億噸級油田發現事件的一些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