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學家發現多種「石油樹」,真的能夠解決石油危機嗎
從工業化開始,人類的發展就對石油資源產生了巨大依賴,可以說現在人類很多機器或者交通工具的運行都需要石油進行支撐,甚至有的國家為了搶奪石油資源而大打出手,鬧得不可開交。所以在世界上,石油又被稱為「工業之血」。
現如今我國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痳瘋樹,可以說未來植物石油這種資源必然是資源發展的趨勢,畢竟減少對環境的波壞,還能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這無疑是一種不錯的答案。不過人類的發展只會加大對各類資源的需求,所以石油問題依舊很嚴重。
除了石油之外,礦石資源、水資源等都是人類需要的,所以人類面臨的問題在逐漸加重,各方面都需要有新的突破,新的資源代替。除了尋找和發展資源,保護環境也是人類必須要進行的,因為這關繫到人類文明是否能延續的重大問題。
② 什麼是石油樹和石油草
前面談到綠色植物中還有一種被稱為「石油類」的生物質。早在1977年,美國科學家就已經發現,某些綠色植物能把太陽能迅速地轉變成烴類,而烴類是石油的主要成分。就在那一年,美國科學家果然從一種叫「霍霍巴」的野生常綠灌木植物的乳葉中首次成功地提取出了一種宛如汽油的液體燃料。經試用表明,它完全可以作為石油的代用品。說來湊巧,在巴西也發現了一棵稀奇古怪的樹,高30多米,樹齡有100多歲了。只要在樹幹上挖上一個洞,一個小時內就能流出5~10升「柴油」;半年後又可進行第二次「開采」,每公頃可產「油」50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這種「柴油」勿需加工提煉,就能直接在柴油汽車上使用。實際上這種特殊的石油樹叫三葉橡膠樹,在其膠漿中有1/3是石油烴,而烴類的熱值每公斤竟有10500千卡。在馬來西亞橡膠園中,也有這種三葉橡膠樹,從其切口中流出的膠漿去掉水分後,最終物質就是一種油液。另外,在80年代初,美國一位植物科學家從藤本植物和灌木的樹汁中提取「汽油」,也獲得成功。科學家們裁種了大片美洲香槐,這種植物的白色汁液中含有油質,在它的其他部位也含有油質。為了獲取大量石油,他們就先把整株美洲香槐研碎,然後用一種有機溶劑提純。這些科學家認為,美洲香槐將是一種潛在的石油來源。在澳大利亞也發現了闊葉棉木,其枝、葉都可提煉油類,是目前世界上產油率最高的植物。
據調查,全球已發現有上千種可生產「綠色石油」的植物。加拿大正實驗兩年輪伐的楊樹能源林,美國能源部建立了5個由三角葉楊、榿木、黑槐、糖槭樹、桉樹、牧豆等組成的能源試驗林場,菲律賓種植了1.2萬公頃銀合歡,瑞士也制訂了種植10萬公頃「能源林」計劃,可解決每年石油需求量的50%。
據專家推測,全球綠色植物貯存的總能量大約相當於8萬億噸標准煤,其中有90%貯存於森林中。
在自然界生長的這類植物,能夠生出「石油」,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這種「石油」實際上是一種低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它的汁液含有的分子量在1000~5000之間,與礦物石油性質相近,科學家們把這類能產低分子量的植物美譽為「石油類」植物。近幾年還發現了一年生的「千金子」以及「綠玉樹」,它們也都含有類似的烴類混合物的油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一位化學家卡爾文根據這些植物的特性,1978年專門研究了幾種富含碳氫類化合物的大戟科屬「石油植物」,在加利福尼亞州種植。這些「石油植物」的莖桿內含有一種碳氫化合物的白色乳狀液,割開它們的表皮,白色乳狀液就會流出來,經提煉,每公頃竟能生產14~16立方米的「石油」。這種植物耐旱性強,成活率高,在貧瘠的乾旱地區也能生長。而且,這些「石油」在燃料時,不會產生一氧化碳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因此,不會污染環境,確是一種理想的清潔的植物燃料。人們把這類植物稱為「石油草」。由於卡爾文培育出的「石油草」為人類開辟了一個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的新天地,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科學家們近年特別強調應大力開發和利用「高光效植物」。所謂「高光效植物」,就是指那些光合作用效率高於5‰的植物,例如甘蔗、玉米、甜菜、甘薯等,它們具有更高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選育和大面積種植高光效植物,已成為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在林業方面研究和培育光合作用效率高、成長快、繁殖力強的樹種,十分重要。紐西蘭用「無土栽培法」快速繁殖楊樹,一個樹芽在一年內就可繁殖出100萬棵樹苗,這種小樹苗,3個月內便可長成1.5米高的幼樹。
為了快速、增量獲得生物質能的原料,許多科學家在研究林木培育技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培育出一種雜交白楊。這種白楊能使6‰的太陽能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生長得特別快,且可密植,每平方米平均可栽培2~3棵。成材砍伐後,留下的樹樁還會長出新樹。種植這種雜交白楊,生產、砍伐、管理都很簡便。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還成功地用「無土栽培法」無性繁殖了一種紅杉。採用這種方法,能使同一良種木材產量增加50%。
③ 樹會產油嗎
汽車燃料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然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綠色植物也能產生燃料,你信不信。
非洲喀麥隆的立克利族,每年夏季都要舉行通宵達旦的火把節,所用的火把就是天然的火把樹。夜色降臨以後,族人們便圍聚在火把樹下,選出一個小夥子爬上兩丈多高的樹頂,在上面挖一個小洞,然後插上一根藤蔓做成的火繩,點燃火繩後,洞里的樹油便燃燒起來。火把樹成為一支豎立在地面上的大火把。節日過後,人們將火熄滅,而火把樹並未燒死,它還會不斷分泌樹油,待來年再供人們使用。後來,人們試著把這種火把樹的樹油灌進汽車油箱,居然能發動汽車。火把樹十分稀有、珍貴,目前在世界上發現的僅有1000棵左右,大部分在西非的喀麥隆,少量在南美的智利。
澳大利亞也發現了一種奇怪的樹,它生長在原始林區。在樹上隨便鑽一個洞,就會流出清亮的類似汽油的液體。這種液體不需加工便可直接灌入汽車油箱里使用,一點不比汽油遜色。當地人將這種樹稱為「燃油樹」。一棵長成的燃油樹,每年可出油2500公斤。
中國也有類似澳大利亞燃油樹的樹木。陝西有一種叫「白乳木」的樹,切開它的樹皮,便會流出一股股白色液體。當地人將這種液體作為燈油使用,發出的光又亮又不生黑煙。白乳木經植物學家研究,確認它是油棕樹的一個種類,在馬來西亞、奈及利亞和剛果都發現過。
不但樹木可以產出燃油,花也能變成燃油。
泰國曾審理過一宗聞所未聞的案件,法庭被告席上的「嫌疑犯」竟是一束美麗而香氣撲鼻的鮮花。原來泰國南部林區經常發生神秘的火災。大火不但燒毀森林草原,而且危及居民住宅,但作案者卻一直未能捕獲。後來,化學專家們揭開了火災之謎,罪犯是一種叫「看林人」的花。這種花生長在溫濕的林區,它的花朵和莖葉內飽含著一種揮發性物質。這是一種極易燃燒的芳香油脂。當森林空氣乾燥灼熱時,它就會無火自燃,引起火災。警官當著法官的面,用火柴輕易地將鮮花引燃,火苗發出幽藍的光,嘲笑著法庭。法庭只好啼笑皆非地判處這種花接受「嚴格監管」,算是對案件做了一個交代。後來,人們將「看林人」花採集起來,經過擠壓加工,生產出一種燃油,性能與柴油相似,也可以用做汽車燃料。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美國科學家卡爾文博士在巴西找到的一種能生產石油的怪樹,當地人叫它「苦配巴」。這是一種高大喬木,可以長到30米高,1米粗。在它的樹幹上鑽一個直徑5厘米的孔洞,1個小時就可流出10升金黃色的油狀樹液,成分十分接近柴油,可以直接作為柴油車的燃料,而且燃燒以後不污染空氣。卡爾文博士稱它為「綠色石油」。這種樹由於產油量大,美國、日本都引種了它,用它來生產「柴油」。卡爾文博士甚至設想,公路沿途都種上「苦配巴」,一棵樹就是一個小小的加油站,將會大大緩解能源危機。
在菲律賓和我國海南的尖峰嶺、吊羅山等熱帶森林中,有一種叫「油楠樹」的大喬木,與「苦配巴」十分相似,也生產「柴油」,每棵樹一年可收獲50公斤「柴油」。
1928年~1932年,美國科學家艾迪遜在研究橡膠樹的時候,發現了更多的「石油樹」。它們的皮、干、根、葉甚至果實中都有可以燃燒的液體。這些流體來自綠色植物,可再生,無污染,艾迪遜為它們取名叫「綠色汽油」,並發表專著介紹它們,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般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只是生成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氫、氧等元素組成。可是,絕大多數「石油樹」卻能經過光合作用產生出許多膠汁狀的碳氫化合物,它們從外形到成分都與石油非常相似,完全可以代替石油做燃料。人們可以像在橡膠樹上割膠那樣,採集「石油樹」的樹液,獲得「石油」;而「石油樹」還是照樣生長,產出新的「石油」。
④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常年的開采難道挖不完
石油是樹木動物屍體,在地下掩埋,經過幾千萬年上億年的,地質作用下,逐漸形成的,現在大部分的石油大多數來自於白堊紀的恐龍屍體和樹木,現代對石油的大量開采,其實已經造成石油能源不足的問題,是么?並不是開采不完的,只是因為它的數量巨大,開采時間比較長而已。將來能源的趨勢是新能源,比如核能,風能,太陽能
⑤ 石油樹真的能生產石油嗎
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已經成為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物質,化工行業離不開石油,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用到石油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我們的交通工具汽車。
但是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用完了就沒有了,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消耗品。它不像太陽能一樣可以再生出來,也不像風能和水能一樣只要有風就能源源不斷被生產出來。現在的人類正在尋找可以替代石油可以作為能源的物質,在堅持不懈的追尋下找到了海底下的可燃冰,但是可燃冰的儲量也是有限的,就在人們為找不到可替代能源而煩惱時,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植物可以產油。
雖然用植物產石油的方法可以節能,但是現在對石油的需求實在是太大了,只依靠石油樹來產油已經是杯水車薪,但是相信在將來,我們一定會找到可再生能源代替石油。
⑥ 科學家發現的可生產燃料的「石油樹」,真的有希望解決能源危機問題嗎
近年來,隨著能源科技水平和生物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從生物質中提取合成化學產品和能量將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為每年地球上的植物所合成的生物質,折算下來估計能夠達到2000億噸以上,當然,大部分的植物靠光合作用形成的生物質是碳水化合物,不能直接合成由碳氫化合物構成的石油。不過,科學家們經過深入的調查實驗研究,陸續發現了不少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碳氫化合物的植物,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非常徹底,它們流出來的油有些可以直接用於柴油汽車,有些經過些許工藝也能製造出柴油來。所以這些植物被科學家命名為「石油樹」或者「柴油樹」,目前還沒有發現可以用來提取汽油的植物。
下面舉幾個「石油樹」的例子。
我相信,隨著各國的不斷重視和不斷地增加投入,我們將會發展、創新更多的生物質高新技術,生物質領域的產業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廣闊,加之越來越發展成熟的核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利用,地球上的能源危機會逐漸緩解的。
⑦ 能產石油的植物是哪種
有一天,卡達文發現了一種小灌木。他用刀子劃破樹皮後,一種像橡膠的白色乳汁便流了出來。然後,他對這種乳汁進行化驗,發現它的成分和石油很相似,就把這種小灌木叫做「石油樹」。
接著,卡達文便忙碌起來,既選種,又育種,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試種了約6畝地的「石油樹」。結果,一年中竟收獲了50噸石油,引起了人們對「種石油」的興趣。
此後,美國便成立了一個石油植物研究所,專門從事「種石油」的研究試驗。這個研究所人員發現,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種黃鼠草中就含有石油成分,他們從一公頃這種野生雜草中提煉出約一噸的石油來。後來,研究人員對這種草進行人工培育雜交,提高了草中的石油含量,每公頃可提煉出6噸石油。
在巴西,有一種高達30多米、直徑約1米的喬木,只要在這種樹身上打個洞,一小時就能流出7千克的石油來。
菲律賓有一種能產石油的胡桃,每年可收獲兩季。有一位種石油樹的能手,種了6棵這樣的胡桃樹,一年就收獲石油300升。
人們不僅在陸地上「種」石油,而且還擴大到海洋上去「種」石油,因為大海里的收獲量更大。
美國能源部和太陽能研究所利用生長在美國西海岸的巨型海藻,已成功地提煉出優質的「柴油」。據統計,每平方米海面平均每天可採收50克海藻,海藻中類脂物含量達6%,每年可提煉出燃料油150升以上。
加拿大科學家對海上「種」石油也產生了興趣,並進行了成功的試驗。他們在一些生長很快的海藻上放入特殊的細菌,經過化學方法處理後,便生長出了「石油」。這和細菌在漫長的歲月中分解生物體中的有機物質而形成石油的過程基本相似,但科學家只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就代替了幾百萬年的漫長時光。
英國科學家更為獨特,他們不是種海藻提煉石油,而是利用海藻直接發電,而且已研製成一套功率為25千瓦的海藻發電系統。研究海藻發電的科學家們將乾燥後的海藻碾磨成直徑約50微米的細小顆粒,再將小顆粒加壓到300千帕,變成類似普通燃料的霧狀劑,最後送到特別的發電機組中,就可發出電來。
目前,一些國家的科學家正在海洋上建造「海藻園」新能源基地,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進行人工種植栽培,形成大面積的海藻養殖,以滿足海藻發電的需要。
利用海藻代替石油發電,具有兩個優點:1.海藻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通過光合作用再循環用於海藻的生長,因而不會向空中釋放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有利於保護環境。2.海藻發電的成本比核能發電便宜得多,基本上與用煤炭、石油發電的成本相當。據計算,如果用一塊56平方千米的「海藻園」種植海藻,其產生的電力即可滿足英國全國的供電需要。這是因為海藻儲備的有機物約等於陸地植物的4~5倍。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海藻發電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
當前,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地進行海藻培植,並將海藻精煉成類似汽油、柴油等液體燃料用於發電,從而開辟了向植物要能源的新途徑。
⑧ 石油是什麼東西變的真的是古生物演變的嗎
目前科學界大部分理論更支持古生物形成石油的「有機成油學說」,只有小部分理論支持「無機成油學說」。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世界油價就會因為各種因素產生波動,因為石油和煤炭、天然氣一樣都屬於資源型商品,即便已經了解了其成分,但仍不可以人工合成,也無法商業取代。雖然表面上看石油屬於流通型商品,但在當今世界發展的大格局下,誰掌握了石油誰就擁有「財富」,所以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般,某些中東國家彷彿受到了老天爺的眷顧,僅依靠石油就能盆滿缽滿。
石油在形成之初,由於顆粒比較小,可以隨著地熱向上運動,在裂隙的上方不斷聚合,進一步融合成更大的油珠,而這些大油珠進一步融合後,就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到裂縫當中,從而進一步壓迫岩漿氣形成新的油珠,最終在一次次循環過程中,漸漸就形成了油藏,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降雨生成的過程,只不過降雨是遇冷,而油珠是受熱,但兩者都是在形成與下降之間往復循環,所以無機成油學說認為,石油蘊藏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同樣,石油無機成油學說也對中東石油豐富做了解釋,其認為中東石油富集且成分極為相似,正是因為有著統一的裂縫來源,否則波斯灣周邊不會出現海相油田與陸相油田並存的現象。當然了,無機成油學說也存在無法解釋的地方,比如前面所說的地球99%以上的油田都是在沉積岩中發現的,這一點與無機成油學說所認為的裂縫不相匹配。另外,石油中還含有大量的生物成分證據,如果成油過程中沒有生物加入,那就無法解釋這些生物成分的來源。
最為重要的是,石油形成以後,無法在高溫環境中保持穩定,更不可能與高熱岩漿氣並存,所以支持石油無機成油學說的人始終佔少數。最後,不管是有機學說,還是無機學說,都認為石油蘊藏量,會因為儲油層的岩石結構不同而不同,因為石油最初形成時均勻的分散在岩層孔隙當中,就像充滿水的海綿一樣,是在地球超壓、構造應力等綜合作用下,才逐漸流動匯集到一起,所以才最終呈現出地球石油分布極度不均勻的現象。
⑨ 關於石油樹
關於石油樹
我們知道,汽油和柴油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石油在地球上的蘊藏量雖然很大,但畢竟也是有限的。隨著石油的不斷開采和利用,在未來的一二百年內,石油資源將會枯竭,全世界將面臨能源危機。太陽輻射、地熱、原子核裂變、微生物發酵和能源植物,都已成了當前開發利用的對象。
全世界的森林覆蓋率為27%,地球陸地上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約有2000億噸,有2/3存在於森林之中,森林植物的生物質是化學產品和能量的重要源泉之一,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能源。自1973年以來,科學家不斷發現柴油樹,這些柴油樹,有的能直接利用它流出的油來發動汽車,有些稍為簡單加工提煉之後,就可以作為燃料油。
麻瘋樹:據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介紹,我國南海沿岸的沙灘上,生長著一種麻瘋樹,因其樹干身上起疙瘩,而被人號了一個不雅之名。它的果實如桐油子,含油率高達50%~80%,通過改造麻瘋樹基因中的「碳鏈」,就可生產出各類不同粘性的工業用油。一般每畝可提煉500公斤柴油。目前柴油每噸為4000元左右,若利用麻瘋樹生產柴油,每噸成本可降低到3000元以下。目前我國西南地區已種植10萬畝左右,有關部門計劃至2010年發展到1000萬畝。
桉葉油:近年來,美國與日本合作,進行「燃油樹」的研究,發現桉樹是一種很好的「石油樹」。1公頃桉樹一年能產「石油」90.92升。世界上現有600多種桉樹中,含油率高的有50種左右,其中以輻射桉的含油率最高,為4.2%。日本三重大學竹田教授的研究組,用7份桉葉油,3份汽油合成新燃料,用於普通小汽車,每小時行程40公里,而且排出的廢氣少。試驗證明,桉油不僅是石油的代用燃料,而且是一種優質「綠色石油」。我國自1890年開始從義大利引進桉樹到廣州、香港、澳門等地,至今南方已發展了170萬公頃,四旁植樹15億株,僅次於巴西而躍居世界第二位,資源豐富。
椰子油:盛產在熱帶地區的椰子樹,其椰油是一種很好的燃料,但由於椰油比其它燃油較粘稠和含有雜質及水分較高,所以要在發動機上裝上一個小巧的預熱器和過濾器,使椰油進入發動機前降低油的粘性和雜質。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的首都維拉港,有一位叫托尼·狄墨的機械師,他將汽車的柴油發動機稍為改裝,利用椰油代替柴油駕車行駛在郊外崎嶇的山路上,非常之順暢。因此,去年底該島有大約200輛小公共汽車將椰油和柴油混合作燃油使用。
油楠:是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在我國海南省發現的一種柴油樹。這種樹生長在海南島尖峰嶺、吊羅山、霸王嶺三大林區,樹高30餘米,樹干直徑有的能達1米以上。油楠的心材部分,能形成棕-的油狀液體,頗似柴油,林區工人常用來點燈照明。一般情況下,當油楠長到12至15米高時,就能產「油」。若在樹幹上鑽個洞,洞口即可流「油」,一棵大樹每採集一次,能得到「柴油」3公斤至4公斤。
光棍樹:樹高可長到4米至9米高,但整個樹身見不到一片葉子,滿樹盡是光溜溜的綠玉般的枝條。因此,有人叫它神仙棒或綠玉樹,日本人叫它青珊瑚。光棍樹原產非洲的荒漠地區,我國廣東、福建一帶也有分布。光棍樹屬大戟科植物,全株含有劇毒的白色乳汁,千萬不能讓乳汁進入口、眼或傷口中。但這種有毒的乳汁中含有類似石油的碳氫化合物,因此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特別是日本和美國,都對它進行過提取石油的試驗,證明這種乳汁碳氫化合物的含量很高,是很有希望的石油植物。
現在看來,從植物中獲取石油,既經濟又省事,如能大面積地栽培這些石油樹,那麼人們就可以從這些「活油井」中源源不斷地獲得能源。開發利用石油植物,實際上是開發、利用太陽能。因為這些石油植物生產的石油,都是它們通過光合作用,把簡單的無機物變成了人類有用的石油,每棵樹就是「禁錮」太陽能的「油井」。
利用植物提供能源的做法,國際上稱為「生物質能」。巴西80%以上的車輛使用從植物中提取的酒精汽油,泰國的加油站也有植物柴油。我國江蘇、山東、四川已建起了植物柴油生產線,前途無量。
⑩ 科學家發現的可生產燃料的「石油樹」,它們可以解決危機問題嗎
近些年,伴隨著能源科技公司水準和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大家愈來愈意識到,大家從生物質中獲取合成化學商品和動能將會出現寬闊的發展前途,由於每一年地球上的植物所生成的生物質,換算出來可能可以做到2000億多噸之上,自然,絕大多數的植物靠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是糖類與碳水化合物,不可以立即生成由氮氧化合物組成的石油。但是,專家通過深層次的調研試驗科學研究,相繼發覺了許多能夠根據呼吸作用生成氮氧化合物的植物,這種植物的植物光合作用十分完全,他們流出去的油有一些還可以立即用以柴油車,有一些通過一絲加工工藝也可以生產製造出柴油機來。因此這種植物被生物學家取名為「石油樹」或是「柴油樹」,現階段已經發覺可以用於獲取車用汽油的植物。
我堅信,伴隨著世界各國的持續高度重視和不斷提升資金投入,大家可能發展趨勢.自主創新大量的生物質高新科技,生物質行業的行業發展前途會愈來愈寬闊,加上愈來愈發展趨勢完善的核能發電.太陽能.地熱能源等新能源技術運用,地球上的能源問題會慢慢減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