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石油是農業的原料
石油為農業機械化提供動力,石油化工產生的化學原料是農葯,化肥的主要原料來源,大棚技術用到的薄膜也是化工產品。石油是農業的原料指的是現代農業,而不是傳統農業。還有一種稱法叫做石油農業,就是依靠機械化和農葯,化肥等的高投入而實現高產出的農業。
② 為何將美國農業稱為"能量密集型農業"或"石油農業"
因為沒有石油種不了地。美國農業的單位效益提高完全是基於石油產業的,否則他們就得回到中國南方1990年以前的農業水平。
種植業:
1.種植業全機械化作業、給排水、運輸、加工,消耗大量成品油;
2.高度依賴化肥、農葯等合成物資,包括大棚的薄膜等等,都是石化產品。
畜牧業:
1.飼料部分的種植、運輸、加工、分銷就不用說了;
2.許多獸葯也是石油產品;
3.牲畜圈養的冬季採暖、畜產品加工、冷藏、運輸也是消耗大量成品油和燃料油。
漁業:
1.開漁船就是燒船用燃料油或者柴油……
林業:
採伐、運輸、播種撒葯、航空護林防火防盜……
其實美國整個社會經濟體系都可以看做是基於石油建立起來的,何止是農業而已。
③ 什麼是「石油農業」
石油農業
石油農業亦稱石油密集農業、化學農業、無機農業或工業式農業(instrial agricul-ture)。是世界經濟發達國家以廉價石油為基礎的高度工業化的農業的總稱。是在昂貴的生產因素(即人力、畜力和土地等),可由廉價的生產因素(即石油、機械、農葯、化肥、技術等)代替的理論指導下,把農業發展建立在以石油、煤和天然氣等能源和原料為基礎,以高投資、高能耗方式經營的大型農業。是繼傳統農業之後,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來,石油農業得到更快發展,多實行企業化和集中式經營,耗用大量以石油為主的能源和原料,具有高產、高效、省力、省時、不施糞肥、經濟效益大等特點,無論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產量,解決因人口激增而引起的世界糧食需求矛盾尖銳等問題,或在經濟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史上均起過重要作用。但也曾一度因出現全球性的石油危機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而暴露出它在經濟、技術、生態上均存在一定弊端或潛在威脅。對此,必須給以足夠重視。
「石油農業」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現代化模式。這一模式之所以被稱為「石油農業」,是因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產品為動力的農業機械,大量使用以石油製品為原料的化肥、農葯等農用化學品。機械化和化學化是這一農業現代化模式的共同特點。
以美國為例,1920年到1990年,美國的拖拉機數增加了18倍,農用卡車增加了24倍,穀物聯合收割機增加了165倍,玉米收獲機增加了67倍。1970年農用化學品的使用量是1930年的11.5倍。1990年化肥的使用量為1946年的6.1倍。與此同時,美國農業的投入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20年農業投入中勞動、不動產、資本三者之間的比例為50∶18∶32,這一比例到1990年變為19∶24∶57。
農業的現代化,使美國的農業生產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從1930年到1990年,美國的小麥單產提高了1.45倍,棉花單產提高了2.57倍,土豆單產提高了3.48倍,玉米單產提高了5.12倍。1950-1975年美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4倍;每個農業勞動力所能供養的人數,1910年為7.1人,1989年增加到98.8人。農產品商品率1910年為70%,1979年已達到99.1%。同時,農業生產同農產品加工、銷售以及農業生產資料製造、供應之間的聯系日趨緊密,農業的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美國的這場「石油農業革命」不僅使美國的農業實現了現代化,而且還促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范圍內的農業現代化努力。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石油農業」迅速成為全球農業發展的主要模式。60年代末的世界糧食首腦會議確立了這一模式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並把它作為此後二十年改變全球糧食供應緊張、消滅飢餓的主要措施。這一努力的積極成果是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世界養活了比原來預期多10億以上的人口。
④ 石油農業的介紹
石油農業亦稱石油密集農業、化學農業、無機農業或工業式農業(instrial agricul-ture)。是世界經濟發達國家以廉價石油為基礎的高度工業化的農業的總稱。是在昂貴的生產因素(即人力、畜力和土地等),可由廉價的生產因素(即石油、機械、農葯、化肥、技術等)代替的理論指導下,把農業發展建立在以石油、煤和天然氣等能源和原料為基礎,以高投資、高能耗方式經營的大型農業。
⑤ 美國的「石油農業」它的特點是什麼,有什麼優勢
"石油農業"是指以美國為代表的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現代化模式,之所以被稱為"石油農業"是因為它大量的使用以石油產品為動力的農業機械,大量使用以石油製品為原料的化肥、農葯等農用化學品。
⑥ 什麼是石油農業
石油農業是世界經濟發達國家以廉價石油為基礎的、高度工業化的農業總稱。是在昂貴的生產因素(即人力、畜力和土地等),可由廉價的生產因素(即石油、機械、農葯、化肥、技術等)代替的理論指導下,把農業發展建立在以石油、煤和天然氣等能源和原料為基礎,以高投資、高能耗方式經營的大型農業。石油農業是繼傳統農業之後,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機械化和化學化是這一農業現代化模式的共同特點。這一努力的積極成果是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世界養活了比原來預期多10億以上的人口。石油農業多實行企業化和集中式經營,耗用大量以石油為主的能源和原料,具有高產、高效、省力、省時、不施糞肥、經濟效益大等特點,無論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產品產量,還是解決因人口激增而引起的世界糧食需求等問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曾一度因出現全球性的石油危機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而暴露出它在經濟、技術、生態上存在的弊端或潛在威脅,對此,必須給以足夠重視。
⑦ 美國是農業大國,那美國的「石油農業」是怎麼回事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第一強國,農業產值居世界首位,大量農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包括大豆、玉米、小麥、肉製品等等,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的農業極其發達,全國從事農業活動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到5%,卻養活了美國全國3億多的人口,而且還有大量農產品可以出口,這一切都得益於美國高度的農業生產效率。在美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其中因地制宜的「地區專門化」生產是其最顯著特色。
美國乳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