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石油日結拆分輸什麼
擴展閱讀
王者一天能積攢多少鑽石 2025-05-16 07:40:07

中石油日結拆分輸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25 21:32:12

Ⅰ 拆分中石油為何成為熱門話題

緊接著,曾擔任中石油董事長、現任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的蔣潔敏也被查。 隨著中石油「窩案」的曝光,中石油的壟斷體制及其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也成為眾矢之的。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堡壘,無論多麼堅固,結局都是被攻破。國內能源體制弊端重重之下,中石油很難逃脫這一安排。 雖然中央一直以來對國有企業領導人的監督,包括各種規章制度和文件可謂車載斗量。但事實與結果說明,國有企業與壟斷行業的結合,尤其是非市場的政策性壟斷,越來越成為腐敗的培養基,也突顯了目前經濟運行的兩大弊端,即腐敗與壟斷,更不說由此帶來效率的降低。 然而,國內一份具有較大影響的紙媒近日發表《中石油腐敗案不能全歸咎壟斷》的文章認為,最近5年來,其中的32個國家都不約而同地將本國原有的兩到三家石油公司合並成一家。因為全球石油業競爭空前慘烈,只有把企業做大,才有可能做強,獲得更多話語權、主動權。對照此背景,我們應該把中石油拆分成十幾家更小的企業嗎? 作者在對「中石油窩案與『壟斷』無關」的闡述後作了上述設問。雖然文章作者極力否定「中石油窩案與「壟斷」無關,稱建立在中石油屬於自然壟斷的前提之下,但中石油恰恰屬於行政壟斷,它的「一把手」與政府機構的「一把手」是可以直接「交流」的,國企高管從政歷來都是幹部交流的「正常現象」。 其實,「拆分中石油」這個問題與當前坊間熱議的同樣話題不謀而合。在中石油「窩案」被「一鍋端」後,一些專家或網友發出呼籲,「拆分中石油」已是當務之急。一個流行的說法是,消滅市場壟斷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消滅壟斷者。「拆分中石油」就成為徹底清除石油市場的壟斷最有效的途徑。 由於某個行業或企業形成壟斷,對政治生態和消費市場形成不利局面時,就必須進行分拆。這在國外是有其先例的。 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諸多著名的托拉斯,除標准石油公司外,還有美國鋼鐵公司、美國煙草公司等。標准石油公司是美國最早的托拉斯之一。1870年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創建標准石油公司,到1879年底已控制了全美90%的煉油業,1882年創建了世界第一家托拉斯——標准石油托拉斯,1890年壟斷了美國95%的煉油能力、90%的輸油能力、25%的石油產量。 1890年,美國參議員謝爾曼促成國會通過了旨在反對威脅市場自由競爭的法案,即《謝爾曼法》。1892年,標准石油公司被俄亥俄州法院下令解散,洛克菲勒將公司重心轉移到新澤西州。1906年,美國聯邦政府起訴標准石油公司。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判定標准石油公司存在壟斷,最終標准石油公司被下令解散,分解成30多家分公司。 美國100多年前治理公司壟斷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目前,許多國家已立法反壟斷,由政府承擔防止壟斷的出現以及在壟斷不可避免時對其加以約制的責任。 這就要求,政府作為市場競爭機制的提供者,要維護的是公共利益,要扮演的是超然的裁判者角色。因此,要阻止中石油對國內能源的高度壟斷,以及產生的高官腐敗,政府決策層要做的事就是「分拆中石油」,使之形成多家石油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格局。 中石油發生如此嚴重腐敗問題,決不是偶然的,而是體制機制存在巨大漏洞的必然結果。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打破壟斷,攪活國有企業這團「死水」。事實上,此前傅成玉執掌中海油時在體制改革方面早已經先行一步,例如中海油將油服業務拆分出去,並且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有名的油服公司。 「分拆中石油」之所以成為熱門話題,至少讓大家相信,中石油已到了非分拆不可的時候了。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這么一句話指出,要深入推進重點領域的改革,體制方面的改革。

Ⅱ 中石油是中石化分出來的嗎

相反,中石化是從中石油分出來的,不過世紀之交,他們又重新劃分了一下,中石油在北,中石化在南,其後各自發展沖破了南北界限。重新劃分在於國家怕一方壟斷,所以兩家形成競爭格局。

Ⅲ 中石油三地上市,股權怎麼拆分

看各自發行的股量。
總股本=A股發行量+H股發行量+B股發行量。各自股份就是各自的發行量。
多地上市的公司,總市值有多個,均為股價×總股本。總市值不是各地市值加總,而是各算各的。不能單純的把市值相加,各地市值不同只能說明這家公司在不同市場的估值不同。

Ⅳ 反壟斷法和托拉斯巨頭之爭,美國政府怎樣拆解了壟斷企業

對於美國企業來說,最擔心觸碰到的紅線是什麼?那毫無疑問絕對是反托拉斯法。在三十多年前,英特爾幾乎獨佔了晶元市場的時候,英特爾的高層反而擔心要觸發反托拉斯法的調查,最終決定將相關專利授權給了AMD,養活了一個對手才逃過一劫。

而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也幾乎沒有任何一家美國互聯網公司可以算得上“壟斷”,就算真的快壟斷市場了,還得學著英特爾扶持個同領域對手才行。

為什麼美國企業那麼擔心反壟斷法的調查呢?因為美國的反壟斷法要麼不出手,但只要發起調查了,基本上距離企業被拆分的命運就不遠了,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企業敢試探反壟斷法的紅線。

美國政府是如何擁有拆分托拉斯巨頭的權力的?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美國政府和托拉斯企業間的斗爭。

1,托拉斯巨頭的成長

十九世紀的世界屬於歐洲,但當進入二十世紀後,這就是屬於美國的世紀。在經過南北戰爭、西進運動後,美國進入了資本的快速發展時期,而後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中,美國成為趕超了整個歐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工業和資本的發展,讓美國快速的富裕了起來。但吃到了美國經濟發展紅利最大蛋糕的,不是普通的美國工人或廣大的中產階級,而是占據美國頂層的一小撮人。

美國高速發展的經濟紅利,並沒有惠及到普通的老百姓,但反倒是高漲的物價倒是普及到了社會每個階層。

以世界上第一個,乃至人類史上第一個壟斷集團——標准石油公司為例。標准石油掌控了全美國超過80%的石油開發到運輸,當時的標准石油集團的掌門人可以驕傲的說一句,美國賣出的八盞油燈中有七盞是來自標准石油。

最終這種非法搶占市場的行為觸怒了美國政府,AT&T通訊公司觸發了反壟斷調查,最終到了1982年這個壟斷了接近整個美國通訊市場的巨頭,也難逃被拆解的命運。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對於反托拉斯法的定義同樣有著一套“雙標”的定義。

當像AT&T通訊公司以及標准石油這類以非法的形式壟斷了整個市場,幾乎沒有給民眾半點選擇,並且妨礙社會發展的托拉斯公司,對付它們的從來都是反托拉斯的鐵拳。但像波音公司這種能和歐洲的空客公司形成良性競爭,能推進相關產業進步的公司甚至會加以鼓勵。

像波音和麥道的並購案,如果按照美國反托拉斯法的標准,不僅應該阻止還應該拆解波音公司才對。但你意想不到的是,美國政府為了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和歐洲空客的競爭力,反而在其中促成了波音和麥道的並購案,奠定了波音公司的壟斷基礎。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是反托拉斯法美國也有著兩套標准,如果能促進行業發展提升美國整體競爭力的,不僅不會阻止反而會暗中促成。但類似標准石油這種,想要躺著賺錢的托拉斯企業,則逃避不了反托拉斯法的制裁。但無論如何,在反托拉斯壟斷的道路上,美國應該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一個了。

Ⅳ 中石油被兼並的可能

如果真是你的政治老師老師說的,那麼,只能說明你的政治老師不合格,首先,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其基礎是公有制經濟,不管民營經濟如何發展,以生產資料公有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會變,其次,大部分央企,包括中國石油,其經濟實體巨大,員工動轍上千萬,加上其家庭成員,牽扯進來的人上億,一個企業如此,那麼所有的央企加一起呢?有那個非公經濟體能保證這上千萬的人吃飯睡覺住房,能保證不因經營原因裁人,2000年左右的下崗大潮造成的社會問題到現在都解決不了,還越演越烈,試問,那個執政者會再火上澆油,除非想天下大亂,超大型企業的去留問題不是簡單的1+1=2那樣簡單,就說兼並,又有那家企業能吃得下這么大的企業,企業那上千萬的員工又願不願意從各種保障齊全的央企職工變成朝不保夕的私企打工仔,2009年的通鋼工運已經說明了一切,請你們的政治老師好好重新學下理論,再好好到社會上進行下調查再發言吧,不然誤人子弟。

Ⅵ 中國銀行是什麼級別的央企

副部級。中國銀行的行政級別是副部級的。 中央企業的行政級別。 在國資委網站列出的115家央企名錄中,前54家企業「一把手」(指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及總經理)多為「副部級」。
中國銀行是我國著名的國有商業銀行,是中央直接管轄的大型中央企業,屬於國家副部級單位。從中國銀行股份分配上面來看,中央匯金公司是中國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和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64.02%。而中央匯金公司屬於由國家出資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代表國家行使對國有商業銀行出資人的權利及義務。所以,中國銀行應該是一家國有控股的上市企業。中國銀行屬於國企。 中國銀行最大的股東是中央匯金公司,中央匯金公司是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所以中國銀行是國企。
央企的管理級別,也是有著明確區別的,分為正部級、副部級、正廳副廳、正處副處以及正科副科。而且,這個級別也不是一層不變的。中石化、中石油、中國電信等,曾經都是隸屬於正部級,後來經過降級或者拆分,不再隸屬於正部級。隸屬於副部級的有中國煙草總公司、中國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拓展資料
央企即中央企業,是指由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或委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行使出資人職責,領導班子由中央直接管理或委託中央組織部、國資委等其他中央部委管理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
所有央企都是國企,但是國企卻不一定是央企。中央企業是「中央管理企業」的簡稱,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Ⅶ 中石油靠關系能找到好工作嗎

我爸媽都是中石油的,我也在裡面,可以跟你說一下。想進中石油很簡單,像我父母都是中石油職工,不託關系都能進,但是沒編制。總公司沒干到正局以上就算把你整進去了你也拿不到編制,就是傳說中的臨時工。而且沒學歷基本沒用,中石油現在卡學歷卡的很嚴,沒學歷根本沒法爬,新晉科長必須本科,新晉處長必須研究生(除非專業崗位),沒學歷基本沒得混。而且傳的很火中石油要拆分了,以後保不準你會不會被辭退。

Ⅷ 請講講標准石油和摩根財團是如何被拆分的。洛克菲勒和摩根的後人們現在怎麼樣

標准石油公司後來成為美國政府反托拉斯的頭號目標,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標准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標准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 標准石油公司被拆分後,原俄亥俄標准石油成為了現在英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印第安納標准石油改名為阿莫科石油(Amoco),後來成為現在英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紐約標准石油改名為美孚石油(Mobil),現在是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新澤西標准石油改名為艾克森石油(Exxon),是現在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改名為雪佛龍石油(Chevron),現在是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的一部分;原肯塔基標准石油被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並購,現在是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的一部分。
中國有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獨「富」天下。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約翰"D"洛克菲勒的後代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 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歷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人們。
關於洛克菲勒後人的現狀可以參看網頁http://ke..com/view/1366465.htm

Ⅸ 洛克菲勒的公司被拆分為幾家 現在還有影響力的有那些

洛克菲勒
約翰·洛克菲勒 (1839—1937年) 美國實業家、美孚石油公司創辦人。出生在美國東北部一個小村,家境貧寒。幼年時,曾將別人送他的一對火雞精心喂養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歲時積蓄了50美元,他把錢借給鄰居,收取本息。在克利夫蘭商業學校畢業後,曾任一運輸公司會計,三年積蓄900美元。他未參加南北戰爭,卻在戰爭中撈取了1.7萬美元。他沉默寡言,把全部精力傾注在金錢上。23歲時,他到了鑽出美國第一口油井的石油城,經實地考察,決定從事風險不大、不會虧本的煉油業。第二年與他人合資7萬美元在克利夫蘭建立了一家大煉油廠,採用可提煉出優質油的新技術,把競爭者遠遠拋在後面,獲利100%。1870年,他把兩座煉油廠和石油輸出商行合並,創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此後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就吞並了該地區20多家煉油廠,控制該州90%煉油業、全部主要輸油管及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全部油車。又接管新澤西一鐵路公司的終點設施,迫使紐約、匹茲堡、費城的石油資本家紛紛拜倒在其腳下。接著,為控制全國石油工業,他操縱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賓夕法尼亞公司開展鐵路運費方面的競爭。結果,在8年內,美孚石油公司煉油能力從佔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幾乎控制了美國全部工業和幾條大鐵路干線。1882年,它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托拉斯。後來,洛克菲勒財團又形成由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四家大銀行和三家保險公司組成的金融核心機構,這七大企業控制全國銀行資產的12%和全國保險業資產的26%,洛氏家族通過它們影響工業企業決策。洛克菲勒財團創辦基金會,向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團體贈款,擴大影響和勢力。洛克菲勒財團還指派親信人物擔任政府要職,如曾任國務卿的杜勒斯、臘斯克都擔任過洛氏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基辛格出任國務卿之前,曾擔任納爾遜·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孫)的外交政策私人顧問。該家族的成員也活躍於政治舞台,左右內政和外交政策,如納爾遜·洛克菲勒就曾擔任1974—1977年美國副總統。

約翰.D.洛克菲勒是現代商業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

一方面,他創建的標准石油公司,在巔峰時期曾壟斷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篤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類」的宗旨,捐款總額高達5億美元。
這種看似相互沖突的精神狀態,使洛克菲勒的創業史在美國早期富豪中頗具代表性:異常冷靜、精明,富有遠見,憑借獨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龐大商業帝國。洛克菲勒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16歲的洛克菲勒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貨店當職員,每星期賺5美元。19歲,他下海經商,倒賣穀物和肉類。從這時起,洛克菲勒將每一筆收支記錄在冊,甚至不漏掉一個便士的慈善捐款。經過三年積累,22歲的洛克菲勒進入石油業,並於1870年創建標准石油公司。

此時,洛克菲勒已不滿足這種儲蓄式的創富速度,1882年,他開創了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這個極易聚集財富的結構使標准石油兩年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團企業。洛克菲勒成了蜚聲海內外的「石油大王」。標准石油公司最後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財富已達10億美元。好景不長,第二年美國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盡管巨大財富引起社會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卻還是那個虔誠的基督徒,嚴格遵循浸禮會的教條生活——不得喝酒、抽煙,甚至跳舞。與一般意義上的富翁習性不同,洛克菲勒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無甚興趣,也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愛好只有騎馬。

1897年,從標准石油公司退休後,洛克菲勒專注於慈善事業。中國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其海外投資中獨占鰲頭。眾所周知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一項事業;鮮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不過,作為在中國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國資本家,洛克菲勒這個名字一度成為資本主義劣根性的代名詞。在改革開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國個人創富史在中國媒體的描述中得以展現,並循序漸進地輔助了中國新一代財富觀的形成:在社會生活中,財富以及合法創造財富的能力理應獲得正當的尊重。
如果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還在世,他的身價摺合成今天的美元約有2000億—根據2003年的《福布斯》億萬富翁排行榜,當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身價為407億美元。漫步紐約街頭,你隨處可以體味洛克菲勒家族過往的輝煌:摩根大通銀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生命科學領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學。甚至青黴素能夠普及成為一種通用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淵源。老洛克菲勒的遺產依然支配著世界石油產業,他本人也堪稱今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業的人格化象徵。

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第一口油井—德雷克油井獲得了商業性成功,標志著現代石油工業的開始—當時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煉煤油,供照明之用。1870年,洛克菲勒創辦了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很快,他就憑借毫不手軟地擠壓、吞並對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國。到他38歲時,洛克菲勒已經控制了美國煉油業的90%,並大幅度降低了石油產品的價格:在洛克菲勒時期,汽油價格從每加侖88美分下降到5美分。

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美孚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然而盡管有最高法院的判決、盡管媒體此前早已將洛克菲勒定性為「邪惡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壟斷資本家,投資者依然熱衷地追捧這些「嬰兒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後的眾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來遠遠超過原來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從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及其繼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龍(Chevron),連同起家於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灣(Gulf),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並稱「石油7姐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國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並,2001年雪佛龍同德士古合並,此前海灣在1980、1990年代將其資產售予雪佛龍和英國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和法國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個石油公司。

當約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發現自己名下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億美元時,他開始考慮如何運用這筆財富。由於他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沒有興趣,又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東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煤礦、鐵路、保險公司、銀行和各種類型的生產企業,其中最出名的是鐵礦生意。

對於中國人來說,「富不過3代」似乎是鐵一樣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6代,仍未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這與他們的財富觀念和從小對子女的教育息息相關。他們的家族崇尚節儉並熱衷創造財富。這兩點從洛克菲勒家族的中興之主勞倫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體現得尤其充分。

2004年7月11日,坐擁億萬家財、在美國叱吒風雲的勞倫斯·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94歲。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傳人,盡管含著金鑰匙出生,卻絕不是一位紈絝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僅開了風險投資的先河,還為美國的環保及慈善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老約翰·D·洛克菲勒惟一的兒子和繼承人是小約翰·D·洛克菲勒。小約翰·D·洛克菲勒共有6個子女,姐姐芭布斯最大,其他都是男孩,從大到小分別是約翰、納爾遜、勞倫斯、溫斯羅普和大衛。勞倫斯·洛克菲勒1910年5月26日生於紐約。童年時期,勞倫斯與年長他兩歲的納爾遜關系最親密,他們曾一同飼養兔子然後賣給科學實驗室換取零用錢。這樣的事情聽起來似乎很難和富可敵國的洛克菲勒家族聯系起來,但事實的確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孫之所以能獲得日後非凡的成就,和他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環寵壞,不管是老約翰洛克菲勒還是小約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當花心思,並有一套祖傳教育計劃。父親鼓勵勞倫斯等孩子做家務掙錢:逮到走廊上的蒼蠅,每100隻獎一角錢;捉住閣樓上的耗子每隻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價錢。勞倫斯和哥哥納爾遜,分別在7歲和9歲時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每雙皮鞋2分,長筒靴每雙1角。

勞倫斯的中學時代是在林肯中學度過的,這所中學以其「實踐出真知」的教學理論而聞名,勞倫斯在攝影、旅遊以及探險等方面的興趣得到了鼓勵及發展。勞倫斯和他的幾個哥哥姐姐,盡管出生在美國最富有的家庭,但一直都保持著勤儉的美德,這得益於他們的家庭環境。小約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親那樣,定期翻閱孩子的賬本,檢查他們的支出。作為浸禮會教友,洛克菲勒家族抵制跳舞和酗酒,因此在他們的家裡看不見富人豪宅里常有的舞廳和酒吧。虔誠的宗教信仰,令洛克菲勒家族在優越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節約。

老約翰洛克菲勒曾說,賺錢的能力是上帝賜給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禮物。勞倫斯從祖父那裡繼承了賺錢的天賦,他的名下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在《福布斯》全球587位億萬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勞倫斯繼承了祖父買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從華爾街踏上創業之路,開了美國風險投資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購入更多的藍籌股,而是開始投資並協助新成立的企業創業。他的第一次嘗試非常偶然。當時,他和新婚妻子預備定製幾件傢具。當他看到芬蘭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曲木傢具照片時,預感到這些傢具會成為現代家居的理想選擇,於是訂下訂單購買了一批,在紐約開了一家專賣店。盡管許多人曾對生意前景表示懷疑,但結果傢具十分搶手,直到1940年貨源因芬蘭冬季戰爭受到影響,生意才被迫中斷。勞倫斯的第二樁買賣則更有影響力。他結識了一戰飛行員埃迪·瑞肯貝克,認為瑞肯貝克關於商業空運即將興起的看法很有見地。於是,1938年,他資助瑞肯貝克成立了東方航空,並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而東方航空也成為戰後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資的麥道航空公司也成為軍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貨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凍結生意,進入海軍服役,軍階至少校。戰爭結束後,他重返商場,繼續尋找新創立的企業進行投資。1959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特別指出勞倫斯在「風險資本」這一新領域所作的貢獻,從而確立了他「風險投資之父」的地位。勞倫斯聯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員以及包括現代藝術館在內的一些機構成立了專事風險投資的凡洛克風險投資公司。截至1996年,他們共投資221家處於起步階段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得到投資後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數十年的從商經驗,令他相信保持頭腦靈活、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因此他很樂於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動創業投資基金,發展高科技和其他新興行業,包括投資蘋果電腦和全美最大的晶元公司英特爾集團。

從J·D·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10億富翁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他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歷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

Ⅹ 國標三0號柴油,5萬噸,中石油的單,大款6500,小款1200。大款小款什麼意思,不能拆分什麼意思

大款一般都是開票的油款,通常是直接付給油庫的
小款通常就是回扣,不會帶票,一般會要求先支付的部分
不能拆分就是5W噸不零賣,要不就全要,要麼請圓潤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