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的介紹
美洲玻利瓦爾聯盟(Bolivarian Alliance for the People of Our America,簡稱ALBA)是一個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政治、經濟、社會一體化為宗旨的地區性合作組織。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的前身為美洲玻利瓦爾替代計劃。該計劃由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於2001年提出,2004年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成立,旨在加強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間的經貿合作和一體化進程,抵制美國倡導建立的美洲自由貿易區。2009年6月,根據委內瑞拉的倡議,該組織更名為美洲玻利瓦爾聯盟。
② 社會主義運動的拉美社會主義運動現狀和趨勢
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蘇東劇變、蘇聯解體和冷戰的結束曾一度使拉美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巨大沖擊,處於低潮。社會主義古巴在政治、經濟上遭受到巨大打擊,處於極端困難之中。拉美各國共產黨受到強烈的沖擊,有的改旗易幟,有的則自行解散,有的則堅持下來。然而,令人關注的是,面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暫時挫折,拉美左翼力量很快就走出低潮。社會主義的古巴堅持和「更新」發展社會主義,已走出了蘇東劇變後的極度困難時期,顯現出新的生機活力,而且拉美其他左翼和社會主義運動也異軍突起,成為新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新動向。 冷戰後拉美社會主義運動恢復和發展的標志之一是拉美共產黨的發展。巴西、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秘魯等國的共產黨經受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考驗,不僅堅持了下來,有的還取得了發展,如巴西共產黨現已發展成一個擁有30多萬黨員的大黨。拉美各國的共產黨都已成為「合法」政黨,公開參加活動,至今在拉美政治舞台上仍有20多個共產黨。巴西、智利、委內瑞拉等國的一些共產黨員當選為國會議員或被任命為內閣部長。
標志之二是聖保羅論壇的成立和發展及拉美左翼的崛起。正當蘇聯和東歐國家發生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在巴西勞工黨和古巴共產黨的倡議下,由巴西勞工黨主辦,1990年7月初,13個拉美國家的左派政黨和組織在巴西聖保羅召開首次會議,討論拉美左派如何應對冷戰結束後世界和拉美形勢的變化和自身的發展。迄今為止,聖保羅論壇成立已經23周年,先後召開了19次會議。1990年聖保羅論壇成立時,拉美只有古巴一個國家由左派黨(即古巴共產黨)執政,而如今,除古巴外,左派政黨和組織已在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玻利維亞、厄瓜多、尼加拉瓜、烏拉圭、秘魯等拉美十多個國家掌權。聖保羅論壇的成立和發展對拉美左派的崛起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使拉美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今,它的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拉美地區和世界最重要的左派政黨和組織的論壇。2013年7月31日至8月4日,聖保羅論壇第19次會議在論壇的發源地聖保羅市舉行。來自拉美、歐洲、非洲和亞洲40多個國家、100多個政黨、組織和社會運動的1000多名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中國共產黨也派觀察員出席聖保羅論壇第19次會議。巴西勞工黨領袖盧拉在19次會議開幕式上說,1990年聖保羅論壇創建時,其成員黨只有23個拉美和加勒比政黨,而如今,已有近百個拉美和加勒比政黨和組織。如果沒有聖保羅論壇,拉美左派黨就不可能上台執政。盧拉說,「我們有責任不讓我們迄今為止所取得的成果喪失,拉美加勒比左派應達成一個共識,以表明另一種方式執政是可能的。」在第19次會議通過的「最後聲明」中表示相信,只要繼續深化改革和加快地區一體化,就能夠在拉美加勒比走向社會主義,這將是拉美人民獨創的事業。
標志之三是拉美左翼政黨掌權的國家增加。自20世紀末以來,拉美一些左翼政黨或組織已有十多個在本國的大選中接連獲勝並上台執政。委內瑞拉第五共和國運動(後改名為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烏戈·查韋斯(1999.2—2013.3)、馬杜羅(2013.4—至今);巴西勞工黨領袖盧拉(2003.1—2011.1)、迪爾瑪·羅塞芙(2011.1—至今);烏拉圭廣泛陣線主席塔瓦雷·巴斯克斯(2005.3—2010.3)、何塞·穆希卡(2010.3—至今);玻利維亞社會主義運動領導人埃沃·莫拉萊斯(2006.1—至今)已兩次就任總統;厄瓜多主權祖國聯盟領導人拉斐爾·科雷亞(2007.1—至今)已三次就任總統;尼加拉瓜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領導人丹尼爾·奧爾特加(1979—1990、2006.11—至今)已執政18年;阿根廷正義黨領導人基什內爾(2003—2007)和克里斯蒂娜(2007—至今)已執政十年;秘魯民族主義黨領導人奧良塔·烏馬拉(2006.7—至今);智利社會黨巴切萊特2006—2010年任總統,2013年11月,她將再次參加大選,據民調顯示,她很可能會勝出,因此,智利的左派很可能東山再起。
目前在拉美國家成立的地區組織中,以左翼政黨掌權的拉美國家為主導的有:美洲玻利瓦爾聯盟、南方共同市場、加勒比石油組織和南美洲國家聯盟等。
標志之四是這些拉美左派掌權的國家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口號。目前拉美十多個左翼執政的國家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口號或目標的有古巴、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巴西五個國家執政的古巴共產黨、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厄瓜多主權祖國聯盟、玻利維亞的爭取社會主義運動和巴西的勞工黨。其中,委內瑞拉和厄瓜多提出「21世紀社會主義」,玻利維亞提出「社群社會主義」或「印第安社會主義」,巴西提出「勞工社會主義」。厄瓜多和玻利維亞近年來又提出「美好生活社會主義」。提出社會主義的這五個社會主義國家,都已開始付諸實踐。拉美這些左翼政黨執政國家的領導人自稱是「社會主義者」,要帶領其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拉美一些左翼學者在批判新自由主義的過程中,還提出了「後新自由主義」和「新發展主義」等理論。
古巴在2011年4月召開的古共「六大」通過了《黨和革命的經濟和社會政策的綱要》,強調「繼續社會主義和確保社會主義的不可逆轉」,新當選的古共中央第一書記勞爾·卡斯特羅指出,古巴正在「捍衛、維護和繼續完善社會主義」。《綱要》重點是為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必須「更新」古巴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
委內瑞拉查韋斯前總統於2013年3月5日因病逝世,查韋斯指定的接班人馬杜羅在4月14日大選中獲勝,4月19日正式就任總統。馬杜羅表示,將繼承查韋斯的遺志,繼續在委內瑞拉推行查韋斯的玻利瓦爾革命和「21世紀社會主義」的祖國計劃(2013—2019),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繼續造福於民的一系列社會計劃,與腐敗和犯罪活動進行堅決的斗爭,改善國內的安全狀況。在外交方面,繼續加強與古巴等拉美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努力促進拉美一體化的發展,繼續與中國發展全面合作的戰略夥伴關系。2013年9月23日,馬杜羅訪華期間在中央黨校說:「委內瑞拉的『21世紀社會主義』是原創的、獨一無二的、也是在未來幾十年我們要繼續的。」他認為,委內瑞拉的21世紀社會主義一直以來都是多層次的,涉及精神、政治和經濟三個方面。其中經濟層面是至關重要的,是決定未來歷史走向的。馬杜羅說:「只有採取社會主義的道路,才能為我們的國家和人民的發展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總統奉行「社群社會主義」,強調以人為本,在玻利維亞實現社會公正;所謂「社群」,主要是指印第安人社會群體,他認為,農民社群里就存在社會主義。他承認玻利維亞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反對新自由主義、捍衛國家主權和發展權,實現石油和天然氣國有化。
在厄瓜多,科雷亞於2005年11月創建主權祖國聯盟,在首次2007年就任總統時,提出「21世紀社會主義」的口號。他主張實施「公民革命」,「公民革命」包括憲法革命、道德革命、經濟革命、社會教育和衛生革命及主權和拉美一體化革命以推行其「21世紀社會主義」。在2013年2月的大選中,科雷亞提出了2013—2017年的執政綱領,提出了「美好生活社會主義35條建議」,其口號是「為深化改革而執政」,並擬通過制定和實施社會主義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進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改革。
巴西勞工黨提出「勞工社會主義」。勞工黨自2003年首次由黨的主席盧拉(後為名譽主席)執政八年,之後於2011年年初由勞工黨人迪爾瑪·羅塞芙繼續執政,至今勞工黨已執政十年,使巴西在經濟上創造了奇跡,巴西在2011年成為世界經濟第六大經濟體;使3000多萬人脫貧,2012年巴西中產階級在人口總數中比例已達54%。但是,2013年六七月間,巴西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和抗議,暴露了勞工黨執政中的諸多問題,如黨和政府內腐敗嚴重等。 1、共同反對新自由主義。當前拉美社會主義是拉美在批判和否定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社會運動,是用「另一個世界」「替代資本主義」的社會思潮的反映。
2、強調民眾廣泛參與政治、進行消除社會不公和改善窮人地位的社會改革,並為此進行各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探索。
3、不再主張暴力革命,而是提出與右翼政黨執政的政府有區別的內外政策的競選綱領,爭取民眾支持,通過大選和社會運動成為執政黨,進而直接實施本黨的執政綱領和政策。
4、帶有顯著的個人魅力的政治色彩,主要不是靠先進政黨的領導,而是靠領袖的魅力和才能來實現自己所主張的「社會主義理想」。
拉美左翼執政國家的領導人根據本國的國情,在分析資本主義,特別是新自由主義弊病和總結蘇東劇變、蘇聯解體和傳統的社會主義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決定推行各自的新社會主義模式,並把它視為解決本國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探索新發展道路的指導思想。盡管這些理論主張和實踐措施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尚處於發展之中,但其中不乏進步的思想和創新的火花,值得我們關注並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拉美各種社會主義思潮迭起,成為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熱點。
除古巴外,拉美這些激進左派執政的國家領導人所提出的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正處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明確、完整的理論體系;他們的指導思想比較復雜,既有馬列主義的成分,也有托洛茨基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民族主義、民眾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的成分,還有宗教色彩,它們的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和實踐風格既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也帶有明顯的本土色彩,其實踐探索由於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也深受體制局限,還處於各自摸索的階段。對這種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應該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 一、如何結合本國實際,在總結本國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和建立具有本國特點的社會主義理論。
二、已經提出社會主義口號的拉美左派政府如何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盡快發展經濟、實現社會穩定是當前緊迫任務,也是巨大挑戰。如委內瑞拉馬杜羅政府面臨一個強大的反對派、國內通脹嚴重、貨幣貶值、供應短缺、石油生產和出口下降、預算赤字嚴重、投資不足、國內安全形勢堪憂、政府官員腐敗嚴重等問題;自2013年6月以來,巴西數百萬人上街抗議政府在社會方面投資不足、官員腐敗等,最近兩年巴西經濟發展緩慢,巴西勞工黨羅塞芙政府民調支持率下降。最近,古巴、委內瑞拉領導人也十分強調黨內和政府內的反腐斗爭。
三、如何處理好與執政聯盟其他政黨和政治力量的關系,保持和鞏固執政地位。由於拉美左翼政府如巴西、尼加拉瓜、阿根廷、烏拉圭等大多是以政治聯盟方式與其他一些政黨或政治力量聯合執政,內部成分復雜,主張各異,缺乏向心力,受國內外影響而解體的風險依然較大。
四、美國和拉美右翼勢力的攻擊。如巴拉圭中左派愛國變革聯盟費爾南多·盧戈在2008年4月28日的大選中獲勝,於同年8月15日就任巴拉圭總統。但不久,在美國的支持和巴拉圭本國右翼勢力的反對下,盧戈2012年6月22日被眾、參兩院彈劾下台。美國還竭力支持委內瑞拉反對派於2002年策動反對查韋斯政府的未遂政變。近年來,美國還對巴西總統羅塞芙及其政府機構進行情報監視活動,引起羅塞芙總統的強烈不滿,致使她取消了原定的訪美計劃,並在聯大公開批評美國的間諜活動。
總的來說,盡管面臨巨大的挑戰,目前拉美左翼和社會主義運動仍處於上升時期,近期內拉美地區中左翼主導地區政治的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古巴模式的更新將使社會主義的古巴繼續鞏固和發展,而且古巴黨和政府也已重視提拔接班人(53歲的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擔任國務委員會和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拉美左翼和社會主義運動也不會因查韋斯的去世而受大的影響。近二十年來涌現的大多數拉美左翼政權都較穩固,拉美左翼已經擁有像巴西盧拉和羅塞芙、厄瓜多科雷亞、玻利維亞莫拉萊斯、阿根廷克里斯蒂娜、智利巴切萊特等各自的領袖,並會繼續涌現新的各國左翼的領軍人物如委內瑞拉的馬杜羅等,「長江後浪推前浪」。拉美左翼力量既互相聲援,又是各自獨立發展的。隨著國際格局的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轉變,拉美地區一體化力量加強,近期內拉美左翼和社會主義運動仍有進一步發展的條件和空間。
社會主義在拉美的地區性興起,擴大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聲勢。拉美社會主義的一些思想主張,進一步豐富了世界社會主義理論內涵,豐富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拉美一些左翼執政的國家對社會主義的大膽實踐是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一種有益探索與嘗試,勢將進一步豐富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總之,當前拉美左翼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無疑會對世界社會主義進程起到推動作用。拉美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反映出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世界中那些追求社會進步的人們的強大吸引力以及其自身的生命力,也表明新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多樣性中不斷發展。
③ 委內瑞拉與古巴的外加關系如何
與社會主義古巴團結互助,共同抗擊美帝國主義
查韋斯信奉社會主義還表現在他同古巴理想相同,並肩向美帝國主義作斗爭上。
巴西《聖保羅州報》2000年12月31日載文說:「查韋斯1999年2月就任總統後,曾宣布認同古巴革命。卡斯特羅將查韋斯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這樣做極為少見。」
美國《洞察》周刊2001年4月30日著文稱,查韋斯是卡斯特羅在拉美的接班人。文中說:「卡斯特羅曾兩次訪問委內瑞拉,目的是要將查韋斯培養成革命衣缽的接班人,並幫助這位委內瑞拉領導人實現其操縱南美命運的勃勃野心。1994年查韋斯一出獄,卡斯特羅就邀請他訪問哈瓦那,並以貴賓接待。查韋斯當選總統後,出訪的第一個國家就是古巴,他還邀請卡斯特羅回訪委內瑞拉。」
美聯社加拉加斯2001年8月11日電說:「查韋斯與卡斯特羅同具革命理想,猶如父子情深。如今很難在拉丁美洲找到具有革命理想的國家元首。但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找到了他的衣缽繼承者——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他們一致認為,全球化未能使成百上千萬人脫離貧困。他們抓住一切機會,指責美帝國主義在全世界製造麻煩。而且不斷批評美國在全球事務中奉行的霸權主義。
「查韋斯說,委內瑞拉正在古巴的『幸福海洋』里航行。
「委內瑞拉天主教聯合會秘書長阿紹赫主教說:查韋斯希望以卡斯特羅第二的身份發動一場革命。」
委內瑞拉外交部長路易斯•阿方索•達維拉說:「委內瑞拉同意古巴在世界上主張的思想和觀點。查韋斯的目的是進行一場『玻利瓦爾』式社會革命。」「顯然,他對卡斯特羅奉行的反對美國的傳統左派政策和堅定的民族主義十分欣賞。」
在共同理想的基礎上,查韋斯與卡斯特羅間形成了深厚的兄弟情誼。
早在2001年8月11日,查韋斯總統在玻利瓦爾州首府玻利瓦爾城授予來訪的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卡斯特羅大項鍵級安哥斯圖拉立憲議會勛章,以表現對卡斯特羅為各國人民尊嚴而斗爭的敬意(19)。8月13日,卡斯特羅在他的東道主——委內瑞拉總統為他舉行的擺放生日蛋糕的歌舞會上說:在拉丁美洲先輩西蒙•玻利瓦爾的土地上為他舉行生日慶祝活動,使他如同『重獲新生』一樣。
2002年7月28日,為祝賀查韋斯總統48歲生日,卡斯特羅向他贈送了一幅題為《真正的棕櫚》的畫。這是古巴藝術家勞爾•費爾南德斯的作品,畫的是黃昏中的棕櫚林。棕櫚樹是古巴的象徵。
查韋斯收到後十分感動,他動情地說:「謝謝菲德爾,我的朋友、兄弟,謝謝這份心意和禮物」。又說:「菲德爾給我送來了幾棵棕櫚樹,他把古巴的心送給了我們,我將把這幅畫稱作是『古巴之心』,謝謝我的兄弟。」(20)
截止2005年9月,查韋斯從1999年上台以來,已訪問古巴13次。
委內瑞拉與古巴兩國之間開展了親密的合作。
早在2000年10月30日,委內瑞拉和古巴就簽署了能源合作協定。規定委內瑞拉每日向古巴提供5.3萬桶原油,古巴以提供服務、技術或產品作為部分支付手段。委內瑞拉向古巴提供15年的石油信貸,利息為2%,寬期限為5年。
委內瑞拉《分析報》2001年9月19日載文說:「從2000年起,委內瑞拉每天提供5.3萬桶石油,有助於緩解古巴自90年代起經歷的能源危機。委內瑞拉800多名低收入的病人在古巴接受治療,其中包括查韋斯的父親、巴里納斯州州長烏戈•德洛斯查韋斯。同時,古巴的教練員和醫生也到委內瑞拉工作。」
查韋斯在2005年3月份接受半島電視台采訪時,呼籲發展中國家聯合起來反對美國的政治經濟政策。他說:「對於帝國主義國家美國,我們能做什麼呢?除了聯合起來,我們別無選擇。委內瑞拉與像古巴這樣的國家結成能源聯盟,就是我們反對新自由主義的戰爭中如何利用石油的一個例子。古巴得到了廉價的石油供應。」(21)
據加拉加斯智囊機構Cedice的經濟學家卡洛斯•格拉湟爾說,單單古巴——委內瑞拉石油『協定』的機會成本(即按市場價格支付的損失)2005年估計就花費了委內瑞拉人17億美元。這相當於美國向拉丁美洲提供的所有官方援助,包括軍事援助和非軍事援助。(22)
查韋斯千方百計支持與捍衛社會主義的古巴。經濟上廉價供古巴石油,還給予優惠貸款;政治上外交上查韋斯總統在各種國際場合都承擔起維護古巴的責任。2001年8月21日,在里約集團首腦會議之後,查韋斯廣泛地談到了美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干涉,同時嚴厲地批評了美國對古巴的封鎖。
查韋斯說,應該進行一次全大陸的公民投票,「以便看看我們這些國家的人民是否都希望讓古巴孤立」。
在美洲國家組織發言時,委內瑞拉外交部長達維拉批評了美國對古巴採取孤立政策。他還說,查韋斯總統的政府將利用國際會議使這一政策受到審判。因為這一政策「是在反對古巴人民」。(23)
美國總統布希最怕拉美兩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聯合。
墨西哥《紀事報》2005年3月28日刊登一文說:美國《華爾街日報》最近刊登一篇社論指出:「古巴和委內瑞拉組成了新顛覆軸心。應該及時對付這一顛覆軸心。」美國總統布希也對查韋斯、卡斯特羅和奧特加(尼加拉瓜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領導人)的危險性發出了警告,他認為這幾個人是美洲大陸的潛在威脅。
文中說:最讓布希政府擔心的還是整個拉美的左傾化發展。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奧托•賴克指出:「我們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對付古巴——委內瑞拉軸心。」賴克認為,關鍵是要把包括巴西總統盧拉和智利總統拉戈斯在內的「民主左派」與查韋斯及卡斯特羅這樣極端的民眾主義者區分開來。他說:「拉美和平穩定的真正威脅並非來自於最近當選的民主總統,而是來自兩個早就在台上的蠱惑人心者:卡斯特羅和查韋斯。」
④ 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的主旨
公正、互助、平等、合作、互補和尊重主權,以南美解放者玻利瓦爾的一體化思想為指導,通過「大國家」方案,加強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合作,發揮各國優勢解決本地區人民最迫切的社會問題,消除貧困和社會不公,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民的一體化和拉美國家大聯合,抵制和最終取代美國倡議的美洲自由貿易區。
⑤ 玻利瓦爾主要史實
西蒙·玻利瓦爾是南美洲北部地區民族獨立戰爭中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也是整個拉丁美
洲反抗殖民統治的革命運動中最為傑出的領袖。為了永遠紀念這位功勛卓越的革命者,他被
授予了「解放者」的光榮稱號。
1783年7月24日,玻利瓦爾出生於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個大地主、大資本
家家中。在他的家裡,除擁有大片種植園和1000多名奴隸之外,還有金礦、糖廠、房產
以及呢絨商店等。與其他地主資本家一樣,他的家庭既是壓制人者,又是被壓制者。對奴
隸,他們壓榨、剝削、奴役,憑借他們的金錢過著剝削人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他們在政治
上、經濟上又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歧視、壓制。所以,這些土生地主資本家迫切希望推翻殖
民統治,掙脫殖民枷鎖。
1799—1806年,玻利瓦爾先後在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國家留學,吸收了進
步的革命思想,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就影響了他以後的生活道路。1806年,玻利瓦爾回
到祖國,立刻投身於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去。1810—1812年,委
內瑞拉第一共和國成立,玻利瓦爾因積極革命而成為領導人之一。第一共和國失敗後,他重
新組織力量,繼續斗爭。1813年,他率領革命軍解放了加拉加斯等地區,打敗了殖民
軍,建立了委內瑞拉第二共和國。他號召人民起來戰斗,「向可恨的奴役者宣布一場決死
戰!」正是在這時,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稱號。不久之後,第二共和國又失敗了。玻利
瓦爾不得不流亡於牙買加、海地等國家。
當玻利瓦爾來到海地的時候,此時的海地已經掙脫荷蘭殖民者的統治而獨立了,所以他
請求海地總統佩蒂翁支持他的革命斗爭。他的願望滿足了,佩蒂翁非常支持推翻殖民地、爭
取民族獨立的活動,當即答應送給玻利瓦爾7艘船和大批武器彈葯,玻利瓦爾非常感謝,表
示要像海地那樣,趕走殖民者。
經過兩個月的准備,1816年3月,玻利瓦爾率領一支200多人的愛國部隊,乘風
破浪,來到委內瑞拉北海岸的奧里諾科省登陸。這次登陸,玻利瓦爾吸收了前兩次共和國失
敗的教訓。他要率領戰友們徹底趕走殖民者,他對戰友說:「我們不僅要解放委內瑞拉,還
要解放新格蘭納達(現在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等被西班牙人奴役幾百年的地區。
我相信,只要南美大陸上的人民團結起來,就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經過准備,他們決定先襲擊加拉加斯,然後佔領它,再進軍內地。但是,加拉加斯是軍
事要地,有西班牙軍隊重兵把守,經過激戰,玻利瓦爾的部隊傷亡慘重,不得不立即撤退,
這次襲擊又失敗了。
之後,玻利瓦爾認真總結經驗,宣布了廢除奴隸制的法令,號召全體黑人起來為爭取自
由而斗爭。這樣,就贏得了大量黑人的支持。同時,他還決定,沒收西班牙王宮和反動派的
財產,許諾分給革命軍戰士土地,取消印第安人的人頭稅並保證分土地給他們等。這些措施
獲得了社會各階層的擁護,大大加強了革命斗爭的實力。
軍事上,玻利瓦爾也採取了更為有效的戰略戰術原則,他們不再去攻擊大城市、與敵人
硬拼,而是把部隊引入了奧里諾科河流城的東部地區,對戰斗非常有利。
1818年10月,位於奧里諾科河下游的安哥拉徒城熱鬧非凡,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
成立了。此時的玻利瓦爾激動異常,現在的革命愛國軍隊已今非昔比,黑人、農民、手工業
者、城市小資產階級都極力擁護並積極參與了抗擊殖民軍的斗爭,草原牧民也組成抗敵隊
伍,與他們一道共同戰斗,力量大大加強了。
玻利瓦爾信心更強、鬥志更堅,他決心率領各階層人民堅決推翻殖民統治,贏得國家的
獨立與自主。早在歐洲留學時,他就立下誓言:「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縛我的祖國的枷
鎖,我的心將不安寧。我的手將不倦地打擊敵人!」此時此刻,他彷彿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
了。
1819年5月,玻利瓦爾率領2000名革命軍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了南美洲西
部的安第斯山。他們的目的是突襲新格蘭納達地區的西班牙人並佔領這個地區。安第斯山橫
卧在委內瑞拉和新格蘭納達之間,由委內瑞拉到新格蘭納達的通道早已被西班牙軍隊佔領,
玻利瓦爾只好率軍走在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嶺之中。戰士們在極端艱險的條件下頑強地走著,
有時他們不得不手抓野藤、腳登險石,一個個輪流而過,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革命軍
由平原初到山地,因空氣稀薄,呼吸困難,不少人走到懸崖峭壁時,頭暈目眩,甚至有人一
頭栽落萬丈深淵,為了社會的獨立、人民的富強,貢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終於翻過了安第斯山,戰士們歡呼雀躍,精神抖擻,准備以更加堅強的力量去打擊殖民
軍。在新格蘭納達的一片高原谷地上,他們突然發現了敵人,玻利瓦爾立刻組織戰士們向敵
人發動突襲。隨著「沖啊!」的呼喊聲,革命軍戰士如猛虎下山,沖向敵人。
面對從天而降的革命軍,西班牙軍隊驚慌失措,匆忙拿起武器應戰。但還未等他們轉過
身,就被革命軍一槍打死了。不少還未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的西班牙人轉眼之間成了革命軍的
俘虜,其中有不少軍事指揮官。
這次襲擊大獲全勝,玻利瓦爾乘勝追擊,立刻向波哥大進軍。波哥大的西班牙守軍頑強
抵抗,雙方展開了艱苦的鏖戰。最後,玻利瓦爾終於取得勝利,佔領了波哥大,解放了哥倫
比亞地區。
接著,玻利瓦爾率軍回師委內瑞拉,以強大的攻勢橫掃委內瑞拉全境,西班牙軍望風而
潰,不堪一擊。玻利瓦爾把軍隊開進首都加拉加斯,隨即解放了全國。
委內瑞拉解放後,革命軍南下厄瓜多,與西班牙軍隊進行了英勇奮戰,又大敗殖民
軍,革命軍佔領了首府基多城,厄瓜多宣布解放。
至此,南美洲西北部地區獲得了解放。玻利瓦爾看到,應該建立更為牢固的革命陣地,
組成堅強的抗敵部隊,所以1819年12月,新格蘭納達、委內瑞拉、厄瓜多共同成立
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玻利瓦爾被選為總統和最高統帥。不久,革命軍又多次出兵,掃
清了委內瑞拉和厄瓜多境內的殖民軍殘余勢力,南美洲北部地區得到徹底解放。大哥倫比
亞共和國成立以後,玻利瓦爾仍然致力於抗擊殖民軍的革命事業。為解放秘魯,他率軍與西
班牙軍隊進行了浴血奮戰。秘魯當時是西班牙勢力最為頑固的地區,所以玻利瓦爾經過艱苦
的戰斗,以巨大的代價才取得了勝利。所以當秘魯東部(又叫上秘魯)被玻利瓦爾解放以
後,就改名為玻利維亞,目的是紀念這個國家的解放者。
玻利瓦爾一生參加過大小472次戰役,為南美洲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勛,也為世
界人民抗擊殖民侵略樹立了榜樣。
但是,玻利瓦爾在各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革命時提出的不少口號、諾言都沒有實
現,如雖宣布廢除奴隸制,但實際上仍然存在,農民也未得到土地,甚至戰士也長期拿不到
軍餉。而且,玻利瓦爾忽視了革命軍的團結,在革命即將勝利的時候,他就把南美洲另一位
傑出的革命領袖聖馬丁排擠出革命陣營,使革命受到重大損失。所以,玻利瓦爾漸漸失去了
群眾基礎。
1830年5月,玻利瓦爾辭去大共和國總統職務,同年12月17日,因病死去。
(二)委內瑞拉的貨幣單位,目前1美元大約兌2150玻利瓦爾。
一譯「博利瓦爾」。
(三)哥倫比亞北部一省。西北瀕加勒比海。面積 2.59萬平方公里,人口128.9萬(1985)。有府卡塔赫納。大部為沿海沖積平原,森林密布,南部為中科迪勒拉山地。河流縱橫。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751毫米。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大量飼養牛、羊,肉類供應鄰近數省和出口。農業主要種植棉花、水稻、煙草、甘蔗、咖啡、香蕉等。林業亦較發達。有金、煤、石油等礦產。沿海有鹽場。有紡織、石油提煉和食品等工業,主要集中於卡塔赫納。交通以水運為主。
(四)委內瑞拉東南部的邊境州。面積23.8萬平方公里,為委內瑞拉麵積最大的州。人口96.9萬(1990),首府玻利瓦爾城。蓋亞那高原的一部分,南為帕卡賴馬山脈,北為奧里諾科平原。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降水自北(1,000毫米)向南(2,000毫米)遞增。卡羅尼河、考拉河等自南向北流入奧里諾科河。卡羅尼河支流上有世界最高的安赫爾瀑布。采礦業占重要地位,有全國著名的玻利瓦爾山、帕奧、聖伊西德羅等大鐵礦,全國最大的卡廖金礦,還開採金剛石、錳和鋁土等。水力資源豐富,卡羅尼河上建有水電站。有鋼鐵和煉鋁工業。農業限於下游谷地,種植玉米、木薯和甘蔗等。交通主要靠河運,北部主要城市間有鐵路和公路相通。
⑥ 西蒙·玻利瓦爾的人物貢獻
繼承傳統
玻利瓦爾主義產生於19世紀初,稍早於同時期的門羅主義,都是在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背景下提出的。
玻利瓦爾主義首先繼承了拉丁美洲人民追求一體化的傳統。早在19世紀初,拉丁美洲人民反對資本主義的擴張,提出了拉美一體化的思想。拉美獨立運動的「先驅者」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早在1781年參加北美獨立戰爭期間就初步形成「西班牙美洲」的理想,並於1797年制定了一個范圍很廣的大美洲聯盟計劃,從此為之進行了長期的奮斗。獨立運動的傑出領袖聖馬丁也提出過整個南美國家形成緊密的聯盟,來實現獨立自由的理想。真正系統地提出美洲一體化理論,並有計劃有步驟地採取行動的當首推西蒙·玻利瓦爾。
玻利瓦爾主義脫胎於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歷史現實和資產階級反抗專制主義的國際背景。不誇張地講,自新大陸被發現,美洲便一直不停地對殖民侵略和統治進行反抗,堅貞不屈地維護著族民的生存和尊嚴,並不惜為此犧牲生命。十八世紀末期武裝反抗殖民統治的活動漸顯頻繁,出現了眾多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先驅人物,其中最傑出的人物是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而西蒙·玻利瓦爾則吸收了同時代眾多的代表人物的思想(其中包括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曼努埃爾·瓜爾、何塞·馬里亞·埃斯帕尼亞等人的思想),並使之成為現實。
聯合與統一
當時的國際社會,美國獨立戰爭尚未結束,1789年又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此後歐洲便陷入了拿破崙戰爭的陰雲之中,宗主國無暇顧及殖民地,其後在加勒比又爆發了海地革命,這一切給了西屬美洲殖民地以絕好的擺脫殖民統治的機會。
玻利瓦爾在訪英期間,第一次以書面形式提出了他主張的一體化思想。1810年9月5日在《晨報》上稱:「不用很久,委內瑞拉人就會明白,他們克己待人,願同宗主國保持和平關系,不惜蒙受經濟損失,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尊敬和好感。到那時,委內瑞拉人定將堅決高舉獨立的旗幟,同西班牙開戰。委內瑞拉人不會忽視邀請美洲各國人民組成一個聯邦。美洲人民已為此作了准備,定會很快仿效加拉加斯的榜樣。」
委內瑞拉駐中國大使曾為玻利瓦爾主義做過權威性定義:「用當代政治術語來說,玻利瓦爾主義就是鼓舞各國人民團結反殖反霸反帝的那種不斷斗爭的精神。玻利瓦爾主義認為,贏得主權的新生國家進行合作,結成緊密的友誼,實行一體化;玻利瓦爾主義是一種經常起作用的工具。它維護和平,也推動人類進行那種必不可少的相互聲援。」
反對殖民統治
聯合起來反對殖民統治和殖民體系,爭取西屬拉丁美洲的獨立和自由。針對歐洲日趨衰落的那種欺人的「均勢」(即在互相牽制對方貪欲基礎上求得和平的均勢),玻利瓦爾宣布要建立另一種均勢,即世界范圍的均勢。為要建立這種均勢,就急需取得美洲獨立。「我們不能丟掉歷史的教訓。歐洲為恢復歷來受到騷擾的均勢而沉浸於血腥之中,我們應該從中學會修正政策,避免發生那樣的流血事件。……要在歐洲建立均勢,可能性是不大的,但歐洲仍在戰爭和騷亂中謀求均勢。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均勢,即同我們有關的均勢:世界范圍的均勢。歐洲各國野心勃勃,把奴役的枷鎖帶到世界其他地方,世界各地必須設法同歐洲建立均勢,以打破歐洲的霸主地位。我稱此為世界的均勢,是估計美洲政局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美洲聯盟
新獨立的國家在自願的原則上結成平等和永久性的美洲聯盟。拉美各國先後獨立後,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外有歐洲列強干涉和擴張的現實威脅,內有地方勢力的分裂和經濟上的困難。在內困外擾的情況下,新生的各個國家,只有在共同的力量下才能生存,才能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玻利瓦爾主張西班牙美洲聯合起來,在政治上還有更重要的考慮。聯合起來,最直接的好處是能夠穩定和平安寧的局面。所有主張統一的重要意見,其實都是考慮到了各國有著相同的利益。玻利瓦爾大力主張建立聯盟,有關國家都應從中得到利益,玻利瓦爾影響所及的美洲國家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均面臨著維護自身利益的重大任務,因此需要融合為一個生氣勃勃的有機體。各國互相承認獨立自主,是聯合的原則。玻利瓦爾認為,各國進行聯合,要出於自願,不能強加於人。
外交思想和全球化意識
玻利瓦爾的外交有著鮮明的特點。他認為在外交工作中,首先要以法為依據,而不是主要依據政治需要。他留給美洲和人類的理論有助於建立和平公正的地區關系和國際關系。反對用戰爭解決爭端。這也是玻利瓦爾創導的國際法的另一種大原則。他說:「我稱此為建立世界的均勢。此時是估量美洲局勢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世界上有過政府之間的暫時的、不甚牢固的聯盟,而解放者則主張建立一種較之更為有效的世界性聯系。他甚至打算完全按照建立美洲國家聯邦的原則盡力一個世界聯邦。他說:「隨著時代的前進,也許會出現一個世界規模的國家,即世界聯邦」。
不難看出,玻利瓦爾主義追求的是美洲的聯合與統一,是美洲聯合起來反對歐洲的殖民統治和殖民體系,爭取美洲的獨立和自由,在自願和平等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美洲聯邦。
⑦ 為什麼玻利瓦爾想要建立一個類似於美國的大哥倫比亞最後失敗了
1821年在玻利瓦爾的倡導下,新格拉納達和委內瑞拉組成聯盟,暫時聯合為大哥倫比亞。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實行聯邦制,由三個部分組成,其首領均出任副總統:昆迪納馬卡(首府波哥大)、委內瑞拉(首府加拉加斯)和圭多(即厄瓜多,首府圭多)。不過此時,厄瓜多的全部和前兩部分的許多領土仍然在西班牙的佔領之下。玻利瓦爾於1822年進軍基多, 將後者並入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21年,國會起草了庫庫塔憲法,將共和國首都定為波哥大,玻利瓦爾和弗朗西斯科·德保拉·桑坦德爾被選為總統和副總統。
經過長達四年的政治斗爭以及拉鋸。1830年1月,玻利瓦爾辭去總統一職,當年大哥倫比亞解散(次年正式被廢除)。委內瑞拉、厄瓜多、新格拉納達(後改稱哥倫比亞,1903年巴拿馬又從哥倫比亞獨立)成為獨立國家。
⑧ 委內瑞拉石油幣究竟是什麼
委內瑞拉政府1月31日正式發布石油幣白皮書,宣布將從2月20日起預售該國自行開發的加密數字貨幣石油幣,揭開了這一備受市場矚目的虛擬貨幣的面紗。
石油幣將起到什麼作用?
委內瑞拉政府多次表示,石油幣是世界上第一個由主權國家發行並具有自然資源作為支撐的數字加密貨幣,具有跨境支付和國際融資功能,將幫助委內瑞拉渡過目前的經濟困難,打破美國的金融封鎖,推動國際金融秩序公平以及新興經濟體之間的交流。
近半年來,美國不斷加碼對委內瑞拉的經濟制裁,包括禁止美國金融機構參與委內瑞拉政府和國有的委內瑞拉石油公司新的債務和股權交易,禁止美方機構參與委內瑞拉公共部門現已發行的部分債券交易等。
制裁導致委政府和委石油公司無法在國際公開市場發行新債券來減輕舊債務的償還壓力以及增加流動性。此外,與委政府相關的所有美元賬戶也受到極大限制,無法通過傳統國際轉賬收到出口石油的貨款,也不能匯出購買進口貨物的款項。
因此,目前面臨巨大經濟困難的委政府決定發行石油幣來打破美國的金融封鎖。但美國日前已表示,石油幣是委政府債券的延伸,依然屬於制裁范疇。這將對石油幣的國際流通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由於石油幣並非如市場預期的那樣可以兌換石油,這也可能打擊國際投資者的積極性。
總體來說,石油幣若順利發行,可以在短期內增加委政府的外匯流動性並部分實現跨境支付功能,但是否能被國際投資者接受成為主流虛擬貨幣以及能否抑制玻利瓦爾的貶值趨勢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