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沙特靠石油致富,當石油枯竭靠什麼維生
中東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原本是窮國家的,但是在1938年發現石油之後,如同一個暴發戶,一下改變了貧窮落後的狀況,成為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於石油使得沙特國民都過上了較高的生活水平。沙特在立國的時候在對社會福利做了很大的重視,對國民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免費社保,失業保險,降低食品價格等各項福利措施。有一些人也想著石油總有一天會被開采盡。如果沒有石油的話,沙特王室會獲得什麼生活的呢?
在2017年的世界未來能源會議上,沙特的能源部長就提出了立下鴻浩之志,提出開發太陽能、風能與地熱發電項目的“組合拳”,計劃在2023年-2030年完成任務。
所以,可以看到沙特王室出於維護君主專制國家的需要,都會積極探索轉變對石油經濟依賴,為國家創造巨大財富的新途徑!
⑵ 沙烏地阿拉伯海洋油氣發展史有多久
1933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與雪佛龍公司的前身加利福尼亞州標准石油公司簽訂了一項特許協議,開始在王國大部分地區進行石油勘探,同年,成立了加利福尼亞阿拉伯標准石油公司。1938年,在達蘭發現了第一個商業性油田——達曼油田。1936年,雪佛龍將其在阿拉伯公司的半數股權出讓給德士古石油公司。1940年,發現了布蓋格油田,為沙烏地阿拉伯第四大油田。1944年,加利福尼亞阿拉伯標准石油公司更名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Arabian American Oil Co.),簡稱阿美石油公司(Aramco),總部設在美國舊金山。1948年,埃克森公司和美罕公司加入該公司,變為四家公司合資的公司,其中雪佛龍和德士古的股份分別由50%降至30%,埃克森公司持股30%,美孚公司持股10%。
20世紀40年代中期,阿美石油公司在拉斯坦努拉建立了本公司的煉油廠。
1948年,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陸上油田——加瓦爾油田(Ghawar field),並於1951年開始投產,同年發現了海上薩法尼亞油田(Safaniyah field)。1960年,阿美的原油年產量達到6000萬噸,比1950年增長了57.7%。這一時期,阿美石油公司的總部已遷至沙烏地阿拉伯的多哈,為了爭奪對石油的控制權,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與美國公司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薩法尼亞油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東北部海域,探明儲量33.2億噸。原油部分通過輸油管運往利比亞的的黎波里、西頓,敘利亞的巴尼亞斯港裝船。一部分輸往拉斯塔努拉外運。油田發現於1951年,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它於1957年開始生產,每天從18口井流出50000桶原油。自1962年開始,25口井每天產油35萬桶。在短短4年零9個月,產量增加了6倍。其儲備約37億桶石油和5360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1960年,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立,1962年11月30日,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成立了完全國有的石油礦業總公司,其目的就是使政府能夠參與石油工業領域的經營,包括在阿美石油公司租讓地的一切經營活動。整個20世紀60年代,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礦業總公司的發展歷史就是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努力從阿美石油公司的四家美國合資者手中爭奪石油控制權的斗爭史。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阿美石油公司石油年產量高達3億噸,並成功地提高了油價,從而提高了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地位,使其在與美國公司的斗爭中處於更有利的位置。1972年,阿美公司終於同意了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參股要求,1973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參與阿美石油公司25%的股份,1974年上升至60%,1980年達到了100%,美國公司並負責銷售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自己無力銷售的原油。
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油價飛漲,使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收入增加,並進而使石油產量猛增。至1980年,沙烏地阿拉伯原油年產量由10年前的1.9億噸猛增至4.95億噸。1983年成立了勘探和石油工程中心。
從1980年開始沙烏地阿拉伯為維持油價採取了大量削減原油產量的對策。到1985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開始迅速恢復沙烏地阿拉伯原油市場份額的計劃,產量迅速上升,造成1986年油價下降62%~66%。上述限產保價政策的實施及1986年的油價暴跌,使阿美石油公司收入迅速下降,不得不大量裁員。
1986年公司開始展開全國勘探計劃,勘探范圍不斷擴大,至1995年已經新發現了17處油、氣田,在中央阿拉伯發現符合世界最高標準的超輕型低硫原油並開始投入生產。同時,為了保證本公司在20世紀結束以前能夠通過王國兩岸的輸油站為客戶提供符合季節需求和等級要求的原油,公司從1989年開始在東方省和中央阿拉伯實施一系列石油和天然氣項目。東西原油輸送管道系統以及延布原油出口轉運站的大規模擴建工程,已將最大持續原油年生產能力恢復至5億噸。
1982年,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勘探和石油工程中心投入使用。該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地球科學設施之一,在中東地區更是首屈一指,與該中心的密切合作以及建立與其相關的實驗室和研究開發中心使阿美石油公司在上游(勘探和開采)技術後援方面基本不依靠其他石油公司。該中心可以處理分析二維地震探測的數字數據;1991年引進了水平鑽井技術;其計算機中心擁有巨型計算機網路,採用最新技術硬體和應用軟體,可以處理和解析所有地震探測鑽井數據,使公司得以更為有效地利用其資源。
1987年3月,為保住60年代石油過剩時期沙烏地阿拉伯佔有的原油市場份額,依靠與阿美公司的原股東公司間的關系,沙烏地阿拉伯與四家美國公司簽訂了6250萬噸/年的長期供油合同,但沒多久,沙烏地阿拉伯就中止了該合同。
1988年根據王室法令,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簡稱沙烏地阿拉伯阿美公司)正式成立,接管了原阿美公司的全部資產和經營權,成為沙烏地阿拉伯境內唯一的一家從事石油勘探和開發業務的公司。同年,該公司與德士古石油公司組建成立了美國第六大石油銷售企業——星企業公司。
1991年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收購了韓國雙龍石油煉制公司35%的股份。
1993年7月,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頒布M/1欽令,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所有的國有煉油產品經銷和行銷業務以及政府在三家合資煉油廠中的一半股份統一交給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管理。至此,沙烏地阿拉伯阿美公司控制了整個王國除潤滑油外全部的碳氫化合物產業。到1997年7月,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決定將Petrolube公司71%的股份和Lubere公司70%的股份轉給阿美公司,使該公司正式介入了國家潤滑油業。
1994年,該公司完成了恢復最大持續原油年生產能力至5億噸的五年計劃。
現在,該公司已擁有27條油輪,其中包括4條超大型油輪、19條巨型油輪(每條油輪裝載能力在29萬~30.1萬噸)和4條成品油輪。所有油輪均屬其分公司維拉國際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還定時定點租用一些船隻將原油運往美國和歐洲的一些港口。大多數遠東地區的客戶歷來自己負責原油運輸,而由沙烏地阿拉伯阿美公司設在該地區的行銷後援服務分公司提供協助。另外,為滿足歐美地區的靈活運油需求,公司在加勒比海的聖路西亞和聖尤斯坦希斯及鹿特丹設有長期儲存中轉設施,其總容量為219.2億噸。
在石油勘探和開發方面,沙烏地阿拉伯阿美公司致力於增加儲量、提高產量,加強輕質原油的生產,減少重質原油所佔比例。1993年完成了擴大海上原油生產能力的大型瑪爾詹項目(該項目包括建成兩座日產量為25萬桶的海上油氣分離廠和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天然氣壓縮廠之一)和祖魯夫油田項目,將阿拉伯中質原油日產能力提高了1096萬噸。1994年沙烏地阿拉伯東部公司發現了非伴生無硫天然氣以及冷凝深層氣田。在王國利雅得以南地區持續不斷地進行勘探,已經發現了15個以上的含有阿拉伯超輕原油的油田。1998年這里將生產出2500萬噸/年阿拉伯超輕原油。同時沙烏地阿拉伯阿美公司准備關閉幾個生產較重質原油的北部海上油田。1996年沙烏地阿拉伯阿美公司開始投資一個60億美元的項目,包括提高加瓦爾油田的產量,在哈拉德(Haradh)建設一個油氣分離裝置(該分離裝置已於1996年投產,日產阿拉伯輕原油33萬桶),以及開發謝巴油田。
在國際運營方面,公司於1995年初完成了15條超級油輪的新建計劃。這15條巨型油輪每條船總載重噸位在290000~301000噸,至少能夠運載200萬桶原油。每條船每年能夠向公司的歐洲和美國客戶提供900多萬桶原油。
沙烏地阿拉伯經濟繼1996年復甦以來,1997年經濟持續增長。經濟的復甦帶動沙烏地阿拉伯石油業更加彭勃發展。沙烏地阿拉伯投資數十億美元發展石油業,將在亞太地區建立煉油廠並增加沙烏地阿拉伯在美國、俄羅斯、歐洲的煉油和銷售份額。油價不斷飆升,就吸引著很多人去採油,目前海上的鑽井使用率已經達到90%。此外阿美公司的鑽井數量也增加了30%,而且帶來更多的利潤,從開始3個增加到30個,這些都是負責海上鑽井工作的。目前阿美公司有一個全新的項目是關注沙烏地阿拉伯灣淺水區,未來把重點放在這個地方,在深水地區從來沒有開發過的地方。
現在再來看一下技術發揮的作用,人們一直把油氣看做是技術發展非常緩慢的行業,要做的就是怎麼樣能夠通過技術來發展,實際上技術在增加鑽井能力以及提高利潤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鑽井技術發展越來越復雜,世界上有80%的油田採用的是平行鑽井的方式,簡單的垂直鑽井方式已經不適用了。還有地質導航通過衛星每天24小時不間斷看到不同地區發展情況,中心獲得的數據之後就會把數據傳給現場工作人員,就會非常地便捷。阿美公司非常典型的有8層的儲油層,總的深度達到了40384英尺,使用非常先進的方式來監控油田的開采,還採用完全集成化、一體化的電腦控制油庫。如何採油並不是真正的挑戰,真正的挑戰在於怎麼樣安全、健康保護環境的採油,所以目前阿美公司要做的就是提供最大的價值,具有最高的競爭性和可靠性。
⑶ 沙特油田被襲,美國會釋放國家儲備油來大撈一筆,美國究竟儲存了多少石油
官方數據是6.4億桶,但是具體數字我是不大相信美國會就這樣大大咧咧的公開,這不像是美國的作風,美國把石油與美元連接在一起,石油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就這樣把最重要的資源數據公開,不可能,就像我國的石油儲備有誰知道具體的數字嗎。
有四個地點儲存著石油:得克薩斯州的弗里波特和溫尼附近,路易斯安那州的查爾斯湖和巴吞魯日湖區。每個地點都有幾個位於地下1公里處的人造鹽洞,用於儲藏石油。這要比把油放在地面上的油箱里便宜得多,而且也更安全——鹽的化學成分和地質壓力可以防止石油泄漏。位於弗里波特附近布賴恩芒德的最大存儲點的儲油能力相當於2.54億桶石油。該儲備點的網站9月13日稱,這些洞穴中儲存了6.448億桶石油。根據美國能源信息局的數據,2018年,美國人平均每天使用2050萬桶石油——這意味著,有足夠的石油維持美國31天的運轉。
⑷ 沙烏地阿拉伯為什麼要把石油開采權租讓給美國
你認為他們有能力自己完成從勘探到出口提煉石油的全部業務么?你認為他們除了靠石油出口外還能以什麼為生?讓美國人開采一樣是付錢的,僱用的依然是本地員工,本質上和沙特政府自己的石油公司開采沒有任何區別。
⑸ 美國是怎麼控制沙特石油出口的具體的 美軍在沙特的駐軍是怎麼回事啊
沙特窮得只剩下石油,美國從沙特進口大量石油,並且投資幫助沙特開采,然後支付美元。美元是國際貨幣,沙特得到美元就可以購買其他必需品,還從美國購買大量軍備增強實力。兩國自然成了利益同盟,沙特也樂於同美國合作。一切都順理成章。
⑹ 沙特的石油為為什麼采不完,它是古生物生成的嗎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有用完的一天的,只是那邊的地下石油儲備相對較多而已
⑺ 沙特人在沒有發現石油的時候,是過的什麼生活
一談到沙特這個國家,大家腦子里跑出兩個字來,土豪。現在工業時代沒有不用石油的,而沙特國家恰恰是當今數一數二的石油出口國,稱之為石油霸主毫不為過。只要沙特打噴嚏,世界就得感冒,加油的同志們深有感受。
但沙特在70年代受到了蘇聯的巨大挑戰,蘇聯地下的石油儲量是世界第一,好在蘇聯的石油挖掘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蘇聯油價跟沙特比沒有優勢。沙特石油以低價格贏得了廣泛的市場。如今沙特是土豪的代名詞:一是沙特的富豪風靡全球,遍地是跑車,寵物都是虎、豹、老鷹之類。再者,沙特從美國進口武器,不求價格,只求性能。
⑻ 沙特為什麼沒有被殖民或佔領 它有這么多石油 他們又不厲害全從美國買裝備 美國聯合英法俄一起找個事打它
1。早期沙特確實是個破地方。除了「沙」也沒有什麼「特」了。往前一點,大航海時代與蒸汽時代,人類還不了解也不會利用石油。等到沙特發現油田已經是20世紀,而這時候殖/ 民體系已經開始瓦解了。畢竟沒有人有先見之明……
2。當然,有時候破地方也有人搶。但是在19世紀與更早,沙特是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下。雖然這個「老大帝國」自身也是搖搖欲墜,對歐洲列強卑躬屈膝。但歐洲各國也沒膽大到敢直接動手搶土耳其領土的程度。
3。好了,在石油資源大規模開發的現代。美國為什麼不對沙特動手?自然可以說對方有石油王牌威懾,沙特對西方抱走親善態度等原因。但還有一點----美國因為石油進口流失到沙特的大量石油美元,通過沙特對美國的大量購買(比如現代城市與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豪華的生活設施用具,比如大量美國先進武器,比如大量的美國金融產品……一句話,錢多人傻速來)又迴流到美國,還支撐了美元體系,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創造了就業機會……何樂而不為呢?有了美國這個後台,加之對西方的友善+有錢態度,自然在動盪的中東也能高枕無憂。美國不動手的地方,一般也沒有幾個會動手吧?畢竟能支撐起在遙遠海外作戰的國家真沒幾個。
順便說一句啊。雖然非洲啦南亞啦現在看來經濟落後環境惡劣是個破地方,但幾百年前對歐洲人來說那可是金光閃閃的東方啊。非洲的黑奴、象牙、香料,印度的黃金、棉花和紡織品。。。西非的「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克萊武從孟加拉的金庫里搶走的好幾萬英鎊(注意,是幾個世紀前有兌金制少通貨膨脹的好幾萬英鎊)、東印度公司的10億多英鎊(僅從印度地區)可不是蓋的。
⑼ 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運往西歐時不會被索馬裏海盜劫走嗎
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運往西歐的時候,不一定會被索馬裏海盜劫走。因為他有石油管道。可以直接經過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