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球越往深處溫度越高,為什麼地下的石油和煤為什麼沒有燃燒掉呢 急,非常急!
任何一個燃燒(過程),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燃燒反應),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1)內部條件.這是燃燒反應的本質,主要是可燃成分(物質)與氧化劑(如空氣中的氧氣)混合而達到的一定濃度比例,即可燃物與氧化劑不但缺一不可,而且要有一定的比例范圍,如果比例不在這個范圍,則燃燒反應不能進行.當然,不參與燃燒反應的物質(如空氣中的氮氣)也必須要考慮在內,如純氧燃燒,就要劇烈得多.(2)外部條件.主要是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一般來說,溫度或壓力越高,燃燒反應越容易進行.那麼,地下的石油或天然氣雖然溫度很高,但缺少氧化劑,因此,是不能燃燒的.而煤不能燃燒,是其深度很淺(人工即可挖掘),燃燒溫度根本不夠(煤要在600℃以上才能燃燒),也即在常溫、常壓的條件下,煤是不能燃燒的.但煤通常會釋放一些可燃的氣體,俗稱瓦斯,瓦斯就很容易燃燒(爆炸)了,因此要及時通風以排除瓦斯,以降低瓦斯濃度.
總之,能否燃燒(爆炸),既要具備內因,同時也要具備外因,二者缺一不可.
B. 石油為什麼不可以直接用來燃燒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級烴類
即在化合物中的碳含量很高
直接燃燒的話由於氧氣不足
因此會有大量未燃燒的成分形成一氧化碳、碳粉或者其他副產物
從而對環境造成污染
因此要使用石油做燃料之前進行裂化
C. 地球越往內部溫度越高,可為什麼從地下挖出的石油和煤溫度不高,而且沒有燃燒掉呢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鐵,它會把依附在它上面的所有的東西的熱量吸光。就像我們把手放在一個鐵塊上面一樣,我們身上所有的熱量即使被這個鐵塊吸光了,鐵塊也沒有變熱。所以,石油、煤炭的溫度被地心吸去了。地球表面上的熱量來自太陽的照射,以提供給上面的生命。
D. 石油屬於易燃品,為什麼開采時,還會在油井的上方點燃一把火
因為在石油開采時會產生有害氣體和可燃性氣體。為了防止可燃氣體爆炸,這些氣體需要就地燒掉。它燃燒是天然氣和有害氣體,在工業上被稱為「火炬放空燃燒」。它被稱為火炬,是重要油田、海上鑽井平台、煉油廠、化工廠、天然氣廠等的輔助工藝設施。採油工程是一種將石油和天然氣從井底提升到井口的工藝技術。油氣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層能量的自注入,也可以依靠人工補充能量。各種有效的修井措施可以消除油井經常出現的結蠟、出水、出砂等問題,保證油井的正常生產。這主要由石油相關性來解釋:
然而,中國起步較晚,火炬重建項目進展緩慢。並非所有的火炬全年都點燃。通過修改,正常生產時不允許點火,但只有在事故為空時才允許點火。
E. 為什麼開采出來的石油不能直接使用
混合物燃點不一致,放熱不一致,氣化溫度差別較大。導致,燃燒不充分,或者放熱不均勻。理化性質,相對較為一致的物質比較容易利用
F. 地球越往內部溫度越高,甚至高達幾千度,為什麼從地下挖出的石油和煤的溫度卻不高,而且沒有燃燒掉呢
第一,煤和石油的深度不夠達到他們燃燒點的溫度,第二,沒有氧氣,
G. 海洋石油泄露為什麼不能點燃
海洋石油泄露為什麼不能點燃?至少有如下三個原因:
1、燃燒並不能將所有的原油都燃燒掉,部分的油和水混合以後是無法燃燒的;
2、原油並不僅僅是碳氫化合物,一般來說,原油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硫,然後後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3、回收後的原油(其品質和從地層開采出來的原油沒有什麼兩樣均為含水含鹽的液體混合物)經過油田地面設施的處理還可以繼續輸送到化工廠去加工。
所以無論泄漏多少原油都不能用燃燒的辦法來清楚。
擴展知識
海上石油泄漏問題的大多數解決方案都是:
1、物理處理:例如使用圍油欄,吸油材料,「油掃帚」,渦旋式海面清潔器。
2、化學處理:如噴灑分散劑,去垢劑,洗滌劑和其他表面活性劑,將海面油分散成微小顆粒,將其乳化,分散,溶解或沉澱在海床中。
3、生物處理:如利用微生物去除油膜。
雖然有著上述這些方法,但是我覺得不管是哪種方法,對大自然和海洋生態體系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而且這種破壞是連鎖的,持續不斷的,希望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了!
H. 地球內部溫度很高,為什麼挖出的石油,煤溫度卻不高,而且沒有燃燒掉哦
因為在地下500米已是深煤層,而地面每深100米,溫度上升3度,這樣即使深煤層,煤的溫度也無法達到燃燒。石油雖然有深度可達4、5千米的,溫度可上升一百幾十度,但是井口卻類似膨脹閥,使石油壓力驟減,這樣石油就要吸熱。所以石油沒有燃燒掉。
I. 石油可以用火點燃嗎
石油是一種化石燃料。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
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 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1/3。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