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掛號費用從哪裡來
擴展閱讀
扶貧產品哪個最貴 2025-07-05 14:57:14
項目需要哪些人力資源 2025-07-05 14:55:07

掛號費用從哪裡來

發布時間: 2022-05-18 17:18:50

⑴ 醫保卡掛號費用是怎麼扣除的

法律分析: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分析。參保人員醫療費用中應當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直接結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 第二十九條:參保人員醫療費用中應當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直接結算。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方便參保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⑵ 為什麼會有掛號費

醫院收取掛號費,其實主要起以下幾個作用。

第一就是你去醫院看病,那首先要取得一個看病的資格,所以出了掛號費,就取得了相應的資格。

第二就是規范了醫療秩序,先到先掛號,先掛號,先就診,這樣就可以有條不紊。

第三就是讓患者進一步明確了,看什麼病掛號要掛什麼科室。可以進一步分流。

第四就是對接診醫生一個勞動付出的肯定,因為醫生必定也付出了時間,智力成本。

第五就是醫院對掛號也要拿出相應的場地,配備相應的人員來服務,所以收取一定的費用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其實醫院收取一定的掛號費是合理的。

醫院雖然是公共服務機構,具有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健康宣教、疾病預防等社會職能;但是國家對各醫療機構的補貼補助嚴重不足,醫院如果不收費的情況下,難以承擔各項社會職能任務和醫療服務。

我國自從實性收取掛號費以來,掛號費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收費,費用比較低,以前都在5元、10元,個別的特需門診100或200,但是這個費用對於醫療服務成本來講其實是非常低的。

一個患者進入醫院開始,導診、分診、候診、問診、面診等,都需要醫院承擔非常高的運營成本,而且醫生的勞動也是有成本和付出的。所以由患者向醫院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這個無可厚非而且也是合理的。

⑶ 為什麼去醫院就診,掛號的時候,要預交一些費用

去醫院掛號看門診就是需要交納一定掛號費用的,實際上這並不是亂收費,而是有跡可循的,主要原因來自兩個方面,第1個方面是服務費用,第2個方面是成本費用。



2、成本費用


醫院開門救死扶傷,懸壺濟世,這也是需要成本的,畢竟醫院這么大的地方雇了這么多醫護人員,這些都是他們應該考慮的成本,當一個時間寶貴的專家坐在那裡拿著高額的工資他不需要成本嗎?當然也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羊毛出在羊身上,讓專家給你瞧病,自然也需要花相應的服務費用。

⑷ 掛號費

醫院除了掛號費就是葯費和檢查費,掛號費是醫生智力勞動的報酬,所以不值錢

價錢根據醫院等級,坐診的都是資深的醫生,基本都是各科的科主任,在住院部20年以上的醫生才有資格上門診,不收掛號費,門診醫生的工資哪來?

國外醫院掛號費很高,葯費很低,中國相反。

說白了掛號費就是你給醫生給你看病的報酬。

⑸ 網上預約掛號是自費還是醫保

可以選擇醫保卡掛號,只要你卡中有餘額,就可以刷卡繳費。在使用網上預約掛號的時候,會讓選是醫保還是自費,如果選擇醫保,到時就是直接用醫保卡掛號。及時當時沒有選擇醫保,選了自費,如果你有醫保卡的化也可以的,到時到醫院後拿著你的號和醫保卡到窗口刷個免費醫保號就行了。
現在大多醫院,都有自己的就診卡,就是去醫院掛號的時候會給你辦一張卡,每張卡有一個卡號,以後去這家醫院掛號的話,可以報卡號就行了,不需要再說個人資料。
醫保卡是掛不了號的,其中醫保卡只相當於醫保報銷的身份證+醫葯方面的銀行卡。就是醫保報銷的時候出示醫保卡證明身份,還有去葯店或一些醫療、醫葯費用交費的時候,可以刷醫保卡裡面個人賬戶的錢,這個刷卡不是報銷,相當於是刷銀行卡,個人賬戶裡面的是自己的錢來的。
【拓展資料】
網上預約掛號的好處:
1、可以直接掛到專家號
很多患者都希望能請專家看病,但鑒於專家號一號難求,有時候到到醫院排隊排上幾個小時也未必能掛到專家號;就算掛到了專家號,由於專家號供不應求,專家看診的時間也就短短幾分鍾,遠遠沒有達到看名醫看專家的效果。有些醫院提供網上預約專家號的服務,通過網上預約掛號,能直接掛上專家號,直接按時到院就可看專家。
2、網上掛號預約方便快捷
用戶只需登陸網站通過點擊在線咨詢或網路預約,初次使用的用戶需要先行注冊,短短幾個步驟,很簡單的程序就可以預約掛號,再也不用親自到場排長隊掛號了。
3、更私密更人性
有時候,一些疾病不願意讓多數人了解,但又希望能去醫院得到更專業的治療,這時用戶選擇網上咨詢預約,可以免除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和程序,治療也不受耽誤,還享受最好的醫療服務,比去私人小診所更安全、更放心。
4、長期跟蹤治療有保障
有一些長期要治療和跟蹤的疾病,如果沒有專家在身邊及時做醫療咨詢也很不方便。患者可以網上咨詢專業大夫,還可以網上咨詢預約,定一個時間來治療,大大方便自己對病情的跟蹤和就診。

⑹ 掛號費是給醫生自己的嗎

是給醫生的。

掛號費是病人就醫時在第一時間就需要交納的費用,是醫生智力勞動的報酬。2017年4月8日零時起,北京市醫葯分開綜合改革同城同步實施。全市3600餘家醫療機構,全部取消掛號費、診療費,設置醫事服務費。

(6)掛號費用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2017年4月8日零時,北京市醫葯分開綜合改革同城同步實施。涵蓋本市行政區域內政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舉辦的公立醫療機構和解放軍、武警部隊在京醫療機構。

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可自願申請參與本次醫葯分開綜合改革,並執行各項改革政策。

⑺ 關於醫院掛號費的問題

掛號費本身就是可以退的, 只不過有特定的窗口,可能你自身沒有找到而已。 掛號費以你預約了醫生, 醫生給你做看病服務的一個費用, 如果沒有享受到服務, 是可以把錢退掉的。 醫院肯定有這么個窗口, 仔細找找應該能找到。

⑻ 醫院為何要收取掛號費

因為中國醫院的診療費已經很低了,連掛號費都不出,和網上說的白嫖有啥區別。


  1. 掛號費是病人就醫時在第一時間就需要交納的費用,是醫生智力勞動的報酬。2017年4月8日零時起,北京市醫葯分開綜合改革同城同步實施。全市3600餘家醫療機構,全部取消掛號費、診療費,設置醫事服務費。

  2. 醫事服務費是本市首創,在醫葯分開綜合改革中用於補償醫療機構取消葯品加成及掛號費、診療費後的運行成本,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所設立的收費項目。

  3. 醫事服務費按醫療機構級別、醫生層級設立。以三級醫院為例,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50元,副主任醫師60元,主任醫師80元,知名專家100元,急診醫事服務費70元,住院醫事服務費100元/床/日。

  4. "醫事服務費是本次改革新設置的項目,其目的是補償醫療機構部分運行成本,體現的是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推動分級診療,其對應的原來收費項目是葯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說。

⑼ 掛號信怎麼收費哪裡好啊

若寄掛號信函,在以下信函資費的基礎上,每件另加收掛號費3.00元。只能在郵局寄。

信函資費,平信可以分為本埠和外埠,按首重和續重計收資費,首重100克以內,每重20克(不足20克按20克計算)本埠0.80元,外埠1.20元。續重101~2000克,每重100克(不足100克按100克計算)本埠1.20元,外埠2.00元。

掛號郵件必須到郵局營業窗口交寄,經郵局營業人員驗視、封裝、書寫、郵資等,符合掛號郵件的要求,郵局辦理掛號手續,並出具國內掛號信函收據;平常郵件不給出收據。

掛號信到送區別:

KA開頭:普通快包的紅色單面,到貨時間:約4-10天。

SA/SB開頭:掛號印刷品 到貨時間:約7-20天,郵局免費送貨上門(不是送上門,而是送到地表一層,這個和送貨上門是要區分開的),時間慢。

XP/XA/XB/XC/XD/XN等開頭:國內掛號信函,到貨時間:約3-10天,免費送貨上門,方便快捷。

RR/RA/RB/RC/RD開頭:國際掛號 到貨時間:不等 約10天-100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掛號信

⑽ 醫院掛號費是歸醫生的嗎

先要說明這個掛號費是什麼東西。不少人以為掛號費就是排隊收費,在某個醫生那裡掛上號了,就是排個隊。所以不能理解為什麼排隊也要收費,而且我以前在你這看過已經排上隊了,為什麼下次看還要收費。其實掛號費是和診療費一起的,是這個醫生醫療服務的收費,體現的是這個醫生的勞動價值,他付出一次勞動,你就要交一次的錢,而不是用來排隊的。專家號和普通號,是想在價格上區分不同醫生的勞動價值,「醫術」高的掛號費就貴一點,低的就便宜一點。 那麼這個醫術高低怎麼評判呢?醫院里安排了各種職稱,設置各種條件,滿足條件了就可以晉升,然後認為你的職稱越高,那麼你的醫術就越高。因此,職稱越高,那麼掛號費就越高。對於初級職稱和中級職稱的醫生,只能看普通門診,高級職稱(副高、正高)以後,才有資格看專家門診。但也不是所有高級職稱都可以看專家門診,有些地方還有其他要求。所以,籠統的講,看專家門診的醫生年資、職稱都比較高。 普通門診其實所有有執業醫師證的都可以看,所以能看專家門診的當然也能看普通門診。但是,對於這個醫生來說,他本來可以按照更高級別的收費的,現在便宜了,他的勞動價值就跌下來了。而對於患者來說,掛了普通號的錢,讓高年資的醫生看了病,應該是賺到了。 至於平時看病嘛,完全可以先掛個普通號看看,不管什麼號,前面開檢查單都是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毛病普通號都可以看下來。如果遇到問題了,一般也會有建議到專家門診進一步看的。而且,能在門診處理的疾病,一般難度都不大,有問題的很多也就都守住入院了。一旦住院以後,是三級醫生查房的,就是說各個職稱的醫生都要來管你,相當於每天享受專家門診了。 其實專家門診之間也不一樣,就像前面說的,他只是按照職稱一刀切的,並不是明確到個人能力。而且,現在各個醫院醫生晉升,對臨床能力側重不多,更多是偏重科研,看你文章有幾篇,課題有幾個,而臨床能力太難量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