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稅減除費用是根據什麼確定的
個稅減除費用是指在計算個人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從個人的收入額中扣除的費用。例如在計算個人的綜合所得的應稅額時,需要從中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等扣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九)偶然所得。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國務院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
Ⅱ 個人所得稅申報減除費用什麼意思怎麼修改
個人所得稅申報減除費用為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是不能夠修改的。
向單位申報個人信息,每個月稅務機關會把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全量推送至單位,單位可以從代扣繳軟體獲取員工已經報送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並從中計算出員工應預扣預繳的稅款,再向稅務機關辦理全員全額納稅申報。
直接向稅務機關申報,即每個月單位發放工資時正常扣稅,然後由納稅人自己在第二年去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並將有關信息提供給稅務機關,讓稅務部門其辦理退稅。
(2)什麼是減除費用額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介紹如下:
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大家在發工資的當月就可以享受到減稅福利。另外,每次扣除由所在單位的財務部門負責,自己可以省很多事。
通過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大家需要自己去申請扣除,會比較麻煩,且無法在當月享受減稅福利。不過,對於有多項收入的人來說,自己去辦理會好一些。
Ⅲ 個人所得稅中累計減除費用是什麼
累計減除如下: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累計減除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簡介: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到了1874年才成為英國一個固定的稅種。
Ⅳ 稅法所說的減除必要費用是什麼費
「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說的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是指納稅義務人按照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合同規定分得的經營利潤和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所說的減除必要費用,是指按月減除3500元。」
「稅法第六條第三款所說的附加減除費用,是指每月在減除3500元費用的基礎上,再減除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數額的費用。」
修改後附加減除費用標准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可以根據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匯率變化情況確定附加減除費用,附加減除費用適用的范圍和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中所說附加減除費用,是指每月在減除3500元費用的基礎上,再減除1300元的標准。
《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附加減除費用適用的范圍,包括:
1、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中工作的外籍人員;
2、應聘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中工作的外籍專家;
3、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任職或者受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
4、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人員。
Ⅳ 個稅累計減除費用是什麼意思
《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第六條: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x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6號)規定,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個稅累計減除費用是什麼意思?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Ⅵ 減除費用標准與起征點及免徵額是多少
對綜合所得涉及的個人生計費用,採取定額扣除的辦法。從2019年1月1日起,綜合所得的減除費用標准為60000元/年(5000元/月)。
這里所說的「減除費用標准」也稱「免徵額」,與「起征點」不同。起征點是指稅法規定的對課稅對象開始征稅的最低界限。當課稅對象數額低於起征點時,無須納稅;當課稅對象數額高於起征點時,就要對課稅對象的全部收入征稅。減除費用標準是對個人收入征稅時允許扣除的費用限額。當個人收入低於減除費用標准時,無須納稅;當個人收入高於減除費用標准時,則對減去減除費用標准後的個人收入征稅。所以,「減除費用標准」與「起征點」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Ⅶ 本期減除費用5000什麼意思
減除費用標准5000就是指個人所得稅的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提高到了每月5000月,也就意味著個人所得減除費用標准5000元之後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並且是按照新的稅率表來計算納稅基恩的。此外2020年1月1日起還將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三項所得與工資薪金合並起來計算納稅,實行專項附加扣除。
1、本期減除費用5000一般指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每月為5000元,個人所得稅扣稅計算公式: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專項扣除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2、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和大病醫療支出等。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3、個人每月繳稅後,在每年結束後會進行匯算。計算公式: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一60000元一「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一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一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一公益捐贈)×適用稅率一速算扣除數]一年已預繳稅額。
拓展資料:
最終將基本減除費用標准確定為每月5000元,主要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1.是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是統籌考慮了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後綜合確定的.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測算,2017年我國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3900元,按照近三年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推算,2018年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42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准確定為每月5000元,不僅覆蓋了人均消費支出,而且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
2.是這次修法除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外,還新增了多項專項附加扣除,擴大了低檔稅率級距,廣大納稅人都能夠不同程度的享受到減稅的紅利,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獲益更大.僅以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
3.是在稅法審議過程中,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又增加了兩項扣除,一是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二是允許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三類收入在扣除20%的費用後計算納稅,這樣使得相當一部分納稅人的費用扣除額進一步提高.月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稅負可降低50%以上.
Ⅷ 累計收入額 累計減除費用 累計專項扣除是什麼意思
你好,累計收入額 就是累計的工資額,比如我們現在是3月份個稅,就是指1至3月的工資 合計,累計減除費用就是定額每月扣除的5000,累計專項扣除是累計的由個人負擔的社保和公積金
Ⅸ 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是什麼
基本減除費用,是指納稅人為維持基本生計而發生的支出,允許在稅前扣除的固定額度。基本減除費用和個人收入無關,一般是按照全社會平均消費支出情況計算確定的,總體上反映了全國各地區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平均水平。
根據2018年新《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費用扣除標準的調整情況如表3-3所示。
表3-3費用扣除標准調整情況
國際上確定減除費用標准,主要參考兩方面因素:一是基本生活支出變動情況;二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變動情況。例如,美國根據通貨膨脹率進行指數化調整;英國從1982年起,按前一年度的消費物價指數,自動調整主要免稅項目的數額和稅率級距;加拿大實行在通貨膨脹率高於3%時,按高於3%的部分調整個人基本抵免額和稅率級距。根據國際做法以及我國實際情況,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的設置主要考慮納稅人負擔的社會平均消費支出水平、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和物價變化等因素。
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將基本減除費用從原來的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每年6萬元)。主要考慮因素如下:
一是基本減除費用是納稅人的一項生計支出扣除。將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准確定為每人每月5000元、全年6萬元,充分考慮了居民基本生活消費支出情況。據統計,201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037元/月,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平均每一就業者負擔1.9人的負擔系數計算,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性支出約為3900元/月。考慮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增長因素,按照7%的平均增長率測算,2018年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月消費支出為4200元/月。
此次改革將減除費用標准提高到5000元/月(每年6萬元),為今後幾年居民消費性支出的增長預留了一定空間。
改革後,城鎮就業人數的納稅面將由目前的44%降低至15%。
二是從世界各國費用減除標准占人均GDP的比重看,5000元比較高。按原每月35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標准計算,年基本扣除額占人均GDP比重為78.2%,按5000元標准計算,這一比重已提高至109.69%。從各國年基本扣除額占人均GDP比重看,很多國家都低於50%,如美國是10.97%、日本是8.59%,我國基本減除費用額所佔比重在國際上處於較高水平。
三是除提高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稅制改革後,按照個人享受「三險一金」專項扣除、1至2項專項附加扣除估算,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個人無須繳稅,年收入10萬元已經高於當前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因此,5000元的標准總體上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稅制改革的期望。
綜上所述,5000元/月的減除費用標准較為合理。
制定全國統一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的主要考慮因素有:一是我國是一個法制統一的國家,稅收法制是國家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實施全國統一的稅收政策;二是減除費用標準是參照城鎮居民社會平均消費支出情況確定的,兼顧了富裕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總體上反映了全國各類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和居民收支水平。就部分富裕地區而言,可能生活成本較高,但居民收入水平也較高,負擔能力強,而且機會多,享受到的各種公共服務也多,實行統一的減除費用標准,有利於體現稅收量能負擔原則;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口流動性非常大,如果不實行統一的標准,可能會造成人員非正常流動,甚至產生人員在其他地區工作而在特殊優惠區域領取工薪收入等情況,給正常的稅收征管秩序帶來沖擊和挑戰;四是從國際上看,大部分國家個人所得稅一般都是採用全國統一的基本減除費用標准,不實行差別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