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賬務處理怎麼做
如果以前年度的賬務處理有錯誤的話,那就需要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這個科目進行調整,把錯誤的紅沖掉,再錄入正確的。
② U8損益類科目有餘額怎麼處理呢
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損益類科目累計余額需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這些賬戶的余額應為零。按月結轉的話,科目里只有"本年利潤"。月末損益科目處理方法:
1、借:主營業務收入貸:本年利潤。
2、借:本年利潤貸: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主營業務成本。
會計技巧
1、出納整理其手中的原始憑證,分類後做記帳憑證,但只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即只做一半記帳憑證,對應的科目則由主管會計製作。
為什麼不全由主管會計製作呢?一來這樣可以避嫌,當現金會計手中的現金或銀行存款出現差錯時,可以分清責任;二來也可間接提高現金會計的水平,使其快速學習,以達到獨立製作憑證。
2、現金會計按原始憑證日期或收到原始憑證的順序在原始憑證上編號,並按編號分別登記現金日記帳或銀行存款日記帳。然後將原始憑證轉給主管會計,由主管會計全面製作記帳憑證,再按記帳憑證另外登記一本現金日記帳或銀行存款日記帳。
③ 損益類進行科目怎麼賬務處理
損益類的會計科目,可分為收入類,有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這一類科目,貸方記增加,借方記減少,月末從借方結轉到本年利潤的貸方,月末結轉後沒有餘額。另一類是費用類 ,有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稅等,這一類科目借方記增加,貸方記減少,月末從貸方結轉本年利潤的借方,月末結轉後沒有餘額。
④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如何處理
如何進行處理,有三種做法:
1、簡單粗暴法:在2017年的賬套中進行反結賬,然後在12月做銷售退回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收入 10萬元
貸:應收賬款 10萬元
借:庫存商品 8萬元
貸:主營業務成本 8萬元
然後根據調整後的科目余額表編制會計報表。
這種做法沒有任何政策依據,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如果考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將會出現更大的麻煩和風險,因而是錯誤的,也是不可取的。
2、未來適用法:17年的賬套和報表全不改,統一在18年進行會計處理。
這種做法符合《小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也與企業所得稅的規定一致,不會出現稅會差異。但要注意這種做法的適用范圍,只有採用《小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才可以這樣做。
3、追溯調整法:17年已結賬,賬套動不了,但由於報表尚未批准報出,表可以動,因此可以採取17年調表,18年調賬的做法。
在18年2月22日賬套內做如下三筆分錄(暫不考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萬元
貸:應收賬款 10萬元
借:庫存商品 8萬元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8萬元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萬元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萬元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一個損益類的會計科目,代碼為6901,余額應結轉至利潤分配科目,因此上述調整分錄盡管做到了2018年,但是不會影響該年的利潤表。
根據上述三筆分錄調整2017年度財務報表:
利潤表中營業收入調減10萬元,營業成本調減8萬元。
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調減10萬元,存貨調增8萬元,未分配利潤調減2萬元。
可見,由於採取了17年調表,18年調賬的做法,導致2017年度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存貨、未分配利潤等三個報表項目的年末數與2017年度的科目余額表出現了差異。
但是,這個差異將在18年消除,原因在於調整分錄做在了18年的會計賬套,該年度的應收賬款、庫存商品、利潤分配等三個科目的余額將會自然結轉至年底,形成概念財務報表的數據來源。
(4)損益費用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對以前年度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誤的更正。這種錯誤包括計算錯誤、會計分錄差錯以及漏記事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應在留存收益表(或股東權益表)中予以報告,以稅後凈影響額列示。對於報表期間之前發生的事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將改變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額。
核算對象:
本科目核算企業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以及本年度發現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報告年度損益的事項,也可以通過本科目核算。
主要賬目處理:
1、企業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減少以前年度虧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調整減少以前年度利潤或增加以前年度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2、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等科目;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費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3、經上述調整後,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如為貸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本科目結轉後應無余額。
注意事項:
1、賬務處理第二條「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這里的所得稅費用不是簡單把稅前損益調整後的本科目貸方余額乘以適用稅率計算出來的金額,而是應綜合考慮企業損益調整所屬年度是否有其他稅前調整項目、是否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以及是否有可彌補虧損等情況後,綜合計算得出的應納所得稅額。如損益調整所屬年度仍處於匯算清繳期,可以將調整的損益並入當期損益一並計算繳納所得稅。
記住:按會計准則核算的損益並不一定等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2、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上無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一欄,申報時應把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所涉及到的損益歸集到相應欄次中,重新計算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參考資料來源: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網路
⑤ 月末對於損益類科目怎麼結轉
月末將損益類科目中各科目的貸方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貸方,將損益類科目中各科目的借方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的借方,例如「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一般是貸方余額,將其轉入「本年利潤」貸方。
而「主營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等一般是借方余額,轉入「本年利潤」借方。損益類科目期末應無余額。
如果轉入的貸方大於借方,本年利潤為貸方余額,即表示企業盈利;如果轉入的貸方小於借方,本年利潤為借方余額,即表示企業虧損。
以後個月繼續結轉,並累計計算本年利潤科目余額,直至年末計算出全年的盈虧。
(5)損益費用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損益類科目余額,應當在期末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損益類科目期末余額為零。
另外,「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也屬於損益類科目,但是,由於其核算的是以前年度的損益調整,而不是當年的損益。
因此,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該科目余額,在期末不能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而應當結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並相應調整盈餘公積。結轉後,該科目期末余額為零。
收入超過支出,就是營業部的純益;反之,則是純損。營業部的損益集中反映其業務經營活動各方面的效益,是其最終的財務成果,是衡量其經營管理的重要指標。
損益類科目包括收入類和費用類。收入的取得和費用的發生,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化。收入的增加是所有者權益增加的因素,費用的增加是所有者權益減少的因素。
⑥ 發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稅務處理如何處理
會計處理程序如下:
1、將需要調整的損益數結轉至「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應調增利潤(上年少計收益、多計費用)時記貸方、應調減利潤(上年少計費用、多計收益)時記借方。
2、作所得稅納稅調整。補交所得稅時,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賬戶;沖減多交所得稅時作相反的分錄。
3、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
4、調整盈餘公積計提數。補提盈餘公積時,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貸記「盈餘公積」賬戶;沖減多提盈餘公積時作相反的分錄。
5、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包括:資產負債表日編制的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以及當期編制的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如果提供比較會計報表,還應調整相關會計報表的上年
非日後事項的損益調整如果企業所發生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事項不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應按新《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的規定進行處理。新《企業會計制度》第133條將非日後事項分為重大會計差錯和非重大會計差錯兩類。重大會計差錯應當「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也應一並調整。」也就是說根據重要性原則將其視同日後事項處理,處理方法同日後事項。非重大會計差錯「應當直接計入本期凈損益,其他相關項目也應作為本期數一並調整。」
會計處理程序如下:
1、將需要調整的損益數結轉至「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調整方法同日後事項。
2、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
3、有關納稅調整並入當期期末所得稅計算時一並進行;有關盈餘公積的調整並入當期期末利潤分配中進行。
(6)損益費用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以前年度損益是企業對以前年度發生的損益進行調整時,將涉及應納所得稅、利潤分配以及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調整。關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方法,雖然在有關會計制度中作了規定,但因具體處理程序不甚明確,加之會計實務中具體情況復雜,致使此項業務會計實務中差錯率極高。
企業對以前年度發生的損益進行調整時,將涉及應納所得稅、利潤分配以及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調整。關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方法,雖然在有關會計制度中作了規定,但因具體處理程序不甚明確,加之會計實務中具體情況復雜,致使此項業務會計實務中差錯率極高。
⑦ 請問,月末結轉期間損益管理費用出現了貸方紅色怎麼辦,直接保存還是要做調賬
1、賬務處理中的月末損益結轉(期間費用結轉),結轉後的期間費用科目余額應為零;
2、如題所述,提問者採用電子記賬模式中自動結轉會計分錄中出現貸方紅字,一般屬於正常現象(即當月的借方發生額合計為負),請予進一步核實當月發生額數據,避免出錯;
3、以上僅供參考,請予結合實際情況再做判斷。
⑧ 怎樣做結轉損益的賬務處理
你好,順便跟你說一下月末要結轉損益類科目及年末結轉時還要就轉本年利潤、未分配利潤全部過程:
1、損益類科目的結轉。
(1)結轉各項收入、利得的科目:
借:主營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外收入
投資收益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本年利潤
(2)結轉各項支出、損失的科目: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
營業外支出
2,計算所得稅費用。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再將所得稅費用轉入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3,(1)若是虧損,則只要做下面一筆分錄: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2)若是盈利,則結轉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計提盈餘公積。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貸: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
——任意盈餘公積
同時,結轉利潤分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以上就是結轉本年利潤及未分配利潤的流程。
5,年末,繳納所得稅費用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希望有所幫助。
⑨ 月末怎麼結轉損益類科目
月末結轉損益類科目,分2種情況:
1、在手工處理賬務條件下,可採取《賬結法》,亦可採取《表結法》。所謂《賬結法》,是指通過編制結轉損益類科目的記賬憑證,將當期所有有發生額的損益類科目的數額,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結出當期利潤額;所謂《表結法》,是指不通過編制結轉損益類科目的記賬憑證,當期所有有發生額的損益類科目的數額,保留在各損益類科目賬戶中,僅根據當期所有有發生額的損益類科目的數額,編制《利潤表》,結出當期利潤額;
2、在使用財務軟體處理賬務條件下,只能採取《賬結法》。否則,系統不予結賬;
3、具體結轉損益類科目:分2張記賬憑證,分別結轉損益類科目的收入類科目和成本、費用、支出類科目:
借:主營業務收入(包括損益類科目所有當期有發生額的收入類科目)
貸: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包括損益類科目所有當期有發生額的成本、費用、支出類科目)
4、亦可1張記賬憑證結轉所有的損益類科目:
借:主營業務收入(包括損益類科目所有當期有發生額的收入類科目)
貸: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包括損益類科目所有當期有發生額的成本、費用、支出類科目)
如果當期發生虧損:
借:本年利潤
借:主營業務收入(包括損益類科目所有當期有發生額的收入類科目)
貸:主營業務成本(包括損益類科目所有當期有發生額的成本、費用、支出類科目)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⑩ 新會計制度沒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以前年度的損益賬務怎麼處理
2013年新生效的是《小企業會計准則》,該准則按未來適用法,取消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發生的相關業務直接計在當期損益。
當期損益(current profits and losses)即企業在一定時期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財務成果,表現為利潤或虧損。通常把收入與費用的差額作為當期損益。
即把企業營業收入、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等計入當期損益的加項,而將營業成本、期間費用和營業外支出等從當期損益中抵減出來,其餘額就是當期損益。
通過當期損益的核算,不僅可以反映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管理工作的質量, 而且可以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使廣大投資者作出正確判斷和決策的重要依據。
(10)損益費用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根據《小企業會計准則》:
第六十六條 通常,小企業的費用應當在發生時按照其發生額計入當期損益。
小企業銷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勞務收入已予確認的,應當將已銷售商品和已提供勞務的成本作為營業成本結轉至當期損益。
第六十五條 費用,是指小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小企業的費用包括: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一)營業成本,是指小企業所銷售商品的成本和所提供勞務的成本。
(二)營業稅金及附加,是指小企業開展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應負擔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稅、印花稅和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排污費等。
(三)銷售費用,是指小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銷售人員的職工薪酬、商品維修費、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展覽費等費用。
小企業(批發業、零售業)在購買商品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等)也構成銷售費用。
(四)管理費用,是指小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發生的其他費用。包括:小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費用。
(包括:固定資產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等)、業務招待費、研究費用、技術轉讓費、相關長期待攤費用攤銷、財產保險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顧問費)、訴訟費等費用。
(五)財務費用,是指小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發生的籌資費用。包括:利息費用(減利息收入)、匯兌損失、銀行相關手續費、小企業給予的現金折扣(減享受的現金折扣)等費用。